花園鄉
『壹』 花園鄉的簡介
地理位置:位於郯城縣西南部,與江蘇省新沂市、邳州市接壤,地處兩省三縣(市)交界處,距縣城25公里。
交通情況:310國道橫穿東西,交通十分便利。
佔地面積:全鄉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6.8萬畝,現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5萬人。
鄉駐地建設布局合理,實現了美化、亮化、綠化,全鄉村村通水泥路,水、電、通信、通訊、網路、有線電視等設施一應俱全。
『貳』 花園鎮的地區歷史
民國時期屬樂陵縣花園區,1938年至1943年抗戰期間曾劃為商惠縣。1944年改稱為樂陵縣第十區,1957年撤區劃鄉,1958年9月改稱樂陵縣花園人民公社,1965年由10個公社劃為26個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後,更名為樂陵縣花園鄉,1988年撤縣建市後,改稱樂陵市花園鄉。2000年6月,撤銷花園鄉、劉武官鄉,設立花園鎮,原劉武官鄉行政區域劃歸花園鎮。
『叄』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花園鄉有多少行政村
花園鄉位於郯城縣西南部,與江蘇省新沂市、邳州市接壤,地處兩省三縣(市)交界內處,距縣城25公里,310國道橫容穿東西,交通十分便利。全鄉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6.8萬畝,現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5萬人。境內白馬河縱穿南北15公里,地處平源,土壤肥沃,河流縱橫,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素有郯南「魚米之鄉」美譽。
『肆』 花園鄉的基本情況
花園鄉位於瑞昌市中西部,南傍青山支脈,北依大德山山脈,,西高東低,地呈槽形的樅 谷地形。東臨大德山、青山林場,南接樂園鄉,西毗肇陳鎮、洪一鄉,北與湖北省陽新縣隔山相依,全鄉總面積100.89平方公里。境內最高點是位於毛竹村的桃花尖,海拔730.2米。發源於橫嶺山(源頭)的花園河(古稱洪下源河)流經全鄉。境內岡嶺起伏,沿河兩岸田壟縱橫,村莊分布合理,多依山傍水。立肇線東西穿境而過,全長20公里。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適宜生活和農作物生長。自古有「大旱不旱,大亂不亂」之美稱。
鄉政府駐地下畢,距市區39公里。集鎮以大坂頭為中心,已連接了下畢、北庄等自然村。街中心鋪了水泥路,兩旁已建商鋪和住房,現有居民1480人,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集鎮功能日趨完善,擁有學校、幼兒園、醫院、信用社、超市、加油站,液化氣站。現正逐漸成為立肇線物資集散地和經濟、文化輻射中心。
花園歷史久,早在唐初就有先民落業居住,古稱清潭,自隸屬瑞昌縣,明時期劃分為清潭社,明隆慶四年(1570)改為洪陽鄉,清亁隆二十年(1755)改為洪下鄉,俗稱洪下源的來歷由此得名;清同治十年(1871年)仍屬洪下鄉,設立崇正保、箬坑保,共轄查沖至源頭98甲。清朝以來境內多為徐姓,故稱徐家源。民國期間改為徐源鄉;新中國建立後,升為徐源區,下轄茅竹、田畈、上西、崇正、徐源、湖田、南下7個鄉;1958年成立花園公社,1984年更名為花園鄉。現轄7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共有117個自然村。至2005年底,全鄉總戶數4446戶,19669人,其中男10619人,女905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5%。鄉內共有姓氏18個,多為徐姓,均為漢族。
『伍』 花園鄉的介紹
池州市花園鄉位於東至縣城南24公里,國土面積24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6%,總人口12285人。東與祁門縣新安、江西省浮梁縣李家坪、西湖接壤,西南、北面分別與東至縣官港、堯渡鎮、葛公鎮接壤。2007年行政區劃調整時馬坑鄉和花園里鄉合並為新的花園里鄉。2009年10月正式更名為花園鄉。現有12個行政村。東南高山連綿,西北丘陵縱橫,堯渡河上游支流分布全境。縣鄉公路與206國道和222省道相接,安景高速穿越全境。
『陸』 花園鄉的經濟發展
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工農業總產值由2001年的1100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2217.47萬元,增幅達102%,年增長20.4%。2006年財政收入達到79 .83萬元,扣除農業稅免除因素,比2001年增長65%,年平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穩步提高。
農業和農村工作顯著加強。油菜、薴麻、紅薯、生豬養殖為主的傳統產業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完成了2座小(二)型水庫加固,新修了河堰2座。完成了退耕還林8200畝、國家公益林101個小班共3.97萬畝。完成了林業產權制度改革。
鄉村面貌明顯改觀。完成了花園集鎮總體規劃。完成立肇線花園段線改造工程,花樂公路、紅花公路、南下至洪一公路、三合公路等已全線開通,累計新修拓寬道路56公里,水泥路面硬化4公里。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實現了城鄉居民同網同價。大力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投入45萬元,完成廣播電視光纖線路改造工程,820戶家庭使用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23%。大力推進行動電話網路延伸工程,使信號能覆蓋全境,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固定電話裝機量不斷增加,總裝機2300多部,入戶率達50%。完成了飲水工程5處,改善了6000餘人生活用水,自來水使用率達30%以上。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
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明顯增多。全面落實農業稅減免,實現了農民稅費「零負擔」。落實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等各項惠民政策,共發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80.1萬元,糧食直補資金47.39萬元,良種補貼33.4萬元,農機補貼2.4萬元。公益林補助資金69.475萬元。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793人。實行大病醫療救助,救助8人,救助額2.2萬元。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191戶548人,集中供養五保老人49人。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減免和特困生書本費和住宿費補助。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公共事業投入不斷加大,各類社會事業累計投入資金1120萬元。新建了花園中學、花園中心小學、油市小學、茅竹小學、北山小學、南下小學教學樓,新建了中心小學宿舍樓、食堂等附屬設施,累計新建校舍 14772m2。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初中入學率98%,輟學率控制在3%以內,「兩基」教育成果得到了鞏固。內黃坑安置點安置了32戶移民。新建花園敬老院、花園衛生院綜合大樓。兒童疫苗接種率98%,各類疾病得到了有效防治,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國防教育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涉農部門服務群眾的水平進一步提高。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一年來,全鄉廣大幹部群眾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一手抓災後重建,一手抓經濟發展,克服了從未有過的困難,經歷了從未有過的艱辛,大災之後經濟迅速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人民安居樂業,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三農」工作新突破,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
鄉黨委、政府立足於鄉情,在農業提出了「花園的希望在山、潛力在牧,出路在流通」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花園山地多、小山坡多的優勢條件,在全鄉大力推進經濟林果業生產,我們實行了「山上進行林木管護,山腰發展小山竹生產,山腳、荒地發展果業生產,山地、邊地發展薴麻、芝麻等高效作物」的措施,取得良好成效。發展果業生產1500多畝,薴麻、芝麻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全年完成國債造林725畝,退耕還林1974畝,中德火燒林補植1000畝,中德封山改造林600畝。全面完成林業產權改革,分山到戶10.86萬畝,到戶率95.6%,發證4600餘本。
『柒』 花園鄉的基本概況
池州市花園鄉位於東至縣城南24公里 ,國土面積24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6%,總人口12285人。東與祁門縣新安、江西省浮梁縣李家坪、西湖接壤,西南、北面分別與我縣官港、堯渡鎮、葛公鎮接壤。2007年行政區劃調整時馬坑鄉和花園里鄉合並為新的花園里鄉。2009年10月正式更名為花園鄉。現有12個行政村。東南高山連綿,西北丘陵縱橫,堯渡河上游支流分布全境。縣鄉公路與206國道和222省道相接,安景高速穿越全境。現村村通水泥公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四通」。
全鄉植被良好,生態優越,森林覆蓋率居全省之首,林業竹木資源豐富,盛產優質茶葉,馬坑名茶聞名省內外。匈奴後裔南溪古寨遠近聞名,池州市首屆美麗鄉村、國家級生態村--源口村景色如畫,紫石塔自然保護區分布其中,還有馬坑森林浴場,桃源漂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金氏宗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太夫人墓」等景點。花園鄉是名符其實的生態之鄉、安徽省旅遊鄉鎮。
鍾靈毓秀的家園,絢麗恢宏的人文,文明和諧的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按照「生態立鄉、旅遊興鄉、農業活鄉」發展戰略,著力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改善民生,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捌』 花園鎮的介紹
花園鎮,距市區25公里,東鄰陽信縣,南接商河縣,面積88.89平方公里,總人口4.9萬人,鎮政府駐地鞠家村,轄73個自然村。2000年6月由原劉武官鄉,花園鄉合並而成,該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玖』 花園鄉的地理位置
花園鄉位於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中心區,是下花園區的城中鄉,東鄰懷來縣,南鄰涿鹿縣,西隔老龍背與宣化區相望,距北京只有15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京張鐵路、京張高速公路、110國道、備戰公路過境,鄉村道路暢通,交通便利。地形北高南低,北為丘陵山區,南為河川穀地,洋河流經全境,礦產資源有煤炭、頁岩、片石、坩土、石灰石、灰綠岩等。
該鄉轄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新興路3號。人口1.36萬人(2002年),鄉域面積60.3(一說53.74)平方千米,土地面積9.4萬畝,現有耕地10560畝,其中水澆地5700畝,旱坡地4860畝。退耕還林面積6012畝,全部種植大杏扁。該鄉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裕,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8℃,平均日照時數2878h,無霜期138天,早霜期起於9月底,晚霜終於4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328.4mm,主要農產品有玉米、杏扁、蘋果、葡萄等。全鄉有養殖戶268戶,其中養牛97戶,現存欄756頭;養雞132戶,現存欄34萬只。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先後建成了棘針屯奶牛養殖小區、代家營奶牛養殖小區、代家營蛋雞養殖小區,現已成為帶動鄉養殖業發展的龍頭。正通飼料股份制公司、孟家墳肉聯廠、蘇家房杏扁加工廠等一批新型農業深加工項目正在崛起。
該鄉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頁岩、片石、坩土、石灰石、灰綠岩等,是傳統的工業基地。鄉鎮企業有煤窯、鑄造、建築、修理加工業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谷黍。.
『拾』 花園鄉的經濟發展
花園鄉距離縣城較近,有著便利的區位優勢,然而交通條件較差,道路坎坷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現狀,嚴重影響了群眾的日常生活,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降低了農民經濟收入,鄉黨委、政府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籌集資金修通了多條柏油路,而今便利的交通條件,方便了群眾的日常生活,促進了花園鄉運輸的蓬勃發展,交通工具已由過去的太平車、人力車發展到現在的四輪車,機動三輪車,汽車。除農用運輸外,開始進入縣城運輸市場,公交車往來城鄉之間,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2000年底,全鄉農用汽車,拖拉機、四輪車、三輪車,客運汽車2580部,
隨著經濟的日益繁榮,花園鄉的第三產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全鄉到縣城經商或到外地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及開辦多種經商點的日益增多。在農村群眾聚居區開商店、公路沿線及人口流動區的飲食、服務、家電維修、電焊修理等商業的開發和花園集大型農貿市場的形式,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而且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
改革開放的深入使一部分人走向了致富路,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普遍的提高。2000年,農民人均收入1860元。為使大多數農民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花園鄉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落實上級扶貧開發政策。逐步引導農民進行科技農業的生產,合理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如八十年代的三大件,「電視、手錶、自行車」已被歷史前進的車輪所淘汰,「電燈電話,洋犁子洋耙」的理想,已變為現實,彩電冰箱陸續進入尋常百姓家中。由於群眾收入的連年遞增,住房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往日的土坯房、茅草房已成為我們憶苦思甜的參觀地,到2000年底,全鄉蓋樓房65戶。
花園鄉於1982年開始用電,到1994年全鄉21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全部用上了農電,結束了百年點燈照明的歷史。後來又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到2000年全鄉已安裝電話機320部,「梅花香自苦寒來」,花園鄉黨委、政府帶領廣大群眾經過十多年艱苦的創業,農民的收入有了切實的提高,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