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桃花馬

桃花馬

發布時間: 2020-11-24 23:06:14

桃花馬是黃蓉坐騎嗎﹖

沒記錯的話,黃蓉的坐騎是小紅馬。
參見金庸(三聯)版《射鵰英雄傳》:
眾人走到平日練武的場上,南希仁緩步下場,正要與郭靖過招,突然前面塵煙大起,人聲馬嘶,一大群馬匹急奔而來。牧馬的蒙古人揮鞭約束,好一陣才把馬群定住。
馬群剛靜下來,忽見西邊一匹全身毛赤如血的小紅馬猛沖入馬群之中,一陣亂踢亂咬。馬群又是大亂,那紅馬卻飛也似的向北跑得無影無蹤。片刻之間,只見遠處紅光閃動,那紅馬一晃眼又沖入馬群,搗亂一番。眾牧人恨極,四下兜捕。
但那紅馬奔跑迅捷無倫,卻哪裡抓得住?頃刻間又跑得遠遠地,站在數十丈外振鬣長嘶,似乎對自己的頑皮傑作十分得意。眾牧人好氣又好笑,都拿它沒有法子。待小紅馬第三次沖來時,三名牧人彎弓發箭。那馬機靈之極,待箭到身邊時忽地轉身旁竄,身法之快,連武功高強之人也未必及得上。
六怪和郭靖都看得出神。韓寶駒愛馬如命,一生之中從未見過如此神駿的快馬,他的追風黃已是世上罕有的英物,蒙古快馬雖多,卻也少有其匹,但與這匹小紅馬一比,卻又遠遠不及。他奔到牧人身旁,詢問紅馬來歷。
一個牧人道:「這匹小野馬不知是從哪處深山裡鑽出來的。前幾天我們見它生得美,想用繩圈套它,哪知道非但沒套到,反而惹惱了它,這幾日天天來搗亂。」一個老年牧人神色嚴肅,道:「這不是馬。」韓寶駒奇道:「那是甚麼?」老牧人道:「這是天上的龍變的,惹它不得。」另一個牧人笑道:「誰說龍會變馬?胡說八道。」老牧人道:「小夥子知道甚麼?我牧了幾十年馬,哪見過這般厲害的畜生?……」說話未了,小紅馬又沖進了馬群。
馬王神韓寶駒的騎術說得上海內獨步,連一世活在馬背上的蒙古牧人也自嘆勿如。這時見紅馬又來搗亂,他熟識馬性,知道那紅馬的退路所必經之地,斜刺里兜截過去,待那紅馬馳到,忽地躍起,那紅馬正奔到他的胯下,時刻方位扣得不差分厘。韓寶駒往下一落,准擬穩穩當當的便落在馬背之上,他一生馴服過不知多少兇狠的劣馬,只要一上馬背,天下更沒一匹馬能再將他顛下背來。豈知那紅馬便在這一瞬之間,突然發力,如箭般往前竄了出去,他這下竟沒騎上。韓寶駒大怒,發足疾追。他身矮腿短,卻哪裡追得上?
驀地里一個人影從旁躍出,左手已抓住了小紅馬頸中馬鬣。那紅馬吃了一驚,奔跑更快,那人身子被拖著飛在空中,手指卻只是緊抓馬鬣不放。眾牧人都大聲鼓噪起來。
江南六怪見抓住馬鬣的正是郭靖,都不禁又是驚奇,又是喜歡。朱聰道:「他哪裡學來這般高明的輕身功夫?」韓小瑩道:「靖兒這一年多來功力大進,難道他死了的父親真的在暗中保佑?又難道五哥……」
他們怎知過去兩年之中,那三髻道人每晚在高崖之頂授他呼吸吐納之術,雖然未教他半點武藝,但所授的卻是上乘內功。郭靖每晚上崖下崖,其實是修習了極精深的輕身本領「金雁功」。他自己尚自渾渾噩噩,那道人既囑他每晚上崖,也就每晚遵命上崖睡覺。他內功日有精進,所練的「金雁功」成就,也只在朱聰、全金發和韓小瑩所教的輕功中顯示出來。連他自己都不知,六怪自也只是時感意想不到的欣慰而已,絕未察覺其中真相。這時郭靖見那紅馬奔過,三師父沒有擒到,飛身躍出,已抓住了馬鬣。
六怪見郭靖身在空中,轉折如意。身法輕靈,絕非朱聰和全金發、韓小瑩所授輕功,定是另有所師。六人面面相覷,無不詫異之極。
只見郭靖在空中忽地一個倒翻筋斗,上了馬背,賓士回來。那小紅馬一時前足人立,一時後腿猛踢,有如發瘋中魔,但郭靖雙腿夾緊,始終沒給它顛下背來。
韓寶駒在旁大聲指點,教他馴馬之法。那小紅馬狂奔亂躍,在草原上前後左右急馳了一個多時辰,竟是精神愈來愈長。
眾牧人都看得心下駭然。那老牧人跪下來喃喃祈禱,求天老爺別為他們得罪龍馬而降下災禍,又大聲叫嚷,要郭靖快快下馬。但郭靖全神貫注的貼身馬背,便如用繩子牢牢縛住了一般,隨著馬身高低起伏,始終沒給摔下馬背。
韓小瑩叫道:「靖兒,你下來讓三師父替你吧。」韓寶駒叫道:「不成!一換人就是前功盡棄。」他知道凡是駿馬必有烈性,但如被人制服之後,那就一生對主人敬畏忠心,要是眾人合力對付,它卻寧死不屈。
郭靖也是一股子的倔強脾氣,被那小紅馬累得滿身大汗,忽地右臂伸入馬頸底下,雙臂環抱,運起勁來。他內力一到臂上,越收越緊。小紅馬翻騰跳躍,擺脫不開,到後來呼氣不得,窒息難當,這才知道了真主,忽地立定不動。
韓寶駒喜道:「成啦,成啦!」郭靖怕那馬逃去,還不敢跳下馬背。韓寶駒道:「下來吧。這馬跟定了你,你趕也趕不走啦。」郭靖依言躍下。
那小紅馬伸出舌頭,來舐他的手背,神態十分親熱,眾人看得都笑了起來。

希望能夠幫到您!

㈡ 桃花馬是什麼馬

呵呵,您好,所謂的桃花馬不是指顏色,而是指馬身上的貌似桃花樣的圖案的馬,好比青花驄,您就不能認為馬上面就是青花~~~~~

補充答案:桃花馬是指馬身上的有斑點狀的白毛或者紅棕色的毛,狀似桃花,所以起名為桃花馬。而青花驄,是指青白毛相間的馬,比如有旋轉毛紋的,叫菊花驄…………

㈢ 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http://..com/question/6414057.html?si=1

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釋義〕爭,同"怎"。 〔鑒賞〕這是清代徐蘭《出居庸關》詩中的名句。全詩如下: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 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此詩著意刻劃當徵人遠行出關那一剎那的感情。詩人曾隨軍出居庸關,對此有真切的體驗。當通過關隘時,但見前方白雪皚皚,荒寒一片;而身後卻仍是桃花盛開,春意盎然,這怎能不使出關的將士回首凝望,瞻顧家園呢?詩句的奇絕處恰在於徵人回首的瞬間里,凝聚了豐富的社會內涵和人生體驗

㈣ 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頭。這句詩出自哪裡

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出自顧貞觀、吳兆騫的故事.(原詩出自清朝徐蘭《出關》「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後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說的是將士出征塞外,身前桃花片片,怎能抑住離鄉之愁;後來吳兆騫流放寧古塔,得以倖存,再回首時,寫下這樣的句子.在季羨林的《學問人生》中看到這句,用在回憶當年牛棚生活之時.不禁感慨,不論馬前抑或馬後,桃花與雪均是人生階段,不同的只是孰前孰後而已,不變的應是嚮往桃花的心態,心中總有希望,即使雪地,亦能堅守直至桃花朵朵開)望採納

㈤ 「馬後桃花馬前雪」的原文及註解

出居庸關

作者:朱彝尊

朝代:清

居庸關上子規啼,飲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

㈥ 請問「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的出處

清代吳兆騫在被流放到寧古塔時寫成的。「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出自顧貞觀、吳兆騫的故事。 吳兆騫字漢槎,蘇州吳江人。他七歲讀書,九歲時寫出了數千字的《膽賦》。青年時期即名聲大振。時人把他和陳其年、彭師度並稱為"江左三鳳"。然而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命運之神卻將這位江南才子拋入了苦難深淵。 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兆騫鄉試中舉,這本是一件喜事。不久卻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南闈科場案",主考官被處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牽連。吳兆騫"為仇家所中",遭人陷害,含冤下獄。最後查來查去結論竟是"審無情弊",但仍被發配到極邊之地寧古塔。一個生長在雜樹生花、群鶯亂飛的江南才子,一下子來到"膚肉凍結,觸物皆墜"的漠漠大荒。生活的落差,環境的突變,心情的痛楚可想而知。吳兆騫到寧古塔後身無分文,囊空如洗,生活極為貧困。冬天,常常獨坐柴門用斧頭敲碎冰塊煮稗(一種雜糧),聊以度日。即使在這種境遇中,吳兆騫仍然堅持讀書、創作詩詞。他與同被流放的張縉彥、姚其章、錢威等人還結成了北大荒第一個詩社"七子之會"。不定期地互相酬唱,研討詩詞創作,"分題角韻,月凡三集"。這些流人的詩詞在黑龍江文學史上曾佔了一席之地,他為東北邊陲地區詩詞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啟蒙作用。 6年後,吳兆騫的妻子葛采真從吳江輾轉數千里來到寧古塔。妻子「攜來二三婢僕,並小有資斧」,使吳兆騫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時寧古塔「昂邦章京」巴海發現了吳兆騫的才華,這位滿族將軍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聘請吳為衙門書記兼家庭教師,給他的兩個兒子授讀。巴海禮賢下士,十分尊重吳兆騫,「待師之禮甚隆,館金三十兩」,冬天還贈裘衣以御風寒。這對長期沒有任何收入的吳兆騫來說,不啻雪中送炭。 吳兆騫被流放前,在京師結交了一些良朋好友,遣戍寧古塔後,朋友們為他的獲釋而四處奔走,其中最積極的是顧貞觀。顧貞觀字梁汾,江蘇無錫人,順天舉人,擢升秘書院典籍。他與吳兆騫私交甚厚,情同手足。為了吳兆騫他奔走呼號、不遺餘力。他在京師千佛寺寫了一首著名的詞《金縷曲》,以詞代書寄給遠在邊疆的吳兆騫。詞是這樣的: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 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 旋久。 淚痕莫 濕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薄命, 更不知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 札,君懷袖。 顧貞觀這首讀之令人淚下的《金縷曲》,被當時的進士、名詞人納蘭性德讀到了,他被顧貞觀真摯的友情感動得淚流滿面,當即告知其父內閣大學士明珠,要求設法營救吳兆騫南歸。在明珠的幫助和影響下,加上吳的舊友倡議,湊足了二千兩銀子,以求贖歸。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吳兆騫終於接到了還鄉詔,命運之舟忽然把他帶進了柳暗花明的境地。第二年年底,吳兆騫帶著在東北邊陲23載的風霜回到了京師。 吳兆騫回京師後,立即到納蘭性德寓所拜謝贖歸之恩。他在納蘭居室的牆壁上看到一行字:「顧梁汾為吳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慟,聲淚俱下,久久不已。原來顧貞觀為了營救老友,不惜給納蘭性德下跪,人間真情莫過如此。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其所著的《隨園詩話》中對顧貞觀營救吳兆騫一事,說:「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傅憐才,真一時佳話。」 吳兆騫回到京師後,旋即返歸吳江故里,並築屋三間,命名為「歸來草堂」,聊以棲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復去京師。那時他已疾病纏身,一年後在貧困潦倒中逝於京師旅邸。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封建制度的摧殘下,終化為一*黃土。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23年。一生著有詩集《秋茄集》8卷、《歸來草堂尺牘》1卷以及與友人合編的《名家絕句鈔》6卷,還有部分著作現已失傳。《秋茄集》是吳兆騫的代表作,在這本詩集中,有對故鄉景物的深切懷念;有對東北邊陲壯麗河山的描繪;有對含冤忍辱悲憤之情的宣洩;還有表達抗擊外敵入侵的愛國豪情。「蒼茫大磧旌旗引,屬國壺漿夾馬迎。料知寇兵鳥獸散,何須轉斗摧連營」,正是抒發了這位愛國詩人抗擊沙俄武裝入侵的慷慨之情。 被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吳兆騫總算是這場大悲劇中的幸運兒。如今,站在寧古塔歷史的廢墟上,見到的只是斜陽古道,衰草荒煙,耳邊彷彿仍然響起流人們血淚的呻吟和絕望的吶喊。

㈦ 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 這句話怎麼解釋

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出自顧貞觀、吳兆騫的故事。(原詩出自清朝徐蘭《出關》「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後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說的是將士出征塞外,身前桃花片片,怎能抑住離鄉之愁;後來吳兆騫流放寧古塔,得以倖存,再回首時,寫下這樣的句子。在季羨林的《學問人生》中看到這句,用在回憶當年牛棚生活之時。不禁感慨,不論馬前抑或馬後,桃花與雪均是人生階段,不同的只是孰前孰後而已,不變的應是嚮往桃花的心態,心中總有希望,即使雪地,亦能堅守直至桃花朵朵開)

㈧ 桃花為何代稱馬

桃花馬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毛色白中有紅點的馬。

㈨ 穆桂英騎的桃花馬的來歷,緣由。

2、請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就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和實施《二十一世紀議程...只見女將穆桂英騎著一匹棗紅馬飛奔在隊伍最前頭,已快到莊子跟前了。她眉清...

㈩ 馬前桃花馬後雪的全文及解釋

「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出自顧貞觀、吳兆騫的故事。作者和原文我也不知道,背景如下,詩意看完一下材料就知道了。

[轉載]《蘇州雜志》2000年第3期

清代寧古塔與吳門流人吳兆騫

丁繼松

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縣,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寧古塔所在地。據不完全統計,自清順治以來,由獲罪而被流放到寧古塔的著名人士有二、三十人。傳說,清文學評論家金聖嘆被處死後其妻流放於此,呂留良的孫子也被遣戍至此。流人中官職最高的是明崇禎兵部尚書張縉彥、原廣西巡撫陳洪明、曾當過御史的李棠等。流人中還有一批舉人、貢生、進士等高級知識分子。其中名氣最大的是被譽為"江左三鳳"之一的吳門詩人吳兆騫。

吳兆騫字漢槎,蘇州吳江人。他七歲讀書,九歲時寫出了數千字的《膽賦》。青年時期即名聲大振。時人把他和陳其年、彭師度並稱為"江左三鳳"。然而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命運之神卻將這位江南才子拋入了苦難深淵。

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兆騫鄉試中舉,這本是一件喜事。不久卻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南闈科場案",主考官被處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牽連。吳兆騫"為仇家所中",遭人陷害,含冤下獄。最後查來查去結論竟是"審無情弊",但仍被發配到極邊之地寧古塔。一個生長在雜樹生花、群鶯亂飛的江南才子,一下子來到"膚肉凍結,觸物皆墜"的漠漠大荒。生活的落差,環境的突變,心情的痛楚可想而知。吳兆騫到寧古塔後身無分文,囊空如洗,生活極為貧困。冬天,常常獨坐柴門用斧頭敲碎冰塊煮稗(一種雜糧),聊以度日。即使在這種境遇中,吳兆騫仍然堅持讀書、創作詩詞。他與同被流放的張縉彥、姚其章、錢威等人還結成了北大荒第一個詩社"七子之會"。不定期地互相酬唱,研討詩詞創作,"分題角韻,月凡三集"。這些流人的詩詞在黑龍江文學史上曾佔了一席之地,他為東北邊陲地區詩詞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啟蒙作用。

6年後,吳兆騫的妻子葛采真從吳江輾轉數千里來到寧古塔。妻子「攜來二三婢僕,並小有資斧」,使吳兆騫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時寧古塔「昂邦章京」巴海發現了吳兆騫的才華,這位滿族將軍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聘請吳為衙門書記兼家庭教師,給他的兩個兒子授讀。巴海禮賢下士,十分尊重吳兆騫,「待師之禮甚隆,館金三十兩」,冬天還贈裘衣以御風寒。這對長期沒有任何收入的吳兆騫來說,不啻雪中送炭。

吳兆騫被流放前,在京師結交了一些良朋好友,遣戍寧古塔後,朋友們為他的獲釋而四處奔走,其中最積極的是顧貞觀。顧貞觀字梁汾,江蘇無錫人,順天舉人,擢升秘書院典籍。他與吳兆騫私交甚厚,情同手足。為了吳兆騫他奔走呼號、不遺餘力。他在京師千佛寺寫了一首著名的詞《金縷曲》,以詞代書寄給遠在邊疆的吳兆騫。詞是這樣的: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 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 旋久。 淚痕莫 濕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薄命, 更不知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 札,君懷袖。

顧貞觀這首讀之令人淚下的《金縷曲》,被當時的進士、名詞人納蘭性德讀到了,他被顧貞觀真摯的友情感動得淚流滿面,當即告知其父內閣大學士明珠,要求設法營救吳兆騫南歸。在明珠的幫助和影響下,加上吳的舊友倡議,湊足了二千兩銀子,以求贖歸。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吳兆騫終於接到了還鄉詔,命運之舟忽然把他帶進了柳暗花明的境地。第二年年底,吳兆騫帶著在東北邊陲23載的風霜回到了京師。

吳兆騫回京師後,立即到納蘭性德寓所拜謝贖歸之恩。他在納蘭居室的牆壁上看到一行字:「顧梁汾為吳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慟,聲淚俱下,久久不已。原來顧貞觀為了營救老友,不惜給納蘭性德下跪,人間真情莫過如此。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其所著的《隨園詩話》中對顧貞觀營救吳兆騫一事,說:「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傅憐才,真一時佳話。」

吳兆騫回到京師後,旋即返歸吳江故里,並築屋三間,命名為「歸來草堂」,聊以棲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復去京師。那時他已疾病纏身,一年後在貧困潦倒中逝於京師旅邸。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封建制度的摧殘下,終化為一*黃土。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23年。一生著有詩集《秋茄集》8卷、《歸來草堂尺牘》1卷以及與友人合編的《名家絕句鈔》6卷,還有部分著作現已失傳。《秋茄集》是吳兆騫的代表作,在這本詩集中,有對故鄉景物的深切懷念;有對東北邊陲壯麗河山的描繪;有對含冤忍辱悲憤之情的宣洩;還有表達抗擊外敵入侵的愛國豪情。「蒼茫大磧旌旗引,屬國壺漿夾馬迎。料知寇兵鳥獸散,何須轉斗摧連營」,正是抒發了這位愛國詩人抗擊沙俄武裝入侵的慷慨之情。

被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吳兆騫總算是這場大悲劇中的幸運兒。如今,站在寧古塔歷史的廢墟上,見到的只是斜陽古道,衰草荒煙,耳邊彷彿仍然響起流人們血淚的呻吟和絕望的吶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