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故事
1. 有關桃花的傳說有什麼
有關桃花的傳說:
一、白妙公主的傳說
在歐洲的傳說中,大地之神的女兒長得很美,膚色潔白,人稱「白妙公主」,有很多人都追求她,卻得不到公主父親的同意。
有一天,英俊的植物之神來拜訪,公主的父親認為他是理想的女婿,便想這位年輕人提起了婚事,但是這為年輕人脫口而出:白妙公主的確是一個美麗溫柔的姑娘,但是臉上缺乏生氣,等她臉上有了粉紅色的色彩時,我會來求婚。
大地之神聽了這話,非常傷心,只好向天帝。天帝就賜給他一枝粉色的夾竹桃,讓他將粉紅色的花朵取下搗碎,敷在公主的臉上。公主洗干凈臉後,臉上有了粉紅色的色彩,植物之神以約來求婚,並且得到了眾神的祝福。
2. 關於桃花的傳說有什麼
偶遇一美貌少女,此時少女的面頰被院中盛開的桃花映襯得分外嬌艷。崔護向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才戀戀不舍地離去,過後卻久久不能忘懷少女的美麗容顏。第二年清明,崔護又來到少女所住農舍,卻只見桃花不見美人,原來少女竟因思念他抑鬱而逝了,崔護大痛。有位仙人感於此,讓那少女復活了,成全了一樁美好姻緣。桃花遂成了這動人愛情的見證。
美艷的桃花時常與美人聯系在一起。傳說唐明皇和楊貴妃都喜愛桃花,禁苑中種桃花千株,每到桃花盛開,他們會於桃園時,皇上都要摘枝桃花插於貴妃頭上,說"此花最能助嬌態"。
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誇父追日,臨死前將神木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國最早的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稱桃符,到今民間還認為桃木製品可驅除鬼怪,辟邪。而桃則寓意長壽,給老年人祝壽,送上一盤壽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稱桃符,到今民間還認為桃木製品可驅除鬼怪,辟邪。而桃則寓意長壽,給老年人祝壽,送上一盤壽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長壽。康長壽。
南朝劉義慶的《幽明錄》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明帝時,剡縣人劉晨、阮肇一起進天
3. 桃花仙子的傳說故事是什麼
桃花仙子當初,孫悟空還在天宮當弼馬溫的時候,有一天來到御桃園。他看到一個個仙桃又紅又大,樂得悟空抓耳撓腮,「嗖」地縱上桃樹,大吃起來。吃著吃著,悟空心想:「仙桃雖好,可這園子里的風光哪能比得上俺老孫的花果山,還不如回去!」說走就走,一個跟頭,悟空就想跳下天宮,回到花果山去。
但是當他剛來到南天門,一個人跟了出來,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看管桃園的桃花仙子。大聖發覺有人追趕,連忙一閃身不見了。
桃花仙子按住雲頭,向下打量,只見一片青山,幾灣綠水,一簇簇花叢,桃花仙子越看越喜歡,竟把追趕悟空的事給忘了。她心想:索性游它一游,也不枉來人間一趟。想罷,便順著山間小道一直往前走,不覺就離開了她自己所在的望海樓,進入三無宮,穿過自在天,轉過風口嶺,下了十八盤,來到了一個僻靜的去處。
仙子覺得有點口渴了,四處打量,想找點水喝。忽見遠處一片小小桃林,又聽到一陣悅耳的山歌聲從林內傳了出來。桃花仙子大喜,急忙迎著歌聲尋去。她繞過一棵棵桃樹,發現唱歌的是一個年輕後生,正在收摘毛桃。仙子有點害羞,半轉過臉去,細聲問道:「這位小哥哥,我是行路之人,口渴難忍,能不能給碗水喝?」後生見有人問他,停住了歌聲,忽然發現面前站著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輕女子,不禁臉紅了起來,連忙答道:「姐姐,請吃幾個桃子解渴吧。」說罷,從樹上摘下幾個桃子,雙手捧了過來。
桃花仙子謝了謝,也不推託,順手拿了一個,咬了一口,不禁皺起眉頭,失聲喊道:「哎呀,怎麼這么難吃呀!」
後生忙說:「姐姐,這棵樹上的桃子,還是我們雲台山裡最好的哩!」仙子驚奇地說:「怎麼你們這里最好的桃子竟是又苦又澀的?」後生答道:「聽老輩人講,我們這山裡原來也有上好的桃子,個個又紅又大,又甜又脆。後來因為天上的王母娘娘要開什麼蟠桃大會,看中了我們這里的桃子,便派天兵天將下來,把我們的桃樹全都移到天上去了。」
後生說到這里,看到仙子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便又解釋到:「這片桃林,還是我太祖爺爺偷偷藏起的一個桃核,後來培植起來的。」仙子這才恍然大悟。她心想:自己多年為王母娘娘精心管理從地上偷去的桃樹園,不是太對不起人間嗎?桃花仙子再看看這又酸桃花仙子又澀的毛桃,又看看面前這個淳樸忠厚的後生,不禁低頭沉思起來。
這時,後生卻憨乎乎地說:「姐姐,你為何不吃桃子。」桃花仙子又望瞭望他,心裡一熱,兩頰飛紅,心想:我何不仿效織女姐姐,嫁給這個勤勞忠厚的後生,長期居住人間,與他共同培植桃樹,不就可以實現我的願望了嗎?
於是她轉身對後生說道:「小哥哥,這個桃子實在難吃,你把我帶到家中燒碗茶喝吧。」後生開始面露難色,但一想人家既已開口,又怎好推託?於是挑起擔子,帶著姑娘向家裡走去。
轉過幾道山,眼前一間茅屋,冷冷清清,靠在山前。後生打開屋門,請姑娘進去歇息。自己便抱了一捆乾柴,跑去燒水。桃花仙子進入屋內,四處打量,發現這間茅屋雖然簡陋,但也收拾得乾乾凈凈。竹幾上還擺著幾個木刻的桃子,各色各樣,有水蜜桃、白玉桃、蟠桃……刻得十分神似。仙姑暗自稱嘆不已,她對後生的愛慕之情不覺增添了幾分。正打量間,後生端水進來,捧給仙子。仙子接過來,喝了一口,微微一笑,指著竹幾上的幾個木刻桃子問道:「這是你刻的吧?」後生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仙子又問:「你見過這樣的桃子嗎?」
「我只聽老人說過。不過我很想讓我們這里的山再結出這樣的桃子來。」
仙子聽到這話,不禁露出欽佩的神色,含情脈脈地打量著後生,那後生也情不自禁地偷偷打量著仙子。桃花仙子思考了一下,然後抬起羞紅的臉,鼓足勇氣向後生說道:「小哥哥,巧婦雖巧,難為無米之炊。我倒有一個想法,不知哥哥是否願意。我父母雙亡,如今孤單一人,家中原有幾棵祖傳的良種桃樹,可以移來,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後生聽罷連聲叫好,但忽然想起她是一個年輕女子,我與她朝夕相處多有不便,說道:「姐姐,好倒是好,只是我們……」桃花仙子嫣然一笑,輕聲說道:「小哥哥如若不棄,我願意隨時同桃樹嫁到此山。」
從此以後,他們雙雙早出晚歸,不辭辛苦,精心培植桃樹,不到三年工夫,原來的那片桃林漸漸擴大,漫山遍野果實累累,每個桃子都鮮紅白亮。
再說,王母娘娘又要開蟠桃大會了,命仙女們往御桃園來摘桃,但眾仙女都空手而回,驚慌失措地報告道:「御桃園零落破敗,根本無桃可摘。」王母大驚,急宣桃花仙子上殿。不一會兒有人回復說:「桃花仙子早已不知去向了。」王母大怒,急派天兵天將四處搜尋,依然蹤影全無。
王母心疑,駕起雲車,親赴南天門,俯視凡塵。只見黃海之濱的花果山中,一片桃林,果實累累。王母不由大怒,急命天兵天將下去——毀掉桃林,宣召桃花仙子速回天庭。天兵天將領命而去,頃刻之間,雷電大作,一片桃林,化為灰燼。後生與桃花仙子急忙往外奔逃,半路上被天兵天將攔住了去路。這時,後生才知道,他的妻子是天上的仙女,即將回到天上去,不由心急如焚,栽倒在地上。桃花仙子怒火中燒,拒不聽命。天兵天將無奈,只好空手回去向王母娘娘復命。王母娘娘見後生已死,桃林已毀,心想:「賤人的路已經到了盡頭,自會返回天庭的。」
桃花仙子等天兵天將走後,急忙扶起丈夫,見他口吐鮮血,早已命絕。仙子肝腸寸斷,含著眼淚將丈夫安葬在桃林的灰燼之中。整日守在墳邊,啼哭不止。一日,墳頂忽然生出了一株小桃樹。桃花仙子看了半日,心中明白:這定是我丈夫壯志未酬,化身為桃樹,我一定不負丈夫的心願,讓桃林再布滿此山。於是,她強忍著悲痛,精心培植這株桃樹。但是三年過去了,桃樹漸漸長大了,然而就是不開花,也不結果。
「地下三年,天上一夕。」王母娘娘返宮後,發現桃花仙子仍在人間,心中詫異,便變成一個老婆婆來到了雲台山,想看個究竟。只見桃花仙子正在一株桃樹旁苦守,王母娘娘便假裝過路人上前問道:「姑娘,聽說此處桃林原來很茂密,怎麼現在只剩下這一株了?」桃花仙子答道:「原來的桃林,已經被雷火毀盡,這株桃樹是我丈夫所化的。」王母娘娘假聲假意嘆道:「既然你丈夫已死,化為了一棵桃樹,你又何必苦守在此呢?」
桃花仙子答道:「我要實現丈夫的遺願,使這株桃樹變成很大的桃林!但是不知為何,三年已經過去了,此樹既不開花也不結果。」王母娘娘說:「既然如此,你就更不該苦守了。再說已進隆冬,此樹定難成活,你不如回家去罷!」話未說完,就見天氣突變,大雪紛飛而下,頃刻之間,百里雲台山一片雪白。
然而桃花仙子還是不為所動,毅然說道:「我誓讓這棵桃樹開花結果!」王母娘娘見她如此堅決,心中勃然大怒,又生一計。她便冷冷地笑道:「若要此樹結果,除非用你的鮮血化作桃花。」說罷,飄然而去。
桃花仙子這才明白老太婆就是王母所化,便哈哈一笑:「要我鮮血,這有何難!」於是拔下頭上的金簪,照準心窩猛地刺了下去。只見一腔熱血,灑滿了桃樹。頓時,點點鮮血,綻開朵朵桃花。
從此,年年隆冬,花果山山上漫山桃樹,總是在冬天長滿累累碩果。
4. 有沒有關於桃花的故事
故事有點長。一個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很感動人的愛情故事,可謂盪氣加腸,那就是「絳娘與崔護的「桃花運」,先有詩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是崔護寫的《題都城南庄》詩,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誦。然而知詩者並非盡知這首詩中還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中飽含著才子佳人的純真之情,情節曲折神奇,人們稱之為「桃花緣」,也稱桃花運。
崔護是唐德宗貞年間博陵縣的一位書生,出身於書香世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極少與人交往,既使偶而偷閑出遊,也喜歡獨來獨往。這一年的清明時節,正逢一個難得的晴朗天氣,屋外桃紅柳綠、蝶舞蜂飛、清風微拂、春意襲人。午後春日暖照,苦讀了一上午的崔護深為春的氣息所感染,決心去郊外好好體味一下春的盛情。於是放下書本,興致勃勃地獨自步行出城。一路上楊柳花飛、鶯燕啁鳴、暖陽和風、瑞氣宜人。苦讀不知春已濃的他頓覺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盡的紅花綠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渾然不知道路的遠近。不知不覺離城已遠,他忽然覺得有些腿酸口渴,尋思著找一處鄉野農家歇歇腳、討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趕回城去。這里已是僻野,農家住得極為零落,他舉目四眺,望見不遠山坳處,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於是加快腳步朝山坳走去。臨近山腳,在遠處能望見的茅屋這時反而全部被桃樹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綴滿枝椏,微風吹來,清香繞人,讓人疑是誤入了桃花源中。沿著桃林間的曲徑往裡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籬圍成的小院,院落簡朴雅潔。院中住著茅屋三楹,全用竹板茅草搭成,簡陋卻整齊異常。崔護心想:「何方高人,隱居在如此別致的地方。」
走近柴門,他叩門高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一邊叫門,他一邊猜想,出來開門的必然是一位白發美髯、竹杖芒鞋、相貌清奇、談吐風雅的老翁。吱呀一聲,房門敞開,不料走出的卻是一位妙齡少女。少女布衣淡汝,眉目中卻透出一股清雅脫俗的氣韻,使崔護甚感驚訝。他再次說明來意,少女明眸凝視,覺得來者並無惡意,就殷勤地將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廚下張羅茶水。崔護打量著四周,只見室內窗明幾凈,一塵不染,靠牆放著一排書架,架上置滿詩書,桌上筆硯羅列,牆壁正中懸掛著一副對聯,聯文是:「幾多柳絮風翻雪,無數桃花水浸霞。」語句雅緻,情趣不俗,絕不同於一般鄉野農家的風格。臨窗的書桌上正擱著一幀墨漬未乾的詩箋,上面寫著一首「詠梅」五言絕句:
素艷明寒雪,清香任曉風;
可憐渾似我,零落此山中。
詩句一定是這里的主人所書,似乎是在借梅花來感嘆自己的坎坷身世,竟是這樣充滿著蕭索與無奈。到底是何等人物隱居在這里?又是何等心情與遭際而衍出如此無奈的文字呢?一連串的問號浮起在崔護腦際,使得他對這桃花環繞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興趣,一心想要探個究竟。
這時,少女托著茶盤從廚房中出來,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護,見對方正凝視著牆上的對聯似乎在品味,她會心地嫣然一笑,輕輕地喚一聲:「相公,請用茶。」崔護從思索中轉過神來,見少女正向自己走來,粉白透紅的臉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凈的布衣,更加襯托出少女的純真和靈秀,宛如一朵春風中的桃花,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風采。一時間,崔護竟然有些看得發怔,少女似乎察覺了他的心意,迅即垂下眼簾,一份嬌羞把她點綴得更加動人,崔護不由得心旌搖曳,險些兒難以自恃。
但畢竟是飽讀詩書,通情識禮的書生,崔護努力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致於在少女面前失態。他禮貌地接過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鎮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鄉里,接著又十分客氣地叩問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不願多提這些,只是淡淡地說:「小字絳娘,隨父親蟄居在此。」並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崔護自然也就不便多問了。
然而牆上的聯句、桌上的詩句、以及眼前的人物,這一切所透露出來的,都強烈地暗示著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來歷。崔護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團迷霧,但既然人家不願多談,他也就只好擱在一邊了。兩人在屋中靜默了一會兒,崔護將話題轉到景物上.他大贊此地景色宜人,猶同仙境,是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少女只是聽他高談闊論,含笑頷首似是贊同,卻並不說話。說到春天,崔護詩情大發,又對古今著名的游春詩詞品評了一番,最後說道:「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完,他意味深長地望著絳娘,等著她的反應。靈慧的絳娘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面對著這樣一位風華正茂、氣宇軒昂、又才情逼人的少年郎,又怎不叫她情竇初開的心中春意盪漾呢?但知書識禮的少女怎敢在一個陌生男子面前敞開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裡含羞不語,兩片紅霞染上了面頰,偶爾用含情脈脈的目光向崔護一瞥,一碰到崔護的目光就迅速地收回。更加羞怯地望定自己的腳尖,益顯出一副楚楚動人的模樣來。面對少女的無措,崔護也不知如何是好,飽讀聖賢書的他不可能做出更熱烈、更輕浮的舉動來。
平時極少接觸女孩的崔護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見少女長久不語,還以為自己得罪了她。於是暗暗警惕著自己,不知不覺便在言語上有了一些收斂。
那時講究「男女授受不親」,一對未婚男女能夠端茶遞水,獨處一室,已屬破格之舉。在鄉村僻野尚且說得過去,若在城裡則是大逆不道的了。兩顆年輕而摯熱的心,在春日午後的暖陽中激盪著,彼此都被對方深深吸引著,然而「發乎情,止乎禮」,兩個飽受禮節教育的年輕人並沒有再進一步的越軌行為。眼看著太陽已經偏入西邊的山坳,崔護只好起身,懇切地道謝後,戀戀不舍地向少女辭別。少女把他送出院門,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著崔護漸漸走遠。崔護也不時地回過頭來張望,只見桃花一般的少女,映著門前艷麗的桃花,一同在春風中搖盪,心中暗嘆:真是一副絕妙的春景圖啊!但少女眼中無限的眷戀他卻已看不清楚了。
春日裡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崔護和絳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愛的漣漪。然而,男女之情,對男性來說是生活中的一些點綴,在女性卻是生命的全部。自從崔護離開以後,絳娘對他一直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盤桓在她腦海中,讓她朝思暮想、魂牽夢縈,但這一切她又不能對任何人提起。而崔護回到家中,隨即就埋頭於繁重的功課中,日夜苦讀,心思不復他顧;尋春巧遇絳娘一事只能暫擱腦後不敢再去撩起,以免心猿意馬而荒廢了學業。
時光如流,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晴日,崔護望著城中綻開的桃花不由地觸景生情,回憶起去年春天的城南舊事,感情的烈焰在他心中升騰,在無法壓抑的沖動中,崔護抱著興奮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來到城外尋找往日的舊夢。一路上花開如舊,瑞氣依然宜人,但這一些景物都已喚不起崔護的興致,他心中只有那片燦燦的桃花中的伊人。尋尋覓覓,終於讓他找到了去年那幢茅舍,但見一切如故,好象那一次春日艷遇就是發生在昨天。走近院落,裡面寂靜無聲。他隔著竹籬高呼道:「小生踏春路過,想求些水喝!」他重復著去年的語言,期盼著去年的那幕再次上演。許久都不見少女出來開門,他喚了幾聲:「絳娘!絳娘!」除了些許微弱的迴音外,並無應答之聲。再定睛一看,茅舍門上靜靜地掛著一把銅鎖,宣告著主人已不在此。頓時,崔護覺得如一瓢冷水澆頭,火熱的心涼了大半。推開柴門,枯坐在院中桃花樹下.
繽紛的花瓣落了他一衣襟,仍不見少女歸來。又是夕陽西斜的時候了,他訕訕地從窗欞中取出筆墨,悵然地在房門上寫下七絕一首,這就是開頭提到的那首「題都城南庄」。題罷,他仍覺意猶未盡,沉吟兩遍,想改第三句為「人面只今何處去?」轉念又想,一首七言絕句中用兩個「今」字,不甚妥當,於是仍依原句。再看詩中兩次提到「桃花」一詞,卻並不嫌重復,反而更突出了主題,渲染了氣氛。
崔護城南訪舊,沒能見到絳娘,回家後心裡一直放不下來,腦子里不斷地問:伊人究竟到哪裡去了呢?——掃墓?探親?郊遊?甚至是出嫁了?他想來想去,絳娘的倩影時常縈繞在心頭。這樣一來,他根本無法用心讀書,甚至連茶飯也難以下咽。於是,數日之後,他再度往城南尋訪。
這次,他熟練地找到了茅舍,尚未走近,遠遠地就聽到茅舍中傳出了陣陣蒼老的哭聲,崔護心中一緊,連忙加快腳步趕到茅舍前高聲詢問究竟。片刻之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漢,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淚眼模糊中,上下打量著崔護問道:「你是崔護吧?」
對老漢知道自己的名姓,崔護有些訝異,他點頭稱:「晚生是崔護。」老漢一聽,悲從中來,哭著說:「你殺了我的女兒啊!」崔護驚詫莫名,急忙詢問:「敢請老丈說明原委!」
老漢涕淚橫流,硬咽地述說道:「愛女絳娘,年方十八,知書達禮,待字閨中,自從去年清明見了你,日夜牽腸掛肚,只說你若有情,必定再度來訪。她等過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來,總不見你的蹤影,她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時過一年,本已將絕望,前幾天到親戚家小住,歸來見到門上你所題的詩,痛恨自己錯失良機,以為今生不能再見到你,因此不食不語,愁腸百結,這然一病不起。我已老了,只有這個女兒相依為命,之所以遲遲不嫁,是想找一佳婿,好讓我們父女有所依靠。現在絳娘卻先我而去了,難道不是你殺了她嗎?」
聽了這番哭訴,崔護彷彿橫遭雷擊,一時被震得不知所以。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用情如此之深,怎不讓崔護心痛欲碎呢!他嗚咽道:「去年路經貴宅,口渴求飲,承蒙小姐賜茶,日前再來尋訪不遇,悵然題詩而返,不料竟意出這樣的變故,絳娘若死,晚生也不願偷生了!」他邊說邊奔入內室,抱住斷氣不久的絳娘聲嘶力竭地呼喊:「絳娘慢走一步,崔護隨你而來呀!」
崔護一邊搖晃著絳娘,一邊大聲哭喊,淚水流滿了絳娘的面龐。也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蒼天,也許是他的真情喚醒了絳娘的心,總之,這時絳娘竟然悠悠地蘇醒過來。一開始是呼出一絲綿綿的鼻息,接著雙目微啟,然後唇角微動,似乎認出了崔護,自己把臉深深埋進崔護的懷里。老漢見了驚喜萬分,急忙備好姜湯米漿,慢慢給絳娘灌下。就這樣,多情的絳娘居然從黃泉路上又走了回來。
隨後,崔護回家把情況稟明父母,父母十分體諒他們的一片真情,於是依禮行聘,擇一吉日將絳娘娶進門來。絳娘的父親也經崔家予以妥善的安置,得以頤養天年。但這父女始終不願表明自己的姓氏和身世,留下一個難解之謎。也許老漢曾經在朝中為官,因故獲罪,於是隱姓埋名,蟄居博陵城南,既然他有所顧忌,崔護一家也就知趣地不去探究。
崔護娶了絳娘這么一位情深意厚、賢淑美慧的嬌妻,心中自是美不勝收。絳娘殷勤執家、孝順公婆、和睦親鄰,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使得崔護心無旁思,專意於功課,學業日益精進。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崔護趕會士,獲進士及第,外放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官到嶺南節度使。在絳娘的佐助下,他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
5. 關於桃花的小故事
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
唐朝人孟棨寫了一本《本事詩》的書,他在該書中記錄了許多唐朝詩人的逸事。在《情感第一》篇中,描寫了一段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清明節的這一天,因為考進士不及格,而一直為此鬱郁寡歡的崔護,一個人去了長安城郊的南庄遊玩。因為口渴,他想討一口水喝,就匆匆的向村莊里走去。在一戶桃花盛開的農家門前,他隨意的叫開了人家的屋門。這戶人家的少女,在問明了來意後,就轉身回去端了一杯水給他喝,而且還打開房門,請他進來,請他坐下歇歇。
這次與農家少女的偶然相遇,使崔護在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到了第二年清明節的這一天,鼓足勇氣的崔護,再次來到了這戶人家,卻發現房門上靜靜地掛著一把銅鎖。心泱泱,滿懷惆悵的崔護,於是就在這戶人家的牆壁上,寫了一首《題都城南庄》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5)桃花的故事擴展閱讀:
桃花的作用與功效:為薔薇科植物桃的花。春季開花時採摘,曬干。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微溫。 歸心、肺、大腸經。
【功 效】 活血行淤,潤燥滑腸,祛病美容。
【應 用】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淤血腫痛、腸燥便秘等。
(1)桃花根的作用與功效: 莖皮性味苦、平。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止痛,截瘧殺蟲的功能。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痛、跌打損傷、絲蟲病。
(2)桃 葉: 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能。外用適量。用癰癤鮮品搗爛敷患處,痔瘡、濕疹、頭虱均煎水洗。
(3)桃樹膠的作用與功效:性味苦、平。具有和血、益氣、止渴的功能。
6. 有沒有桃花的故事
題都城南庄關於此詩,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以唐人孟棨《本事詩·情感》所載最早最詳,宋代《太平廣記》也有記載。據《本事詩》中的《情感》篇所載:唐時,博陵(指河北省安平縣)有一青年名叫崔護,容貌英俊,文才出眾,性情孤潔寡合,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由於距家路途遙遠,便尋居京城附近,准備來年再考。清明時節,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庄園,房舍佔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里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女兒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裡,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艷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用話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裡,崔護也不住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此後一年,崔護沒有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裡一看,門庭庄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扣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不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您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能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么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不一會兒,女子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5]
7. 求:關於桃花的故事。謝謝了。
《題都城南庄》
8. 我和桃花的故事600字
我喜歡桃花
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花:有國色天香的牡丹,有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清新飄逸的蘭花,有嫵媚可愛的野花……而我最喜歡的是純潔的桃花。
當春雨淅淅瀝瀝地下過,春雷轟隆隆地響過,春雨輕輕地拂過,桃枝就吐出了嫩綠的枝芽,在雨中調皮地玩耍著。當陽光照射著大地時,桃花也不禁探出了頭,在四處張望。
桃花有粉的似霞,紅的似火,紫的如紗,白的勝雪。有的才展開兩三片稚嫩的花瓣,有的競相開放,有含苞待放的。一絲紅色的花蕊頂著嫩黃色的小腦袋,正偷偷地露出了頭。不時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蜜蜂,在歡快地采蜜。大大小小的蝴蝶也翩翩起舞,跳著絢麗的華爾茲。一陣輕柔的微風吹過,含苞欲放的桃花,如同害羞的少女,頓時被喚醒起來。朵朵桃花就像一隻只優雅的花蝴蝶,伸展著婀娜多姿的身材,撲打著翅膀,像一位成熟的舞蹈家慢慢墜落。讓人目不暇接,神迷意醉,設身處境地陶醉在這美景之中。忽然,一陣泌人心脾的桃花香撲鼻而來,喚醒了沉醉其中的人們,令人感到神清氣爽。
桃花其實對人體有很大的作用。可以用來泡茶,裡面的微量物質可以排除體內的毒素,通便消腫。或者用白酒泡桃花,你的心情就可以穩定下來。
美麗的桃花,你雖然沒有牡丹的高貴,沒有玫瑰的高傲,沒有百合的優雅。但是,在我心中,你是一朵最初綻放的花。
9. 關於桃花的愛情故事
有關桃花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我想在這里說一說我印象中的那個有關於桃花的古老的愛情故事。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首詩來說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有一位叫崔護的年輕書生進京赴考,時值清明佳節,便去樊川春遊。一路走得口渴了,便來到一家農舍叩門借水。門開了,從屋裡走出一位姑娘。她端來茶水,背倚著桃花,兩頰緋紅。兩個人雖然一見鍾情,但彼此卻無由表白。崔護喝完茶水後,只得連聲道謝,悵悵而去。從此以後這位姑娘的身影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崔護再去尋找,但見農舍院內桃花燦爛依舊,柴門卻緊鎖不見人影。失望之餘,崔護便在柴門上題詩一首: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崔護又去尋訪了。這時柴門里走出來一位老人。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老人跌足痛哭:「自去年清明後,我女兒神情恍惚,若有所失。今年清明節,我和她出門走親戚,回家後讀了門上的詩,她便水米不進,卧床不起了,今天清晨咽氣了。莫非就是你這書生害了她?」崔護聽了這番話,只覺得晴天霹靂,五內俱焚。他懇求老人讓他再看一看這位姑娘。他走到姑娘床前連聲呼喚,失聲痛哭。出人意料的奇跡發生了,姑娘漸漸睜開了雙眼,死而復生。於是,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這個故事見於《太平廣記》,但究竟是否有其事當然是無從考究了。但是杜曲當地的老人們卻說,他們這里的
桃溪堡就是發生這幕故事的地方。
樊川、杜曲和桃溪堡都是長安的地名,位於長安南郊。早在盛唐長安就有春遊的風俗了。長安的南郊又是風景秀美的聖地,每到春光爛漫時節這一代都遊人如織。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最吸引我的還是那個流傳千古的愛情佳話了。真的是希望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夠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