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走
『壹』 參加戶外徒步暴走有什麼技巧
1、徒步暴走常識:開始徒步的時候,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下面的幾條原則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有
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2、長距離徒步(暴走)注意事項:
提醒:
1、活動前一晚要休息好及預先收拾好裝備等物品。
2、熱身:起步前最少要作十五分鍾或以上之靜態熱身運動;身體磨擦位處宜塗抹上潤膚露,防止長途帶來之磨損。
一、裝備
個人裝備 :鞋、襪、護膝、舒適的T恤及短褲、適合1日行程的小型輕便背包或水袋式背囊、登山杖、反光物、頭燈、手電筒、小量的葯物、輕便雨衣、高能量的食品及個人用品。可公用的東西帶一套既可,例如每隊一個小葯箱。 1、背包:好的背負系統很重要。裝包要平穩四正;不裝任何不必要的東西。 2、鞋子:最好輪換使用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徒步鞋或運動鞋。大一號的在尾段時穿著會較為舒適。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長距離徒步不宜選擇登山鞋。長距離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腳掌的極度疲勞。如果配備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鞋(如輕便跑鞋、徒步鞋、運動鞋),每隔一小時換鞋行走,並經常改變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結合),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受力更均勻,並調動腿部更多的肌肉群參與運動,必可減緩疲勞和疼痛,可以徒步更遠的路。新鞋容易引致腳部不適,刺激水泡形成,因此正式參加活動時,最 好穿著練習時穿過的鞋。 鞋帶要系緊,使鞋子包腳良好。 鞋底較薄可以加多一雙鞋墊或穿厚一點的襪子。 一般穿底厚有彈性運動鞋較好,登山鞋較重底硬,走久了易起水泡。很多人走不完百公里主要原因是鞋子沒選好腳起水泡而放棄。穿上厚而乾爽的襪子可以減少腳與鞋底的磨擦,減少起水泡的機會。 有經驗的毅行者建議在穿襪前在足趾背上塗上適量 Vaseline ointment (凡士林)膏,或用 Micropore tape (醫生膠布)把腳趾個別分開包紮,或嘗試用橡皮膏和泡漠雙面膠貼於足底。3、襪子:厚而乾爽的襪子。 以減低起水泡的機會。要帶備用, 多換幾次,能保持足部乾爽,可預防水泡。4、綁腿:能防止血脈下積而引起的漲疼,小腿不容易感到酸累。5、護膝:可拆式護膝,不定期地使用,不用時可以拆下。 6、護踝:如果只穿一雙低幫的徒步鞋,護踝很有必要。7、登山杖: 減輕你雙腿的負擔,尤其是登高時。 8、柔軟的擦汗毛巾。 9、要戴遮陽透氣的帽子、防曬霜。 10、衣服:建議內褲選擇不磨擦大腿根的四角內褲 ,有透氣排汗性能的更好。根據活動性質和天氣狀況,選擇合適的衣物及備用。
二:食物 1、在徒步(運動)途中,因胃腸消化功能自然減弱,所以不宜食用肉類等高脂肪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品。碳水化合物是供給人體主要能量的營養物質,易消化,並能迅速釋放能量。所以應補充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粥、米飯、粉、面、饅頭等谷類食品和蔬果、運動飲料等易消化食品。2、早餐、中餐可在路邊餐廳就餐。中途過多過雜的各式各樣的飲料會使徒步人員感到腸胃不適。運動飲料、葡萄糖水、鹽水和適量的涼茶足矣。3、吃了容易口渴的食物不要帶。包括:味道重的,辛辣的。4、不要帶過多的水、食物,能在路上補充的就不帶。全程基本有路邊店可補給。注意要帶鹹菜等補充鹽分、礦物質的食品。5、盡可能少食多餐,以保持穩定的能量供應,並可避免多食少餐所引起的胃部飽脹。沿途吃一些乾果、餅干,間中吃一隻香蕉。
三:行進 1、徒步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可以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時放鬆,用大腿帶動小腿。步伐均勻,有節奏感。2、不要去追趕別人,走自己的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3、當感覺腳趾或腳掌痛,勿只用腳掌一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極為痛苦。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5、上坡時先深呼吸,上身前傾。下坡時,如果加速,或跑,身體後仰,降低重心,不可受傷。6、欲速則不達。重在安全完成,快慢在其次!
四、休息 1、定時主動休息,補充必要的水分和能量,喝水宜少量多次,可防止胃部不適。每小時休息5分鍾(剛好換鞋、喝水),比4、5小時休息1小時更有效,更能得到休息。長時間的休息反會令酸軟的肌肉硬化,必定造成身體的重新適應。2、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 休息時可脫下鞋襪和護膝,做一下大小腿的松馳和按摩。3、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4、長時休息:2~3小時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分鍾左右,可休息調整並補充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腳踝和膝蓋等部位酸痛可抹些活絡油。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五、水泡的處理 :不影響行走的小水泡,可以暫不刺穿。如水泡增大,感到腫脹及痛楚,可用消過毒的針刺破水泡,釋放積液,然後包紮患處。如水泡已穿破,不要將表皮剪去,然後包紮患處。
六、適可而止,學會放棄。 如果你的關節或以前的舊患向你發出警告時,請珍惜自己趕緊理智放棄。記住:身體是你自己的,走完一次又怎麼樣?有誰會真正在意你是否完成了?
七、安全事項 1、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走人行道和斑馬線,不走行車道,不為抄近路橫穿馬路。2、偏僻和黑暗路段請結伴行走,不落單。3、夜晚徒步睏倦時,注意適時休息,以免因精神恍惚導致意外。
八、環保事項 :1、不亂扔垃圾,垃圾自行處理,隨身攜帶至垃圾桶處丟擲 。2、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飯盒、水杯 。3、勿喧嘩打鬧,驚擾市民,打擾他人休息 。4、他人如有違背環保之行為,請溫言勸止。
九、其他 :1、最好於一星期前修剪腳甲,太短或太長容易引起受傷。 2、運動前2小時補充500毫升運動飲料,可增加體內肌糖原、肝糖原儲備。 3、同隊隊員盡量一起走,保持一定的速度,同行同休。4、先用濕巾擦凈皮膚,再用活絡油效果才更好。
『貳』 徒步的好處與壞處
一、徒步的好處:規律的健步行走可有效鍛煉身體各部位。
1、頭腦——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使心情愉悅。
2、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吸煙的渴望。
3、背部——加強背肌力量,且對背部傷害較小。
4、腿腳——行走相當於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
二、徒步的壞處:徒步不當影響健康。
需要有很好的減震作用的鞋子。如果鞋子沒有選好,關節、脊柱甚至頭部都會受到沖擊。如果踝、膝關節和頸腰本來就有問題的人們,採用護具也是必要的。
除減震以外,鞋子必須貼合包緊腳,避免腳在鞋子內滑動容易磨破皮或磨起泡。如果有條件穿戴衣褲等其他專業裝備,將會起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2)戶外徒步走擴展閱讀:
徒步前應做好准備:
1、要對自身身體狀況有正確的評估,從而設計循序漸進的徒步運動計劃。
要慎重選擇適合自己的距離,最好與自己相同年紀的人群一同徒步。例如,參加比自己年輕許多的人群的活動,肌肉力量、筋骨都不夠強健,可能會出現肌肉拉傷、抽筋、關節扭傷、韌帶拉傷,甚至肌纖維斷裂、肌腱撕裂等。
2、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設計徒步線路。
對於中年以後、體重超標、關節有退變的人們,不建議設計爬坡下坎和上下梯子的路線,不建議跳躍和跑步。否則,勢必會增加關節負擔,加速關節磨損導致骨關節炎。
『叄』 戶外徒步一小時多少公里算合適
這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你的年齡,身體狀況,天氣,和你要徒步回地點的自然條件等。答要是第一次走的話,最好不要太遠,因為就算體力是過關了,也不一定能過去腳力這一關。還有關節,還有其它意外,比方說鞋子走過10KM以後開始不適,都是很有可能的,別走過了10KM以後,沒有辦法再走回來,又沒有車,那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走過幾次,對自己的身體和裝備已經很好的了解了以後可以一點點增加路程,相信你學會了適當休息補充熱量再有點不錯的裝備以後,一天走到20-30KM應該沒有問題,一般速度應該在5KM/h左右比較合適。
不過天天穿梭於城市間的人,隨步網還是推薦走一走風景秀麗、空氣新鮮、充滿挑戰的野外,相信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肆』 徒步什麼意思
徒步(Tramp),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煉,徒步是戶外運動最為典型和最為普遍的一種。由於短距離徒步活動比較簡單,不需要太講究技巧和裝備,經常也被認為是一種休閑的活動。徒步也是平民的代稱。
見《漢書·公孫弘傳》:"起徒步,數年至宰相,封侯。"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領: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控制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盡量不要超過120次/分鍾,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從腳跟到腳尖位移,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鍾後才加快步伐,行走中從安全形度出發,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一般為2~3米,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時,如系鞋帶、脫衣服、喝水等等。
暫停隊員與前進隊員就不會互相影響,一般情況下,暫停隊員靠右邊停留,前進隊員從左邊跨過,與迎面而來的其他隊伍相遇時,也是按我右他左,禮貌相讓通過,暫停人員與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鍾或者200米以內,夜晚必須在5分鍾或者20米以內。
在行走中,要養成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笑,打鬧嬉戲,更不能大聲歌唱,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時,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向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無論上坡下坡,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應走"之"字形,盡量避免直線上下。
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時,手部攀拉的石塊、樹枝、藤條,一定要用手試拉,看看是否能夠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動作。經常有隊員因為拉的是枯萎腐爛樹枝、藤條,跌倒受傷,導致意外。
(4)戶外徒步走擴展閱讀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
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走百公里時我與印第安人、井中月等六人結小隊行走,就是採取主動、積極的休息原則,定量按時放鬆,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
徒步行走時,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根據天氣情況去增減,寧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溝河有水補給,一定要先觀察水源污染情況,是否有無人畜活動、是否有動物屍體倒於水旁,有無糞便、毛蟲污染,是否發黑發臭,根據觀察到的情況,採取沉澱、過濾、離析等方法處理後才飲用。
一般情況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塗擦嘴唇,等過3~5分鍾後,嘴唇不發麻發癢、無臭無味才飲用。野外補充的水,有條件的話最好煮沸五分鍾再飲用。
喝水要以量少次多為原則,喝水也是主動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動喝水。每次喝兩三小口為好,太口渴了可以縮短喝水的時間,增多幾次喝水次數,一次喝水太多,身體吸收不了浪費寶貴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臟的負擔。
一般的徒步等戶外運動消耗水份的補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為好。正常的徒步時間里排尿也應該是4小時/次,可以通過觀察排解的尿液顏色,了解自己體內水分脫失症狀。尿液呈深黃色,微感口渴,脈搏速度正常為輕微脫水症狀,尿液呈暗黃色,口內黏膜乾燥,口渴,脈搏速度加快但弱為中度脫水症狀,重度脫水症狀為無尿液,臉色皮膚蒼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脈搏快而無力很弱。
『伍』 戶外徒步旅行多少公里一天比較合適
看徒步的性抄質,如果是城市徒步一般為10~30公里,因為要考慮交通車輛信號;如果是山地徒步則按照自己背負的裝備的重量和路途的山路情況而定一般為5~20公里;若是沙漠則考慮最近的補給地點和水源一般為5~15公里;
『陸』 戶外徒步穿越很累人啊!
穿越本身就是為了鍛煉自己的體魄和毅力,當然累了,當然,也有很多技巧和原則!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領: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盡量不要超過120次/分鍾,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從腳跟到腳尖位移,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鍾後才加快步伐,行走中從安全形度出發,隊員之間應該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一般為2-3米,這樣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時,如系鞋帶、脫衣服、喝水等等,暫停隊員與前進隊員就不會互相影響,一般情況下,暫停隊員靠右邊停留,前進隊員從左邊跨過,與迎面而來的其他隊伍相遇時,也是按我右他左,禮貌相讓通過,暫停人員與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不能超過十分鍾或者200米以內,夜晚必須在5分鍾或者20米以內。在行走中,要養成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笑,打鬧嬉戲,更不能大聲歌唱,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時,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向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無論上坡下坡,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應走「之」字形,盡量避免直線上下,這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時,手部攀拉的石塊、樹枝、藤條,一定要用手試拉,看看是否能夠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動作。經常有隊員因為拉的是枯萎腐爛樹枝、藤條,跌倒受傷,導致意外。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走百公里時我與印第安人、井中月等六人結小隊行走,就是採取主動、積極的休息原則,定量按時放鬆,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
『柒』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剛開始徒步的時候,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下面的幾條原則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登山杖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戶外活動中,適當地利用裝備,有時候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在徒步的時候如果能有兩根登山杖與你同行,能為你帶來不少便利。
1、最好有兩根可以自由伸縮、攜帶方便、有防震功能的專業登山杖。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樹枝、木棍代替。
2、當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進的時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體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絆絆的發生。
3、過河的時候,登山杖等於你的身體又增加了支點了,有利於在湍急、濕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時候,登山杖可以幫助你的腳助力,下坡時可以幫助減少膝部的震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5、走在有灌木叢的山路上時可能會有蛇,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6、雖然不是丐幫,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於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過寨的時候,你可以用它來對付野狗。
7、休息時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來做一個簡易的遮陽棚來遮避太陽。
8、冬天的時候,經過有雪的低矮樹木時,可以用登山杖把樹枝上的雪打下來,這樣雪就不會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還可以作為照相機的獨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時,如果你還有攝影的愛好,這種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 知道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安全第一是戶外輕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經驗豐富的領隊、向導活動外。作為每一個參與者在徒步的時候,還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如果隊伍中這樣細心的「識途老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來時的路上。
1、在前進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志,如河、湖、岩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2、我們徒步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可以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跡來進行判斷。如果你徒步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3、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時間,可以通過看自己的影子,來知道自己大概的前進方向。
4、徒步的時候,最好帶只手錶,這樣對時間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5、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咨詢一下當地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准備休息,徒步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走夜路。
『捌』 戶外徒步要走多長時間好
戶外的話新手上路四個小時左右就好了,往後就適當的加起來!
『玖』 徒步需要注意什麼
徒步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預熱身體
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制定適合自己的一個體能訓練計劃,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面漸漸增進,
體能耐力訓練可以通過游泳、爬山、長跑、騎自行車去獲得,力量訓練可以每天堅持做俯卧撐、舉啞鈴、仰卧起坐、引體向上等來獲得。
二、了解自身情況
身體是本錢,也是運動的硬體,它的每個部分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徒步前要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全面的了解,例如你的體能有多好,你徒步的極限距離是多少,你身體有舊傷嗎,你必備的急救葯是什麼等等。除此之外,一定要為自己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因為它是你徒步的質量保證。
三、掌握步行要領
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因為它還牽動著你的全身。在徒步時要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盡量放鬆身體和手。控制節奏,盡量保持勻速,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最好不要超過120次/分鍾。
有人說步子放大一點可以省力,但長時間的大步走會加大對關節的沖擊力,容易引起關節的損傷,因此最好還是以平時習慣的步伐行走。行走時盡量做到腳後跟先著地,整個腳掌均勻受力。
行進時如果感覺腳趾或腳掌痛,怕起水泡而改用腳內側或外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使局部受傷。下坡小跑時要降底重心採用貓步,注意腳步不要抬得太高,否則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四、適度休息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
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或躺著不動,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與同伴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休息時也可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水份和糖類,使身體得到及時的補充以快些恢復體力。
(9)戶外徒步走擴展閱讀:
夜間徒步注意事項
1.夜間戶外活動,盡量攜帶手電筒或者頭燈
2.市區活動,盡量穿反游標識或顏色鮮艷的服裝
3.盡量雙肩包出行,帶上干糧和飲用水
4.盡量帶上充電寶,保證通訊工具暢通
5.穿一雙輕便舒適透氣的運動鞋非常關鍵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體力是關鍵,有再多的戶外技能,如果體力沒有分配好,穿越只能半途而廢。一般而言,在穿越途中盡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地休息和進食。
如果是集體徒步穿越,要根據大家途中地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保存體力。
2.在乘車期間人是處於低能耗狀態,人體機能基本處於休息狀態,如果一旦下車就劇烈運動會引發機能平衡失調。症狀:心慌、頭暈、缺氧、無力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休克。
應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適應性活動,至少應在1分鍾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開始必須慢行,讓機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態,然後才可加快步伐。
3.隊伍在行進中,大家應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說笑、打鬧。
4.在整個行動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問題、煩惱帶來,這樣會出現走神及影響隊伍整體情緒的一些不良因素。
5.行走是全身運動而絕不只是腳部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態。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先是腳跟,然後到腳尖。
6.最好的速度是邊走邊聊而不喘,注意脈搏不要超過90-120/分鍾。調勻呼吸,避免岔氣,一定要深呼吸。
7.中途休息一般應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所謂的長短結合,即短時間的休息同長時間的休息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度。短時間是指途中臨時的短暫休息,這種休息一般時間短(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
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短。長時間的休息同樣需要,平路旅行一般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鍾以內,長時間休息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一會兒後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馬上坐在地上。
8.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些四肢。休息是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倒休息。
9.隊伍中隊員之間應當保持一個合理的間距,一般是2-3米,不論是在平路還是在坡路上。
10.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11.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12.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13.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