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規劃
A. 戶外徒步和拓展旅遊的差別
應該是戶外拓展、戶外徒步吧!
拓展是游戲,主要是以團隊為主,鍛煉整體團內結、合作意識為容目的。適合公司、企業等工作團體搞。戶外拓展,原意為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戰。這種訓練起源於二戰期間的英國。當時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人襲擊,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海員葬身海底,針對這種情況,漢思等人創辦了"阿伯德威海上學校",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觸礁後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戰爭結束後,許多人認為這種訓練仍然可以保留。於是拓展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也由最初的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各類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
戶外徒步是戶外運動的一種,一些徒步穿越也是初級探險。
徒步,根據穿越區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城郊、鄉村、山地、叢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峽谷、平原、山嶺、長城、古道、草地、環湖、江河等很多分類徒步。但是徒步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在城郊和鄉村間進行。
B. 戶外徒步要注意哪些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C. 新手驢友出去徒步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一、你需要必備的物資:
1.背包
背包的大小視路程遠近而定,一般在周邊25升左右即可。長線旅行的話,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負重能力一定要強;另購買帆布包選好質量,要向帆布包店員請教背包的正確用法,否則上路時可能不能減輕負重,均勻負擔。
2.鞋子:
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運動鞋不考慮。登山鞋最好還是要高腰的,可以保護踝骨。
3.外衣褲:
一定要長衣長褲,無論季節。在山上亂草中行走時會很好的保護身體,最好是防水。推薦有條件的穿沖鋒衣褲或快乾衣褲。
4.護膝和護踝:
對於任何長距離的徒步都應帶上一對護膝和護踝。
5.帽子:
寬檐帽比較好,不僅僅是為了遮陽,有時在山間行走時,也是為了擋避齊人高的亂草,下雨時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
6.手套:
在亂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時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手套會帶來的一個危險就是,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7.墨鏡:
遮陽需要。但會帶來視覺誤差,所以在危險路段時慎用。
8.毛巾:
擦汗用的,還可在灰塵多的地方打濕蒙在口鼻處,抵擋灰塵。
9.洗漱用品:
長線行程時可將洗漱用品適當帶上。
10.防曬霜、唇膏:
戶外日光強、風大,可少量攜帶。
11.帳篷:
防水指數要好,建議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話,從實用角度來看,防風性能可不著重考慮。注意重量。3kg以上不予以考慮,都是玻璃纖維撐桿的,一般在2.5kg左右。
12.睡袋、防潮墊:
有帳篷就當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墊了。如果長線有地方住的話,帶上睡袋也有干凈衛生的作用。
13.頭燈或手電筒:
當延誤行程時,我們就一定需要;頭燈還可救命。如果有露營活動,頭燈或手電筒也會用上的。露營燈可以暫不考慮。
14.雨衣:
不管長短線,我們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會讓我們免去淋雨之苦。FB時可做桌布鋪在地上。
15.火種:
最好是防風的。
16.刀具:
鋒利的多功能軍刀應該是首選,它的鋸子和刀有可能是在戶外使用頻率最高;而且刀有時可能會與葯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況。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點的匕首會讓人比較安心些。
17.口哨:
集體出遊時,是與同伴聯系的有效工具,獨行時,緊急情況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確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溝通的方式,如求救、詢問情況等,比如說兩聲長音表示緊急情況。至少全隊要有統一的哨音規定。
18.葯品:
要有以下常備葯品:藿香正氣水、活絡油/紅花油、清涼油/風油精、雲南白葯(粉劑、噴劑)、息斯敏、酒精、紅黴素軟膏、綳帶+紗布、創可貼、蛇葯、感冒葯。
19.繩索:
一定要熟悉各種結繩法。帶上30米登山繩應該足夠應付大多事情。
拓展資料:
你需要知道的徒步技巧:
1、不要一路嬉笑打鬧
第一次參加徒步,驢友很容易還把它當做普通旅行,一路說說笑笑,跑跑停停,走路時快時慢。不用多久,你就會驚異於體力流失之快。零基礎驢友要知道的第一個徒步技巧就是始終保持一定的節奏。
徒步最開始的5-10分鍾可以留作預熱時間,此時宜放緩腳步。之後的行程中,可逐漸調整步伐,控制節奏,勻速緩行。徒步中,要集中精力行走,尤其是長途行走時,打鬧嬉戲只會消耗體能。
2、保持身體平衡
徒步是一種全身運動,要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穩定重心,小步伐前進。腳掌用力要均勻,不要踮腳行走,要全腳觸地穩穩踏步。
3、保持節奏,講究休息
第一次徒步因為不適應更容易感到疲勞,行走中的休息也有講究,原則上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短時間休息以站著調整呼吸為主,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
每行走1小時到1.5小時,可卸下背包休息15分鍾,但切忌不要一停下就癱倒在地,應先調整下呼吸再坐。坐著休息也不等於沒事干,驢友要利用這段時間按摩肌肉,幫助放鬆。
資料來源:徒步 網路
D.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安全第一~而且要預想到很多突發狀況~比如,崴腳,蛇咬,迷路等。下面是詳細的內容:
徒步穿越是指全程徒步,從A點到B點,中間可能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域、溪流或峽谷等地貌的一種探險活動。
注意事項:
一、團隊精神
集體穿越(2人以上)是表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好機會,成功、愉快、順利的穿越是要靠集體中每一個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團隊精神更加重要。
提示:
1)確定一個隊長,並賦予他相當權力,有民主也要有集中,這點很重要
2)明確分工,如:開路、斷後、生火、扎營……
3)人數較多時要注意行進隊型,隊伍過長容易走失隊友或有人出現意外而不能及時發現
4)所有裝備和給養應根據各人體力好壞及性別做科學分配背負,以便使隊伍能保持一致的速度
5)如有人遇到嚴重的傷病,整個穿越計劃必須作出應變,全體放棄或部分人帶傷員撤退。
二、體力分配要控制好
一般而言,在上坡時可半小時休息5-10分鍾,下坡時每1小時休息10-15分鍾。
提示:
1)全程盡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的休息時間休息和進食
2)根據大家途中的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過分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使體力留有餘地。
(三)方向問題
出行前盡可能地搜集活動地區的地圖和相關資料,對將要出現的較大轉向和明顯的標志物做初步了解。當有等高線地圖時,可將預定線路和方向進行分析,如:需翻越幾道山樑、經過幾個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況。這樣有助於在行進中判定方向。
提示:
1)攜帶較准確的指北針和海拔表(有的地區很需要)
2)攜帶並保護好地圖和資料
3)帶信號筆和撲克牌,以備迷路時作路標記號用
4)如對穿越地區所知資料甚少、條件又較復雜時,最好請走過的人同行或找當地向導帶路。
(四)防水問題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特別是長時間的穿越,如防水準備不充分整個活動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如:無乾燥衣物可換,相機、電池、食物等物品遭打濕破壞。因此在出行前要對活動地區的氣候做些了解,並做好相應准備。
提示:
1)帳篷應選用三季或四季帳。專用高山帳不能用,專業高山帳的防風保暖性更好,但是防水性並不見長
2)使用背包罩或塑料布遮蓋背包,即使背包有防水功能也要如此
3)在向背包內填裝物品前,用塑料袋或密封袋先包裹一下,這樣既可防水也有利於物品分類
4)有條件就准備好防水沖鋒衣褲(waterproof、gore-tex材料都可以),但雨具一定還要准備
5)防水登山鞋有條件就准備好些的,反正可以用很長時間(waterproof、gore-t ex材料都可以)
(五)飲水問題
在短途穿越時,如已知補水困難就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大約2升(如不需做FB餐的話)。長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觀察其污染情況,如:水附近有無人畜活動、有無動物屍體、有無糞便及其他污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時要使水沉澱10分鍾以上。螞蝗多的地區,打水時要用敞開或透明的容器,以便能及時發現水中是否有螞蝗。
提示:
1)缺水地區飲水要按計劃分配飲用。除特殊情況外,在找到水源前絕不要把水飲盡
2)野外取水後,有條件務必使水煮沸後(煮沸5分鍾)再飲用
3)有條件可以帶過濾器和凈水葯片以替代無法使用加熱的情況
4)如在缺水地區長時間活動,應學習其他野外采水方法
(六)生火問題
出行時要攜帶一種一個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機(多種類型)、火柴、火鐮等。有條件最好攜帶野營爐頭、氣罐或者燃料罐。在營地生火時要留意營地是否是禁火區,不然除了生存需要不要違規。生火前先准備些乾燥的細柴禾(比筷子略細),放在用石頭堆好的灶底,再往上面架粗的柴禾,點燃細木用嘴使勁吹,就可以把火吹燃。當下雨或柴禾較濕時,可劈開粗木從中間取干木,砍細後作引火柴(此時需砍刀或其他工具)。
提示:
1)看好風向,不要把火堆放在帳篷的上風處,並與帳篷保持一定距離
2)離開時用水和土石壓蓋將火滅掉,並一定檢查火是否確實熄滅
(七)露營問題
尋找安全、避風、乾燥、平整的高處扎營。此時要注意周圍的環境,如:是否有落石滾石、風向如何、有無動物巢穴、蜂巢等。盡量不要在河畔扎營,除非確定是枯水期,水位不會變化。營地不要緊靠水邊,蚊蟲較多。
提示:
1) 營地周圍是否存在塌方、雪崩、山洪的危險
2)營地附近最好有水源,取水方便
3)如需生火就要考慮附近有沒有柴禾
4)下雨或多雨季節,視地形情況注意在帳篷四周挖好排水溝
5)風大時注意帳篷的抗風固定,確定作好後再休息
6)睡前最好把貴重物品、衣物、食品放入帳內(假如帳內還有空間),並准備好防身工具
營養補充
在較長時間的野外穿越中,體力消耗大,排汗多,人體容易出現鹽份缺失、電解質失調、營養不足等現象,那樣會嚴重影響體力和健康,有時甚至是很危險的。因此要及時補充。
提示:
1)攜帶牛肉乾、巧克力等高熱量和營養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2)攜帶維生素合成葯片,每日一顆
3)每天要補充鹽份,吃些含鹽食品,如:榨菜等
4)果珍沖劑是不錯的電解質平衡飲料(當然還有許多類似沖劑),平時在水壺中放一些隨時補充
常用裝備
穿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難度,不同的時間長短,不同的季節氣候,在選擇裝備時差異很大。有時計劃選擇不當會使穿越中負累不小,而有時又因為裝備不全,感到非常棘手甚至危及安全。出行前在對活動地區盡量充分了解後,仔細挑選應帶裝備和給養。許多裝備用品都有不同的品牌和種類,根據實際需要和自身條件慎重選擇。
下面列出常用的一些裝備。
公用裝備:
帳篷,炊事用品(爐具、燃料、炊具等),繩索視情況選擇攜帶,專用工具(砍刀、手斧、行軍鏟等),公 用葯品(通用葯,緊急救護葯等),膠帶,營地燈,其他集體專用器材(攀岩器材,登雪山器材等),公用食品營養品,海拔表,指北針,溫度計,地圖
個人裝備:
背包,睡袋,防潮墊,手套,帽子,換洗衣物,墨鏡,頭燈,水壺,個人衛生用品,防曬霜,潤唇膏,攝影器材,望遠鏡,筆記本,筆,個人葯品,打火機、火柴,餐具,干濕紙巾,便鞋或拖鞋,個人食品,其他雜品。
謝謝。
E. 野外徒步旅行需要帶什麼
1.背包
在這里最需要決定的是你需要一個內向型背包還是一個外向型背包。所謂內向型是指一切自備,不假外求。內向型背包當然是大背包,適用於登山、探險和科學考察等活動。外向型是指自己攜帶必要裝備,其他東西盡量利用當地提供的服務。外向型背包適應於人煙稠密的地區和較成熟的旅遊線路。
2.旅遊鞋
選擇旅遊鞋基於你計劃要去的地區,和你打算要背多少東西。鞋要足夠結實,才能保護你的雙腳。對於任何長於一天的徒步旅行,都應該選用高幫鞋,因為低幫鞋主要是為輕量負重和在平坦道路上行走准備的。買鞋時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大小合適的,腳後跟處應該感覺舒適,腳趾也應該有必要的活動空間。兩只腳都要試過。
3.睡袋
假如想露營就應該帶上。睡袋有多種,基本是按照禦寒能力來分類。可根據出行的季節來作出選擇。睡袋也有大小之別,不要光注意外面的盡碼,可能的話,買睡袋的時候應該自己鑽進去感覺一下是否合用。
4.帳篷
雖然有些地方提供住宿或露營設備(而且有時候睡在星光下感覺相當不錯,)帶一個帳篷也是值得的。如果你要把自己的東西都放在帳篷里過夜,那麼你攜帶的帳篷還要稍大一點:一個人用雙人帳篷,兩個人用三個帳逢。
5.干糧
除了計劃要帶的正餐之外,還應該帶上一些額外的干糧,以防萬一。巧克力、罐頭、乾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6.飲水
最好帶兩個一公斤塑料瓶,一瓶專供飲用,一瓶用作煮食和清洗。也可以另外再帶一個旅行杯。
6.凈水器
直接飲用山泉的確浪溫,但你仍然冒著健康方面的風險。作為一般的原則,自然界里的水都應該經過處理並煮沸後才能飲用。小型濾水器有多種,你可以自行選用。
7.急救包
有時候用得上。這個包最好能防水。帶上一些緊急情況下要用的東西:綳帶,雲南白葯,抗生素軟膏,紗布,創可貼,止痛葯等。
8.小刀
多用途小刀,瑞士軍刀是公認的最佳選擇。
9.地圖和指南針
你不一定要砍路前進,但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對這樣兩點心中有數:你的位置和怎樣沿原路返回。
(5)戶外徒步規劃擴展閱讀: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1、伸手不打笑臉人,尊重當地的風俗人情,別沒事找抽,跟人打招呼盡量多笑吧,因為除了微笑你實在沒啥值得拿出來的了。
2、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人都問為什麼不走公路,覺得彎來彎去的不如走直線來的快一些。其實在走山路或其他特別的路程中跟野生動物打交道比跟人打交道容易許多。
3、單兵作戰能力要強,身體素質決定你的行程快慢、長遠、安全,所以出發以前盡量多鍛煉吧。
4、帳篷選取需要注意質量問題,別到時候途中出岔子,鑒別帳篷質量的辦法就是各種折磨它。同時帳篷的一些地方加固也需要注意一下,把所有塑料件換掉,折磨後感覺不牢固的地方都拿去布鞋的師傅給你加固下。
還需要注意帳篷底部,一般帳篷底部都很薄,要麼在搭建帳篷的時候鋪個墊子,要麼加固底層,別到時候刺破、刮破了進水就麻煩了。
5、睡袋選擇時要注意你所去的地方溫差和氣候,要多看天氣預報,同時要注意季節變化。一般睡袋都標有適用於多少度至多少度,並且你還有注意睡袋的大小,避免睡袋過大和過小不保暖,建議你出發以前在家裡先睡幾天試試。
6、高壓鍋煮熟東西能更快一些,同時也適用於高原地區,它是一種省火材、省時間最理想的鍋。但你要注意高壓鍋里的密封圈(塑膠),建議可以多備幾個。
7、酒精爐的用法是在找不到燃燒物的情況用的,所以一開始一定得多找燃燒物,少用酒精爐。同時酒精爐也是引火的時候最理想的東西,有的人也許會帶汽油、煤油之類的,要是晚上太冷在帳篷里點個酒精爐比汽油什麼升溫好多了。
8、買電子打火機的都是沒用的,只有帶打火石的打火機才能在進水、潮濕、高原缺氧的情況下適用,同時萬次火柴等也可以。
F. 如何編輯製作戶外徒步穿越線路圖
下載個愛騎驢手機騎行軟體,裡面有路線規劃
G. 戶外徒步出發前的准備要做哪些准備
![](http://www.nanhaizi.org/images/loading.jpg)
合理制定計劃
在有了以上這些基本條件後,我們就應該對戶外行程制定一個合理的行動汁劃。總體來說,我們的整個行動可以分為行動前准備階段、行動開始階段和行動結束後恢復階段。對於每個階段.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並列出詳細的進程表,對於這一階段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應該進行全面的預想並做好充分的准備。對於每一階段的每一次行動,在出發前我們也應該有一個細致而周密的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進行落實。也就是說,對於整個戶外行程我們應該有個整體計劃,每一個小的行動我們都應該有詳細的計劃,這樣,我們才能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牢牢掌握住戶外運動的主動權。
樹立安全防範意識
戶外運動不可預測的因素很多,風險隨時都有,危險隨時可能發生,不可掉以輕心。我們首先耍樹立安全防範意識。
1.安全防範意識
在戶外運動過程中,安全最為重要。樹立安全防範意識,才能使安全得以保障。戶外運動中意外受傷時有發生,出行之前務必允分准備好此次出行基本裝備,策劃好出行路線,學會急救常識,了解野外生存知識等均會減少意外的發生。
2.保持良好心態
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參加者有時候可能會在不經意問陷入危險的境地。然而,面對危險和困難,你不僅需要有各種生存的技巧,同時更需要有頑強的意志。險惡的環境利巨大的困難並不是打倒自己的第一因素,打倒自己的往往是漸漸薄弱的意志。所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心理,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是克服困難、走出逆境的重要前提。
3.正確認識各種困難
面對因難時,往往容易因為體能和心理上的變化而扭曲對各種客觀現象的看法,產生各種錯誤的認識,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可能會誤導自己的行為。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必須首先要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頭腦中仍然存在的各種錯誤想法,然後再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我糾正。
4.風險可以化解
戶外運動的風險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是否有應付風險的思想准備和安全措施。強大的後勤支撐,實用的精良裝備,充沛的精力體能,熟練的戶外技能等,這些都是化解戶外運動風險的重要條件。
H. 如何制定規劃一條合理的戶外徒步路線
一是對線路的了復解:
二是對參加制活動人員的了解:
為做到上面兩點,那就是要與參加活動的人有過多次的活動經歷,對將要去的線路有去過的經歷或走過來的人詳細的描述即對這個走過的人詳細的了解
知已(參加活動的人員)知彼(線路各種情況及可能的意外狀況)
I. 徒步需要注意什麼
徒步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預熱身體
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條件之一。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制定適合自己的一個體能訓練計劃,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面漸漸增進,
體能耐力訓練可以通過游泳、爬山、長跑、騎自行車去獲得,力量訓練可以每天堅持做俯卧撐、舉啞鈴、仰卧起坐、引體向上等來獲得。
二、了解自身情況
身體是本錢,也是運動的硬體,它的每個部分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徒步前要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全面的了解,例如你的體能有多好,你徒步的極限距離是多少,你身體有舊傷嗎,你必備的急救葯是什麼等等。除此之外,一定要為自己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因為它是你徒步的質量保證。
三、掌握步行要領
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因為它還牽動著你的全身。在徒步時要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盡量放鬆身體和手。控制節奏,盡量保持勻速,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脈搏最好不要超過120次/分鍾。
有人說步子放大一點可以省力,但長時間的大步走會加大對關節的沖擊力,容易引起關節的損傷,因此最好還是以平時習慣的步伐行走。行走時盡量做到腳後跟先著地,整個腳掌均勻受力。
行進時如果感覺腳趾或腳掌痛,怕起水泡而改用腳內側或外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使局部受傷。下坡小跑時要降底重心採用貓步,注意腳步不要抬得太高,否則會對膝蓋造成傷害。
四、適度休息
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
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或躺著不動,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與同伴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
休息時也可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水份和糖類,使身體得到及時的補充以快些恢復體力。
(9)戶外徒步規劃擴展閱讀:
夜間徒步注意事項
1.夜間戶外活動,盡量攜帶手電筒或者頭燈
2.市區活動,盡量穿反游標識或顏色鮮艷的服裝
3.盡量雙肩包出行,帶上干糧和飲用水
4.盡量帶上充電寶,保證通訊工具暢通
5.穿一雙輕便舒適透氣的運動鞋非常關鍵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體力是關鍵,有再多的戶外技能,如果體力沒有分配好,穿越只能半途而廢。一般而言,在穿越途中盡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地休息和進食。
如果是集體徒步穿越,要根據大家途中地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保存體力。
2.在乘車期間人是處於低能耗狀態,人體機能基本處於休息狀態,如果一旦下車就劇烈運動會引發機能平衡失調。症狀:心慌、頭暈、缺氧、無力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休克。
應就地休息及做一些小的適應性活動,至少應在1分鍾以上,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開始必須慢行,讓機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態,然後才可加快步伐。
3.隊伍在行進中,大家應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說笑、打鬧。
4.在整個行動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問題、煩惱帶來,這樣會出現走神及影響隊伍整體情緒的一些不良因素。
5.行走是全身運動而絕不只是腳部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態。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先是腳跟,然後到腳尖。
6.最好的速度是邊走邊聊而不喘,注意脈搏不要超過90-120/分鍾。調勻呼吸,避免岔氣,一定要深呼吸。
7.中途休息一般應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所謂的長短結合,即短時間的休息同長時間的休息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度。短時間是指途中臨時的短暫休息,這種休息一般時間短(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
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短。長時間的休息同樣需要,平路旅行一般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鍾以內,長時間休息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一會兒後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馬上坐在地上。
8.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些四肢。休息是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倒休息。
9.隊伍中隊員之間應當保持一個合理的間距,一般是2-3米,不論是在平路還是在坡路上。
10.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11.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12.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
13.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J.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剛開始徒步的時候,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下面的幾條原則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登山杖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戶外活動中,適當地利用裝備,有時候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在徒步的時候如果能有兩根登山杖與你同行,能為你帶來不少便利。
1、最好有兩根可以自由伸縮、攜帶方便、有防震功能的專業登山杖。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樹枝、木棍代替。
2、當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進的時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體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絆絆的發生。
3、過河的時候,登山杖等於你的身體又增加了支點了,有利於在湍急、濕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時候,登山杖可以幫助你的腳助力,下坡時可以幫助減少膝部的震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5、走在有灌木叢的山路上時可能會有蛇,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6、雖然不是丐幫,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於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過寨的時候,你可以用它來對付野狗。
7、休息時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來做一個簡易的遮陽棚來遮避太陽。
8、冬天的時候,經過有雪的低矮樹木時,可以用登山杖把樹枝上的雪打下來,這樣雪就不會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還可以作為照相機的獨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時,如果你還有攝影的愛好,這種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 知道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安全第一是戶外輕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經驗豐富的領隊、向導活動外。作為每一個參與者在徒步的時候,還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如果隊伍中這樣細心的「識途老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來時的路上。
1、在前進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志,如河、湖、岩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2、我們徒步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可以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跡來進行判斷。如果你徒步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3、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時間,可以通過看自己的影子,來知道自己大概的前進方向。
4、徒步的時候,最好帶只手錶,這樣對時間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5、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咨詢一下當地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准備休息,徒步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走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