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活動鑽山洞
1. 如何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戶外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條明確提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內容中也明確提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見,促進幼兒身體健康,保證幼兒擁有健全的身體,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首要任務,也是培養未來合格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幼兒園戶外活動正是增強幼兒體質的重要環節。那麼,我們農村幼兒園如何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以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多數農村的幼兒園,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幼兒戶外活動材料、活動器材較少,導致幼兒的戶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缺乏,無法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而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例如沙子、石子、泥土、棍子、各種植物的桿子以及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等等,如何把這些自然資源及廢舊物品充分利用到戶外活動中去,以提高戶外活動的教育質量,現結合我園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開展戶外活動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利用農村的天然材料,開展戶外活動。
我們利用農村的玉米秸、黃泥、沙子等等天然的材料,教師在無危險、無安全隱患的情況下,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例如以「玉米秸」為活動材料,在大班組織了戶外活動「挑棍」游戲、在中班組織了戶外活動「鑽山洞」的活動,在小班組織了戶外活動「跳、跳、跳」的活動;利用小石子在大班組織了戶外活動「我是小小統計員」的活動,在中班組織了戶外活動「拾果果」游戲;利用黃泥在小班開展了「甩個哇哇笑笑笑」的游戲;農村的這些天然材料既不用花錢,又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活動,幼兒在游戲中精神飽滿、興高采烈,開心極了。
二、利用農村的鄉土材料,自製豐富的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
我們利用農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鄉土自然材料,自製了豐富的戶外活動器材。春夏時節,我們利用河邊的葦葉編制趕鞭,玩「騎馬」游戲;用柔軟的柳條,做成圓環,玩「套圈」「跳圈」游戲。秋冬時節用稻草編成草墊子,擺在地上跳來跳去,玩「小青蛙跳荷葉」游戲,或做成草球、草圈等;我們把干凈的玉米皮塗上顏色,做成小鳥,讓幼兒玩「小鳥飛」游戲;用玉米梗做成飛標,玩「投飛標」游戲;把秫秸稈截成二尺左右的小棒,讓幼兒纏上一些布條,然後擺成各種形狀(如「之」字型,「田」字形)玩跳的游戲,還可以固定成「∧」形狀玩鑽的游戲。固定一定距離的「小樹林」玩「繞樹林」的游戲,還可以捆成捆,若干個間隔擺好,玩連續跳的游戲;也可以當作小橋玩平衡游戲。把玉米瓤中間穿空,用繩子穿起來,圍合成圈狀,孩子們三三兩兩把它套在身上,玩開汽車的游戲。有的當司機,有的當乘客。幼兒在游戲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其樂無窮。
三、利用生活中廢舊材料,自製教玩具,開展戶外活動
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可以變廢為寶自製教玩具開展戶外素質教育活動。如瓶子、盒子、箱子、籃子、繩子、泡沫、輪胎、布、紙等都是我們製作活動器材的好材料,我們利用教師的智慧和一雙雙巧手製作出了琳琅滿目的活動器材。如用娃哈哈瓶子、鐵絲製做成環形玩具,玩「鑽山洞」、「開汽車」游戲;用八寶粥盒,投孔後穿上線做成高蹺,玩「踩高蹺」游戲;還可把7個八寶粥盒用膠帶固定做成木樁,玩「走木樁」游戲;用廢舊電視箱子做成紙筒,玩「滾圓筒」游戲;把水果籃稍加裝飾,玩摘果子的游戲;用飲料盒、紙、小棒、鐵絲做成橄欖球和球棒,玩「打橄欖球」游戲;
用娃哈哈瓶、紙等素材,玩「打保壘球」游戲;用布縫制了各種水果和蔬菜,玩「運水果」、「運蔬菜」游戲;還用布縫制了各種形狀的沙包、飛標等,玩「夾沙包」、「跳房子」、「趕小豬」等游戲,廢舊的各種紙折成「紙棒」、「紙球」、和「紙炮」,設計《剪子、包袱、錘》、《神奇的金箍棒》、《看誰贏的多》等多個戶外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忙碌著、歡笑著,使他們有了自信,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四、充分挖掘農村民間游戲,開展戶外活動。
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既有琅琅押韻的兒歌,又伴有動作,幼兒邊說邊做,興趣極大,備受幼兒喜愛,我們充分挖掘各種有教育價值的因素,豐富幼兒戶外活動內容。把農村流傳甚廣的民間游戲引入我們的幼兒園,例如:適合小班幼兒玩得《木頭人》,幼兒邊說兒歌「大圓盤,轉轉轉,小朋友們快來玩,走一走,跳一跳,再學小兔跳一跳,咱看誰是木頭人。」此活動即培養小班幼兒走、跳能力,又培養幼兒自控能力;中班幼兒《老鷹抓小雞》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奔跑能力;大班幼兒《剪子、包袱、錘》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及反應能力。當然,教師在選擇民間游戲時,也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進行適當加工,以讓幼兒健康的成長。
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戶外活動中的利用,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有豐富的操作材料,形式新穎,內容多樣,孩子在活動中興趣高漲,樂而不返,戶外活動的質量顯著提高。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作為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注重收集,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收集身邊的廢舊物資,製作出適合不同年齡班、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幼兒戶外活動的教玩具,投入到幼兒戶外活動中,更加有效地開展好幼兒戶外活動。
2. 鑽山洞游戲規則
一、游戲目標:發展學生的靈活性和通過山洞的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內意志品質和合作
精神容。
二、游戲器材:舊報紙若干張
三、場地布置:在游戲場地畫兩條1.2——1.8米寬的平行線。
四、游戲方法: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1、2組面對面站立,3、4組面對面站立,並用手抓住報紙的四角搭成山洞的樣子。聽教師發令後,各組第一名同學迅速通過山洞,然後在排尾迅速搭成山洞。後面各組第二名同學用同樣方法進行,游戲進行一輪,最後以先完成比賽而未犯規的隊獲得勝利。
五、游戲規則:
1、不準將報紙撕破。
2、必須前面隊員通過山洞後,下一組隊員才能開始,不得搶鑽。
3、到達排尾迅速搭好山洞,不要站錯位置。
4、各組隊員必須站在畫好的白線後面,不準踩線。
六、游戲變化:
1、可以適當增加山洞的長度,提高學生練習興趣。
2、可以將報紙對折,縮短山洞的寬度,增加難度。
3、減少人數如4人一組,練習鑽山洞,提高學生的靈活性和速度。
4、還可以將山洞站成弧形、「s」形、圓形等,提高難度和游戲興趣。
3. 幼兒園戶外游戲沒有家的小羊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合作意識,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回2、綜合練習走、答跑、跳的動作,體驗團結友愛的情感。
活動准備
小羊頭飾、錄音磁帶、長繩(小河)、平衡木(小橋)、易拉罐(樹林)拱形門(山洞)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放音樂《向前沖》帶領幼兒做體操進行熱身。
2、談話激趣:師:有一群小羊迷路了,小朋友們想不想救小羊。(想)
3、游戲規則:把幼兒分成兩隊,一隊扮演迷路的小羊,藏在山洞裡或藏在樹後面,一隊救小羊。救小羊的小朋友要鑽山洞、誇小河、鑽樹林、過獨木橋。找到迷路的小羊,然後一對一拉著小羊的手順原路返回。(救小羊的幼兒半路不能松開小羊的手。)
4、游戲:《救小羊》布置場地:山洞、樹林、小河、獨木橋。把幼兒分成兩隊,迷路的小羊藏起來。放歡樂的音樂,游戲開始。第二次游戲互換角色。
5、放鬆活動:老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輕輕拍打自己的腿和身體做放鬆。最後扮演小羊跟著老師回教室休息。
活動反思:通過這次活動,鍛煉了幼兒團結友愛的精神,使幼兒懂得了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既幫助了朋友自己又得到了快樂。
4. 如何開展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
一、提高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
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學習,對於他們來說,不只是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使他們對游戲充滿熱愛,特別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民間游戲。孩子們怎麼樣才能積極參加民間體育游戲呢?我認為,需要激發他們對此的興趣,在每一個活動之前,我總會先讓孩子們了解、知道這個游戲的由來,是哪一個民族的特色。比如說,我們通過課件、視頻等多種渠道,讓幼兒了解「跳竹竿」的體育活動來源以及人們是如何跳竹竿的等。讓幼兒感受民間體育游戲帶來的魅力,把孩子的目光集中到活動中來。激發小朋友學跳竹竿舞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循序漸進以及充分地給予幼兒主體地位,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跳竹竿」游戲。幼兒在活動中能進行分段式的學習「跳竹竿」,敲竹竿的幼兒做哪些動作,敲打節奏型是什麼;跳竹竿的幼兒如何做才能靈活、快速地跳竹竿等一系列問題,讓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最終學會合作,一起完成「跳竹竿」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氛圍學會了「跳竹竿」,懂得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更加體現了民間游戲的趣味性。活動結束時,孩子們還興奮地說:「真好玩,我們還要玩……」。使孩子們了解並開始接受民間體育游戲,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民間體育游戲。這和剛開始,很多孩子看到老師擺出的竹竿感到很陌生,不知道這東西還能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游戲材料的多樣性,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滿足
民間體育游戲形式很多,各種各樣,每一個游戲都有很多種玩法,中國傳統的民間游戲對於小朋友來說,是比較單一的。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見的世面多了,對於這些民間游戲難免提不起興趣,不適合現在小朋友的發展。所以呢,我們要在傳統的民間游戲上面加上一些新的元素,使民間游戲融入小朋友的生活,如:「好玩的塑料管」可以進行鑽山洞、立定跳遠、運果果回家等游戲;還有「跳瓦房」「跳大繩」「套圈」等游戲,只需要身邊隨處可見的材料,就可以進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感到十分開心,既可以滿足小朋友的需求,又可以激發他們對民間游戲的熱愛。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充分體驗體育游戲活動的快樂
在游戲的時候,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採取了多樣化的形式。很多的民間游戲都是要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的,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玩。現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少有交流,所以說,民間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和同伴進行情感交流的機會與條件。在游戲中,規則是很重要的,每一個游戲都有規則,需要小朋友去遵守,這樣,游戲才能很好地進行下去,有的游戲還要小朋友合作,增加了他們的友誼。教師在活動時,可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隨時改變活動組織形式。給幼兒充分的探索、把玩的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中去探索和發現。
四、通過體育游戲,架起幼兒協作、溝通的橋梁
民間體育游戲可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剛剛結束活動,小朋友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坐下來,玩玩「翻花繩」,在下午睡覺起來後,可以進行「123,木頭人」「老鷹捉小雞」等等,很多民間游戲都有著讓人朗朗上口的兒歌,比如說:「編花籃」「跳皮筋」,這些游戲都離不開合作。因此,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班級中肯定有一些害羞、靦腆的孩子,當他們看到其他孩子都在一起玩的時候,心裡肯定十分想加入他們。這時,只要老師上前鼓勵並帶領他們一起參與,讓他們體驗參與進去的快樂,時間久了,他們的膽子會慢慢變大,變得活潑自信些,也會慢慢地喜歡和大家一起玩的感覺。同時多引導其他的孩子,多與這些內向的幼兒交流玩耍,讓這些活潑的幼兒用這種活潑的氣氛去感染他們。使他們在下一次的游戲中更主動,更喜愛與同伴一起參加體育游戲。漸漸地,不善交往的孩子們由被動變主動,能主動、大方地與更多的朋友共同游戲;同時,在游戲中孩子們的協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游戲「剪羊毛」的時候,我一開始強調了游戲規則,請小朋友找一個小朋友,組成隊伍,開始進行游戲,小朋友一開始都很興奮,他們都想去搶其他人的羊毛,很多的孩子都離開了自己的朋友,去剪其他小朋友的羊毛,不遵守游戲規則;在第二次進行游戲的時候,我強調了組隊的小朋友不能分開,去搶別人羊毛的時候,也要保護自己的羊毛,孩子們都口口聲聲說明白規則了,結果在游戲的時候,一開始他們表現還不錯,可是玩過一次以後,又和自己組隊的孩子離開了。第三次集體游戲時,孩子們都已能注意與自己結伴的孩子相互配合了,無須老師的提醒也能很好地協作完成任務,沒有違反游戲規則。
五、通過各種親子體育活動的開展,獲得家長的認可
通過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大家來參加等多種親子體育游戲方式,讓家長了解我們活動開展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家長們知道身體健康對幼兒生長發育更為重要,同時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幼兒更加喜愛。
5. 幼兒園環境設計進行戶外游戲環境應該怎麼設計
室內環境有桌椅板凳,對於幼兒好像總是羈絆,教師也禁止幼兒追逐打鬧,室內的回遊戲規答則更多強調秩序與安靜,而戶外游戲則完全不同,戶外游戲環境充滿了刺激性和挑戰性。滑滑梯有爬高並從高處順勢而下的刺激、盪鞦韆有上上下下眩暈的刺激、過橋索、爬山坡、鑽山洞有挑戰自已膽量和能力的刺激,幼兒在種種挑戰性的活動中,發展肢體動作,感受自己能力的自信,享受戶外活動的「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