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體育教具
㈠ 如何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幼兒園體育玩教具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製玩具和教具」。 而《綱要》又告訴我們:「幼兒教育資源無處不在,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資源,才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我們農村幼兒園,廢舊材料隨處可見,它們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但是如何能有效地利用這些廢舊材料進行加工製作,讓它成為幼兒教育教學中的代用品,發揮其優勢作用呢?另一方面,幼兒園花在各種玩教具上的費用是越來越多,但現成的教玩具玩法單一,小孩子玩了幾次後就沒有了新鮮感,扔在了一邊,由此昂貴的玩教具體現不出應有的價值。現在的幼兒園大都提倡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培養了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且在實踐創新、身體素質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最後還為幼兒園節省了開支,讓有限的財力投入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上去。但是,如何去收集廢舊材料,如何利用這些廢舊材料,如何使廢舊材料廢而不舊,這就迫使我們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進行不斷反思,到實踐中去尋求答案。我現在的這個班是小班,但我園接手這個課題已有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我學到了很多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1)教師應努力大膽嘗試新的方法來使用廢舊材料。 (2)更有效的發揮廢舊材料在區域游戲中新的利用價值。 近幾年我們一直研究廢舊材料的開發與利用。如何開發和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創設豐富的物質材料,促進每個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游戲環境中獲得富有個性化的發展,迫使我們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進行不斷反思,到實踐中尋求答案。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利用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初步嘗試和探索。 一、轉變觀念,,激發教師開發利用農村資源的積極性。 由於教師受求穩怕亂的思想影響,大部分時間要求孩子靜坐在椅子上,不許大聲講話、不許離開座位。因此對身旁的自然資源視而不見,缺乏發現和發揮該的積極性。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組織教師深學習《綱要》精神,轉變教師觀念。 利用家長會,宣傳幼兒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同時改變教研活動的形式,幼兒本身就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環境有一定的了解,為了進一步的讓幼兒了解,並要求教玩具等活動材料從農村自然環境中選擇製作,讓家長意識廢舊材料的重要性改變活動材料少的現狀,只靠伸手要錢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靠開發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變廢為寶。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在課題實施剛實施時,教師對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還不是很清楚。老師們都積極的在網上搜集材料、利用機會到好的幼兒園參觀學習等等。教師們在參觀中仔細觀察、認真記錄,再進行分析、反思,使我們教師從活動中積累經驗,從反思中探索並調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此外,我們把課題的實施與日常教育有機結合,除了根據季節變化和當地資源進行系列活動(如:撿樹葉、樹葉添畫等)外,園內組織教師開展與課題內容有關的教學活動,如:《會唱歌的瓶娃娃》、《五彩的石子路》、《信封娃娃》等教學活動,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游戲材料,而且幼兒和家長對身邊資源也有了很大的認識。 三、因地制宜, 創設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物質環境。 農村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活動天地大,動植物繁多,這些都是農村幼兒園的,只要我們一定的自然常識,發揮聰明的才智,就一定能創造出豐富有益的活動材料。 (1)廢舊材料的分類 幼兒園游戲材料泛指,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所有一切可以被用於游戲的材料。依據游戲材料的構成,我們可以把游戲材料
㈡ 上體育課需要哪些教具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長願意專花重金送孩子玩運動。盡屬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㈢ 小班體育類玩教具都有什麼
皮球,鍵子.皮筋
㈣ 幼兒園體育活動類玩具包括那些
體育活動器械:蹦床、攀登架、平衡木、滑梯、鞦韆、蹺蹺板、鑽圈或拱形門、幼兒體操圈、體操墊、高蹺、皮球、跳繩、啞鈴等。 角色游戲玩具:娃娃、木偶、小傢具、各種小玩具、頭飾教具等。 結構游戲玩具:積木(小型、中型、大型)、結構玩具各種積塑插件、各種巧板、拼圖、接龍、串珠等。 砂水教玩具:砂池、砂水配件、各種模子、水上玩具等。 科學啟蒙玩具:小風車、陀螺、萬花筒、放大鏡、地球儀、磁鐵塊、巧板、計算器、鍾表模型、量杯、天平、塑料彩棍、邏輯幾何塊、計算卡片、 昆蟲盒、水杯、掛圖、幻燈片、寒暑計、溫度計、電磁游戲盒、教學試驗盒、地球儀、鏡面教具、幼兒認識器等。 美工教具:美工教具盒、12彩色水筆、幼兒油畫棒、蠟筆、圖形塊、泥工板、調色板、小面板、小畫架等。 音樂教具:鋼琴、小鈴鼓、兒童簡單打擊樂器、鼓等。 勞動工具:噴壺、兒童鐵杴、小鏟子、小錘子等。 活動室專用設備:電視機、風琴或手風琴、收錄機、幻燈機、貼絨板、木偶台、幼兒書架等。
㈤ 如何在體育課堂上使用好教具
新課程來背景下的運用體育場地和器材源,,被賦予了諸多的作用,譬如器才具有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個體化社會功能和經濟功能等。雖然在許多優質課、教研課和展示課中,體育器材和場地的運用花樣繁多,功能齊全,但現實中的常態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場地和器材並沒有引起一線體育教師們的足夠重視。科學合理地運用場地與器材,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讓讓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
㈥ 體育老師自製了什麼「古老」教具
在學生們眼中,宋靜敏老師是個「傳說」,不僅是他的課,還有他的教學器材。
宋靜敏在海南大學體育部執教近30年,不止一回聽到這個評價,但每回聽到,他的眼睛都會隨著上揚嘴角彎成線,一臉笑意。
宋靜敏和課題團隊對52個項目「精挑細選」,選出跳竹竿、雞毛球、打狗歸坡、劃獨木舟等項目,開始了11個黎族傳統體育精品項目的教學實驗。
與常見的籃球、游泳、跑步等體育課程不同,想把黎族傳統體育項目帶到課堂中,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器材關」。
「像打狗歸坡,按原初只要一根有彎叉的樹椏作球桿、一個椰子葉編織的球,就可以開賽了,可我們上課不行。」宋靜敏開始犯愁,他說這個項目競技性
強,打法近似曲棍球。打狗歸坡的彎叉樹椏、葉編球等不耐用,那就自己動手做。找來木匠做上課用的40多根球桿,調長短、調接觸面,一根根畫著比例削;收來
空心浮標球,再往空心處灌進建築發泡塑料,給葉編球「改良翻版」,又輕又靈活……
器材難找,老師們自己動手設計、想辦法製作。宋靜敏說,黎族傳統獨木舟用木棉樹干製成,製作手藝少有人知曉,老師們跑到東方市大廣壩江邊鄉,輾轉找到老手藝人,上山找木材,調整多次才把11條獨木舟做出來。
上課看到這些器材,同學們有的一臉新奇,有的忍不住上手把玩,有的覺得「像是小時候自己做彈弓的感覺」。
「黎族傳說中,錢鈴雙刀因愛情故事而生,兩小夥子同時愛上一位姑娘,後來兩人為了贏得姑娘的芳心,拿起刀棍進行比武,所以才有了錢鈴雙刀……」上課時,宋靜敏會給同學們講每一個項目背後的故事。
一邊上課一邊聽故事的學生們,笑稱「傳說中的宋老師有很多傳說故事」。
宋老師明年1月份就要退休,但故事會接著講下去。「我們想把這些項目再回饋到黎族地區去,回饋到中小學去,特別是將我們的總結、教材、方法等教
給當地的老師,他們再教學生,那這些項目就不會失傳了。」在海大第一田徑場上,宋靜敏邊跑動邊揮著自製的球桿,葉編球被擊中,在空中畫出一條流暢的拋物
線。
這也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
㈦ 一把椅子作為體育課教具可以做什麼
一把椅子作為體育課教具可以做跳高使用的。
㈧ 哪些是體育自製教具
沙瓶 可替代啞鈴
自製沙瓶的練習方法:
1.沙瓶操,利用徒手操的一些動作練習形式在負重的情況內下,替代啞鈴手持容沙瓶來完成各種動作。
2.進行擺臂練習,能提高手臂的力量和擺臂幅度,還可以在跑的過程中手持啞鈴進行手臂的力量練習。
3.作為標志物,發展學生的奔跑與跳躍能力。按一定間隔擺成瓶道,進行跑跳的練習,如節奏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後蹬跑,跨步跳,單腳跳等練習。
4.作為接力棒,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幾組,替代接力棒進行接力。
㈨ 求幼兒園中班戶外體育游戲(盡量少用教具)
丟手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