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小班戶外游戲玩法

小班戶外游戲玩法

發布時間: 2020-12-26 14:42:03

① 適合幼兒園小班玩的體育游戲有哪些

  1. 老鷹捉小雞

游戲玩法: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雞媽媽,多人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接著一個地拉著雞媽媽的衣服。老鷹去捉小雞,雞媽媽兩臂張開護著小雞們,不讓老鷹捉小雞,老鷹只能捉最後一隻小雞。小雞如果被老鷹捉到,就算輸了。

② 幼兒園小班戶外集體游戲活動

做道具! 螞蟻北糖果的游戲! 站成5隊、5人一組、總共五組、小朋友一個抱一個的蹲著前進、第一個幼兒脖子里掛著做的糖果和螞蟻頭飾! 幼兒興趣挺高的、O(∩_∩)O~ 不用謝咯、

③ 小班戶外活動《過關游戲》教案

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④ 幼兒園小班的室外游戲都有什麼啊

一,拉小豬走 目的:練習蹲著走,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准備:藤圈4個,小豬頭飾若干,「豬圈」若干。 玩法:全班幼兒分成兩隊,各隊兩名幼兒為一組,1、2報數,第二名幼兒扮演小豬並戴上頭飾,第一名幼兒扮「拉豬人」拉著藤圈向前走,」小豬「蹲著走。全體幼兒邊拍手邊說兒歌:」耳朵大,眼睛小,豬的全身都...是寶。快拉小豬進豬圈,小豬小豬要走好。」把「小豬」送到端線的椅子上坐下(進豬圈),扮拉豬人的幼兒跑回把藤圈交給第二組,依次進行。 規則:「小豬」必須蹲著走,不能站起來 二,趕豬入欄 目的:讓幼兒學會側向擊球的方法,培養幼兒擊球的准確性和判斷能力。 准備: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個。 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全班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小隊,成四路縱隊站在兩端。一隊和三隊面對站立,二隊和四隊面對站立。聽到口令後,由一、二隊兩名幼兒雙手握緊木棍上端,身體側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將球(豬)向前擊波滾動,使球(豬)依次從凳子旁滾過,直至球滾到第三、四對幼兒面前,互相接替,滾球幼兒到排尾站好。游戲繼續進行,直到一隊、二隊幼兒根三隊、四隊幼兒互換場地。最後,速度快者獲勝。 規則: (1)球必須依次從凳旁滾過才能有效。凡球未滾過者,必須重新使球滾過。 (2)不準用腳踢球。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選擇適當距離及球的重量、大小,並告知幼兒撥球力量要適當。 三,小小守門員 目的:鍛煉幼兒踢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准備:甲隊每人一個球 玩法:將幼兒分成甲、乙兩隊,各成一列橫隊,距6米相對站立,各隊隊員左右間距1米。甲隊每人腳下各放一個球,乙隊隊員雙腿開立,與左右同伴腳抵腳(如圖)。 游戲開始,甲隊幼兒同時踢球射門,乙隊幼兒進行堵截(用手接球或用腳擋球,踢回)。射門成功(球過乙隊防線),一個球得一分,教師記下總分。然後甲、乙兩隊互換位置,交換射球,守門。射進球多的隊獲勝。 規則: (1)射門時必須站在線外,只能用腳踢,不能用手扔。 (2)可以直線或斜線射門,但必須設在有效范圍內,即兩端守門員的外側腳之內。 (3)守門員不得離開守門去去堵截。 可根據幼兒年齡活動做基礎,適當縮短或延長射門距離。 四,對碰球目的: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鍛煉幼兒的手臂肌肉。 准備:皮球若干個。 場地布置如下: 玩法:請4名幼兒分別站在甲、乙、丙、丁處拿1隻皮球,甲丁為一組,乙丙為一組。聽教師口令,甲將球滾向丁,丁將球滾向甲,半路兩球相撞的一分。乙、丙動作相同。撞球多的組獲勝。 此游戲也可以在桌子上進行,幼兒各站一角,方法同上。 一:沒有鼻子的"大象" 目的:通過游戲培養幼兒的幽默感,並在歡笑聲中培養幼兒對拍子歌曲的演唱興趣。 玩法: 一半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另一半幼兒扮演小豬站圈內。 ①— ②小節,在圓圈上幼兒邊唱邊拍手(一拍一下)。扮演小豬的幼兒身體向前傾,兩臂屈時,兩手按在耳朵上,做大耳朵狀,一拍走一步。 ③— ④小節,「小豬」邊走邊兩手在身體兩側下垂成圓弧狀,做很胖的樣子。圓圈上幼兒動作不變。 ⑤— ⑥小節,「小豬」動作同 ①— ②小節,圈圈上幼兒動作不變。 ⑦— ⑧小節,「小豬」在原地上左手叉腰,右手伸食指在右側點一下。圓圈上幼兒動作不變。 ⑨— ⑩小節,「小豬」邊拍手邊走,尋找一個圓圈上的幼兒。 二,五指歌 目的: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玩法:全班幼兒圍成圓圈,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獵手,隨著歌詞做動作,其他幼兒雙手隨歌詞節奏,逐一伸屈。 ⑦—— ⑧小節,「獵手」做打槍動作,瞄準誰,誰立即做松鼠動作跳出。 ⑨—— ⑩小節,幼兒隨歌詞自由創作表演。 ⑾—⑿小節,「小豬」和一幼兒互相指著鼻子交換位置,交換角色。 三,小雞吃米 玩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當雞舍,扮演小雞的幼兒站在圓圈內。另選一名幼兒扮演飼養員,手拿一些小硬紙片或是小塑料茶塑當米,站在圈外。前奏時做好准備,歌曲開始,「飼養員」邊唱邊隨節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撿,我也拾」時,「小雞」出圈爭拾。音樂結束,拾得多者獲勝並當「飼養員」。 四,小魚追小蝦 玩法:幼兒圍成圈圓,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小魚小蝦。音樂起,「小魚」追「小蝦」。「小蝦」向前跳至少三次,「小魚」必須站住不動。「小蝦」跑,「小魚」才能開始追。音樂停,「小蝦」跑到了原來的位置,並且未被「小魚」逮住者獲勝。 五,頂羊角 目的:鍛煉幼兒的機智靈活性,鞏固已學知識。 准備:寫在紙上的算術題若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音樂開始,兩組的第一名幼兒(背上貼有算術題),隨著其他幼兒的伴唱,模仿小樣的動作:低頭、弓背、兩手下垂。先看到對方背上的題目並算出得數者獲勝。音樂再起,第二對幼兒開始游戲。如雙方都沒有算出得數,其他幼兒就為他們拍手加油並數數。 規則:要求當觀眾的幼兒不能「打電話」。 ⒀小節全體幼兒並腿向上輕跳一下,游戲重新開始。 六,夾包跳 目的:練習跳躍動作 准備:沙包每人1個。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全體幼兒面向圓心站在大圓圈外邊5米處,說兒歌:「小沙包,真正好,夾起沙包向上跳,一二三,用力拋,看誰得分真正高!」說完兒歌後,幼兒兩腳內側前部夾住沙包,跳躍前進,至第二個圓圈線外,用腳夾緊沙包向前拋出。沙包落在中心得3分,每向外一圈少得1分。夾拋3次後算總成績,得分最高獲勝。游戲可反復進行。 規則:只能兩腳夾沙包跳躍前進。 :教師要告知幼兒撿到沙包後記住自己得幾分,要強調教育幼兒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六,協同走 目的:培養幼兒團結協作、步調一致的能力。 准備:2條1米長與幼兒腳同寬的木條,在木條上釘上2條寬松緊帶。 玩法:兩名幼兒前後同時站在兩塊木條上面,把腳伸進釘好的松緊帶內,同時邁左腳或右腳一齊向前走。為了增加游戲的難度,在同一方向走熟練的基礎上,兩名幼兒可面對面站立,這樣,一名幼兒往前走,另一名則要後退走。 游戲時,可採取競賽的方式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玩法:幼兒持繩球得繩端,側身伸臂朝一個方向轉動,使球快速隨身體轉動。教師喊「一二三!」幼兒則放手,使球飛出。繩球飛達距離遠的隊獲勝。 七,狐狸和兔子 目的:訓練雙腳向上跳的能力 准備:兔子頭飾若干,狐狸頭飾1個,小椅子若干把。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一名幼兒扮狐狸,幾名幼兒扮大樹站在椅子上,其餘幼兒蹲成一個大圓作為森林。游戲開始,教師飾兔媽媽說:「今天天氣真正好,咱們到樹林里去玩,好嗎?」幼兒們頭戴兔頭飾邊說兒歌邊雙腳跳入圓圈裡:「小白兔,耳朵長,樹林里邊捉迷藏。采蘑菇,喜洋洋,當心狐狸莫上當!」說完兒歌後,「小兔」在「大樹」周圍跳、跑、蹲下采蘑菇,「樹枝」隨風自由擺動。當「兔媽媽」說:「狐狸來了!」「狐狸」即從家跑出捉「小兔」,被捉到的「小兔」自覺到「狐狸」家蹲下。若「小兔」蹲在「大樹」旁,表示「小兔」已進洞,「狐狸」則不能去捉洞中的「小兔」。捉6~10隻「小兔」後,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規則: (1)"小兔「要邊說兒歌邊做雙腳向上跳的動作。 (2)當聽到「狐狸來了」,「狐狸」才開始捉「小兔」。 (3)「小兔」蹲在樹旁,「狐狸」就不能再抓它。 (9)投的准 八,跳圈運糧 目的:練習單腳跳。 准備:沙包若干個(多於參加游戲的幼兒)。場地布置如圖: 玩法:幼兒

⑤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在體育游戲中的規則意識

當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一個小小驛站,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進入陌生有約束的集體環境,接受集體教育,給幼兒帶來一些不適。而規則意識培養對幼兒秩序感的建立及對幼兒長遠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在培養幼兒個性和創造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就顯得更為重要。
3~4歲的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喜稱贊、喜成功、自製力差,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特點,而體育游戲能滿足他們這些特點。針對小班幼兒特點,運用情景教學,有利於培養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自覺遵守規則。如何在體育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規則意識呢?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運用情景教學,體驗規則意識
組織幼兒體育游戲時,我們常通過各種游戲形式,或富於情節,或營造競爭氛圍,使運動器具和材料「活」起來,孩子們從「模仿學習」走向「探索學習」,從「被動運動」走向「主動運動」。布魯納曾經說:「任何教學形式都沒有情景教學來得直觀、深刻。」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對低齡幼兒尤為重要。因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戲,不但趣味性強,而且能讓孩子迅速進入境界,進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記憶,又可提高運動興趣。良好的情緒體驗,規則的自覺執行,更好地激發幼兒對體育的興趣。這是幼兒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基礎,也是幼兒在游戲中獲得運動興趣的先決條件。
情景游戲是一種重過程、輕結果的活動。小班幼兒行為的目的意識較差,游戲過程能使孩子情緒愉快,潛能得到開發。如為了發展幼兒快速躲閃和靈活的反應能力,《老鷹捉小雞》就是一項孩子們再熟悉不過且相當感興趣的游戲,游戲規則很簡單,需要扮演的人物有老鷹、母雞和一群小雞,找一位小朋友當老鷹,一位小朋友當母雞,母雞後面的小朋友依次拉著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尾,後面的小朋友就是小雞,游戲開始後,老鷹要捉到小雞,而母雞負責擋住老鷹,如果小雞被老鷹捉到,就輸了。有了這樣的游戲情景,孩子們能快速融入情景中,自然而然地遵守游戲規則。
二、以兒歌游戲方式,遵守規則意識
把體育游戲規則及動作要領以朗朗上口的兒歌形式表現出來,幼兒可以邊說邊做、邊唱邊做,以兒歌形式表現游戲規則,促使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提高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
如民間體育游戲《丟手絹》、《老狼幾點鍾》、《放炮仗》、《木頭人》等集體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情節生動有趣,易學、易會、易傳,而且一般不受時間、空間、人數、年齡等條件的約束,幼兒很感興趣。開學初,孩子們吵鬧、奔跑、不受控制的現象非常多,因此,我們就玩了「木頭人」的游戲,考驗孩子們靜止的能力,邊說兒歌「一二三、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邊擺一個姿勢保持不動,誰堅持到最後誰就勝利。簡單易學,這樣的方式很適合小班幼兒。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樣的游戲才是最適合小班幼兒的?我認識到有兩個關鍵詞:首先內容要新,其次方法要簡單。以「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幼兒產生興趣;以「簡」幫助幼兒盡快掌握玩法,讓幼兒有大量玩的時間,在反復多次游戲中不斷遵守規則、變換規則。如體育游戲《老鷹捉小雞》中,可以進行創編兒歌:「天上老鷹飛,地上小雞跑,老鷹捉小雞,小雞隊排好,緊緊抓前面,老鷹捉不到!」幼兒邊念兒歌邊做游戲,很自然地做到遵守游戲規則。在躲閃跑的過程中,孩子們始終抓住前一個人的衣服不松開,幼兒摔倒或相撞的機會相對減少,不容易被「老鷹」捉到。游戲熟悉後,再讓幼兒嘗試不同角色,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規則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又如體育游戲《丟手絹》能鍛煉幼兒靈活性,快速反應能力,促進幼兒大肌肉群發展。游戲前我首先教會幼兒歌曲,因為兒歌內容和韻律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們普遍都很喜歡。然後以集體活動形式,讓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邊唱歌邊組織游戲,很快幼兒就都掌握了游戲玩法和規則。師幼共同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幼兒都玩得很開心。
三、注重遊戲評價,強化規則意識
小班幼兒很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賞識教育尤為重要,因此每次游戲完的評價過程中,教師都應該鼓勵幼兒,如「×××小朋友鍛煉認真,能遵守游戲規則,老師要求的每個練習都認真完成,真棒。」除了語言上的評價外,還可以運用非語言評價,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甚至一個眼神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肯定、鼓勵的話語既能淡化幼兒的挫折感,又能使幼兒保持對後繼活動的成功期望。在這種愛的氛圍中,孩子們與老師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一起克服困難和挫折。
其次,在培養小班幼兒秩序感的問題上,我覺得應該反思日本幼兒園和浙江安吉幼兒園的教育,為什麼日本幼兒園在狹小的、甚至窄窄的過道上都能完成體能鍛煉,而教師只需要一個手勢、一個口令,孩子們就知道要完成什麼。浙江安吉的幼兒園在戶外體育活動結束後,孩子們能夠井然有序地自己收拾好體育用品,這樣的秩序感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變要求為支持,對孩子並不規定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而是在安全的基礎上,放手支持孩子的活動,如收拾體育器械,老師會擔心孩子們小,其實孩子們是樂意的,如果他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投入進去,那秩序感自然就形成了。所以有時候這種秩序感不是你教給孩子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養成的習慣。
規則意識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需要幼兒園、社會、家庭的共同配合。「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採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教育和引導,制定適宜的規則要求,使幼兒在不超越底線的狀態下生活、游戲。在和諧的秩序中主動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形成和社會化發展。

⑥ 適合小班戶外游戲

老鷹抓小雞

游戲玩法:一人扮演老鷹,一人扮演雞媽媽,多人扮演小雞。小雞們一個之專後一個地拉著雞屬媽媽的衣服。老鷹去捉小雞,雞媽媽兩臂張開護著小雞們,不讓老鷹捉小雞,老鷹只能捉最終一隻小雞。小雞如果被老鷹捉到,就算輸了。

比比誰的本領大

游戲玩法:教師向前爬時,幼兒就後退爬,想法不讓幼兒抓住,如果快抓著你時,幼兒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我;當教師後退爬時,幼兒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幼兒的本領大,還是教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

⑦ 小班幼兒的戶外游戲有哪些舉例詳細說說

戶外游戲:小鴨捉魚利用資源: 路沿游戲目標: 1、練習在路沿上走、跳,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及身體的協調能力。
2、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並養成良好的活動習慣。
游戲准備: 小魚若干體育游戲:斗老虎玩法: 1. 兩名幼兒戴上老虎面具,兩手兩腳作四肢,手膝著地,後背的褲腰上塞上半截紙條尾巴。 2. 兩只老虎互相用前爪去抓對方的尾巴,抓住者獲勝。 准備: 老虎的頭飾或面具、紙條製作的尾巴。 提示: 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小班體育游戲:老鷹踢罐准備:易拉罐一個。
游戲規則:在場地的正中間放上一個空易拉罐,在空易拉罐外邊畫一個大圓圈。幼兒手心手背決定出老鷹後,老鷹來到場地中間,用力踢罐。參與者要趁老 鷹把踢出去的空罐放迴圈內的時機躲藏起來。然後老鷹開始找人,老鷹一旦發現某人...
小班體育游戲:聽聽誰來了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表達材料投放:音樂、錄音機活動過程:和幼兒一起回憶去動物園的情景。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到過那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走路的? (小白兔―跳、貓―輕輕走、大象甩鼻子等)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兔跳、小貓走等。
小班體育游戲:烏龜爬啊爬活動目標: 1、運用幼兒園已有的大型運動器械,讓幼兒探索爬的不同方法,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參加運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大型玩具場地,小兔、烏龜大頭貼若干,獎牌20塊。
活動重難點:探索爬的不同方法。
小班游戲:切西瓜1、幼兒圍成圓圈,師幼共同有節奏地念兒歌:"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與此同時,教師邊走邊有節奏地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兒歌念完時,教師的手停留在哪兩位小朋友中間,這兩位小朋友就把手放開,拉著其餘小朋友的手往圓心跑,表示西瓜被切開了。此時,大家做吃西瓜狀,游戲繼續開始。
2、游戲進行若干次後可由幼兒來切西瓜。
引導幼兒學習踮腳、下蹲、後跳的動作,注意幼兒動作的准確性。
小班游戲:吹泡泡兒歌: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個大泡泡,一吹吹個小泡泡,泡泡飛高了,泡泡飛低了,泡泡破了。
講解游戲規則:當兒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時,幼兒拉成一個大圓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時,幼兒向中靠攏;念到批泡泡飛高了,幼兒踮腳;念到泡泡飛低了,幼兒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兒向後跳。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玩游戲。
體育游戲:捉螞蚱活動目標:練習手腳著地向前跳,努力做到動作協調、靈敏。
活動准備:公雞頭飾一個。學習雙腳著地向前跳。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