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戶外活動
『壹』 福清哪裡好玩
福清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著名的有融城瑞雪塔、祝聖岩、龍首橋、宋井、海口瑞岩山彌勒岩、龍江橋、東瀚盤石山、萬安石城遺址、漁溪黃 山萬福寺、一都東關寨、顯濟廟,東張靈石寺和石竹山風景區等。開發旅 游前景廣闊,特別是石竹山風景區山清水秀,神韻獨具,為福建省十大風景旅遊區之一。
福建旅遊風景名勝: ^TOP
福鼎旅遊景點:
太姥山
福清旅遊景點:
石竹山
福州旅遊景點:
於山 福州西湖
龍岩旅遊景點:
永定土樓
湄洲島旅遊景點:
媽祖廟
南平旅遊景點:
溪源峽谷 武夷山風景區 大洲島 茫盪山風景區
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紫陽書院 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元國家森林公園
和平古鎮
寧德旅遊景點:
霍童支提山
莆田旅遊景點:
湄州島國家旅遊度假區 「宋家香」古荔樹 大宗伯第 菜溪岩
九鯉湖 古譙樓 鯉城東門石坊 龍華寺
南少林寺遺址 廣化寺 梅妃故里 賢良港天後祖祠
泉州旅遊景點:
清源山 清凈寺 洛陽橋 開元寺
清源名勝風景區 崇武古城 龍山寺 清水岩
屈斗宮古瓷窯址 紫帽山風景區 永春牛姆林生態旅遊區 深滬灣海底古森林保護區
戴雲山自然保護區
泰寧旅遊景點:
金湖
武夷山旅遊景點:
武夷山
廈門旅遊景點:
萬石岩 南普陀寺 胡里山炮台 鼓浪嶼
『貳』 福清哪些地方好玩的,求推薦
目嶼島-球尾海上風景區
位於福清市沙埔鎮東南部的目嶼島和江陰鎮的球尾沙灘,自然條件優越,是海上旅遊走廊的理想地帶。目嶼島和球尾沙灘,隔水相望,相距約10公里,位軒優越,外貿海輪可從球尾沙灘與目嶼島之間通行。目嶼島風光獨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島上象形石爭奇,植被良好,水產品豐富,水源充足,擁有優良沙灘多處,最長的約5百米,是個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區。球尾沙灘,天風海濤,碧波萬傾,退潮時沙灘寬度達120米以上,總面積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數千人游泳休憩。從球尾至目嶼島,沿途還有蓮蓬海灘、小麥島、東壁島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遊走廊。
彌勒岩風景區
彌勒岩,別名瑞岩山,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縣城約10公里,古稱"瑞岩丹洞",是一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游覽區。彌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贊嘆不已。
彌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盤膝而坐,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彌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鑿於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高6.8米,寬8.9米,由整塊花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兩耳垂肩,笑態可掬,觀者可以忘憂。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石佛為全國最大的立體石刻彌勒佛像,已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化山風景區
福清市大化山風景區位於福清市鏡洋鎮,與閩侯縣交界的地區,屬戴雲山脈的支脈,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里。大化山因其山高、林深、路險而鮮為人知,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這里峰巒疊翠,萬頃林濤,保存了不少珍惜樹種,如紅豆杉、銀杏、楠木、油杉、香樟等隨處可見,密林深處除植物茂盛,更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大化山有雙奇--峰奇: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有的象紅軍雕塑,有的象美麗的少女,有的象逶迤的駝隊,有的象只鴨頭,有的象個蒸籠...... 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河奇:大化山的河,奇在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好似星星點綴著銀河,鑲嵌在河床之上,引人遐想,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古色古香的黃閣重綸
黃閣重綸距瑞雲塔僅100米。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是葉氏家族為紀念其祖葉相高於成歷和天啟兩度入閣,首輔朝政的殊榮而興建。該坊系樓閣工重檐歇山頂建築,全坊用精雕細琢磨黛白色花崗岩構成,石刻兩面透空,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件藝術精品,全坊分三層高10米,面寬11米,進深2米,八條主柱挺拔而上,十分壯觀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較早建立的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福清市西部東張鎮鏡內,距福州市63公里,福廈公路16公里。公園總面積2275 公頃,森林覆蓋率93.4%。規劃有十大景區,百處景點。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自古就是閩中沿海的著名風景勝地。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憑借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絕美的自然山水輔之以悠久的人文古跡,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恬靜秀美,瑰麗迷人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靈石山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樹奇、峰險、壑幽"等自然風景特色,八千六百畝連片的原始森林是福建沿海的一顆綠色明珠,林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珍奇動物出沒其間。靈石山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千年古剎晨鍾幕鼓,文物塔墓比比皆是,香石、雌雄石、通天石、石通靈氣,九獅洞充滿神秘色彩,更有許多迷人的傳說,古往今來到靈石遊玩的文人墨客吟詠留題,流傳千古。
黃檗山風景區
黃檗山位於漁溪鎮聯華村,距城區30多公里,因多產黃檗樹而名,素享"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譽。
山上峰巒競秀,泉流叮咚。黃檗山麓建有一寺--黃檗寺,又名萬福寺。該寺始建於唐,盛於明,延至清初,一代高僧隱元禪師住持萬福寺,遂成大宗,僧眾數千,一度成為東南沿海名剎和福建的拂教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二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黃檗宗現為日本佛教界的最大宗。如今,黃檗寺經過修整,已作為我國重點對外開放寺院,東南沿海的高僧相繼到此拜謁。
福清市一都東方第一漂
福清市東方第一漂全長四公里,漂流時間近三個多小時,途經一都後溪與永泰縣交
『叄』 福清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目嶼島-球尾海上風景區
位於福清市沙埔鎮東南部的目嶼島和江陰鎮的球尾沙灘,自然條件優越,是海上旅遊走廊的理想地帶。 目嶼島和球尾沙灘,隔水相望,相距約10公里,位軒優越,外貿海輪可從球尾沙灘與目嶼島之間通行。 目嶼島風光獨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島上象形石爭奇,植被良好,水產品豐富,水源充足,擁有優良沙灘多處,最長的約5百米,是個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區。 球尾沙灘,天風海濤,碧波萬傾,退潮時沙灘寬度達120米以上,總面積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數千人游泳休憩。從球尾至目嶼島,沿途還有蓮蓬海灘、小麥島、東壁島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遊走廊。
彌勒岩風景區
彌勒岩,別名瑞岩山,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縣城約10公里,古稱"瑞岩丹洞",是一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游覽區。彌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贊嘆不已。
彌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盤膝而坐,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彌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鑿於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高6.8米,寬8.9米,由整塊花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兩耳垂肩,笑態可掬,觀者可以忘憂。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石佛為全國最大的立體石刻彌勒佛像,已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化山風景區
福清市大化山風景區位於福清市鏡洋鎮,與閩侯縣交界的地區,屬戴雲山脈的支脈,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里。大化山因其山高、林深、路險而鮮為人知,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這里峰巒疊翠,萬頃林濤,保存了不少珍惜樹種,如紅豆杉、銀杏、楠木、油杉、香樟等隨處可見,密林深處除植物茂盛,更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大化山有雙奇--峰奇: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有的象紅軍雕塑,有的象美麗的少女,有的象逶迤的駝隊,有的象只鴨頭,有的象個蒸籠.. 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河奇:大化山的河,奇在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好似星星點綴著銀河,鑲嵌在河床之上,引人遐想,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古色古香的黃閣重綸
黃閣重綸距瑞雲塔僅100米。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是葉氏家族為紀念其祖葉相高於成歷和天啟兩度入閣,首輔朝政的殊榮而興建。該坊系樓閣工重檐歇山頂建築,全坊用精雕細琢磨黛白色花崗岩構成,石刻兩面透空,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件藝術精品,全坊分三層高10米,面寬11米,進深2米,八條主柱挺拔而上,十分壯觀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較早建立的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福清市西部東張鎮鏡內,距福州市63公里,福廈公路16公里。公園總面積2275公頃,森林覆蓋率93.4%。規劃有十大景區,百處景點。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自古就是閩中沿海的著名風景勝地。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憑借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絕美的自然山水輔之以悠久的人文古跡,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恬靜秀美,瑰麗迷人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靈石山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樹奇、峰險、壑幽"等自然風景特色,八千六百畝連片的原始森林是福建沿海的一顆綠色明珠,林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珍奇動物出沒其間。靈石山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千年古剎晨鍾幕鼓,文物塔墓比比皆是,香石、雌雄石、通天石、石通靈氣,九獅洞充滿神秘色彩,更有許多迷人的傳說,古往今來到靈石遊玩的文人墨客吟詠留題,流傳千古。
黃檗山風景區
黃檗山位於漁溪鎮聯華村,距城區30多公里,因多產黃檗樹而名,素享"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譽。
山上峰巒競秀,泉流叮咚。黃檗山麓建有一寺--黃檗寺,又名萬福寺。該寺始建於唐,盛於明,延至清初,一代高僧隱元禪師住持萬福寺,遂成大宗,僧眾數千,一度成為東南沿海名剎和福建的拂教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二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黃檗宗現為日本佛教界的最大宗。如今,黃檗寺經過修整,已作為我國重點對外開放寺院,東南沿海的高僧相繼到此拜謁。
福清市一都東方第一漂
福清市東方第一漂全長四公里,漂流時間近三個多小時,途經一都後溪與永泰縣交界外的觀音潭,河道落差達二十八米,無暗礁、漩渦,水流湍急,兩岸碧水丹山,風光旖旎,空氣清新,山高林密,秀木修竹漫山遍野,鬱郁蒼蒼,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是理想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肆』 福清有哪些地方好玩的
目嶼島-球尾海上風景區
位於福清市沙埔鎮東南部的目嶼島和江陰鎮的球尾沙灘,自然條件優越,是海上旅遊走廊的理想地帶。目嶼島和球尾沙灘,隔水相望,相距約10公里,位軒優越,外貿海輪可從球尾沙灘與目嶼島之間通行。目嶼島風光獨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島上象形石爭奇,植被良好,水產品豐富,水源充足,擁有優良沙灘多處,最長的約5百米,是個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區。球尾沙灘,天風海濤,碧波萬傾,退潮時沙灘寬度達120米以上,總面積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數千人游泳休憩。從球尾至目嶼島,沿途還有蓮蓬海灘、小麥島、東壁島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遊走廊。
彌勒岩風景區
彌勒岩,別名瑞岩山,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縣城約10公里,古稱"瑞岩丹洞",是一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游覽區。彌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贊嘆不已。
彌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盤膝而坐,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彌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鑿於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高6.8米,寬8.9米,由整塊花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兩耳垂肩,笑態可掬,觀者可以忘憂。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石佛為全國最大的立體石刻彌勒佛像,已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化山風景區
福清市大化山風景區位於福清市鏡洋鎮,與閩侯縣交界的地區,屬戴雲山脈的支脈,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里。大化山因其山高、林深、路險而鮮為人知,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這里峰巒疊翠,萬頃林濤,保存了不少珍惜樹種,如紅豆杉、銀杏、楠木、油杉、香樟等隨處可見,密林深處除植物茂盛,更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大化山有雙奇--峰奇: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有的象紅軍雕塑,有的象美麗的少女,有的象逶迤的駝隊,有的象只鴨頭,有的象個蒸籠...... 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河奇:大化山的河,奇在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好似星星點綴著銀河,鑲嵌在河床之上,引人遐想,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古色古香的黃閣重綸
黃閣重綸距瑞雲塔僅100米。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是葉氏家族為紀念其祖葉相高於成歷和天啟兩度入閣,首輔朝政的殊榮而興建。該坊系樓閣工重檐歇山頂建築,全坊用精雕細琢磨黛白色花崗岩構成,石刻兩面透空,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件藝術精品,全坊分三層高10米,面寬11米,進深2米,八條主柱挺拔而上,十分壯觀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較早建立的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福清市西部東張鎮鏡內,距福州市63公里,福廈公路16公里。公園總面積2275 公頃,森林覆蓋率93.4%。規劃有十大景區,百處景點。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自古就是閩中沿海的著名風景勝地。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憑借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絕美的自然山水輔之以悠久的人文古跡,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恬靜秀美,瑰麗迷人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靈石山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樹奇、峰險、壑幽"等自然風景特色,八千六百畝連片的原始森林是福建沿海的一顆綠色明珠,林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珍奇動物出沒其間。靈石山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千年古剎晨鍾幕鼓,文物塔墓比比皆是,香石、雌雄石、通天石、石通靈氣,九獅洞充滿神秘色彩,更有許多迷人的傳說,古往今來到靈石遊玩的文人墨客吟詠留題,流傳千古。
黃檗山風景區
黃檗山位於漁溪鎮聯華村,距城區30多公里,因多產黃檗樹而名,素享"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譽。
山上峰巒競秀,泉流叮咚。黃檗山麓建有一寺--黃檗寺,又名萬福寺。該寺始建於唐,盛於明,延至清初,一代高僧隱元禪師住持萬福寺,遂成大宗,僧眾數千,一度成為東南沿海名剎和福建的拂教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二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黃檗宗現為日本佛教界的最大宗。如今,黃檗寺經過修整,已作為我國重點對外開放寺院,東南沿海的高僧相繼到此拜謁。
福清市一都東方第一漂
福清市東方第一漂全長四公里,漂流時間近三個多小時,途經一都後溪與永泰縣交界外的觀音潭,河道落差達二十八米,無暗礁、漩渦,水流湍急,兩岸碧水丹山,風光旖旎,空氣清新,山高林密,秀木修竹漫山遍野,鬱郁蒼蒼,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是理想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伍』 福清城區戶外哪裡可以好好親子游的
石竹山不是很好呀
『陸』 福清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清簡稱「融」,雅稱「玉融」,為全國著名僑鄉。地理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北緯25°18'—°52', 東經119°03'—119°42'。面積243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51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911平方千米。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人口119萬。通行閩東方言福清話。福清市位於省會福州南翼,東臨台灣海峽,是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的一個城市,最近處與台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也是福建省對台、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農村城市化試點縣市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 目嶼島-球尾海上風景區 位於福清市沙埔鎮東南部的目嶼島和江陰鎮的球尾沙灘,自然條件優越,是海上旅遊走廊的理想地帶。 目嶼島和球尾沙灘,隔水相望,相距約10公里,位軒優越,外貿海輪可從球尾沙灘與目嶼島之間通行。 目嶼島風光獨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島上象形石爭奇,植被良好,水產品豐富,水源充足,擁有優良沙灘多處,最長的約5百米,是個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區。 球尾沙灘,天風海濤,碧波萬傾,退潮時沙灘寬度達120米以上,總面積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數千人游泳休憩。從球尾至目嶼島,沿途還有蓮蓬海灘、小麥島、東壁島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遊走廊。 彌勒岩風景區 彌勒岩,別名瑞岩山,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縣城約10公里,古稱"瑞岩丹洞",是一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游覽區。彌勒岩有嶙峋的岩峰或卧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贊嘆不已。 彌勒岩山麓,有一高大石佛盤膝而坐,這就是名聞遐邇的彌勒石雕造像。石佛像始鑿於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高6.8米,寬8.9米,由整塊花崗岩就地琢成,天然妙相,袒胸露腹,兩耳垂肩,笑態可掬,觀者可以忘憂。經國家文物局認定,該石佛為全國最大的立體石刻彌勒佛像,已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化山風景區 福清市大化山風景區位於福清市鏡洋鎮,與閩侯縣交界的地區,屬戴雲山脈的支脈,規劃面積約22.8平方公里。大化山因其山高、林深、路險而鮮為人知,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貌。這里峰巒疊翠,萬頃林濤,保存了不少珍惜樹種,如紅豆杉、銀杏、楠木、油杉、香樟等隨處可見,密林深處除植物茂盛,更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 大化山有雙奇--峰奇:奇峰怪岩,兀立山間,有的象紅軍雕塑,有的象美麗的少女,有的象逶迤的駝隊,有的象只鴨頭,有的象個蒸籠. 旖旎詭異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河奇:大化山的河,奇在河床,平整得令人咋舌的河床,幾乎是在一整塊石頭上沖刷出來的一樣,好似星星點綴著銀河,鑲嵌在河床之上,引人遐想,水流在其中打著旋渦,成了極好的天然按摩浴缸。大化山還有雙絕--瀑布:險峻的山勢,懸殊的落差,造就了大化山的瀑布群,有的雄偉,有的優雅,有的如彩練當空舞,有的如珍珠落玉盤,向人們展示著不同形態而又同樣極致的美。怪藤--粗壯的老藤順著懸崖攀緣而上,在叢林間盤根錯節,令人恍然以為進入了熱帶雨林。 與本地區其他景觀相比較,大化山的山水風光資源具有較高的獨特性,為開展登山、攀岩、野營、探險、狩獵、溯溪、觀瀑、賞蝶、垂釣等生態旅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周邊的客源市場有較強的吸引力,是個具有良好開發前景的風景名勝區。 古色古香的黃閣重綸 黃閣重綸距瑞雲塔僅100米。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是葉氏家族為紀念其祖葉相高於成歷和天啟兩度入閣,首輔朝政的殊榮而興建。該坊系樓閣工重檐歇山頂建築,全坊用精雕細琢磨黛白色花崗岩構成,石刻兩面透空,人物栩栩如生,是一件藝術精品,全坊分三層高10米,面寬11米,進深2米,八條主柱挺拔而上,十分壯觀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較早建立的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福清市西部東張鎮鏡內,距福州市63公里,福廈公路16公里。公園總面積2275公頃,森林覆蓋率93.4%。規劃有十大景區,百處景點。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自古就是閩中沿海的著名風景勝地。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憑借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絕美的自然山水輔之以悠久的人文古跡,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恬靜秀美,瑰麗迷人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靈石山具有"林茂、山雄、水秀、石怪、樹奇、峰險、壑幽"等自然風景特色,八千六百畝連片的原始森林是福建沿海的一顆綠色明珠,林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珍奇動物出沒其間。靈石山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千年古剎晨鍾幕鼓,文物塔墓比比皆是,香石、雌雄石、通天石、石通靈氣,九獅洞充滿神秘色彩,更有許多迷人的傳說,古往今來到靈石遊玩的文人墨客吟詠留題,流傳千古。 黃檗山風景區 黃檗山位於漁溪鎮聯華村,距城區30多公里,因多產黃檗樹而名,素享"有地皆旖旎,無處不煙霞"之美譽。 山上峰巒競秀,泉流叮咚。黃檗山麓建有一寺--黃檗寺,又名萬福寺。該寺始建於唐,盛於明,延至清初,一代高僧隱元禪師住持萬福寺,遂成大宗,僧眾數千,一度成為東南沿海名剎和福建的拂教文化中心。清順治十二年,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黃檗宗現為日本佛教界的最大宗。如今,黃檗寺經過修整,已作為我國重點對外開放寺院,東南沿海的高僧相繼到此拜謁。 福清市一都東方第一漂 福清市東方第一漂全長四公里,漂流時間近三個多小時,途經一都後溪與永泰縣交界外的觀音潭,河道落差達二十八米,無暗礁、漩渦,水流湍急,兩岸碧水丹山,風光旖旎,空氣清新,山高林密,秀木修竹漫山遍野,鬱郁蒼蒼,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是理想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柒』 福清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福清市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石竹山,美麗的大姆山草原,古木參天的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古樸典雅的黃閣重綸石坊和瑞年塔和雄偉壯觀的黃檗山,萬福寺,彌勒岩,福清後溪生態景區等等。
『捌』 福清有哪些地方好玩
1、西禪寺 坐落於福州市西郊怡山鳳尾村。怡山是一座小山坡,因形如飛鳳落坡,又名鳳山。原為南朝梁煉丹士王霸所居。唐咸通八年(867),觀察使李景溫延請長安大禪師來此地建寺,兩年後改名請禪寺,不久又改名延壽寺。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改名長慶寺,後遭戰亂破壞。宋天聖年間(1023-1032)復建,景祐五年(1038)敕號"怡山長慶禪寺"。舊時福州東南西北郊均有禪寺,此寺在西郊,故俗稱"西禪寺"。 寺廟佔地約100畝,有三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客堂、祖堂、齋堂、念佛堂、方丈室、禪堂、明遠閣、鍾鼓樓、伽藍殿等大小殿堂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緒年間(1875-1908)微妙禪師在海外募金重建,其規模在清末居福州五大禪寺之首。寺內有玉佛閣、明遠閣、懶安祖師塔、內真身銘等建築。垣內寄園,花木似錦,周圍有古荔三百株,因荔枝品種不同,成熟時間不一,"怡山啖荔"傳為佳話韻事,也留下很多名人字畫。 玉佛閣在西禪寺內,供奉兩尊玉佛。閣為兩層建築。底層供奉釋迦牟尼玉佛像,高2.8米,重8噸;第二層卧佛像,長3.7米,重10噸。這一坐一卧兩玉佛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兩尊玉佛。閣兩旁有聯曰:"一宇澄清,閩嶠新開樓閣好;佛光普照,禪窗依舊荔枝紅。"由蘇淵雷、虞愚、林憲民等題。閣掩映在荔枝叢中,頗為壯觀。 明遠閣在寄園內,為清順治七年(1650)創建。荔枝紅時,文人名士,爭相邀約,會聚此間品荔,啖荔和詠荔,素稱風雅。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年(1877)重建,雙層翹檐,中為廳堂,旁為客房。 寺內懶安祖師塔真身銘,是1952年建在欏枷山的懶安祖師塔毀時遷居入的。懶安和尚名大安,唐代福州長溪人,初入福清縣黃檗山學戒律,後往江西洪洲百丈山參拜百丈禪師懷海,深造《禪門規式》,再居溈山,因號大溈。唐咸通八年(867)觀察使李景溫請來此興建佛寺,為開山祖師,僧眾達三千餘人,鼎盛一時。中和三年(883)坐化於方丈室,世壽九十一。今塔內真身銘已建碑亭。此外,寺中文物古跡甚多。除梁代王升天之"沖虛觀"、"白龜吐泉"遺址外,還有本寺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真身銘石碑、唐七星井,弘一大師放生池碑,雪庵禪師朱地金字百壽屏,康熙御筆之《葯師經》,佚名僧人剌血繕寫的《法華經》、《楞嚴經》等。西禪寺在歷史上還派出僧人任新加坡雙村寺、馬來西亞檳城雙慶寺、越南南普陀寺等地主持,這些國外的寺廟火亦十分興旺。 2、先薯亭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是紀念明朝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郭沫若曾頌揚陳振龍「此功勛當得比神農」。 陳振龍(約1543~1619年),長樂縣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後鄉試不第,遂棄儒從商,到呂宋島(今菲律賓)經商。振龍見當地種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穀」。便不顧西班牙政府不許朱薯出口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渡海帶回福州培植。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閩中大旱,五穀歉收,振龍讓其子陳經綸向巡撫金學曾呈報呂宋種植朱薯之利。金學曾令其覓地試種。振龍父子即依照土人傳授種植之法,在達道鋪紗帽池舍旁空地試種。4個月後,朱薯子母鉤連,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可以充飢。金學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種,大獲豐收,閩中飢荒得以緩解。金在陳經綸所獻《種薯傳授法則》基礎上,寫成中國第一部薯類專著《海外新傳》。閩人感念金學曾之功,將朱薯改名金薯,又因來自「番國」,俗稱番薯。並在福州、福清等地建報功祠,專祀金學曾和陳振龍。陳振龍五世孫陳世元又撰《金薯傳習錄》傳世。清代,金薯種植推廣到全國各地。道光年間,福州人何則賢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為紀念。 先薯亭下有一條小路,兩石夾峙於路兩邊,叫「天門」。先薯亭下天門中的一塊夾石極似鯨魚,稱「鯨魚石」。過天門岩壁上有清代畫家廣陵禹隸書「飲嵐」。明朝初年在這里種植「長頸鹿榕」,如今盤石而生,根粗葉茂,酷似長頸鹿翹首南天。 3、福州西湖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的湖濱路,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晉太康三年時,郡守嚴高引西北諸山之水到此以灌溉農田,因其位於晉代城垣之西,所以稱西湖,後又經歷代擴建,始有今日之規模。 西湖現在總面積約45公頃,水域面積約30公頃,共有三座小島——開化嶼、謝坪嶼和窯角嶼,分別由柳堤橋、飛虹橋、步雲橋、北閘橋連接,主要景觀有仙橋柳色、湖心春雨、古堞斜陽、湖天競渡、宛在堂、紫薇廳、鑒湖亭、荷亭、桂齋等。 仙橋柳色曾是古西湖八景之一,進入公園大門即可見長堤卧波、垂柳夾岸,此堤就是柳堤,柳堤中段為橋,即仙橋,兩旁遍植柳、桃及灌木,待到春風來時,柳絲泛綠,桃花似火,自是一番秀美景色。湖心春雨也位列古西湖八景之中,每當春雨如織,或泛舟游湖,或在湖心小亭賞雨,同樣別有情趣。 每年端午節,福州西湖都會舉行龍舟比賽,屆時,激烈壯觀的競渡場面會在廣闊的水天之間展開,陣陣的鑼鼓聲響則徹雲霄。另外,福建省博物館、美食展覽館也在西湖公園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觀賞湖光山色的同時到此一游 4、石竹山 位於福清宏路鎮西25公里處。此山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岩等128處。明朝徐霞客游記中說:「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現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之一。 石竹山風光以石竹寺為中心,從東張水庫管理局東側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級台階,8座涼亭,步行約半個多小時可至石竹寺。該寺建於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寺後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牆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於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靈寶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時,因周圍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現寺院內建有九仙閣、玉皇閣(天君殿)、土地廳、觀音大士殿、紫雲樓、玉皇行宮、大悲殿等。石竹寺有兩大特色,一是以道教為主,道釋儒三教長期共存、和睦相處;二是民間夢文化活動歷久不衰。如九仙閣內供奉「何氏九仙」,是祈夢場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夢」摩崖題刻。寺之西側有蟠桃洞、仙橋、石門、出米石等勝景。 從石竹寺西出至「煉丹灶」,經仙泉、「朝斗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狀元峰。峰巔海拔534米。在此觀景:四周峰巒奔突、雲山霧沼,晴日里鯉魚湖碧波萬頃,溪流蛇行蜿蜒山間;遠眺東海則浩緲接天,島嶼若隱若現,遊人疑入海上瀛洲。 狀元峰頂有一塊巨石,稱滄海石,石上布滿海中貝殼類動物化石。滄海石作為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引發遊人無窮遐想。 從主峰折返,中經石竹寺,距寺數十步有紫雲洞。洞內寬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傳說林晃為五代後梁人,在此煉丹濟眾,求醫者絡繹不絕。洞口有「應接不暇」摩崖題刻為證。與紫雲洞隔湖相對的正南方鯉尾山上,有紫雲塔。塔建於明代,仿樓閣式,花崗石結構,8角7層、高24米;塔內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頂。 觀音岩在半山亭西側,有巨石如檐,橫空而出,離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間稱「一片瓦」。崖壁苔痕斑駁,縫隙泄泉,樹根盤錯其上,岩上「石竹」鐫刻,字跡蒼然。觀音岩附近還有仙人坪、仙床、鶴影石、鴛鴦石、化龍窩等奇石。 從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狹徑,過蟠桃洞,曲徑通幽至小蓬萊即到「一線天」。巨岩如神劍中劈,兩壁峭立,中間隙道有石磴。隙道總長10多米,仰望一線藍天。隙道出口處上方有一巨石懸空,望之欲墜,道中一樹擋路。「險崖阻行,巨木擋道」,至艱至險。 從一線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遠處,陡然斷崖臨空,峭壁欲傾。古榕氣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頂,三處石崖伸展似檐似劍,故名三重檐。此地險絕,可望而不可及也。 石竹寺西側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頂有孔望天,故名。 石竹山下有鯉魚湖。湖面15平方公里,湖內有一小島形如鯉魚。島上常年棲有數千白鷺,傍晚,白鷺歸巢,熱鬧非凡,平添佳趣。乘遊艇環湖觀賞湖光山色。湖面碧波盪漾,偶見湖魚躍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謂悠哉游哉,如入人間仙境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