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戶外實用刀具

戶外實用刀具

發布時間: 2020-12-29 00:01:45

A. 如何正確選擇實用戶外刀具

戶外具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純具類,一類是工具類

戶外純具類
純具類分折,直和彈簧,彈簧也稱跳。這種具最大的好處就是刃口長,切割時候方便用力。也方便打磨。而缺點則是功能比較單一,而且國家將這種具定義為bishou類具。凡刃口長度超過10CM的都屬於管制范圍,不得隨身攜帶。因此我們的重點放在工具類具上。來自驢行天下-驢友網

戶外工具選擇
提到工具類具很多人馬上想到的是瑞士軍,的確瑞士軍還是相當的普及的,大多數朋友都有上一把。一把瑞士軍從最簡單的兩用,三用功能的,一直到多達三十幾種功能的都有。不少朋友認為瑞士軍功能越多越好。其實不然。一把三十幾種功能的瑞士軍全能款厚度達到了七八厘米厚,握持用力很別扭,這種具往往欣賞作用大於實際實用性。即使選擇瑞士軍,也推薦選擇長柄款的,那些才是真正為了實用的具。這一系列的具主均帶鎖,當主打開後可以鎖定,別小看這一功能,大大增加了使用具時候的安全系數。尤其在用尖刺扎一些物體的時候。

其實相比瑞士軍,我個人更加推崇的是工具鉗,就是在一把鉗子上附帶了如,鋸,改錐等工具。工具鉗的牌子也不少,這里主要講講市面上最常見的也是專門生產工具鉗的LEATHERMAN工具鉗。工具鉗幾乎每一把工具都能夠鎖定,以款號WAVE為例,擁有主,輔,剪,鋸,銼,罐頭起,大改錐,小改錐等數種功能,鉗頭上更是集合了剪線口,剝線器等。每一種功能都是非常實用的。相比之下瑞士軍的有些工具就顯得比較玩具感了。其實鉗子在野外是很實用的一項工具。可以修拉練,剪鐵絲等等,鉗子有時候還能起到錘子的作用,砸個地丁之類的。而且作為LEATHERMAN工具鉗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25年質保的承諾,25年之內任何部件損壞均可到經銷商處更換新的。這顆定心丸絕對是很讓人塌實的。也充分表示了廠家對於其產品耐用度的信心。

B. 最好的野營刀,戶外刀有哪些

西班牙奧托的叢林王和沙漠之王等,美國克里斯里夫的策劃者和飛躍羚羊等

如何選擇戶外刀具、野營刀具、野營裝備

戶外,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活動性質、場所時間、個人角色不盡相同。活動從普通健行、登山、穿越、野營、探路、不一而足;難度和戶外環境不同、道路的狀況不同;當然,從當日往返到露營過夜與多日穿越、從隨團登山到作為領隊,戶外活動的概念不同,戶外用刀的選擇也旨趣各異。結合戶外用刀情況簡煉起見,大致分為輕度與重度用刀兩類:
1、輕度用刀
所謂輕度用刀主要是普通隨眾登山及穿越,以單日、低難度為特徵。由於國內很少原始密林,且成熟驢團皆深以呵護生態為念,不鼓勵不必要的砍伐,輕度用刀的主要目的為剪除擋路的亂藤細竹等灌木、草本植物,並作為個人生活用品的用刀等。
2、重度用刀
所謂重度用刀主要見於難度登山、野營、多日穿越及野外生存,主要作為必要情況下的開路工具、公用或領隊裝備和生活用刀,並應對野外生存、對抗野獸歹人及不可預見需要。
3、選擇前提
選擇戶外刀具,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用刀干什麼。在不同的戶外活動和個人角色中選擇不同的刀具。如果只是隨團進行一般難度的登山、野營,一把大點的折刀或一把彈簧刀足矣;如果擔任領隊、先鋒、小組長,或是參加多日穿越、新線探勘,尤其在荒僻山路或不可預知環境,一把大型直刀必不可少。(參見下述輕重度刀具選擇)。
戶外好刀特質
1、優良鋼材與熱處理

鋼材選擇與熱處理工藝決定了刀具的硬度、保持度,甚至一定程度影響到刀具的鋒利度。在戶外我們沒有充足的條件與時間打磨刀具,良好的戶外刀具可以在多日的使用中始終鋒利。當然,在軍隊生存用刀中也有這樣的理論;即降低刀具的硬度,換取打磨的便利,但我們不是拿刀去殺人或撬彈葯箱,所以有條件的話盡可能帶保持度良好的刀具。
2、不易銹蝕
戶外天氣與環境多變,當然不希望出門時鋥亮的鋼刀在戶外活動過程中就銹痕累累。相對來說,含鉻等元素的合金鋼相對防銹度較高,而一些硬度較好的高碳鋼刀如果沒有表面塗層的保護就易於銹蝕而不是最適合戶外。
3、結構簡單
驢圈普遍認為折刀不如直刀,我想對於高難度、長時間的活動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另外,就直刀和折刀而言,因為野外有氣候變化、泥漿沾染等不確定因素,有復雜刀盒(如戶外圈很多人提起的奧托叢林王)、中空螺蓋盒的直刀;鎖定和保險機構復雜、帶自動開刀功能的折刀就變得不適合,何況戶外裝備要的就是復雜多變情況下的絕對可靠性。
4、刀體牢固
對於直刀而言,戶外刀具應材料過硬、各部件安裝牢靠,全龍骨(簡單地說即刀身原鋼條延伸至刀柄全部)的刀被認為更為可靠,而中空柄(如奧托叢林王系列刀具)相對來說不夠可靠,當然這種比較的前提是做工在近似水平。對於折刀而言,戶外用刀應鎖定可靠、有保險裝置或刀鞘,至少在劈砍和切削時折刀不會解體、不會意外解除鎖定或意外展開刀身。
5、長、厚度適中
輕度用刀問題不大,毋需攜帶超過需要而過於沉重的刀即可。
難度穿越或領隊用直刀長度必須適中,過短則劈砍無力;過長則份量過重成為負擔,攜行也不方便。厚度也應適中,過厚則過重、鋒利度也常會下降(還要參考打磨方式);過薄則劈砍力度降低且刀身強度可靠性不足。個人認為戶外刀具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還是要視活動性質難度而選擇不同長度和厚度的刀具,通過個人的嘗試及與前輩的溝通,重度使用刀具以全長32—38CM為宜;輕度使用刀具小直以全長25CM以內為宜、折刀以全長18—23CM為宜。厚度方面重度使用刀具以5—8MM為宜,輕度使用刀具(含折刀)以2.5—4MM為宜。
6、刀具款型與重心位置
由於戶外刀具多用於劈砍和切削,刀頭形制方面重度用刀以刨削型(類似博伊刀刀頭,刀身自中部向刀尖漸趨尖細)、平頭圓頭型(刀頭寬,重心略靠前)和勾型頭(以前面有勾的柴刀為代表),輕度用刀含折刀以回型(刀尖較圓,優點是不易損毀和誤傷)、水滴型(常見,刀尖較細,切割方便)、鳥嘴型(主要是折刀,刀尖成鷹喙形,切割擋路藤蔓非常順手,但須小心揮舞)。刀刃形制方面,重度用刀多為平刃(平刃是平直的刃口,相對齒刃而言),用半齒(即部分刀刃為平刃、部分刀刃,絕大多數為前平刃後齒刃的形式)的亦可;輕度用刀可根據需要和喜歡選擇,個人較推薦半齒或平刃,平刃切割線長,半齒可分別以平刃和齒刃應對不同的需要,全齒的折刀對付藤蔓非常拿手(尤其配合是鳥嘴型刀尖,如蜘蛛牌C12GPS折刀),但用途范圍較小。
刀具的重心位置對於戶外用刀尤其是重型直刀的選擇非常重要。戶外的重型直刀選擇方面,比較好的有BOWIE博伊款型,此種款型是美國拓荒時期被大量製作、應用的款型,就多數BOWIE刀來說應該說其重心控制(多數為略靠前)、厚度長度(長約33—40CM,厚約0.5—0.8CM),可謂同時兼顧了劈砍力度與安全操控,並以其常用打磨方式在戶外重度使用的范疇內實現了揮刀力度、刀體強度與鋒利度的平衡,形成了卓越的劈砍能力並兼顧切割、刺和拍、砸功能,個人認為是非常適用於戶外的。需要指出的是它不適合國內戶外使用。躍進狂熱和經濟驅使已使國內原始森林毀傷慘重,國內山間鮮有阻路難行的喬木需要我們去砍伐何況森林資源已是匱乏,而此刀由於份量很重特別是重心過於前傾,使用中體能消耗極大,且要求操刀者有著很好的臂力和刀具操控技巧,否則可能給自己和隊友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7、刀柄選擇
戶外用刀對柄材的第一要求是防滑。要在潮濕、帶有手套等條件下仍能握持穩固,才能確保在劈砍等大力使用中不致脫手造成安全隱患或刀具遺失,同時,要求刀柄不易在潮濕、寒冷條件下變形。綜上所述,一些現代材料的柄材在戶外環境下優勢明顯,推薦克拉通(一種有韌性的類橡膠柄)、Zytel(子托,一種表面常帶有防滑花紋的類塑料材質)、G10(一種類玻璃纖維質材料,表面多有壓花防滑紋)等,這些雖非貴重柄材,但在戶外非常實用);而鋼柄刀太滑、鋁柄刀(包括做過陽極加硬電鍍處理的)易於磕花、多數柄部表面光亮的刀不防滑,故不建議作為戶外用刀。
8、刀鞘材料及做工
刀具鞘材常見的為皮鞘、K鞘(Kydex克迪克斯,丙烯酸和聚氯乙烯合成的類塑料物質)和Corra鞘(科爾迪尤拉,一種高韌性、耐磨而輕便的尼龍纖維材料,亦多用於高檔登山包)。Corra鞘當然好但不是特別常見;K鞘不錯但有些會在局部磨花刀具表面或塗層(不過戶外刀具就是用的,應無所謂);皮鞘美觀舒適,只是部分皮鞘會因遇水膨脹或脫線困擾大家,但刀廠或用刀人對其作過浸蠟處理後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刀鞘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是納刀穩定,無論是搭扣還是卡殼等形式,要確保刀具在鞘內不會意外掉出、滑下,當然刀鞘本身也要牢固無解體、開裂、松脫之虞。
以上是屬於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C. 戶外野營刀具如何選擇

、輕度用刀
所謂輕度用刀主要是普通隨眾登山及穿越,以單日、低難度為特徵。輕度用刀的主要目的為剪除擋路的亂藤細竹等灌木、草本植物,並作為個人生活用品的用刀等。比如:一把大點的折刀或一把彈簧刀就可以應付。 2、重度用刀 所謂重度用刀主要見於難度登山、野營、多日穿越及野外生存,主要作為必要情況下的開路工具、公用或領隊裝備和生活用刀,並應對野外生存、對抗野獸歹人及不可預見需要。比如:一把大型的直刀在這種環境就最合適不過了。
關於兩種刀的選擇:
1.輕度用刀:選折刀,刃長不超過9cm,建議水滴頭(幾何T頭只適合穿刺,不適合精細操作),不要有塗層(特氟龍除外,但比較脆容易掉片),因為多數塗層都有毒性,不適合切割食物,全刃不帶齒,齒刃只在刃長15cm以上刀型才能充分發揮效率。盡量選線鎖(襯鎖)款,背鎖不能單手合刀,軸鎖結構比較復雜,戶外用刀不易清理
2.重度用刀:選直刀,不要選擇空心柄及背齒款(如M9、D80、叢林王、蘭博等),整體強度太差,用力劈砍後很容易刀頭松動。可以選擇半齒刃(利於割繩索),但不要有背齒,背齒的鋸效率極低還易在使用中被卡住或誤傷自己,絕不如小折疊手鋸或線鋸效果好。碳鋼款要有防銹塗層,刃厚在4.5mm以上,平磨或凸磨,硬度不要一味追求高,HRC56以上就好(過硬在重度使用中易崩刃)。

D. 戶外刀是個深坑,戶外旅遊方便實用的戶外刀具有哪些

1、戶來外刀又是一個自專業領域了;你帶刀的目的是啥,讓打擊如何幫你推薦呢?;
2、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刀具;沒有一把刀是面面俱到、萬能的。
3、買刀是要用的,刀就是種工具;很多人購買刀具就是一種攀比心理,花大錢買了把進口刀,捨不得用,供在家裡,沒事拿出來,看看、擦一下;意淫下如果自己用會如何威風。就算敢用的,如果進山了,可能也比不上一把山腳農戶家臨時購買的柴刀實用。

E. 野外刀具的種類與特點有哪些

結合戶外用刀情況簡煉起見,大致分為輕度與重度用刀兩類:
1.輕度用刀
所謂輕度用刀主要是普通隨眾登山及穿越,以單日、低難度為特徵。由於國內很少原始密林,且成熟驢團皆深以呵護生態為念,不鼓勵不必要的砍伐,輕度用刀的主要目的為剪除擋路的亂藤細竹等灌木、草本植物,並作為個人生活甚至腐敗用刀等。
2.重度用刀
所謂重度用刀主要見於難度登山、野營、多日穿越及野外生存,主要作為必要情況下的開路工具、公用或領隊裝備和生活用刀,並應對野外生存、對抗野獸歹人及不可預見需要。
3.選擇前提
選擇戶外刀具,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用刀干什麼。在不同的戶外活動和個人角色中選擇不同的刀具。如果只是隨團進行一般難度的登山、野營,一把大點的折刀或一把瑞士軍刀足矣;如果擔任領隊、先鋒、小組長,或是參加多日穿越、新線探勘,尤其在荒僻山路或不可預知環境,一把大型直刀必不可少(參見下述輕重度刀具選擇)。
(二)戶外好刀特質
1.優良鋼材與熱處理
鋼材選擇與熱處理工藝決定了刀具的硬度、保持度,甚至一定程度影響到刀具的鋒利度。在戶外我們沒有充足的條件與時間打磨刀具,良好的戶外刀具可以在多日的使用中始終鋒利。當然,在軍隊生存用刀中也有這樣的理論;即降低刀具的硬度,換取打磨的便利,但我們不是拿刀去殺人或撬彈葯箱,所以有條件的話盡可能帶保持度良好的刀具。
2.不易銹蝕
戶外天氣與環境多變,當然不希望出門時鋥亮的鋼刀在戶外活動過程中就銹痕累累。相對來說,含鉻等元素的合金鋼相對防銹度較高,而一些硬度較好的高碳鋼刀如果沒有表面塗層的保護就易於銹蝕而不是最適合戶外。
3.結構簡單
驢圈普遍認為折刀不如直刀,我想對於高難度、長時間的活動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另外,就直刀和折刀而言,因為野外有氣候變化、泥漿沾染等不確定因素,有復雜刀盒(如戶外圈很多人提起的奧托叢林王)、中空螺蓋盒的直刀;鎖定和保險機構復雜、帶自動開刀功能的折刀就變得不適合,何況戶外裝備要的就是復雜多變情況下的絕對可靠性。
4.刀體牢固
對於直刀而言,戶外刀具應材料過硬、各部件安裝牢靠,全龍骨(簡單地說即刀身原鋼條延伸至刀柄全部)的刀被認為更為可靠,而中空柄(如奧托叢林王系列刀具)相對來說不夠可靠,當然這種比較的前提是做工在近似水平。
對於折刀而言,戶外用刀應鎖定可靠、有保險裝置或刀鞘,至少在劈砍和切削時折刀不會解體、不會意外解除鎖定或意外展開刀身。
5.長、厚度適中
輕度用刀問題不大,毋需攜帶超過需要而過於沉重的刀即可。
難度穿越或領隊用直刀長度必須適中,過短則劈砍無力;過長則份量過重成為負擔,攜行也不方便。厚度也應適中,過厚則過重、鋒利度也常會下降(還要參考打磨方式);過薄則劈砍力度降低且刀身強度可靠性不足。
個人認為戶外刀具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還是要視活動性質難度而選擇不同長度和厚度的刀具,通過個人的嘗試及與前輩的溝通,重度使用刀具以全長32~38CM為宜;輕度使用刀具小直以全長25CM以內為宜、折刀以全長18~23CM為宜。厚度方面重度使用刀具以5~8MM為宜,輕度使用刀具(含折刀)以2.5~4MM為宜。
6.刀具款型與重心位置
由於戶外刀具多用於劈砍和切削,刀頭形制方面重度用刀以刨削型(類似博伊刀刀頭,刀身自中部向刀尖漸趨尖細)、平頭圓頭型(刀頭寬,重心略靠前)和勾型頭(以前面有勾的柴刀為代表),輕度用刀含折刀以回型(刀尖較圓,優點是不易損毀和誤傷)、水滴型(常見,刀尖較細,切割方便)、鳥嘴型(主要是折刀,刀尖成鷹喙形,切割擋路藤蔓非常順手,但須小心揮舞)。刀刃形制方面,重度用刀多為平刃(平刃是平直的刃口,相對齒刃而言),用半齒(即部分刀刃為平刃、部分刀刃,絕大多數為前平刃後齒刃的形式)的亦可;輕度用刀可根據需要和喜歡選擇,個人較推薦半齒或平刃,平刃切割線長,半齒可分別以平刃和齒刃應對不同的需要,全齒的折刀對付藤蔓非常拿手(尤其配合是鳥嘴型刀尖,如蜘蛛牌C12GPS折刀),但用途范圍較小。
刀具的重心位置對於戶外用刀尤其是重型直刀的選擇非常重要。戶外的重型直刀選擇方面,Timwang比較推薦BOWIE博伊款型,此種款型是美國拓荒時期被大量製作、應用的款型,就多數BOWIE刀來說應該說其重心控制(多數為略靠前)、厚度長度(長約33~40CM,厚約0.5~0.8CM),可謂同時兼顧了劈砍力度與安全操控,並以其常用打磨方式在戶外重度使用的范疇內實現了揮刀力度、刀體強度與鋒利度的平衡,形成了卓越的劈砍能力並兼顧切割、刺和拍、砸功能,個人認為是非常適用於戶外的。需要指出的是,Timwang對在戶外圈被奉為圭皋的冷鋼狗腿或尼泊爾庫克銳不持贊同態度,不是刀不好,而是不適合國內戶外使用。躍進狂熱和經濟驅使已使國內原始森林毀傷慘重,國內山間鮮有阻路難行的喬木需要我們去砍伐何況森林資源已是匱乏,而此刀由於份量很重特別是重心過於前傾,使用中體能消耗極大,且要求操刀者有著很好的臂力和刀具操控技巧,否則可能給自己和隊友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7.刀柄選擇
戶外用刀對柄材的第一要求是防滑。要在潮濕、帶有手套等條件下仍能握持穩固,才能確保在劈砍等大力使用中不致脫手造成安全隱患或刀具遺失(Timwang有過帶手套揮刀沒抓穩,將價值數百元的刀具拋入山溝的經歷);同時,要求刀柄不易在潮濕、寒冷條件下變形。綜上所述,一些現代材料的柄材在戶外環境下優勢明顯,推薦克拉通(一種有韌性的類橡膠柄)、Zytel(子托,一種表面常帶有防滑花紋的類塑料材質)、G10(一種類玻璃纖維質材料,表面多有壓花防滑紋)等,這些雖非貴重柄材,但在戶外非常實用);而鋼柄刀太滑、鋁柄刀(包括做過陽極加硬電鍍處理的)易於磕花、多數柄部表面光亮的刀不防滑,故不建議作為戶外用刀。
8.刀鞘材料及做工
刀具鞘材常見的為皮鞘、K鞘(Kydex克迪克斯,丙烯酸和聚氯乙烯合成的類塑料物質)和Corra鞘(科爾迪尤拉,一種高韌性、耐磨而輕便的尼龍纖維材料,亦多用於高檔登山包)。Corra鞘當然好但不是特別常見;K鞘不錯但有些會在局部磨花刀具表面或塗層(不過戶外刀具就是用的,應無所謂);皮鞘美觀舒適,只是部分皮鞘會因遇水膨脹或脫線困擾大家,但刀廠或用刀人對其作過浸蠟處理後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刀鞘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是納刀穩定,無論是搭扣還是卡殼等形式,要確保刀具在鞘內不會意外掉出、滑下,當然刀鞘本身也要牢固無解體、開裂、松脫之虞。
9.折刀鎖定與保險
鎖定是指折刀內在刀片完全打開後扣住刀片令其不會意外收回的機構。保險則是指在折回狀態下可以扣住刀片不致意外打開的機構。戶外用折刀可能會牽涉到一定的劈砍等使用,鎖定一定要可靠。另外,戶外折刀最好有保險或良好的收刀定位機構(靠定位珠使刀片輕易不會滑出),否則,建議裝入折刀刀鞘攜帶。
(三)輕度用刀選擇及舉例
其實多數人登山為此種程度,個人建議折刀即可。折刀的優勢方便、安全的攜行;如果時間較長、變數較多、安全要求高或沒有可靠、稱手的折刀,建議選擇25CM以內小型直刀。
如果僅為削水果等生活之用,18CM以內小折刀足矣;如果要清除一些藤蔓,建議選擇20~23CM的大型折刀,當然也可以備生活所需及應對意外情況。
Timwang個人常用的為Benchmade(蝴蝶)630或MOD(防衛大師) MKI、瑞士軍刀德軍版。
Benchmade630 有著簡潔的刀身和不易銹蝕的S30V鋼材,在此類1~2天的活動中無須現場打理保養;S30V鋼材、BM630的熱處理和微距齒的開鋒,可以輕松一刀斬下一根足以做臨時登山杖的枝條。
MOD MKI 鋒利、鎖定牢固且備有保險裝置,是相對可靠的刀具,能在野外給我們以信心。我有一個原廠K鞘,可將折刀打開並插入K鞘穩妥卡住,所以可在野外將其視其為直刀,通過K鞘更方面的取納。其鋒利保持度欠佳,但也更易打磨,適合長期線路。
瑞士軍刀德軍版 其實我並不喜歡瑞士軍刀,想僅為優質折刀十分之一價格的瑞士軍刀卻集成了諸多工具,其用材做工及可靠度當然較差,且很多工具不是為戶外准備的而我們卻要承載它的價格和重量。但德軍版瑞士軍刀是我專為戶外使用而購置的,因其有鎖定的波浪前齒型較薄刀刃在對付亂藤、切肉削果的工作中很好用,木鋸等其它的工具也能應付戶外生活及腐敗的大部分需求。如果喜歡瑞士軍刀的朋友要Timwang推薦戶外用的款型,我想首選是德軍版(因為其個性而實用的主刀),其次是獵手(不是獵人)、林中人等。
Timwang現在最常戶外使用的輕量級刀具為蝴蝶刀630,展開長度達23CM,切削劈砍功能皆備,有一定不可預見情況下的延展功能。
(四)重度用刀選擇及案例
重度使用最好用的應該是摺合十至數十元的柴刀,江浙之地的柴刀頭部多有一個彎勾,重量匹配、刀型設計上最為好使(這也是實踐中結晶的智慧),但對我輩登山愛好者來說,攜行可能有點問題(江浙山民是在腰後別一個帶孔的木槽,柄在下面刃在上面)。
其實適合戶外重度使用的直刀很多,很高端的不說,從Fallknifen A系列、Camillpus的BK系列、Coldsteel(冷鋼)的16CB、37C等。由於我個人的戶外刀具是專門指定的,用過的不是很多(從價格、重量、攜行鞘具等角度,有的刀不捨得或不方便拿到戶外去)。Timwang在戶外用過手工大馬士革BOWIE、Fallkniven A1、Cammillpus BK1和ColdStell 16CB、ColdSteel大黑狗腿(庫克銳)等,手工大馬士革BOWIE太貴及愛銹不捨得帶、Fallkniven A1作為個人輕度裝備過長而作為重度裝備略短,所以我近幾次都是使用ColdSteel的16CB。
ColdSteel的16CB刀很實用,已為南北資深玩家所贊許,攜行鞘具可結合登山包及腿掛(不用腿掛也不會礙事)容易輕松固定,鞘扣較緊不易意外滑出,BOWIE造型和.79mm的厚度,在劈砍力度充沛的同時不會消耗過多的體能,碳V和塗層的組合使刀硬度、保持度很高的同時不易生銹。雖說相對略大,但戶外裝備還是要留有餘地。
Timwang對一些被戶外圈追捧的所謂多用途求生刀(多指刀盒及空心刀柄中裝有各種求生配件的刀,以一度被奉為戶外生存上選刀具的奧托叢林王系列為典型範例)不以為然,首先戶外刀的質量、強度暨可靠性是至為關鍵的,質量一般的空心柄在大力劈砍時讓人擔心其承受力,復雜的鞘扣使用不便,且盒中及柄中所配求生配件也遠不如自購的適用和可靠。

F. 戶外刀有哪些品牌

巴克、戈博、蝴蝶、冷鋼、FK、FOX。

G. 戶外刀具有哪些用途

在野外旅行探險一般應帶兩種刀,一種是小刀,一種是大刀。這里所指的小刀是可以收折的小刀(即折刀)。這種多功能的小刀從一種功能到30多種功能不等。有主刀、開瓶器、小鑷子、獵人鐮刀、鋸子等十多種功能,方便實用。從林生存刀(從林王),是一種多用途的刀具,很適應野外探險旅行。它除主刀外,還有彈弓、小魚叉、哨子、指南針、手術刀、鉛筆、火柴、魚鉤及少量的釣線、鋼絲鋸、創可貼、磨刀石、縫針、別針、開罐器、反光鏡、凈水葯片,另外刀背上有鋸齒,並可組合為鉗刀等。大刀應選擇匕首或彎月型大而重的短刀,刀鋒全長30厘米左右,重量不超過1公斤,末端深入木製柄把中。 這種到適於砍柴,並且在危險時刻還可以獵殺動物、剝皮用。

H. 戶外用刀具推薦

要收藏就買關兼常
要好用就是就是F1,S1
多功能還是瑞士軍刀,我平時生活中就常有,從削皮到蓋棚子,修門鎖基本什麽都能用的上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