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羊毛襪
⑴ 如何選擇適合的戶外襪子
襪子可以保持腳部的溫暖、緩和走路時沖擊的力量、減少和鞋子摩擦的不舒服;一般走路時腳部需要襪子的保護,從事活動量大的戶外活動時襪子更是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據戶外活動類型來選擇
襪子依據功能的不同有很多種不同的設計,以下有四種基本的類型提供各位做個參考:
內襪:
內襪的長度多是半長統,厚度很薄,重量最輕,一定是穿在最貼近腳部的最內層;這類襪子通常具有良好的排汗性和舒適性,可以讓腳部經常保持乾燥;適合尺寸的內襪能夠讓腳部有適當的活動范圍。
輕量型的戶外活動用襪:
適用於溫暖的氣候步行、簡單的步道健行或郊遊、需要輕微運動量的戶外活動。這類襪子比內襪來的厚、保暖性較好、也更耐磨,當然也有更佳的緩沖功能;不過因為它們還是很薄,比較適合使用在溫暖氣候的區域。一般這類襪子都是利用混紡的方式製成,支撐性和舒適性都還不錯,可以單獨穿著,也可以配合內襪一起使用。中量型的戶外活動用襪:
適用於寒冷氣候使用,能夠提供足夠的緩沖性及隔絕性,保護腳部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厚度和保暖性又比輕量型的襪子要好,有些品牌的襪子甚至在沖擊力較大的區域加厚襪子的厚度,例如腳跟和前腳掌的區域,提高腳部的舒適度!這類襪子應該要配合內襪同時穿著。
登山用襪:
登山用襪是布料最厚,緩沖性也最好的襪子。它們的設計是為了滿足長途旅行、越野健行拓荒,以及低溫狀況下的各種活動。因為厚度太厚,不適合在溫暖的氣候以及輕松的健行活動中使用!
考慮襪子使用的質料性質
羊毛:
羊毛的材質是製作襪子的各種質料當中最受歡迎的天然纖維。穿著羊毛制的襪子感覺很溫暖,有一定的緩沖性,即使布料濕了還能保持一定的溫度。但是羊毛的缺點是不容易干,而且對某些人的皮膚會產生發癢的感覺[有些新的羊毛質料已經把發癢這個缺點給排除掉了];比其它材質的布料更容易磨損。現在生產的羊毛襪大都添加了一些合成的纖維,已經把上述的一些缺點都給排除掉了。
人工隔絕布料:
經由研究試驗而製造出來的人工布料,保暖性與羊毛相近,但是與皮膚的觸感更柔軟、更舒服。比較天然的布料更快乾、更耐磨損。
絲質布料:
絲是天然的絕緣布料,感覺舒服而且重量輕盈。但是不耐磨損,因此通常用來跟其它布料混紡製作成內襪。
⑵ 冬天穿什麼材質的衣服比較保暖
什麼材料的衣服最保暖
如何保暖?無非是阻隔熱量流失,阻隔身體熱量與周圍冷空氣的交換,市面上成千上萬的保暖材料都是利用這一原理製作出來的。
採用什麼方式呢?同一空間中纖維數量越多,纖維表面積所形成的阻擋熱量輻射的隔離層越大,材料就越保暖,這就要求纖維要細;纖維內部留存的空氣越多,傳導的熱損失越少,材料的保暖效率越高,這就要求纖維要中空。細且中空,這就是保暖材料要具備的特點。
戶外服裝以功能性著稱,保暖材料多種多樣,下面分別以抓絨、棉與羽絨來做說明。
冬季穿衣指南
材質上,「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衣物本身並不產熱,而是通過緩沖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間的對流保存熱量,如果內衣穿得過厚,不僅不舒適,還會增加內衣里的空氣對流,使保暖性下降,因此內衣應以薄、軟的棉織材質為主。中層衣服不和皮膚接觸,屬於保暖層,吸濕性要強,羊毛、羊絨、純棉材質最合適。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絨衫、棉線針織衫,下身可以穿羊絨褲。外衣要以防風為主,面料要緻密,不宜穿著毛線編織的外套。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體質較弱,可以在中、外層之間加一件毛背心。
款式上,「內貼身、中寬松、外收口」。冬季乾燥,皮膚敏感,因此內衣要貼身、柔軟、沒有刺激性,但要注意,保暖內衣容易產生靜電,減少皮膚水分,因此不可貼身穿,以免引起瘙癢。中層衣服不要過緊,適度寬松,否則不但不利於保暖,還會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減弱禦寒能力。過度寬松肥大容易鑽風,冷空氣乘虛而入,很容易造成熱量散發,影響局部保暖,因此外衣的領口、袖口、腰部、腳踝等處最好有收口設計。
部位上,「顧兩、腿要厚、腰別露」。兩頭指的是頭和腳。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風大可以選擇防風的皮帽。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所以一定要戴圍巾或穿件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後面暴露在外。棉鞋鞋底要厚,鞋頭尖、鞋幫低、鞋底薄都不利於足部保暖。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這也是建議老人穿衣「上裝要薄下裝要厚」的原因。建議深冬以後穿羊毛褲保暖,愛美女士盡量少穿裙子,減少雙腿裸露的時間,必要時可戴上護膝,保證關節保暖。腰部雙腎附近最怕風寒侵襲,尤其是女性,腰部受寒會引起氣滯血瘀,影響生殖功能。因此穿衣要注意腰部的銜接,上衣一定要蓋過腰部,少穿低腰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