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教堂夜景
㈠ 義大利米蘭有多少間教堂
不是,應該是羅馬。抄
義大利的羅馬城是教堂城,據說曾經有教堂兩千多座,塑像比居民還多. 現存教堂300多座,修道院300多座,另設天主教大學7所,為國內外培養 神職人員
義大利全國有基督教堂129座.太陽聖殿教36座.大衛教21座其他261種小教會的659座.合計845座
米蘭比較有名的教堂: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又名「杜奧莫大教堂」,是米蘭最為著名的宗教聖跡。這座教堂始建於1386年,直到500年後才竣工。規模遠遠超過最初的規劃,因為建築時間長,所以建築上揉和了不同時期的風格,是義大利北方哥特式建築的傑作。它是義大利最大的天主教堂,有著「米蘭象徵」的美稱,被譽為「米蘭精神中樞」。米蘭大教堂擁有為數眾多的雕塑,故又有著「雕塑最多教堂」的稱號。
㈡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是什麼宗教的教堂
啟18:4 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
啟18:5 因她的罪惡滔天,她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
彼前4:17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
可以自己直接與上帝聚會,而且聖經中聚會的含義就是與上帝聚集
希伯來書10:25: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Not forsaking the assembling of ourselves together, as the manner of some is; but exhorting one another: and so much the more, as ye see the day approaching.
這節經文的中文聖經翻譯有些缺陷,上帝說,隨著審判日(那日子)臨近,我們不可停止我們自己的聚會。「我們自己的聚會」這個詞使我們感到驚訝。在教會時代,我們料想必定會用「教會的聚會」或「會眾的聚會」這個詞,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聚會」這個詞。然而,在晚雨節期上帝不再使用世上的組織,比如上帝曾經在舊約時期使用以色列民族,或在整個教會時代上帝使用地方會眾,但上帝現在使用信徒個人。
在原文聖經中翻譯為「聚會」的那個希臘詞僅在聖經中另一處發現,即帖撒羅尼迦後書2:1:「弟兄們,論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和我們到他那裡聚集」,在該節經文中譯為「聚集」。但是這里的聚集只包括真信徒,因為基督在末日降臨時,這個聚集是「到他那裡聚集」。所以,這個詞只與真信徒相關,也強調了我們自己的聚會首先是與上帝的聚會。毫無疑問,我們與上帝的聚會就是研讀聖經。
在原文中「彼此勸勉」中沒有「彼此」這個詞。勸勉這個詞就是哥林多後書1:5中的安慰,「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既然前面的聚會,表明是與上帝直接聚會,這里的勸勉也就不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勸勉,而應該理解為從基督那裡得到安慰,也就是從聖經中明白上帝的道。
值得注意的是,上帝賜給我們每周中的這一天,在這一天我們要特別遵從這一命令,這一天就是星期日,這是主日,在主日我們不要做使我們自己高興的事,相反我們要「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以賽亞書58:13)。這賜給我們的一天是星期日,在這一天我們不要為世事操心,全神貫注於我們與救主的關系。上帝賜給我們這一整天,我們可以自由地事奉上帝。
當然我們有可能在周圍、在網上找到有共同信仰的人在這一天進行聚會交流,我們也可以花更多時間閱讀聖經,這樣就可以立刻與上帝進行聚會交流。而且這也是與聖經中所記載的所有人,如摩西、但以理、以賽亞、保羅、彼得等許多人進行聚會交流。在希伯來書12:1我們讀到,他們是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該節經文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㈢ 米蘭大教堂是不是歐洲三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是歐洲三大教堂之一,歐洲三大教堂另外兩個分別為梵蒂岡的聖彼專得教堂和西班牙的屬塞維利亞教堂。
米蘭大教堂介紹:
米蘭大教堂(Milan Cathedral),義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稱「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朵摸教堂,位於義大利米蘭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規模居世界第二。米蘭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奧隆那河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 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965年完工,歷時五個世紀。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坐落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教堂長158米,最寬處93米。塔尖最高處達108.5米。總面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35000人。
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據統計共138座,最高的尖塔高達108米,頂端有一尊4.2米的聖母瑪利亞像,上鍍黃金。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復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㈣ 米蘭大教堂的建築風格
米蘭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歷經六個世紀才完工,德國、法國、 義大利等國建築師先後參與主教堂設計,匯集了多種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十二到十五世紀,哥特式建築風格在歐洲正流行,所以奠定了這座建築的哥特式風格基調,在內部裝飾上,由於十七、十八世紀巴洛克風格在歐洲的興起,因此也融入了巴洛克風格。因此,它的建築風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新哥特式(又稱巴洛克式),米蘭大教堂雖經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特式」的風格。
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Baroque)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復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米蘭大教堂在裝飾及設計方面,顯得相當細膩,極富藝術色彩,整個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品。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築的特點之一,米蘭大教堂可以說是把這個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外部的扶壁、塔、牆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劃分,全部局部和細節頂部為尖頂,整個外形充滿著向天空的升騰感,這些都是哥特式建築的典型外部特徵。教堂內外牆等處均點綴著聖人、聖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教堂頂聳立著135個尖塔,每個尖塔上都有精緻的人物雕刻。
㈤ 米蘭大教堂是什麼建築風格的
米蘭大教堂(Duomo)是米蘭重要地標,一直和佛羅倫斯大教堂爭奪全球第三大教堂的地位,前兩大教堂分別是排名第一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第二的西班牙的塞維爾 (Seville)大教堂,至於第三名則米蘭或佛羅倫斯大教堂則有爭議,但不論是第三或第四大教堂,米蘭大教堂的歷史價值、哥特式建築風格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米蘭大教堂為哥特式知名建築
米蘭大教堂是米蘭的地標,整座建築物融合哥特、文藝復興、新古典等多種建築風格,其位居米蘭市中心,雄偉的氣勢,令人望之而生仰慕之心,其中教堂正面以三角形狀構建而成,四周有數百座尖塔成林,和高達108公尺的主塔相襯,仿如相互扶持,伸向藍天,展現哥特式建築的特色。
這座教堂於1386年開始建造,當時是由統治米蘭的威斯康提(Gian Galeazzo Visconti)下令興建,建材為來自Candoglia地區的大理石。歷經五、六百年,這座教堂逐一完成重要的建設內容。1418年主祭壇完工啟用,1617年教堂正面工程展開,仍以歌德式為主要風格,1774年主尖塔聖母像建成,1813年拿破崙下令建成正牆面及所有尖塔,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今日所見的正牆面五扇銅門才裝置完成。
最高的尖塔高達108.5公尺,上方置有聖母雕像,教堂拱頂由52根多柱體樑柱支撐,其上共有135根石柱尖塔、2245座雕像,均取材自聖經故事,教堂內外所呈現的聖者及使徒像,數目達3159座,據傳均是文藝復興時代所留下的作品,教堂正面五扇銅門上,分別刻有教堂歷史、米蘭歷史、聖母生涯和君士坦丁大帝的「米蘭詔書」等。不管從那一個方向看,米蘭大教堂呈現的壯麗風貌及豐富的歷史內涵,都很令人感動。
融合N種建築風格的米蘭大教堂
教堂內部也很有特色,從祭壇、馬賽克畫至寶物室,都值得觀賞。其中祭壇上供奉著的一根釘子,據說是取自耶穌被釘死的十字架上。教堂內天花板很高,並鑲有彩繪玻璃,往地下走,有寶物庫Tesoro,另也可以搭乘電梯到頂樓,欣賞四周景物,或購票參觀大教堂博物館Museo del Duomo。
㈥ 米蘭大教堂的建築外觀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築,有「大理石山」之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 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
米蘭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於建築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雕像的主題多為聖經故事等宗教題材,各種雕像千姿百態。教堂外部還有96個怪獸形排水口,每個轉角處的怪獸都各不相同。整個建築外部分布著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長約半英里(1公里)。
教堂正面被6個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於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聖經故事。左邊第一個銅門於1948年完成,表現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個銅門是1950年所作,講述的是聖·安布羅吉奧的生平。第三個最大的銅門位於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噸,描繪的是聖母瑪麗亞的一生。第四個銅門是在1950年完成的,講的是從德國皇帝菲德烈二世滅亡到萊尼亞諾戰役期間米蘭的歷史。第五個銅門1965年完成,表現的是從聖·卡羅·波羅梅奧時代以來大教堂的歷史。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
㈦ 米蘭大教堂的教堂屋頂
對於旅遊者,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教堂的頂層,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回,頂上答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裡,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
遊客可以經過920級階梯徒步登頂,也可以選擇乘坐電梯登頂。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頂立有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稱大教堂「活像一隻刺蝟」。 中央塔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點,建於15世紀,由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聖母瑪利亞(Lady of Assumption)雕像於1774年才建成,高4.2米,為鍍金銅像,聖母身裹3900多片金葉片,重700多公斤,整個聖母像在陽光下光輝奪目,代表愛,是所有米蘭人的共同標記。
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稱為「聖母誕生大教堂」就是由此而來。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
㈧ 【米蘭大教堂 】特點
米蘭大教堂是復世界上最大制的哥特式教堂, 米蘭大教堂整個外觀極盡華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歐洲最大的大 米蘭大教堂屋頂
理石建築,有「大理石山」之稱,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 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教堂內部也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 堂內還藏有許多藝術珍品和米蘭名人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