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自製戶外教具
①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海底世界 製作意圖:孩子們喜歡各種各樣的魚,對海底世界充滿好奇,教師利用廢舊材料,製作魚、螃蟹、水草等,四周和魚眼鏡裝飾小燈泡,讓幼兒在欣賞選擇中吸引他們探索電的秘密。 教育價值:增進環保意識,了解電的原理 選用材料:廢舊紙盒、泡沫板、各種彩膠紙、易拉罐、電池、燈泡 製作材料: 1、用廢舊紙盒做海底,四周鑲上小燈泡。 2、用泡沫板、彩膠紙製作各種魚、水草、魚的眼睛用燈泡製作。 3、用易拉罐製作螃蟹。 4、將以上作品懸掛在海底里。 適應年齡:5——6歲 地點:室內桌上 操作方法:幼兒用電池的正負極嘗試。比一比那兩根連接海底和魚眼鏡會亮起來。 玉米寶寶 製作意圖:為了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鍛煉小肌肉的控制能力,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能力的提升,特設計了幼兒較熟悉喜愛的「玉米寶寶」的形象來讓幼兒學習扣扣子,拉拉鏈。 教育價值: 1、「玉米寶寶」可愛形象,幼兒不僅可以從中認識玉米的外觀形狀,而且引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進行引申活動:讓幼兒講一講玉米的形狀、顏色、味道、用途等。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 3、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與成功。 4、通過廢舊布頭的利用,讓幼兒知道廢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提高幼兒節約能源愛護環境的意識。 選用材料:廢舊布頭、棉花、毛線、拉鏈、扣子 製作方法: 1、 准備一塊廢舊布1米,裁成玉米的形狀 2、准備一些舊棉花裝入玉米內 3、將扣子釘在玉米上 4、剪出扣眼 地點:益智區 操作方法: 1、拉開拉鏈,露出裡面像玉米粒的扣子 2、幼兒進行系扣子,解扣子的練習。 年齡班:2-6歲
② 幼兒園自製玩教具做法
玩教具的製作其實主要靠日常生活的發現,比如用襪子做娃娃,用光碟做熊貓等動物。 我們班有個玩教具博客,不過我把網址忘了,呵呵,幫不到你了。
③ 幼兒園小班室外玩教具及做法
幼兒園小班,關於室外玩教具及做法,可以根據相關的教學方案,讓孩子們能夠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來進行課外的玩耍和學習。
④ 求幼兒園戶外玩教具製作如題 謝謝了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很久沒有人回答,但是問題過期無人回答會被扣分並且你的懸賞分也會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如果你的問題太難太專業,沒人懂的話,你可以到相關專業論壇求助; 二,你的問題需要長篇論述,需要花費的時間長但你的懸賞分太少,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建議你增加懸賞分或許能夠吸引更多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三,您提問時間不妥,問題被後面提問的人頂出去了也是一個原因!你可以錯開提問高峰期來問問中提問題。 四,您可以注意選擇正確的分類,以便得到相關專業人士的回答,如果分類正確沒有人回答可以提高懸賞分。 1、培養孩子的積極性 我有兩個女兒,十六歲的大女兒李德寧擅長文學詩歌,十二歲的小女兒李德亭自信活潑、擅長創作。她們都是我的驕傲。我常對她們說的是,做我的女兒,不必乖,但要積極。我不認為孩子只是乖、聽話就是好事。 教養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其他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會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麼做;但當一個孩子有積極性的時候,無論是要讀書,要實踐學習如何找工作、找興趣,其他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當你有了積極性之後,就可以自己設計了。 雖然我們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護一輩子,但培養他們積極獨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並不是說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你就讓他要獨立。當孩子還分不清楚對與錯的時候,父母還是要輔導,但是父母親要學著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讓孩子自己去決策。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從這個觀點來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的,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絕非我培養小孩的目標。但如果乖是善解人意、懂禮貌,這些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不聽我們的話,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有權利來跟我們討論一些事情。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孩子的優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她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2、孩子愈大規矩要愈少 雖然我相信啟發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矩。我對「規矩」的定律有四個: 一、定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 二、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三、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講好的懲罰; 四、規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啟發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訴他原因,孩子不會因為你說的一件事是對的或是錯的,就在心裡深深記住。設立規矩卻又不講為什麼,一方面,小孩子就無法學習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會把父母親定位為獨裁者,沒有通融的餘地。如果你定了一個他無法接受的規矩,他不是認為你不好,就是會叛逆性地想去做什麼。 這些規矩,如果你把它定得像是監獄般的死硬,如果孩子違背了,我就要來處罰,孩子聽話就會變成一個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規矩恰恰就會讓孩子變成消極被動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變成積極主動。 我覺得孩子愈小的時候,可能愈需要這些所謂的規矩,但隨著孩子長大,可能父母要學著信任孩子。違規要懲罰,但規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我們家到底有多少規矩?其實我都想不出太多的規矩,可能不會超過三四件事。比如說,她們出門的話,我們會定一個時間,希望她們能夠在那之前回來;計算機上、網路上不能與陌生人聊天;還有重視禮貌,見到長輩尤其要站起來;還有,就是負責任,自己的房間要收拾干凈,吃完飯要把碗拿到廚房。這些可能是我們會去要求的。 很嚴重的像是喝酒、吸毒、打人,我覺得不用立規矩了,這是非常清楚不可以做的。她們也理解這是不可以做的,所以我們不用去重復。 但另外,我們也不會因為她們違反了規矩,就馬上處罰她們,偶爾忘一次就處罰也太嚴厲了。所以前提要講清楚,違背規矩之後先提醒,可能是多次提醒沒用之後才會考慮處罰。 其實孩子學父母親並不是只是聽規矩,她們會看你怎麼做,而不是聽你怎麼說。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會跟她大叫,甚至說出不好聽的話,她們當然會認為,原來這樣子,生氣時就應該這么說話。她們慢慢地就會耳濡目染,學會了這些壞習慣。所以做父母的注意自己要以身作則。 3、創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境 父母對我們的管教既開明又嚴格,但我自小就頑皮,因為是幺兒也得到母親特別的慈愛,從不曾因為我頑皮犯的小錯而處罰過我,但卻有一次,在我向長輩誇口自己考試總是滿分,「連九十九分都沒有考過」之後,為了要我戒驕,在我一次考不到滿分時,不惜以家法狠打我一頓。這件事讓我記得特別深刻。 在我為人父之後,覺得任何的懲罰應該都盡量地不要做。我會寧願讓她沒有犯錯的機會,而不是讓她犯錯、被發現……然後受到懲罰。 不過,處罰還是會有的。我大女兒比較小的時候,可能是六七歲的時候,在計算機上與陌生人講話。我們那時與她約定,如果你在網路上與陌生人講話,還是上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網站,被我們發現,就可能……比如說,兩天不可以用計算機。這是她們比較小的時候,現在已經不管那麼多了(笑)。 每一次孩子違背規矩受到懲罰,其實對她的心靈都是一種打擊。孩子違背規矩的話,可能都有理由。也許她是抱著僥幸的心態;也許認為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許她說,你定的規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麼理由,最後孩子違規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被捉到或沒被捉到,對她都是負面打擊。 所以什麼是我們在乎的?寧願營造一個環境,讓她沒有機會犯錯。比如說,我們會把計算機放在家庭廳里,位置就在廚房、餐廳、客廳中間,每天我跟我太太,總有一個人會在這三個地方走來走去。這並不是監視她,我們也不會走到她跟前,看她正在做什麼事,但她知道我們在她旁邊。 4、氣憤下先叫停,發怒處罰傷害大 不是光立規矩的問題,還有互相體諒的問題。假如說,她脾氣不好,對我們大叫之類的,我們也會去考慮是不是因為青春期荷爾蒙,而不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如果她做了什麼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她講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也是一樣的,你在氣頭上,講道理是講不通的,一個叛逆期的青少年發脾氣,你打他一頓,罵他一頓,大概也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叫停,當時你就不要理他,等雙方氣消之後再來講道理。 我有些時候也會脾氣不好,我也會希望對方可以叫停,兩個脾氣不好的人在一起辯論,不會有好下場。 教養孩子和與他人相處是一樣的,無論我是在公司裡面對同事,還是對我太太、兄姐等等,任何時候當一方開始發脾氣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學會叫停,這是我從人生歷程慢慢學到的一個比較有用的方法。 對呀,我也承認我打過小孩。大概是在她們十歲以下,各挨過一次打。過去幾次,當我比較不理性的時候,對孩子太凶了也好、打她們也好,事後都蠻後悔的。並不是說她們沒有做錯,不該得到懲罰,而是覺得這樣對父女關系,對她們的成長過程,都有負面的影響。 身體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復愈的,但如果傷了她的心,你對她這樣粗暴,她會想,「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或者親子的關系會變得有點隔閡,「你是我的朋友,你怎麼可以打我?」讓她們覺得無助;或者做父母親的會覺得,「我怎麼是這樣的一個人?」這些情況會造成我,或者其他(有相同情況
⑤ l怎樣利用農村資源製作幼兒園教具
機關幼兒園 王玫 近年來,由於上級主管部門對幼教工作的重視及市場需求,我區的幼教事業得以迅速發展,各鄉鎮都成立了中心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大多場地開闊,配套設施相對完善,辦園條件較以往有很大提高,得到社會與家長的認可。在我園與這些幼兒園結隊幫扶過程中,我也感覺這些幼兒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首先一點就是玩教具太少,尤其是自製的玩教具更少,常常出現孩子爭搶積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口述過多、孩子操作過少、戶外游戲多是自由活動的現象。 玩具可以說是兒童認識、探索世界的第一本無字的教科書,孩子離不開玩,離不開玩具;而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開展,更是離不開玩教具,而自製教玩具在教玩具中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為它既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又有取材、製作方便,經濟、獨具一格的特點,是工業化教玩具的重要補充,而善於製作和運用教玩具也是一個成熟幼兒教師的重要標准。作為一個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想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粗淺經驗。 製作教玩具講究的是廢物利用。現今的社會商品特別豐富,也注重包裝,許多商品的包裝材料,只要稍加修飾整理,都能成為不錯的教玩具,平時我們可以准備幾個大紙箱搜集這些物品,將它們分門別類放置,已備使用。 一、各類飲料瓶、洗發水、洗潔精等塑料瓶子的製作使用。 這類物品是最好收集的,製作起來也相對省事。如大小不同的透明飲料瓶可直接裝上五顏六色的水(用廣告顏料加水兌制)然後擰緊瓶蓋,可讓幼兒在科學活動中點數物品、認識各種顏色;健康課上讓幼兒舉「啞鈴」、滾瓶子比賽、將大一點的兩個瓶子分別系在拖把桿的兩端學習挑擔子等等。還可將瓶子從頸部剪 開,上半部分做成小漏斗,下半部分則成為杯子,用來玩水、玩沙。而洗發水、洗潔精瓶子色彩更豐富,形狀大小各異,可根據外形特點稍加剪裁、裝飾可做成各種不同的小水桶、小鏟子、小簸箕,特別適合孩子在戶外玩水玩沙,美觀漂亮又經濟實惠。我園的陳婷婷老師就是憑著這樣一套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玩水玩沙工具在2011年的全省幼兒教師玩教具比賽中獲獎。我也曾在一節美術課上將幾個大的空油桶裝上淺藍色的水,讓幼兒分組剪貼各種小魚、水草在上面,做成美麗的「海底世界」,展示在裝飾櫃上,受到老師及家長的好評。另外這些物品稍加費事一點,在瓶身上裝上鐵絲或者小棍做的軸、瓶蓋做的小軲轆,便可成為小汽車、平板車、小火車等等。用這類材料做成的玩教具簡單、實用、耐用,平時可大量收集這類材料,隨時製作使用。 二、各類紙質的包裝盒、商品標簽、吊牌等的利用製作。 大的紙箱可在上面合適的位置剪出各種形狀,讓兒童將身體套入,做「開火車」的游戲;也可將箱子打開,一一連在一起,供小班孩子在上面練習爬行,做各種游戲;還可以將箱子打開,連接成坦克車的履帶狀,讓一個和幾個孩子在中間爬行「開坦克」。小點的盒子可供幼兒認識幾何圖形;美術課上可讓幼兒裝飾這些盒子,讓它們成為漂亮的筆筒、首飾盒等;再費事一點,可以做成桌子、椅子、凳子,用來玩「過家家」的游戲;如果同類大小的盒子很多,也可供幼兒做拼搭、堆高等建構游戲。 另外,大量的商品標簽、吊牌可供幼兒自由玩耍,如點數、拼接、在上面畫圖案、寫上名字,做成自己的小名片,也許孩子們還會發明許多種不同的玩法。記得有一次我園參加工間操比賽,我將所購買的衣服、鞋襪上的吊牌收集了滿滿兩鞋盒,然後投放到區角活動中,孩子們還是挺喜歡的。他們點數、堆高,像大人打牌那樣你一張我一張地拿來拿去、打來打去;有一個孩子竟然將長一點的吊 牌放入瓶中,搖搖晃晃,學習算命先生的抽簽算命,盡管可笑,但畢竟是對生活的一種模仿、創造;再後來,學了「交通規則」一課後,好多孩子用這些小牌牌拼接斑馬線,讓自己手裡的小動物學習「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這些小吊牌孩子們整整玩了一個月。 紙質的玩教具容易破損,保管時要細心,需分門別類地存放,不可相互擠壓,還要注意不斷地更新。 三、農村特有材料的搜集利用。 很多村辦幼兒園都建在集鎮的邊緣,窗外就是四季的風景,是離大自然最近的地方,抬眼望去,麥田、稻浪、田埂邊的各種野草、小花盡收眼底,可利用的自然資源是城裡幼兒園所找不到的。比如可以利用各種植物秸稈進行編結、製作,就像江南一些幼兒園,將製作陶藝成為孩子的必修課一樣,成為一種特色。秋天各種植物的種子可收集在透明的瓶子里,供幼兒觀察了解種子的特徵、傳播方式。春夏天則可採摘各種野花、野草裝點教室,幫助孩子認識植物的多樣性。也可直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找一找、摸一摸、看一看。當每個孩子輕輕吹一下蒲公英的種子,看著一把把小傘隨風飄走,這也許會成為他們童年最美的回憶。還有,大雨過後可到田邊挖一些泥巴供孩子自由創作。至今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玩的「摔大炮」游戲:一群孩子人手一塊泥巴,先捏成碗一樣的形狀,然後用力朝地上一摔,隨著「嘭」的一聲響,泥巴中間會開個洞,然後大家一塊比誰的洞大、誰的聲響,那「嘭」 「嘭」「嘭」的聲音至今想起來還那麼親切,勝過任何一首動聽的歌謠。??等等這些都是農村幼兒園所特有的資源,應該好好利用,不辜負大自然的恩賜。 除了以上三點歸類的材料外,只要用用心、動動腦,生活中許許多多材料都可製作玩教具,希望自己的一點點經驗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總之,製作玩教具是幼兒園的一件大事,讓製作玩教具成為每位教師的一種習慣。 最後要說說製作玩教具要遵循的幾點原則。首先必須保證安全、衛生。製作材料要無毒,製作前清洗晾乾材料。其次要有可玩性,力求簡單,操作方便,過於精美的玩具會成為「看具」,失去其作用。最後要注重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教育性指應具有促進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啟迪幼兒智力,有助於各項活動開展的功能。科學性指應符合科學原理,重點突出,一物多用。藝術性是指在有教育性和科學性的前提下,使玩教具形象生動、色彩鮮明、幽默略帶誇張,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對美的追求,讓他們想玩、愛玩、百玩不厭。
⑥ 幼兒園戶外玩教具的學習故事
故事背景: 前幾天我們園組織教師製作了大型的玩教具,並投放到了戶外場地上。 場景一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發的去玩游戲,田文博蹦蹦跳跳的到了多人多組玩具前面,他仔細的觀察了玩具的組成,嘗試著去玩,首先他擺弄著木板把它放到腳底下,並自言自語的說:「怎樣讓它動起了呢?」然後他看到了玩具上面有三根繩子,他把繩子全拿在手裡可是木板不怎麼動,這時他向我求助怎樣才能讓木板走起來,我示意讓他回憶我們的踩高蹺玩具是怎樣玩的,他想了想然後拿一根繩子,這時他用腳踩在木板上用手提著一根繩子,木板順利的走起來了。他玩了一會兒就蹦蹦跳跳的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