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照明照度
Ⅰ 室外建築夜景照明 亮度單位cd國標是多少
流明,光通量的單復位。發光制強度為1坎德拉(cd)的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1球面度)內發出的光通量為「1流明」,英文縮寫(lm)。所謂的流明簡單來說,就是指蠟燭一燭光在一公尺(1公尺=1米)以外的所顯現出的亮度。一個普通40瓦的白熾燈泡,其發光效率大約是每瓦10流明,因此可以發出400流明的光.。40瓦的白熾燈220伏時,光通量為340流明。光通量是描述單位時間內光源輻射產生視覺響應強弱的能力,單位是流明,也叫明亮度。投影儀表示光通量的單位是ANSI流明,ANSI流明是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制定的測量投影儀光通量的標准,它測量屏幕"田"字形九個交叉點上的各點照度,乘以面積,再求九點的平均值,即為該投影儀的ANSI流明。流明值越高表示越亮,明亮度越高則在投影時就不需要關燈,ANSI為(美國國家標准局)的縮寫。
Ⅱ 攝影中光的種類有幾種
1、自然光
自然光包含了太陽光、月光、星光甚至不可見光,但是一般說來,對攝影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太陽光。受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在天空中的位置與氣候等影響,一天中的不同時刻,自然光的質感與強度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通過三棱鏡對太陽光加以分析,可以發現看似為白色的太陽光,事實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不可再被分解的單色光所構成。然而,人眼能看到的光線在光譜中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在此之外,還有紅外線、紫外線、X光線、γ射線、宇宙射線及無線電波等不可見光。
陽光穿越大氣層時會產生第一次折射,然後經不同物體再次折射或反射,形成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而當我們開啟相機快門時,光線還必須通過鏡頭的折射並被底片或感光元件紀錄下來,才能形成一張照片。
自然光對風光攝影來說特別重要。在一天的拍攝中,如能充分利用明暗相稱的光線效果,可使作品產生誘人的光影情趣。許多攝影者都認為,最好的自然光恰恰是在日出前或日落後。這個時候,天空中呈現出柔和的色彩,是風光攝影中最富有表現力的自然光線。
從低角度斜射的自然光,可以在草地、海灘、水面和山頂上產生細致的陰影或投影,增添影像的豐富性。但在頂光或逆光等光線環境中,陽光直射產生的強烈對比與陰影、
同樣能拍出動人的攝影佳作。因此,戶外拍攝時,不但要緊緊抓住被攝體的瞬間光影,還要時刻注意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
2、人造光
在太陽落下但天色猶留有餘光之際,是手持拍攝夜景的最佳時機。 攝影:陳金燾既然太陽主宰了白天,黑夜就是人造光來當「主角」了。
盡管太陽的地位無可比擬,人造光源在攝影用光中仍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協助攝影師創造許多豐富有趣的影像。太陽剛剛落下,天空中還殘留有一點餘光,但街道上路燈都已點亮之時,便是適合我們在不使用三腳架的狀態下進行拍攝的最佳時機。
在夜晚,水與光的組合是很奇妙和靜謐的。用心觀察身旁的湖邊或者河邊,在夜間是否有足夠的人造光,是否呈現五光十色的光影變化。如果光線條件完善,便可以將燈光與水中倒影轉化成自己喜歡的作品。
當然,雨後的夜晚也是很好的拍攝時機。記得留心觀察身邊的街道,最好選擇在高樓林立的地區,此時的馬路上將是一片光與色的海洋,只要用心構圖,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夜幕低垂時,注意不同人造光源的色調變化,並善用雨水與光線間的反射效果,便能將平凡街景轉化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
夜幕深垂時,街道上的車燈是最常見的拍攝對象。如果要拍攝這種題材,建議使用三腳架協助,既可穩定機身、避免震動導致影像模糊,又可以使用長曝光拍出炫麗的光軌。記得選擇車流繁忙的主要街道,多嘗試不同角度,就可以拍出滿意的效果。
在使用人造光源進行構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光線的色彩問題。由於人造光源的色調繁雜不一,在作品中若沒有調和好,會使得照片構圖紊亂、反而不美。如果要表現較大的場景,片幅較寬,建議可使用多種色調的光源來構圖,會比較理想;而如果只想表現小場景,色調應該少而精,並且盡量形成色調的對比,才能精確表現出主題。
在室內,我們則可以分為攝影棚與非攝影棚兩種情形來討論。在非攝影棚部分,建議依照現場光源(鎢絲燈、熒光燈或有顏色的 LED 燈)來調整白平衡;若是在攝影棚內,則應依照影像需求來調整布光方式。
3、環境光
僅使用環境光拍攝時,昏黃幽微的現場氛圍被成功保存下來。除非是在能完全控制光線環境的攝影棚內,否則拍照時,我們有時很難控制來自環境中的光源對被攝物的影響;了解光線特性及手上的器材,隨機應變,才能拍出想要的照片。
在拍攝環境中,現場所有可用的光源(包括自然光與人造光)稱為環境光,例如燭光、鎢絲燈、日光燈、霓虹燈、壁爐、火炬、煙火等等,但由攝影師控制的棚燈及閃光燈則不在其列。
在空間設計與電影拍攝中,環境光有時會被視為是與輔助光相對的主要光源;但在平面攝影中,除可善用環境光作為主要光源,亦可搭配其它人造光源或控光用具(例如使用跳燈或反射板),作為輔助光之用。在以低主光方式拍攝時,僅使用環境光也是相當常見的布光手法。
搭配閃光燈補光拍攝能成功凸顯主題,拍出不一樣的感覺。若現場環境光復雜,且必須另外使用較強光源作為主燈,則必須要注意光比問題,以避免反差過強,造成影像表現上的問題;此外,如何在現場光源與閃光燈色溫間取得平衡,成功表現想要的氛圍,也是攝影者必須注意的地方。
(2)夜景照明照度擴展閱讀
光線的方向性:
1、順光
又叫正面光、平光。光線從被攝者正面照射,特點是被攝者全部受光,光線亮度高,影像平淡,色彩還原較好,但光比較平,很難表現出立體感
2、側光
光線來自被攝者的側面,通常又分為前側光和後側光,特點是被攝者有明顯的立體感,影調層次、線條輪廓等都更為豐富,能較好地刻畫人物的外型特徵和表情神態
3、逆光
又稱為「背光」。光線從被攝者的背面或斜後面射來,特點是光線能為被攝者勾勒出漂亮的輪廓線,可使人物與背景區別開,表現出很強的空間感。
4、直射光
又稱為「硬光」。在室外一般是指晴天太陽發出的光,特點是方向性強,照射到被攝者身上能形成較強的明暗對比和立體感,有一種比較硬朗的效果。
5、散色光
又稱為「軟光」。在室外一般是指陽光透過雲層,或被地面、牆面等反射,特點是無明確的方向性,照射到被攝者身上明暗關系不十分明顯,中間過渡層次豐富,影像較為柔和。這種光線是拍攝人像比較理想的光線,人物皮膚層次的表現非常豐富。
Ⅲ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163得多少分
限制城市室外照明設施產生的光污染目前已有國際標准。
照明對居住者的影響,通常與暗黑的居室里射入的戶外照明光線在窗上形成的垂直照度相關。CIE出版物《限制室外照明設施產生的干擾光影響指南》No.150(2003)將影響用窗戶垂直面的照度表示。
國提出的建築物窗戶垂直面照度為1lx的建議。此標準是基於對德國41個地方的調查,考慮了大多數住民對窗戶垂直面照度的反應。
1) 對於戶外照明不滿的人約為對雜訊不滿者的1/10以下,回答者的2.4%表示感覺到有溢散光的干擾。
2) 從測試房間的亮度與危害健康兩方面分析,發現當窗戶垂直面照度達到1lx時,開始反應不滿。
3) 窗戶的垂直面照度大於3lx時,對房間過亮不滿者顯著增加,達到5lx以上時,感到危害健康的人群比例激增。
對熄燈時段之前,在中等亮度環境區域(E3區)的垂直面照度最大允許值為10lx。CIE主要參考了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議會的防止光污染條例。該條例根據實際經驗,窗戶垂直面照度限制為8lx。同時參考了澳大利亞1997年制定的《限制室外照明光干擾》AS4282-1997,該標准也規定為10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