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戶外
A. 寶寶在戶外流眼淚是怎麼回事
通常淚來腺分泌的淚水除了自一部分潤滑眼球外,另一部分通過淚小點的虹吸作用,經淚小管、淚囊、淚鼻管流到鼻腔。如果淚道系統障礙,如淚道狹穿,阻塞,功能不全或炎症等,使淚液不能正常排出;再加上外界冷空氣的刺激,以及各種物理、化學刺激、機械因素等,反射性地引起淚腺分泌增加,引起眼淚外流。
防止和治療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隨便用臟手揉眼睛。臉盆、手巾要自己用自己的。避免傳染沙眼、結膜炎等。一旦得了沙眼或結膜炎,要及時點眼葯水並堅持用一段時間。一般輕度的流淚,經過上述處理會好轉的。如仍無好轉,可到醫院眼科進行淚道沖洗。如果是慢性淚囊炎醫生會告訴你可以通過一種叫「鼻腔淚囊吻合術」的方法解決,這種手術愈後較理想。
迎風淚食療:
用蘋果皮10g,白糖15g
將蘋果皮洗凈,加白糖入鍋,再加適量水共煎煮,即成,飲用。
B. 嬰兒適合做戶外活動嗎
戶外運動對於嬰兒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夏天嬰兒出生後7~10天,冬天嬰兒出生後1個月就可抱到戶外。盡管嬰兒在室內也可以到處爬,但是這個運動量以及室內的空間感對於嬰兒來說是不夠的。戶外運動的好處是任何室內活動都代替不了的。戶外環境豐富多樣,嬰兒能接受到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的刺激,這對嬰兒大腦的發育是很有利的。
戶外空氣一般都比室內空氣新鮮。新鮮空氣中氧氣豐富,負離子濃度高,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動,也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經常在戶外活動的嬰兒體質健康。這是因為嬰兒皮膚經常接觸戶外冷空氣,會使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而接觸溫暖空氣時,則會擴張而使血流量增加。皮膚經常受這種冷熱刺激的鍛煉,就能很適應氣溫的變化,嬰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就增強了,體質也增強了。
戶外陽光充足,陽光中有紫外線和紅外線這兩種光線。紅外線能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嬰兒的新陳代謝,能讓嬰兒感覺到溫暖。紫外線可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維生素D能幫助人體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防止佝僂病的發生。
當然,在帶嬰兒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要掌握好時間,並注意對嬰兒的保護。否則戶外活動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最開始要選擇室內外溫差小的晴天,每日1~2次,每次3~5分鍾,可逐步延長時間。如果室外溫度在10℃以下或者風很大,則不要把嬰兒帶到室外活動。
C. 寶寶多大可以帶到戶外去
多大的寶寶可以開始接受日光照射呢?一般來說生後半個月至1個月就可以開始帶寶寶曬太陽了。在曬太陽之前,應該有一個階段(5~7天)的空氣鍛煉,即到室外接觸大自然賦予的新鮮空氣。比如,夏季抱寶寶到室外陰涼處,冬季抱寶寶到室外避風處活動。開始10分鍾左右,以後逐漸延長。當寶寶基本適應室內外環境溫度差異後,就可以開始曬太陽了。
2.選擇環境
首先應選擇清潔、綠化較好的環境,選擇一個空氣流暢、平坦、乾燥但又避開強風的地方。日光照射時,寶寶會受到直射、散射以及反射光的共同作用。在夏季對小嬰兒較為適用的是散射或反射光,應該避免長時間在炎炎烈日下直射,最好帶寶寶在大樹的陰涼下玩耍。而冬季則應選擇在日光直射下玩耍。
3.曬太陽的方法
夏季給寶寶實施日光浴,應盡量在裸體或半裸體(僅穿小背心、短褲或尿不濕)狀態下進行,讓日光均勻地灑在寶寶的周身。
4.時間安排
夏季應安排在上午9點或早餐後1~2小時進行,春、秋季可在上午11點以後到下午1點以前進行。在炎熱的夏季,如果紫外線強度過強時不宜進行;春冬季節的大風天氣也不宜進行。小寶寶第一次進行日光浴時間不能太長,一般為2分鍾,仰卧和俯卧各1分鍾。以後每隔2天,仰卧和俯卧位各增加1分鍾。半個月以後,接受日光浴的時間約為每次15分鍾,照射次數可每天1~2次。大一點的寶寶第一次進行日光浴的時間可達5~10分鍾,很快就能增加到每次20~30分鍾或者更長時間。
D. 兩個月的寶寶每天在戶外的時間多少合適
其實在戶外活動多久不光要看寶寶的月齡,如果寶寶之前都沒有出去過,第一次的話就要短一點時間,大概5到10分鍾左右,然後每天延長這個時間,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以及天氣決定
E. 寶寶不愛出門,家長有必要每天帶孩子在室外玩一會嗎
寶寶不愛出門,家長有必要每天帶孩子在室外玩一會兒嗎?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不愛出門玩的原因,是因為性格內向文靜還是因為在家接觸電子產品過多,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去室外玩耍對寶寶有很多的好處,需要注意室外環境的選擇,避免孩子玩耍過程中受傷,而且也不需要每天都出去玩耍,適當的運動就可以了。
F. 一歲的寶寶冬天可以去戶外活動嗎
可以。
冬天天氣好抄的時候可襲以帶寶寶出來活動下曬曬太陽,多曬太陽補鈣。
相對的平時注意曬太陽時間以上午6點到十點及下午4點到5點為宜,上午6點至10點陽光中的紅外線強,紫外線偏弱,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下午4點到5點紫外線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在戶外活動時,注意少穿件衣物。
(6)寶寶在戶外擴展閱讀:
寶寶戶外活動注意事項:
1、不要讓寶寶看吞東西的魔術表演,寶寶會模仿的。
2、牽著寶寶在車道上走時,不要讓寶寶走在外側。不要與陌生的貓狗接近。
3、注意禦寒保暖,警惕花粉過敏,預防蚊蟲叮咬,防暈車。
4、准備些干、濕紙巾,垃圾袋,紙尿布等,以備不時之需。
5、避免讓寶寶接觸一些帶有明顯病症的人群,例如流鼻水的人等。
6、戶外活動要防止蚊蟲叮咬,寶寶戶外活動的時候,注意不要去容易受到蚊蟲叮咬的地方。
G. 寶寶多大可以去戶外!
我在一本書上看過寶寶三浴是很重要的,除了水浴、日光浴,還有就是空氣浴
另外,寶寶內從滿月開始就容要補鈣,同時補充AD(魚肝油)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多曬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一定要到戶外,不能隔著玻璃,因紫外線是不能穿透玻璃的,穿得太厚也不行的。如果實在不想到戶外,也要把玻璃窗打開,讓陽光照射到身上。夏天陽光非常強烈時,可以在樹陰下或打一把傘,也是能吸收到紫外線的。
但要注意最好少去人多嘈雜的公共場所,如商場、超市等。
H. 冬天要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嗎
寒冷的冬天,很多父母怕寶寶著涼,不願意把寶寶帶到戶外活動。其實,寶寶在滿1個月後,就可以適當到戶外活動了,而且戶外活動對寶寶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一年四季都要注重戶外活動。
冬季,在陽光明媚,沒有霧霾,風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都適合帶寶寶到戶外活動。
1、戶外活動可增強體質
寶寶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人體產生維生素D,預防小兒佝僂病。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殺菌消毒作用,和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功能。
寒冷的空氣可增強人體體溫調節的能力,提高人體對寒冷刺激的耐受力,到戶外吹吹風是預防感冒的好辦法。很少到戶外活動的寶寶,可能一吹風就著涼;而常常戶外活動的寶寶,很少感冒。
2、戶外活動有利於智能發育
戶外的空氣比室內新鮮,新鮮的空氣中含有充分的氧氣,是寶寶大腦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所以,我們需要常帶寶寶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為寶寶的大腦發育提供足夠的氧氣。
戶外活動時,帶寶寶看花草樹木,聽聽各種聲音。寶寶的皮膚受到微風的刺激,能感受到季節溫度的特點。寶寶在戶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人,可能還有其他寶寶也在戶外活動。寶寶和其他人適當接觸,有助於感知能力的發展。
3、戶外活動的方法
在戶外活動時,可以把1歲以下的寶寶放在推車中,或者抱著。如果寶寶1歲多了,會走路了,而且特別活潑愛動,可以讓寶寶自主地走走跳跳,我們跟隨保護寶寶。
我們可以指著一些具體物體對寶寶說:「這是綠色的樹,那是紅色的花,那是小鳥。」看到年長的人,說:「寶寶,這是奶奶,那是爺爺。」寶寶感知外面的奇妙世界的同時,也能練習說話。
4、親子戶外活動的美好時光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看見一位爸爸抱著寶寶。爸爸說:「寶寶,我們曬太陽哦!」寶寶說:「為什麼要曬太陽啊?」爸爸說:「曬太陽可以讓你長高高哦,長得和爸爸一樣高哦!長高了,就可以抓到這棵樹的樹枝咯。」寶寶說:「我可以搭梯子呀!」
我在旁邊偷笑,哈哈,寶寶這么小就知道搭梯子啦!估計是爸爸想找寶寶聽得懂的話來說,寶寶聽不懂曬太陽可以殺菌或者產生維生素D。
爸爸抱著自己的寶寶,耐心又溫柔地和寶寶一直聊著,寶寶一副好奇的模樣,而爸爸滿臉的幸福。這大概是冬日裡最溫暖的風景了。
帶寶寶戶外活動,不僅對寶寶的身心發育有好處,也是非常珍貴而美好的親子時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