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戶膝
A. 戶外運動時,護膝到底是雞肋還是有用
戶外徒步登山,很多人對護膝的作用抱有困惑和質疑,甚至持「護膝無用論」。這並不是護膝本身無用,而很可能是沒有找到適合自身需求的護膝。
護膝有用嗎?
護膝有用,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特別對於高負重長時間的徒步登山活動而言,戴不戴護膝差別很大。據北美人體工程學雜志發布的研究顯示,徒步上下坡時,護膝能有效對關節進行制動,減少其移位與壓力。
對裸腿、套筒護膝、支撐性護膝三種情況在跑步機上進行了上下坡各30分鍾的測試……非常明顯地,套筒護膝和支撐性護膝減弱了膝關節位移。(引用來源:《上下坡護膝對膝關節位移的影響——採用模擬徒步法》,奧地利滑雪與高山技術中心)
盡管有很多真實案例與研究證明護膝的功效,但部分山友們也仍然困惑和質疑護膝的用處,這一方面是因為不清楚護膝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護膝,沒有對症下「葯」。
找到適合自己的「葯」,需要先明白護膝起了什麼作用。事實上,各種護膝功能差異雖然很大,但其原理總結起來無非是兩點:保暖和緊固。而對大多數山友來說,即便單純為了膝蓋保暖,護膝也是非常有用的。
護膝作用之一:保暖
很多時候膝關節的疼痛,是由於膝蓋受涼。膝關節「肉薄」,最易著涼,特別是長久在晝暖夜冷的山間行進,很容易忽視膝關節保暖,引發關節疼痛,這時就需要為膝蓋多加一層保暖,許多護膝的用處即在此。
為什麼要保暖——當膝蓋受涼時,膝關節各處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內部軟組織因缺氧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逐漸就會影響正常的行動。
此外,需注意,雖然腿部肌肉群豐富,但膝蓋處卻幾乎沒有肌肉。行進山野中,當腿部出汗,感覺很熱的時候,膝蓋可能剛好處於正常的溫度,而當腿部感覺涼快舒服的時候,膝蓋早已開始受涼。
膝關節處血管收縮。
老寒腿——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一到陰雨天,膝蓋疼痛難忍,很難治癒。發病原因正是由於膝蓋長期受涼,所引發的膝關節免疫異常:免疫細胞將自身細胞誤判為外來侵入者,對其進行攻擊,膝關節軟骨等部位因此受損。
免疫異常型關節炎。
如果你只需要在寒冷的地區和季節對膝蓋進行保暖,那麼就只需要足夠厚實的保暖護膝即可。
保暖的護膝可以是很簡單的,無需做過多設計,但是市面上卻有五花八門的護膝設計。這些設計,旨在對膝關節不同部位提供緊固,這便是護膝的另一大用。
護膝作用之二:緊固膝關節
膝關節疼痛,除了受寒,還有一大原因就是部件受損,而護膝的作用就是通過緊固這些部件,減輕部件疼痛,阻止進一步的傷害。這樣的緊固,一方面是分擔部件的支撐力,另一方面則阻止膝關節作出大動作進一步損傷自身。
膝蓋結構示意圖。
為什麼需要支撐——半月板、脛骨、大腿骨(脛骨),承受了腿部的絕大部分壓力,一旦受損,將極大影響腿部功能。
支撐性護膝在它們的側面為其承擔一部分壓力,通過硬質部分把已傷部位的載荷轉移到腿部其它強健部位,如大腿和小腿處肌肉。
為什麼需要制動——腿部一旦做出過大幅度的強力動作,會導致髕骨移位或是韌帶拉傷,這些部位受傷後需要靜養,護膝緊緊包裹住膝關節,對這些部位進行制動,防止其再次做出「出格」的動作,進一步損傷到自己。
不同的膝關節損傷,對支撐和制動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相應的,護膝設計也是不同的,明白自己的損傷在哪裡,對症下葯,才能發揮護膝的大用。
預防傷害:筒狀軟護膝
筒狀軟護膝並不能提供多少支撐性,但由於其收緊包裹了膝關節,也能起一定的保暖與制動作用。如果你的疼痛很輕,或只是想要預防傷害,那麼最簡單的筒狀護膝就很適合。
半月板損傷:用支撐型護膝
如果你非常喜歡重裝行走,每月都去,也沒有什麼跌打損傷,但膝關節內側或外側卻開始出現疼痛、發緊、彈響,上坡時突然腿打軟,那麼非常可能是你的半月板出現了問題。
半月板負責關節承重,它的損傷是戶外運動膝關節最常見的傷害,沒有之一。用支撐型護膝代替半月板承一部分重,可以有效緩解疼痛與損傷。
內側半月板傷害——負重時,有約70%的負重區域在半月板上,長時間行走,作為軟骨的半月板就易磨損。
而當膝關節彎曲時,若大腿突然外旋導致膝關節扭轉,比如突然的轉向,而身體試圖糾正這種扭曲,就可能會導致半月板撕裂。這種情況相對磨損很少見。
外側半月板傷害——損傷原理與內側半月板類似,但較於內側半月板不容易損傷,因為內側半月板與關節囊緊密連接,而外側半月板則有一游離區。其能夠達到的移位和形變程度均高於內側。
半月板俯視圖。
支撐性護膝——半月板磨損是由於長時間的高負重行走,使用在側方位有支撐性能的護膝,可以分擔一部分壓在半月板上的負重,從而保護半月板。
韌帶傷害:用緊固支撐型護膝
韌帶連接骨與骨,維護骨頭系統(即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圍的活動。腿部的突然受力,如強力沖擊、拉伸,擰動,將導致韌帶的拉傷或撕裂,這時就需要護膝暫時幫韌帶去做做維護關節穩定的工作。
外側韌帶傷害——在爬山過程中一個突然的受力拉伸或擰動,比如向側邊倒地,爬起來如果感到膝蓋外側疼痛,那麼很能就是外側韌帶拉傷或撕裂了。
內側韌帶傷害——當膝關節外側突然受到暴力外翻,便會扯斷內側韌帶;當膝關節處於彎曲狀態時,小腿突然的外旋也會造成內側韌帶的斷裂。這種傷害在滑雪運動中較常見。
支撐緊固型護膝——韌帶受傷,影響膝關節的正常運動,使用護膝的緊固性來限制膝關節運動幅度,再配以側邊的支撐條,可以有效緩解韌帶壓力,防止再次損傷。
當膝關節的骨骼受到強大的外力作用(例如從高處垂直落地、重物擊打等),被嚴重磨損,甚至骨折、錯位時,就需要硬板護膝,它們由金屬或硬塑料製成,配以鉸鏈,形成一個人造的膝關節。硬板護膝具體類型請咨詢專業醫生。
寫在最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的傷病都是多次的細微損傷積累形成的。一次、兩次可能感覺不出護膝的效果,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自己比不帶護膝的人擁有更加健康的膝關節。
如果你是重裝徒步愛好者,膝關節尚未受傷,戴上一對筒狀護膝絕對受益匪淺。而如果膝蓋已有傷病,那麼找到正確的護膝,對症下葯,也能極大延長你的戶外生涯。
'
膝蓋下面肌腱痛:用髕骨帶
如果你喜歡跳躍性運動,當你觸摸髕骨下緣有疼痛感且腫脹,運動中或運動後感覺膝蓋下面僵硬或者酸痛,那麼你的髕骨肌腱可能出了問題。
髕骨肌腱負責把髕骨和大腿肌肉連接起來,它出了問題,就得用髕骨帶來保護它免遭髕骨的進一步壓迫。
B. 戶外運動護膝哪個牌子的好
護膝指的是用於保護人們膝蓋的一塊布料,在現代體育運動中,護膝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膝蓋既是一個在運動中極其重要的部位,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還是一個受傷時極其疼痛且恢復較慢、甚至個別人會出現下雨陰天就隱隱作痛的情況。幾乎所有的體育用品商店都可以買得到的厚氈材料的「護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避免受傷,冬天使用還能夠起到防寒作用,且價錢不貴。這里不是把「護膝」作為必備品來推薦,但所有體育活動中被廣泛使用也是事實。
C. 驢友戶外登山護膝哪種好
國外的,推薦LP的,不過貴。200元/只 國內的,推薦埃斯曼的,最好的是58元/只。還有記住,好的護膝,都是一個個而不是一對對賣的。
D. 戶外登山徒步有什麼好技巧,能夠更好地保護膝蓋
山上注意節奏,避免膝蓋受損,下山更要控制節奏,不要太快,施加太大壓力。
E. 戶外跑步和跑步機上跑步,那種對膝蓋傷害小
跑步對膝蓋的勞損主來要取決於兩點自:1、跑步的姿勢;2、路線的坡度。
大部分的跑步機是可以調整坡度的,所以,調整到適合的坡度,可以減少對膝蓋的損傷,這一點來講,跑步機是要好一些的。
另一方面跑步的姿勢,則是需要有專業人士來指導的,因此如果年紀已經比較大,且擔心膝蓋受損(或已經有受損情況)的話,通常的建議是不要跑步,去游泳。一定要跑的話,是確實需要找一名專業的跑步人士指導一下。
當然了,如果有合適的路線可以戶外跑的話,無疑在空氣方面,心情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如果是沿馬路跑,鑒於現在的空氣質素,還是選擇跑步機更合適。
F. 戶外跑步如何才能不損傷膝關節
1.不要總在硬地上跑
場地堅硬,彈性較差,在這樣的地面上跑步會增加下肢關節的負荷,所以跑步時盡量選擇場地較松軟、有彈性的地面,如果條件不允許,最好用跑步機代替,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下肢關節的負荷,保護膝關節。
2.戶外跑步避免下坡跑
經常跑下坡對膝蓋沖擊很大,傷害也會很大,所以盡量避免下坡跑,即使下坡跑,也要注意速度要減慢,步幅要變小。
3.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
經常鍛煉下肢部位,比如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內側和外側肌肉的力量訓練,並經常拉伸腿部肌肉,能有效的保護膝蓋,增強膝蓋穩定性。而且長時間鍛煉小腿和膝蓋,力量增強後,還能提升耐力。
4.跑前熱身很重要
跑前准備很重要,高強度的訓練前熱身,可以使關節有一定的適應過程,能讓肌肉「預熱」起來,這不僅能夠跑出更好的狀態,還能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運動損傷。
5.跑步姿勢要正確
但是,姿勢正確的重要性一定要記得,這是健康跑步的重要。
6.不要勉強自己
跑步中出現關節疼痛,或頭暈眼花等身體不適的情況,一定不要勉強自己堅持,雖然,堅持很可敬,但是,在以犧牲身體健康為前提的情況下無疑是不理智的。
7.跑後膝蓋不舒服--冰敷
跑後有青腫,是因皮下血管破裂而導致的皮膚顏色改變,有時還會有小的腫塊。多數青腫不需要治療,只用冰塊敷在患處10分鍾左右就會防止青腫的惡化;建議採用冰豌豆,因為冰豌豆不會連結,而且可以與患處全方位的接觸。
8.跑後不要立即做下
跑步後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可以選擇慢走10分鍾,或者做一些拉伸動作,使血液流動更通暢,避免關節堵塞而造成的損傷。
9.體重過大或減肥初期不建議跑步
體重過大進行跳跑等項目,容易增大關節負擔,跑步時容易使膝蓋震動,從而引起受傷!所以,建議先從快走開始,感到輕松無壓力後再慢跑,進而到快跑,循序漸進。
10.做好預防措施
備一些常用的葯膏,以便受傷或磕碰後及時塗抹,以防問題更嚴重,比如:壯骨膏、布諾芬凝膠等。
雖說,不會跑還不如不跑,但是,也不能就此而因噎廢食,掌握一些簡單的技巧,會跑的更遠,跑得更健康!
G. 戶外登山活動如何保護膝蓋
人的膝關節是所有關節中面積最大的關節,承受體重的主力,它由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組成,其前有髕骨,其中間有「軟墊」即半月板,周圍有強壯關節囊、肌肉及韌帶保障了關節的穩定。體重是膝關節承受的垂直應力,復雜的人體動作如打球的轉體,上廁所的蹲起動作等是側方的應力。如受力過大,膝部關節的兩塊半月板容易受到損傷,尤其在旋轉力過大時更易發生半月板撕裂傷。半月板損傷伴有關節囊的損傷,因血液循環豐富,容易出血並形成膝關節腔的積血、疼痛及腫脹。旅途中膝部扭傷疼痛是常有的事,只要不腫就可不必擔心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是軟骨組織,幾乎沒有血液供應,一旦損傷難以癒合,是形成傷後關節疼的原因。手術摘除半月板、通過關節內窺鏡技術去除小片撕裂及條形撕裂是易被接受而有效的方法。半月板損傷,並非都要立即手術,走路小心保持膝部穩定,關節仍可活動。但有時小的裂片可因走不平坦的路或不協調的姿式等因素而移動,卡在關節間隙的某處立即劇痛不能行路,醫學上稱為「關節交鎖」 ,經活動或處理又可「解鎖」,症狀隨著一聲彈響立即消失。應該對關節交鎖這一特殊現象有所認識。有經驗的患者經過多次體驗往往會自己解鎖,即放鬆下肢肌肉,輕輕晃動及屈伸膝關節(屈曲旋轉手法),以達到緩解。
H. 長時間戶外徒步如何保護膝蓋
你好,最重要的是預防:[首先記得平時要補鈣]
1.訓練前熱身活動一定要充版分,不要直接上大權運動量,損傷的發生最常見於疲勞或精力不足的時候。
2.跑步時注意跑步姿勢,不要只用某隻腳的一側著地;
3.注意運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蓋受到來自腳下的直接沖擊;
4.出現膝蓋不適症狀時,適當減小運動量和運動頻率,避免進行劇烈的跑、跳和負重運動;
5.平時注意膝部保暖,特別在夏天,不要貪涼;
6.運動後對腿部肌肉熱敷;
7.負重拉練時,特別是下坡時,避免膝蓋受到沖擊;
8.肌肉的發達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煉,盡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煉,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說負重深蹲),結合採用肌肉伸展拉長,步行,馬步或貼牆練習等方法,為髕骨在股骨端糟內平穩運動鋪好道路。這次去玉珠我就覺得比較輕鬆了。
9.登山前要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潤滑夜對膝蓋的保護;
10. 伸展拉長的腿筋及髕股關節,有利減少膝損傷的機會。
I. 戶外登山,如何保護膝蓋,戶外用什麼葯物來保護膝蓋呢
登山最費膝蓋,有人說下山要保護好,其實不光下山,上山同樣要保護,首先盡量使用戶回外拐杖答或者手足並用,減輕膝蓋負重,其次,不要做無謂的功,跳躍、踮腳走等,還有就是護膝,護具,減震好一點的鞋。葯物?。。。無法保護。
J. 戶外褲子膝蓋處為什麼有補丁
要麼就是這樣的,顯得有個性,或者就是褲子壞了,打了個補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