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塑料壺
Ⅰ 野營要注意什麼
野營的時候注意事項:
向導引路:通常森林公園的面積較大,往往林中無明顯標志物。因此進入森林時一定要結伴而行,
並
請向導引路,不要過分深入叢林。穿越森林過程中注意留意路邊的一些自然標志物,像古樹、泉水、河流、怪石等。萬一迷路時不要慌亂,可以按照這些標志物慢慢回到來時路。
營地選擇:營地應選在乾燥、平坦、視線遼闊、上下都有通路、能避風排水且取水方便的地方。禁忌有六:不可在峽谷的中央,避免山洪;不可在近水之處,避免漲水;不可在懸崖之下,避免落石;不可在高凸之地,避免強風;不可在獨立樹下,避免電擊;不可在草樹叢之中,避免蛇蟲。
帳篷搭建:帳篷的入口要背風,要遠離有滾石的山坡;應在篷頂邊線正下方挖一條排水溝(過去,帳篷搭好後,可在四周挖掘水溝。現在,則要站在保護自然的立場,除非在水窪地,否則不再挖設溝渠),以免下雨時帳篷被淹;帳篷四角要用大石頭壓住;帳篷內應保持空氣流通,在帳篷內做飯要防止著火;臨睡前要仔細檢查,是否熄滅了所有火苗,帳篷是否固定結實了。帳篷要依次搭建
:首先搭建公用帳篷。在營地的下風處先搭好炊事帳篷,建好爐灶,燒上一鍋水,然後再依次向上風處搭建用於存放公用裝備的倉庫帳篷與各自的宿營帳篷。當整個營地的帳篷搭建好時,燒的水已開鍋,可以馬上飲用並開始做飯。
廁所挖掘:選擇在營地的下風處稍低一些,並遠離河流(至少20米以外)。最好是挖一個寬30厘米左右、長50厘米左右、深約半米的長方形土坑,裡面放些石塊和杉樹葉(消除臭味)。三面用塑料布或包裝箱圍住,固定好,開口一面應背風。准備一些沙土和一把鐵鍬以及一塊紙板。便後用一些沙土將排泄物及衛生紙掩埋,並用板將便坑蓋住以消除異味。在廁所外立一較明顯的標志牌,使別人在較遠處即可看到是否有人正在使用。露營結束時,用沙土將便坑掩埋好,並做好標記,告訴其他參加野外活動的人。
防火照明:防火方面,除了做好滅火(備好水筒、沙筒)的工作外,切忌在帳篷內點蠟燭,煙頭煙蒂不往乾柴上丟,不隨意引燃篝火,帳內的照明最好使用手電筒或營燈。
飲水安全:准備足夠的凈水,節約飲用水。斷水時,慎用野外天然水源、切勿摘食不認識的植物果實。緊急時可以野外取水。山區尋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岩石裂縫去找,乾涸河床沙石地帶往往會挖到泉眼。若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隻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也會產生凝結水。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能夠找到水源。另外,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間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生態保護:保護生態環境,不要隨意獵殺捕捉野生動物、採摘植物。不在營地留下一點垃圾是野營人必須恪守的紀律。紙類的垃圾可以焚燒後就地掩埋,塑料瓶、易拉罐等要裝入垃圾袋帶走,待回途中經過垃圾站時再丟棄,萬不可隨處拋棄。提醒大家,雖然目前許多地方允許車子進入的露營區愈來愈多,但要全民都能體驗到露營的樂趣,環保工作是不容忽視的,行程結束時,希望大家都能把垃圾帶走,且盡量不要使用免洗碗筷,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Ⅱ 戶外水壺有幾種
水壺是在戶外儲存水的必要裝備,根據可變形程度分為硬質、軟質兩大類
一、硬質水壺
軍用水壺:最大的特點就是"結棍"、 老爸支農的時間買的它。如今仍是"家中要物"。每逢冬日,小妹必拿它代替熱水袋,我看再20年也用不爛。第二個是便宜,市場價二十幾元左右。缺點是扁園型不易貯藏,鋁制的內壁無任何塗層,倒進去的水容易變質。聽說人體攝內鋁過多會引起痴呆!出門時好端端一個人,回來變成個大白痴,誰願意啊?(逗你玩)。
塑料水壺:普通級多用無毒的聚乙烯製成,價格較低。缺點是水貯存時間太長,會有股塑料味,密封性能一般,不能用來貯存熱飲料。高檔水壺壺體多採用高檔的polyurethane材料製成。耐溫能力可達120度。其中壓出式水壺(如自行車水壺),一般配拉啟式的開關,飲用十分方便,密封性不如倒出式。倒出式基本採用旋入式壺蓋,壺壁較硬,這種水壺從在幾米高處自由落下,也不會開裂。是戶外活動中最常用的水壺之一。
選購塑料水壺時: 首先檢查材料的優劣,打開水壺蓋,聞一下壺內有無異味,凡有異味者一律槍斃。再查密封性能,將蓋密封,用中等力度在壺體上加壓,聽有無漏氣,如果跟老闆熟,最好拿水試一下。最後看壺的製作工藝(壺壁是否厚薄一致、有無砂眼)。
水壺的顏色與裝飾是否合你口味是最後才考慮的內容。
專業級壺具:質堅 專業水壺以優質航空鋁合金,採用一體成型技術製成非常堅固、耐用。體輕 容量一升的壺體僅重110克左右。設計合理 為便於握捏,通常壺體設計成類圓柱體,直徑不超過8厘米,有的品種還附有為方便與背包連接的扣子。 品種多、可變性大 專業水壺分類彼多,性能上各用專長,如自行車用、登山用、在高嚴寒地區使用的保溫水壺、甚至還有專用於攜帶油性液體的。相同口徑的水壺還可根據不同用途自由切換壺嘴與密封方式。
市場中的專業水壺主要是瑞土的SIGG、西班牙產的LAKEN、性能不錯,價值適中。
二、軟式水壺
水袋:配合專用背包使用,高分子復合材料製成,水放在裡面絕不會有難聞的塑料味。別小看這薄薄一層塑料,你就是人站在上面也無事,透明材質還能讓你隨時了解水存量。頂部留有一個可掛在專用包上的小孔,一個旋入式的加水口。從底部引出的吸管,使你即可補充水份又不妨礙運動,幾乎成了越野比賽中的最佳配置。
皮囊:結構上相當於去掉吸管的水袋。早期的皮囊用動物的膀胱製作,因為膀胱的防水性良好。現在皮囊結構上分為內外兩層,內膽使用材料基本與水袋一致。外層材料基本用皮革製成,造型上以"逗號"型居中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折疊後攜帶方便。
壓縮水桶:壓縮後成一圓形薄片,打開後成為成為一個水桶,常見容量為5升、7升,多用於營地貯水。
Ⅲ 冬季戶外騎行一般需要什麼裝備
物品准備:
1、一輛合適自己和活動的運動自行車。
你所要參加的活動為一項體育運動,因此首內先應該擁容有一輛運動自行車。
2、護具
自行車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護具是必須的,護具主要包括頭盔、風鏡和手套。
風鏡可以有效防止風沙以及昆蟲等傷害眼睛,手套可以防止手握把時打滑,萬一摔車也有一定保護作用。還可以佩戴護膝、護肘等護具。
3、食物和水
自行車運動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水.因此,帶少量的高熱量、吸收快的食品和水,以備不時之需。大家通常攜帶的食品包括:巧克力、能量棒、香蕉等。
4、備胎和修車工具
無論是公路還是山地活動,帶條備胎都是有益而無害的。配合備胎可以攜帶撬胎棒、氣筒、補胎工具、六角扳手等必要工具。
修車工具:包括單車專用養護油、攜帶型打氣筒、補胎套件、拆胎工具、組合工具等。
5、騎行服
由於騎行內衣貼身穿著,對面料的舒適性要求很高。天氣較寒冷時,通常選用保暖、透氣、熱絕緣性好的滌綸面料;騎行上衣需選擇排汗性、透氣性、保暖性較好的面料,通常選用背面起絨面料。
6、其他
人民幣、身份證等證件。手機是個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一定要確保有足夠的電量或有備用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