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的夜景
Ⅰ 永康哪裡有公園,不要門票的,還有龍川公園要門票嗎
永康森林公園,無需門票。
龍川公園也不需要門票。免費遊玩,全天開放。
龍川公園是潮安縣唯一座集科普文化教育、娛樂、餐飲、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旅遊文化公園,也是潮州市一日游定點公園。
Ⅱ 龍川的經濟怎樣
龍川在廣東省縣區GDP中上,人均中下,縣城好點
Ⅲ 龍川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燕仙岩:又名燕子岩,位於龍川縣貝嶺鎮上盤管理區境內的一座大石山上。石山孤峰中懸,石梯入雲,奇花異獸,風景清幽美麗。岩洞天成,泉水從石壁縫隙滴落,滴石成井,井水清洌甘甜。岩洞左邊靠近石壁處有一石床,名曰:「仙人床」。據考古工作者的考察分析,極有可能是古人類穴居之處。
鹿湖生態旅遊區:坐落於千年古縣——廣東龍川縣四都鎮新川村,距縣城僅22公里之遙。鹿湖生態旅遊區是集觀光娛樂、騎馬競技、療養避暑、休閑度假、入廟朝聖、古跡遺風、會議接待、生物考察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千年寶剎鹿湖禪寺就於景區之中。有「寂靜山鄉、佛門凈土,世外仙境」之美譽。該景區是按國家AAAA級旅遊區標准建設。
龍川九龍灣:四季如春,平均氣溫20℃左右,從而形成罕見的「冬江水暖、江霧蒸騰」的奇觀。九龍灣位於楓樹壩水庫下游至黎嘴鎮河段,全程13公里。九曲成九灣,一灣一龍潭,順流而下依次為:天龍潭、銀河潭、白龍潭、紫龍潭、黃龍潭、天地潭、青龍潭、赤龍潭、金龍潭。相傳2200多年前,秦朝大將趙佗統領三十萬大軍征百粵,天上玉皇差遣九神龍為趙佗大軍保駕南征。趙佗平定百粵後,九龍神依戀此間美景,奏請玉帝准落居此地,九龍灣由此得名。
龍潭寺:坐落於廣東省龍川縣義都鎮風水寶地龍潭。此處風景如畫,獨占龍川八景中的兩景,享有「龍潭瀑布」、「嶅峰雪霽」之稱。龍潭寺歷史可追溯至二千二百年前,前身乃趙佗書院,北宋年間改建為寺廟,清順治年間擴建重修,期間香火鼎盛。由於歷史原因,時至今日得於恢復重建。該寺是一座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批准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該市比較有名的佛教場所。
Ⅳ 龍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著名景點
霍山、越王廟、正相塔、孔廟、四都鹿湖禪院等
Ⅳ 去廣東龍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佗城
佗城鎮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龍川縣南部。西南毗鄰河源市的柳城,藍口,葉潭等鎮,東北與本縣的黃布,附城,鶴市等鄉鎮接壤,西北連義都鎮。總面積163,5平方公里,人口36780人
佗城
,距河源市區99公里。
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有廣東四大河流之一的東江,從東北向西南斜穿而過,河兩岸多為狹窄的平原谷地和丘陵地帶。西北部多山地,與本縣義都鎮交界的大帽山,海拔1175米,為本鎮最高峰。其餘地區多為丘陵地帶。鎮政府所在地佗城,座落在本鎮的中心,西南距廣州302公里,東北距龍川縣新縣城勞隆鎮10公里,北枕險峰連綿的熬山,南頻奔騰不息的東江,205國道自西向東橫貫北郊。這里自古以來是往返粵中,興海,贛南乃至閩西之間的必經之處,為東江流域兵家必爭之地。
燕仙岩
燕仙岩
燕仙岩又名燕子岩,位於龍川縣貝嶺鎮上盤管理區境內的一座大石山上。石山孤峰中懸,石梯入雲,奇花異獸,風景清幽美麗。岩洞天成,泉水從石壁縫隙滴落,滴石成井,井水清洌甘甜。岩洞左邊靠近石壁處有一石床,名曰:「仙人床」。據考古工作者的考察分析,極有可能是古人類穴居之處。
下塔
下塔
下塔位於田心鎮塔峰村,宋代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又名「仙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創建,明萬曆乙已(1605年)重修。至今已有885年歷史。塔身銘文磚有「宣和二年庚子」字樣,下塔為平面四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25米。塔外觀黃灰色。花崗岩條石墊基,以上皆用磚砌。首層邊長4.4米,西面辟一門可入塔腔,其餘三面為假門。二層以上空心無梯,四面皆作假門。塔身外壁不設平座,不設斗栱,僅以稜角牙子磚與線磚相間疊澀出檐,各層收分較大,呈錐形向上。此塔在粵東古塔中為唯一平面四角宋代磚牆。
鹿湖
鹿湖生態旅遊區
鹿湖生態旅遊區坐落於千年古縣——廣東龍川縣四都鎮新川村,距縣城僅22公里之遙。鹿湖生態旅遊區是集觀光娛樂、騎馬競技、療養避暑、休閑度假、入廟朝聖、古跡遺風、會議接待、生物考察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千年寶剎鹿湖禪寺就於景區之中。有「寂靜山鄉、佛門凈土,世外仙境」之美譽。該景區是按國家AAAA級旅遊區標准建設。[15]
九龍灣
龍川九龍灣,四季如春,平均氣溫20℃左右,從而形成罕見的「冬江水暖、江霧蒸騰」的奇觀。
九龍灣
九龍灣位於楓樹壩水庫下游至黎嘴鎮河段,全程13公里。九曲成九灣,一灣一龍潭,順流而下依次為:天龍潭、銀河潭、白龍潭、紫龍潭、黃龍潭、天地潭、青龍潭、赤龍潭、金龍潭。相傳2200多年前,秦朝大將趙佗統領三十萬大軍征百粵,天上玉皇差遣九神龍為趙佗大軍保駕南征。趙佗平定百粵後,九龍神依戀此間美景,奏請玉帝准落居此地,九龍灣由此得名。
Ⅵ 廣東龍川的特色民俗
龍川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連梅州、汕頭、西靠韶關,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縣面積3089平方公里,轄25個鎮,人口90萬,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3萬人,歷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設龍川縣。
龍川縣始設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趙佗為首位縣令,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是廣東最早立縣的四個古邑之一。
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鐵礦總儲量達1500萬噸,錳、鋅、鎢礦總儲量達46.7萬噸。礦點分布10多處,為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崗岩在石坑鎮的烏石村,儲量面積達130萬平方米;位於紫市鎮的花崗岩,儲量大,品種多,均可露天開采。此外,優質稀有珍貴的黎咀天然礦泉水年流量27萬噸,與世界名泉法國「維希」礦泉屬同一家族,被譽為「東方維希」。
龍川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之美稱,今被列為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頗多,如越王井、正相塔、孔廟、越王廟等均名聞遐邇,吸引大量境內外遊客觀光游覽。風光秀麗的楓樹壩庫內游、東江漂流、梅子山礦泉山莊渡假村、五官塘生態旅遊區、佗城澗洞三疊泉瀑布,塔西合溪溫泉、縣城水坑生態風景區,還有霍山風景區,奇險秀麗、洞幽峰奇、百態千姿,素有「朝在羅浮,暮在霍」之美譽。如此古跡勝地,秀山麗水可謂是旅遊的好去處。
龍川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考證,最遲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屬於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趙佗、任囂等大將平定南越之後,開始在此地設縣,屬於南海郡管轄,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全廣東歷史最悠久的四個古縣之一。南越國的創始者趙佗曾為龍川的首任縣令。民國時,為紀念其功業,將古縣城改名為佗城鎮,該鎮目前是廣東省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全縣絕大部分居民都講客家話。但由於客家人的每個族群來自於中原的不同地方,遷居的朝代也有先後,所以雖然都叫客家話,但彼此的差異還是非常大。這種情況在龍川猶為嚴重,幾乎每個鎮的語言都有差別,有些語言的差別大到彼此間對話都比較吃力。
龍川地處山區,森林復蓋率達71%,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較著名的景點有霍山,楓樹壩水庫,合溪溫泉,梅子山礦泉山莊,水坑生態風景區,東江飄流等。
縣內的佗城鎮是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南越王趙佗的眾多遺址,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較著名的景點有越王井、越王廟、正相塔、孔廟等。
龍川在清朝時的舊八景為太乙仙岩、嶅湖秋月、合溪溫泉、龍台晚眺、龍潭飛瀑、嶅峰雪齊、梅村舟橫、東山暮鍾。
龍川的菜系屬於客家菜,是廣東菜的四大流派之一,又稱東江菜,其特點是偏重「肥、咸、熟」,講究主料、原汁原味和鄉土氣息,充滿田園風味,其中比較有特色的代表菜為:東江釀豆腐、東江鹽焗雞、佗城豆腐丸、車田豆腐、車田田螺湯、燉豬肉湯。
龍川的土特產有老隆牛筋糕、柿餅、雅寄米酒、客家黃酒等。
Ⅶ 龍川黃布鎮是怎麼樣的地方
龍川的一個普通鎮來的,比較多山。可以說是山清水秀地方。你要嫁那去嗎?
Ⅷ 河源龍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龍川縣始設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趙佗為首位縣令,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是廣東最版早立縣的四個古權邑之一。
龍川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連梅州、汕頭、西靠韶關,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縣面積3089平方公里,轄25個鎮,人口100萬,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3萬人,歷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設龍川縣。
佗城,主要是看人文古跡,景點有越王井、考棚、城隍廟、學宮(孔廟)、越王廟、正相塔(佗城人稱之老塔)。
路線:近大門-學宮-越王廟-越王井-城隍廟-考棚-老塔
老塔比較遠,考棚往西走鵝卵石一公里多。
田心鎮有霍山風景區,楓樹壩鎮有個大型人工湖,四都有個知青村,佗城有古城景區、塔西溫泉,這幾個地方是比較多人去旅遊的。從縣城出發的話,車費單程都在20元以內。
河源市裡也有直接過去的大巴。
Ⅸ 河源龍川的歷史
龍川縣始設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趙佗為首位縣令,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是廣東最早立縣的四個古邑之一。
龍川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連梅州、汕頭、西靠韶關,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縣面積3089平方公里,轄25個鎮,人口90萬,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3萬人,歷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設龍川縣。
客家淵源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第一次的大遷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間,東晉懷帝妥朝時,由於西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對漢民族影響深遠的「五胡亂華」之局,中原地區的不少官員和平民,也紛紛隨著渡過黃河南下。為了避免和原戶籍者發生混淆,便把這些新來的戶籍稱為「客」。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華民旅上出現。
第二次大遷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間。唐朝末年,黃巢舉兵起義及「五代十國」,天下大亂,客家先民又從皖贛某地居所,現遷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廣東北邊。
第三次大遷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間,金元相繼入侵,宋高宗南渡,地這過程中,許多客家人幸均捲入保衛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戰爭。宋亡後,他們只好退往更偏遠的廣東東、北部。
第四次大遷徙在公元1645——1843年間,這次遷徙卻是康熙皇帝為了爭取南方的民心,賜給每個男子8兩銀子、婦女兒童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遷入四川、廣西及台灣。一向以客家人為榮的朱德同志的祖輩就是在這一次遷徙時,從韶關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遷徙是在1866年以後,發生於太平天國起義末期。由於太平天國的首領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後,許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壓力下,紛紛向理智偏遠的南方,甚至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遷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廣,較集中的是東南亞一帶,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其中客家人佔95%以上的純客縣50個,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贛南、閩南和粵東北部。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其中純客縣15個。
河源作為東江流域的純客家地區,最早的客家先民來歷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後,為進一步開發嶺南,派屠睢、任囂、趙佗帶50萬兵卒駐守,還下令將數十萬名「罪人」發配到嶺南。趙佗先為龍川縣令,後為南越王。龍川的趙、韋、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進入龍川與當地土著族人雜居的中原人。但是,作為客家人大規模遷徙到河源地區的時間,卻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這一時期,即公元1127——1644年間。
河源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承傳著客家民系優秀的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廣東梅縣的山歌文化獨樹一幟。河源的東江客家菜則比較有特色
Ⅹ 河源龍川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龍川縣始設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趙佗為首位縣令,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是內廣東最早立縣容的四個古邑之一。
龍川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東連梅州、汕頭、西靠韶關,北接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縣面積3089平方公里,轄25個鎮,人口100萬,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3萬人,歷史悠久,公元前214年始設龍川縣。
佗城,主要是看人文古跡,景點有越王井、考棚、城隍廟、學宮(孔廟)、越王廟、正相塔(佗城人稱之老塔)。
路線:近大門-學宮-越王廟-越王井-城隍廟-考棚-老塔
老塔比較遠,考棚往西走鵝卵石一公里多。
田心鎮有霍山風景區,楓樹壩鎮有個大型人工湖,四都有個知青村,佗城有古城景區、塔西溫泉,這幾個地方是比較多人去旅遊的。從縣城出發的話,車費單程都在20元以內。
河源市裡也有直接過去的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