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空境
㈠ 形容夜景的優美句子
皓月當空,群星璀璨,美不勝收的天海更讓人流連忘返。
㈡ 描寫夜景的作文
今年中秋的月亮特別亮,夜空中並未見有絲毫的雲朵,所以今年中秋賞月的人也特別多。
公園的草坪上早早就滿是賞月的人群。有的提著小燈籠在草坪上穿梭;有的席地而坐,把小燈籠掛在頭上的樹枝上;有的在水塘邊點上蠟燭,燭光映到水裡化成一道道晃動的光影;有的在一塊柚皮上或紙船上點上蠟燭,把它放入水中,燭光飄在水面上,像是有了靈性。更有創意的是,有兩個人用幾十隻小燈籠圍成一個圈,兩人浪漫地相依在一起,坐在小燈籠圍成的圈中間。此情此景,與其說是在賞月,倒不如說是在明亮的月光下,人們在賞一種心情。
我的心情也多是在公園里的景緻,目光也像流動的小燈籠一樣,在公園內四處溜達。妻子知道我出門常有這個「壞習慣」,並不太理會,顧自逗著兒子玩。我真正認真地賞月是因為身邊兩個人的爭論引發的。有一個人說今晚的月亮特別圓,另一個人說今晚的月亮不是最圓,明晚的月亮才最圓,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本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兩個人卻爭得不可開交。我認真望著月亮,因為戴著眼鏡,看起來好像月亮底部還多了一塊,並不覺得月圓。取下眼鏡,因為看得不太真切,月亮變得有點模糊,也感覺不到月圓。我無法印證他們兩人誰對誰錯。一個人說月亮的左下側弧線不夠圓。我再仔細觀察,像是有他說的這種現象。另一個人說因為月亮本身的亮度不一樣,看起來不圓只是一種錯覺。我再仔細觀察,又覺得他說的也有點道理。第一次這么認真地賞月,卻沒有把月亮看個真切。他們兩個人還在爭論,旁邊一位老人忍不住插話了:「其實十五的月亮圓不圓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月亮圓不圓就在心裡,心裡想它圓,它就圓,心裡想它不圓,它就不圓。就像人,想圓的時候,有一千個理由可以圓,不想圓的時候,有一萬個理由可以不圓。」老人的話讓他們停止了爭論。
㈢ 關於夜景的詩句
1、「巴山夜雨漲秋池。 」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釋義: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准,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6、」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舟夜書所見》
清代: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釋義: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
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象撤落無數的星星。
㈣ 找一首描寫夜景的詩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抒情詩。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溪溝。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 環境里,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 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這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 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賞析〕 這首五言小詩主要描繪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 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動襯靜,寓靜於動。「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二句寫出了一種靜謐恬美的意境: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春桂在無聲地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接下詩人又寫出了更有詩意的一幕:「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由於山中太幽靜了,因此,當一輪明月突然升起,皎潔銀輝灑向這夜幕籠罩的空谷時,竟然驚動了山中的鳥兒,於是在幽谷溪邊鳴叫起來。這叫聲似乎一時打破了山中的寧靜,但它又讓人感到空曠的山中更加幽靜沉寂。王籍曾寫過這樣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這首小詩與此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細品味,王籍詩句不免給人以說理的感覺,哲理意蘊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動的描繪,而這首詩卻寫得形象逼真,生動自然,情趣無限。詩中雖然寫的花落、月出、鳥鳴,但是「這些動的景物,即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㈤ 初二:關於寫夜景的作文400字(城市裡)
夜色籠罩著大地,蒼穹中,一輪名月懸在那裡.此時,聽不見秋蟲的低吟,卻在不經意間聽到了嘆息聲,只可惜」名月不諧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冷冷的月光照著寒窗,也照著鐵窗,默默地.
鐵窗里的人只不過做了許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因此失去了自由.窗里的人也失去了自由,雖然他們並不曾做過出格的事.鐵窗里的人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寒窗里的人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從這種意義上說,二者都算的上勇士,但是勇士大多有勇無謀,所以要以犧牲自由為代價.當二者相遇時,心裡應該會泛起共鳴吧,同是天涯淪落人啊.寒來暑往,當歲月在窗子上留下斑斑銹跡的時候,窗子里的人開始有點麻木了.
窗子里的人懂得」天將降打算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窗子終究有一天會爛掉,那時窗子里的人也就重新獲得了自由.」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人盡知」,這是寒窗里的學子的歸宿.世人多少有些勢利,但」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人們常常用冷眼旁觀從鐵窗里走出來的人,人們固執地認為」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卻忽視了」風水輪流轉」轉這一規律,鐵窗里走出來的人照樣能治國平天下,如管仲.
窗外濤走雲飛,花開花謝,日歷一天天邊薄.也許人們會遺忘窗子里的人,但是窗子里的人永遠不會遺忘自己.失眠的夜裡,他們會和周圍的人交談,談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負,一直談到滿室寂靜.然後會有一兩聲低泣,嘆息.
在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凄迷的深秋,窗子里的人走出來的時候偶爾也能看到黃雲間的飛鴻,不經意間想起:」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雁,難憑音信,指暮天.空識歸航,斷鴻聲里,立盡斜陽」這幾句詞.當來年鴻雁北歸時,窗子還是去年的窗子,人也許已經不是去年的人了.想到這里,淚水忍不住涌了出來,來世界寧願做一隻鴻雁,穿梭於天南地北之間.秋風吹過,」無邊落木蕭蕭下」,像蝴蝶在飛舞,只可惜窗子里的人看不見.窗子里是沒有四季的,但窗里人的心中永遠有春,夏,秋,冬.他們可以聽蛙叫,可以聽蟬鳴,可以聽風,可以聽雨.
當呼嘯的北風透過窗子的時候,寒窗和鐵窗也就沒有區別了,寒窗冰涼如鐵,鐵窗也出奇地涼.窗子里的人不再嚮往窗外,因為窗外一樣地蕭索,寒冷.只是半夜醒來時,心中會泛起陣陣痛楚,然後睜著眼睛回憶快樂的往昔,蜷著身子,寒淚盈眶.難眠的夜總是那麼的長,拚命地強迫自己睡去卻徒勞無功.陽光是不屑光顧寒窗和鐵窗的,偶爾會有柳絮或者蒲公英飄進窗子,但很快又飄走了,它們不願意植跟於暗無天日的環境中,看著它們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窗子里的人默默不雨,任憑淚水滑過臉龐.物尤如此,人何以堪呢?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窗外的月兒圓又缺,缺了又圓,歲月沖淡了記憶,窗子里的人無暇顧及這些,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吳剛伐桂式的工作.也許有那麼一天,窗子消失了,牆上只留下一個蒼白的洞.但他們不會也不敢越窗,因為他們不知道窗外是否還有他們的容身之所.他們的人生可謂是山重水復,但是他們只會默默地承受,而不是希冀「柳暗花明」.窗子里有雨水,淚水,汗水,血水,更多的是苦水.他們也有憂愁,但無處排遣,他們很羨慕古人「醉卧不知白日墓,有時空望孤雲高」,看雲對於他們來說也年是一種奢侈,他們只能透過窗子看夜幕上的星星,就那麼幾顆已經足夠了.他們不再嘲笑井底之蛙,因為他們看到的天只窗口那麼大.
凜冽的北風夾雜著雪花飄進窗子,窗子里的人知道冬天已經來了.透過窗子,看那潔白的雪花一片一片地飄落,心裡驀然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傷.雪花也是不自由的,一陣清風就能改變它們的行程,把它們吹到遠方的遠方.窗里人佇立在那兒,眼裡閃著淚滴,是同情雪花,還是感傷自己的處境,風不知道,雪花也不知道,窗子也不知道.
又是一度月缺,彎彎的月牙像只小船.載滿了窗里人的夢想.但船太小,夢想又太多,小船承受不了,慢慢地沉向了天邊.
㈥ 《峨眉山月歌》每一句的賞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寫靜態之景;次句是俯視,寫動態之景。第三句寫出發和前往的地點,第四句寫思念友人之情。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天賦。
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離開蜀中赴長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寫下此詩。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賞析
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被視為絕唱,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㈦ 怎樣拍攝變換燈光的夜景
夜景拍攝與白天不同,需要更加註意對光線的把握。下面是一些夜景拍攝的小技巧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技巧一:長時間曝光
第一個技巧便是長時間曝光,長時間曝光可以令一些平時肉眼看不見的光線顯現,令效果更加引人入勝。
技巧二:使用三腳架
需要使用較長時間曝光,因此相機要保持隱定才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為免因震動而破壞照片效果,最好使用三腳架令晃動減低。
技巧三:使用小光圈
另外要使用小光圈拍攝,小光圈能令景深更大,令景物不會受淺景深的影響而變模糊,而且使用小光圈拍攝可以令燈光變成星型,效果更突出。
小提示:數字越大,光圈越小!如f/24或f/36便是很小的光圈了。
技巧四:使用較低的ISO值
拍攝夜晚的沙田空中花園時,長時間曝光會令照片暗部的噪點特別明顯,所以如果環境許可,應使用較低的ISO值以獲得最佳拍攝效果。
技巧五:沒有三腳架下的情況
假如不幸地沒有帶三腳架,方法之一是提高感亮度ISO。提高ISO數值可以令快門速度提高,這樣有利於拍攝的穩定,降低拍攝難度,對於沒有手動曝光控制的數碼相機,調高ISO數值能夠在夜景拍攝中獲得穩定的成像效果,也不失為可用之法,但是ISO的提升會帶來的噪點增加往往是很明顯的。
如果不想噪點增加而影響成像效果,方法之二是使用大光圈鏡頭。如果你擁有大光圈的鏡頭,可以把光圈調大,因為在漆黑的環境中,較大的光圈使更多光線進入鏡頭令快門速度提高,但大光圈會使景深變淺,拍攝時務必留意。
技巧六:調整白平衡
白平衡是數碼相機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在進行夜景攝影時,選擇不同的白平衡,將直接影響到照片的色調以及所表達的意境,因為夜晚中景物的泛光燈所產生的光線,在數碼相機上可呈現比肉眼更為艷麗的色光。
因此在夜景拍攝的時候,要打破平時一直依賴的自動白平衡,這樣會影響到燈光固有的顏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溫感覺。為了突出表現更加鮮艷的彩燈色彩,可將白平衡設置成「日光」或「戶外」模式。
技巧七:留意構圖
此外,在構圖的時候我們應該充分考慮主要不發光體的位置擺方,盡量將其放置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在拍攝整體景物的時候應該盡量將部分地面也包容進取景范圍,將地平線放在畫面下部三分之一處。 另外,前景的運用對一張照片的美感也是很重要的,在攝影構圖中,正確地利用前景與背景配合,可以使照片中的景物更加和諧統一,從而更富感染力。
技巧八:配合光繪光影塗鴉創作
最後,多想想,多構思,多加練習並自我創作,嘗試運用多些特別方法進行拍攝,好作品自然漸漸誕生!
來自攝苑網
㈧ 夜色朦朧唯美句子
1. 夜色朦朧,薄紗繚繞的雲霧中,一枚月亮緩緩升起,如水般漫過西窗,漫過心岸,彷彿沉香千年的夢境,這般靜美與安恬。
2. 四處彌漫著水般的清澈,不華麗,不斑斕,卻讓人感到超然,迷離而嫵媚。
3. 風中依然有淡淡的花香,那是季節留下的痕跡。月色里,樹影婆娑,暖暖的風,搖動著花樹,晃動著默契的香,清雅而朦朧,在月夜裡風情無限。
4. 夜色澄明,風清月朗,旖旎成水墨。"雲破月來花弄影,風不定,人初靜,明月紅應滿徑。
5. 凝眸,看滿天星辰碎成點點的斑駁,落入遠處那個小小的蓮塘,映著點點的水光,純凈而悠閑
6. 細碎的月光,灑下一練銀白,映在花間,化作晶瑩的露,斑駁美麗。
7. 夜,靜謐,雨亭里,研一方弦月硯,狼毫蘸落無聲,墨染月思霜華,掬幾滴殘雲露,擷幾片冬落花,暢調,酌詞,漸起月思。
8. 今昔,夢游宮闕,緣起,花好月圓。緣滅,愁唱情碎。今夜,煮酒追月,獨賞花間。
9. 夜很靜,靜的能讓我聽到千里之外下雨的聲音,
10. 仰望遠山,翹首期盼,看那山巔默默頷首,模糊映襯出一種月夜的寧靜,彷彿灑落一片靜謐的誘惑
11. 月滿長空,牙白飛鏡,中庭青樹葉滿藤,冷露無聲潤青城,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風景依稀似去年,又見一季秋夕來。
12. 秋日漸進,夜半竟會襲來絲絲涼意,不忍將薄毯換做厚被,將自己裹得嚴實。
13. 夜晚的景色是五彩的,夜晚的景色是美麗的,夜晚的景色更是奇妙!
14.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零星的幾點燈火忽然地亮起,在這泛黑的天空下顯得那麼地突兀,彷彿墳頭的鬼火一般,照得人心生怯意。
15. 月的光,是多麼的亮啊!我四處望瞭望,那原本是一片漆黑的頂樓,在月光的照耀下,變得一片光明!太明亮了!月光,它溫柔地撫摩著我們,誰也逃不掉,它深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16. 裊裊升騰的霧氣,遮掩住小河稍微羞澀的小臉。還有那溢滿水的池塘,柔和的月光像月宮桂花樹上的繽紛落英,灑在了如鏡的水面上,微風一吹,泛起魚鱗似的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