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幼兒戶外運動的價值

幼兒戶外運動的價值

發布時間: 2021-01-12 10:58:00

『壹』 幼兒園戶外活動的目的

1、有效開發和利用各類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動作的全面發展。 2、通過民間體育活動,將之與幼兒游戲、生活、語言、情感、審美等方面的教育結合起來,使民間體育活動成為培養兒童興趣、發展動作、表達情感、開拓創新的過程。 3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切實轉變教學觀念,達到傳承性教育向創新性教育轉變的目的。 4、整合研究經驗,構建適合中、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體育活動課程,進行全面推廣。

『貳』 從幼兒發展的角度簡述幼兒體格鍛煉的價值有哪些

首先,幼兒體格鍛煉使兒童的各種生理器官和系統都能得到活動,促進骨版骼肌肉的成熟,加速機體權的新陳代謝,有利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第二,可以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技能,鍛煉體格有助於培養他們對體育活動的愛好,養成經常地、自覺地到戶外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有利於擴大兒童對體育活動技能的范圍,豐富和活躍他們的生活,幫助幼兒鞏固和提高體育課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動作技能。
第三,可以增強兒童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可以使兒童接觸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等自然因素,促進了兒童的身體健康。
第四,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戶外活動具有很多特點: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時間充足,兒童自主性強等,能夠帶給兒童愉快和滿足,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寶寶健康成長。

『叄』 戶外活動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一、對身體的好處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一點誰都知道,但仔細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從前靜態了很多。
打游戲、看電視,屏幕時間支配了孩子的課餘生活。那些一天12個小時在戶外奔跑、攀爬、游泳的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對一些孩子來說,即使是校園健身房和體育課都成了他們不感興趣的事。

所以,有組織的團隊運動才能讓孩子們好好運動一場。他們能花上一整天來奔跑、運動,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健康、更有食慾、心情更好,同時也能學得更好。
二、促進腦力發展
有證據表明,重復的動作不僅能提升大腦的整體功能,對於大腦的執行功能的影響尤其大。
執行功能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它包括制定計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沖動、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規劃,最終完成任務的能力。
這聽起來是不是正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兒童正在應對的問題?沒錯,在美國,有11%的兒童正受到注意力缺陷的影響,而在過去十年裡,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倍。

這些在注意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需要通過一些常規的訓練來改善問題,而這些訓練提供的好處,團隊運動幾乎都能提供。
三、挖掘競爭意識
運動,可以使人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更好的維護,也是使人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既保證人的身體健康,也保證人的生活更為自律,還能為生活增添更多樂趣。
愛孩子的父母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真正的起跑線是健康、是運動。沒有健康,生活會很痛苦,人生之路走起來會過於艱難。而運動,恰好是健康的通行證。

而且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沒有形成成熟的價值觀,選擇體育運動去挖掘孩子的競爭意識,總是比選擇學業更簡單一些。況且,體育運動更多的是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讓孩子們進行較量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的身體素質。
四、更積極樂觀的心態
都說愛運動的人樂觀,天塌下來都不叫事~其實,這來源於長期訓練比賽後形成的良好心態,而這種心態,往往是很多人最後成就一番事業的強大動力源!

古希臘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熱愛運動的人,一定會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

『肆』 孩子多運動的好處有哪些

一、提高運動精神和團隊精神

在運動場上,孩子們能學會如何輪流上陣、如何等待輪候、如何在輸掉比賽的時候不低頭、如何對勝利的對手說聲恭喜,學會傳球,不把所有的榮耀都歸給自己。

簡單地說,孩子需要學會輸,他們必須知道自己不總是最好的,這樣他們才會更加努力,並成長為一個更頑強的人。

『伍』 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有什麼重要意義

體育活動又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證人的發展的物質基礎。人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體健康之上,健全的大腦是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人要在社會中求得生存並得到發展,首先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幼兒時期,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尚未發展成熟,組織比較嬌嫩,其物質基礎還相當薄弱。同時,幼兒時期又是生長發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時期,此時正是建立物質基礎的關鍵有效時期。科學、適宜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身體各器官、系統機能的正常生長發育,因為體育活動能增加骨細胞營養物質的供給,使骨密質增厚,骨骼變得更加牢固和粗壯,能使肌纖維增粗,增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力量、彈力和彈性,有利於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牢固性,從而增強運動系統機能;由於活動時心跳加快,循環加快,呼吸加快、加深,從而增強心臟功能和血管彈性,並能增強呼吸肌力量,增大肺的通氣量,提高呼吸系統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從而提高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功能;動作的發展與中樞神經控制能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中樞神經控制能力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幼兒動作的發展,所以運動不僅能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更加集中,而且能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的綜合調節能力,使身體運動更協調、更准確、更靈活,從而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由此看來,體育活動對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科學、適宜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神經系統反應靈敏,為接受智育提供良好條件。通過體育活動,幼兒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和運動經驗,並能使幼兒感知更加敏銳,觀察更加細致、准確,還能使幼兒的理解能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能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優良品德。參加體育活動既能為幼兒帶來歡樂,又能培養幼兒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自信心,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群體意識,使之形成良好的個性,有利於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體育活動中的動作美、姿態美能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塑造健美體格,陶冶美的情操。綜上所述,體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對培養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陸』 幼兒戶外活動的意義

戶外活動的一個意義,因為我覺得吧,幼兒就是戶外活動,可以增加孩子的一個增長的見識

『柒』 兒童體育鍛煉的好處

1.能使身高增加

體育鍛煉能增強幼兒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使幼兒體格健壯。幼兒能夠長高,是由於全身骨骼的生長。由於體育運動,改善了血液循環,骨組織得到了更多的營養,同時,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長加速,使幼兒身高隨之有所增長。

2.能鍛煉幼兒四肢,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漸變得豐滿起來

如果在幼兒各項動作發展之前加強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撐力,及加強下肢肌肉力量的鍛煉和進行一些條件反射的訓練,通過這些觸覺刺激和肌肉訓練,在腦中樞建立聯系,就可使幼兒的動作變得靈敏,肌肉變得發達。

3.運動能促進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心肌發達,收縮力加強

幼兒在鍛煉過程中,肌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於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動范圍擴大,肺活量提高,肺內每分通氣量加大,增強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對防止呼吸道常見病有良好的作用。

4.運動可使幼兒胃腸蠕動增加,胃腸消化能力增強,食慾增加,營養吸收完全,使幼兒發育更好,而厭食、拒食的幼兒更需要運動。

5.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鍛煉時,機體各部的協調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統一控制和調節下進行的,因此,在進行體格鍛煉的同時,神經系統本身也經受鍛煉和提高。

6.能預防疾病

幼兒多進行戶外運動,接受日光、空氣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皮膚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斷受到鍛煉,增強了其耐受力,大腦皮層也對冷和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

當自然因素發生變化時,幼兒就能迅速而准確地進行反應,使身體跟外界環境保持平衡,這樣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

7.克服過渡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自卑是因為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有一點自卑心理並不完全有害處,它可以使人奮發向上,超越自卑。而過渡的自卑感則是一種心理上的失調。幼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會重新認識自己。

體育鍛煉的時候,在這個項目上不行,但是在另一個項目上可以得心應手,看到自己的長處,正視不足,達到心理上的健康和平衡,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8.緩解壓力,填補心理缺憾

幼兒對陌生環境不適應,與人交往產生矛盾等,使人產生焦慮感,心理感到苦悶,壓抑等不良情緒,長期積累使人處於低潮狀態。

幼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暫時忘記心中的不快,使不良情緒在鍛煉過程中得到放鬆、發泄,豐富的校園體育鍛煉活動能夠填補他的心理缺憾,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生活充實,促使他們情緒健康化。

9.可塑造兒童性格

體育鍛煉不僅是身體的鍛煉、大腦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鍛煉。體育運動能克服某些不良行為,使兒童的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當幼兒在跑著、笑著去追逐滾著的皮球,在陽光下接觸大自然的時候,幼兒的情緒會十分快樂。

這種良好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運動還能培養幼兒的毅力。幼小的幼兒做一些動作要付出較大的努力,有時要克服各種困難,這就是很好的意志鍛煉。運動後,幼兒更有自信心和成功感。幼兒會變得更加優秀、懂禮貌,與人相處較為主動平和。

適當的運動對兒童人際關系發展有很大作用,使兒童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和遵守規則的行為,適於日後的社會需要。對於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幼兒,要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游戲,與眾多兒童接觸,可改變其孤僻、憂郁的性格,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10.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鍛煉自己的能力,但是幼兒生活在校園內,很少有機會和時間到社會上與人交往,所以幼兒的交往能力普遍較差。

但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他們的交往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鍛煉。因為體育鍛煉中,他們進行不同的身體練習,必然帶來大量的身體接觸,而不同的體育鍛煉內容與生活中的經歷往往不謀而合,生活中的瑣事經常出現在其中,培養了幼兒正確與人交往的能力。

11.增強適應能力

幼兒一直處在學生階段,與外界溝通較少,生活適應能力較差。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幼兒的生活適應能力,個人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群體和場所是不盡相同的,需要適應新環境新對象,以及由這群體和環境構成的體育氛圍,

另外,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場上的局勢是千變萬化的,需要在短時間內適應,這些都有利於幼兒適應能力的提高。

『捌』 如何理解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價值及其組織實施策略

讓我們把目光投放在當前幼兒園,不難發現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過於隨意、教師控制過於頻繁、沒有有效利用戶外場地、劃分不夠科學,等等,使得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興趣不濃厚,效果可想而知。下面我們從科學規劃場地、投放適齡材料、教師有效指導三方面闡述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

一、科學規劃場地是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前提條件

科學規劃場地不僅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間的分隔會影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因此,科學規劃場地確實是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無論戶外場地的空間有多大、無論把場地分割成幾個區,都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具體規劃。

多樣性的戶外場地是開展游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的小山坡、沙池、小樹林、草地等,都能在統一規劃下物盡其用。我園戶外場地狹小,只有三個戶外可利用的空間:大操場、小曬台、樓頂大曬台,怎麼利用有限的資源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專門組織老師分組討論:可以開設哪些活動區?在什麼地方設置?需要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如何更好互動?等等。對本園游戲區域的設置進行統一布局,充分挖掘現有空間與材料,合理規劃,巧妙利用,做到既讓環境充滿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如:大操場草地上設置成集平衡區、鑽爬區、攀爬區為一體的綜合游戲區,擺上長木凳、長梯凳、樓梯,供幼兒走平衡或在下面鑽爬;三棵大樹分別繫上麻繩編成的爬網、軟梯、竹竿,供幼兒攀爬;小曬台屋頂裝上鋼塑雨棚,設置成角游區,布置成「客家小劇院」、「客家小吃一條街」等;四樓大曬台設置成建構區,投放紙箱、可樂罐、木製、竹製等建構材料,引導幼兒開展主題建構。

戶外游戲區域的劃分和建置,極大地開發了幼兒園的環境資源,根據各區的特點,我們每天分時段、分年段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由於科學地劃分場地,讓幼兒能打破班級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以班級為單位,輪流交換活動場地,為幼兒到游戲區域進行自主游戲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投放適齡游戲材料是引發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游戲的心理基礎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有所不同,教師應熟練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為其投放適宜的適齡游戲材料,才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所謂適齡的材料,是指材料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發展水平相適宜,能引發幼兒高效的活動、積極的發展。我們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考慮適齡、有趣、有挑戰性、成功感的材料,它們能激發幼兒參加的熱情,調動積極性,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如:我們為小班幼兒投放游戲性、情境性、趣味性較強的材料,把戶外活動場地和游戲設置得猶如游樂場,投放「打怪獸」、「給小動物餵食」、「荷葉下躲雨」等游戲材料,幼兒玩得愉快;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且喜歡探索、喜歡挑戰,於是我們為他們提供一些低結構的運動材料,如:玩玩板凳,投放一人一條板凳,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一個人玩的玩法:鑽、爬、抬、拖等,他們很快發現幾個人玩會更好玩,可以合作、競賽,如:疊疊高、挑擔子、過彎路、下斜坡等;中班幼兒合作、協調等方面不如大班幼兒,但他們也喜歡挑戰,於是我們投放「賽馬」、「闖關」等游戲材料,讓他們盡情其中,玩有所獲。

因此,我們一定要針對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選擇和投放游戲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引發幼兒的自主游戲興趣,強化幼兒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師有效指導是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關鍵因素

如今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同樣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所以,盡管我們強調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但並不意味著戶外游戲活動就等於自由活動,教師只要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維持秩序,或為幼兒添加一些游戲材料就可以了,教師仍然有責任對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只是指導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是隱性指導,更要注意指導的有效性、藝術性。

戶外游戲活動指導的核心是幫助幼兒提高游戲的計劃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導幼兒學會選擇,學會共處與分享,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僅僅管理紀律,控制紛爭與噪音。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也是戶外游戲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如何讓教師的有效指導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 探索挖掘教材,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2. 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挖掘和利用各種適宜幼兒的游戲內容和資源,綜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3. (1)「舉一反三」的創意空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舉一反三地運用游戲材料,使活動持續有效、創意無限。如:在認識竹子後,讓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擲、平衡,等等,孩子們是天生的發明家,他們在探索出各種玩法的過程中,提高了運動能力;認識紙後,了解了民間造紙,角游中開辟了一個民間「造紙」作坊,還引出另一個「紙漿造型工藝廠」的誕生。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使活動生動、持久。

  4. (2)「有機整合」的組合運用。單一的玩法會讓人倦怠,而富有變化的組合則會創造精彩。幼兒園有寬闊的戶外場地,有多樣化的游戲區域,將它們進行有機整合,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游戲「炸碉堡」,先創設情境,然後提出要求,過小河(平衡區)―翻高山(攀爬區)―炸碉堡(投擲區),最後完成炸碉堡的任務。該游戲開展巧妙結合各游戲場,使活動體現綜合性、創造性、挑戰性。

  5. 2.善於有效觀察,提高幼兒游戲水平。

  6. 在戶外寬敞、自由的空間里,要求教師具備善於觀察、適時指導的能力。因為只有認真、完整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對於其能力的發展,游戲中的表現我們才有較為客觀的認識,指導時做出適宜的調整策略。如:建構游戲「楊成武紀念碑」,用積木疊紀念碑快壘好又倒塌,急得幼兒滿頭大汗,求助老師,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紀念碑,下面的底座和上部的碑身有什麼不同?怎麼拼搭才不會倒塌?幼兒認真觀後說出答案,可找不到搭底座較大的木塊,看到周圍的鞋盒,想到辦法了:鞋盒裡面多放幾塊小木塊,蓋上鞋蓋就可當底座,幾個鞋盒疊成紀念碑底座,上半部分再用較小積木往上搭,就牢固了。由此可見,教師要善於觀察、敢於放手,引導幼兒挖掘材料更多的價值,在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回應,巧妙介入,有效指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7. 3.解讀幼兒行為,滿足幼兒不同需要。

  8. 先賢有言「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必定存在差異。我們不能單純從字面上保持尊重幼兒差異性的認識,真正在活動中做到「尊重個性,區別對等差異性」。如何解決教育個體的不均衡性問題,就必須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層次性,可滿足不同個體、不同能力幼兒的選擇。如:跳躍區中為幼兒提供用自然物製作的跨欄架,如若干大小不一的紙盒、磚塊、沙袋,幼兒可以直接使用跨欄架,也可以根據自己跨欄的水平,疊放、組合進行跨欄、跨寬、跳高等。其次,創設戶外游戲具有遞進性,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如:過小橋,從較寬的到窄的小橋練習再到負重過小橋、花樣過小橋,難度逐漸遞增,能力弱的可就練習單純的過小橋,而能力強的幼兒則挑物過小橋、兩人對面過小橋,等等,既實現鍛煉目標,又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獲得成功的快樂。

  9. 教師要擴大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勢,根據環境特點、幼兒年齡和水平,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輔助材料,追隨孩子的腳步提供適宜的支撐力量,讓孩子大膽地、自由地去感受、去體悟、去探尋、去挖掘,讓他們在自己能夠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