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朦朧夜景
1. 用相機拍攝那種夜景的時候使得景物不對焦有一種朦朧的感覺的技術叫什麼
你是說的晚上把燈拍成那種圓圓的斑點? 這個叫虛焦
2. 單反夜景怎樣拍出人像清晰背景燈光朦朧的效果
用最大光圈5.6拍攝,人像要半身的,不能拍攝全身,人離背景燈光要足夠的遠。這樣燈光就會漂亮一點。
這是用我自己70焦距2.8光圈拍攝的,其實用1055.6在相應的位置也可以拍攝出這樣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燈光要離開鏡頭夠遠,人最好是半身的,效果才明顯
3. 夜色朦朧唯美句子
1. 夜色朦朧,薄紗繚繞的雲霧中,一枚月亮緩緩升起,如水般漫過西窗,漫過心岸,彷彿沉香千年的夢境,這般靜美與安恬。
2. 四處彌漫著水般的清澈,不華麗,不斑斕,卻讓人感到超然,迷離而嫵媚。
3. 風中依然有淡淡的花香,那是季節留下的痕跡。月色里,樹影婆娑,暖暖的風,搖動著花樹,晃動著默契的香,清雅而朦朧,在月夜裡風情無限。
4. 夜色澄明,風清月朗,旖旎成水墨。"雲破月來花弄影,風不定,人初靜,明月紅應滿徑。
5. 凝眸,看滿天星辰碎成點點的斑駁,落入遠處那個小小的蓮塘,映著點點的水光,純凈而悠閑
6. 細碎的月光,灑下一練銀白,映在花間,化作晶瑩的露,斑駁美麗。
7. 夜,靜謐,雨亭里,研一方弦月硯,狼毫蘸落無聲,墨染月思霜華,掬幾滴殘雲露,擷幾片冬落花,暢調,酌詞,漸起月思。
8. 今昔,夢游宮闕,緣起,花好月圓。緣滅,愁唱情碎。今夜,煮酒追月,獨賞花間。
9. 夜很靜,靜的能讓我聽到千里之外下雨的聲音,
10. 仰望遠山,翹首期盼,看那山巔默默頷首,模糊映襯出一種月夜的寧靜,彷彿灑落一片靜謐的誘惑
11. 月滿長空,牙白飛鏡,中庭青樹葉滿藤,冷露無聲潤青城,花在此時落,月在此時圓,風景依稀似去年,又見一季秋夕來。
12. 秋日漸進,夜半竟會襲來絲絲涼意,不忍將薄毯換做厚被,將自己裹得嚴實。
13. 夜晚的景色是五彩的,夜晚的景色是美麗的,夜晚的景色更是奇妙!
14.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零星的幾點燈火忽然地亮起,在這泛黑的天空下顯得那麼地突兀,彷彿墳頭的鬼火一般,照得人心生怯意。
15. 月的光,是多麼的亮啊!我四處望瞭望,那原本是一片漆黑的頂樓,在月光的照耀下,變得一片光明!太明亮了!月光,它溫柔地撫摩著我們,誰也逃不掉,它深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16. 裊裊升騰的霧氣,遮掩住小河稍微羞澀的小臉。還有那溢滿水的池塘,柔和的月光像月宮桂花樹上的繽紛落英,灑在了如鏡的水面上,微風一吹,泛起魚鱗似的波紋。
4. 暮江吟中蘊含了什麼道理
《暮江吟》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內又使全詩成了詩人容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
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
(4)夜朦朧夜景擴展閱讀: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
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5. 周傑倫哪首歌的歌詞里有「夜色更朦朧"的
是夜色多朦朧
來自傑倫的《喬克叔叔》
6. 描寫夜景的詞語
夜色闌珊,夜色朦朧,夜涼如水,華燈初上,萬籟俱寂,月明星稀,燈火通明,夜深人靜,夜色彌漫,夜色迷人,夜幕低垂,萬籟俱寂 夜黑雨緊 安寧靜謐 夜涼如水 月明星稀 寒夜陰森 夜幕低垂 夜雨敲窗
夜幕降臨 夜色昏暗 夜深人靜 大地沉睡 燈火通明 深更半夜 夜幕籠罩 夜色彌漫
茫茫黑夜 通宵達旦 夜色陰沉 萬家燈火 夜色迷人 夜色柔美悠悠長夜 恬靜優雅
夜闌更深 漫漫長夜 華燈初上 夜色朦朧 夜幕籠垂 夜闌人靜
7. 暮江吟,將什麼的夜景生動描繪出,來
《暮江吟》將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景生動描繪出來,原文如下: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7)夜朦朧夜景擴展閱讀:
寫作手法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
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