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急救毯
⑴ 軍人也愛戶外,看看軍人如何規避徒步中那些風險
戶外環境和軍旅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戶外遇到的問題,軍人也會遇到,但是他們往往會處理的更好,今天我們就請前西藏邊防軍官龍牙給我們講講軍人在戶外徒步是如何規避風險的。
以上地方都是在喜馬拉雅山區,有的北坡有的南坡有的是溝里。你看這么一個胖子都可以的,你沒有理由不可以。
⑵ 戶外急救包應該有哪些儲備
比較常用的醫療用品有酒精棉片,碘伏棉簽,消炎葯,止疼葯,感冒葯,止瀉葯,中版暑葯,雲南白葯權,(暈車葯),創口貼,驅蚊止癢葯,還可以捎上風油精。其他的有急救毯,三角巾,冰袋,消毒濕巾,醫用彈性綳帶,吸血棉墊,醫用膠布,安全別針(固定用),小剪刀,小鑷子,口對口呼吸膜(人工呼吸用),維生素泡騰片,個人葯品(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之類的個人葯物)
工具有太陽能手電筒,戶外手電筒(頭燈),指南針,打火棒,放大鏡,魚鉤,魚線,防風火柴,刀,小鏡子,生命吸管,還有紙筆~
求採納~謝謝~
⑶ 急救毯作為世界戶外運動必備品,誰早知道為什麼急救毯要一面金色一面銀色嗎
你們揚州博實新材料不就是生產急救毯的嗎,在這賣什麼關子!!!我看了網路,覺得他解回釋的不準確,金銀答雙色急救毯的使用還是很有講究的,正常銀色的那一面朝里,因為銀色可以把體溫反射回去,這樣80%以上的體溫就不會散發出去;而金色的一面超外,這樣可以更好的吸收熱量,內外結合,很好的保存了體溫,這樣戶外就可以避免失溫事故的發生,當然要是方便救援,還是要銀色的一面外穿的,解釋的不清楚的地方,還請專家補充。。。謝謝
⑷ 誰知道有哪裡有那種專門用於戶外急救用的小包
戶外急救包在夏季裡面都放些什麼?什麼物品能滿足夏天徒步應急?下面我們就看看夏季徒步急救包里該放些什麼。一般情況下戶外急救包應包括以下的一些物品:
1.金屬質地的飯盒,緊急時可用它來化雪煮水;盒蓋內面可作為陽光下發信號的板,緊急情況可以發出求生信號。
2.薄而結實的塑料布,保持體溫,防止熱量散失過快,鋪在地山可以隔潮,下雨時可作棚布都會用到。
3.防水火柴,火種一定要好好保護,它是生命之源。
4.大蠟燭,可以用來照明,生火,增加溫暖。
5.多用途小刀,用處非常非常廣泛任何時候都可能用到。
6.小指南針,方向一定要找准了,在野外指南針是必備的。
7.小哨,聲音可以傳遞很多信息。
8.鹽、一些糖果、復合維生素,保持體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9膠布,可作補丁和緊急綳帶。針線包--挑去異物,補綴衣褲。
10.意外發生時為了防止傷口感染會用到高質量的無菌敷料,紗布,綳帶,一次性手套等。無論在哪裡出現意外狀況後,在急救車到來之前,第一時間的包紮止血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重傷員的亡率。
11.急救毯,它以PET聚酯鍍鋁膜為原料,由德國高真空鍍鋁膜設備,採用優質樹脂塗布而成,可以有效的防冷防熱,尤其是在冬天,為傷員爭取到的。
夏季專用:
十滴水或龍虎丹參:
防暑,個人體會是十滴水雖然這玩意的口感很惡劣,有人甚至會吐,便應付中暑症狀明顯時效果較快,一般會隨身帶上三四支。龍虎丹參則在有輕微不適時含幾粒在舌底,能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藿香正氣丸:治腸胃不適,對中暑有一定療效,但效果不如十滴水。
季德勝蛇葯
主治蛇傷,按說明書外敷內服。對付毒蟲咬傷也有效,比如馬蜂、山蚊、螞蟻等,直接塗沫於患處。最重要是這東東是救命用的,必備.
活絡油 用於跌打扭傷,受傷不要馬上使用,會令傷患加重。有條件的話應先冷敷,次日再搽葯。常用於舒緩抽筋。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⑸ 有關野外求生的急救試題
一、野外前應該做哪些准備工作並攜帶哪些物品?請簡要說明
(一)穿戴
(
1
)野外衣物
①防刮耐磨、寬松舒適;②易於清洗、晾乾快速;③多層著裝、保暖適度;④充足備用、類
別齊全
(
2
)野外鞋子
①尺寸合適、穿著舒服;②出行前應試穿磨合;③根據野外環境選擇防滑性、防水性的鞋;
④
穿著合適的襪子;戶外鞋的品牌和性價比。
其他穿戴裝備:太陽鏡、帽子、手套、護具
(二)露營裝備
(
1
)帳篷
分類:
①根據用途可分為:高山帳、野營帳、休閑帳等
②根據形狀可分為:三角形、球頂形、蛙形、隧道形、印第安形、山脊形等。
(
2
)睡袋
分類:①根據用途分為夏季、三季、極地用
②根據外形分為瑪咪形(或稱木乃伊形)
、信封形
(
3
)防潮墊
主要有發泡和充氣兩種,
發泡防潮墊又分蛋槽形、
波浪形、平板形等,
發泡防潮墊的重
量輕但不易壓縮,而充氣防潮墊壓縮體積小且舒適,但重量較大。
(三)背包
背包種類十分眾多,
各廠商為不同活動而開發不同的背包,
可根據用途選擇種類和大小。
背包大小以升表示,
一般好的背包都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背負系統和人性化的調節功能,
其
次背包的材質也是重要的區分標志。
注意:背包的裝填要求:頭重腳輕、背重外輕、順序存放、方便拿取。
(四)救生盒
(火種,針線,魚鉤、魚線,指南針,夜光小燈,羅網線,線鋸,刀具,鏡子,
避孕套)
(五)醫葯包
(求生葯盒,團隊急救箱)
(六)其他備用品
①
食品:要求高能量、小體積、耐存放、好口味、易消化、例如,巧克力、能量棒、糖果等,
根據野外時間長短按人數准備食品。
註:食鹽是必要食品之一,除給人體補鹽外還具有醫用功能!
②
物品:
手持
GPS
、膠帶、皮套、海綿、電池、繩子(扁帶)
、方便袋、布條、信號彈、高音哨、
鞭炮、防雨布、生存毯或急救毯、野外生存手冊或動植物圖鑒等
(七)出發前其他准備工作
(1)
分配工作:
野外工作需要責任到人,大家分工合作。
可將團隊成員主要分為:
野外隊長(負責全面
工作)
,食品炊事負責人、工具或器材負責人、經費開支負責人、交通駕駛負責人等。
(2)
野外計劃表的基本內容:
野外目的、出發日期、集合場所、預定行動、野外天數、行走路線、投宿地點、緊急連
絡處、返回預定日期
、食物准備、參加人員連絡地址、意外保險購買。
(八)出行前要問自己的問題:
1
①我將離開多久?
②這段時間我需要多少食物?
③要帶水嗎?
④我帶的衣服適合當地的氣候嗎?
⑥一雙鞋夠用嗎?考慮到路途狀況和行走路程,我該帶雙備用鞋嗎?
⑦我需為相應地形攜帶什麼特殊類型裝備呢?
⑧帶何種醫葯品最合適?
二、求生盒中一般存放哪些野外必需品?
①火種:生火可以禦寒、抵禦動物攻擊、烹制食品以及發求救信號,常見火種工具有火柴、
蠟燭、火石、打火機、放大鏡
②針線:大傷口縫合、縫補衣物、捕食
③魚鉤、魚線:捕食
④指南針:用於指引方向及判斷位置
⑤夜光小燈:用於夜間照明
⑥羅網線:捕食
⑦線鋸:切割木頭、塑料
⑧刀具:切割、劈砍、製造武器
⑨鏡子:反光求救、恐嚇動物
⑩避孕套:盛水、止血帶
(
1
)求生葯盒
求生葯盒一般配葯包括有感冒葯、止痛、胃腸葯、抗生素、蛇葯、凈水葯(如漂白粉)
、
創可貼、高錳酸鉀等,其他葯品根據個人需求自行攜帶,
求生葯盒是個人自己准備的,
應與
救生盒放在一起。
(
2
)團隊急救箱
團隊急救箱中部分葯品與求生葯盒葯品要求相同,
但要相應的增加葯的數量和種類以適
應更多的人,除這些葯外還要增加以下葯物和用品:
三、在野外如何判斷方向?
(1)
利用工具
①指北針:
指北針是野外常用的判斷方向的器材,
地圖用指北針還可以確定你在地圖上的位
置。
②陰影法:晴朗的白天,利用木桿等物品在地面上投射影子,間隔
20
分鍾左右,桿端在地
面上投影出不同的兩個點的連線既東西方向,第一個點在西面。
③簡易指北針:利用輕質金屬,通過摩擦或者簡易的電磁圈,使金屬獲得磁性。
④手持
GPS
:野外前將目的地的經緯度、海拔高度等輸入保持,到野外導航。
(2)
利用自然
①星體:
北極星為北半球的人們指引著正北方,
北極星本身是一顆二等星,
而且它的高度隨
著觀測緯度的不同而有變化,在北極,北極星則在天頂附近。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
分,形狀像一個勺子
,
七顆星的亮度均勻,很容易在星空中找到它的位置。我們可以利用勺
口兩顆星距離延長約五倍,即可找到北極星。
(圖一)
2
②植物:獨立的植物可以說明方向,生長的枝葉、年輪通常
是北疏南密。
③地形:突出地面的物體通常北面潮濕、生有青苔、積雪融
化慢,凹陷的地方正相反。
圖一
四、在不同的野外環境下,如何行走或攀爬可以減輕疲勞不受傷?
行進方法
野外活動需長時間走路,
掌握一定的步行技巧,
能使你減輕疲勞,
不同路面和不同的交
通工具行進方法亦不同。
(1)平路
避免疲勞的要領是:保持行走的節律。如果是長時間走路,眼睛看前方,手輕握。不要
將手插在口袋裡,另一隻手拿著行李,如遇到意外時很容易跌倒受傷。
(2)山路
①上坡:步行上坡時,步幅要放小,手臂擺開,身體微向前傾,不要東張西望,若坡度大可
藉助外物,如遇到陡峭山路,應避免直線攀升,最好向左向右交替(
Z
字形)上去。
②下坡:
下坡時,
千萬不可又跑又跳,
慢走,
並把鞋帶系緊,
以免腳尖撞到鞋頂,
弄傷指尖,
如果斜坡太陡,可以採用
Z
字形下山或側身而下。
(3)攀岩
基本方法是「三點固定法」
,要求登山者的手和腳能很好地配合。兩手一腳,或兩腳一
手固定後,
再移動其他一點,
使身體重心逐漸上升,
切忌竄跳或猛進,
並避免兩點同時移動,
而且一定要穩、
輕、
快,根據自己的情況,
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
抓登過遠的點。
(4)雪地
冰面和積雪山坡交界的地方,
雪往往很深。
行進時必須用繩子把隊員串成一組,
要兩腳
站穩後再移動,向前跨步,要用前腳掌踏雪,踩成台階再移動後腳,不慎跌倒要立即俯卧,
防止下滑。體力較強的隊員在前,後面的隊員沿著前面踩出的腳印行進。
五、野外安營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項?
(
1
)營地選擇
①安全:在任何情況下營地要保證安全,盡量按下列要求選擇營地(圖二)
:
安營點要在天黑前確定下來,
並盡快搭建好庇護所;
選擇河水最高水位線以上露營,
不在河
道內露營;
沒有遮擋的山坡或平地會遭到大風的襲擊;
營地上空無輕易可動的浮石;
獨立的
樹木可能會招引雷電;不要在動物出沒的路線上搭建營地。
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營地附近最好有水源,但不要太靠近大型水源。可以採摘到食物。
②近水:營地要選擇離水源近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做飯飲用水,
又能提供洗漱用水。
但不
要在河岸和乾涸的河床上扎營,
而是要在河岸上洪水最大流量所能達到的高度以上,
避免突
發洪水而導致營地被淹。
夏季山區的小溪在暴雨之後幾分鍾內即可變成湍湍急流,
一小時內
水位甚至可以升高
5m
。此外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會遇到野生動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⑹ 戶外扎營用防潮墊還是自動充氣墊好
不會啊,充氣墊或防潮墊,這兩個其實是一樣東西,就是防潮墊,防潮墊有的帶充氣功能,用時充氣,放氣後可以壓縮得很小;有的不用充氣,本身就做得比較厚,當然體積就大。
露營最底下是地布,防水耐磨;上面是帳篷底,也防潮的;再往上就是防潮墊,防潮且舒適;最後是睡袋,不應該覺得有潮氣啊
⑺ 怎麼選擇戶外旅行急救包
戶外旅行急救包要求攜帶方便、使用便捷、分區明確、具有拓展性。選擇戶外旅行急救版包要根據權自身情況和目的地情況選擇急救包。簡單說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1)急救包的大小,一般戶外急救包便於展開,如果一個人出行選擇稍小一些的就夠了,如果不是1個人出行則要選擇稍大些的急救包.
(2)急救包里要留有備用空間,出行前要將自己或其它人常備葯放置好。
(3)根據目的地的不同,如蚊蟲較多的地方、有蛇的地方等需要選擇針對性較強的急救包,或對普通的急救包進行自行調整。
(4)急救包需要最基本的配備:消毒清創、傷口護理、止血包紮、心肺復甦、冷敷降溫、應急手電筒、反光條或熒游標識等。
⑻ 戶外急救包如何配置葯品
外傷處理用具清單:綳帶、酒精棉、酒精、醫用膠帶、手術手套、酒精片、三角紗布、外科手術縫合針線、嘴對嘴呼吸器、創可貼。
⑼ 戶外活動必備裝備有哪些
到野外活動,誰都希望輕裝,可輕裝的結果,則很可能是"物到用時方恨少"。在野外真缺了什麼必需的東西,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一隻背負舒適而耐用的背囊是必不可少的,它將盛載你的"野外之家";
一頂帳篷,給你一個擋風遮雨的地方;
一塊防潮睡墊,你便會擁有一個乾燥的睡眠,並可使地面上不可避免的小石子兒不致硌得你難以入夢;
一個睡袋,帶給你溫暖和舒適。
一根直徑不少於8mm的尼龍繩,關鍵時刻能救你。
上述物品可說是野外宿營必不可少的用具。誠然,這不包括因意外而不得不臨時露營。我們現在所說的是,在你進行有準備的野外宿營時,有了這幾樣東西你就有了一個相對"豪華"的家了。
除宿營外的野外活動,有幾件東西是你背囊里必須攜帶的,它們是:
雨具(雨衣褲或斗篷式雨衣為佳)、水壺(最好是保溫又不易碎的鋼膽壺)、多用小刀(在野外非常有用,以瑞士軍用小刀為首選)、打火機或火柴(火柴在野外是極為寶貴的,一定要妥善保管)、手電筒(別忘了帶備用電池和燈泡)、垃圾袋(現代人應有起碼的環保意識)、衛生紙(多帶一些,會很有用)、針線包(0佔地不大,用途卻會出乎意料)、葯盒(幾種常見多發病的葯一定要有所准備)、干毛巾和備份的防寒衣物(出外最怕生病,因此要防範於未然)。 如去一些特殊地區,可能還需帶上地圖、指北針、報警器等等;去高寒地區,帽子和手套(至少兩副)也是不可缺少的。
總之,在准備野外裝備時,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盡量減輕負荷,但東西一定要帶全,以免用時干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