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結束
1. 幼兒園全體老師出去野炊,搞一個團隊活動,稿子怎麼寫
一、活動目的: 1.與大自然零接觸,讓我們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開闊孩子們的視野,增長孩子們的見識,並對孩子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家鄉、愛勞動教育。 2.把課堂延伸到自然和社會,培養我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及自理能力,體驗勞動的喜與樂。 3.在活動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4.促進團結協作精神的提高,提供師幼、生生等互相交流的機會,培養孩子的主體意識,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5.豐富我們的課外生活,讓孩子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陶冶情操。 二、活動時間:2013年4月13日(周六) 三、活動地點:羊皮灘 四、活動對象:XXXX 五、活動內容:XXX 六、活動要求: 1.活動前各保育教師做好思想教育,強調紀律,進行安全教育和環保教育。 2.活動時要求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有組織地進行,發揮大哥哥、大姐姐的作用。 3.活動後自覺地將垃圾帶回,保護環境衛生並進行口頭總結,上傳野炊照片。 七、安全分析: 1.從我園到我們活動場地,要沿著公路走一段路,這是一個應該注意的方面,我們做到前有老師領隊,中間、後面有老師維持。這樣一整支隊伍不分離、不脫節。 2.這次活動出發時人多,所以沿途,要求孩子不擁擠、不打鬧、單隊走。 3.不準孩子跳到水裡去玩耍。提倡各家組織一些集體活動(才藝展示等),開展有意義的集體聯歡。 4.要求在生火時注意用火安全,做到人走火滅,嚴防火災。 5.炊具安全保管,在野炊時要求注意自身的安全,小心燙傷。 八、活動准備: 1.各保育教師提前做好思想動員、教育及分組工作: A、要求孩子要做好自我保護,如穿的衣和鞋等。 B、注意野外用火安全,我們須在規定的范圍內才能點燃火,不得私自用火,用火結束後,用水將火撲滅。要及時檢查,保證每個灶完全滅火,並復查。 C、教育孩子在活動過程中,要互幫互助,大哥哥要發揮「紳士」風度,應積極主動地承擔比較繁重的任務,照顧好女生或者是體弱的孩子。 D、對孩子行路時的交通安全和整個活動過程中的環保進行教育。 2.由兩位教師負責整個活動。 3.各小組請事先安排相關事宜:如食品要實惠、衛生,用具攜帶情況(如:引火用的易燃柴火、鍋、勺、碗)等要提前落實,於活動當日帶到學校。 4.步行或騎車到達目的地,按規定在指定地點開始野炊活動。 搭灶——生火——炒菜——做飯——用餐——收拾場地——收拾垃圾,滅火——回家。 5.必備的物品有:桌布一張、打火機或火柴、硬柴若干、調料、干糧或其它,鍋、勺、碗,垃圾袋一個等。要炒的菜先洗干凈切好裝在袋子中。 九、活動過程: 1.13日上午9:30,清點人數,強調活動具體要求。 2.10:00點出發。 3.11:30野炊。在烹調過程中,教師之間可進行手藝大比拼。整個過程要做好環境保護及滅火工作。 4.16:00左右活動結束,回家。 十、活動結束: 活動結束後,進行野炊小結,交流野炊感想,上傳野炊照片。 十 一、其他事項: 1.應帶物品(請教師自己結合實際提出建議)。 2.以上設想還有不周到的地方,各教師臨時加以補充教育,力求本次野炊活動安全、快樂而有意義。 十 二、教師安排: 1.總指揮:XXX 2.沿途和野炊紀律:XXX 3.野炊場地安排:XXX XXX 4.野炊攝影:XXX XXX 5.參加教師: 全部教師
2. 野炊結束後及時用沙土蓋滅火堆,其主要滅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b
試題分析:燃燒的條件是三點:有可燃性,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回點,三個條件同時滿足,缺答一不可,所以滅火的方法也很簡單,只有不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滅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隔絕空氣或氧氣,野炊結束後及時用沙土蓋滅火堆,是火堆不也外界的空氣或者氧氣接觸,即採用的原理是隔絕空氣,或隔絕氧氣,故選b
3. 野炊結束後,為防止死灰復燃發生火災,可採用的滅火方法是
用沙土蓋滅(或用水澆滅等)
求好評O(∩_∩)O~謝謝
4. 野炊結束後及時用沙土蓋滅火堆,其主要滅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用沙土蓋滅火堆,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沒有撤離可燃物,內可燃物的著容火點一般不能改變,蓋上沙土能夠降低溫度,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由分析可知,用沙土蓋滅火堆,其主要滅火原理是將可燃物與氧氣隔離. 故選:B. |
5. 小明.小麗.小剛.小紅一起去郊外野炊 可正當野炊結束後,小明卻突然倒地不起 經警方調查後,發現
間接兇手是小剛,因為咖啡比較苦,他就帶了糖。糖尿病人小明飲用大量的糖酮症酸中毒死亡。
確切的說兇手應該是小明自己。
6. 作文的結尾共有幾種
常見的幾種精彩結尾方式 1、自然式。事情結束了,文章也結尾了。如《記一次難忘的野炊》的結尾:這一天大家都非常開心,也學到了很多見識。野炊結束了,我們把所有的餐具和垃圾收拾好,便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2、照應式。結尾或點題,與文題遙相呼應;或與開頭相照應,收攏全文。如《愛笑的老師》的結尾是:「譚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愛笑的人,是一個能夠把快樂帶給同學們的老師。」首尾照應,有利地突出了中心。 3、引申式。結尾或展開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深化主題;或總結提高,使主題得到升華。如《我的心願》的結尾:「想著,想著,我的心裡,好像有一顆種子在生根、發芽……」又如《落選》的結尾:「這次落選,雖然使我傷心,卻使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我一定要迎頭趕上,爭取下次競選時再當選。」 4、抒情式。結尾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從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見了,親愛的校園》的結尾:「再見了,親愛的老師們,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對我的教育;再見了,親愛的同學們,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之間的友誼;再見了,親愛的校園,我的心將永遠都滿載著對你的記憶。」 5、評價式。結尾對人物或事物進行總結、評價,表達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我的爺爺》的結尾:「爺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種精神啊!」 同樣,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犯以下結尾常見的毛病: 1、畫蛇添足。添上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2、公式化。空******,讓人覺得不真實。
7. 野炊作文 開頭,結尾。
開頭:
野炊,我期盼已久的日子終於到來了。這一天我們全年級同學一起去野炊,版接受鍛煉。權
到炎陵後的活動之一就是野炊,一談到野炊大家就興致勃勃,都迫不及待的想一顯身手。為了環保,我們選定一大橋下的干河床作為我們的野炊地點。我們在組長的指揮下,分工有序,柴、米、油、鹽、菜各有所屬,專人負責。王老師這時正好從我們身邊走過,朝我們笑了笑:你們這些生長在溫室里的「花朵」,沒有受過鍛煉,沒有幾個會做飯菜的,肯定會遇到難題,請求幫忙。我們看出了老師的心思,都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在老師面前露一手,讓他們刮目相看。
結尾:
老師看到我們一天天的長大,一天天的懂事了,開心的笑了。回來的路上,我們還在對野炊津津樂道,真是回味無窮啊。
8. 題材野炊的作文有什麼好的開頭結尾
寫作思路: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今天,春光明媚,陽光燦爛,我和媽媽興高采烈的去水庫野炊。一起去水庫野炊的還有一些阿姨。到了水庫,那裡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我們把石頭壘起來,然後把鍋放在上面,石頭就把鍋支撐起來。
然後,我們去撿柴草,大家撿來了一些細細的枝條。我們把它點然放在鍋底下燒起東西來。我們把一盆清水倒入鍋中,接著我們把豆角、土豆、玉米和白菜、青菜等燒熟就可以吃了。接著我們拿出烤架,兩個杯子,杯子裡面分別放著油、調味醬。兩把刷子各放在杯子里。烤之前要用刷子把油和調味醬塗上去,慢慢轉動,過一分鍾左右就可以吃了。
我們馬上狼吞虎咽起來。這時鍋里的東西也可以吃了,我們就吃起來。這時陳阿姨包的水餃、湯圓也煮熟了,我們痛痛快快地吃起來。吃好了,大家把垃圾分類裝好後放在空地上。我們進行了一場拔河比賽,大家拔得都不分上下,我們隊一勝兩負。
這次野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家一起做一定能成功,一個人做事很難成功。
9.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條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版2004年9月1日起執行):
1、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3、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
4、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5、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
6、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7、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別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
8、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9、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參加活動守時,不能參加事先請假。
10、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
11、課前准備好學慣用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回答問題聲音清楚,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課間活動有秩序。
12、課前預習,課後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13、愛護公物,不在課桌椅、建築物和文物古跡上塗抹刻畫。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歸還失主或交公。
14、堅持鍛煉身體,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讀書、寫字姿勢正確。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
15、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16、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少先隊員服從隊的決議,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學會合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勤動手。
17、遵守交通法規,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不在公路、鐵路、碼頭玩耍和追逐打鬧。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不喧嘩,禮讓他人。乘公共車、船等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讓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游戲。
20、閱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遠離毒品,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進入網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內的場所。敢於斗爭,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共20條,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宜繁瑣。小學生年齡小,因此,既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又要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各地在貫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時,應與《小學生守則》的教育和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結合起來。
(9)野炊結束擴展閱讀:
1、《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依據國家正式頒發的《小學生守則》制定的,是國家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於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訓練,以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集中體現了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3、《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發布,是教育系統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給予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幹部、教師及中小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本地本校實際出發,健全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做到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
4、《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別自1981年、1991年、1994年發布以來,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教育部對上述守則和規范進行了修訂,將《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合並為《中小學生守則》(以下簡稱《守則》),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形成新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以下簡稱《規范》)。
5、修訂後的《守則》及《規范》自2004年9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