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戶外玩沙觀察記錄
『壹』 如何解讀小班玩沙游戲中幼兒的游戲行為
題目:沙堆里的寶藏
活動目標:1、在游戲中,初步掌握挖、掏、捧、抓等動作。2、通過「大帶小」的合作形式,體驗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樂趣。
活動准備:1、用袋子裝好的衣服、帽子等服飾飾品。2、各種動物胸飾每種2個。3、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一、游戲《找朋友》在音樂聲中,找到與自己相同動物胸飾的 小朋友。二、游戲《找寶藏》1、老師講解規則,幼兒找寶藏。
要求:找到了寶藏,大班的孩子把寶藏給小班的孩子打扮起來。2、幼兒介紹自己找到的寶藏。3、幼兒找寶藏要求:找到了寶藏,小班的孩子把寶藏給大班的孩子打扮起來。
題目:挖戰壕
活動目標:
1、練慣用不同的方法挖戰壕。學習深挖、亞、拍等技能。
2、合理巧妙地藉助多種挖沙工具和輔助材料來建構戰壕,鍛煉幼兒的小肌肉以及動作的協調性。
3、遵守玩沙規則,愛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不揚沙、扔沙,體驗玩沙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紅旗、藍旗各二十枚埋在沙里。
2、玩沙工具若干。
3、說明圖一張,積木人32個。
『貳』 幼兒教師如何撰寫觀察記錄
怎樣寫觀察記錄
1.確定觀察目標。
觀察前,幼兒教師要圍繞幼兒身體動作、語言表 達、智力發展、情緒情感與社會性互動等發展領域,對自己的觀察范圍和目標進行明確界定,弄清自己為什麼觀察、觀察什麼、想發現什麼和期望解決什麼問題。
2.掌握觀察記錄要點。
觀察目標、觀察時間、觀察地點、 觀察者、觀察對象(性別、年齡)、 觀察實錄、觀察分析、反思、措施等。
3.恰運當用觀察的基本方法。
隨機觀察:是指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任何時間、場合、環節都可以進行觀察。
有目的觀察:主要是根據事先設定的幼兒各種行為的發展水平指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
4.觀察記錄須找准問題的「眼」。
教師要做好觀察記錄須找准問題「眼」——所研究問題的由來,惟有如此,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觀察記錄。但有些教師不能找准所要觀察記錄的問題的「眼」,致使所做的觀察記錄難以在教學中發揮作用。
以兩則觀察記錄片斷為例,來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案例一】 2013年6月25日下午,媛媛翻了會兒書,又去玩沙區看了看。最後,她去了音樂活動區。
【點 評】 教師觀察記錄的僅僅是幼兒單純的物理行為,對其 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進行活動、結果如何等全部忽略不記。而恰恰正是這些信息,最有助於教師發現研究問題的邏輯起點。
【案例二】
上海市某幼兒園老師在2013年12月17日下午3時50分 對Alice 的活動記錄。
當時正在美工區用一次性餐盤做撥浪鼓。Alice 坐在他喜歡的黃椅子上,右手拿著水彩筆,左手按住紙畫星星和大樓。他用積木做模板描出了一個三角形,然後轉動紙張,在紙的另一邊畫了一個較大的長方形。在給三角形塗紅色時,Alice 笑著對老師說:「這是媽媽的大樓。」在 塗長方形時,Alice 告訴好朋友Mary:「爸爸在這里書。」
【點 評】 現場討論
5.詳盡記錄觀察情況。
記錄觀察過程和結果可以採用文字描述或敘事、表格與圖表、圖文結合等方式,還可以藉助錄像、照相、錄音、作品分析等輔助方式,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記錄。
記錄應做到:
一是要原始、客觀、真實;
(1) 真實 記錄的內容一定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不要因為要完成記錄的篇數,隨便編造或根據孩子反應的情況瞎寫,這樣的記錄沒有任何意義。真實記錄觀察到的情境,包括觀察對象的神態、語言、動作、表情、情 緒等多方面的內容;
(2) 客觀 客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記錄時要客觀描述幼兒行為、動作、語言表情等真實情況,不要從自己角度給幼兒貼標簽。如,某某是個淘氣、攻擊性強、不會與同伴相處的孩子,這種描述就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是不可取的。二是分析要客觀,策略要具體、得當,表明針對問題的做法,而不僅僅是一些虛話、套話。如,不要只說「幼兒自理能力有待加強」等套話,要對具體用什麼方法提高幼兒自理能力有思考和闡述。
二是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三是要及時准確記錄,一般用現在時態;
四是記錄語言要具體、清 晰、簡練、准確。
(3) 深入 觀察到各種現象後,要分析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實施策略的過程中,進一步觀察驗證策略是否得當,從而使觀察層層深入。分析問題切忌就事論事,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幼兒的特點、需要和問題,而不僅僅是表現化、形式化地記錄和進行無關痛癢的分析。
6.科學分析觀察記錄資料。
一是分析觀察的過程,包括幼兒能夠做什麼,達到了什麼水平。
二是對照《指南》,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角度解讀幼兒的行為,分析幼兒的需要和經驗,以及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三是圍繞觀察目標,結合文化、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以及幼兒成長經歷等方面,分析幼兒行為的原因,明確幼兒的深層需求。
四是將觀察得到的發現和自己的工作實踐聯系起來進行分析。
7.制定科學的教育措施。
教師依據觀察記錄分析,反思自己現行的教學 策略,深入思考如何更好滿足幼兒的興趣、需求和可能,如何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指導和支持,如何從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條件等方面 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決策和行為,並以此為 基礎,制定出支持幼兒發展的科學措施。
『叄』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專保意識。
3、在玩沙屬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肆』 幼兒園戶外玩沙游戲怎麼設計
題目:沙堆里的寶藏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掌握挖、掏、捧、抓等動作。 2、通過「大帶小」的合作形式,體驗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用袋子裝好的衣服、帽子等服飾飾品。 2、各種動物胸飾每種2個。 3、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朋友》在音樂聲中,找到與自己相同動物...胸飾的小朋友。 二、游戲《找寶藏》 1、老師講解規則,幼兒找寶藏。 要求:找到了寶藏,大班的孩子把寶藏給小班的孩子打扮起來。 2、幼兒介紹自己找到的寶藏。 3、幼兒找寶藏要求:找到了寶藏,小班的孩子把寶藏給大班的孩子打扮起來。 題目:挖戰壕 活動目標: 1、練慣用不同的方法挖戰壕。學習深挖、亞、拍等技能。 2、合理巧妙地藉助多種挖沙工具和輔助材料來建構戰壕,鍛煉幼兒的小肌肉以及動作的協調性。 3、遵守玩沙規則,愛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不揚沙、扔沙,體驗玩沙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紅旗、藍旗各二十枚埋在沙里。 2、玩沙工具若干。 3、說明圖一張,積木人32個。 活動過程: 一、尋找紅旗,初次嘗試挖洞。 1、說明游戲規則。 小戰士們,今天我們接到一個任務,在這片沙地里埋著一些棋子,請你們根據卡片來找,卡片上數字代表椅子的順序,那頭是第一張,旗子就在對應椅子旁邊線的位置,紅隊在紅線這邊找,蘭隊在藍線這邊找,找到棋子後插在洞穴的兩邊。 2、總結經驗。 (1)剛才你是怎麼挖到的?藉助什麼工具? (2)怎麼樣挖,才能挖的又深、又快、又安全。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藉助工具挖洞,小心輕放,才不會揚起沙。 二、挖通戰壕,鞏固挖洞的技能。 1、剛剛我接到一個任務,要我們去營救被關在島上的人質,敵人就在旁邊,我們想什麼辦法去營救又不被敵人發現呢? 2、好,我們一起來挖一條戰壕,讓我們可以沿著戰壕去營救人質, (引導幼兒戰壕要挖的深才不會被敵人發現) 三、比賽《營救人質》 1、這地圖什麼意思?出示地圖,解說游戲內容 2、幼兒分兩組比賽。(二次) 四、結束 現在我們把人質送回家吧。
『伍』 淺談在玩沙活動中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大量生活事實和眾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幼兒具有創造力。幼兒的創造力是通過具體的創造活動表現出來的,它與幼兒的游戲密不可分。玩沙是我們能提供給幼兒的最自由、最美好的活動之一。在玩沙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挖河、做蛋糕等。只要我們仔細認真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他們確實具有新穎、獨特性,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因此,我們有目的、有系統地教小班幼兒玩沙,並在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興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可以引導人發覺自身潛力,甚至超越能力極限。這種興趣促使幼兒去積極探索新事物,並從中得到心理滿足。 其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愉快寬松的班內氣氛。如果在玩沙活動中,氣候適宜,我們可讓幼兒光腳在沙地里玩,這樣幼兒就不必擔心沙子在鞋子里不舒服,從而激發了幼兒玩沙的興趣,讓他們能身心放鬆,充分表現自己。 最後,我們讓幼兒在玩沙活動中自然的表現自己的情感,不壓抑自己的願望。教師不以成人的功利性觀點看待幼兒玩沙,而是讓幼兒以愉快的情緒玩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描述的幼兒把一種熱烈的情感帶進了游戲之中,他們好象是小小研究家,正在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 二、創造條件 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是幼兒玩沙活動的基礎。玩沙雖是一種幼兒自主資源的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於幼兒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環境,幼兒就難以在游戲中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做好玩沙前的准備工作,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 1、知識准備。玩沙活動的內容與幼兒有關生活越接近、有關的經驗越豐富,幼兒的表現就越積極、越主動。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強化幼兒的有關生活經驗,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熟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街道、公園、動物園等各種圖片,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以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去發揮、想像、交流、探索。 2、物質准備。在保證幼兒充裕時間去活動的同時,還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玩沙材料。除了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如鏟子、小桶、小推車等外,還要為幼兒准備充足的輔助材料,如小樹枝、水板、塑料空瓶、插塑、小動物玩具、小木偶、小汽車等等。另外,我們認為在玩沙時,水也是最好的輔助材料。通過適當的輔助材料的提供,激發幼兒的建造興趣,豐富主題情節,並引導幼兒玩出更高水平,而不是干擾幼兒的活動。我們觀察幼兒的玩沙活動,追蹤幼兒在一個星期里的玩沙,會看到小班幼兒每次玩沙並不是同一游戲的多次重復。有時是由於環境的刺激,有時是由於自身認知水平的發展,幼兒的玩沙內容不斷發生變化。正如有人所說:游戲的連續出現,正是孩子的能力不斷趨於成熟的表現,孩子的游戲就是一種不斷的進步。 三、掌握方法 在玩沙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以幼兒的主體性的發揮為出發點和歸宿,來指導幼兒玩沙;要運用各種指導方法,使幼兒有發揮自己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 1、激發聯想。小班幼兒在玩沙前往往說不出要做什麼,他們將沙倒出來又裝過去,偶爾堆積在一起就非常驚訝或者突然有所發現的喊:哈!山!我做了座山!但也有個別幼兒在活動中處於茫然狀態,於是就需要教師給予協助,可以問:你能告訴我你做的是什麼嗎?或者教師參與活動製作成品後,要求幼兒起名字,這種方式對於幼兒在游戲中的明白有所幫助,由此會增加幼兒的興趣。 2、參與游戲。幼兒最初的創造力始於模仿。幼兒通過模仿學習了一些知識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就能進行簡單創造活動了。因此教師在玩沙時可與幼兒平行游戲,在幼兒能看到的地方與幼兒使用同樣的工具堆高、築堤、挖河、掏洞、修路、種樹等,使幼兒得以觀察、模仿。由於幼兒在教師周圍他們會主動觀察教師的行為,並進行反復模仿。教師在玩沙活動中不僅是一個組織者,而且是一個參與者。教師的參與本身就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 3、引發目的。小班幼兒喜歡玩沙,卻不知如何去玩,教師如果不了解幼兒的水平,聽任幼兒去玩,就會造成活動的盲目性,活動的水平也不高。因此,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從中了解每個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趣,尋找每個幼兒的生長點和教育契機。尤其當幼兒有求援的需要或有危險性和攻擊性行為時,教師應立即從隱性指導走向顯形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的建造目的性增強了,建造的內容也就越來越豐富了。 4、鼓勵為主。在玩沙游戲中,幼兒也會暴露自己的弱點。有的幼兒在壘牆時,壘不好就氣餒了,還有的幼兒想做湖卻做成了小洞。教師要積極引導,從幼兒的年齡和每個幼兒的實際出發,把幼兒的今天和昨天比較,這樣就能看到幼兒在不斷的進步,從而對他們加以表揚,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的潛力。幼兒受到了鼓勵,看到了由於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結果,自信心增強了,積極性也提高了。這時教師再給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他們就樂意接受了,並且勇於嘗試以獲得新的成功。玩沙活動中教師對幼兒鼓勵,不僅用語言表示,而且可用滿意信任的目光、親切喜悅的笑臉,使幼兒知道做對了。 此外,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時,不應只看重幼兒的創造結果,更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和標准來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應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具備的一些品質: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和自信、大膽的想像、獨立的思考,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總之,幼兒在玩沙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特別需要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教師和家長要允許幼兒標新立異和異想天開,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兒敢於創造,樂於創造。我國的創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在玩沙活動中的創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我們要成為幼兒創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隨時為幼兒打開創造之門。(作者:薛妙香 福建省福安市溪柄中心幼兒園 編輯:ls)
『陸』 幼兒園觀察筆記怎麼寫
觀察
是幼兒教師走進幼兒心靈的主要手段,寫好幼兒園觀察記錄是幼兒教師分析幼兒行為背後原因的一條通道,同時也是幼兒教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可是,如何觀察?如何分析和記錄?幼兒園觀察記錄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觀察?每一種觀察記錄需要從哪方面來記錄……許多問題卻常常困擾著老師們,以下為您介紹幼兒園觀察記錄怎麼寫。
觀察記錄的性質和意義
就教師局部的行為而言,有些觀察顯然是不需要做記錄的,如果教師的觀察是為了眼下的判斷和即刻要採取的教學行動的話。而就教師全部的教學行為而言,從有意識的程度來排列,則是從無觀察的教學行為、以觀察為基礎但無記錄的教學行為,最後到以有記錄的觀察乃至以系統的長期觀察記錄為基礎的教學行為。
觀察記錄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一個因素或後期的延續。因此,常見的情況是,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當然,從記錄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記錄還有一個朝後看的目的,這就是,記錄是為了給教師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長提供反饋。從功能上來看,它作為觀察和反饋之間的中間環節而存在。可以用於研究,用來和家長交流或進行匯報,用於同事之間的討論,以及各種評價或評比活動。
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
當我們說教育是一種有計劃的行為的時候,並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發的情況。但是我們現在也已經知道,生成的靈活性,並不完全是計劃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計劃為基礎、為根據的,或者有時候是作為計劃的補充。
觀察記錄的計劃性在於它需要有一定時間安排和方式進程等方面的規劃,其中包括記錄的規模、頻率、時間段、總時間長度、輔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種機器設備)的設計與使用、保存與整理等等。
觀察記錄是一種有豐富意義的行為
有規律的記錄和良好的記錄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產生許多附帶的、有時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書面的記錄比大腦的記憶,在客觀性和真實性上更有保證,更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
2、記錄是對現象進行重新整理、在意識中進行澄清和思考的過程。對於教師的記錄而言,這個思考的過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
3、記錄對於觀察行為的反作用:它規范、便利教師的觀察,使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保證有效省時,它也使得教師在以後觀察的時候更有方向性。
4、長期記錄的積累,可以產生多方面的效益:在總體上了解資源的使用情況,了解幼兒的興趣和在某些方面的發展水平,了解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在局部上了解個別幼兒的現象背後的原因,了解其發展的歷程,了解某些材料發揮作用的規律、原理。
5、它對於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園信息之間的溝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它是教師個人的檔案庫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後進行自我反思和專業提升的歷史基礎。
觀察記錄的分類和范疇
根據記錄的結構性(也對應著觀察的結構性)劃分:
1、開放的日記式或軼事性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局部觀察、隨機觀察中經常使用,類似於日記或記敘文。這種記錄常常是一種個案研究,或是對某一個特定問題的思考;它追求「質」,而不保證「量」;它常常沒有預先的結構,不對情境作人為的分解,而是盡可能地從某一個角度,保持情境、對象的真實和完整。寫作要求:對於特定事件的記錄,無論以事後或現場的方式進行,都應當盡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應當盡可能是客觀的、具體的、直接引用的。記錄者在原始事件中不應當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應當對行為者的動機、目的、感受妄加揣測,而只應當追求可以直觀的完整性,即知覺到的過程與事件。
(2)記錄者的觀點和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為目的,不以發現為滿足,而是為了實用,為了指導和教學;它不是在工作之外來研究工作,而是邊工作邊研究,將研究變成工作的一個流程、一個步驟,使研究附屬或內化到工作之中。
(3)完整的過程和場景
這主要指經過整理的、或是事後回憶的記錄,對於現場記錄則不可能作此要求。這不僅因為時間的緣故,主要是因為現場記錄要求最大的客觀性、直接性和豐富性,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沖突的。
2、表格記錄
該記錄方式在整體觀察、結構觀察和實驗觀察中經常使用,它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表格記錄根據觀察的目的、時間的跨度和長度,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
(1)常規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該表格常用於分方面記錄個案幼兒的發展情況、園務制度和班級規范等成文條款的執行情況、各個環節活動的整體概況、幼兒園各部門的一般活動情況等等,也就是日常進行的、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
(2)主題(問題)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記錄表格
教師為解決特定的問題,常常需要在採取具體的措施之前進行一定的調查和了解,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行動方案,檢驗計劃的效果並作出反饋。
(3)研究性、定期的、間斷進行的記錄表格
前兩種觀察都是連續性觀察,而第三種觀察則是取樣觀察;前兩種觀察都針對一個整體性的情況,而第三種觀察則針對局部的發展或專門的行為。
『柒』 小班適合什麼戶外活動
1,小班室外親子游戲:全家樂翻天
游戲規則:
一次活動後如沒有家庭出局的,則對折一次報紙,再繼續游戲,直到有家庭出局為止。
游戲玩法:
參賽的家庭進場後,找到一張報紙在旁邊站好,游戲開始後聽音樂踏步,音樂停止時馬上站到報紙上待老師來檢查,如果腳在報紙外的家庭則被出局。
2,小班室外親子游戲:袋鼠跳跳跳
游戲規則:
腳不能碰倒瓶子,途中碰倒均為無效。
游戲玩法:
幼兒當小袋鼠套進老師准備的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媽媽站在"小袋鼠"後面捏住袋子兩角與孩子一起從起點跳到終點,五隊為一組進行比賽,前三名得五角星。
3,小班室外親子游戲:寶寶爭奪賽
游戲規則:
寶寶必須在圈內,出圈者犯規。
游戲玩法:
每組選4--5名家長,站入繩圈內。孩子站在家長對有一定距離處。聽令後,家長去爭奪自己的寶寶,先奪到的家長為勝。
(7)小班戶外玩沙觀察記錄擴展閱讀:
戶外活動對幼兒的好處
1、 戶外活動有利於孩子親近陽光和空氣,走近大自然
戶外活動是以陽光和新鮮空氣為伴,以個體或群體的方式,動用全身感官共同參與的活動。如與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沙、玩球、堆雪人兒、滑旱冰等,既滿足了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增加了他們與大自然的親近感。
2、 戶外活動有利於增強兒童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經常在戶外活動的兒童,身體結實,不怕風寒,一年四季很少生病。夏天怕熱著、冬天怕凍著的孩子身體反而嬌嫩,對季節的交替變化不能適應,容易傷風感冒。
人的健康標志之一就是對外界環境的變化能否適應。而在決定適應能力的因素中,皮膚具有重要作用,因為皮膚內有無數感受外來剌激的神經末梢,它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剌激最先發生反應,具表現在對體溫的調節上。
隨著寒冷的刺激,全身代謝加強,內臟器官內血液的供應量增加,內臟器官也得到了鍛煉。所以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孩子的抵抗力要比其他的孩子強。
3、 戶外活動能滿足孩子好動與探究的本性
在戶外活動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約大大減少,他們在更多的情況下是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因此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4、戶外活動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
戶外活動對增強呼吸器官,加強心臟活動能力,改善身體各組織器官的機能,促進生長發育也都有好處。戶外的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可使孩子獲得充分的氧氣和日光照射,使孩子不易缺鈣,日光中的紫外線還能提高孩子關節和肌肉的活動能力。
兒童適當地在日光下和新鮮空氣中活動,對於提高身體對外界環境突然變化的抵抗力,增強身體,對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有著重要意義。
尤其紫外線照射人的皮膚後,可使身體產生維生素D,有預防小兒佝僂病的作用,所以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兒童更需要。
5、 戶外活動能提高兒童的社會化發展
戶外活動往往是需要與小朋友一起展開的,即使是簡單的游戲活動,也有不少規則。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滑滑梯,就有一個先後次序問題;一起搭積木、踢球,就有合作與配合的問題。
可以說,戶外活動為孩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積累為人處世規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孩子們往往會從游戲中積累經驗並遷移到將來的日常生活中去。
6、 戶外活動利於寶寶通過運動和感覺來認識環境
德國學前教育界認為戶外活動對兒童大有好處,比如爬、跳、跑等。兒童天生就喜歡運動,通過和感覺,他們會逐漸認識外界環境,兒童認識到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並以不同的途徑理解事物的內部聯系。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兒童的自信心也可以不斷加強。
『捌』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復,拍沙等動作制,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在玩沙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