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隨州夜景

隨州夜景

發布時間: 2021-02-08 13:25:15

A. 速求湖北隨州到湖南鳳凰古城的線路,住宿

樓主您好:
歡迎來來鳳凰古城旅遊,源從隨州坐火車到長沙,班次 K768/K769 {01:13長沙08:47}{硬座76 硬卧上134 軟卧206 歷時04:34} 再從長沙西站那裡有到鳳凰的汽車,120元一位,車程5個半小時。
現在是旅遊淡季,遊客量都很少的,您可以來到這里在找住宿,鳳凰古城住宿也多,住宿臨江的稍微要貴些,不臨江的便宜點。
鳳凰古城很小的,主要景點是參加苗寨一日游和看篝火晚會,還有一些就是在沱江泛舟,晚上看夜景,泡吧,去虹橋燒烤一條街吃燒烤。
希望對您有幫助!

B. 節日的夜晚 隨州城在霓虹燈的映射下五光十色時美麗極了

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總是使整個原子處於能量最低的狀態。版當處於權能量最低狀態的原子吸收能量後,電子從能量較低的軌道躍遷到能量較高的軌道上,如從1s躍遷到2s、3p……相反,電子從能量較高的軌道躍遷到能量較低的軌道時,將釋放出能量。光是電子釋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霓虹燈光、激光、焰火等都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釋放能量有關。 當原子中的電子從能量較高的軌道躍遷到能量較低的軌道時,放出光子。將發出的光通過棱鏡就得到原子發射光譜;將特定波長范圍的光通過某種物質蒸氣,原子中電子吸收光子,從能量較低的軌道躍遷到能量較高的軌道上,然後將通過光透過棱鏡,就得到原子吸收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中發生躍遷時吸收或放出的光是不同的,可以用光譜儀攝取各種元素的原子的發射光譜或吸收光譜。人們可通過原子發射光譜或吸收光譜來鑒測元素,在現代化學中稱為光譜分析。歷史上許多元素就是通過原子光譜發現的,如稀有氣體氦(其拉丁文的原意是「太陽元素」就是1868年分析太陽光譜時發現的。)

C. 58同城的登錄界面是哪個城市的夜景

虛擬的,沒有這個城市

D. 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及其代表作有哪些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稱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禪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開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賢相,政治清明,史稱開元之治。後來相繼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寵幸楊貴妃姐妹和邊將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後,尊之為在上皇。能詩,通曉音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溺水死,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早年落魄無行,但詩文早有名,平生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參加過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義兵,為徐起草了《討武氏檄》,後來兵敗亡命,不知所終。也是初唐四傑之一。

杜審言(約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沈亻全期(約656-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詩與宋之問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應制之作,意義不大,但對律詩的定型所起作用較大。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進士,武則天時官尚方監丞,中宗時入選為修文館學士,因謅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士林所不齒,玄宗先天年間賜死。詩與沈亻全期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粉飾現實,歌頌昇平,價值不大,但律詩在初唐時有一定地位。

王灣(?-750),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開元五年任滎陽主簿,終洛陽尉。詩作流傳下來的不多,這首《次北固山下》為最著名。

劉長卿(709-79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曾任長洲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移睦州司馬,官司隨州刺史。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於描繪自然景物。五言詩成就較高,被稱為「五言長城」。

錢起(722-780),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寶十年賜進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學士,與韓雄(左)羽、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又與郎士元齊名,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題材多偏重於描寫景物和投贈應酬。

韓雄(左)羽(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三年進士。德宗時,除駕部郎中,知制誥,經中書舍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詩詞藻華麗,以七絕《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一首為最有名。據說當時有兩個韓雄(左)羽,都善詩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來,不知該授給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與詠『春城無處不飛花』之韓雄(左)羽。」可見此詩知名度之高。

劉繚(右上部)日(704-745?),江東(今江西奉新)人,開元十一年進士,曾任校書郎、洛陽尉、夏縣令,為人淡泊,喜結交方外之士。詩多寫自然景物。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曾因安史之亂,遷居今江西波陽。屢舉進士不第,後得宰相元載賞識,才得以做了幾任小官,累官檢校戶部郎中。大歷十大才子之一,詩多贈答應酬之作,無甚特色。但邊塞詩寫得很有氣勢,一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也不乏佳作。

李益(748-827),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憲宗時官秘書少監,終禮部尚書。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

司空曙(約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廣平(郡治今河北永年東南)人。曾舉進士,為劍南節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歷十才子一,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貞元九年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於吸收民歌的精華,並多反映社會生活。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故世稱「張水郎」或「張司業」。又因其家境窮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太祝」。是韓愈的學生,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頗得白居易推重,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和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及劍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 ,終中書舍人。詩豪爽清麗,自成風格,人稱「小杜」。又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

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鎮江)人。屢試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進士,官虞部員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詩長於律體,多登高懷古之作。

溫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今山西祁縣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亦作詞,是「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後詞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馬戴(775-?),字虞臣,今陝西華縣人,一說河北人或江蘇人。屢試不第,直到武宗會昌四年才中進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書記,因直言得罪,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後官太常博士。詩風與賈島相近,嚴羽認為其律詩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

張喬(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因避黃巢之亂,曾在九華山隱居。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崔塗(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僖宗光啟四年進士。終生飄泊,曾長期羈旅於四川和陝西一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

杜荀鶴(846-907),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順二年進士,但示授官。後任五代梁太祖朱溫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詩語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韋庄(836-910),字端已,長安杜陵(今屬陝西長安縣)人,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年輕時生活放盪,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建為前蜀皇帝,任命他為宰相,詩詞都很有名,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擬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

僧皎然(730-799),字清晝,本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曾與顏真卿等唱和往還,又與靈徹、陸羽等同居吳興杼山妙喜寺。詩多送別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揚佛教出世思想。情調閑適,語言簡淡。

崔顥(約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官司勛員外郎。早期有過一段風流不羈的生活,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艷,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豪放。

祖詠(699-746?),洛陽(今屬河南)人,後遷居汝水以北,開元十二年進士。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詩多狀景詠物,宣揚隱逸生活。

崔曙(約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蘇丹陽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詩清逸可誦,多飄泊之感。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舉貞元九年明經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與白居易同為早期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詩亦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其實,無論是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還是詩歌藝術,元稹都遠不能與白居易相比。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濟人,武宗會昌元年進士。官宏文館學士、尚書郎,後出為巴州、蓬州、綿州刺史。持論鯁切,以謀略高自標顯。終秘書監。詩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淺露。

秦韜玉(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應進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賜進士及第。曾從僖宗入蜀,依附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詩以七律見長。

裴迪(716-?),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早年與王維友善,同居終南山,相互唱和。現存詩多為五絕。常描寫幽寂的景色,思想傾向與王維的山水詩相近。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王建(約767-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大歷十年進士。曾作過縣尉、縣丞、司馬一類的小官,又從軍到邊塞,晚年退居今陝西西安市。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語言也較朴實。

權德輿(759-818),字載之,今甘肅秦安人,一說為陝西略陽人。少有文名,曾官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因與李林甫不合,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詩多而無甚特色,只有少數樂府詩為人稱道。

張祜(生卒年不詳),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一說河南沁陽人。早年寓居蘇州,後至長安,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詩以宮詞為最有名,深得同時代詩人杜牧的推重。

賈島(779-843),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後韓愈勸之還俗。屢考進士不中,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稱,又重煉字。與孟郊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李頻(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歷官秘書郎 、南陵尉、武功令、侍御史,終建州刺史。詩以寫山水、別情為主要題材。

西鄙人,西部邊地的人民,故稱為西鄙人。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詳。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蕭山)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曾任禮部侍郎、太子賓客、秘書監等。自號四明狂客,與李白、張旭等人在長安稱「飲中八仙」。工書法,尤善草隸,詩多祭神樂章和應制之作,偶有小詩清新可喜。

張旭(675-750?),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王翰(約687-735後),字子羽。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雲元年進士。任過仙州別駕,後貶道州司馬。任俠使酒,恃才不羈。詩多古體,蒼涼奔放。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進士,曾官鹽鐵判官、檢校祠部郎中。其詩多登臨紀行之作,多寫抑鬱怨憤之思,不事雕琢,而清新可喜。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今河南洛陽人。天寶時名士,卻不樂仕進,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濟縣人,大歷時進士,曾任洪州戶曹參軍,與盧綸、李端等為詩友。

顧況(約725-約814),字逋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肅宗至德二年進士。曾官著作郎,因高刺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後攜家隱居潤州延陵茅山,自號華陽真逸。善畫山水,詩平易流暢,比較注意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嚴羽稱其有盛唐風骨。

朱慶余(生卒年不詳),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紹興)人,敬宗寶歷二年進士。曾官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致,為張籍所賞識,內容則多寫人具日常生活。

鄭畋(約824-882),字台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武宗會昌年間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職,曾鎮壓過黃巢起義軍。

韓亻屋(844-約914後),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今陝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元年進士。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入長安,隨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後以不附朱全忠補貶斥,南依閩王王審知而卒。其詩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香奩體之稱。

陳陶(約812-885前),字嵩伯,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一作嶺南人,又作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舉進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稱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間避亂入洪州西山學神仙,後不知所終。

張泌(930-?),字子澄,今江蘇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後主時官中書舍人。

無名氏,無名。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詩序》雲: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奇妾,後奇叛來,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為皇子傅母。皇子壯,封漳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

薛濤 字洪度,生於大歷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歲。原籍長安,幼隨父居成都,八九歲能詩,十六歲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蘇味道 趙州欒城人。與里人李嶠俱以文翰顯,時人謂之蘇李。弱冠擢進士第,累轉咸陽尉。裴行儉引管書記,延載中,歷鳳閣舍人、檢校侍郎。證聖元年,出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聖歷初,遷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前後居相位數載,多識台閣故事。神龍時,坐張易之黨貶眉州刺史,還為益州長史卒。詩風清正挺秀,綺而不艷。多詠物詩。代表作為《正月十五夜》、《詠虹》、《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寫元宵夜景,火樹銀花加之穠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詠虹》詩對虹的描寫刻劃亦頗值得稱道。有集十五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六十五)。

劉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希夷善為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然意旨悲苦,未為人重。後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所稱賞。代表作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搗衣篇》、《代悲白頭翁》、《洛川懷古》等。其中《代悲白頭翁》一詩寫花開花落,時光擲人;昔日紅顏美少年,今成半死白頭翁,由此發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之感慨。其用詞與意境與《紅樓夢》中甄士隱對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以及黛玉的《葬花詞》「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的用詞與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辭氣不弱於後者,年代上則早之幾百年,由此足見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學造詣之高。所謂曲高和寡,尺澤之鯢難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為人重亦難怪也。集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八十二)。

虞世南 字伯施,餘姚人。沉靜寡慾,精思讀書,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見稱於僕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書郎,十年不徙。入唐,為秦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太宗踐祚,歷弘文館學士、秘書監。卒謚文懿。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手詔魏王泰曰:「世南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其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遒勁,與歐陽詢、楮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著剛健。因是近臣,故侍宴應詔的作品較多。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其中後三首詠物詩(即《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分別寫竹、蟬和風,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借、受制於它物,世南描摹狀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三十六)。

張謂 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間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徐氏 系前蜀太後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國色,能為詩,蜀王建納之。姊為賢妃,娣為淑妃。王衍即位,冊賢妃為順聖太後,淑妃為翊聖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後太妃同禱青城山,凡游歷之處,各賦詩刻於石。其詩不僅能點出所游歷勝景的妙處,還跳出所詠實物的囿限,浮思聯翩,虛實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誠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詩中《題金華宮》、《玄都觀》(一)、《三學山夜看聖燈》(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學山夜看聖燈》(一)為最善。「磬敲金地響,僧唱梵天聲。若說無心法,此光如有情」將觀聖燈之景有聲有色地呈現於人前,寫得十分高妙離俗。有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九)。

於良史 徐州張建封從事。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講究對仗,十分工整。詩多寫景,同時寄寓思鄉和隱逸之情。詩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藍田山口奉寄沈員外》兩首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崔護 字殷功,博陵人。貞元十二年登第。終嶺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庄》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五月水邊柳》一詩寫柳,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描摹垂柳的萬千風情,寫得盡態極妍,惟妙惟肖。各詩作中的「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