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夜景圖片
Ⅰ 珠海海邊夜景
在幽藍的星空下,海浪柔柔地拍打著海岸,猶如一位少女溫柔地向遊客訴說著珠海的風情。情侶路蜿蜒曲折,石砌的路上,騎雙人自行車的溫馨,相擁情侶的甜蜜,拉著風箏的孩子的快樂,垂釣老人的喜悅,形成了一幅幅動人恬靜的畫面。這條歡樂的銀河與相隔幾米外車水馬龍自成一國。細膩的海沙承托著遊人的足跡,略帶鹹味的海風輕輕的撫動發梢,偶爾還有調皮的小螃蟹,示威地舉著堅硬的鉗子繞過身邊。眺眼望去,顆顆街燈如鑲嵌在海邊的珍珠,為大海這塊深邃神秘的藍寶石增色不少。倚欄遠望,澳門的夜景盡收眼底,璀璨的燈火與天上的繁星爭相輝映。
不知道你要求的程度是什麼,希望能幫上忙^_^。不過作業以後還是要自己做喇~呵呵
Ⅱ 夜晚海邊優美的句子
傍晚的海象一位深邃的老者,靜靜的睡在暮色里。無風、無浪,與天默版默相對。我無法感知蒼權茫的天與浩瀚的海,在黑夜降臨的這一刻,彼此會與對方訴說什麼。我看遠方的天,親近身邊的海,我在海與天之間徘徊,天漸漸黑了下來,夜色籠罩了海空,大海隱在夜色里,閃爍在海面上的燈象是大海的眼睛。是軍艦、遠航歸來的船、還是魚船上的燈火?海面上的燈亮在了我的心裡,使我沒有感覺到夜的黑暗。我走在海邊的路上,感受這靜謐之夜的溫馨,沒有路燈的路擁在自然的懷抱里,在這朦朧的夜晚,似乎與海融在了一起,我輕輕的走在上面,清楚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和呼吸聲。
Ⅲ 描繪海上夜景
我在船上顛簸了一天,晚上覺得難以入睡。船艙里悶熱得緊,我翻身來到甲板上。
今夜海上沒有月亮,也不用說星星了。有的只是在近處滾滾的浪花。在視線的盡頭還有幾點微弱的光亮。這在浩瀚漆黑的海上顯得那麼的微弱不濟。光亮有亮有暗,起初我以為是船隻。要知道在這茫茫大海中碰到船隻是很稀罕的事。後來那些光亮隨著船的前進而消失在後方。我便知那或許是指航的燈罷。
夜晚的海上無景可看,若向那片海投眼望去,只覺一片漆黑,和這時的天空是一色的,完完全全地融合。這融合卻又不似白天,白天還能見到那天高海深的界線。而此時,卻什麼都沒有了。這也許就是真正的海天一色了。我試圖去分辨它們的界線,卻覺得在這一片漆黑中空空如也,但又覺出它已很滿了。
海上的涼風使我有些倦了,卻不想回去。我趴在船欄上,低頭望見滾滾的浪花,發覺原來它才是夜晚海上最美的。浪花隨著船的前進不斷冒出,又不斷滾向遠處,不斷融入那片漆黑中,銷聲匿跡,似乎在那兒什麼也沒發生過。它們就這樣周而復始著。
我之所以稱它美是因為夜幕下的浪花有種奇麗的顏色。它不同於白天所見的白色浪花,此時的它卻是紫色的。這是種奇特的紫。它不像秋天成熟的葡萄紫得那般厚實,亦不像蝴蝶花般紫得那樣輕盈。它給人一種幽靜卻又深邃之感。它神秘得像是從大海深處透出來的。倘使你望穿秋水,也難以捕捉到它的來處。
縱使那片黑色守口如瓶,那紫色卻隱約透露著大海深處的秘密。它機警地不敢在白天張狂,卻聰明地借著夜幕的掩護偷偷地向人們訴說。
這時我才感到有些睡意,便回到船艙里。第二天醒來,已是天明,海上大霧。
Ⅳ 沙灘迷人夜景,怎麼跟男友拍出夜景大片
沙灘一直是一個最好的拍照場地,因為沙灘從遠處看過去的時候非常的潔白,並且還配合著同樣干凈的大海,而在夜晚的時候,沙灘更是非常的迷人,有很多談戀愛期間的人們都非常的喜歡在沙灘上拍一些迷人的夜景,但是在夜間拍照就要面臨著不少的挑戰,首先是光線的問題,夜晚的光線太暗使用普通的手機鏡頭無法非常完美的拍攝出自己想要的結果,想要和男朋友拍攝出非常迷人的沙灘夜景照片就要做到選擇一個非常好的構圖、選擇大光圈鏡頭、合理利用光線這三點,下面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各位看官,以上就是我對“沙灘迷人夜景,怎麼跟男友拍出夜景大片?”的回答,如果您還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Ⅳ 大海睡了是什麼樣子
大海睡了,在皎潔的月光中閉上了眼睛! 海中,魚 、貝殼 、螃蟹 、水母 、海星 、海水搖碎的星光 也慢慢閉上了眼睛,深深睡去.任海風吹拂,任暴雨下著,大家都帶著笑意睡了!
這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歌語言流暢,富於想像。
全詩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課文還配有一幅插圖,再現了詩句描繪的優美意境,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詩歌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琅琅上口。學生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說明他們對詞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既然朗讀又是理解內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動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應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大海夜景,一個「讀」字應該貫穿始終。但強調讀,不等於盲目地多讀,什麼時候讀,是讀一段還是讀幾句?採取什麼形式讀,讀出什麼樣的語氣?都要從教學目標出發,以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可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幾遍,達到讀正確、讀通順,再通過教師的指點,讓學生讀出停頓,從而讀流暢整首詩。接著,通過指導看圖,讓學生在學會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同時感受大海夜晚的寧靜和美麗,然後通過讀書把這一份感受表達出來。在想像中指導朗讀,理解字詞,在朗讀中對照畫面,體會詩境。最後做到熟讀成誦。
語文學習不等於學習課文,因此,對課文的教學也不應僅僅局限在課文本身,要盡可能地拓寬開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本首詩描繪了「大海睡了」的美,那麼,「大海醒了」的景象該怎樣用詩的語言來表達呢?學生對此定然會很感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共同作詩,進行句式的遷移和文字的訓練,學生思維火花不斷閃爍,在語言運用的同時領略了大海不同情態的美。而交流的過程更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Ⅵ 形容男人在海邊夜景的詩詞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出處】: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譯文】: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台。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6)大海夜景圖片擴展閱讀
【賞析】:
「白雲」四句總寫在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由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中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
這里「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份已經很難去考證,而對此詩的創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描繪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
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於瓜洲,描繪的是千年古鎮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者顧仁認為,此詩作於揚子江畔(今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南部)。
Ⅶ 深圳哪裡的海邊夜景好看
可以去地王大廈,不過是要錢的。把深圳CBD和部分香港夜色盡收眼底。內或者是去蓮花山公容園。紅樹林(海邊)、蓮花山(市區)、梧桐山頂(遠瞰)深圳的夜景你去市中心看就好了,邊逛邊看,不用刻意去找的,不然失去樂趣了。
除開市中心,也建議你去蛇口港,也很不錯的!
玩的開心!
Ⅷ 求這張海邊夜景圖叫什麼名字。
Eugene Lushpin寫實城市風景繪畫作品
Ⅸ 夜景,海景,桌面壁紙
Ⅹ 描寫夜晚大海景色的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欄目:唐詩鑒賞 作者:情詩網 2004-11-12 7:52:15 瀏覽:83844 相關信息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盪,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