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戶外
㈠ 關於雲南保山衣、食、住、行、吃的特色
保山古稱永昌,位於雲南省西部,市府所在地距省會昆明公里,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內與大理、臨滄、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鄰。民間風俗,節日特有一番風味,地方特色更是獨具一色。
永昌鈸舞
保山彝族,分布於瓦房、瓦馬、瓦窯、楊柳及蒲縹、上江、丙麻等鄉寨。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擦大鈸屬彝族傳統舞蹈且帶有武術性質。彝語叫「大鈸聚自得」。流布於瓦房的徐掌、四棵樹、白龍井、梅蘭山、楊柳壩等地方。逢婚喪嫁聚時舉行。參舞者4、6、8、10人不等,女人諱跳,表演者全系男人,器樂有嗩吶、大鈸、小鈸、鐃子、芒、鑼、大鼓、小鼓。演跳時常戴面具或化裝成孫悟空、唐僧、八戒、沙僧,或彝家仙女,或其它形象。大鈸扮演者即領舞者居中主跳,伴奏伴演者環繞周圍,因領者舞姿極為活躍多變,且節奏鮮明,氛圍磅礴,故稱擦大鈸。多採用對跳、串花、蹬腳、蹉腳等藝術套路。代表保山地區參加了昆明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的行進節目表演並獲得表演一等獎、組織一等獎。
德昂族水鼓舞
德昂族在保山市有人口近千人,聚居於潞江壩大溝邊、白寨、芒彥。具有豐富絢麗的傳統文化。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獨有的民族舞蹈。德昂語叫「嗄格楞當」,多系喜慶時舉行。領舞者打著水鼓、大鈸、大芒率眾起舞,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間一小孔加進約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濕潤而以鼓皮潮濕而得名,濕潤的水鼓能發出更有特色的音響。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將水鼓挎於脖頸,身體微彎,以手擊鼓,左手拍打小頭鼓面,右手錘出大頭鼓面。芒鈸配合,舞姿變化,節奏感強。
民間文藝
A、打歌
打歌原來是布朗族、彝族性的民間舞蹈,境內因其佔80%以上漢族同與布朗族、彝族雜居,受之影響,打歌已不僅限於布朗族和彝族,廣大的漢族及其小數民族都已興起打歌,形成各民族統一打歌的歷史習俗。
打歌以蘆笙、三弦、蔑弦(口弦)、笛子為樂器,奏響樂器,打歌開始,特點是粗獷大方、熱情奔放、節奏明快、人數多,少不限,男女老少集體圍場踏跳,步調整齊。打歌我即彝步種類有小平歌、小伴翻、串花歌,心合心想會背(大翻身)小翻身、蒼蠅搓腳,跺腳歌、伴淹歌、母豬吃食、共鼠狼哨蜂子等。打歌中有的表現勞動及生活,有的表現愛情。動作以腳部為多,腳的變化為主,有擰腰、拐膝、擺臂、甩手、送胯、跺腳等。
每場打歌,一圈園場或幾層園場均可,男女各站一排可對插右或混雜,吹蘆笙、笛子、彈三弦者為領頭,邊吹邊彈邊舞,其餘男女徒手隨舞;形式多樣。打歌中,打歌歡跳與男女打歌調對唱同時進行。不會唱調者狂歡舞跳,會唱調男女選准對方成對後進行打歌對唱。唱調時不跳舞,只隨打歌隊伍行走。打歌調一般分盤歌與自由對唱兩類。盤歌是問答式歌詞相對固定,對唱時測驗有問能不能回答如男唱(問):「天有幾寶從何亂,地有幾寶時分明?」女唱(答):「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金。」這類打歌調主要有盤《十二花明》、《二十四花明》、《相桂花名》、《六十甲子》、《盤古分天地》、《湘子盤天河》、《造大船》、《十要名花》等。自由對唱俗稱花花山歌,也叫唱拉愛類打歌調沒有固定歌詞,現唱現編,隨問隨唱,多採用擬人、比喻、誇張手法唱出對方好處,訴說自己的謙虛,如果唱:「你娘生你生在金銀財帛地,我娘生我生在爛地頭草芭蕉林」。
女唱:「金銀財帛朗家有,爛地頭草妹家門」。
打歌多見於農家嫁娶之夜,嫁女(男)家打棚天當晚,娶女學正客天晚上,打歌程序為辦客家晚上撤席後在棚下擺三、四張桌子擺三牲豬頭一套和茶水果品,桌下罩公雞一隻,凡打歌唱調者能堅持到雞鳴時分,主人便宰殺公雞以待打歌人。
打歌的歷史悠久,多流行於建國後至1996年的10年間,「文革「時期被稱為「黃色」而禁止,黨的十三屆三中全後得以恢復,80年代廣為流行,90年後,因其錄相、電視、VCD的普及,打歌有所蕭條。2000年後,新一代年人出來後,打歌熱又有所回升。
B、山歌
山歌在全鄉均為流行,尤以熱帶沿江、河谷地區多而廣。建國初期的許多年輕人,就曾因山歌而私定終身。山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獨唱屬在山野間自我消遣,是最為普遍的山歌形式;對唱慰以謀情說愛,互敘甘苦;群唱慰以共同取樂,合聲對唱情緒旺盛。山歌不拘格調,沒有固定格式,大都以觸景生情,遇事而感而現編現唱,唱詞多以抬愛為主,如「不到茶山就知茶有價,不到妹學就知妹有名」。對唱與打歌調中的花花對歌大體相同。山歌清脆悅耳、聲音高昂,拖音過長,傳聲較遠,唱腔圓潤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顫音和滑音,女聲表現更為明快。
C、民歌
民歌俗稱「小曲」是以七字四句為1首,歌詞相對固定的一種民間文藝形式,在全鄉從古至今廣為流傳,既適用於男女青年談情說愛時用白話對說,也可配以歌譜對唱,還可用於山歌和打歌調中。民歌體裁不變,但種類較多,有訴說男女在戀愛,婚姻方面苦衷的婦女歌;有自由戀愛的情歌;有訴說生活艱難困苦的的苦歌;有歌贊共產黨領導下,新生活,新氣象的歡歌;還有失去親人,遭遇禍難的悲歌等。分別例舉一首。頌歌─毛主席,大恩人,一心救我出大坑,領導我們鬧革命,恩情更比海洋深。
婦女歌─桅子開花杷杷長,爹媽嫁我不商量,活人丟進死人坑,還說我的命不強。情歌─臘月甘蔗甜又甜,天天想妹好人情,今天得見妹一眼,不吃茶飯過三天。抬愛─大河水漲河浪沙,挖開河沙種西瓜,西瓜本是紅壤子,小妹卻是粉團花。苦情歌─桃子紅來李子青,解開鈕子難見心,夫妻脾氣合不攏,口吃黃蓮苦在心。
民歌除四句為一首之外,還有多首為一路的系統民歌如《十二月採茶調》、《十二手巾》、《十二月綉香袋》。
D、吹嗩吶
吹嗩吶俗稱吹打。嗩吶一大一小,均為銅制,俗指避邪,大為號,小為打。號分粗細兩節製成,細管可插入粗管內,全長1.6米,掌號(發號)時細管從粗管內拉出。號管無氣孔,音量有高低,通過喇叭口發出音響。打、咀管為木製,喇叭口和打咀均為銅制。木管有音階氣孔,多用稻草或蘆葦做咀哨子。吹打時音色清晰、明快、高昴圓潤。吹奏時能長時期不停斷。
稱之為有內換氣功能。音色不變,氣勢不減,主要是有特殊的換氣技巧。吹打的調名 ,內容豐富,婚嫁喜事有迎客調,候客調,歡樂調調、催人調、過山調、出席調、壓棚調、採茶調、叫客調、磕頭調、隔娘調等。喪事有掩蓋調、懸白調、哭娘調、出殯調、下葬調等。
E、舞獅
獅子分金獅和麻布獅子,舞獅俗稱耍獅子。獅子由頭、身、尾三部分組成。獅頭以膠泥做頭型,用多層紙裱糊,干後脫下紙殼。以做骨架,以顏料彩畫而成,獅身由白布縫制,獅毛獅尾用不 麻或劍麻做成,並染上各種顏色。
獅子常在喪事或慶祝節日要用。舞獅時3至4人舞一架,1人戴喜頭面具,俗稱彌樂佛頭或笑和尚,身穿翻毛皮衣,手持文帚,在獅頭前逗獅子,1個「孫行者」手持蚊帚在獅後獅子。表演程序由掄堂開始,變稱開場,喜頭即誦頌詞,到獅子上場院,表演各種打鬥和戲耍動作,如上板凳、上桌子、綉球等,喜頭和行者表演各種拳術和刀、槍、劍、戟等。
民俗風情
節日有現代節和民間傳統節日兩類。現代節日有1月1日元旦節、3月8日國際婦女節、5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10月1日國慶節。現代節都是世界革命和中國革命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大都在機關、學校流行慶祝,農村則以民間傳統節日為主。民間節日教多,但在境內隆重的習慣性節日只有12個。
春季節日
A、春節。
春節俗稱過年,是上一年年終與下一年年始的交替,時間農歷臘月月小29日,月大30,次年正月初一、初二,俗稱大年初一、大年初二。過年習俗是,在年三十需將服裝,初褥等全部清洗完畢,打掃家庭衛生,過年的前一街上街買辦糯米面,紅糖、對聯、年畫、火炮、香錢紙火等年貨。年三十白天宰雞、煮魚、栽香樁、年松、貼對聯、門神、喜神等。下年備一托盤茶、酒、飯、肉等。到山神廟燃放鞭炮、供祭山神(俗稱供山),回來後點燃青香,燒紙火、祭供天井、門神、灶君、家堂等,日落前全家入席吃上一段豐盛的「團圓飯」,吃上全家人聚攏閑談。熬至子時來臨方可入睡。1990年後由於電視普及,大都夜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大年初一,是新一年的開始,人們大清早起來煮湯圓,先進行用湯圓供獻山神七主及家園天地、門道、家堂、祖宗、灶君後電吃湯圓。
大上初二,清晨煮,粑粑絲,(90年代後多為餌絲)先供獻山神,天地家堂,祖宗門道和灶君後吃粑粑絲。有部分居民常用大年初二開財門,退火神,獻龍、以求新年財源,火神避求安全,求水井常年進水。
過年特製糧食主要有用飯米製作的粑粑即可燒食,也可切成絲煮食,有用糯米面製作的湯圓。
新年之際,還有拜年的習俗,如結拜子女給乾爹干媽,新爹親媽拜年,有新婚男女到岳父家族間拜年,國家機關單位還有給退休,職工拜年等。
「拉乾爹」
保山地區許多地方民間流行的一種原始的交誼結友方式,從民俗學的角度看,這種風俗的形成,與社會生產落後以及人們在遇到困難之時渴望能夠得到親情以外的幫助這種「求助心理」有關,故在地廣人息缺醫少葯、民風古樸的山鄉最為多見。 在保山市的瓦窯、瓦馬、瓦房等山鄉,「乾爹」通常有兩種「拉」法,一種是認准目標,協商結親。即山裡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時,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鄰村別寨的相識之人表明心願,若對方同意,便擇一吉日,殺雞煮肉,邀親喚友,磕頭、取名,完成一應「寄名」手續。據說,娃娃「過繼」給乾爹後,一改姓換名,便不是自家兒子了,即便「命」里帶點小災小難什麼的,也就化解開了。
有趣的是另外一種「拉」法——「聽天由命,強拉硬逼」。採用這種法子結親,只能在大年初二至元宵節這段時間進行。想「拉乾爹」的人家往往選個雙日子,由男人帶上公雞、臘肉等食物,天不亮就到村外小橋狹道這樣的行人必經之處橫拉一根細細的白線,然後在其附近埋伏起來:不論是誰,只要經過此地並絆斷了白線,即被認定為是親家了,埋伏者便飛奔而出,拱手作揖,叫一聲「親家」。「天意」難違,通常情況下,來者只能應允,否則是要背罵名的。於是埋鍋造飯,就地野炊。吃飽喝足之後再進村「認門」並舉行拜寄儀式。來者倘是婦女,那她當然是「干媽」;若是未婚男女,那就是「乾哥」、「干姐」、「乾弟」、「乾妹」;倘不巧碰上的是牛呀馬呀羊呀狗呀什麼的家畜,那也「拉」——由其主人代替,履行一切手續和義務,只是取名時必須按絆線動物的稱謂來定,如馬兒、狗兒什麼的。 無論是人有意選擇還是「天命」所定,干親一旦形成,雙方便親如一家,互相照應,年頭節下,亦應時造訪,以手足之情互待,相處好的,甚至情連幾代,傳為佳話。
更為奇妙的是,在騰沖縣的一些山鄉,還有一種「拉」大樹當「乾爹」的習俗,並有許多人自小便拜了某株奇樹古木為「乾爹」的,因為他們的父母相信,古樹參天,根深葉茂,福蔭極廣,一旦拜作「乾爹」,就能保佑娃娃無病無災,長命百歲。特別虔誠者還要請神職人員幫算一算大樹「願不願」收,若「願」,則選一黃道吉日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地行過大禮,才算結上了「人樹干親」。末了,還得給孩子取個有枝有葉的名字。由於此俗相沿甚久,故騰沖境內不少知名的古樹——如小西的雷打樹、打苴的大橡樹、和順的「雙杉」、馬站的鵝毛樹、界頭的「銀杏王」等,無不「膝下」攘攘,擁有許許多多在世的或早已離世的「干兒子」、「乾女兒」,而他們當中不少人就叫樹茂、樹榮、樹壽、樹生以及樹美、樹秀、樹芳、樹英這類「萬古常青」的名字。
B、立春節。立春節俗稱打春,是全年24節氣的第一節氣,是新一年春季開始。不論是春節前立春,還是春節後立春,只是立春當天早上,人們習慣與大年初一一樣,煮湯圓,燒煮火供山神,家堂,天地、門道、灶君求各諸神保佑一年平安。
C、元宵節。
無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日,該節在本鄉很少興過,即時興過也並不隆重,僅是在元宵晚上煮湯圓吃而外,並無其它活動
唐以後,由於佛教的傳入和盛行,保山壩緣的山明水秀之處相繼修建了大批禪院佛堂。這些宗教場所,除太保山「寺宇連雲」、蔚為壯觀之外,其餘規模均不甚大,但香火卻都興旺。尤其是各寺院一年一度的廟會,更吸引了眾多信佛的和不信佛的各色人群。保山的廟會有約定俗成的時間規定,也許是因為正月為農閑季節,庄戶人家有空閑且樂於參與的緣故,各寺廟會大多集中在人們需要「逛過」的這些日子舉行。這些廟會雖名目繁多,但總起來看都有個共同的主題:求神拜佛、禳災祈福。這些事情在封建根子較深的舊保山是很有些市場的——即使到了今天,虔誠的善男信女亦大有人在,信仰自由嘛。
當然,有信的,就有不信的和半信不信的,絕大多數趕會者其實更主要的是來逛風景、趕熱鬧的。相傳,正月初一至十五為如來佛執掌天下,人間不分貧富一律平等,因此過年的時候保山人是不興討債要賬的,這對那些家計艱難的人來說無疑是一項很好的「優惠政策」:他們可以暫時拋開債主登門的隱憂,同所有人一樣扶老偕幼悠哉游哉逛廟會。如今,人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逛廟會,也就成了城鄉民眾消閑度假的一種郊遊活動。
保山的廟會五花八門,別有情趣。最盛大的廟會是太保山上玉皇閣、斗姆閣、報恩寺等三十多座寺觀庵館興旺時的西山「聯席會」,一連兩日,香火鼎盛,人潮不息,熱鬧非凡。而今雖廟稀會散,但大年初一、初二登太保山卻成了城鄉居民的一種新俗,算是廟會之「余緒」吧。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農牧兼營的民族,村寨的分布與座落有其獨特的傳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半山區,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選擇向陽山麓,順山修建,以山腰、山樑處居多,山腳、河谷地帶較少。《元陽縣志》載:「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壯麗、資源豐富的山區,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層層,村後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種,多數村寨都有一條水溝從中流過。」
民居在我國西南地區,彝族分布范圍較廣。因此,其民居類型為適應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響,而顯得比較復雜,不過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卻有廣泛的代表性。一般說來,彝族民居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瓦房、土掌房、閃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習俗彝族實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兒女婚後另建住房,自立門戶,僅幼子與父母同祝彝家院落寬敞,以供生產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辦紅白喜事時,可以廣納賓客。居室內,正房堂屋靠牆處供奉著天地祖宗處於牌位,供桌上擺設著香爐及虎、獅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於接待客人;左側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塊石頭支成,俗稱「鍋庄」,用以取暖禦寒,熱水烤茶,火塘周圍是家人圍坐議事的地方。正房兩側房間為當家兒子媳婦的卧室,兼存放貴重物品。一般長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設在側廂房。大門後做磨房,正房樓上是糧倉,樓下為畜廄。
秋季節日
A、「七月半」送老祖。
每年農歷七月初一至十四、十五為「鬼節」,意為亡故的列祖回家與後人「團聚」,每家每戶於七月初一用一席飯菜和香錢紙火將其從大門外接回到供桌祖宗靈位上進行待供,在每飩吃飯前都要先用菜飯到供桌祖宗信前祭低一番,家人才可以用不著餐。一直堅持到七月半,即七月十四、十五。到七月半亡人老祖又要回陰,各家各戶做粑粑,殺雞煮肉做一飩豐盛的午飯,先隆重地祭獻一番後,將其老祖送出大門外「回家」。
B、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民間傳統的中秋節,中秋,即為每一年仲秋八月的中間。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圓,月色也最美好,人們望著玉盤般的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異鄉為異客,也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因而人們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
本鄉境過中秋的形式主要有供月亮、吃月餅。八月十五頭一街。人們紛紛上街購買以月餅為主的糖食果品,八月十五晚上,先將月餅等糖食果品擺回堂屋或者客廳,全家人團聚敘情,分享供品。
C、九九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原於《易經》「以陽爻為九」,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重陽節在本鄉境有紀念意義,但無具體活動內容,在民間僅有「重陽祭谷」之習慣,即到重陽節這天,種糧農家備茶飯,錢紙火,茶酒二氣到莊稼地邊搭一 供桌,擺上供品祭供田公地母二神,以謝二神保護莊稼之意,以求金秋十月順利收谷,此外,人們還將重陽節有雨無雨來預測未來冬季之氣候,「有雨無雨看重陽(九月初九)」,「有雨無雨看重陽,十三(九月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冬季節日
A、十月嘗新節。
進入農歷十月,本鄉境莊稼人糧谷已收獲完畢,歷史上有在十月初十前後嘗新米的風俗,即將新收獲的稻穀曬干碾成米,凈煮一鍋白米飯,有的還將新米舂成白生生的粑粑供獻天地、祖宗、灶君,以慶賀新糧收獲和求望來年再五穀豐登。這一節日多見於改革開放前,如今,調整了種植業結構,煙、蔗主產區稻穀較少,嘗新節也逐漸淡化。
B、殺年豬。
殺年豬在本鄉境並非傳統節日,但是一種較為普遍,且十分隆重的一種生活習俗。
每年每戶人家都要喂催專用自食的2-3頭肥豬,在秋收結束後入冬季節(大都在冬至節前後)進行宰殺,肉食經各種特殊處理後進行儲藏,以備次年全年食用,在殺豬當天除鄰居互請相幫忙外,客人高興捧場,熱鬧非凡。從一睥一次的熱鬧場面上講,這似乎又是一個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
施甸「年豬飯」邀你天天過大年進入冬季以來,施甸縣家家戶戶便開始為傳統的「年宰」而忙碌,殺年豬在施甸經過幾百年的延續,已慢慢形成了一種風俗,殺年豬的頭數和親戚朋友的多少成了這里的農民群眾好收成的象徵。
衣、食、住、行生活習慣。
布料和著裝
在本鄉雖有部分少數民族,但因漢族影響較大,長期以來,沒有各民族服裝之分,著裝基本統一一致。
A、布料。
舊進以自織土布和進口洋布為主,建國後隨著國家輕工業的發展,開始使用用棉花製作的棉製品,以大白棉布為主,如需要顏色,再進行染色,把棉放入染缸進里煮染,多分為青、蘭、黑、紅色。60年代,布料有了很大發展,市場上開始售賣高質量的卡幾布,北京蘭布等草絨布等。70年代由棉製品開始進化為化學纖維製品,如滌良、滌卡、滌倫等料子布。改革開放後,布料又發展到毛料製品,皮料製品,化學布料幾乎成了「一統天下」。
B、著裝。
著裝出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化異常,各個時期有各個時期的服飾特點。70年代,男性以中山裝為主,女性以姐妹裝為主。80年代後,服裝變化較大,經歷了「大披領」、「小披領」、「大西裝」、「小西裝」、「夾克」、「喇叭褲」、「毛線衣」、「新式中山裝」、「活尚領」、「皮夾克」、「羊毛衫」、「風衣」、「蓮衣裙」、「直桶褲」等現代新型服裝。衣服分上衣(外衣)、棉衣、毛線衣、襯衣、內衣;女性還有胸衣;褲子分外褲、絨褲、內褲。
鞋類的進化更為突出,舊時多以草鞋為主,50-60年代以自做布鞋為主,七十年代流行「噴線底」布鞋。國家塑料工業的發展,八十年代初,流行各種式樣的膠鞋,塑料鞋以及由人造革,豬牛皮製作的皮鞋。90年代後又新產生了底為塑料,用毛線自行用勾針編織的毛線拖鞋,國家生產的塑料拖鞋,涼皮鞋,新型白膠鞋,球鞋等等。
食品及飲飲食習慣
A、食品。
人們食用食品大致分為主食,副食和零食三類。主食又分飯、菜、肉、油、腸、蛋、鹽等,飲以米為主。80年代前稻田較少地區用玉米面製作成面果兒參與大米蒸熟為飯。90年代後開放糧食市場。缺米地區都可買到大米,從歷史食用至今的面果兒告別了它的歷史,食用菜種類繁多,按來源有自種蔬菜、商品菜、自富肉菜、野生菜;按製作成菜有蘿卜干、水豆豉、骨頭 、腌菜等鹹菜,煎菜、炒菜、拌菜、水煮菜、泡菜等。肉以豬肉為主,牲畜及家禽肉為輔,野生動物肉為「山珍」。豬肉分主、兼用油菜籽,核桃等植物油。腸子僅有用豬腸子洗凈後,用豆腐拌豬血、瘦肉加以佑料揣入。涼干後食用,有豆腐腸、香腸兩種以豆腐腸較為普遍。蛋有雞鴨鵝禽,以雞蛋最多,食用有燉、煮、煎、侵等多種方法。
主食日分、晚兩飩正餐,早餐10:00至11:00,晚餐就餐時間為17:00至18:00時,家庭建設用工或農忙時可食3餐。副食原有粑粑、面條、稀飯、涼粉等,後增加了餌絲、方便麵、包子、油條、糖糕等,一般作早點、響午、晚點食用。
零食有松籽、核桃、葵花籽、花生、南瓜籽等堅果也有糖果、水果等。一般在閑談、過節、來客、婚喪、建設等重大事件中食用。
B、煙、酒、茶食用。
本鄉自古就有抽煙習慣。改革開放前煙多為自種土煙,俗稱草煙,取成熟煙葉用 簾子夾緊日光曬干後切成絲,既可將煙裝入土罐燃火吸食,也可用紙將煙絲捲成大小頭點火吸食,還可將煙加上些油切成絨煙絲用水煙果兒和煙筒吸食。1993年後廣泛種植烤煙,土煙終止。70年代末流行「天平」、「紅櫻」、「無咀春城」等;80年代「碧雞」、「重九」、「田七」、「山茶」等;從90年代起「紅河」、「咀春城」、「紅梅」成為大眾化。2005年「咀春城」停產後,改為「紅山茶」、「大豐收」等,高檔香煙「紅塔山」、「紫方雲煙」、「雲煙」、「遠征」精製「紅河」、「熊貓」等。吸煙多為男性,女性零星有之。
飲酒歷史悠久,種類有用甘蔗渣釀制而成的蔗渣酒和用苞谷、大米、小麥等糧食農作物配製的糧食酒;1990年後,蔗渣酒停產,以糧食制酒為主。酒多在用餐時飲用,辦客、會友、喜慶時暢飲。
飲茶習慣源遠流長,既採摘茶樹嫩葉經鍋炒手揉日光曬乾和機器殺青烘乾沸水沖泡既為茶水飲之。傳統泡飲曬青茶,1990年後以飲用烤青茶為主,品牌有「萬興筆毫」、「黑山銀峰」、「叫花茶」、「馨鑫」等。
三、住房習慣
A、房式建築。
本鄉居民居住是典型的單村獨戶,除擺田村大部分,酒房村一部有一院多戶外,全鄉大部分地區為一戶一院,居民房屋分居民住房和生產用房兩個部分。住房包括人住,裝放糧食及各種財產庫房,堂屋、廚房等;生產用房指畜廄農副產品加工,烤房等。多數村寨每戶每院建有房屋4棟,即正房、左廂房和天房、附設房屋有廚房,家富家禽廄舍、烤爐、廁所等。
房式大部為有廈4柱落地,無廈三柱落地木樓瓦蓋,中梁高前後言梁矮,兩面出水的瓦樓房,每棟多為左中右三格,樓上樓下共6間。正房為主房,進順面積大,高於其它房,正房前面為院場。院場左右兩邊為廂房(也稱耳房),與正房對應(院場)下邊為天房。規格為明樓出廈和走京出廈。
B、建房步驟。
建房是每一戶人家耗費人、財、物力最大的一件事,稱為「大興土木」。一棟房子從平基到入宅要經歷三大階段。首先是准備階段,即開山挖地基,取石料砌基石,采木料等。其次是造屋階段,即木料備好後,先選定起工架馬吉日,請木工製作屋架,請鄰居眾產立標、上樑、接著築牆,釘椽蓋瓦等。第三是裝修階段,請木工用方板就新房格心,門面進行細致裝修,造門。最後選一吉日入宅。
保山方言
雲南方言,總體上屬於北方方言。明代的屯田,對雲南漢語方言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歷史文化知識逐漸豐富,終於明白,雲南方言的形成,與漢民族的遷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關系,雲南方言其實就是歷史上的中原漢語方言,研究這些方言詞語,可以解釋許多歷史文化的問題。可惜記錄的一些資料,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大部分喪失,只能將現存的零星記錄,略作整理、解釋,形成本文。
方言中忌諱語的替更語
在方言中,還有一些不願意直接說出來,如尿、屎、死人等。包括直接忌諱的詞語如「虎」、「狼」等。變換一種就法,說得委婉、含蓄些。既不令人恐懼、討厭、難聽又顯得文雅含蓄。如:男女老少在一起,忌說帶生殖器官的粗話。
「懷孕」說成「身子不閑」或者「身不光」,女性「衛生期」說成「月頭月尾」。生第一個孩子去岳母家通信稱「報喜」。「老人死了」說成「老成福」。中青年「死」說成「不在了」。孩子「死」說成「看不大」。兒童「死」說成「夭折」。問那兒有病,說「那裡難在」。「病危」說成「不得啦!」。上廁所大小便,說「走外」。去埋葬人家做客說「燒紙」。外祖去世為外孫除邪說「沖喜」。女兒出嫁時逢衛生期,稱「撞門喜」。搬弄是非、嚼舌頭,愛說別人閑話稱「嘴話多」。女性老人稱兒媳為「姑娘」。「多出禍事」稱「進運不佳」。「火燒房子」稱「走水」。求福除病稱「打保福」。不注意說出忌諱語,稱「說漏(走)嘴」。出門趕馬忌說「豺狼虎豹」。立房子時忌說「倒」。
㈡ 山東金點子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保山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金點子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保山分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8日,主要經營范回圍為廣告設計、製作、發答布、代理等。
法定代表人:張海
成立時間:2011-10-28
工商注冊號:53050210001493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蘭城街道辦事處九隆小區69號
㈢ 我想在保山找一個不壓工資的工作,想走就走的,跪求你們幫我吧。
勞務市場
㈣ 保山有戶外用品店嗎
在保岫廣場後面,簡單生活那條街有。
保一中初中部旁邊有。
商貿園也有。
最好是去某東買。線下市場假貨太多。
如果幫到你的話,記得採納哦
㈤ 雲南保山機場國內有哪些路線
你這問題很不客觀啊,路線這東西怎麼說呢?直達?轉機?大多數都是保山飛昆明在轉機 —————————施甸戶外運動吧歡迎入駐———————)
㈥ 保山至大理至麗江自駕游旅遊攻略
保山至大理高速,半天時間到,到大理後可游洱海,後入住大理古城,第回二天游滄山、三塔,入住大理古答城、第三天可直奔麗江,麗江周邊有茶馬古道、玉龍、束河還值得一去。餘下時間還建議去下香格里拉(這時的景點虎跳峽、普達措漂亮一些)也正好一條路,祝麗江行玩的開心。
麗江自助游:麗江自由人戶外俱樂部
㈦ 雲南省保山市的朋友你們好!我想知道在保山市有哪些大型的露天廣場,地勢平坦的
最大的應該是三館文化廣場及奧新體育城吧,一般活動演出都會在這兩個地方搞。
㈧ 騰沖的海拔多高,去玩要注意什麼
騰沖市境內多高山,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其中,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壩區(河谷)面積占總面積的16%,山區、半山區面積佔84%。
遊玩注意事項:
(1)騰沖全年最低氣溫10℃,最高氣溫28℃,冬無嚴寒,稍作保暖即可,夏無酷暑,一件襯衣不嫌熱。但要注意的是,騰沖太陽輻射度較大,不論春夏秋冬,只要一出太陽就暖和,一下雨就很冷,晝夜溫差可達8-15度左右。因此,無論哪個季節,應急的外套、毛衣等一定要帶。
(2)雲南是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民風純朴,熱情好客,請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和信仰,避免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在瑞麗,緬甸,騰沖注意不要用手亂摸小孩的頭,尊重駕車司機。
(3)請帶好身份證,穿平底鞋,紫外線強。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戴上太陽帽或雨傘、帶好防曬霜,以保護皮膚。穿寬松衣褲。
(4)騰沖地處高原地區,海拔1600以上, 請少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年老體弱者,應備好常用葯品。
㈨ 雲南旅遊攻略
昆明到楚雄。楚雄到大理(大理古城,蒼山,三塔等,後面就不舉例了)。大回理在到麗江答。麗江結束後在到迪慶(迪慶就是傳說中的香格里拉)。這是一條線,十天估計你也就玩得到麗江吧。
或是昆明走玉溪到建水(有燕子洞之類)在繞到元江直下普洱在到玩到西雙版納。
或是昆明到大理後不下麗江,直殺保山,騰沖看火山泡溫泉在殺到德宏玩。
就這樣吧,你就十天,在說多了你也玩不了。這幾條線都能讓你去到中國的邊境,有空可以出國兜個風,換點國外的錢玩玩,或看看人妖,吃吃各個民族風味特色,看你了!
以上全手動打的!
如果你是自駕游的話,我說的更是適合哦!
對了,我說的地方,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先在網上溫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