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斛夜景
Ⅰ 宗其香的美術改革派
提起宗其香,早在四十年代初他的名氣已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他最初成名於南京,後成就於重慶與北京,是最早用西方繪畫改造中國山水畫而獲得成功的畫家,與蔣兆和、李可染、李斛是新中國美術改革派四大家之一。1942年在重慶舉辦了「重慶夜景」山水畫展,獨創了中國的夜景山水畫,打破了傳統中國畫不能表現光感的限制,徐悲鴻親自主持了畫展開幕式,並著文說道:「宗其香用貴州土紙,用中國畫筆墨作重慶夜景燈光明滅,樓閣參差,山勢崎嶇與街頭雜景,皆出以極簡單之筆墨。昔之言筆墨者,多言之無物,今泉君之筆墨管含無數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現方法,此為中國畫的一大創舉,應大書特書者也!(摘自:徐悲鴻文集 徐希畫集序)
宗其香五歲學畫,在父親的指導下研習臨摹宋元四大家的山水畫。經過十年的學習,於1933年繪制傳統山水作品入選南京全國美展,展覽結束後就被吸收為中華全國美術會會員。第二年他又以自己創作的《雙魚》和《白孔雀》入選了加拿大溫哥華為紀念開埠而舉辦的中國畫展,兩幅作品售出,得到兩百銀元報酬,這是尚未滿17歲的宗其香平生賺到的第一筆大錢。此後他還參加了美術界畫家作品賑災義賣活動。1937年他的山水畫再次入選民國政府教育部第二屆全國美展,作品在展覽中獲獎,在會場上被民國政府主席林森選購。次日南京《民生報》就此事發表了頭條新聞,全國美術界一時為之轟動。宗其香從此成為了南京的少年才子佳人,名字被收入1935年滬版的《中國名人大辭典》。1937年 宗其香從南京逃亡到武漢,為報效祖國參加抗戰,考入民國政府「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五期」,畢業後留校任職。1939年7月步行至重慶考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黃君壁,從此開始了中西美術改革的道路。
1942年宗其香作品《風雨同舟》入選民國政府第三屆全國美展並獲獎。李元元先生在回憶父親李逸生文章「同盟國畫展雜憶」中寫道:「1942年春,反法西斯同盟美術義展在重慶成立籌備委員會,李逸生任籌備會管理組組長,徐悲鴻、張道藩(政府文化部長)、黃君壁等任主任委員,這個展覽在重慶展出了一個多月,好評如潮,當時在會場中最受美術界人士喜歡的就是宗其香的作品《風雨同舟》。畫面畫的是一艘帆船遇到大風浪,象徵國共合作,共赴國難,在展覽會上徐悲鴻大加贊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幅作品獲獎後,展出結束又同其它的獲獎作品一起又運到英、美、俄等國展出,各國的著名畫家都有作品參加,作品中在國外義賣,所得款項全部給國內抗戰。」
1941年至抗戰勝利四年間,民國政府教育部連續四屆表彰美術類最高創作獎,宗其香連獲二次獎勵,政府拔出專款鼓勵他們創作,當時獲得此殊榮的還有「陳樹人、黃君壁、吳作人、常書鴻等名畫家」,1944年畢業後任中國美術學院研究員。1946年隨徐悲鴻北上,二十九歲的宗其香任北平藝專講師,已是悲鴻先生身邊最得意的弟子,與蔣兆和、葉淺予齊名於京華。北平藝專開課的第一天,徐悲鴻就任命宗其香任國畫科畢業班導師,宗其香上課的第一天就帶上學生到城郊寫生,打破北平舊的教學體系,當時畢業班的學生就有後來成為天津美院院長的孫其峰先生。 徐悲鴻在美術教育中極力主張深入生活,「以造化為師」,並在中國畫教學中安排寫生課和素描課,借鑒西畫的表現手法,解決中國畫的創新問題,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卻遭到了某些保守人物的攻擊和誹謗。面對一場「倒徐運動」,徐悲鴻於1947年10月15日舉行了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他在記者招待會上發了一篇書面文章(發表於1947年10月16日北平世界日報),以不可爭辯的事實駁斥了種種謬論,闡述了自己的主張,反擊了保守派,他指出:「……新中國畫至少人物必具神情,山水須辨地域,建立新中國畫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僅直接師法造化而已。但所謂師法造化者,非一言既能兌現,而誣蔑重素描便會象郎世寧或日本畫者,乃是一套模仿古人之成見。試看新興作家,如鄙人及蔣兆和、宗其香、葉淺予諸人之作,便可征諸此成見之謬誤,並感覺新國畫可開辟之途徑甚多,有待於豪傑之士發揚光大……」。同年10月,宗其香也做出了積極響應,在天津大公報發表《雞鳴早看天》的一篇文章,參加新舊文化之爭,最終是新文化取得勝利。
在北平宗其香經常跟隨徐悲鴻參加外國大使館的招待會,經老師介紹,結識了一些國際友人,這些外國朋友,有美國領事夫人,有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孫子,有久居北平的美國女士福開森,有英國領事外交官。他們長期訂購宗其香的夜景畫,也跟宗其香學習中國畫。福開森女士是美國一位著名的「中國通」的女兒,在北京有一座考究的中國四合院,收藏中國古董、古畫,她是宗其香畫展的積極贊助者,這次大型畫展在1948年初夏舉辦,作品在幾天內被全部訂購,有些作品被多次重訂,一些外國友人到美院宿舍還敲錯房門,宗其香不得不在房門上寫上英文名字,避免打擾同事。
1949年8月宗其香任第三野戰軍美術教官,為部隊培養了一批美術人才,組織創作了二十多幅大型淮海戰役的油畫,其中宗其香所繪的大型油畫:「全殲杜聿明軍團」等組畫,一直收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當時發表於五十年代初的美術雜志上,一九五一年作大幅油畫「不朽的英雄楊思根」獲第一屆全軍美術展一等獎。作品的內容當時被不少的青年學子畫家們借鑒參加美展,五六十年代影響了中國一代青年畫家。 宗其香在中國美術上取得的成就,二十世紀美術史中:中國畫、水彩畫、油畫史中宗其香的藝術成就一目瞭然,是繼他的老師徐悲鴻之後又一位藝術全才,就象宗其香眾多山水科畢業的弟子所說的:「五六十年代宗先生影響著中國整個畫壇,是全國美術院校師生所崇敬的名師。」
1949年北平藝專改組,原有的音樂系分出去成立了中央音樂學院;留下的國畫、油畫、雕塑、圖案四個專業和華北大學美術系合並,成立中央美術學院。國畫油畫合並,改為繪畫系;不久,圖案系吸收西湖藝專的圖案教師,改為實用美術系;雕塑系仍舊。繪畫系主要課程是:素描、勾勒、水彩、油畫。四大科主任有:蔣兆和任素描科室主任,宗其香任水彩科主任,葉淺予任勾勒科主任,艾中信任油畫科主任。勾勒課的任務明確規定為年畫、連環畫的線描打基礎,水彩科也是後來彩墨畫系的前身,為什麼不設國畫而設油畫科室?因為當時認為山水花鳥不能為工農兵服務,只有人物的勾勒有保留價值,而畫革命領袖像必須用油彩。 1950年 宗其香彩墨畫《修復永定橋》在第一屆全國美展中獲獎。
1953年首任中央美院水彩科室主任,同時兼任干訓班導師,培養了楊之光、王乃壯、彭彬等學生,暑假赴朝鮮戰場寫生創作搶修大同橋,1953年參加新中國第一屆全國水彩畫大展與李斛、古元、吳冠中、李劍晨、陽太陽等獲獎,也是中國傑出的水彩畫家。 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國畫的改革中,中央美院把國畫系改為彩墨畫系,宗其香與李斛兩位是中國彩墨畫代表人物,他們在這改革大潮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當之無愧的主將,當時美術界人士把中國彩墨畫稱之為宗其香式的彩墨寫生畫。宗其香是徐悲鴻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中國美術改革潮流中最具代表的畫家,他貫徹徐悲鴻的教育思想,深入生活,熱愛自然,走遍祖國大地幾十萬里,畫了數以萬計的寫生,是中國深入生活長期寫生為數不多的幾個畫家之一,在山水畫領域中他與李可染發展和豐富了徐派體系,不愧為徐悲鴻的高足。
1955年全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美展分為國畫、西畫二大展覽,宗其香的國畫人物《突破碾庄》和李斛的《工地探望》獲得優秀創作獎,他們的作品因個人風格突出,當時引起浙江傳統派畫家的非議,引發了徐悲鴻去世後的第一場新舊國畫論戰。同時展出的二屆全國美展西畫展上,宗其香、李斛在新中國第一屆水彩畫大展上獲獎作品《搶修大同橋》和《長江大橋鑽探工程》被中國美協特別選送上全國第二屆美展西畫展上,也同時在展覽中獲獎。(摘自新中國水彩畫史. 國畫史)。
1956年宗其香遠赴雲南、貴州、四川寫生數月,行程萬里創作了長江三峽、西雙版納組畫、巧渡金沙江等名作。中國美協,中央美院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宗其香、李斛、蕭淑芳彩墨寫生畫展,展覽轟動一時,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有影響的畫展之一,展覽結束後中國美協又組織在全國各省巡迴展出達一年之久,並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畫集。
1957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軍三十周年紀念,中國總政治部、中央文化部、中國美協聯合舉辦大型油畫展。組織全國400位畫家花費18個月創作革命題材,宗其香巨幅油畫《強渡大渡河》在眾多名作中獲獎,與王式廊《井岡山會師》,艾中信《紅軍過雪山》王盛烈《八女投江》載入新中國的油畫史冊。(摘自新中國的油畫史)。
眾所周知,宗其香早在1939年就開始了中國山水畫的創新,他用黑夜為題材,運用西畫的素描,表現月光及燈光下的重慶山色,是中國最早把西畫引入中國山水畫中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畫家,五十年代著名人物畫家李斛也受宗其香的影響從事夜景山水畫創作。八十年代北京的青年畫家徐希受宗其香影響學畫夜景雨景山水,從北京至重慶寫生數月,沿著宗其香四十年前所走的道路,每晚都在重慶朝天門附近的碼頭上度過,從七點鍾到天色微暮,直到夜暮籠罩江城,天天陶醉在嘉陵江迷人夜景中,這里正是宗其香先生活動過七年的嘉陵江畔,成就宗其香在中國山水畫改革的重慶山城,宗其香山水這一流派後學者數以萬計,我相信會不斷發展壯大。1961年宗其香首任中央美院中國畫系山水科主任,培養出賈又福、張憑、王文芳、周志龍、張仁芝、傅以新、李寶林等學生。1961年國畫分科,山水、人物、花鳥畫科分別由幾個作品風格突出的藝術大家任教。第一屆分科是由國畫系三年級的學生共19人,這個班63年畢業, 當時山水班分得7人,由宗其香、李可染任教,宗其香任科主任,人物科分8人由蔣兆和、葉淺予教,蔣兆和任科主任(第二年由李斛任科主任),花鳥4人由李苦禪、郭味蕖教,郭味蕖任科主任,科主任也負責1、2、3年級學生的教學。
(摘:葉淺予回憶錄)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宗其香和中央美院的名師一夜之間成了牛鬼蛇神,美院成立了文革小組,一些美院的積極分子把他們關進了牛棚,美院還成立了黑畫展覽室,每天晚上美院里升起一堆大火,積極分子把他們從牛棚里拉出來,挨個圍著大火一圈,跪著接受批鬥,有些畫家的手和臉被大火灼傷也不敢挪動身體半步。後來宗其香晚年回憶說:「當時他們在牛棚想不出躲過批鬥的辦法,在批鬥中,實在頂不住了,他們就就地躺在地上裝死,有幾位畫家被抬到太平間里放了一夜,第二天又活著走回家了!在文革中宗其香受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他被抄家,工資被扣發,他受拷打,坐「土飛機」,身受前所未有的人身摧殘、侮辱和迫害,同時又受到山水科畢業的學生,自己一手培養的弟子參與批鬥,從此心靈受到致命的打擊,多次有過輕生的念頭,他的好友人物科主任李斛、花鳥科主任郭味蕖頂不住打擊而相繼含冤去世。
1974年「四人幫」在北京爆發「黑畫展」,宗其香、李可染、李苦禪、黃永玉等17位畫家,120多幅黑畫在中國美術館和人民大會堂展出批判。宗其香因名氣太大而名列魁首,一個人入選山水、人物、花鳥畫共有28幅,占整個「黑畫展」的四分之一,其中最為有名的「三虎圖」題名「虎虎有生氣」,被批成「三虎為彪」,是為林彪歌功頌德招魂而成為黑畫之首。在社會上廣為傳播,路人皆知。「撥亂反正」之後,畫家們久蟄復出,在北京成立了美術創作組,也就是中國畫研究院的前身,宗其香是第一批被編制在這個組織內的幾位大家之一,1978年夏季他與全國第一流的名家一起,被集中在北京友誼賓館作畫,以拚命的精神完成了大量作品。7月7日應廣西政府的邀請欲啟身前去作畫。在離開賓館准備乘專機起飛前,他完成了一幅八尺梅花,作為在此作畫兩個月的終結。他以英姿勃發的激情和爐火純青的筆墨功夫,恣意點染,一氣呵成此畫,在場的畫家劉海粟、陸儼少、李可染、吳作人等著名畫家駐筆觀看。時年83歲的老畫家劉海粟親眼看到宗其香作畫的全部過程,他激動不已,大為贊賞。宗其香完成畫作,收拾起筆墨行囊,即將離開賓館,劉海粟突然從身後趕來,面帶微笑遞上一個手卷,宗其香趕忙展卷細看,原來是老人剛剛寫好的一幅墨寶中堂,上題:「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下款題「其香賢兄將赴廣西寫生書此送別」。藝術大師劉海粟引用了蘇東坡的詩句,恰恰准確界定了宗其香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