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峨眉
❶ 峨眉山月歌描寫了夜色中哪些景物
《峨眉山月歌》描寫夜色中的景物有:峨眉山,秋月,平羌江水的月亮映影,清溪。
原文:《峨內眉山月歌容》-唐代詩人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1)夜景峨眉擴展閱讀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縣。山中多寺觀.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詩。人們比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這是作者早期居蜀時所作,另一首是寫於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作者不僅擅用地名不露痕跡,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對於絕句詩藝的嫻熟,尤其是第三句,承轉很見工夫。作者是從平羌江順流而來,所以第三句的"夜發清溪"是實接,如果再是實轉,由清溪直下渝州,則成了水上碼頭名稱的羅列,便可能詩味索然,而"向三峽"卻是在虛實之間。
作為地名"三峽"屬實,但此時詩人尚未抵達。它又是在想像之中,由於第三句承轉得妙,第四句便成了順水之舟,並把一系列普通地名賦予濃郁的詩情畫意。變成了詩中的佳境,全篇說來亦巧亦壯,不愧為古今絕唱。
❷ 峨眉山一帶的夜景從什麼一句可以看出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❸ 《峨眉山月歌》這首詩描寫了哪個季節峨眉山一帶的夜景從其中哪一句可以看出
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❹ 」只有峨眉山「到底好不好看,峨眉山晚上還有哪裡好玩嗎
只有峨眉山是很好看的峨眉山你可以到雷洞坪滑雪晚上在欣賞夜景很美的
❺ 峨眉山月歌的翻譯
峨眉山月歌白話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5)夜景峨眉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這首詩對當時及後世的詩歌創作頗有影響。杜甫《江月》《月三首》、蘇軾《送張嘉州》、陸游《月岩》等作品都有明顯的受到李白《峨眉山月歌》影響的痕跡。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參考資料:網路-峨眉山月歌
❻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歌所寫的場景
高峻的峨眉山前復,懸掛制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寫靜態之景;次句是俯視,寫動態之景。第三句寫出發和前往的地點,第四句寫思念友人之情。
(6)夜景峨眉擴展閱讀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❼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意思
意思: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出自:唐 李白《峨眉山月歌》
原詩: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匯入岷江。夜:今夜。發:出發。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
(7)夜景峨眉擴展閱讀
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離開蜀中赴長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寫下此詩。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別明亮。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句式,是說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這位「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表達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
李白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隱者隱居於岷山,潛心學習。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員。
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
❽ 峨眉山天下名山夜景天天開嗎
問當地景區管理處。
❾ 峨眉山月,李白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
全詩如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內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容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全詩翻譯: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揚州。
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寫靜態之景;次句是俯視,寫動態之景。第三句寫出發和前往的地點,第四句寫思念友人之情。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