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戶外
⑴ 徐霞客和寧波有關的經歷 具體!
你們這幫白痴,這都找不到,我就好心一點,告訴你們這一點吧,(∩_∩)O哈哈~……
最後留名:聰 聰……
寧波當代的「徐霞客」
24年徒步穿越大半個中國,用生命寫下數百萬字,在漂流中尋覓生命的真諦。他知道無人理解這份輕狂與偏執,但風雨中飢寒中孤獨中,他堅持著,造就了一個平凡生命的傳奇。
鄞州瞻岐鎮南二村一處舊的庭院,記者見到了為外人驚詫喟嘆的傳奇人物———謝建光。昔日一頭滄桑的長發不見了,但他人在家中,心在旅途,一邊整理往日的文稿,一邊為下一次漂流做著謀劃。
謝建光告訴記者,當年隻身離家,為的是圓一個作家夢,「行萬里路,走遍天下」,即使身無分文,餓死街頭也不悔,而臨死也要留下最後的文字。就是這樣少有的勇氣和壯烈,支撐了他24年,一路走,一路寫,生命也在一路的跋山涉水中留下華美的篇章。
探尋生命:餓了6天後被救回
謝建光求學的年代剛好遇上文革,和村裡大多數孩子一樣,在學校里沒讀多少書,算起來,他的學生生涯只有短短的5年半,但這並不妨礙他想要當作家的夢想,也因此,當他提筆寫作,連他當年的老師也要譏笑他。
他看的書也非常有限,最敬佩的作家是海涅,因此,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寫了大量的詩,感情濃烈,直抒胸臆。離開學校後,他放牛、務農,在牛背上看書,在山坡里寫作,魯迅、高爾基的作品,就是在那時候看的。後來做木匠,斷過兩根手指,至今捏筆的手還是殘缺的。他還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差點送命。
日復一日睜眼看著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使謝建光覺得必須為生命尋找出口,拯救夢想。1981年,23歲的他在矛盾、掙扎後,第一次離家出走。他和父母不告而辭,帶著換洗衣物、生活用品和150元錢,目標是南方,徒步走去。那時候,他的心是狂熱的,也是輕松的,甚至有點視死如歸般壯行。
往南走,一直走到福州,已彈盡糧絕,對生命採取這樣的考驗,在他心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那時候,他認為如果只是像平常人一樣日復一日地機械生活,探尋不到生命的意義,不如死去。他為自己找的歸宿在一個叫於山的景區,他在山洞裡,除了喝水,整整6天沒吃一點東西。
奄奄一息的時候,他心裡很坦然,已經將生命交了出去。身處的環境優美、隱蔽,下一刻是生還是死,他在等待。這時,一個年輕的畫家走進山洞,他叫林培松,是謝建光在生死關頭遇見的第一個恩人。林培松問他遇到了什麼難題,需要什麼幫助?兩個年輕人在山洞裡經過一番對話,林培松為他買好回家的車票。
到了杭州,謝建光晚上在西湖邊露宿,被民警當流浪漢收留到遣送站。一個月後,他回到寧波,又用一天時間從市區走到瞻岐的家裡。
第一次出行,歷時兩個月,人變得又臟又黑又瘦,先到親戚家裡換洗了一番,才回家。以後,他每次歸來,都先到親戚家把自己梳洗整齊了,才見父母,為的是掩蓋一路風雨的痕跡。其實,他知道這只是形式,路上的苦難,在慈母眼裡是怎麼也藏不住的。
體驗生命:20餘年苦行,嘔心瀝血寫作
在鹽場工作了一年,謝建光出走的決心更堅定了,這一次的目標是雲貴高原,臨走時留了書信。此後24年,他不間斷地在路上,行囊簡單,永不離身的是紙、筆和煙。一路苦行,從不給家裡任何音訊,最長一次一走就是5年。每次回來,停留時間也不超過一個月,因為在家裡無法寫作和思考,一顆心怎麼也停頓不下來。
每次出行,都是徒步,只有在體力支撐不下去了,在朋友的資助下,乘車回家。從沒住過旅館,也沒找過正式工作,到今年48歲,他無家無業,只有沉甸甸的文稿和故事。
體驗一磨難:伴著白骨睡在棺材裡
謝建光說他不喜歡城市的繁華,在行走的過程中,大多數時間是穿城而過。所以,他經常在野外找地方睡覺,有時是在樹林里,有時在山洞裡,有時在村口的路邊,有時就在人家的屋檐下。有一次,實在找不到棲身之處,就找了荒野的墳地,看到一口敞開的棺材,裡面剩下一些白骨,他恭敬地將它們整理好,放到外面,自己在棺材裡過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再將這些白骨放回去。
在行走的過程中,一兩天沒吃飯很正常,他也挖過野菜、烤過昆蟲,自己到溪水去摸魚,戶外生存能力一天天提高。
一次在行走中,下了一天一夜雨,無處可躲,淋得濕透。一口氣在雨中跋涉了75公里,等到第二天太陽出來,他在河邊曬衣服、曬文稿,吃隨身帶著的干糧,這時候,感受到陽光是那麼溫暖和慈愛。
體驗二驚魂:與一頭狼對峙半小時
24年行程何止萬里,謝建光的一雙腳幾乎是鐵打的,他的身體和意志也是,再多的苦,也毫不畏懼。他說路上幾乎沒有令人退縮的困難,在別人看來的驚險遭遇,他說起來卻很平淡。
比如一次在大興安嶺、黑河一帶,遇到洪水,一些河道,他都涉水而過,水深過胸,水流湍急,連鞋子也被沖走。他卻沒當回事,赤著腳到農民家,用衣服跟人換了鞋子繼續走。
在內蒙古草原,在天將傍晚的時候,後面跟來了一隻狼。謝建光很鎮靜,停下來,回轉身面對它,狼也停下來,互相看著,隔著30米的距離。草原上的人告訴過他,看見狼不能退縮。在半小時目光的較量中,那隻狼搖著大尾巴,慢慢地回頭走了。
體驗三大自然:教他平靜地對待生命
走了20多個省(市),謝建光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雲貴高原。那裡群山起伏,雄偉險峻,復雜的地形地貌,就像復雜的人生,每天在山野間起起伏伏看不同的風景,謝建光的心態變得很平靜,對待生命也應該如此坦然。
而在內蒙古的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廣闊,讓他心胸也開闊起來,無邊無涯的草原塑造了他大氣的人格。他說在草原上的幾個月,好像靈魂沒有在自己身上,而是在藍天白雲中飄盪。
他跟很多少數民族接觸過,無論怎樣邊緣的民族,風情怎樣特殊,都體現著生命的渴望。
對於城市,他最喜歡的是泉州、昆明和杭州。泉州中西文化融合得很好,氛圍獨特,昆明的生活節奏總是不慌不忙,而杭州的西湖山水間有靜靜的歷史情結。
體驗四情誼:萍水相逢的恩人和知己
一路走下來,最離不開的是朋友。謝建光說他從不乞討,也不接受任何不認識的人對他的同情和施捨,只有那些對過話的,他認為可以稱為朋友的人,他才接受他們的幫助。
他記得很多年前,在江西遇到一位年輕女教師,給了他一個月工資和糧票,還給他做了一套衣服,兩人間的通信也持續了好幾年。路上還碰到很多大學生,他們喜歡聽他講述經歷和對人生的看法,佩服他、欣賞他,也願意幫助他。
他在建德結識了一生中最知心的一個朋友,那是2002年,他睡在街上,那個叫王興的私營業主,起先是出於好奇與他交談,後來,兩人成了莫逆之交。他在那裡停留了一年多,其間幫王興打理過生意。
另一位是住在奉化江口的老人,那是他第一次從雲貴高原回來,還沒趕到寧波,就倒在了江口的街上。他精神恍惚,身心疲憊,又一次面臨生死考驗。老人把他接回家,像對待自己兒子一樣照料他,使他第二次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後來,他每次遠行回來,都會去看望老人,感覺上就像自己的另一個母親。
⑵ 徒步走中國第一人是誰
徒步走中國第一人是李長波。李長波,出生於1957年,吉林省江源縣人,他曾供職於江內源縣原衛生局。2003年7月1日從家容鄉吉林省江源縣出發。
截止2007年,他已徒步走進海南省三亞市,用時三年八個月,他歷經風雨和艱辛先後走過了17個省、直轄市中的386座縣級以上城市和4000多個鄉鎮社區,總行程超過了2萬2千多公里。期間,他徒步中國的事跡被國內媒體廣泛關注。
(2)徐霞客戶外擴展閱讀
李長波徒步目的:走遍中國是李長波徒步中國的一次精神上的升華,其目的是:
1、游覽祖國大江南北的秀美山河。
2、了解各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並感受各地的發展與變化。
3、廣交天下有識之士。
4、欲創走遍中國第一人。
⑶ 國內有哪些戶外基地
張家口崇禮
在這裡面,四季分明,冬季有六座知名的雪場對外開放,到了夏季,雪場就變成了體驗的目的地。徒步、登山、山地自行車、熱氣球、樹橋……連綿起伏的山巒也吸引了很多徒步愛好者,在這里可以進行多種戶外運動。是戶外運動者比較喜歡的地方之一。
⑷ 著名的戶外探險家有哪些
你說的就是旅行家吧,中國的酈道元、徐霞客、余純順、潘德明、劉雨田,外國的馬可波羅,麥哲倫、達迦馬、埃德蒙希拉里、利文斯頓等等。
⑸ 歷史上的徐霞客是怎樣的人,生存技巧有多強
每年的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這個節日主要是為了培養人們的旅遊休閑意識,鼓勵人們走出戶外,廣泛參與到各種旅遊活動中去,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從一時來看,也許貝爾格里確實更勝一籌。但是,如果從一生來看的話,無疑徐霞客更勝一籌。在古代那種各方面條件都落後的時代,徐霞客能夠走遍天下三十多年,不但要面臨蠻荒之地的挑戰,還要提防盜賊流寇的威脅,如果說沒有高超的野外生存技巧,怎麼可能三十多年毫發無損?
而且,更重要的是,貝爺後面跟著的是一個龐大的支持團隊,而徐霞客行走一生靠的是自己的雙腿,這需要無比的毅力和耐力。單從這一點上來說,徐霞客就遠勝貝爾格里爾斯。
⑹ 哪個古人按現在的話來說是戶外運動的愛好者
徐霞客和李時珍都是驢友的鼻祖。
⑺ 中國最有名的一次徒步戶外運動誰是發起者,有幾個人走完了全程
中共中央發起
時間:1934年-1935年
全程:12000km
完成人數:8萬多人出發,不到3萬人走完。
⑻ , 戶外運動最早源於哪個國家:美國,法國,德國,英國
戶外運動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的歐洲。
據史料記載,法國著名科學家德·索修爾為探索高山植物資源,渴望能有人幫他克服當時看來是不可
逾越的險阻——登上阿爾卑斯山頂峰(在法國境內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西歐的第一高峰)。他於1760年5月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夏木尼鎮貼出一則告示:「凡能登上或提供登上勃朗峰之巔線路者,將以重金獎賞。」直到26年後的1786年6月,夏木尼鎮一位名叫巴卡羅的醫生揭下了告示,他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與當地山區水晶石採掘工人巴爾瑪結伴,於8月6日首次登上了勃朗峰。
1787年8月3日,由德·索修爾本人率領、巴爾瑪做向導的一支20多人組成的登山隊,再次登上了該峰,揭開了現代登山運動的序幕。在整個登山過程中,他們進行了有關人體生理、自然環境等多方面的考察,取得了許多高山科學的寶貴資料。後來,人們把登山運動稱為「阿爾卑斯運動」,把1786年作為登山運動的誕生年,把阿爾卑斯山下的夏木尼鎮作為登山運動的發源地,德·索修爾、巴爾瑪等人則成為世界登山運動的創始人,並得到了國際登山界的公認。
在18世紀,有一些傳教士為了傳教,不得不穿越山區;科學家開始走入山區,做一些自然生態的研究,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些因拜工業革命所賜而形成的實業家和企業家等社會新階層,這些人有了一定的資金後同時也為了追求另一種刺激,就開始把登山當成另一種休閑方式。在當時,首登(某座山頭被人類第一次登頂)就成為所有登山者追求的目標,當那些在阿爾卑斯山區中,比較平緩而容易到達的山頭都被首登過後,剩下的就是有著相當難度的大山了。當時的登山者,為了克服這些終年積雪的冰岩地形,進而發展出一整套技術。只是此時無論技術上還是裝備上都還相當簡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為了符合特種地形作戰上的需求,軍隊開始發展了這些技術,攀岩和野營才逐漸有了雛形,而真正形成分類的體育項目還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了。但這些項目的歷史雖然很短,但在後幾十年中已經成為各個發達國家裡很普及的運動了,同時野外露營更是歐美國家上至老人下至童子軍都十分喜愛的活動。
⑼ 徐霞客一生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但他並沒有工作收入,那費用從哪來
其實徐霞客旅行時的大多費用是同鄉朋友的幫助、地方官員的資助募捐以及和他人借貸而獲得的。
徐霞客祖上確實是一方豪紳,金山銀海,吃穿不愁。但是到了徐霞客父親這一代,家裡的財產已經坐吃山空,所剩無幾了,只留下來100多畝田。徐霞客不考科舉又不經商,這些財產又要負責家庭的生活,又要提供給徐霞客的旅行,自然是不夠使用的。
徐霞客的旅行剛進行了4個月,突然受到一夥劫匪,將徐霞客本來不多的盤纏搶劫一空。徐霞客只得投奔好友處用自家20畝地抵押了二十兩銀子。加上當地官員親自為徐霞客募捐到十四兩銀子,徐霞客才又踏上了旅行的道路。途中徐霞客又不斷獲得好友及好友的朋友的幫助,才讓這段旅行艱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