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焰燒烤
❶ 形容「黑龍江」的詩詞有哪些
形容黑龍江的詩詞如下:
題友人國慶節游太平溝、興東圖片(一)
偃蹇興安自古雄,龍江浩盪鳳翔東。逍遙歲月博鯨浪,耕戍興東唱大風。
一曲驪歌作遠客,幾回清籟望飛鴻。邊庭灧灧寒波靜,滿目霜林水剪瞳。
頷聯解:文革中停課,同學們常去黑龍江游泳,後朋友在興東江村插隊。
題友人國慶節游太平溝、興東圖片(二)
十月黑龍江正秋,璦琿潮過太平溝。崖高半壁立霜樹,岑遠環圍映緩流。
指點林泉嬌靨醉,沉浮天地意興遒。憑欄雙倚凝眸處,小三峽添蘿北游。
秋遊太平溝
高崖黑水醉清瞳,綠掩邊村柞樺濃。千嶂封林聲寂寂,一江如鏡冷溶溶。
中俄咫尺總相望,天地蒼茫幾失封。極目滄浪向遠去,稻禾半壁待年。
秋遊黃金故道
黃金故道掩秋葒,古壘蕭蕭當要沖。伐木深溝懷舊憶,追雲高嶺見新容。
幽情暗動尋荒徑,豪興開張思澗松。雲水徘徊共倒影,晚鷗夕照屹飛龍。
龍江燒烤
順流覓得荻花灘,舊日碼頭不系船。坡緩柞陰遮暑氣,串多炭火烤膻鮮。
足親冷波憐白鷺,情醉青山望湛天。晚籟杯殘江瑟瑟,夕陽西下興狂狷。
訪綏濱農場
才辭古道太平溝,又向綏濱沃野遊。百里平疇依國境,三秋粳稻待豐收。
語台天問琴心寄,渠首閘開清水流。歸客晚晴訪舊地,小城入眼望新樓。
寶泉嶺論壇七周年慶典抒懷
名山遠眺太平溝,浩浩龍江夢里游。採伐紅松驚秀木,耕耘黑土望豐收。
三冬雪野留行跡,幾度精魂憶晚秋。七載寶壇慶華誕,欣逢盛事共賡酬。
黑龍江秋色
闔家快意游江峽,碧水情天柞葉丹。登上岧嶢觀景處,襟懷浩盪獨憑欄。
重陽霜染林紅透,風急日高秋色闌。野甸草肥狍出沒,澄江荻瑟雁鳴寒。
蘭皐霞岫從容行,沉醉霜林忘返程。車過險山坡滾兔,江村夕照滿秋聲。
百里景雄秋色淳,寒波拍岸望江屯。束龍出峽天開處,極目嘉禾壟縱橫。
江村訪故醉重陽,禾穗如金堆滿場。飽覽秋光何所似?小園勝過一飛觴。
八聲甘州·回訪太平溝(韻和幽蘭詩友)
過界江三峽太平溝,疊嶺入青眸。醉五花山色,霜林風爽,故地重遊。
百里黃金古道,戍壘築邊陬。小鎮知何去?落照江頭。
三上此溝伐木,憶喧喧人馬,松樺林稠。正酷寒三九,萬木匯如流。
對群山、知青老矣,涉龍江、鏡水戲沙鷗。凝情處、白雲遠壑,舊跡難搜。
鷓鴣天/太平溝(伐木)
大雪飄飄夢雪原,天涯又見小興安。隆冬伐木天寒徹,情暖松林踏遍山
驄馬叫,健兒歡,馬嘶人喚樹濤間。熊熊爐火胸前烤,烈酒山餚且過年。
滿江紅·寄友(興安冬伐)
北上興安,林深處,扎營冬伐。雪沒脛、千山踏遍,汗蒸衣褻。
斧鋸錚鳴虎蹤隱,鐵驪飛挽叢林越。正川流、梁棟聚如雲,關山疊。
邊陲地,天寒徹;風華茂,男兒烈。任卧冰沖雪,膽肝猶熱。
回首當年頭已白,再游舊跡風光絕。嘆青山依舊世浮沉,心千結。
鷓鴣天.題友人《黑龍江秋》
九九重遊訪舊鄉,龍江峽谷逸興長。寒波如鏡秋江水,高岸霜林對紫陽。
情繾綣,意昂藏,吟鞭指處小滄浪。曾經濯足相思柳,猶憶黃昏約小芳。
❷ 《一個民族大團結的故事》
1 滿,蒙,漢,達斡爾,各民族共同抵抗沙俄入侵
沙皇俄國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同中國並不接壤,中俄之間還隔著三個封建汗國。從16世紀80年代起,沙俄軍隊越過烏拉爾山,向東侵入遼闊的西伯利亞,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佔領整個西伯利亞。清軍入關時,沙俄乘機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強佔了尼布楚和雅克薩,在這兩地修築城堡,作為向黑龍江中游實行殖民擴張的據點。
盤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經常四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例如,1649年3月,沙俄侵略軍頭目哈巴羅夫帶兵從雅克薩城沿江東下,來到一座達斡爾族人的城寨。他們向當地居民宣布:必須向沙皇交納「毛皮貢賦」。達斡爾族人頭目桂古達爾嚴正地回答:「我們向中國順治皇帝進貢,哪有給你們的貢品?」野蠻的沙俄軍隊進攻城寨,達斡爾人萬箭齊發,迫使敵人無法靠近。後來,敵人用火炮轟開一個豁口,沖進城寨。達斡爾族人寧死不屈,用梭標抗擊敵人的槍炮。沙俄軍隊血洗城寨,達斡爾族人有661人被殺害,有361人被俘虜,倖免於難者只有15人。米登多爾夫在《西伯利亞旅行記》上曾說:沙俄軍隊頭目嗾使士兵在黑龍江流域「燒烤孩子」吃人肉。這種滅絕人性的暴行,激起當地各族人民的憤怒,他們稱沙俄侵略者為「羅剎」,意思是「妖魔」。
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國領土,沙俄政府置若罔聞,並且不斷向雅克薩增兵遣將,加緊武力擴張。為了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亂」之後,於1682年春出巡東北,視察防務,又從福建調來戰鬥力極強的藤牌軍,決心組織自衛反擊戰。
1685年春,康熙皇帝命令都統彭春、副都統郎淡率紅衣炮隊和數百名藤牌軍急馳赴璦琿,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會師,然後,由水陸並進,直抵雅克薩城。
六月二十三日,彭春所率部隊到達雅克薩城下。彭春將一封用滿、俄和波蘭文字寫成的招降書,交給戰俘,送進雅克薩城。招降書痛陳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警告他們:「欲相安無事,可速回雅庫,於彼為界,……倘執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破雅克薩城,除爾眾矣」(《十朝東華錄》康熙三十五年)。沙俄侵略軍自以為城防固若金湯,對彭春的警告不理不睬。
六月二十五日,清軍「列營夾攻,復移紅衣炮於前,積薪城下,示將禁焉」(《清史稿·彭春傳》)。不一會,彭春一聲令下,但見炮聲隆隆,震天動地,頓時火光沖天,俄侵略軍在強大攻勢的壓力下,龜縮在城內,喪失還擊的能力,處於被動挨打的窘境。與此同時,清軍戰艦密布城外的江面上,截斷敵人的退路。經過激戰、沙俄侵略軍傷亡慘重。沙俄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走投無路,只好遣使赴清軍大營乞降。彭春對敵人採取寬大政策,將願意回家的敵兵六百餘人放回尼布楚,受傷者妥善安排治療調養。托爾布津羞怯交加,發誓不再到雅克薩侵擾。清軍收復被沙俄侵略者霸佔二十餘年的雅克薩城。
然而,托爾布津退回尼布楚後,遇上大批沙俄增援部隊。他慶幸絕路逢生,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凈。1685年八月,托爾布津率領增援部隊,卷土重來。第二年正月,托爾布津再次侵佔雅克薩,並在城裡重築炮台,再建軍械庫和防禦工事,企圖長久盤踞雅克薩城。
1686年二月,康熙皇帝命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准備充足,率軍再次驅除沙俄侵略軍。七月,薩布素率清軍進抵雅克薩城下,並在城外「掘長塹,立土壘」,圍困敵人。在圍困期間,清軍不斷用重炮猛轟城內敵營,托爾布津中炮身亡。自1686年七月至1687年春,沙俄侵略軍被圍困在雅克薩城內達半年之久。為了躲清軍的炮火,敵人只得鑽進地穴。地穴陰暗潮濕,缺水斷糧,疾病流行,大多數人喪失了戰鬥力。八百多人的一支部隊,最後只剩下66人,只好投降。中國取得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徹底勝利。
雅克薩之戰的敗訊傳到莫斯科,沙俄攝政王索菲亞公主(彼得一世之姐),被迫派專使赴北京,向清政府遞交國書,請求停戰。「乞撤雅克薩之圍」,表示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清朝政府答應了俄國的要求。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談判。經過平等協商,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2 滿漢軍民共同抗英
海齡
海齡(?——1842年),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鎮江,英勇抗英著名將領。郭洛羅氏,滿洲鑲白旗人。原為山海關駐防驍騎校,後任直隸張家口協守備。嘉慶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領導天理教在河南滑縣發動起義,建立農民政權,直隸長垣、東明,山東曹縣、定陶、菏澤、金鄉等地,紛起響應。九月,海齡隨同直隸總督溫承惠前往河南鎮壓李文成,因「屢著戰功」,此後擢升都司、游擊、參將、副將、總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為二等侍衛,充任古城領隊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統,九月調任江寧副都統。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軍侵佔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脅京師,於是「天下紛紛議海防」,內河長江亦戒嚴。十二月,道光帝調海齡為京口副都統,並諭其「飭副將巡圌山,操炮練兵,以防京口門戶。」①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海齡抵鎮江赴任後,認真操炮練兵,積極從事京口備防。他從當地滿營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選八百名,加以操練,逐一指授臨陣機宜,訓練三個月,官兵皆知踴躍奮勵。並且,親到圌山,督率水師官兵,演放炮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時常稽查英軍漢奸,還在象山東碼頭隘口,安設大炮四位,逐日演放,藉資熟練,以壯聲威。當時,他奏請「將沿江通商碼頭,暫時封閉」②,受到裕謙抵制,指出其「封港之議,徒有礙於安分商漁,而於杜絕接濟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領。」③
同年八月,定海再次被英軍侵佔,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兩江總督裕謙殉國。九月,海齡親率左右翼沿焦山而下,查看大江形勢,他認為焦山一帶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便立即請求給所屬營兵預支半年錢米,「卒頗感之」④。並奏請添兵,增強設防。道光帝詔諭兩江總督牛鑒體察情形調派,毋誤事機,但牛鑒卻「以無庸駁覆」。⑤海齡不顧其阻撓,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一再奏請招募水勇在鵝鼻咀、圌山要隘,雇船隻,扎木排,攔江堵截,以期「水陸交嚴」⑥;並檄調四百名驍勇聞名的青州兵,屯駐京口南岸東碼頭,堅守炮台,以截陸路;同時還令京口副將孝順武、參將陳慶祥、游擊李澄,塞斷江口小港,以阻止英軍前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吳淞失守,英軍進入長江,江南各口防務癱瘓,「賊(夷)至官逃,舟臨兵潰」。英軍由圌山進逼鎮江,牛鑒、齊慎駐兵丹陽,互為瞻顧,不圖固守。六月五日英軍至鵝鼻咀,次日牛鑒帶兵一萬餘人到鎮江,即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寧。海齡堅決反對牛鑒犒師妥協,竭力主張守城抵抗,「不與一議和事」⑦「獨謂宜力戰」⑧,並貼出告示,申明英軍如敢侵入,「本副都統立即提兵出擊」⑨。
海齡採取閉城固守策略,保衛鎮江。在英艦抵金山之前,就開始作防禦准備,禁止運河通航,強令城內居民遷徒內地,從四鄉收集家禽、生豬和各種食物,供給城市守軍和城郊軍營,並將旗營官兵和青州兵調入城內,添布四門,並添設槍炮,晝夜嚴加防守。閉城後,海齡做了一定的肅奸工作,但因嚴厲阻止難民遷徒出城,並持民族偏見,肆意擴大索奸,造成滿城亂捉亂殺,一度引起恐怖和混亂。
六月十二日,英軍登岸攻城。當時,英軍集中一萬二千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九千人,具有所謂「高度的作戰效能」,而且,大部分士兵有毛瑟槍裝備,又配備炮隊,其他各類軍用物資,也應有盡有;而海齡守城,只有旗兵二千四百人,其中當地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槍。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敵人顯然佔有極大的優勢。
海齡發揚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無懼敵人優勢兵力,領導軍民保衛鎮江,堅決抵抗外國侵略勢力。他「親冒 矢石」「點兵上城」,並「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磚石」⑩,准備與侵略軍進行巷戰拼搏。守軍炮兵勇猛發炮,轟擊登岸英軍。侵略者說:「中國軍隊發來的炮火,曾對我方前進的船隻,給以致命的打擊。僅在十分鍾左右的戰斗過程中,我方十六名海員和八名炮兵都受了傷。」⑾當時,城外各地則由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元孝帶兵防守。為了扭轉圍困局面,海齡曾一度派兵出城出擊。但在出擊失利後,便一味閉城自守,而且,對發動組織居民、鄉民助守也很不力。當齊慎、劉元孝敗退之後,英軍便於十四日全力攻城。海齡決心死守鎮江,與城共存亡。他親駐北門城樓,相機調度,並令協領武忠阿帶領青州兵,馳赴接應。
對海齡指揮堅守北門的戰斗情景,當時一位目睹者是這樣記載的:
「時余兄弟各持糗糧為走計,……望見北門城下槍炮火箭互相噴薄,白煙競射,濃霧旋蒸,想其下積屍如麻矣。竊幸我兵猶在上風,冀其或勝,但不知此是何兵,乃敢與之相抗如此,後詢之土人,則青州兵也。……俄而槍炮頓息,北門敵樓火發,……其上則郁為青煙不散,洵所謂遙望層城,丹樓如霞矣。……樓火未半,迤東一帶,堞間火箭又起,城上兵猶與之交射,良久則東城樓畔,火箭叢集矣。環顧城頭,不見一兵。惟夷人攻擊處,有兵數十伏堞間耳。時登山而望者,數十百人,……余知城必不守,急令人喚余弟出走,……至一山頭坐石上,回望城中,東城堞間守兵,猶發鳥銃火箭,知城猶未破也。」⑿
當時的侵略者也說:其登城部隊「利用雲梯登上了城牆。這支部隊沿著城壘分布開來,聲勢浩大,……滿軍仍然一點不怕。同時,城外我軍炮兵及步兵的炮火,不斷對著城門實施射擊,滿軍亦絲毫不見動搖。在一個相當時間以內,滿軍繼續勇敢地堅守在城樓上防守的地點,並守住城牆上每個城垛,從而保衛著通向城樓的通路。就是這樣,敵軍乃使我軍蒙受若干損失,他們並以極端堅決的態度,在我軍暴雨般的槍彈向其進攻之下,守住通向防禦工事的旁門。」⒀
在保衛鎮江的激烈戰斗中,驍勇善戰的青州兵,非常英勇頑強,被稱為全軍的「軍鋒」。當時人記載:「夷人登城,是取書院所貯修城長梯十數張,蟻附而上,時城中以青州兵為軍鋒,奮勇向前,槍炮競發,夷人墮梯者紛紛,乃略無退阻,攀堞者愈眾,旗兵怖而走,青州兵眾寡不敵,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⒁在城內短兵相接,青州兵與侵略者拚搏尤其頑強,英軍攻打北門,受到青州兵沉重打擊,後來,侵略軍竄至南門,數十青州兵主動配合當地旗兵,與侵略者進行極為激烈的巷戰。整個巷戰中,青州兵狠狠打擊了敵人,但自己也付出高昂代價。當時人說:「青州兵巷戰,殺賊(侵略軍)數百,被殺者亦二百餘人。」⒂
當英軍用炸葯炸開西城門後,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沿著西門城壘,進攻城區。海齡親自帶領旗兵前往堵擊,戰斗非常激烈,他身受重傷,仍堅持戰斗。後來,旗兵撤退到旗營。在戰斗的危急關頭,海齡在旗營大聲疾呼地作戰地動員演說,鼓勵官兵做英勇戰士,血戰疆場,決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延殘喘,他號召:「寧可自殺,決不投降!」⒃並且,親自帶領旗兵與英國侵略軍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進行殊死戰。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滿兵作了一次最頑強的抵抗,他們寸土必爭,因此,每一個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⒄甚至在房子里也發生戰斗。海齡率領守軍奮勇抗戰,堅守兩日,打死打傷敵軍,據侵略者自己統計共有一百六十八人⒅。最後,守軍「拒絕投降和寬待」,全部壯烈犧牲,海齡自己自焚殉國,妻與孫同時死難。當時人贊揚海齡為「近日之矯矯者」,連侵略者也把頑強抵抗侵略的鎮江守軍稱為「保家衛國而光榮犧牲」的「英勇戰士」。
在全軍犧牲的殊危條件下,英雄的青州兵仍堅持戰斗,高呼打擊侵略者,他們無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正當「東西北三城樓,俱被焚燒,賊乘勢攀躋,……獨青(州)兵奮勇格殺,至血積刀柄,滑不可握,猶大呼殺賊。呼未己,而賊之由十三門登者,已蜂擁蟻附而至,猶復短兵相接,騰擲巷戰,擊斃賊且數十百人。直至全軍盡潰,力不能支,始奪門以出。」⒆他們的頑強抵抗侵略精神,受到當時鎮江人民的崇高評價,他們說:「自軍興以來,調防兵多為民病,獨青州兵與民相親愛,民恃以無恐,故戰死而民思之不置」⒇;並熱情贊揚他們不屈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表現著中華民族「忠義之氣之常存於天壤間」一。
鎮江保衛戰,是中英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英國侵略軍投入這次戰役的力量,比歷次在中國戰場所投入的力量大得多;而他們在這次戰役中所遭受的損失,也比以往任何戰役都慘重。鎮江軍民英勇抗英,在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史中寫下了光輝一頁,而且,震動了當時的歐洲。恩格斯曾經極其熱情地贊揚鎮江抗英英雄們的「勇敢和銳氣」,歌頌他們「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並且,指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二
鎮江被佔領後,英軍發揮其傳統「海盜」的野蠻獸性,對鎮江人民進行滅絕人性的報復和空前瘋狂的掠劫、燒殺,把鎮江洗劫一空,淪為廢墟。當時鎮江人民含著血淚曾對這群野蠻「海盜」進行強烈控訴。他們紛紛指出侵略者「毀城垣,焚衙署,縱黑鬼姦淫婦女,道路死傷枕藉。」三「婦女聞叩門,往往自戕,身殉者無算。奸民或導之,比戶劫略,無家不破。」四「斫門劫略,乘勢奪取,擔荷不勝,車載以返。」五「西門橋至銀山門,無日不火,市為之空,城鄉皆被蹂」六,「火焰沖天燒不斷」「各家鋪戶盡遭殃」「西門一帶更凄涼,大廈高樓變火場,只見路途堆瓦礫,難分巷口在何方。」七就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招認:「只要是真實的回憶,就可覺得這顆心很難說是有人道的了。但即使是心腸最硬、資格最老,以殺人越貨為生的人,看到這種悲慘景象也不能無動於衷的。」八侵略者之所以如此野蠻的血腥報復,如此空前瘋狂的洗劫、燒殺,決不是偶然的。這完全是由其整個殖民掠奪政策的本質決定的。正如當時恩格斯所指出:「英軍作戰時自始至終採取了極端殘酷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和引起這次戰爭的走私貪欲完全相符的。」九
鎮江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沒有祈求神天上帝,也不指望人間皇帝,他們把解除自己切身災難的希望寄託在當時能夠反映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族英雄身上。當他們聞訊重新起用林則徐的時候,無不歡欣若狂,「人人舉首欣相告」十。其實,已被道光帝革職查辦的林則徐這時正在西戍途中,暫住西安調治病情。不過這個傳言,卻十分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鎮江人民對近代中國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充滿著無限懷念和敬慕之情,把他看作善於有效地領導組織當時中國人民進行反殖民斗爭的真正「天兵」!
(黃保萬)
①《鴉片戰爭》,神州國光社,第4冊,第692頁。
②③《鴉片戰爭》,神州國光社,第6冊,第373頁。
④⑤同上,第3冊,第55頁。
⑥《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第3冊,第1645頁。
⑦《鴉片戰爭》,神州國光社,第3冊,第53頁。
⑧同上,第217頁。
⑨同上,第75頁。
⑩同上,第79頁。
⑾《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94—95頁。
⑿《鴉片戰爭》,第3冊,第80頁。
⒀《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206頁。
⒁《鴉片戰爭》,第3冊,第80—81頁。
⒂同上,第105頁。
⒃《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217頁。
⒄《鴉片戰爭》,第5冊,
3 高山族和漢族共同抗擊帝國主義入侵
高山族是台灣最早居民的後代,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根據考古發現,距今二、三萬年前,台灣就有原始人類在活動,三、四千年前中國大陸的新石器文化已傳入台灣,台灣新石器時代的居民主要來睚中國大陸古越人的一支。說明在很早的古代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已開發了台灣並逐步開展與中國大陸的密切聯系。根據文獻,公元230年,三國時代的吳國孫權曾派將軍率領上萬人到台灣,並帶回千人到大陸,此時的高山族先民過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盛行男嫁女家的婚姻制度。高山族到七世紀初處於原始社會階段,開始農耕、畜牧,種植五穀,生產工具仍以石器為主,結繩記事,不知歷法,學拜山神、海神。十一世紀時,宋代正式在台灣設治,將澎湖隸屬福建省晉江縣。元代開始高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等島嶼,歸屬泉州路的同安縣。到明代時,高山族除部分過著原始生活外,其農業、狩獵業都有進一步的發展,開始用鐵鏃,並與大陸沿海居民進行貿易活動。從十六世紀中葉之後,大量的漢族人民遷居台灣,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高山族的社會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末,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幫助高山族改進農業生產技術,開展貿易,設學校等,平地高山族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高山族人民在開發台灣的同時,還與漢族人民一道共同抵禦外國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早在1563年日本海盜(倭寇)侵入台灣基隆,高山族地區受到破壞。1593年日本封建統治者要高山族朝貢日本,高山族人民堅決拒絕。在1602年之後的二十多年裡,日本海盜多次侵犯台灣,均遭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擊而敗逃。
1642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台灣,對當地居民實行殘暴的掠奪,高山族和漢族人民多次進行反荷武裝起義,其中以郭懷一為首的起義斗爭給荷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661年,高山族和漢族人民積極支持鄭成功,歷經九個多月的艱苦戰斗,打敗了荷侵略者,收復了台灣,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統一台灣,直到1895年共212年。這期間高山族人民繼續不斷地抗擊外國侵略者。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訂立馬關條約,日本強行霸佔了台灣和澎湖列島,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漫長的50年裡,英勇不屈的高山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一起進行頑強地斗爭,為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其中1930年的霧社起義,顯示了高山族的鋼鐵意志,300多人的武裝起義隊伍,在一小時之內把130多個日本侵略者全都殲滅。 1945年8月中國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台灣歸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在台灣設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國民黨政府到台灣至今。
4回民支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冀中地區勤勞勇敢的回族人民迅速組織起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武裝隊伍。
1937年9月下旬,河北定州市回族青年的劉文正(陳村營村)、馬永恩(號頭庄村)、馬國忠(楊家橋村)、白振武(唐家莊村)、白仲慶等,在中國共產黨員肖秉鈞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定州(原定縣)、安國一帶組織起了「回民抗日義勇軍便衣隊」和「回回鐵血抗日救國隊」,隨後又吸收了冀中各地回族指戰員組建了「人民自衛軍回民幹部教導隊」。隊伍主要以回族青年學生和青年農民組成,約350餘人,在冀中平原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
1938年1月,馬本齋在家鄉獻縣東辛庄組建抗日武裝----回民抗日義勇隊。同年3月,以馬仲三為隊長的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在河間成立。同月,馬本齋率部到河間與馬仲三部合編,組建了「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約200人。馬本齋被委任為隊長,馬仲三為副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
1938年6月,人民自衛軍回民幹部教導隊與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在河間合編,成立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為總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馬仲三為副總隊長。總隊分三個大隊,有馬永恩,馬國忠等擔任隊長,馬永彪、馬進坡、馬義、馬鳳舞、劉華林、白振武、馬德等分別任各中隊隊長等職。8月,回民教導總隊到河間縣沙河橋鎮整訓。不久,冀中軍區派丁鐵石任回民教導隊政治主任。
1939年7月,回民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隊伍進行了艱苦的系統軍事訓練,指戰員軍事素質大為提高,成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野戰部隊。
1942年7月,回民支隊轉戰冀魯後,中隊長白振武帶武工隊返回冀中,繼續堅持斗爭。武工隊活動在交河、獻縣、建國地區,以隱蔽的方式,發動群眾擴大武裝,打據點,攻崗樓,打擊敵人。
1945年12月下旬,金民、馬進坡率回民支隊幹部從陝北返回冀中。金民、馬進坡及回民支幹部到冀中第八軍分區,以本齋大隊為基礎,組建冀中第八軍分區回民支隊,支隊長馬進坡,政委金民,副支隊長白振武。
回民支隊使用過的臨時指揮部遺址
1944年春,文新縣大隊回民中隊、肅寧縣大隊回民小隊及四十二地區隊的回族戰士,合編為冀中第九軍區回民大隊。馬志新任支隊長兼政委。
1945年5月24日,回民支隊參加了第一次勝芳保衛戰,與敵激戰7晝夜,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殺出了回民支隊的軍威。
1945年下半年,以定州大隊回民中隊為基礎,將藁城、無極等縣的回民武裝合編成立了冀中第七軍分區回民支隊,支隊長金清波。
1946年初,冀中第十軍分區將安次、固安、永清等縣縣大隊的回民武裝抽調出來,全編為冀中第十軍分區回民大隊。大隊長劉曉峰,教導員馬寶臣。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以三十萬大軍圍攻中原解放區。為了發揚冀中回族人民英勇頑強、敢於戰斗的革命精神,保持回民支隊這面光輝旗幟,重新成立冀中軍區回民支隊。7月,冀中第七、八、九、十軍分區的回族武裝,與從陝北返回冀中的八路軍回民支隊的部分幹部戰士,在大城縣大尚屯合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鳳舞任支隊長,白振武任副支隊長。
回民支隊成立後,先後參加了第二次勝芳保衛戰、青滄戰役、子牙河東戰斗和南減河等戰斗,成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部隊。
1947年3月,8月16日,在子牙河東禪房戰斗中,副支隊長白振武英勇犧牲。回民支隊和冀中軍民在任丘縣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1948年1月中旬,回民支隊和冀中第十軍分區七十五團、七十八團出擊大清河北,連續攻克雄縣、霸縣、昝崗、牛駝、白溝等城鎮,橫掃大清河沿岸堡壘20多座。國民黨河北保安部隊王鳳崗部在大清河苦心推行的"三角暗碉、點線封鎖"戰術徹底破產。5月,回民支隊調到第九分區活動,參加了徐水縣白塔鋪伏擊戰和北常堡阻擊戰,消滅了大批敵人。10月下旬,國民黨傅作義部襲擾石家莊,企圖突襲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回民支隊協同冀中第九軍分區獨立營,在民兵的配合下,擔負保定至張登、溫仁一線的阻擊任務,用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形式,阻敵3天,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11月上旬開始,回民支隊和冀中軍區部隊圍攻保定市,22日敵人棄城北逃,保定市解放。回民支隊進駐保定市,擔任市內警戒任務。
1949年8月,河北省軍區成立,回民支隊改編為河北省軍區獨立警備二團,仍駐保定,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番號撤銷。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編入六十八軍開赴朝鮮戰場。
❸ 初中歷史
中國古代史
原始社會(上古文明、史前文明)
遠古人類(舊石器時期)
時間 地點 特點 其它
元謀人 距今170萬年 雲南元謀 會使用火和簡單的工具,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晚期猿人
北京人
距今70萬——
20萬年
北京房山周口店 能直立行走,手是勞動的器官,發展較快,下肢支撐身體和直立行走,發展較慢,腦在緩慢地進化;使用天然火,燒
烤食物、照明、禦寒、驅趕野獸
是早期智人,促進體質的
發展和腦的進化
山頂洞人 1.8萬年前 北京房山周口店 縫制衣服,有愛美意識,製作裝飾品,
能人工取火 是晚期智人,
現代意義上的人
氏族聚落(新石器時期)
時間 地點 特點 氏族文明 其它
流域 房屋 農作物 家畜 陶器半坡聚落 距今6000年 陝西西安
半坡村 黃河流域 半地穴式 粟、白菜、芥菜 豬、狗 彩陶 母系氏族 打獵、捕魚
河姆渡聚落 距今7000年 浙江餘姚
河姆渡村 長江流域 干欄式 水稻 豬、狗、水牛 黑陶 母系氏族 使用水井
大汶口聚落 距今四五千年 山東大汶口 略 略 略 略 略 父系氏族 產生貧富分化
奴隸社會:前21世紀(前2070)——前2世紀(前221)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夏商周)
商鞅變法
根本原因:鐵器、牛耕的出現,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
原因 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直接原因:各國爭霸的現實壓力
時間:前356
性質:封建地主階級改革
目的:富國強兵
1、編制戶口,加強刑法(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2、獎勵生產(富國措施)
內容 3、獎勵軍功(強兵措施)
4、承認土地私有(富國措施)
5、推行縣制(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對中國日後行政體制影響深遠)
6、統一度量衡(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作用: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大家堅實的基礎。通過變法改革,使中國奴隸社會過渡到封
建社會
封建社會:前2世紀(前221)——20世紀(1912)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前2世紀(前221年)——2世紀(220)
☆前209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秦朝的殘暴統治
☆從漢武帝統治時期開始,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並一直延續兩千多年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三國兩晉南北朝):2世紀(220年)——6世紀(589)
☆三國鼎立局面:
200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統一黃河中下游地區,奠定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208赤壁之戰,曹操控制黃河流域,南下准備統一全國,孫權與劉備聯軍戰勝曹操,奠定三國鼎立形成的基礎
220曹丕稱帝,改國號為魏
221劉備稱帝,以漢為國號,史稱蜀
222孫權稱王,國號吳
☆江南經濟的發展:
1、自然因素: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原因 2、經濟因素:大量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勞動力、技術和生產經驗
3、政治因素:北方戰亂頻繁,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大量北方人口遷往江南;並且南
方統治者制定適宜經濟發展的政策
農業:開辟湖田,在江南地區普遍實行麥稻兼作,五嶺以南種雙季稻,新建水利設施
紡織業:四川蜀錦
表現 手工業 冶鑄業:灌鋼法的發明
陶瓷製造業:青瓷燒制技術水平高
商業:商品經濟初步發展,促進城市的繁榮,建康城人口達百萬,是當時經濟最活躍的都市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6世紀(589)——10世紀(907)
☆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高度發展造就出盛唐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時代風貌
☆西北各首領來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秦朝與隋朝的共同點:結束長期分裂,實現統一;所設中央機構對後世產生過深遠影響;是短命王朝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宋元):10世紀(907)——14世紀(1368)
☆指南針、活字印刷、火葯三項重大發明與應用及海內外商貿興盛,標志宋元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到
一個新高度,處於當時世界文明的高峰
☆成吉思汗:
1206鐵木真成為蒙古族最高首領,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族通行的文字;擴張戰爭給世
界各地人民造成深重災難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
元朝的統一為中外交流以及國內各民族的聯系和交往提高有利條件,漢族人民開發邊疆;契丹、女真等邊疆各
組遷入內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入中國,同漢、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回族
明清帝國的繁榮與近代前夜的危機:14世紀(1368)——19世紀(1840)
閉關鎖國政策
1、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根本原因)
原因 2、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統治者害怕沿海人民出海積聚力量抗清,危及統治
含義: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積極影響:對抵制西方殖民勢力起一定的自衛作用
評價 1、限制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進而阻礙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
消極影響 2、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
使中國落伍
3、中國由於落後最終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政治制度
原始社會:禪讓制(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
奴隸社會: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目的: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內容:「授民授疆土」;諸侯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
作用:加強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
動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交流
◇西周等級制度:
周天子
統治階級 諸侯
卿大夫
士
被統治階級:平民、奴隸
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統治
☆秦朝建立大一統:
1、戰國以來,隨著各國間經濟文化聯系不斷加強,政治上的分裂狀態阻礙社會發展,統一成為大勢所趨
原因 2、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時間:前221
過程:前230——前221,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政治:秦統一後,秦始皇自稱「皇帝」,總攬一切大權,確立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立丞相(協助皇
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在地方建立郡縣制
措施 經濟文化:統一文字(小篆→隸書)、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統一度量衡,加強國家統一,促進文化
傳播和經濟發展
軍事:築長城御匈奴,維護國家統一
思想:加強思想統治,「焚書坑儒」
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各國長期割據征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
的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一個嶄新的階段
☆漢朝加強大一統:
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監督京師百官和皇族的
不法行為),在地方設刺史(監督地方官員,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富)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軍事:北擊匈奴
☆唐朝: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貞觀之治:
含義: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
原因:知人善任,選賢用能,虛心納諫;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訓,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經濟(賦役):減少百姓服勞役的天數,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鬆弛
政治: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包括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審核)、尚
內容 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吏、戶、禮、兵、刑、工部
法律:在《隋律》的基礎上,編訂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
產生重大影響
*貞觀遺風:
含義:武則天統治時期,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
政治: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
內容 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將武氏列為一等
教育:大力發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和武舉,擴大統治基礎
經濟: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繼續發展
意義: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基礎
*開元盛世:
含義:唐玄宗統治時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
內容:重用賢能,大力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
☆元朝:行省制
忽必烈改制:
以採用漢法為主要內容
內容 政治: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設 「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將西藏(設
置宣政院轄地)、雲南、遼陽、嶺北、琉球(設置澎湖巡檢司)等邊陲地區置於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經濟:推行重農政策:把許多牧場恢復為農田,設立專門管理農業的機構「司農司,編寫《農桑輯要》
意義:有利於社會進步和民族融合,鞏固和發展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明清:君主專制的強化
政治:朱元璋廢除實行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接受皇帝指揮
清承明制,雍正設立軍機處,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1、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專門偵緝官民言行
司法 2、明成祖設立特務機構東廠
3、朱元璋設立廷杖制度
思想文化:實行「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大興文字獄
中國近代史(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時間 開始的標志 結束的標志 領導階級 發展方向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1919 (第一次)鴉片戰爭 五四愛國運動 資產階級 走資本主義道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19——1949 五四愛國運動 新中國成立 無產階級 走社會主義道路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
列強的侵略
☆軍事侵略:(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原因 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硝煙
英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 日本明治維新後實行對外擴張政策,把矛頭指向中國 根本原因:奪取更多的侵略權益,甚至全面佔領中國;
直接原因: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時間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對戰雙方 中國與英國 中國與英法聯軍 中國與日本 中國與八國聯軍
(英俄德法美日意奧)
簽訂條約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戰役
略 1860英國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 1894黃海海戰(鄧世昌),1895威海衛戰役(丁汝昌)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影響 是封建落後的中國同西方資本主義的第一次較量,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殖民化程度 中國完全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政治侵略: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
◇開放通商口岸:《南京條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馬關條約》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割地: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割去中國東北和西北150
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去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賠款:《南京條約》2100萬銀元,《馬關條約》2億兩白銀,《辛丑條約》4.5億兩,本息共9.8億兩
《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時間 1842 1860 1895 1901
內
容 開放
通商
口岸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漢口、南京、天津 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從沿海深入內陸沿海地區)
——
賠款 2100萬銀元 略 2億兩白銀 4.5億兩白銀,本息共9.8億兩
割地 香港島 香港九龍司地方一區 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其它
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 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化程度 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中國的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機 是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鎖,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人民的抗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
☆魏源《海國圖志》
☆反侵略反封建農民戰爭(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左宗棠收復新疆:
近代化
洋務運動 維新變法運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背景 二次鴉片戰爭後,
清朝統治內憂外患 甲午戰爭失敗,
簽訂《馬關條約》 略 北洋軍閥政府推行尊孔
復古的反動政策
目的 維護清朝政府的統治,
「師夷長技」 略 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略
時間 19世紀60年代(第二次鴉片戰爭)——90年代(甲午
中日戰爭)
1895——1898
1894——1912
1915開始
性質 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和思想解放運動 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
革命和思想解放運動 思想解放運動
特點 經濟變革,
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 政治變革,
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政治變革,
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思想變革,
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口號 「自強「、「求富」 「君主立憲」 「三民主義」 「民主」、「科學」
領導階級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 資產階級激進派
代表人物 恭親王奕䜣、曾國藩、李鴻
章、左宗棠、張之洞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孫中山 陳獨秀、胡適、魯迅
評價 進步性
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中國近
代化的進程 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思想啟蒙作用,促進思想界解放,變法圖強的社
會呼聲日益高漲
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激發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條件,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局限性 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沒有使中國
富強起來 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使中國走上民主、富強
的道路 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
五四愛國運動
原因 根本原因: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加緊對華侵略,是中國人
民抗爭的必然舉措
直接原因:1919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
時間:1919.5.4——6.28
性質: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前期 後期
時間 1919.5.4——6.5 1919.6.5——28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學生 工人
形式 舉行集會、遊行等抗議活動 三罷: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
結果:取得初步成功:1919.6.10,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巴
黎和約上簽字
意義: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
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也是無產階級
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對宣傳馬克思主義起推動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思想基礎:共產黨人宣傳教育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
背景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領導基礎:建立共產黨早起組織
時間:1921.7.23
地點:上海、嘉興
代表人物: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等13人
名稱:中國共產黨
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內容 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領導機構:中央局
書記:陳獨秀
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工人運動時期(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時間:1922——1923.2
內容:香港海員大罷工、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二七慘案)
結果:失敗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大革命時期)
☆黃埔軍校:
時間:1924.5
特點: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並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基礎
☆北伐戰爭:
時間:1926.7
任務:反帝反封建
主力:國民革命軍(北伐軍)
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股軍閥實力
戰略方針;集中兵力、各個殲滅
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
☆四一二政變:
時間:1927.4.18
事件: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並在各地「清共」
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十年內戰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
☆八一南昌起義:
時間:1927.8.1
意義:成為終歸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反動派的第一槍,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期
☆1927.9秋收起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
時間:1928
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
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漢組昂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長征:
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時間:1934.10——1936.10
開始的標志:1934.10紅軍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湘江→烏江→
內容 1935.1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四渡赤水河(最能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金沙江(跳出包圍圈)→大渡河→瀘定橋→雪山草地→
1935.10紅軍到達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吳起鎮
結束的標志:1936.10紅軍三大主力(紅軍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為革命保存了基本力量,促使
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到來。長征的傳奇性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
勝的力量
☆局部抗戰時期(1931——1937):
◇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9.18
事件: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附近柳條湖的一段鐵路,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
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佔沈陽城,局部抗戰開始
態度: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方針,命令張學良把部隊車到山海關內,
結果:在不到半年時間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聲全部淪陷
◇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
時間:1936.12.12
意義: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標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預示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
抗日戰爭時期(全面抗戰時期、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1937——1945)
開始的標志:1937.7.7盧溝橋事變
結束的標志:1945.8.15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結果:中國人民取得重大勝利
1、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近代以來的民族恥
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大大增強愛那個全國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
意義 聚力,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堅持基礎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勝的勝利做出巨大的民族犧牲,對徹
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1、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的抗戰
勝利的原因 2、中國共產黨堅持實行全面的抗戰路線,堅持敵後抗戰,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作戰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和愛國華僑的支持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1939.7.7
☆南京大屠殺:1937.12
☆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
台兒庄戰役
1938
李宗仁
國民黨正面戰場 中國軍隊大敗日軍,
消滅日軍一萬多人 是中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百團大戰
1940.8
彭德懷
共產黨敵後戰場 在人民群眾的配合下,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
點,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提高中國共產黨共和八路軍的威望,堅定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中共七大:1945.4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會,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史冊,使中國共產黨在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准備條件
☆1945.10.25台灣光復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時間:1946.6——1949
意義: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歷史,走上民族獨立發展的道路,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奠定基礎
1、蔣介石發動內戰不得人心,中國共產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和擁護,得到民心
勝利的原因 2、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決策英明,採取科學的戰略技術
3、人民解放軍越戰越勇,士氣高漲,國民黨軍隊時期日益低落
☆重慶談判:1945.8——10.10
☆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階段(人民解放軍戰略防禦階段):
1947.3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轉戰陝北
1947.3:山東解放區:孟良崮戰役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947.6——8
影響: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揭開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階段)
❹ 如何搞好民族大團結
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兩個原則,二者有聯系也有區別。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在平等基礎上聯合起來,為反對共同敵人和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願望。民族繁榮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等各項事業都得到發展,各民族自身得到進步,民族素質得到提高。這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的團結,不可能實現民族的繁榮;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物質保障,沒有共同繁榮,最終會影響團結。
只有在團結的基礎上,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才能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只有實現了共同繁榮,才能保證民族的團結。
1 滿,蒙,漢,達斡爾,各民族共同抵抗沙俄入侵
沙皇俄國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同中國並不接壤,中俄之間還隔著三個封建汗國。從16世紀80年代起,沙俄軍隊越過烏拉爾山,向東侵入遼闊的西伯利亞,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佔領整個西伯利亞。清軍入關時,沙俄乘機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強佔了尼布楚和雅克薩,在這兩地修築城堡,作為向黑龍江中游實行殖民擴張的據點。
盤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經常四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例如,1649年3月,沙俄侵略軍頭目哈巴羅夫帶兵從雅克薩城沿江東下,來到一座達斡爾族人的城寨。他們向當地居民宣布:必須向沙皇交納「毛皮貢賦」。達斡爾族人頭目桂古達爾嚴正地回答:「我們向中國順治皇帝進貢,哪有給你們的貢品?」野蠻的沙俄軍隊進攻城寨,達斡爾人萬箭齊發,迫使敵人無法靠近。後來,敵人用火炮轟開一個豁口,沖進城寨。達斡爾族人寧死不屈,用梭標抗擊敵人的槍炮。沙俄軍隊血洗城寨,達斡爾族人有661人被殺害,有361人被俘虜,倖免於難者只有15人。米登多爾夫在《西伯利亞旅行記》上曾說:沙俄軍隊頭目嗾使士兵在黑龍江流域「燒烤孩子」吃人肉。這種滅絕人性的暴行,激起當地各族人民的憤怒,他們稱沙俄侵略者為「羅剎」,意思是「妖魔」。
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國領土,沙俄政府置若罔聞,並且不斷向雅克薩增兵遣將,加緊武力擴張。為了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亂」之後,於1682年春出巡東北,視察防務,又從福建調來戰鬥力極強的藤牌軍,決心組織自衛反擊戰。
1685年春,康熙皇帝命令都統彭春、副都統郎淡率紅衣炮隊和數百名藤牌軍急馳赴璦琿,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會師,然後,由水陸並進,直抵雅克薩城。
六月二十三日,彭春所率部隊到達雅克薩城下。彭春將一封用滿、俄和波蘭文字寫成的招降書,交給戰俘,送進雅克薩城。招降書痛陳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警告他們:「欲相安無事,可速回雅庫,於彼為界,……倘執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破雅克薩城,除爾眾矣」(《十朝東華錄》康熙三十五年)。沙俄侵略軍自以為城防固若金湯,對彭春的警告不理不睬。
六月二十五日,清軍「列營夾攻,復移紅衣炮於前,積薪城下,示將禁焉」(《清史稿·彭春傳》)。不一會,彭春一聲令下,但見炮聲隆隆,震天動地,頓時火光沖天,俄侵略軍在強大攻勢的壓力下,龜縮在城內,喪失還擊的能力,處於被動挨打的窘境。與此同時,清軍戰艦密布城外的江面上,截斷敵人的退路。經過激戰、沙俄侵略軍傷亡慘重。沙俄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走投無路,只好遣使赴清軍大營乞降。彭春對敵人採取寬大政策,將願意回家的敵兵六百餘人放回尼布楚,受傷者妥善安排治療調養。托爾布津羞怯交加,發誓不再到雅克薩侵擾。清軍收復被沙俄侵略者霸佔二十餘年的雅克薩城。
然而,托爾布津退回尼布楚後,遇上大批沙俄增援部隊。他慶幸絕路逢生,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凈。1685年八月,托爾布津率領增援部隊,卷土重來。第二年正月,托爾布津再次侵佔雅克薩,並在城裡重築炮台,再建軍械庫和防禦工事,企圖長久盤踞雅克薩城。
1686年二月,康熙皇帝命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准備充足,率軍再次驅除沙俄侵略軍。七月,薩布素率清軍進抵雅克薩城下,並在城外「掘長塹,立土壘」,圍困敵人。在圍困期間,清軍不斷用重炮猛轟城內敵營,托爾布津中炮身亡。自1686年七月至1687年春,沙俄侵略軍被圍困在雅克薩城內達半年之久。為了躲清軍的炮火,敵人只得鑽進地穴。地穴陰暗潮濕,缺水斷糧,疾病流行,大多數人喪失了戰鬥力。八百多人的一支部隊,最後只剩下66人,只好投降。中國取得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徹底勝利。
雅克薩之戰的敗訊傳到莫斯科,沙俄攝政王索菲亞公主(彼得一世之姐),被迫派專使赴北京,向清政府遞交國書,請求停戰。「乞撤雅克薩之圍」,表示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清朝政府答應了俄國的要求。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談判。經過平等協商,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2 滿漢軍民共同抗英
海齡
海齡(?——1842年),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鎮江,英勇抗英著名將領。郭洛羅氏,滿洲鑲白旗人。原為山海關駐防驍騎校,後任直隸張家口協守備。嘉慶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領導天理教在河南滑縣發動起義,建立農民政權,直隸長垣、東明,山東曹縣、定陶、菏澤、金鄉等地,紛起響應。九月,海齡隨同直隸總督溫承惠前往河南鎮壓李文成,因「屢著戰功」,此後擢升都司、游擊、參將、副將、總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為二等侍衛,充任古城領隊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統,九月調任江寧副都統。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軍侵佔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脅京師,於是「天下紛紛議海防」,內河長江亦戒嚴。十二月,道光帝調海齡為京口副都統,並諭其「飭副將巡圌山,操炮練兵,以防京口門戶。」①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海齡抵鎮江赴任後,認真操炮練兵,積極從事京口備防。他從當地滿營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選八百名,加以操練,逐一指授臨陣機宜,訓練三個月,官兵皆知踴躍奮勵。並且,親到圌山,督率水師官兵,演放炮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時常稽查英軍漢奸,還在象山東碼頭隘口,安設大炮四位,逐日演放,藉資熟練,以壯聲威。當時,他奏請「將沿江通商碼頭,暫時封閉」②,受到裕謙抵制,指出其「封港之議,徒有礙於安分商漁,而於杜絕接濟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領。」③
同年八月,定海再次被英軍侵佔,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兩江總督裕謙殉國。九月,海齡親率左右翼沿焦山而下,查看大江形勢,他認為焦山一帶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便立即請求給所屬營兵預支半年錢米,「卒頗感之」④。並奏請添兵,增強設防。道光帝詔諭兩江總督牛鑒體察情形調派,毋誤事機,但牛鑒卻「以無庸駁覆」。⑤海齡不顧其阻撓,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一再奏請招募水勇在鵝鼻咀、圌山要隘,雇船隻,扎木排,攔江堵截,以期「水陸交嚴」⑥;並檄調四百名驍勇聞名的青州兵,屯駐京口南岸東碼頭,堅守炮台,以截陸路;同時還令京口副將孝順武、參將陳慶祥、游擊李澄,塞斷江口小港,以阻止英軍前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吳淞失守,英軍進入長江,江南各口防務癱瘓,「賊(夷)至官逃,舟臨兵潰」。英軍由圌山進逼鎮江,牛鑒、齊慎駐兵丹陽,互為瞻顧,不圖固守。六月五日英軍至鵝鼻咀,次日牛鑒帶兵一萬餘人到鎮江,即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寧。海齡堅決反對牛鑒犒師妥協,竭力主張守城抵抗,「不與一議和事」⑦「獨謂宜力戰」⑧,並貼出告示,申明英軍如敢侵入,「本副都統立即提兵出擊」⑨。
海齡採取閉城固守策略,保衛鎮江。在英艦抵金山之前,就開始作防禦准備,禁止運河通航,強令城內居民遷徒內地,從四鄉收集家禽、生豬和各種食物,供給城市守軍和城郊軍營,並將旗營官兵和青州兵調入城內,添布四門,並添設槍炮,晝夜嚴加防守。閉城後,海齡做了一定的肅奸工作,但因嚴厲阻止難民遷徒出城,並持民族偏見,肆意擴大索奸,造成滿城亂捉亂殺,一度引起恐怖和混亂。
六月十二日,英軍登岸攻城。當時,英軍集中一萬二千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九千人,具有所謂「高度的作戰效能」,而且,大部分士兵有毛瑟槍裝備,又配備炮隊,其他各類軍用物資,也應有盡有;而海齡守城,只有旗兵二千四百人,其中當地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槍。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敵人顯然佔有極大的優勢。
海齡發揚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無懼敵人優勢兵力,領導軍民保衛鎮江,堅決抵抗外國侵略勢力。他「親冒 矢石」「點兵上城」,並「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磚石」⑩,准備與侵略軍進行巷戰拼搏。守軍炮兵勇猛發炮,轟擊登岸英軍。侵略者說:「中國軍隊發來的炮火,曾對我方前進的船隻,給以致命的打擊。僅在十分鍾左右的戰斗過程中,我方十六名海員和八名炮兵都受了傷。」⑾當時,城外各地則由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元孝帶兵防守。為了扭轉圍困局面,海齡曾一度派兵出城出擊。但在出擊失利後,便一味閉城自守,而且,對發動組織居民、鄉民助守也很不力。當齊慎、劉元孝敗退之後,英軍便於十四日全力攻城。海齡決心死守鎮江,與城共存亡。他親駐北門城樓,相機調度,並令協領武忠阿帶領青州兵,馳赴接應。
對海齡指揮堅守北門的戰斗情景,當時一位目睹者是這樣記載的:
「時余兄弟各持糗糧為走計,……望見北門城下槍炮火箭互相噴薄,白煙競射,濃霧旋蒸,想其下積屍如麻矣。竊幸我兵猶在上風,冀其或勝,但不知此是何兵,乃敢與之相抗如此,後詢之土人,則青州兵也。……俄而槍炮頓息,北門敵樓火發,……其上則郁為青煙不散,洵所謂遙望層城,丹樓如霞矣。……樓火未半,迤東一帶,堞間火箭又起,城上兵猶與之交射,良久則東城樓畔,火箭叢集矣。環顧城頭,不見一兵。惟夷人攻擊處,有兵數十伏堞間耳。時登山而望者,數十百人,……余知城必不守,急令人喚余弟出走,……至一山頭坐石上,回望城中,東城堞間守兵,猶發鳥銃火箭,知城猶未破也。」⑿
當時的侵略者也說:其登城部隊「利用雲梯登上了城牆。這支部隊沿著城壘分布開來,聲勢浩大,……滿軍仍然一點不怕。同時,城外我軍炮兵及步兵的炮火,不斷對著城門實施射擊,滿軍亦絲毫不見動搖。在一個相當時間以內,滿軍繼續勇敢地堅守在城樓上防守的地點,並守住城牆上每個城垛,從而保衛著通向城樓的通路。就是這樣,敵軍乃使我軍蒙受若干損失,他們並以極端堅決的態度,在我軍暴雨般的槍彈向其進攻之下,守住通向防禦工事的旁門。」⒀
在保衛鎮江的激烈戰斗中,驍勇善戰的青州兵,非常英勇頑強,被稱為全軍的「軍鋒」。當時人記載:「夷人登城,是取書院所貯修城長梯十數張,蟻附而上,時城中以青州兵為軍鋒,奮勇向前,槍炮競發,夷人墮梯者紛紛,乃略無退阻,攀堞者愈眾,旗兵怖而走,青州兵眾寡不敵,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⒁在城內短兵相接,青州兵與侵略者拚搏尤其頑強,英軍攻打北門,受到青州兵沉重打擊,後來,侵略軍竄至南門,數十青州兵主動配合當地旗兵,與侵略者進行極為激烈的巷戰。整個巷戰中,青州兵狠狠打擊了敵人,但自己也付出高昂代價。當時人說:「青州兵巷戰,殺賊(侵略軍)數百,被殺者亦二百餘人。」⒂
當英軍用炸葯炸開西城門後,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沿著西門城壘,進攻城區。海齡親自帶領旗兵前往堵擊,戰斗非常激烈,他身受重傷,仍堅持戰斗。後來,旗兵撤退到旗營。在戰斗的危急關頭,海齡在旗營大聲疾呼地作戰地動員演說,鼓勵官兵做英勇戰士,血戰疆場,決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延殘喘,他號召:「寧可自殺,決不投降!」⒃並且,親自帶領旗兵與英國侵略軍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進行殊死戰。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滿兵作了一次最頑強的抵抗,他們寸土必爭,因此,每一個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⒄甚至在房子里也發生戰斗。海齡率領守軍奮勇抗戰,堅守兩日,打死打傷敵軍,據侵略者自己統計共有一百六十八人⒅。最後,守軍「拒絕投降和寬待」,全部壯烈犧牲,海齡自己自焚殉國,妻與孫同時死難。當時人贊揚海齡為「近日之矯矯者」,連侵略者也把頑強抵抗侵略的鎮江守軍稱為「保家衛國而光榮犧牲」的「英勇戰士」。
在全軍犧牲的殊危條件下,英雄的青州兵仍堅持戰斗,高呼打擊侵略者,他們無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正當「東西北三城樓,俱被焚燒,賊乘勢攀躋,……獨青(州)兵奮勇格殺,至血積刀柄,滑不可握,猶大呼殺賊。呼未己,而賊之由十三門登者,已蜂擁蟻附而至,猶復短兵相接,騰擲巷戰,擊斃賊且數十百人。直至全軍盡潰,力不能支,始奪門以出。」⒆他們的頑強抵抗侵略精神,受到當時鎮江人民的崇高評價,他們說:「自軍興以來,調防兵多為民病,獨青州兵與民相親愛,民恃以無恐,故戰死而民思之不置」⒇;並熱情贊揚他們不屈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表現著中華民族「忠義之氣之常存於天壤間」一。
鎮江保衛戰,是中英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英國侵略軍投入這次戰役的力量,比歷次在中國戰場所投入的力量大得多;而他們在這次戰役中所遭受的損失,也比以往任何戰役都慘重。鎮江軍民英勇抗英,在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史中寫下了光輝一頁,而且,震動了當時的歐洲。恩格斯曾經極其熱情地贊揚鎮江抗英英雄們的「勇敢和銳氣」,歌頌他們「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並且,指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二
鎮江被佔領後,英軍發揮其傳統「海盜」的野蠻獸性,對鎮江人民進行滅絕人性的報復和空前瘋狂的掠劫、燒殺,把鎮江洗劫一空,淪為廢墟。當時鎮江人民含著血淚曾對這群野蠻「海盜」進行強烈控訴。他們紛紛指出侵略者「毀城垣,焚衙署,縱黑鬼姦淫婦女,道路死傷枕藉。」三「婦女聞叩門,往往自戕,身殉者無算。奸民或導之,比戶劫略,無家不破。」四「斫門劫略,乘勢奪取,擔荷不勝,車載以返。」五「西門橋至銀山門,無日不火,市為之空,城鄉皆被蹂」六,「火焰沖天燒不斷」「各家鋪戶盡遭殃」「西門一帶更凄涼,大廈高樓變火場,只見路途堆瓦礫,難分巷口在何方。」七就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招認:「只要是真實的回憶,就可覺得這顆心很難說是有人道的了。但即使是心腸最硬、資格最老,以殺人越貨為生的人,看到這種悲慘景象也不能無動於衷的。」八侵略者之所以如此野蠻的血腥報復,如此空前瘋狂的洗劫、燒殺,決不是偶然的。這完全是由其整個殖民掠奪政策的本質決定的。正如當時恩格斯所指出:「英軍作戰時自始至終採取了極端殘酷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和引起這次戰爭的走私貪欲完全相符的。」九
鎮江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沒有祈求神天上帝,也不指望人間皇帝,他們把解除自己切身災難的希望寄託在當時能夠反映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族英雄身上。當他們聞訊重新起用林則徐的時候,無不歡欣若狂,「人人舉首欣相告」十。其實,已被道光帝革職查辦的林則徐這時正在西戍途中,暫住西安調治病情。不過這個傳言,卻十分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鎮江人民對近代中國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充滿著無限懷念和敬慕之情,把他看作善於有效地領導組織當時中國人民進行反殖民斗爭的真正「天兵」!
(黃保萬)
①《鴉片戰爭》,神州國光社,第4冊,第692頁。
②③《鴉片戰爭》,神州國光社,第6冊,第373頁。
④⑤同上,第3冊,第55頁。
⑥《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第3冊,第1645頁。
⑦《鴉片戰爭》,神州國光社,第3冊,第53頁。
⑧同上,第217頁。
⑨同上,第75頁。
⑩同上,第79頁。
⑾《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94—95頁。
⑿《鴉片戰爭》,第3冊,第80頁。
⒀《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206頁。
⒁《鴉片戰爭》,第3冊,第80—81頁。
⒂同上,第105頁。
⒃《鴉片戰爭末期英軍在長江下游的侵略罪行》,第217頁。
⒄《鴉片戰爭》,第5冊,
3 高山族和漢族共同抗擊帝國主義入侵
高山族是台灣最早居民的後代,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根據考古發現,距今二、三萬年前,台灣就有原始人類在活動,三、四千年前中國大陸的新石器文化已傳入台灣,台灣新石器時代的居民主要來睚中國大陸古越人的一支。說明在很早的古代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已開發了台灣並逐步開展與中國大陸的密切聯系。根據文獻,公元230年,三國時代的吳國孫權曾派將軍率領上萬人到台灣,並帶回千人到大陸,此時的高山族先民過著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盛行男嫁女家的婚姻制度。高山族到七世紀初處於原始社會階段,開始農耕、畜牧,種植五穀,生產工具仍以石器為主,結繩記事,不知歷法,學拜山神、海神。十一世紀時,宋代正式在台灣設治,將澎湖隸屬福建省晉江縣。元代開始高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等島嶼,歸屬泉州路的同安縣。到明代時,高山族除部分過著原始生活外,其農業、狩獵業都有進一步的發展,開始用鐵鏃,並與大陸沿海居民進行貿易活動。從十六世紀中葉之後,大量的漢族人民遷居台灣,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高山族的社會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末,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幫助高山族改進農業生產技術,開展貿易,設學校等,平地高山族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高山族人民在開發台灣的同時,還與漢族人民一道共同抵禦外國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早在1563年日本海盜(倭寇)侵入台灣基隆,高山族地區受到破壞。1593年日本封建統治者要高山族朝貢日本,高山族人民堅決拒絕。在1602年之後的二十多年裡,日本海盜多次侵犯台灣,均遭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擊而敗逃。
1642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台灣,對當地居民實行殘暴的掠奪,高山族和漢族人民多次進行反荷武裝起義,其中以郭懷一為首的起義斗爭給荷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661年,高山族和漢族人民積極支持鄭成功,歷經九個多月的艱苦戰斗,打敗了荷侵略者,收復了台灣,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統一台灣,直到1895年共212年。這期間高山族人民繼續不斷地抗擊外國侵略者。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訂立馬關條約,日本強行霸佔了台灣和澎湖列島,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漫長的50年裡,英勇不屈的高山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一起進行頑強地斗爭,為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其中1930年的霧社起義,顯示了高山族的鋼鐵意志,300多人的武裝起義隊伍,在一小時之內把130多個日本侵略者全都殲滅。 1945年8月中國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台灣歸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在台灣設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國民黨政府到台灣至今。
4回民支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冀中地區勤勞勇敢的回族人民迅速組織起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武裝隊伍。
1937年9月下旬,河北定州市回族青年的劉文正(陳村營村)、馬永恩(號頭庄村)、馬國忠(楊家橋村)、白振武(唐家莊村)、白仲慶等,在中國共產黨員肖秉鈞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定州(原定縣)、安國一帶組織起了「回民抗日義勇軍便衣隊」和「回回鐵血抗日救國隊」,隨後又吸收了冀中各地回族指戰員組建了「人民自衛軍回民幹部教導隊」。隊伍主要以回族青年學生和青年農民組成,約350餘人,在冀中平原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
1938年1月,馬本齋在家鄉獻縣東辛庄組建抗日武裝----回民抗日義勇隊。同年3月,以馬仲三為隊長的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在河間成立。同月,馬本齋率部到河間與馬仲三部合編,組建了「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約200人。馬本齋被委任為隊長,馬仲三為副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
1938年6月,人民自衛軍回民幹部教導隊與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在河間合編,成立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為總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馬仲三為副總隊長。總隊分三個大隊,有馬永恩,馬國忠等擔任隊長,馬永彪、馬進坡、馬義、馬鳳舞、劉華林、白振武、馬德等分別任各中隊隊長等職。8月,回民教導總隊到河間縣沙河橋鎮整訓。不久,冀中軍區派丁鐵石任回民教導隊政治主任。
1939年7月,回民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隊伍進行了艱苦的系統軍事訓練,指戰員軍事素質大為提高,成為冀中平原上的一支主力野戰部隊。
1942年7月,回民支隊轉戰冀魯後,中隊長白振武帶武工隊返回冀中,繼續堅持斗爭。武工隊活動在交河、獻縣、建國地區,以隱蔽的方式,發動群眾擴大武裝,打據點,攻崗樓,打擊敵人。
1945年12月下旬,金民、馬進坡率回民支隊幹部從陝北返回冀中。金民、馬進坡及回民支幹部到冀中第八軍分區,以本齋大隊為基礎,組建冀中第八軍分區回民支隊,支隊長馬進坡,政委金民,副支隊長白振武。
❺ 說說黑河市有哪些適合情侶約會的地方
龍濱路有一家叫遇見星座的麻辣燙,環境非常好,非常適合拍照,她家的麻辣燙和麻辣拌,麻辣香鍋都超級好吃,我和對象經常去,不是飯口的時候,聽著音樂兩個人沙發里坐一會兒非常愜意,算是黑河數一數二的了,
❻ qq非主流網名
尚&love馨
❼ 初中歷史提綱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❽ 說說你所知道的民族大團結的故事
1 滿,蒙,漢,達斡爾,各民族共同抵抗沙俄入侵
沙皇俄國原本是一個歐洲國家,同中國並不接壤,中俄之間還隔著三個封建汗國。從16世紀80年代起,沙俄軍隊越過烏拉爾山,向東侵入遼闊的西伯利亞,在不到60年的時間里,佔領整個西伯利亞。清軍入關時,沙俄乘機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強佔了尼布楚和雅克薩,在這兩地修築城堡,作為向黑龍江中游實行殖民擴張的據點。
盤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經常四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例如,1649年3月,沙俄侵略軍頭目哈巴羅夫帶兵從雅克薩城沿江東下,來到一座達斡爾族人的城寨。他們向當地居民宣布:必須向沙皇交納「毛皮貢賦」。達斡爾族人頭目桂古達爾嚴正地回答:「我們向中國順治皇帝進貢,哪有給你們的貢品?」野蠻的沙俄軍隊進攻城寨,達斡爾人萬箭齊發,迫使敵人無法靠近。後來,敵人用火炮轟開一個豁口,沖進城寨。達斡爾族人寧死不屈,用梭標抗擊敵人的槍炮。沙俄軍隊血洗城寨,達斡爾族人有661人被殺害,有361人被俘虜,倖免於難者只有15人。米登多爾夫在《西伯利亞旅行記》上曾說:沙俄軍隊頭目嗾使士兵在黑龍江流域「燒烤孩子」吃人肉。這種滅絕人性的暴行,激起當地各族人民的憤怒,他們稱沙俄侵略者為「羅剎」,意思是「妖魔」。
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國領土,沙俄政府置若罔聞,並且不斷向雅克薩增兵遣將,加緊武力擴張。為了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亂」之後,於1682年春出巡東北,視察防務,又從福建調來戰鬥力極強的藤牌軍,決心組織自衛反擊戰。
1685年春,康熙皇帝命令都統彭春、副都統郎淡率紅衣炮隊和數百名藤牌軍急馳赴璦琿,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會師,然後,由水陸並進,直抵雅克薩城。
六月二十三日,彭春所率部隊到達雅克薩城下。彭春將一封用滿、俄和波蘭文字寫成的招降書,交給戰俘,送進雅克薩城。招降書痛陳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警告他們:「欲相安無事,可速回雅庫,於彼為界,……倘執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破雅克薩城,除爾眾矣」(《十朝東華錄》康熙三十五年)。沙俄侵略軍自以為城防固若金湯,對彭春的警告不理不睬。
六月二十五日,清軍「列營夾攻,復移紅衣炮於前,積薪城下,示將禁焉」(《清史稿·彭春傳》)。不一會,彭春一聲令下,但見炮聲隆隆,震天動地,頓時火光沖天,俄侵略軍在強大攻勢的壓力下,龜縮在城內,喪失還擊的能力,處於被動挨打的窘境。與此同時,清軍戰艦密布城外的江面上,截斷敵人的退路。經過激戰、沙俄侵略軍傷亡慘重。沙俄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走投無路,只好遣使赴清軍大營乞降。彭春對敵人採取寬大政策,將願意回家的敵兵六百餘人放回尼布楚,受傷者妥善安排治療調養。托爾布津羞怯交加,發誓不再到雅克薩侵擾。清軍收復被沙俄侵略者霸佔二十餘年的雅克薩城。
然而,托爾布津退回尼布楚後,遇上大批沙俄增援部隊。他慶幸絕路逢生,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凈。1685年八月,托爾布津率領增援部隊,卷土重來。第二年正月,托爾布津再次侵佔雅克薩,並在城裡重築炮台,再建軍械庫和防禦工事,企圖長久盤踞雅克薩城。
1686年二月,康熙皇帝命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准備充足,率軍再次驅除沙俄侵略軍。七月,薩布素率清軍進抵雅克薩城下,並在城外「掘長塹,立土壘」,圍困敵人。在圍困期間,清軍不斷用重炮猛轟城內敵營,托爾布津中炮身亡。自1686年七月至1687年春,沙俄侵略軍被圍困在雅克薩城內達半年之久。為了躲清軍的炮火,敵人只得鑽進地穴。地穴陰暗潮濕,缺水斷糧,疾病流行,大多數人喪失了戰鬥力。八百多人的一支部隊,最後只剩下66人,只好投降。中國取得了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徹底勝利。
雅克薩之戰的敗訊傳到莫斯科,沙俄攝政王索菲亞公主(彼得一世之姐),被迫派專使赴北京,向清政府遞交國書,請求停戰。「乞撤雅克薩之圍」,表示願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清朝政府答應了俄國的要求。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談判。經過平等協商,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2 滿漢軍民共同抗英
海齡
海齡(?——1842年),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鎮江,英勇抗英著名將領。郭洛羅氏,滿洲鑲白旗人。原為山海關駐防驍騎校,後任直隸張家口協守備。嘉慶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領導天理教在河南滑縣發動起義,建立農民政權,直隸長垣、東明,山東曹縣、定陶、菏澤、金鄉等地,紛起響應。九月,海齡隨同直隸總督溫承惠前往河南鎮壓李文成,因「屢著戰功」,此後擢升都司、游擊、參將、副將、總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為二等侍衛,充任古城領隊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統,九月調任江寧副都統。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軍侵佔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脅京師,於是「天下紛紛議海防」,內河長江亦戒嚴。十二月,道光帝調海齡為京口副都統,並諭其「飭副將巡圌山,操炮練兵,以防京口門戶。」①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海齡抵鎮江赴任後,認真操炮練兵,積極從事京口備防。他從當地滿營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選八百名,加以操練,逐一指授臨陣機宜,訓練三個月,官兵皆知踴躍奮勵。並且,親到圌山,督率水師官兵,演放炮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時常稽查英軍漢奸,還在象山東碼頭隘口,安設大炮四位,逐日演放,藉資熟練,以壯聲威。當時,他奏請「將沿江通商碼頭,暫時封閉」②,受到裕謙抵制,指出其「封港之議,徒有礙於安分商漁,而於杜絕接濟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領。」③
同年八月,定海再次被英軍侵佔,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兩江總督裕謙殉國。九月,海齡親率左右翼沿焦山而下,查看大江形勢,他認為焦山一帶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便立即請求給所屬營兵預支半年錢米,「卒頗感之」④。並奏請添兵,增強設防。道光帝詔諭兩江總督牛鑒體察情形調派,毋誤事機,但牛鑒卻「以無庸駁覆」。⑤海齡不顧其阻撓,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一再奏請招募水勇在鵝鼻咀、圌山要隘,雇船隻,扎木排,攔江堵截,以期「水陸交嚴」⑥;並檄調四百名驍勇聞名的青州兵,屯駐京口南岸東碼頭,堅守炮台,以截陸路;同時還令京口副將孝順武、參將陳慶祥、游擊李澄,塞斷江口小港,以阻止英軍前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吳淞失守,英軍進入長江,江南各口防務癱瘓,「賊(夷)至官逃,舟臨兵潰」。英軍由圌山進逼鎮江,牛鑒、齊慎駐兵丹陽,互為瞻顧,不圖固守。六月五日英軍至鵝鼻咀,次日牛鑒帶兵一萬餘人到鎮江,即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寧。海齡堅決反對牛鑒犒師妥協,竭力主張守城抵抗,「不與一議和事」⑦「獨謂宜力戰」⑧,並貼出告示,申明英軍如敢侵入,「本副都統立即提兵出擊」⑨。
海齡採取閉城固守策略,保衛鎮江。在英艦抵金山之前,就開始作防禦准備,禁止運河通航,強令城內居民遷徒內地,從四鄉收集家禽、生豬和各種食物,供給城市守軍和城郊軍營,並將旗營官兵和青州兵調入城內,添布四門,並添設槍炮,晝夜嚴加防守。閉城後,海齡做了一定的肅奸工作,但因嚴厲阻止難民遷徒出城,並持民族偏見,肆意擴大索奸,造成滿城亂捉亂殺,一度引起恐怖和混亂。
六月十二日,英軍登岸攻城。當時,英軍集中一萬二千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九千人,具有所謂「高度的作戰效能」,而且,大部分士兵有毛瑟槍裝備,又配備炮隊,其他各類軍用物資,也應有盡有;而海齡守城,只有旗兵二千四百人,其中當地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槍。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敵人顯然佔有極大的優勢。
海齡發揚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無懼敵人優勢兵力,領導軍民保衛鎮江,堅決抵抗外國侵略勢力。他「親冒 矢石」「點兵上城」,並「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磚石」⑩,准備與侵略軍進行巷戰拼搏。守軍炮兵勇猛發炮,轟擊登岸英軍。侵略者說:「中國軍隊發來的炮火,曾對我方前進的船隻,給以致命的打擊。僅在十分鍾左右的戰斗過程中,我方十六名海員和八名炮兵都受了傷。」⑾當時,城外各地則由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元孝帶兵防守。為了扭轉圍困局面,海齡曾一度派兵出城出擊。但在出擊失利後,便一味閉城自守,而且,對發動組織居民、鄉民助守也很不力。當齊慎、劉元孝敗退之後,英軍便於十四日全力攻城。海齡決心死守鎮江,與城共存亡。他親駐北門城樓,相機調度,並令協領武忠阿帶領青州兵,馳赴接應。
對海齡指揮堅守北門的戰斗情景,當時一位目睹者是這樣記載的:
「時余兄弟各持糗糧為走計,……望見北門城下槍炮火箭互相噴薄,白煙競射,濃霧旋蒸,想其下積屍如麻矣。竊幸我兵猶在上風,冀其或勝,但不知此是何兵,乃敢與之相抗如此,後詢之土人,則青州兵也。……俄而槍炮頓息,北門敵樓火發,……其上則郁為青煙不散,洵所謂遙望層城,丹樓如霞矣。……樓火未半,迤東一帶,堞間火箭又起,城上兵猶與之交射,良久則東城樓畔,火箭叢集矣。環顧城頭,不見一兵。惟夷人攻擊處,有兵數十伏堞間耳。時登山而望者,數十百人,……余知城必不守,急令人喚余弟出走,……至一山頭坐石上,回望城中,東城堞間守兵,猶發鳥銃火箭,知城猶未破也。」⑿
當時的侵略者也說:其登城部隊「利用雲梯登上了城牆。這支部隊沿著城壘分布開來,聲勢浩大,……滿軍仍然一點不怕。同時,城外我軍炮兵及步兵的炮火,不斷對著城門實施射擊,滿軍亦絲毫不見動搖。在一個相當時間以內,滿軍繼續勇敢地堅守在城樓上防守的地點,並守住城牆上每個城垛,從而保衛著通向城樓的通路。就是這樣,敵軍乃使我軍蒙受若干損失,他們並以極端堅決的態度,在我軍暴雨般的槍彈向其進攻之下,守住通向防禦工事的旁門。」⒀
在保衛鎮江的激烈戰斗中,驍勇善戰的青州兵,非常英勇頑強,被稱為全軍的「軍鋒」。當時人記載:「夷人登城,是取書院所貯修城長梯十數張,蟻附而上,時城中以青州兵為軍鋒,奮勇向前,槍炮競發,夷人墮梯者紛紛,乃略無退阻,攀堞者愈眾,旗兵怖而走,青州兵眾寡不敵,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⒁在城內短兵相接,青州兵與侵略者拚搏尤其頑強,英軍攻打北門,受到青州兵沉重打擊,後來,侵略軍竄至南門,數十青州兵主動配合當地旗兵,與侵略者進行極為激烈的巷戰。整個巷戰中,青州兵狠狠打擊了敵人,但自己也付出高昂代價。當時人說:「青州兵巷戰,殺賊(侵略軍)數百,被殺者亦二百餘人。」⒂
當英軍用炸葯炸開西城門後,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沿著西門城壘,進攻城區。海齡親自帶領旗兵前往堵擊,戰斗非常激烈,他身受重傷,仍堅持戰斗。後來,旗兵撤退到旗營。在戰斗的危急關頭,海齡在旗營大聲疾呼地作戰地動員演說,鼓勵官兵做英勇戰士,血戰疆場,決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延殘喘,他號召:「寧可自殺,決不投降!」⒃並且,親自帶領旗兵與英國侵略軍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進行殊死戰。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滿兵作了一次最頑強的抵抗,他們寸土必爭,因此,每一個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⒄甚至在房子里也發生戰斗。海齡率領守軍奮勇抗戰,堅守兩日,打死打傷敵軍,據侵略者自己統計共有一百六十八人⒅。最後,守軍「拒絕投降和寬待」,全部壯烈犧牲,海齡自己自焚殉國,妻與孫同時死難。當時人贊揚海齡為「近日之矯矯者」,連侵略者也把頑強抵抗侵略的鎮江守軍稱為「保家衛國而光榮犧牲」的「英勇戰士」。
在全軍犧牲的殊危條件下,英雄的青州兵仍堅持戰斗,高呼打擊侵略者,他們無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正當「東西北三城樓,俱被焚燒,賊乘勢攀躋,……獨青(州)兵奮勇格殺,至血積刀柄,滑不可握,猶大呼殺賊。呼未己,而賊之由十三門登者,已蜂擁蟻附而至,猶復短兵相接,騰擲巷戰,擊斃賊且數十百人。直至全軍盡潰,力不能支,始奪門以出。」⒆他們的頑強抵抗侵略精神,受到當時鎮江人民的崇高評價,他們說:「自軍興以來,調防兵多為民病,獨青州兵與民相親愛,民恃以無恐,故戰死而民思之不置」⒇;並熱情贊揚他們不屈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表現著中華民族「忠義之氣之常存於天壤間」一。
鎮江保衛戰,是中英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英國侵略軍投入這次戰役的力量,比歷次在中國戰場所投入的力量大得多;而他們在這次戰役中所遭受的損失,也比以往任何戰役都慘重。鎮江軍民英勇抗英,在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史中寫下了光輝一頁,而且,震動了當時的歐洲。恩格斯曾經極其熱情地贊揚鎮江抗英英雄們的「勇敢和銳氣」,歌頌他們「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並且,指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二
鎮江被佔領後,英軍發揮其傳統「海盜」的野蠻獸性,對鎮江人民進行滅絕人性的報復和空前瘋狂的掠劫、燒殺,把鎮江洗劫一空,淪為廢墟。當時鎮江人民含著血淚曾對這群野蠻「海盜」進行強烈控訴。他們紛紛指出侵略者「毀城垣,焚衙署,縱黑鬼姦淫婦女,道路死傷枕藉。」三「婦女聞叩門,往往自戕,身殉者無算。奸民或導之,比戶劫略,無家不破。」四「斫門劫略,乘勢奪取,擔荷不勝,車載以返。」五「西門橋至銀山門,無日不火,市為之空,城鄉皆被蹂」六,「火焰沖天燒不斷」「各家鋪戶盡遭殃」「西門一帶更凄涼,大廈高樓變火場,只見路途堆瓦礫,難分巷口在何方。」七就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招認:「只要是真實的回憶,就可覺得這顆心很難說是有人道的了。但即使是心腸最硬、資格最老,以殺人越貨為生的人,看到這種悲慘景象也不能無動於衷的。」八侵略者之所以如此野蠻的血腥報復,如此空前瘋狂的洗劫、燒殺,決不是偶然的。這完全是由其整個殖民掠奪政策的本質決定的。正如當時恩格斯所指出:「英軍作戰時自始至終採取了極端殘酷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和引起這次戰爭的走私貪欲完全相符的。」九
鎮江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沒有祈求神天上帝,也不指望人間皇帝,他們把解除自己切身災難的希望寄託在當時能夠反映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族英雄身上。當他們聞訊重新起用林則徐的時候,無不歡欣若狂,「人人舉首欣相告」十。其實,已被道光帝革職查辦的林則徐這時正在西戍途中,暫住西安調治病情。不過這個傳言,卻十分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鎮江人民對近代中國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充滿著無限懷念和敬慕之情,把他看作善於有效地領導組織當時中國人民進行反殖民斗爭的真正「天兵」!
鏈接為: http://..com/question/10727526.html?fr=qrl3
除此之外還有文成公主下嫁藏族,促進了漢朝和藏族的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
❾ 好聽的女生qq名字
.·``絀﹎軌ツ
Ⅹ…
藍冰焰#
┍"
別戀.﹖
代
訁。
┍"
簃情.﹖
-
oゞ卜喓銩丅唩ミメ
視覺專ˊ精屬
^&
「╲頂級釹子﹎
硪咎式£痕貂
●/╱.臟b
\╲。ωǒ卜乖
〃毆吉桑﹖}
〃毆芭桑﹖}
汨·罘止っ
汨·千哖っ
故莋堅強。
嗯,他吥曖莪!
抱抱峩,苫君珊。
[莪],吢碎叾.
[吢],巳罘疼]
︷.`流淚`ω
`ω`妻你℡
愛情離wo.
οo┊靜┊ゃ
╰ァ賭情oo聰
[莪],會習慣]
【|涙|】
蕞薆還4伱!
★PP☆滴愛
-C.c..
僾伱dè暁豬.
『禧歡沵』
Me.
『討厭沵』
Mcc
丨屬與誰|?
娯樂場所
冭薆,傷勒!
Ta.わ
|他還4赱勒|
ˋωǒ˙傫ㄋ
繓你嘚娚朲
︶ㄣ⒌②⒏兲葥ゞ
1s
loveR.
喂.我愛你
両個亼,低調點過。
ηǐパ仿鐦偶↗
{臉丄的笑.芯裏的痛°
向日葵の約定
乛個亼簡單點,
ˇ-/綄酷.∧
徒冇虛名ヽ
泛鱑の夜
卍憂愺、
﹗,仿吢哭
狠兲眞德莪
:萬惡瑩為首
-獨臫憂矁.
誮訫鵔(_少
ㄗòsら無Sчo謂
-[新聞聯播代訁亽],
-最後悳吢動,
說給左耳聽!,
19歲,
笙活,
結束笙命,
:冭累,√≈
《曲鎷·哆っ
。孞好疼
·路冭長,
ド棄っ!
沒峟從前≥。
︶ㄣ絕蝂。▓
...詤.ì~
我自己的Q名不錯吧,自己想的,(*^__^*)
嘻嘻……
❿ 民族大團結的故事
五胡亂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東京淪陷,回民叛亂,清軍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