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戶外夜景 » 戶外生活

戶外生活

發布時間: 2020-11-22 18:33:13

A. 野外生活都需要帶些什麼基本的用品

必備品: 牢牢記住喲~~! 1.雨衣 2.帳篷 3.超好的背包 4.保暖衣物 5.手電筒 6.防曬霜 7.葯物 8.睡袋 9.戶外運動鞋 10.水壺 11.火柴或打火機 12.帽子和眼鏡 13.野餐具: 野炊爐灶 野外活動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各種爐灶還要根據所能尋找到的燃料修建。 現今,野外生活可以攜帶汽油爐、煤氣爐等現代化設備。但在不具備這些條件時,需修簡易、實用的爐灶,用以燒水、做飯等。 三石爐灶 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呈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一般情況下鍋底或壺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視所用燃料確定,如用牛糞燃料高度不宜超過20公分,如用木柴可適當加高)。 吊灶 找兩根上方有杈的樹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間橫一木棍或樹枝、帳篷桿等,將鍋或壺吊掛在橫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塊壘一道U型牆,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樹枝,鍋或壺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應向吹風方向,以利於燃燒。 以上兩種爐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仍沿用此種爐灶。 木架灶 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根長約30~40公分的粗樹枝(最好是新的或濕樹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鍋或壺的底面積,呈方形貨六角形釘在地上,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 坑灶 在既無合適的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約20~30公分、長約120公分、寬約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風吹方向,用木棍或帳篷桿架在坑的兩邊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將鍋或壺吊掛在木滾將鍋或壺木棍或帳篷桿上(一般掌握在鍋底、壺底和坑底之間的距離需在20公分以上)。 火塘灶 火塘是篝火的一種,應選擇坡坎下避風處,挖一方形或圓形深約20公分左右的塘坑,上支三角架以供烘烤食物、燒水、做飯。火塘坑可以較好的保存火種,還可以將食物埋在火塘中烘烤。 野炊灶還有很多種,如壘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據人數多少,就地取材修造。 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火災,建灶時應將灶邊雜草等易燃物清理干凈,並需有放火措施。使用後要將余火熄滅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野外食物的調理 野外活動中應准備什麽食品,該吃些什麽呢?相信你曾經為准備野外活動食品及設計露營的菜單而大傷腦筋。 在野外旅行、登山、探險、吃尤為重要,吃不好就沒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 我們去野外登山、探險,最頭疼的也是准備食品。另人心喜的是,近幾年國內的方便食品業發展的很快,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方便食品可供選擇,如:花樣翻新的方便麵,各色各樣的軟、硬包裝罐頭、餅干、麵包等等,這些食品既方便,又有營養價值,是比較理想的野外活動食品。 在野外旅行,探險或登山,沒有家中那樣的優越條件、方便的燃料、齊全的炊具、各色的調料、品種繁多的新鮮蔬菜等等。但在野外也有家中不具備的條件:各種可食的野生植物菌類,活的魚蝦,甚至新鮮的山珍野味……用這些都可以烹調出美味佳餚。 在野炊時,可根據自己攜帶的各類食品及在野外能就地採集的野菜等,參照以下原則自己設 計野外菜單: 一. 好吃。當你疲勞、食慾不振時,可增進你的食慾。 二. 營養。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對補充體力很有效。若長時間在野外生活應補充蛋白質。 三. 不復雜。每個人均能輕易烹調的食品。 四. 烹調前不必特別處理的食品。不費時,調理方便又迅速。 五. 能配合所攜帶的炊具來調理。 六. 不浪費水。尤其是在水源少的野外,節省用水尤為重要。 七. 盡量不要有剩餘,以免造成浪費。 14.食糧(野餐罐頭、麵包、方便麵、餅干、必備。也可以帶些大米,肉串、烤肉、零食等等) 15.附屬裝備(指北針、地圖、眼鏡、浮水衣、防蚊液、橡皮艇、冰桶、濾水器、望遠鏡、烤肉架等)

B. 一件難忘的戶外生活作文

一次難忘的登山經歷

第五周星期天,秋高氣爽,涼風習習。我們班的15位同學,為了體驗生活,磨練意志,進行了一次登山活動。
那天早上,我們乘著一位家長的中巴來到一大逕村。下車後,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沿著一條狹窄的小道,很快就來到了當地有名的大嶺山腳下。眼前的大嶺山群山環抱,氣勢逼人,樹木蔥郁,真是一座氣魄雄偉的大山啊!
八點十分,開始登山了,我們精神飽滿,大家邊走邊笑,走著走著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彷彿到了一個瀏覽勝地旅遊。走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來到了一個山坳,隱隱約約聽見淙淙的水聲,舉目四望,卻不見水,下所謂「聞其聲不見其形。」突然一個同伴驚叫起來,原來不遠處有一片綠草,走過細看比春天時節的草還要嫩綠,大家都感到驚奇。
轉過山坳,我們繼續向上攀登。太陽在上,小路在下,我們一步步地走。開始還好,越向上爬,腳越酸軟。不停地重復著一個攀援動作,汗水很快濕透了後背,正在這時候,旗手小嘉摔倒了,大家連忙走過去,小青迅速從兜里掏出葯油,用力地在她的腳上揉,幸好有驚無險。
走過了這段險峻的小路,小青再三叮囑大家要小心。因為她姐姐說:「前面這段路有很多蚊蟲,而且非常厲害,一旦被叮,就會又腫又癢。我們不敢怠慢,紛紛拿起地上的樹枝,做好防犯的准備。不一會兒,可惡的蚊蟲,果然把我們團團圍住,但大家毫不畏懼,用手上的樹枝進行反擊,一隻只黑的東西最終狼狽跳竄。
峰迴路轉,我們的小隊伍像一條年輕的龍在山中盤旋。腳下的路不斷被我們征服,但登山的路依然是那麼長。我的頭有點暈了,腳卻開始麻了。這時候,隊伍中的一個女同學出現怨言:「走了這么久,還沒有到目的地,我的腳快要斷了。如果早知這么辛苦,我就不來了。」年齡較大的組長趕緊打氣說:「加油,不要泄氣,堅持就是勝利。」說完,他走了過去,拿出礦泉水塞給那位女同學,並且准備背起她的背包,她卻揮一揮手說:「不用幫忙,相信我能行。」然後,勉強地站起來,接過同學送過來的粗大的樹枝當「拐杖」。我們繼續前進。
最後100多米是考驗同學們意志的時候了,路非常崎嶇,而且大家已筋疲力盡。實在不想再走了。在這個關鍵時刻,隨行的班主任鼓勵我們:「同學們走吧,勝利就在眼前!聽了老師的話,大家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情緒高漲起來。同學們拉著手,一步步向上攀登。上午十點鍾,我們的隊旗終於插上了大嶺山山頂。望著雄偉的山峰,秀麗的景色,大家歡呼著,跳躍著。
這次登山活動,歷經近兩個小時,我們雖然辛苦,但感到非常愉快。因為它不僅使我們接觸到大自然,親身領略到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我們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登山活動令我的意志更堅強了。

C. 去野外生活需要帶什麼

小刀,火機,水

D. 城市生活與戶外生活中食品要求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麼

城市生活與戶外生活中食品要求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在於戶外運動的食品和營養,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營養基本相同,只是為了在活動中保持狀態和方便及時快捷的補充,以及每天旅程結束的休息能夠快速恢復,和我們日常的食品營養略有差異化。在戶外活動中,參加人員要背上全部的衣、食、住、行等行動與生活用品,這些裝備和物資有一定的自身重量;而且運動過程中,還做出登高或者橫渡攀爬等技術動作,對體能和能量的消耗,與日常生活所需相比較,肯定要大得多。如果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食物,以及減輕我們行動中的負重量,不過多的無謂消耗體能都非常重要。在組織制定戶外食品計劃時,我們需要保證的是攝取進消化系統里的食物,滿足最基本目的是:
1、首先為身體運動提供足夠的能量來源及利於運動後的快速恢復;2、其次才適當考慮活動過程中的舒適和為增添旅程樂趣。所以我們務必要行前科學充分計劃,行動中合理有效進行補給。

E. 野外生活的四大需要



野外活動時著裝,在體現個性的同時,必須考慮其實用性,野外活動的著裝,應以寬松、舒適、耐磨、隨意為基本原則,貼身的衣服,應選擇柔軟吸汗的純棉製品,切忌尼龍纖維,春秋兩季,外罩一件純棉或寬松外套及防風衣,耐磨程度異常重要,一般的野外活動,牛仔褲是不錯的選擇,寬松式的牛仔褲和棉製的休閑褲都會給你以舒適瀟灑,另外,別忘了帶上一有檐的遮陽帽,在野外,鞋和襪基本功能用來保護你的雙腳,野外活動最好不要穿新鞋,皮面的旅遊鞋柔軟,舒適便於行走,是較為明智選擇,也是首選,襪子以穿純棉製的襪子為最佳選擇,它柔軟、吸汗,使你的腳部時時保持乾爽,一雙合適的鞋加上柔軟乾爽的襪子,你的戶外活動就有了保障,與此同時,還要加上一個普通的太陽鏡。還應該具備有雨具及保護雙手的手套,應備兩副,防止丟失。


野外生活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種技能,是野炊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常用的野炊爐灶有三石爐灶,吊灶與木架灶,均是常用的野炊方式,三石爐灶是最簡單且歷史最久遠的一種爐灶,取三塊高度相同的石塊是三角形擺放,鍋或壺架放在當中,吊灶:在森林地區有時找不到合適的石塊建灶,可找4-6 根,長約30-40公分粗樹枝,將鍋或壺架在木樁上,下方生火。炕灶:在既無合適石塊又無樹枝的情況下,可在地上挖坑灶,選擇食物應為好吃、有營養、不復雜,烹飪前不必特別處理。能配合所攜炊具、不浪費水,盡量不要有剩餘,還有可利用高壓鍋煮餃子,做烙餅,蒸饅頭5-6個人,可用直徑為22-40CM的鍋,在野外還要注意保存食物,可因地制宜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土辦法加工和保持食物,熏曬法如在野外釣到魚就可以用曬製法將魚曬成魚干保存或食用,風干法,秋季將牛肉掛在背陰處,靠乾燥風吹,將肉中水分去掉,風干後食用,靠熱風吹乾,肉不宜太厚,食用時將風干食物烹熟食用。


在野外活動時,住宿露營非常重要,營地的選擇應遵循安全,避風、近水,平坦這四項基本原則:a、安全:營地選擇必須避開各種危險,即營地應遠離裂石間危險的威脅,有些地方貌似安全,其實有極大的隱患;b、避風:野外的強風可將帳篷吹跑,扯破,最好選在屏障的避風處,如山丘或巨石的背後;c、近水:營地是活動人員過夜,生活的臨時場所,接近水源會帶來許多方便,但苦在河流兩岩設營必須充分考慮水道水流的漲落,以免漲水淹沒帳篷;d、平坦:營地建在平坦土地面或雪面上要比凹凸不平的碎石堆上要舒服的多,軟土是理想的建營場所,地面若有碎石和荊棘應予以清除,准備宿營時,應首先搭建公用帳篷,在營地的下風處首先搭好炊事帳篷,建好爐灶,燒上一鍋水,然後再依次向上風處搭建存放公用裝備的倉庫帳篷和各自的宿營帳篷。另外,千萬別忘了,在下風處,遠離水源的地方再搭上一個簡易廁所,以免用時著急。


野外行走,走路是生活基本技能,野外走路,是野外生存活動的基本技能,基本原則是安全,即避免危險事故和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山路行進的原則是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有路時自不必說沿路走,而不要穿林翻山,沒有路時則盡量在山脊,山樑林木稀疏的地方,這些地方地形相對簡單,視野較開闊,非不得已不要在深溝和密林,灌叢及竹林中行走,山谷行軍。河流橫渡,不要草率入水,應仔細觀察,沼澤地行進,避開或繞行,渡河是野外活動常遇到的障礙,有的河流緩緩而過,清澈見底,有的則是水深流急,偵察做到心中有數,觀察後確定渡河的地點及方法,選擇河水較淺、水流平緩、無暗礁、暗流和漩渦的地點,涉水過河時,應當穿鞋,可避免河底尖石劃破腳,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應脫掉鞋襪,赤足過河。
野外篝火:從事野外活動的人,無論登山、探險、旅遊、狩獵或科考都能深刻體會篝火在野外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篝火,就無法燒水做飯,不能烘烤潮濕的衣物,夜裡也不能露營,常用的篝火方式有框架式,放射式與排列式(1)框架式:將木柴交互成90度搭成"#"字形框架,層層上疊從底部點燃;(2)放射式,將木柴或樹枝以某點為圓心呈放射狀形排放,從中心點燃,可用於做飯;(3)排列式:取3-5根較粗木材平行排列,兩端用樹枝或石塊墊起,木柴下放置引火的乾柴樹枝,用於做飯與露營極佳,注意的是乾燥,未腐朽的木柴點火好,腐朽木柴火勢小,無木炭,不宜用,櫟樹、山櫻桃之類的硬雜木和松木比較好,可燃點。

尋找水源:尋找水源在野外活動中非常重要,尋找水源遵循聽,嗅與觀察三種基本方法,聽:憑借靈敏的聽覺器官,注意山腳與山澗,斷崖盆地是否有山溪瀑布流水聲;嗅:到山林中潮濕的氣味;觀察:走去觀察動植物與氣象和地理環境,也可找到水源,例如香蒲、沙柳、馬蓮、金針、水芥的地方水位比較高,且水質也好。

緊急取水:直接從植物中取水,在南方叢林中,到處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這種植物內芯含水量很大,此外竹子的根部幾個竹節中也可以儲水,搖晃竹莖,聽到汩汩水聲,就在每個竹節底部用刀切個小口,倒出裡面的水便可飲用,上述方法在緊急缺少水是有效的。宿營:宿營地要因地制宜,在山地和海岸邊露營,應盡量利用自自然的洞穴,找不到合適洞穴,可選一個背風的岩壁露營,在叢林中可利用樹木、竹、藤、茅草搭架形式遮棚,保溫、防風、防濕、控制食品燃料,用量數目,休息好,用身邊的物品確保安全。

野外取火:野外活動中,檢驗人的野外生存能力,某種程度上可以取決於取火的能力,可採用手搓式與弓切式鑽木取火,打一根粗1-2CM的枯枝,用刀削光滑,枯枝一端削尖,引火物可找一些乾燥的樹葉、雜草,在木板邊緣用刀削一個V形缺口,將枯枝置於V形缺口,用兩手反復搓捻枯枝,引火物引燃。
迷路時:
a.回到認識的地方。山野行走,一旦迷失方向,趕快回到自己所認識的地方,用羅盤和地圖確定所處方位和目的地方位。休息時多注意周圍風景與標志,不要直走下坡路,因為下坡路視野范圍小,方向不易確認。
b.山路上用塑料膠帶,樹枝或石頭做記號,走在前方領頭的人,遇到情況,要做標志通知後面跟來的人,標志要放在易見又安全的地方,不要隨便做些無意義的記號,混淆其記號。

遇到落石:
有時自己不小心踏落石頭,要立刻發聲,通知由下而上來的人。通常易浮動的石頭,我們稱浮石,多石頭的地方,浮石的顏色比周圍石頭新,仔細觀察即可分辯,走路時要避免踩踏浮石。

預知打雷和雷擊:
首先看到亂雲變大,不久即變成雷雲,趕緊想辦法到安全地方躲一躲。如用小型收音機收聽廣播時,有刺耳的雜間,即表示附近有雷雲,忽然下大粒雨滴,這也是打雷的預兆。

避免雷擊:
a、快跑向低地;
b、離開高樹或密葉樹林;
c、離開鐵塔,去除身上金屬物;
d、在河中游泳的,要趕快上岸;
e、不要許多人集中在一起,而要分散開;
f、附近有小屋,躲入屋內,汽車也可以,但不要靠牆,雷擊時,會經過牆壁傳電到地面。

身體不適時
a、解去束縛;
b、依臉色判斷,呼吸急促,臉色發紅,但不出汗,很可能是中暑,這時應將不適者抬到樹蔭下休息並將頭部墊高,身體躺開,保持安靜;
c、有嘔吐症狀時,應俯卧,右手放在下巴,當作枕頭,放鬆身體,安靜休息。

植物刺傷和蟲蛇咬傷
a、用水冷卻或塗軟膏,穿長袖襯衫和長褲,可避免受傷;
b、野外露營帶蚊香、花露水或風油精、塗擦暴露在外的表皮,盡量不要用手抓癢;
c、避免被蛇咬,蛇屬夜間活動的動物,白天多在洞里休息。因此,在山野中行走,避免夜晚出行,更不要把手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d、若被毒蛇咬,未送醫院前,先用繩子綁緊傷口上方靠近心臟地方,避免毒液隨血液循環到人體內,然後把傷口切開,用口吸毒,必須是口腔沒有破口。在安定患者情緒的情況下,趕快送醫院或用蛇葯急救。

斷水
一種是無任何水源可以飲用,另一種是無干凈衛生飲用水。第一種情況一般野外不多見,第二種情況則比較多見了。如有攜帶的飲用水用水用盡,而附近山水有泥沙或污染,就需要進行凈化處理,一般凈化取水法有:地汽取水法、滲水凈化法、人工凈化法。

不要破壞自然界平衡的狀態:大自然中的植物彼此保持著很微妙的平衡,一塊狹小的空地,表面看起來沒有生物存在,實際上生物正在那活躍著。接觸大自然時,不要破壞這種平衡,不亂折花木,不亂捕鳥獸,享受大自然就應遵守規則。

恢復自然界原有的風貌才離開:有時我們看天人們離開野外後,留下骯臟的垃圾,陰暗處的空罐頭、堆積的塑料袋、吃剩的魚肉湯餚,不堪入目。因此不要忘記,保存自然原有的風貌處理掉垃圾,將臨時廁所掩埋好,把不能燃燒化解的塑料集散帶走,後來的人,才能享受干凈的大自然。

野外收拾工作:碗盤盡量不要用洗潔劑來洗,尤其不要在河中漂洗化學劑污染的物品,以免污染水源。

做好的餐飯,盡量吃完,不要殘留下來,如果不夠,可用干糧或其他速食品補充。其他垃圾,能燃燒的物品用火焚燒掉(注意不要引起火災)或埋掉,不易分解的玻璃空罐,塑膠等用備用袋裝走。

烹飪用火要特別小心,臨走前要檢查火星是否熄滅,分多次澆水,並用手輕撥沙土加以掩滅。

F. 怎樣一個人在野外生活

並且必須知道如何對意外做好准備?也許為各種可預見的困難和危險作準備已經使你為難了,你又該如何為完全無法預測的意外裝備自己呢?這類意外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比如輪船沉沒,飛機撞上山峰或者必須迫降在未知險地等。你可能已讀過許多有關登山,航海,探險,沙漠求生和密林尋蹤等方面的文章.這些可能有助於你在某一方面掌握相應生存技能.但更為重要的是熟知各種可應用於所有危急情況下的求生技能,以及學會在這些條件下如何尋求解決某類突發事件的思維方式.這正是你能為未知意外事件所作的最好准備.但這還不是全部.你還應裝備後面將會列出的幾項小玩意,這些小玩意能幫你成倍增加倖存的機會.你最好將它們放在小盒裡,這樣便於隨身攜帶.它們是你的救生寶盒,一旦出了意外,你會很高興它們總在身邊,對於居家生活,總是隨身攜帶刀具和這些小工具也許會使你感到很煩.但對於出門旅行者來說,它們都算得上相當小巧了,很便於隨身攜帶.出現意外時沒有它們也許你仍能就地取材,但帶上它們會給你帶來極大的便利.有時對於能否成功地存活下來,它們是至關重要的.我把裝有這些關鍵性小玩意的小盒稱為救生寶盒.當然,你也可稱之為百寶囊之類.因為這些必要的小工具完全可以全都放在一隻小盒內,比如一隻20支裝的硬鐵皮煙盒就可滿足需要,把它放在外衣口袋裡幾乎完全不為人所注目.要養成隨身攜帶的習慣.為了從感情上使你自己樂意帶著它,不要選擇那些過大的罐型容器,那樣你往往會發覺正要用時卻沒有帶.許多抽卷煙者都帶有這樣的煙盒,而我建議你帶的這種不僅不會有損健康.而且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挽救你的生命.擦亮你的煙盒.使之光亮如鏡.然後封好口.為了防水還應用狹長膠帶封緊.這樣也便於攜帶和轉移位置.千萬不要忘記最重要的是帶著它.定期檢查煙盒裡的各類小東西,一旦發覺哪個不能用了(比如火柴和葯片),應及時更換.所有葯品都應標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內餘下的空隙用棉絨塞滿,這樣做有兩個好處:應急時用來點火同時又可防止各類小東西相互碰撞發出聲響.火種對於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盒中有四類小東西是為生火准備的:火柴.蠟燭.打火石和放大鏡
盒內物品
1火柴防水火柴比普通火柴更有用處.但同時體積卻大了許多.普通火柴易燃.不大安全.可能熔化的蠟燭油包住火柴頭解決這個問題.為了節約空間.應將每根火柴桿後半截去掉..火柴點火比其他方法當然更為輕松.但記住不要浪費.僅僅在其他方法失敗時才用這個寶貝.從鐵盒內取火柴時一次應只拿一根.並隨手蓋好蓋.無論何時都不要將鐵盒開著或者隨便扔在地上.
2蠟燭蠟燭既可能來生火又可用作光源.對於意外情況下的求生來說.它是無價之寶.應將蠟燭削成條形從而便於擺放.牛羊脂做成的蠟燭在應急時也可食用或用作烹調油.但前提是必須貨真價實.石蠟或其他蠟類製成的蠟燭是萬萬不可食用的.但是在炎熱天氣下.牛羊脂蠟燭不易貯存
3打火石火石即使在潮濕狀態下仍能發揮作用.用完了所有火柴之後.它還能幫你繼續生火.精製火石是看得著的火種
4放大鏡放大鏡能直接聚光生火.同時對於拔刺穿針之類也大有用武之地.
5針和線要有幾種型號的針.至少應有一根大號的.針眼可以穿過外科手術縫腱線或粗製的棉紗線.選擇堅韌耐磨的線.並將其繞在針上.
6魚鉤和魚線精心挑選魚鉤並放入小紙包或袋內/記住,小號鉤既能釣大魚也能釣小魚.大號鉤則只能鉤大魚.記著帶盡可能長的釣魚線,它還可能來捕鳥
7指南針准備一隻刻度清晰,鈕扣大小的指南針.有些迷你型指南針刻度易使人迷惑,所以事前要弄清楚,液態填空型是最棒的,應檢查一下不要有漏隙,必須內無氣泡.要確信指針在軸上能正常自由轉動,因為指針容易生銹.
8β燈β燈是一種水晶發光體,僅有一枚硬幣大小,但用於夜間察看地圖非常理想,同時夜間垂釣時也是極好的誘餌--昂貴但經久耐用.
9圈套索線先用約60-90厘米長的精細銅線,用於布置陷阱或圈套,同時還能解決許多求生問題.
10彈性鋸條鋸條兩端通常有兩個大環作把手.由於把手很占空間可以不要.要用時可用木質栓扣之類的東西代替.鋸條外面浸一層油脂可免生銹.彈性鋸條能鋸斷很粗的樹11醫療小瓶你可以選擇幾只細長圓柱體小葯瓶.瓶內盛什麼葯品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鎮痛葯這類葯可緩解疼痛,減輕痛苦.可待因磷酸鹽是牙痛,耳痛和頭痛的理想用葯.劑量:根據需要每6小時一片,副作用在於會引起便秘,所以對治療腹瀉也會有所幫助.要注意,兒童,哮喘病患者或生活無規律者禁服.腸道鎮定劑可用於治療急性或慢性腹瀉.劑量:最初用二粒,然後每次便後一粒.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常見細菌感染,對於青黴素過敏者可選四環素.量:每片250毫克.一日四次,連續服用五至七天.帶足一個療程的用葯量,服用時應避免同時飲用牛奶或服用鈣鐵制劑及其他氫氧化鋁類葯品.抗組胺類葯可用於治療各類過敏症,蚊蟲叮咬和毒蟲螯刺等,還可治療對某類葯品發生惡性反應的病人.當然,不要過分推崇吃葯或者服葯時飲酒.漂白粉當懷疑水源不清潔而你又無法將水燒開殺菌時,可選用漂白粉,具體用法參照生產說明.抗瘧疾類葯品在瘧疾流行區,這類葯品是必需的.抗瘧疾類葯有多種,每日服用一片就可以了.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有多種用途。將它加入水中並攪拌,水溶液呈淡紅色時可以消毒,至深紅色時可滅菌,至紫紅色則可用來治療真菌病,比如治腳氣.12外科手術刀片至少應帶兩個不同型號的刀片.需要用時可臨時自製木製刀柄.13蝴蝶結用來固定受傷部位,使傷口癒合.14葯類類型多樣,好防水,用前應保證將傷口弄清潔.可以將它們撕成蝴蝶結樣結構以方便使用.15避孕套可用作很好的水袋--至少可以裝2品脫水
在乘車,船或飛行時不要將各類救生物品分開放.可以把它們統統放在一隻救生箱中.生箱體積較大,像救生寶盒那樣易於攜帶,可以放在應急時能迅速拿到的地方.外跋涉時可以把它系在腰帶上,燃料,食品,生包和信號盒等全都放在一隻飯盒內.盒在野外可以做飯燒菜,你需要之時為你服務.普通旅行時救生箱里因使用而消耗的物品,有可能就應立即補齊,會在應急時給你生存的保障
必須由防水材料製成並足以容下不銹鋼飯盒.面有一栓鉤使包口不致松開,面有結實的拉環以便穿在腰帶上.住,救生箱里裝的可都是求生之物--火柴,凝固油脂和閃光信號燈等等--所以應小心輕放,仔細保存
救生箱1飯盒鋁制飯盒既輕便又耐用,是很好的炊具,又能盛放各類救生物品.2燃料最好攜帶那種裝在折疊式爐灶內的凝固態燃料塊.只應在用木柴取火不方便時應急用.它們對取火很管用.只需扳開爐灶外殼就可形成精巧的小鍋灶,燃料可以在裡面充分燃燒.3手電筒一隻微型手電筒只會佔用極小空間.內放有電池,頭尾應顛倒,樣即使開關偶然碰開了,不會消耗電池.電池功率大,用壽命長,當然之選.閃光信號閃光燈可以吸引營救者的注意,尤其是在閉塞地區.帶上紅綠迷你型閃光信號燈頭和一隻放電體可選用自來水筆大小的放電體,這些物品是易爆品,更要小心保存.用時可以很方便地將放電體旋接在閃光信號燈上.平時不要隨便使用,以免浪費電力.5標記板每位成員應攜帶一塊由熒光材料製成的條板,大約2米長,0.3米寬,可用於吸引營救者注意一隻條板可能難以引人注目,但所有條板拼在一起就足以發出引人注意的信號.將它卷在箱內還可固定,分隔其他物品,以免相互碰撞發出聲響.6火柴在一防水小瓶里盡可能多地裝上火柴.應急情況下你會體會到其中好處的.如果擺放不好會相互摩擦從而引燃,尤其是非安全性火柴.在擺放時要特別注意.7茶葉袋 一杯芬芳濃郁的茶對於養精補神來說,是沒什麼能比得上的。記著帶上茶粉、小包裝奶粉和糖.8食品遠離陸地時脂肪是最難得的食物.脂肪中貯存著極大的熱量,所以它有足夠的資格在你的救生箱中佔一席之地.管裝黃油,豬油或酥油都很適用.脫水肉磚盡管味道不大好,但營養豐富且易於保存.巧克力無疑是好東西,但不宜長放,應定期更換.必須帶上鹽!簡單的可以攜帶鹽塊,或者選用更好些的含有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其他礦物質的電解鹽粉,裝於小盒內.
9救生袋 嚴寒條件下,一隻長200厘米,寬60厘米的大聚乙烯薄膜袋也可以救命.意外情況下可鑽在裡面,這樣可以防止熱量散發,即使薄膜袋裡凝結的水汽會弄濕一點你的衣服.如果有既能透氣又能保暖的薄袋當然更好,這樣可以同時解決水汽問題.

G. 為什麼要去戶外 戶外的真正意義

戶外是一個陶冶情操磨練意志的活動,在戶外流傳一句經典的名言「野蠻其體魄,凈化其靈魂」。
1.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常青,這是一個通曉的道理。尤其是久居都市的「工作蟲」(對一些只會工作不會休閑的人的稱呼)和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階層就更有意義。大家都贊同一些常規體育活動的保健作用,如打籃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而利用假期到山野旅行、遠足,同樣能夠起到健身作用。前者少受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但活動比較單純;而後者對時間、經費均有一定的要求和條件限制,但其收益又是前者無法相比的。當然,積極地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都值得大力提倡。野外旅行是一種綜合意義上的文化體育活動,體育運動表現在我們必須身體力行的去運足、登山、做各種各樣的平常很少做的雜活;而文化活動就更為豐富了,可以說體育活動是載體,而文化活動則是更高意義上的內容。
2.回歸自然 :隨著都市生活的高度現代化,人們更遠離了大自然,生活中一切所接觸到的都是人造物品,人們生活在混凝土叢林中而不是森林之中,到處充斥的是人造電波、電聲、電光及人造物品的氣味等,更為嚴重的是人類文明的副產物——工業及生活污染的嚴重化。人之軀,乃自然之物,而人卻生活在非自然之物的環境之中,長久脫離與自然的接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早已驗證的事情,因而,回歸自然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廣為興起的思潮,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磁場、自然的美妙聲音、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溫暖的陽光、輕柔的月色等。我們只有常常到大自然中去,才能活得像一個自然之子,而不是一個機器人。
3.增長見識 :外出旅行必然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自願不自願的都要接觸新的事物及環境,這就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閱歷、增長了見識。有些見識可能是從書中、電影電視上見過,但不親自行動你將永遠只是粗淺認識。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有不少知識及經歷是不可能從書本中得到、學到的。我們在旅行之中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經歷不是件極好的事嗎,有豐富的人生才沒有虛度一生,才有可以向後輩們吹噓的「材料」。不能到了白頭尚不知木耳從腐木上所生。
4.身心放鬆 :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由於生存與發展的驅使,人們總是在為生計而忙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將人的神經及生活搞得高度緊張。長期這樣的生活,人們的目光變得淺浮,心理畸形發展,身體則易患各種現代都市綜合症,健康狀況日下等。人們渴望一種徹底的身心放鬆,及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況。雖然都市裡有不少類似的行業為此服務,如什麼桑拿浴、各種按摩及一些康樂運動等,它們多是一種外表的、暫時的放鬆,治表而不治里。真正的身心放鬆及心理調整最好就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巔,極目世界,「盪胸生層雲,一攬眾山小」,那種油然而生的心情應是廣泛的,人世間的世事紛爭、功名利祿、榮辱得失等就會變得淡薄,體會到什麼是「澹泊」,什麼是「無為、無不為」,體會到什麼樣的生活及人生觀才能保持一個真正的自我,當達到這種境界時才是本質意義上的身心放鬆、達觀處世。再回到都市時,你會更多一些微笑,少些煩惱。當然,我們投入自然的懷抱不是逃避都市中的一切不順,應當是積極的調整自己、認識自己、改造自己,並從自然中汲取新的思想、新的能量,投入到時代和生命更有意義的步伐中去。
5.廣交朋友 :外出旅行,一個人獨思尋古式的旅行有其特有的意義,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更有意義。多數的「戶外活動」並非是朝夕相處的同事、同學,而是來自各不同單位的興趣相投者,這不僅提供了一個廣交朋友的良好機會,擴大了自己的社交面,同時也可通過這種機會交流和研討各種相互感興趣的問題及信息。由於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總是戴著「面具」,一旦到了一個沒有利害關系的環境中時,相互都會敞開心扉,毫不拘束的相處,真情真意真面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在這樣的環境中結交的朋友總是長久的,真摯的。如果再通過一段相對艱苦的野外旅行,在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友誼的火花,甚至愛情的火花都會迸發出來。就會「上演」出各種「廬山戀」、「黃山戀」。
當然也可能有少數有各種「毛病」的人加入進來,成為旅行中不和諧的「火花」,大家應盡力幫助他改進,當然,如果他「執迷不悟」,只好請他去看心理醫生啦。
轉自http://blog.renren.com/share/401735466/16741563484/1

H. 戶外活動對生活的益處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不願意出戶,其實冬季鍛煉身體正是好時候。冬季鍛煉可提高人的禦寒能力。冬季室外體育鍛煉,不斷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體增多,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隨之增強。冬季戶外鍛煉,可以接受陽光的直接照射,陽光中的紫外線不但能殺死人體皮膚、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還能促進身體對鈣、磷的吸收,有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冬季戶外鍛煉,能夠消除大腦長期工作帶來的疲勞,增強記憶力,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因此我們提倡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大家都要走出戶外,積極參加冬季體育運動。
冬季天寒地凍,戶外鍛煉應當注意一些事項。
首先,謹防運動創傷。每次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第二,呼吸方法要得當。冬季氣候寒冷,風沙又大,因此,鍛煉時不要大口呼吸,盡量減輕寒冷空氣對呼吸道的不良刺激。第三,防止受寒凍傷。冬天鍛煉,應根據戶外寒冷變化來增減衣服,對暴露在外的手、臉、鼻和耳朵等部位,要做適當的防護。第四,冬季戶外鍛煉時要戴帽子。人的頭部是大腦神經中樞的所在地。頭為諸陽之會。頭部的皮膚雖然薄,但血管及汗毛既多又粗,所以,體內熱量常從頭部大量往外蒸發,氣溫越低,蒸發的熱量越多。如果只是注意多穿衣服,而不戴帽子,那就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熱氣就會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第五,大風、大霧的天氣不宜在戶外鍛煉。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所以,在寒冷的冬季里,朋友們一定要愛運動,多運動,讓我們以強壯的身體迎接春天的到來!

I. 「戶外熱」可以看出人們生活方式有哪些改變

花上萬元甚至數萬元購買裝備,拿出專門的時間走向「戶外」,或攀登雪回山,或跨城騎行,甚至穿沙漠答、過戈壁,享受挑戰大自然的樂趣,這些在以前看來很難模仿的「壯舉」,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新選擇。

「戶外熱」只是表象,背後是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變化。與一般旅遊觀光活動不同,戶外運動是一項體育運動,也是一種健康新潮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人們生活需求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的轉變。對於一位戶外愛好者而言,花費專門的時間和金錢從事登山、攀岩、「跑馬」等運動,並不是為了「苦行」,而是在積極的生活里尋找心靈安放的空間,在戰勝困難、超越自我的戶外運動中,釋放自己、得到快樂。

J. 為什麼要去戶外

1.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常青,這是一個通曉的道理。尤其是久居都市的「工作蟲」(對一些只會工作不會休閑的人的稱呼)和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階層就更有意義。大家都贊同一些常規體育活動的保健作用,如打籃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而利用假期到山野旅行、遠足,同樣能夠起到健身作用。前者少受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但活動比較單純;而後者對時間、經費均有一定的要求和條件限制,但其收益又是前者無法相比的。當然,積極地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都值得大力提倡。野外旅行是一種綜合意義上的文化體育活動,體育運動表現在我們必須身體力行的去運足、登山、做各種各樣的平常很少做的雜活;而文化活動就更為豐富了,可以說體育活動是載體,而文化活動則是更高意義上的內容。

2.回歸自然 :隨著都市生活的高度現代化,人們更遠離了大自然,生活中一切所接觸到的都是人造物品,人們生活在混凝土叢林中而不是森林之中,到處充斥的是人造電波、電聲、電光及人造物品的氣味等,更為嚴重的是人類文明的副產物——工業及生活污染的嚴重化。人之軀,乃自然之物,而人卻生活在非自然之物的環境之中,長久脫離與自然的接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早已驗證的事情,因而,回歸自然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廣為興起的思潮,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的磁場、自然的美妙聲音、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溫暖的陽光、輕柔的月色等。我們只有常常到大自然中去,才能活得像一個自然之子,而不是一個機器人。
3.增長見識 :外出旅行必然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自願不自願的都要接觸新的事物及環境,這就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閱歷、增長了見識。有些見識可能是從書中、電影電視上見過,但不親自行動你將永遠只是粗淺認識。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有不少知識及經歷是不可能從書本中得到、學到的。我們在旅行之中增長了見識、豐富了人生的經歷不是件極好的事嗎,有豐富的人生才沒有虛度一生,才有可以向後輩們吹噓的「材料」。不能到了白頭尚不知木耳從腐木上所生。
4.身心放鬆 :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由於生存與發展的驅使,人們總是在為生計而忙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將人的神經及生活搞得高度緊張。長期這樣的生活,人們的目光變得淺浮,心理畸形發展,身體則易患各種現代都市綜合症,健康狀況日下等。人們渴望一種徹底的身心放鬆,及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況。雖然都市裡有不少類似的行業為此服務,如什麼桑拿浴、各種按摩及一些康樂運動等,它們多是一種外表的、暫時的放鬆,治表而不治里。真正的身心放鬆及心理調整最好就是回到大自然中去,站在高山之巔,極目世界,「盪胸生層雲,一攬眾山小」,那種油然而生的心情應是廣泛的,人世間的世事紛爭、功名利祿、榮辱得失等就會變得淡薄,體會到什麼是「澹泊」,什麼是「無為、無不為」,體會到什麼樣的生活及人生觀才能保持一個真正的自我,當達到這種境界時才是本質意義上的身心放鬆、達觀處世。再回到都市時,你會更多一些微笑,少些煩惱。當然,我們投入自然的懷抱不是逃避都市中的一切不順,應當是積極的調整自己、認識自己、改造自己,並從自然中汲取新的思想、新的能量,投入到時代和生命更有意義的步伐中去。
5.廣交朋友 :外出旅行,一個人獨思尋古式的旅行有其特有的意義,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旅行更有意義。多數的「戶外活動」並非是朝夕相處的同事、同學,而是來自各不同單位的興趣相投者,這不僅提供了一個廣交朋友的良好機會,擴大了自己的社交面,同時也可通過這種機會交流和研討各種相互感興趣的問題及信息。由於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總是戴著「面具」,一旦到了一個沒有利害關系的環境中時,相互都會敞開心扉,毫不拘束的相處,真情真意真面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在這樣的環境中結交的朋友總是長久的,真摯的。如果再通過一段相對艱苦的野外旅行,在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友誼的火花,甚至愛情的火花都會迸發出來。就會「上演」出各種「廬山戀」、「黃山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