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戶外
⑴ 歌曲《青藏高原》表現什麼情感
青藏高原目錄[隱藏]
基本介紹
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
地理特徵
氣候特徵
文化
青藏鐵路概況
同名歌曲
青藏高原
Tsinghai-Tibet Plateau
亦作Ch'ing-Tsang Kao-Yuan或Qingzang Gaoyuan,亦稱西藏高原(Plateau of Tibet或Tibetan Highlands)。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中國最大的高原。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面積240萬平方公里(93萬平方里),平均海拔4,000∼5,000公尺(13,123∼16,404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高原周圍大山環繞,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海拔大多超過6,000公尺(19,685呎),喜馬拉雅山不少山峰超過8,000公尺(26,247呎)。高原內部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下游為湄公河)、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森格藏布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下游稱布拉馬普得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於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納木湖,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鹹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於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
由於地勢高,大部分地區熱量不足,高於4,500公尺(14,764呎)的地方最熱月平均溫度不足10℃(50℉),無絕對無霜期,穀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4,200公尺(13,780呎)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圓根、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條件好,春夏溫度偏低,延長了小麥生長期,拉薩冬小麥畝產有1,638斤的紀錄。高原上近年新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隨著工業發展,新的工業城市如西寧、拉薩、格爾木、林芝、日喀則等不斷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青藏鐵路也通車。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林芝地區、昌都地區。
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
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億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擠壓,由此引起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的隆起。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一萬年前其上升速度曾達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青藏高原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這里.
[編輯本段]地理特徵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青藏高原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源於這里。
山脈
昆侖山脈、 喀喇昆侖山脈、 唐古拉山脈 、橫斷山脈、 岡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馬拉雅山脈
冰川
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 喜馬拉雅現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 昆侖山現代冰川、 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 、橫斷山現代冰川、 唐古山現代冰川、 岡底斯山現代冰川 、羌唐高原現代冰川 、祁連山現代冰川。
河流
有黃河、 長江(金沙江)、 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錯、郭扎錯、 魯瑪江冬錯、 拉昂錯 、瑪旁雍錯、昂拉仁錯、 扎布耶茶錯、塔若錯、 扎日南木錯 、當惹雍錯、昂孜錯、 格仁錯 、錯鄂、 阿牙克庫木湖 、色林錯 、烏蘭烏拉湖、納木錯、普莫雍錯、 羊卓雍錯 。
[編輯本段]氣候特徵
青藏高原的衛星航照由於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編輯本段]文化
藏族歌舞
傳統民歌是藏族民間文學的結晶,運用比喻、聯想、擬人等手法,描寫藏民的生活、風俗、男女感情或歷史故事。藏民性情豪邁,歌唱至高潮往往手舞足蹈,因此形成有歌必舞、舞中有歌的藏族歌舞。「跳果諧」是最常見的藏族群體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圍成一圈,以頓地開始,踏足為節奏,邊唱邊跳,以往跳果諧有男女各聚一邊的習俗,但現在則已混雜一塊。「跳弦子」也是群體舞,年輕男女在胡琴伴奏下共舞,內容多敘述男女的愛慕之情或農村的田間工作。「卓」和「熱巴」是屬於技巧性較高、動作奔放強烈的藏族歌舞,「卓」流行於藏南,舞者腰系大鼓,邊擊邊舞;「熱巴」流行與藏東和川、滇一帶,由一男一女共舞,男手執銅鈴,女一手抓圓鼓、一手拿槌,繞著圓圈婆娑起舞。
藏戲
藏語稱藏戲為「阿吉拉姆」,是結合歌舞、道白、劇情的綜合藝術。藏戲相傳起源於十五世紀,而發展成熟則在十七世紀以後。傳統藏戲的演出並沒有特定的舞台、布景,一般多在城市、村子的廣場上便唱將起來,演員們在廣場上圍成一個半圈,輪到自己出場時便出列表演,其餘時間則在行列中擔任和音幫腔。由於是戶外表演,藏戲的唱腔多高亢嘹亮,且字音拉得很長,形成拖腔。一段唱腔之後表演一段舞 蹈,是藏戲的基本結構。戴面具是傳統藏戲的一大特色,藏戲的面具造型別致、栩栩 如生,面具主要有兩類:神、人等角色戴平面面具,氂牛、狗等動物戴立體面具。藏戲的演出一般分「溫巴頓」、「雄」、「扎西」三個部分,「溫巴頓」是序幕,「雄」是演出的主要內容,是正戲,「扎西」是正戲之後簡短的募款儀式。傳統藏戲的題材多具有宗教色彩,以佛經典故、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居多,「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諾桑王子」、「朗莎姑娘」、「蘇吉尼瑪」、「白馬文巴」、「頓月頓珠」、「赤美滾登」為著名的八大藏戲。藏歷六月底到七月初的雪頓節(藏戲節),是一年中藏戲演出的最高潮,藏民都聚在林卡,一邊吃酸乳酪,一邊觀賞藏戲。
傳統風俗
有個謠傳,說藏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時候洗第一次,結婚的時候洗第二次,去世的時候洗第三次。如今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這顯然是無稽之談了,但由此可見,同內地的各族風俗一樣,生育、婚嫁、喪禮也是藏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生育】
以往藏族人認為婦女懷孕生子是一種污穢的事,所以孕婦經常被趕到牛棚、羊圈生產,這種風俗導致婦女分娩時衛生不佳,嬰兒經常夭折。現在藏族婦女的地位已較從前顯著提高,注意生產衛生的觀念也逐漸普及,所以孕婦已可以在家中或醫院生產。
嬰兒一出世便得到相當的重視,特別是男嬰孩,在藏族中也是值得慶賀的事,生下來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親友便紛紛帶著禮物前來祝賀。一進門,親友先向產婦和嬰兒獻上哈達,接著敬酒、倒茶、說些吉祥話,然後捏一點糍粑點在嬰兒的前額上,祝福小孩成長順利。這種儀式稱為「旁色」,是「清除污濁」之意,也就是將生產時的污穢清除,使小孩能健康地成長。
孩子滿月後要行出門儀式,到廟里進香,然後到親友家中串門子。藏人迷信小孩夭折是被魔鬼抓去,所以嬰兒第一次出門必須挑黃道吉日,而且為了避免被魔鬼發現,嬰兒的鼻頭需搽上一點鍋灰,使魔鬼看不到他。
取名字在藏族是一件重要的事,必須請廟里的活佛或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一般在出門儀式之後進行。小孩如果是請活佛命名的話,多為「拉姆」(仙女)、「丹巴」(佛教)、「扎西」(吉祥)、「平措」(圓滿)等帶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有的名字則表示父母的期望,如「普赤」(招弟)、「卻巴」(到此為止),有時父母為了孩子不過早夭折,故意給孩子起個不吉利的名字,如「其加」(狗屎),以把魔鬼嚇走。
【婚嫁】
藏族的婚姻制度從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並行,現在則大多採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遠的游牧地區由於生活艱辛,少一房妻子可以減少開支,而保留有幾個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現象。
藏族年輕男女或自由戀愛,或相親認識,決定結婚之前必須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話,男方向女方贈送哈達求婚,然後擇吉日正式舉行訂婚儀式,訂婚儀式之後便開始准備結婚典禮。
結婚典禮的前一天,男方須將新娘禮服與珠寶首飾先送到女方家,以備第二天使用。結婚當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馬作為新娘坐騎,讓迎娶的代表牽去女方家,這匹馬的顏色須與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還須帶一把裝飾明鏡、碧玉、珠寶的彩箭,一進女方家,便將彩箭往新娘背後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著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別在新娘頭上,表示新郎的靈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當新娘要離開娘家時,家人便爬上樓頂,一手抓著剛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著一隻羊腿,反復地喊著:「不要把我們家的好運帶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遠。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隊伍由全身穿白袍、騎白馬、手舉八卦圖的人前導,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過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須下馬送哈達;若是撞見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災,婚後必須請喇嘛念經解除災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達之前,便已將裝有青稞或小麥的袋子鋪在門前布置妥當,新娘抵達後,踩著這些袋子進入新郎家,然後再獻「切瑪」、敬酒、掛哈達、長輩祝福等儀式之後,進入洞房。
【喪禮】
天葬
天葬又稱「鳥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後,先將屍體用白布裹好,
放置在屋內一角的土坯上,然後請喇嘛來念經超度,使死者的靈魂能早日離開肉體,大致念個三、五天,便挑個吉日出殯。停屍至出殯的這段期間,死者的家人不得喧嘩、談笑和洗臉、梳頭,並且必須在家門口掛一個圍有白色哈達的紅色陶罐,罐內放有食物供死者的靈魂食用。
出殯當天,家人將屍體的衣物脫掉,用白色氆氌裹起來,然後背起屍體沿地上畫著的白線走到大門,交給天葬業者。家人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在至天葬台的途中,背屍體的人不得回頭看。到達天葬場後,天葬師將屍體放到葬台上,然後燒起火堆,冒起濃煙,遠處的「神鷹」(鷲鷹)見到濃煙便立刻飛攏過來。黎明前進行肢解,天葬師以利刃將屍體切成一塊塊,接著將骨頭砸爛,和上糍粑喂鷲鷹,喂完骨頭喂肉塊。若有吃剩的屍體,必須燒成灰撒在山坡上,方能使死者「升天」。天葬的過程雖然殘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薩捨身布施蒼生的意義,能使死者的靈魂升天。
水葬
水葬是身份低下或孤寡者所採用的葬法,即用白布將屍體一裹,丟入水中隨波而去。藏南一帶因無鷲鷹,無法行天葬,所以也多採用水葬。
土葬
土葬是對強盜、殺人犯或是患染傳染病者(如天花、麻風)採用的葬法。在藏人的觀念里,土葬會使靈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無法投胎轉世界,是一種對死者的懲罰,因而被視為最不名譽的葬法。
火葬
火葬是達官顯要或得道高僧採用的葬法,將屍體洗凈後焚燒,然後將骨灰拋灑在山頂或是江邊。
靈塔葬
靈塔葬只有如達賴、班禪或活佛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使用。屍體先用鹽水洗凈,風干後塗上名貴香料,放入裝飾珠寶的靈塔內保存,塔內一並放入一些死者身前使用的東西和名貴的物品。此外,也有將屍體火化,再把骨灰存放於靈塔之中。
[編輯本段]青藏鐵路概況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鐵路已於2006年7月1日9:00全線通車。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里,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鐵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爾木至南山口既有線改造32公里。青藏鐵路建設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
青藏鐵路於2001年6月29日開工,當年完成投資11.8億元,格爾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線改造完成,實現了首戰告捷。2002年完成投資53.2億元。6月29日開始鋪軌,年底順利到達昆侖山。青藏鐵路建設的全面攻堅年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6億元。青藏鐵路總投資逾三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全線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七千八百五十三萬立方米,橋梁六百七十五座、近十六萬延長米;涵洞二千零五十座、三萬七千六百六十二橫延米;隧道七座、九千零七十四延長米。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在凍土攻關、衛生保障、環境保護、質量保證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屢創佳績。
青藏鐵路七月一日投入試運行,屆時可望成為沿線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鐵路。
經過青藏鐵路全體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青藏鐵路全線所有站線、輔助線軌道已鋪設完畢。至此,青藏鐵路全線所有軌道鋪設全部完成。
[編輯本段]同名歌曲
【歌曲】:青藏高原
【歌手】:李娜 韓紅 譚維維 vitas
【專輯】:走進西藏
【詞曲】:張千一
長江黃河的發源地、聖潔的雪域高原、絲綢之路的延伸、神秘的宗教文化、燦爛的歷史、鮮活的風土人情、壯麗的山河…《青藏高原》贊美祖國大好河山,期盼世界和平,人類安康。也成就了後來人對西藏的嚮往。李娜憑藉此歌達到了事業巔峰,為160多部影視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近年來所有當紅電視劇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
呀啦索哎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
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
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
哦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是誰日夜遙望著藍天
是誰渴望永久的夢幻
難道說還有贊美的歌
還是那彷彿不能改變的庄嚴
哦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⑵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有什麼習俗
1、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早期的重陽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重陽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
2、每到重陽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農歷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2)山青戶外擴展閱讀: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重陽節歷史悠久,起始於遠古。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春秋前,各地習俗活動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中原文獻記載。
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先秦典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隨著時代的發展,重陽節的文化內涵不斷延展豐富。
⑶ 株洲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類似戶外登山,踏青等等。。。
登山 市區內有 石峰公園的山,火車站1路車到那`` 另外 郊區的 仙夷嶺也是專,紅旗廣場坐14路屬車到,或者坐2路22路40路等到紅旗廣場或者向陽廣場換乘14路車,··。白關大京風景區那裡的也不錯,火車站 25路直達。可以燒香 、騎馬等, 至於 好玩 那就不好玩。 登山 是體力活 談不上好玩 看看風景 登高吧。
遠一點的 ~株洲縣 的君山 火車站7路 終點站 轉 致八斗鄉客運車
醴陵 西山 紅旗廣場 到醴陵直到快吧。 坐摩托到西山。 走路也不遠 過河不遠就到
攸縣 酒阜江 風景區 紅旗廣場 到 攸縣 然後在網嶺 下車 那裡有到 酒阜江的車。
炎陵 神農谷 還有 一個 顬 峰(音) 海拔 2千 多米 湖南最高峰。
⑷ 耐維戶外生活博客中提到的山谷-納木錯,是哪個國家的風景啊
你好,納木錯是我們國家的,納木錯是中國第二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為藏語,而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裏海」,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納木錯,蒙古語稱「騰格里諾爾」,藏語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相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位於拉薩市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該湖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第三名。[1]
湖面海撥4718米,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湖,中國的第二大鹹水湖(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我國第三大鹹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成為我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最深處約33米以上。其周圍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
納木措
納木錯[2]位於拉薩以北的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距離拉薩240公里。納木錯的形成和發育受地質構造控制,是經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造湖,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現湖水在不斷退縮,至今湖周圍留有8~10道古湖岸線,最高一道距湖約有80米。納木錯南面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側有高原丘陵和廣闊的湖濱。草原繞湖四周,水草豐美。湖水含鹽量高,流域范圍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水清澈,與四周雪山相映,風景秀麗。[3]
它的東南部是直插雲宵,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側倚偎著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蘭的天、碧藍色的湖、白雪、綠草、牧民的牛毛帳篷及五顏六色的山花,交相輝映,組成一幅大自然美麗、動人的畫面,身臨其境,無不感到心曠神怡。[4]
納木錯有羅薩河、打爾古藏布、查哈蘇太河等河流注入。湖的周圍是廣闊無垠的湖濱平原,生長著蒿草、苔蘚、火絨草等草本植物,是水草豐美的天然優良牧場,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把牛羊趕到這里,度過風雪嚴寒。夏天的納木錯生機勃勃,意趣盎然。[5]
2名稱來源編輯
© 2014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納木錯
納木錯[Namtso],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故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措」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裏海」,意思是「天湖」。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6]
3宗教意義編輯
公元十二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的時候,諸佛、菩薩、護法神集會在納木湖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歷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
納木錯美景(5張)
轉湖。這一活動在四月十五達到高潮。[4]納木措湖畔瑪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經過這里,總會投下一顆石子。這個西藏人心目中的聖湖,每年都吸引著西藏當地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的教徒們迢迢千萬里,完成艱辛的旅程,來轉湖朝聖,以尋求靈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是朝聖者心目中的聖地。
4地理位置編輯
納木錯地處被稱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屬於中國五大湖區的「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在北緯30°30′至30°35′和東經90°16′至91°03′之間。位於西藏自治區的中部,在那曲地區的東南邊界和拉薩市區劃的西北邊界上。約有五分之三的湖面在那曲地區的班戈縣內,五分之二的湖面在拉薩市的當雄縣內。納木錯向南距拉薩市區約100千米。湖的南部岸邊為念青唐古拉山東段的北側山麓,而湖的西北側及北側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
湖面海拔4718米,從湖東岸到西岸全長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寬30多公里,總面積為1940平方公里.納木措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後補給,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藍色,水天相融,渾然一體,閑游湖畔,似有身臨仙境之感。[4]
5形成與變遷編輯
納木錯是第三紀末和
納木措
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後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乾燥,納木錯面積大為縮減,現存的古湖岩線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現在的湖面約80餘米。[7]
6自然資源編輯
湖濱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場。每到夏初時節,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氂牛、野驢、岩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葯材。[7]
納木錯風景(17張)
湖中魚類主要是鯉科的裂腹魚和鰍科的條鰍。裂腹魚一般可長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長到七八千克甚至幾十千克。這些魚是200萬年以來,由這里原有的魚類,隨著地殼的隆起,適應高原的特殊環境,逐步變異演化而來的。有些魚至今還保留著頭大尾短的原始特徵。
另外納木錯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例如食鹽、鹼、芒硝、硼等,儲藏量都很大。[5]
7旅遊資源編輯
納木錯的形狀像靜卧的金剛度母,湖的南面有烏龜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黃鴨島、鵬鳥島等18個島,湖的四面還建有4座寺廟,象徵佛教上所說的慍、怒、權、勢。這些寺廟的牆壁上有許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據傳納木錯是帝釋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視為必去的神聖之地,從古到今香客不斷。[8]
納木措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於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島面積為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島居五個半島之冠。島上紛雜林立著無數石柱和奇異的石峰,有的壯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島上還分布著許多幽靜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圓形而洞淺短,有的溶洞狹長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裡布滿了瘤鍾乳石。島上到處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間還有自然連接的石橋,島上地貌奇異多彩,巧奪天工,實屬奇觀。[4]
主要景點
納木錯生態旅遊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迎賓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惡洞等。
(1)迎賓石:也稱為是納木錯的門神。相傳納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著藏北草原的財富,所以當商販外出做生意時,必先來到此地祈求門神,在得到門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納木錯,以保生意興隆。
(2)合掌石:也稱為父母石及相傳它是父親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親納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徵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此掌為芷傳寧瑪教派創始人蓮花生丈師修行時合掌祈福萬物的顯像。
(3)善惡洞:藏傳佛教認為人無論做善事或惡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鑽善惡洞一樣,無論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從此洞中過,反之就應當反省一下自己的過措。善惡洞只是佛祖給世人敲的警鍾而已。[6]
納木錯的四面建有4座寺廟,即東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爾瓊白瑪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徵著佛教上所說的慍、怒、權、勢。[1]
絕美看點
每個到過納木錯的人,整個靈魂都彷彿被純凈的湖水所洗滌。站在納木錯湖邊,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讓人震撼,彷彿置身於一個藍色的世界。淡藍、淺藍、灰藍、寶藍、深藍以及深邃如墨一樣的藍黑,這由淺而深的藍色,藍得清澈,藍得豐潤,藍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藍色。
納木措
頭頂深邃而疏朗的藍天,與純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處雄奇皚皚的雪峰猶如瓊樓玉宇,忽隱忽現;湖邊的草地猶如一張巨大的綠毯,無邊無際。清晨,湖面霧靄茫茫,太陽升起雲消霧散,浩瀚無際的湖面在清風中泛起漣漪。在陽光下,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如一個威武的戰士守護著納木錯。高原的氣候常常瞬息萬變,時而狂風大作,時面烏雲密布,風雪過後,湖面依然波光粼粼,透著一種別樣情韻。
佛教徒們傳說湖中兀立於碧波之中的五個島嶼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的人,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良多島面積1.2平方千米。此外,從不同方位凸入水域的五個半島中,扎西半島居冠。
扎西半島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異多彩,巧奪天工。島上林立著無數石柱和奇異的石峰,有的似松柏,有的如象鼻,有的似人形,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島上還分布著許多幽靜的岩洞,有的溶洞狹長似地道,有的洞口呈圓形而洞淺短,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裡布滿了鍾乳石。
扎西半島不僅有著奇異的景觀,也是轉湖的必到之處。從扎西半島開始轉湖,前幾十千米的視野特別開闊,牛羊成群,風景迷人,但路途崎嶇,要經過大小十多條河流。經過嘎拉木山口,有很多的經幡、嘛呢堆,到巴里村能見到很壯觀的牛糞牆。沿著湖岸線向北行進,經過德慶鄉就到達多恰寺。多恰寺盡管僧人不多,只有15個,但它是納木措湖邊最大的寺廟。寺廟建在湖邊的島上,有很多的山洞,是個修行的好地方。多恰寺有個神奇的不解之迷:每到晚上,在島上及寺內都可聽到鑿刻
納木錯(20張)
瑪尼石的聲音,但一旦人走近想看個究竟,聲音便停了,走開後,聲音又再響起。從多恰寺過6千米就來到了當地牧民心中的世界奇跡布穀雜日。這里的山洞裡到處都能看到飛禽走獸、花卉草木、雲紋、字母等各種圖案,但奇怪的是,這些圖案變化無窮,時而清晰可見,時而模糊不清,其中的原委誰也說不清。繼續前行到達的恰多南卡島也是塊聖地。這里正好是念青唐古拉的對面,有兩根兀立的石柱,一根渾然一體,一根有一空縫,有人說這是陰陽的象徵,也有人稱它們為念青唐古的門神。島上還有許多佛像和文字的自成物,以及許多山洞,這附近經常看以到黃羊和石羊。
去納木措游覽,除了觀賞納木措湖之外,另一大特色是一望無際的納木措草原,讓人感受至深的是藏北那種人跡罕至的壯闊雄渾。草原上動作敏捷的土撥鼠、悄然凝望的黃羊、活潑可愛的野兔
納木錯(20張)
,都讓人感到一種大自然的親切。散落在草地上的一頂頂帳篷,升起的的一縷縷青煙,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此外,湖面很厚的冰至翌年5月開始融化時發出的巨大聲響,聲傳數里,亦是一自然的奇景。
魅力的冬景
雪山的雄渾、冰川的險峻、島嶼的秀麗……這就是冬季的納木錯!這里的冬天匯集演繹著天地間最壯美和最具魄力的風景。紛紛揚揚的飛雪,像春天的柳絮一樣不停的飛舞。放眼望去,一片白雪茫茫,銀裝素裹。遠處的念青唐古拉山白雪皚皚,銀峰玉柱,直指藍天,把人們帶入一個潔白而高雅的白色天堂。
往年納木錯冬日的美景一直「待字閨中」,未與大家見面。今年冬天,「魅力納木錯」冬季深度游即將開始,人們可以體驗到納木錯的另一種美。[9]
在9月29日召開的「魅力納木錯」冬季旅遊推介會上,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11月1日到2013年4月30日,「魅力納木錯」冬季旅遊將進入運營期。在此期間,景區門票降至每張100元。本次活動由拉薩布達拉旅遊文化集團主辦。期間,景區還將推出冰雕和藏歷新年民俗文化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主辦方大力加強納木措景區冬季旅遊保障措施。購進鏟雪車等設備,完善了應對納木措景區雨雪天氣道路的保障措施。並將及時對外發布納木措道路、氣象情況等信息。
冬季來納木錯深度游,必將是一次難忘的生態之旅、精神之旅、聖潔之旅、幸福之旅……
旅遊說明
2006年,拉薩-當雄-納木錯的公路已經修建完成。一路都是寬敞的柏油路,路況很好。所以,去納木錯不必坐越野車了,更不用包車了。八朗學旅館和吉日旅館的留言板里,也沒有召集包車的廣告了。從拉薩去納木錯會經過當雄縣城。但當雄到納木錯沒有直達車,也沒有長途車。有人從拉薩先到當雄,再想辦法去納木錯,反而不如直接從拉薩去方便。
納木錯(18張)
從拉薩到納木錯最簡便的方法是乘坐當地旅行社的車輛。在拉薩很多青年旅舍里,都有承攬散客的旅社。去納木措一日160-180元/人,兩日住宿扎西半島320元/人,驢友扎帳篷是380元/人(不含帳篷睡具費用),只負責往返路程,食宿自理。車一般是金杯或商務車,根據人數多少決定。每天早晨7點左右在布達拉宮東門白塔處集合發車,為了省錢可以直接聯系組織單位.
途中休息2次。
10:00,在海拔463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觀景台休息一會,車停在公路邊。
11:30,在那根拉山口休息。這裏海拔5190米,是拉薩到納木措的最高點。
進入納木錯景區要買票,售票的地點距離納木錯52公里。每人120元,冬季100元。由司機收錢統一去買。再往前開一段路,會有人上來驗票點數。另外進入扎西島還得加收3-5元的停車費。
一日游的一般是下午15:30左右離開納木錯。如果不想去羊八井,還可以和司機商量晚一些走。羊八井就是一個大的地熱水池,沒什麼可看的,白白浪費很多時間,路還很難走。建議不去。兩日游就是在扎西半島住一晚,第2天也是這個時間離開。
扎西半島是低緩的丘陵,地面是碎石、土地。注意慢走,防止氣喘或滑倒。最好提前服下防治高原反應的葯,比如高原康。
納木錯的天氣變化無常,盛夏也會突然降溫下冰雹。夜間氣溫更低,需要穿羽絨服。如果感冒,一天內就能引起高原肺水腫,危及生命。所以,過夜一定要注意保暖。如果沒有把握,還是租住當地人搭的帳篷或小屋比較保險。
景點票價:120元,另外進入扎西島還得加收3元的停車費,開放時間:24小時全天開放。包車前往費用一般已含門票。
活動介紹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曬佛節」。在雪頓節期間納木錯會舉辦徒步大會和甲桑古道徒步游兩項徒步活動。其中以納木錯徒步大會最富盛名。[8]
冬遊納木錯
冬遊納木錯,路況信息隨時可查。為實時觀測通往納木錯景區的道路情況,拉薩市在那根拉山頂建一個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還包括在拉薩到機場高速公路的才納鄉和拉薩至林芝的米拉山口兩處建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
2013年建22個氣象站,拉薩共有26個自動氣象站,其中包括4個無人值守的自動氣象站。拉薩市內有9個氣象站,8個為城市熱島效應觀測站。[10]
8遊玩建議編輯
食宿
許多旅行者都會結伴到湖上過一夜,可以看看清晨和黃昏的納木錯。有土屋可供住宿,頂多能住九人;也可住在當雄兵站、藏人定居的土圍子,10元/人,當地人很熱情,地上鋪棕墊,晚上很冷,取暖用的牛糞只能批發,10元/袋。
交通
沒有交通車去納木錯。許多旅行者結伴租車去,找輛中巴,包兩天來回1500元,到YAK或八廊學旅館的告示欄找伴;或者可以搭巴士去,可在Kirey旅館前搭小型巴士,後者較便宜且方便,早上7點出發,但在前一晚應先去Kirey旅館問問清楚,有時情況不定。
離納木錯最近的是青藏公路上的當雄鎮,從當雄,可以租車或徒步前往納木錯,運氣好時能搭上便車。
此外,旅行社有一日游或二日游的線路,費用180~250元左右。
價格
前往納木錯跟團價格較便宜,旅遊旺季價格在220-260元之間,可當天來回,一般中午12點左右到達扎西半島,在湖邊遊玩一小時,但如此行程遊玩不可盡興。如果運氣好,碰上旅遊團有空餘位置,可當天去,第二天再跟團返回。如此便可環扎西半島,盡興遊玩。還可欣賞納木錯的黃昏晨霞。回拉薩途中,若時間充裕,可到著名的羊八井溫泉參觀放鬆,門票30元,泡溫泉98元,不限時。
小帖士:
1、下山有2條土路,走徑直向西的1條,起初離湖是越來越遠,但很快,一抹蔚藍就出現在眼前。
2、對迅速提高的1100米海拔沒有足夠重視的話,會有高原反應。如若徒步前往納木錯,得帶上足夠補給及帳篷、睡袋。
3、納木錯晝夜的溫差較大,晚上風力強勁,常會有大雨或冰雹。在夏天,晚上也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絨服。[11]
高原反應
納木錯海拔4718米,比拉薩(3650米)高了1000多米。所以在納木錯的高原反應比在拉薩嚴重得多。
可服用的抗高原反應葯和保健品有:[12]
1、紅景天及其制劑:藏民傳統的保健食品,有助於增強體質,緩解高原反應,進入高原前10天服用。
2、奧默攜氧片:速效抗高原反應保健品,無需提前服用,發生高原反應後服下4粒,半小時之內就能緩解高原反應症狀。
3、百服寧(注意是加合,跟芬必得酚咖片一樣都是酚咖片):有助於控制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痛,芬必得酚咖片也是驢友常備。
4、西洋參:有助於緩解疲勞,增強體質,減輕高原反應。
5、速效救心丸:高原反應緊急發作時服用,有助於緩解高原反應。
6、丹參丸:治療心血管。有助於緩解高原反應。
9神話傳說編輯
念青唐古拉傳說
相傳「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們的造像分別為:念青唐古拉——頭戴盔甲、右手舉著馬鞭、左手拿著念珠,騎白馬;納木錯——騰雲駕霧地騎著飛龍、右手持龍頭禪杖、左手拿佛鏡。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諸神靈中最具權威,它擁有廣大無邊的北方疆域和豐富的財寶。
在納木錯北岸一座不大的山坡上住著一位叫扎古惡臉的贊神。扎古惡臉法力無邊,以狩獵為生。
一天,太陽風從東方升起,朝霞給至高無上的念青唐古拉山戴上明晃晃的金冠。扎古惡臉挎上弓箭別著大刀去打獵,路遇一條黑蛇和一條白蛇正在廝殺,那白蛇威風凜凜,鉗嘴卡住黑蛇的頭甩來甩去。當他晚上滿載獵物歸來時,又見黑蛇佔了上風,黑蛇那山洞般的大嘴死死地掐著白蛇甩來甩去,白蛇已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扎古惡臉想想說:就把白蛇當成天神,黑蛇當做魔鬼吧。於是,他拔出大刀把黑蛇砍成兩截,救了白蛇的性命。
過了幾天,扎古惡臉又在出獵的路上看見一頭白野牛和一頭黑野牛頂架。白牛像一座高高矗立的雪山,每一次攻擊都使黑牛隻有招架之力。等扎古惡臉晚上歸來的時候,黑牛高高舉蓬鬆的牛尾,兩只黑洞洞的鼻腔冒著青煙,嘴裡閃著火焰般鮮紅的舌頭,白牛已被頂翻在地。扎古惡臉心想:這白牛可能是天神,黑牛可能是魔鬼。他用野牛肋骨做成的弓箭射死了黑牛。
扎古惡臉剛到家裡,念青唐古拉山神化為凡人相貌,著一身白色綢緞衣裳,頭戴白色頭巾,左手持一短劍,右手握著馬鞭騎著白馬飛馳而至。
念青唐古拉山神對扎古惡臉說:「朋友,你給我幫了大忙,你需要什麼,我可以滿足你三個要求。」
扎古惡臉不明原由,說:「我沒有幫過誰的忙,我也不要你滿足我什麼要求。」
念青唐拉山神解釋說:「不,朋友,你所救的白蛇和白牛是我的兩個神魂動物。我一要報答你的救命之恩。」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客氣了。」扎古惡臉聽了念青唐拉的解釋說。
念青唐古拉山神打開所有倉門,讓扎古惡臉選三樣東西,只許拿三樣。
山神的倉房裡堆滿了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到處都金燦燦,亮晶晶,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贊神一時不知道要什麼好。於是,閉目瞎摸。他第一次摸到是的鹽,便抓了一把撒向北方說:「但願對人類有用。」第二次摸到的是鹼,便抓了一把撒向北方說:「但願對世人有用。」第三次摸到一個疙疙瘩瘩的東西,也抓了一把說:「也撒到北方去吧。」可這個疙疙瘩瘩的東西可不是什麼好玩藝兒而是一把炭疽病菌。
天真可愛的牧人感激扎古惡臉贊神給藏北大地撒滿了鹽鹼。但同時惋惜的是,他同時也撒了一把炭疽菌。
念青唐古拉山神還做過一次愧對納木錯的事情。念青唐古拉山神雖然身為神靈之王威震一方,但是西部的達爾果雪山經常進犯念青唐古拉神山領地,偷襲馬群。它想討伐達爾果雪山,但自己又懶得出陣。於是,他對扎古惡臉說,你常住我的領地,吃我的家畜,我需要你來幫忙,你去替我討伐達爾果雪山,速成之後,我可以滿足你一個願望。
扎古惡臉二話沒有說,出陣討伐達爾果雪山。達爾果雪山正和愛妻加崗拉母與孩子們玩耍,便匆忙應戰,經過幾晝夜奮戰,扎古惡臉藉助念青唐古拉山神給它的神力,勉強獲勝,趕著被搶去的馬群凱旋歸來。
念青唐古拉山神對扎古惡臉說:「好,你勝利歸來。你想得到什麼?」扎古惡臉說:「我不要你的財物。我要和納木措過一夜。」
念青唐古拉說:「好。我們有言在先,我會滿足你的要求。」
有一天,扎古惡臉在納木錯湖邊放羊,突然在他面前出現一個「不像人間女兒,倒像天上公主」的美麗女人。她對扎古惡臉說:「我是聽了念青唐古拉山神的話來和你約會的。你想按你們人間的習俗呢還是我們神仙的習俗。」扎古惡臉心想,人間的習俗,我已經嘗過了,神仙是怎樣過那種生活呢。他對納木錯說:「我要按你們神仙的習俗。」話音剛落,一道艷麗的彩虹在納木錯與扎古惡臉之間閃了三下,納木錯仙女說:「完了。等三月十五日月出時分,到湖邊來認領你的孩子吧。你要給我記住千萬別帶上你的弓箭,一定要記住。」說完消失於湖面。
扎古惡臉苦苦地等呀等呀,終於等到來年三月十五日,月亮剛從東方升起扎古惡臉出門認子。但是,不帶著弓箭實在不習慣出門,最終他還是把弓箭帶上了。當他來到湖邊,有一頭母野牛正在舔著剛出生的牛犢。扎古惡臉見到野牛他手心癢得難受,便拿出箭上了弦射向野牛,沒有想到正好射中那剛出生的小牛。
這時,納木錯顯出人形對扎古惡臉說:」你這個罪人,你不聽我的話帶上弓箭 你知道你射死的小牛是誰嗎?那是你的兒子,我們因緣已斷。」納木措哭著消隱於湖中。
念青唐古拉山與納木錯結為伉儷相親相愛,這是北方眾百姓的福份,但它們的感情不是沒有出現過裂痕。
保吉山傳說
在納木措北岸約30公里處有一座山叫保吉山,與念青唐古拉山遙遙相望。當年威嚴峻拔的保吉山常與念青唐古拉山的愛妻——納木措竊竊私語、纏纏綿綿。生下一個兒子——唐拉札傑。保吉山和納木措為了不讓念青唐古拉山發現唐拉扎傑,把唐拉札傑藏在保吉山以西約6公里處的大壩。奇怪的是,納木措以北地區無論從什麼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傑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盡管唐拉札傑沒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保吉山和納木錯的如意算盤打得太簡單,神力無邊的念青唐古拉山怎麼會不知道它們那點小事呢?一次它們正在幽會時念青唐古拉發現了自己的妻子與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長刀砍斷了它的雙腿,保吉山從此再也無法站立了。
望採納,謝謝!
⑸ 戶外山路如何防青苔滑倒
根據不同路面選擇專業一點的或者底釘比較長一點的登山鞋會好一點。版但是登山的安全性權,除了自身裝備重要,更重要的是登山者自己的素質,除了專業知識和經驗豐富,性格也很重要,比如不勉強自己去攀登超過自己能力很多的山峰,如果該山峰難度過大,甚至當天天氣已經不適合攀登了還硬去攀登,就非常危險了。
回到本話題,有些野山很滑,最重要的是每一步先試探再踩實,而不能圖快,不管滑不滑就直接一步下去踩實。還有就是全身重心著力要盡量直地壓向路面,側向力大,比如有時候步幅過大,就更容易滑倒。
⑹ 趙公山,青城山最高峰,戶外徒步探險的好去處——昂科拉GX
財神廟貌似每年都有幾次廟會,牌子上詳細介紹廟會活動的具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