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夜景
『壹』 關於韶關夜景
韶關市市區名勝古跡有風采樓、大成殿、余靖墓等;自然景觀有帽子峰、皇崗山、芙蓉山和蓮花山;人文景觀有風光綺麗的中山公園,傍水而建的河濱公園,頭枕青山的烈士陵園,依自然山水而開發的芙蓉樂園和近年建成現代一流的海豚水上世界,均是遊人游覽娛樂的場所。 韶關市區的大橋較多,有人稱之為「橋城」。由於老城區是為湞、武兩河所夾的狹長型半島,隨著城區的擴大和經濟的發展,自然要通過架橋增加通道。目前,市區共建有東河、西河、武江、曲江、十里亭、北江和鐵路大橋等七座橋梁,把市區聯成一個整體。韶關還有規劃再建兩座大橋方便交通。 韶關市區除橋多的特點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城區原來的三條主要街道均以「風」字命名,分別叫風風度路、風采路和風烈路。這三風路名,是為紀念當地出生的三名歷史名人。 風度路是市區最繁華也是最主要的街道。風度路是為紀念唐朝丞相張九齡而命名的。張九齡生於曲江,身為重臣,直言敢諫;待人接物,溫文樂雅;宮庭講學,富有卓見。從而形成一種人贊頌的「曲江風度」。後人以風度為路名,表示對張九齡的敬仰。 風采路是與風度路交叉的一條繁華街道。風采路是紀念北宋名臣余靖的,余靖出於韶關市郊區,是宋代一位「百戰將軍」和「馬上詩人」。仁宗時,范仲淹被貶,滿朝文武都不敢開口。只有諫官余靖大義凜然,犯顏上表,結果遭到貶逐,因此出了名。後來他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納貢,頗有氣魄膽識。余靖三次出使遼國,通曉契丹語,維護自己國家的尊嚴,風采照人。後來他督軍南方,為帥十年,離任時不帶南海一物,十分清廉。他喜歡音韻,很有文采,因此以「風采清華」稱頌於世。後人以建風采樓和以風采為路為紀念他。還有一條是風烈路,後因城市擴建馬路而納入為解放路。風烈路是紀念南北朝時的侯安都的。侯安都也是曲江人,以精通武略著稱。大清三年(公元549年),侯安都與陳霸先一同平定了侯景之亂,後來陳霸先作了陳武帝,侯安都是開國功臣。武帝死後,侯安都策立陳清為文帝,爾後竟不為文帝所容,召至京師賜死。人們稱他風烈可欽。風烈路的名字也就留傳下來了。 韶關因都是被河包圍,所以河堤也成了一道風景線,特別是經過改建後的三條河堤已經成為韶關市人民休閑游樂的好去處, 當然也是年青人談戀愛的好地方了。當你來到韶關遊玩時,吃完晚飯不妨去走走,欣賞欣賞韶關的河景和看看「綁」著霓虹燈的五條跨河「長龍」。
『貳』 唐宋元詩人
唐代——
1,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運城、芮城一帶),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於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柳宗元集》
2,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3,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4,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5,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6,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7,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8,溫庭筠 (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庄齊名,並稱「溫韋」。溫庭筠,古籍上記載的有兩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國晉丞相桓文之門客。
宋代——
1,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2,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3,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4,李清照(108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5,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其亦擅長詩詞,流傳最著名的莫過於〈泊船瓜洲〉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6,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7,蘇轍(1039-1112),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叄』 怎麼找韶關本地吃喝玩樂的好去處啊
乜許、陌苼ㄋ9級2009-05-12韶關市區景點 韶關市市區名勝古跡有風采樓、大成殿、余靖墓等;自然景觀有帽子峰、皇崗山、芙蓉山和蓮花山;人文景觀有風光綺麗的中山公園,傍水而建的河濱公園,頭枕青山的烈士陵園,依自然山水而開發的芙蓉樂園和近年建成現代一流的海豚水上世界,均是遊人游覽娛樂的場所。 韶關市區的大橋較多,有人稱之為「橋城」。由於老城區是為湞、武兩河所夾的狹長型半島,隨著城區的擴大和經濟的發展 橫跨韶關市區的兩座大橋 ,自然要通過架橋增加通道。目前,市區共建有東河、西河、武江、曲江、十里亭、北江和鐵路大橋等七座橋梁,把市區聯成一個整體。韶關還有規劃再建兩座大橋方便交通。 韶關市區除橋多的特點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城區原來的三條主要街道均以「風」字命名,分別叫風風度路、風采路和風烈路。這三風路名,是為紀念當地出生的三名歷史名人。 風度路是市區最繁華也是最主要的街道。風度路是為紀念唐朝丞相張九齡而命名的。張九齡生於曲江,身為重臣,直言敢諫;待人接物,溫文樂雅;宮庭講學,富有卓見。從而形成一種人贊頌的「曲江風度」。後人以風度為路名,表示對張九齡的敬仰。 風采路是與風度路交叉的一條繁華街道。風采路是紀念北宋名臣余靖的,余靖出於韶關市郊區,是宋代一位「百戰將軍」和「馬上詩人」。仁宗時,范仲淹被貶,滿朝文武都不敢開口。只有諫官余靖大義凜然,犯顏上表,結果遭到貶逐,因此出了名。 風度中路的的風度廣場 後來他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納貢,頗有氣魄膽識。余靖三次出使遼國,通曉契丹語,維護自己國家的尊嚴,風采照人。後來他督軍南方,為帥十年,離任時不帶南海一物,十分清廉。他喜歡音韻,很有文采,因此以「風采清華」稱頌於世。後人以建風采樓和以風采為路為紀念他。 還有一條是風烈路,後因城市擴建馬路而納入為解放路。風烈路是紀念南北朝時的侯安都的。侯安都也是曲江人,以精通武略著稱。大清三年(公元549年),侯安都與陳霸先一同平定了侯景之亂,後來陳霸先作了陳武帝,侯安都是開國功臣。武帝死後,侯安都策立陳清為文帝,爾後竟不為文帝所容,召至京師賜死。人們稱他風烈可欽。風烈路的名字也就留傳下來了。 韶關因都是被河包圍,所以河堤也成了一道風景線,特別是經過改建後的三條河堤已經成為韶關市人民休閑游樂的好去處, 海關鍾樓夜景--「拍拖聖地」 當然也是年青人談戀愛的好地方了。當你來到韶關遊玩時,吃完晚飯不妨去走走,欣賞欣賞韶關的河景和看看「綁」著霓虹燈的五條跨河「長龍」。
『肆』 韶關周邊哪裡好玩
韶關市區可以去步行街逛逛,步行街那裡的風采樓晚上的夜景不錯哦!!仁化縣:丹霞山內,丹霞山最出名的就容是丹霞的日出和日落。到了仁化一定要去買仁化的茶油,那些都是當地的農民自己壓榨的,膽固醇低,綠色食品。乳源瑤族自治縣,可以到必背瑤寨看看,感受瑤族風情,瑤妹子會拿著自家釀的米酒在村口迎接客人!!翁源縣,那裡有中國最大的蘭花養殖基地,蘭花出口世界各地!
『伍』 韶關與肇慶哪裡更好
最佳答案是:一、韶關丹霞山,從順德坐大吧到韶關下車,在韶關火車站廣場坐韶關內至仁化中吧,在丹霞山下車容(路費13-15元).
二、從順德坐車去廣州火車站坐火車,到韶關火車站下車(38元)在韶關火車站廣場坐韶關至仁化中吧,在丹霞山下車(路費13-15元).
著名景點:陽元石、陰元石、陽元山、觀月亭等……
『陸』 廣東最窮的十大城市排名是怎樣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東是全國經濟最強的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經濟區,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經濟實力引領全國。不過,雖然廣東的經歷實力強,但是發展也是相當不平衡的,有些縣區的經濟也十分落後。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經濟實力比較落後的縣區:
第三個縣是乳源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屬於廣東省韶關,也是廣東省一個少數民族縣,因為這里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乳源縣面積有2299平方公里,總人口也只有22.66萬人口左右。不過,現在乳源縣主要還是依靠著農業和旅遊業。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縣都非常落後。
『柒』 韶關有什麼好去處
韶關市區景點
韶關市市區名勝古跡有風采樓、大成殿、余靖墓等;自然景觀有帽子峰、皇崗山、芙蓉山和蓮花山;人文景觀有風光綺麗的中山公園,傍水而建的河濱公園,頭枕青山的烈士陵園,依自然山水而開發的芙蓉樂園和近年建成現代一流的海豚水上世界,均是遊人游覽娛樂的場所。
韶關市區的大橋較多,有人稱之為「橋城」。由於老城區是為湞、武兩河所夾的狹長型半島,隨著城區的擴大和經濟的發展
橫跨韶關市區的兩座大橋
,自然要通過架橋增加通道。目前,市區共建有東河、西河、武江、曲江、十里亭、北江和鐵路大橋等七座橋梁,把市區聯成一個整體。韶關還有規劃再建兩座大橋方便交通。
韶關市區除橋多的特點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城區原來的三條主要街道均以「風」字命名,分別叫風風度路、風采路和風烈路。這三風路名,是為紀念當地出生的三名歷史名人。
風度路是市區最繁華也是最主要的街道。風度路是為紀念唐朝丞相張九齡而命名的。張九齡生於曲江,身為重臣,直言敢諫;待人接物,溫文樂雅;宮庭講學,富有卓見。從而形成一種人贊頌的「曲江風度」。後人以風度為路名,表示對張九齡的敬仰。
風采路是與風度路交叉的一條繁華街道。風采路是紀念北宋名臣余靖的,余靖出於韶關市郊區,是宋代一位「百戰將軍」和「馬上詩人」。仁宗時,范仲淹被貶,滿朝文武都不敢開口。只有諫官余靖大義凜然,犯顏上表,結果遭到貶逐,因此出了名。
風度中路的的風度廣場
後來他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納貢,頗有氣魄膽識。余靖三次出使遼國,通曉契丹語,維護自己國家的尊嚴,風采照人。後來他督軍南方,為帥十年,離任時不帶南海一物,十分清廉。他喜歡音韻,很有文采,因此以「風采清華」稱頌於世。後人以建風采樓和以風采為路為紀念他。
還有一條是風烈路,後因城市擴建馬路而納入為解放路。風烈路是紀念南北朝時的侯安都的。侯安都也是曲江人,以精通武略著稱。大清三年(公元549年),侯安都與陳霸先一同平定了侯景之亂,後來陳霸先作了陳武帝,侯安都是開國功臣。武帝死後,侯安都策立陳清為文帝,爾後竟不為文帝所容,召至京師賜死。人們稱他風烈可欽。風烈路的名字也就留傳下來了。
韶關因都是被河包圍,所以河堤也成了一道風景線,特別是經過改建後的三條河堤已經成為韶關市人民休閑游樂的好去處,
海關鍾樓夜景--「拍拖聖地」
當然也是年青人談戀愛的好地方了。當你來到韶關遊玩時,吃完晚飯不妨去走走,欣賞欣賞韶關的河景和看看「綁」著霓虹燈的五條跨河「長龍」。
『捌』 學長們 惠州學院 韶關學院 肇慶大學 嘉應大學 四個哪個比較好呀 能說說具體的情況嗎 謝謝
四所學校中錄取分數線最高的是惠州學院,其他三所分數線差不多。
四所學校的比較如下(原創手打辛苦):
一、師資力量比較(韶關〉肇慶〉惠州〉嘉應)
惠州學院:教授85人,副教授183人,博士123人,碩士315人。
韶關學院:教授101人、副教授453人,博士96人、碩士578人。
肇慶學院:教授81人、副教授409人,65.73% 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
嘉應學院:教授67人、副教授29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共399人。
二、硬體設施比較(韶關〉惠州〉肇慶〉嘉應)
惠州學院:佔地總面積 2480畝,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教師技能訓練中心1個。
韶關學院:校本部佔地面積2511畝,有榮獲國家建築最高獎魯班獎的圖書館大樓,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
肇慶學院:總佔地面積1655畝,省級教學重點實驗室三個。
嘉應學院:校本部佔地面積1532畝。
三、辦學特色比較
惠州學院:理工科為主。
韶關學院:專業門類齊全,體藝類專業和英東生物工程學院比較有名。
肇慶學院:師范類專業為主。
嘉應學院:專業門類齊全,師范類專業比較有名。學校成立的客家研究院是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點研究基地、廣東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
四、地理位置比較(惠州〉肇慶〉嘉應〉韶關)
惠州學院:學校位於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惠州市,毗鄰廣州、東莞。
韶關學院:學校位於廣東北部的韶關市,韶關是粵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肇慶學院:學校位於廣東珠三角的肇慶市,肇慶的地緣區位優勢突出,城區距廣州不足100公里。
嘉應學院:學校位於廣東東北部的梅州市,梅州是中國著名的四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之鄉」。
五、經濟實力比較(惠州〉嘉應〉韶關〉肇慶)
2011年城市經濟排名:惠州市〉梅州市〉韶關市〉肇慶市
『玖』 韶關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丹霞山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南華寺 珠璣巷 雲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