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戶外遇險
⑴ 貴州瀑降被困兩驢友均確認遇難,他們為何要做此危險舉動
據新聞了解到在8月23日 ,一女子挑戰貴州網紅瀑布滴水灘被卡在瀑布中間 ,同行王姓驢友發現後前去施救雙雙遇難身亡。現在越多越多年輕人被極限運動所吸引,其魅力就是進行極限運動不斷的挑戰自己,可以享受著跨過最後一道心理障礙後的愉悅和成就感。
瀑降是藉助專業器材自上而下穿越無人溪谷、深潭和瀑布的極限運動。它沒有蹦極那麼動人心魄,也不像登山那麼孤單寂寞。瀑降可以讓你體驗從百米高的瀑布上飛流直下的快感,下降的同時感受清冽山泉水與肌膚的親密碰撞。瀑降運動雖然刺激也是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比如地形、水形、封閉性、個人因素、天氣等,都可能在進行造成瀑降過程中出現意外。在極限運動參與的人需要具備自身安全意識,必須將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在進行極限運動之前一定調查了解清楚,切不可盲目冒險,付出無可挽回的生命代,量力而為。
⑵ 【驢友安全】團隊戶外活動時,如果遇險,能否使用唯一的對講機向外界求救類似發出SOS信號。如何使用
1、第一個的回答是用短波機。但誰登山徒步還要弄個短波機?還不如帶個衛星電話。版
2、第二個權人回答是用公眾頻率,但絕大部分對講機在公共頻率模式下,發射頻率只有0,5w,最大是5W。
3、對講機在戶外能夠到大幾公里,搜救求救的半徑比嘴喊遠多了。誰能喊幾公里?
4、國家規定業余無線定頻率是UHF波段的430-440 mHz。 一般對講機都能支持該頻率,好多戶外驢友群的搜救都是430.000mHz,小米等一些工資組織是433.000mHz。
5、不要用VHF143頻率段上的頻率,雖然對講機可以支持,但大部分天線只支持UHF400-470mHz。
6、由國際無線電聯盟(ITU)分配給我國的應急通信頻率是:
CRSA (China)
V段
144.100 MHz +/- 10 kHz
145.000 MHz +/- 10 kHz
U段
433.000 MHz +/- 10 kHz
433.500 MHz +/- 10 kHz
總結,戶外輸出事兒了,把對講機設置為雙守候模式,同時監聽430.000mHz和433.000mHz。偶爾間歇發送求救通聯,因為監聽省電,發射很費電。
⑶ 驢友遇險後高額的救援費誰來承擔
據媒體報道,今年「五一」小長假前後,多支戶外隊伍試圖徒步穿越秦嶺第一高峰鰲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然而,5月2日,40名戶外穿行者在穿越「鰲太線」時遭遇暴風雪被困。截至目前,已有3人不幸遇難。
一方面,我們為驢友的不幸離去表示惋惜;但另一方面,驢友在缺乏專業安全保障和未在相關部門辦理備案登記的情況下,在禁止登山期擅自進入「無人區」,造成人員傷亡並消耗大量公共管理資源的行為引起網友廣泛討論。戶外探險為何事故頻發?誰應當為高額的救援費用埋單?驢友「有償」獲救是否合理?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驢友存在過錯應承擔補償責任
2015年10月5日,17名驢友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長灘河自然保護區露營遇險獲救。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有關規定,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17名「驢友」每人處以1000元罰款。據了解,此次救援當地相關部門緊急出動100餘名民警、消防員,派出了200餘名幹部群眾、40餘名醫護人員及300餘名後勤增援人員,出動80多台各種車輛、沖鋒舟,跋山涉水51個小時,直接經濟支出10萬余元。此後,陸續有網友表示,除了對「驢友」進行處罰,還應當對他們收取救援費用。
王天星表示,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政府組織對驢友的應急救援應當是免費的。「政府的職責之一就是保護公民的安全,對處於危難狀態的驢友實施救援理應屬於政府的安全保障職責。」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虎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政府在驢友遇險時提供救助是國家責任的表現。「國家責任包括對受害者和弱勢群體的國家救助責任以及保障公民基本生存的社會保障責任。對遇險驢友進行救助,是國家責任中的救助責任的表現,不取決於個體是否因自己的原因遇險或受害。」
但王天星同時認為,對少數人的救援費用由多數納稅人承擔也存在著不公平的地方。「因此,美國的一些州採取差別化費用分攤方式。」具體而言,對未成年人的救援,政府承擔全部費用;對成年人的救援,如其購買了意外保險則由保險公司承擔,沒有購買意外保險的,由政府與遇險者依據遇險者自身的過失責任程度分擔,一般來說,政府分擔的比例不超過60%。
對此,喇明清表示贊同。「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應急預案體系,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本著尊重生命的原則實施救援是政府和景區的職責。但在遊客存在主觀過錯,違規游覽、探險,發生緊急情況後,應當對於救援費用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喇明清說。
朱虎也認為,應當建立一套相互配合的費用承擔機制和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我國是分稅制,很多補償和救助費用是從地方財政支出,各地財政收入差異較大,如果完全由政府財政負擔,可能會導致救助水平的降低,同時不利於避免公民的盲目冒險行為。」朱虎建議,可以建立國家、社會、個人聯合的多元救助機制,如果個人通過公共財政獲得了特別受益,個人也要進行費用的分擔;社會層面可通過保險機制實現風險共擔;對於私人實施的救助,救助人有權依據無因管理等規定向被救助者請求給予補償費用。
采訪的最後,喇明清表示,旅遊法規定旅遊者接受相關組織或者機構的救助後,應當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費用,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旅遊者接受救助後應當支付救援費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應當對具體救援費用分擔比例和內容進行細化。對此,朱虎也表示,應當明確費用的支出是否必要和有效,具體承擔比例也應當更加明晰,而對於具體分擔標准、比例等這些非法律保留事項,可以由地方立法靈活處理。
⑷ 戶外驢友事故 管理者要負什麼責任
要根據組織者是否有過錯責任。有過錯的必須承擔過錯責任賠償。
沒有過錯的內,最高院容民一庭在審判業余指導意見中,對戶外運動驢友意外受傷的擔責問題作了相關規定:對於相約進行戶外集體探險或自助游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即使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仍可根據實際情況,由參加野外集體探險或者結伴自助游的各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給予經濟上的適當補償。但鑒於各當事人對損害結果均無過錯,故不應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通則規定,當事人對造成的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作為驢友活動的發起者或組織者,給予傷者以經濟上的適當補償並無不妥。
⑸ 11名驢友擅闖丹霞山未開放區遇險後獲救,1人重傷,野外探險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1.信號與代碼
(1)聲光 眾所周知,「SOS」是國際通用的船舶呼救信號、無線電呼救信號。它可以寫出,也可以發報,還可以用旗語或其他方式表達;「Mayday」是船舶、飛機常用的無線電信號。國際上高山求救信號是1分鍾發出六次哨音(或揮舞六次,火光閃耀六次等),然後安靜1分鍾,再重復。
(2)熱帶叢林 要穿靴子,將褲腿塞進靴子里邊;扎緊褲腿和袖口並戴上手套;鞋面塗抹驅避劑或肥皂,以防止動物叮咬;攜帶木棍以「打草驚蛇」。
4.從低海拔地區到高海拔地區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作業人員應注意自身身體狀況的調節,開始作業時的行進速度不宜過快,這是在登山途中非常需要注意的。
⑹ 驢友相約爬山出事怎麼辦 驢友戶外遇險責任如何承擔
「驢友」一旦出事,論壇網站不參與活動,無責;發起人沒有受益,也無責版。最後往往是「驢友」索賠權無門。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法律首次明確規定,自發游等民間自發活動的組織者應對其他參加活動者承擔一定的安全保障義務。如果組織者或發起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其他參加者受損的,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第三人侵權情形下,遊客可將第三人與發起人、組織者列為共同被告。
⑺ 驢友在野外遇到危險應該怎麼辦
這恐怕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如果想做驢友。可能得先讀幾本驢友相關的專書。或驢友指屬南什麼的。那裡面一定會驢友可能遇見的各種情況的應急處理方法與預案。
題主要題目太大。驢友也有很多種,去的地方或遇見的情況一定也是五花八門。
⑻ 貴州2名驢友「瀑降」已遇難,是設備出了問題還是天意
“瀑降”是興起於外國的一項極限運動,它跟徒手攀岩、探洞、翼裝飛行等極限運動傳入中國後便受到極限運動大人的追捧,此次遇難的兩名驢友之前都有過相關極限運動的經驗,遇難男子更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極限運動愛好者,也曾參與到多次的救援行動中,可惜這次他未能拯救遇難的女子,反而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極限運動愛好者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這話沒錯,但人也應該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一旦丟了性命,那可就會葬送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此次事故純屬意外,30歲女性張某,曾經玩過瀑降,只是多年不再接觸,此次她是第一個挑戰瀑降,沒曾想意外就發生了,她被困在瀑布中動彈不得,同行男子王某立即前往救援,只可惜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相信極限運動愛好者早已做好了完全的心理准備,從踏入極限運動這個領域起,生命就變得異常脆弱,不過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並不值得我們提倡,畢竟他們不是為了家國大義而犧牲,而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個人滿足,充其量也只是一種自私的行為罷了。
⑼ 貴州瀑降驢友被困,戶外探險人士分析他們遇險有哪些原因
我去看了看瀑降的視頻,不得不說真的是藝高人膽大……
估計出現意外也是因為下降時沒找好著力點(或許是崴腳或許是腳滑了)導致陷進了瀑布水中,水溫極低導致即使穿了防寒服也是被凍傷了,所以出現倒掛在了瀑布上……真挺讓人唏噓不已的。黃果樹瀑布和滴水灘瀑布距離不遠,但是論起規模,遠比黃果樹要宏偉壯觀,汛期更是極度危險,當地人一般都不會輕易靠近,持續的水流撲打人臉會很快使人手腳麻木無法喘息。而兩人的瀑降路線也有可能並沒有按照正常的瀑降路線出發,據成功降落的驢友介紹正確路線應該是從瀑布側面出發,隔一段休息一下,分幾個階段進行,而他們二人直接暴露在了湍急的河水中……還有一點就是裝備沒帶全,最起碼沒帶上升器,因為帶了上升器,最起碼可以下去就可以上來。總之,這種運動真的是十分危險了。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對於愛好者來說可能就是為了突破自我追求刺激,但是對我這種惜命老百姓來說真的是非常不理解了……這種極限運動其實最重要的是對地形的判斷,而不應該過於相信自己的經驗,比如瀑布兩米遠不會被淹死,實際上真實情況就是瀑布砸在水潭上的水霧會排出氧氣,導致缺氧,所以逝者已矣,還是先珍愛生命吧....
⑽ 官方回應驢友挑戰貴州網紅瀑布遇險,他們為何心存僥幸
他們並非心存僥幸,他們本身就喜歡尋求刺激所以才會來到這里。並且他們認為領隊以及其他隊友都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所以瀑布降落的過程中不會存在任何的問題。
但是誰曾想偏偏就出現了問題,並且這個問題還很嚴重,導致了另一位隊友下去救人的時候也被困住了,最後兩人雙雙身亡。
但是這次的意外事故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如果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沒有足夠的能力,還是不要輕易的去挑戰這樣的極限,好好的生活就好了。
實在想尋求刺激,蹦極、沖浪、潛水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何必一定要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要挑戰這樣沒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極限呢,如果有家室有孩子的話,就更不要去做這些冒險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