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戶外活動
A. 如何讓小班數學活動游戲化
要想輕松開展幼兒數學教學,給孩子一個靠譜且有趣的學習方式很重要。
因此,幼兒數學游戲化是最合適的方式。
1,用游戲進行數學活動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活動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數學活動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孩子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可以鍛煉孩子發展數學思維,循序漸進,寓教於樂。
B. 數學組:如何繼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質,鍛煉不怕寒冷、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一、研究背景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健康領域中指回出,幼兒園要答「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
C. 老師帶小朋友去戶外活動回來後,立馬要求小朋友坐下學習數學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老師有點著急了,應該讓學生稍微放鬆一下進入狀態。
D. 幼兒戶外活動,游戲對幼兒數學學習有什麼幫助
游戲有利於開發孩子的大腦發育
E. 幼兒有什麼數學游戲好玩
希望可以幫助您哦!!! 游戲1:認識錢幣 游戲方法: 先准備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幣。 教寶寶排列形狀,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並教他認識上面的數字。 告訴他數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買比較多或貴的東西。 游戲目的:教給他簡單的數字概念,並認識錢幣的不同,同時可利用錢幣的大小,讓他知道,少的面額形狀比較小一點,多的面額形狀大一點。 游戲2:跳蚤市場 游戲方法: 爸媽先准備一些要賣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鉛筆。 然後准備一些零錢(也可以用假幣)給寶寶。 由爸媽來扮演老闆,寶寶演客人,請寶寶來買東西。 對於小寶寶,爸媽可以把每個東西都定一樣的價格,例如全部定價1角或1元。若寶寶對於數字、金錢很有概念,則可以依照不同東西、不同定價來讓寶寶來買東西。 游戲目的:通過買賣可讓寶寶建立買東西要使用錢的常識,也讓他知道錢用完了就不能再買東西,同時,建立簡單的物品價值觀念。 游戲3:一起去買東西 游戲方法: 爸媽帶著寶寶一起出門買東西。 可以拿起物品,告訴他上面貼的是價錢,要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東西。 接著讓寶寶看媽媽和售貨員交易,之後再告訴寶寶,如果媽媽給的錢是剛好的,就不用找錢,不然就要等售貨員找錢。 可以給寶寶剛好的錢,訓練他自己去買其中一個小額商品,例如一包糖果等。 游戲目的:通過看標價、實際拿錢購買,慢慢讓寶寶理解錢的用途以及錢與物的對應關系。 游戲4:我要存錢 游戲方法: 當寶寶已經了解物品要有錢才能購買之後,爸媽可以開始教他存錢。 如果他想買某個玩具,爸媽就告訴他等存夠了錢再去買。 借機教他把過年紅包存起來,或是當寶寶有一項好行為時,給予零用錢作鼓勵。 等存了足夠的錢時,再帶他去買想要的物品。 游戲目的:養成他存錢的習慣,不過也提醒爸媽如果是好行為(例如幫媽媽做家事、說話算話)而給予零用錢時,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造成沒有給錢就不幫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游戲5:彩頁比一比 游戲方法: 爸媽可以收集超市、葯房、電視購物等各種有標價錢的DM。 然後把裡面寶寶熟悉的物品剪下來,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教寶寶認識物品與價錢的概念。 指出不同彩頁的相同糖果,讓寶寶看看價錢是不是不一樣。如果不同彩頁標示的價格不同,可以問寶寶應該選擇哪張彩頁的去買。 游戲目的:讓寶寶有機會從照片去聯想實品,並學會買東西,也能比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會有不同的售價。 Part2 幫助建立時間觀念 時間對寶寶來說是蠻抽象的概念,比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時間找出來,讓寶寶漸漸認識時間的存在。所以,時間不單只局限在看時鍾,而是全面讓寶寶建立時間的概念。 游戲6:白天或晚上 游戲方法: 告訴寶寶天亮時有太陽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飯、出門。 告訴寶寶天黑時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覺。 如果寶寶已經能理解白天和晚上,就可以進一步讓寶寶認識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時間觀。 游戲目的:讓寶寶隨著天色的轉變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別,慢慢還可以增加不同時段的天氣變化觀察,例如太陽下山、太陽升起。 游戲7:一星期有七天 游戲方法: 爸媽可以准備一張畫好七個格子的紙張。 編上星期一~星期日的文字,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從星期一醒來就給寶寶一張貼紙貼在第一格,並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貼第一張。 星期二貼第二張、星期三貼上第三張,以此類推,讓寶寶有時間累加的感覺。 到了假日就可以給予不同顏色或造型的貼紙,讓他感覺假日這兩天不太一樣。 游戲目的:時間變化也是數學觀念之一,通過一星期有七天的認識,能讓寶寶有時間前進的感覺,並可理解星期一至星期五爸媽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游戲8:時間配對 游戲方法: 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為或活動加以強調,例如白天上幼兒園時就告訴寶寶:「現在是早上8點你要去上學,我要去上班,下午五點爸爸會去接你。」 下午接寶寶時可以告訴他:「已經下午5點,要放學回家了。」久了之後寶寶就會有時間與行為的聯結。 也可以在每個假日都固定讓他看卡通錄像帶,可以對寶寶說:「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錄像帶。」以後寶寶看見媽媽准備放卡通錄像帶,就會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游戲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動轉變為時間的概念,隨著年齡增加,就會更清楚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游戲9:現在該做什麼 游戲方法: 先准備一個大時鍾或爸媽利用紙板自行製作一個能轉動的時鍾也可以。 然後在不同時間旁邊,貼上相關的圖片,例如早上8點旁貼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臉)、12點貼上食物(代表吃飯)、下午3點貼上玩具(代表游戲)……以此類推。 讓寶寶依照生活起居,查覺時間的進前。爸媽平常可以問他,中午12點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呢?或是寶寶想吃飯時,要他去看看時鍾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嗎? 游戲目的:讓寶寶更有時間觀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時能促使他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 游戲10:看照片想一想 游戲方法: 爸媽先找出以前出遊的照片。 指出某些照片,讓寶寶自己回想當時的狀況、出遊內容。 再告訴寶寶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經驗,讓寶寶理解過去的意義。 再問寶寶現在他在做什麼,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再問寶寶以後想去哪裡玩,還不能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來)。 游戲目的:寶寶通常會把過去的經驗都稱為昨天(即使是一個月前),不過,通過回憶、思考,可以讓寶寶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Part3 學習量的比較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經過測量及估計而來,但是對寶寶而言,則是需要親身的體驗。大人們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對寶寶來說是無法理解,而且沒有意義的。因此以寶寶能理解的方式來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幫助寶寶學會測量及估計的意義。 游戲11:什麼東西比較重? 游戲方法: 准備幾個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車、球等等。但請注意避免大的東西就一定比較重,以免造成寶寶錯誤的認知。 然後請寶寶分別用手拿拿看這些東西。 接著問寶寶哪一個比較重。 還可請他由重到輕把物品排列出來。 游戲目的:通過真實的輕重感受,寶寶比較容易建立輕和重的認知概念。另外,有些東西看起來很大,如泡棉,但是實際上卻很輕,有些東西雖小,但卻比較重,可以將這些情況一並提出來跟寶寶討論,幫助寶寶理清輕重大小的概念。 游戲12:高樓比一比 游戲方法: 爸媽和寶寶分別迭積木,並計時1分鍾。 再各自拿出自己迭好的積木比比看。 請寶寶說出是誰迭的積木比較高。 游戲目的:通過迭出不同高度的積木,寶寶可以明確感受到「量」的變化。經過實際比較後,可以「眼見為憑」確認高矮的概念。 游戲13:創意手印畫 游戲方法: 游戲前請先准備好一張白紙及彩色筆。 爸媽和寶寶可以在白紙上分別描繪出自己的手掌。 請寶寶比比看誰的大。 如果寶寶有混淆或是不確定的情形時,也可以兩人手掌對手掌,實際去看兩人手掌的大小差異。 游戲目的:通過實際的觀察與比對,幫助寶寶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媽還可以活用身邊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讓寶寶去比較爸媽的鞋子和寶寶鞋子的大小、大湯碗和小飯碗的大小,幫助寶寶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游戲14:誰的手比較長? 游戲方法: 請爸媽准備好兩條長線,最好
F. 數學題現有100人參加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其中會騎自行車的有83人,
83+75-(100-10)=68
G. 有什麼有趣的數學游戲戶外
網上有很多現成的例子,特別有用。但願可以幫到你。
H. 上完戶外活動再上數學課,怎麼看
我覺得這樣很正常呀。比如體育課也算戶外活動。學習重要,室外的活動同樣重要。勞逸結合更有利於思維的放鬆與活躍
I. 誰能給我點意見,數學方面暑期能有什麼趣味性的活動最好能在戶外活動的
玩數獨吧!!我曾經痴迷了很長時間!!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