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質公園概念
『壹』 我國截至目前,有多少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 國家級和各級的。
我國目前國家公園概念上的建設類型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1.森林公園。由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1982年,我國第一處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批准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立森林公園2067處,總經營面積156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660處,經營面積1125萬公頃,省級森林公園955處。 2.自然保護區。 1956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保法規體系的日益完善,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才步入依法 桃源洞國家森林公園 發展的「快車道」。 2003年初, 國家環保總局宣布,我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 197處,各類自然保護區1757處,總面積近1.33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3.2 %,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3.風景名勝區。 截至 2004年,中國已經建立風景名勝區677個,其中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7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452個、市縣級風景名勝區48個,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以上 4.生態示範區。至2000年,全國已有首批33個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的地、縣和單位被國家環保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5.國家地質公園。至2004年,中國地質公園建設工作已推進了3年多,國家地質公園的數量已達到了85座。 另外,還有國家級的濕地保護區、國家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等。
北京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蟒山國家森林公園 小龍門國家森林公園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鷲峰國家森林公園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 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 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 黃松峪國家森林公園 北宮國家森林公園 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喇叭溝門國家森林公園
天津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河北
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磬棰峰國家森林公園 金銀灘國家森林公園 石佛國家森林公園 清東陵國家森林公園 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遼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山海關國家森林公園 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 白草窪國家森林公園 天生橋國家森林公園 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 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 響堂山國家森林公園 野三坡國家森林公園 六里坪國家森林公園 大茂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安國家森林公園 狼牙山國家森林公園 前南峪國家森林公園 桃源洞國家森林公園
駝梁山國家森林公園 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 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 仙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豐寧國家森林公園
山西
五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禹王洞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老峰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黃崖洞國家森林公園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
內蒙古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察爾森國家森林公園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 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興隆國家森林公園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 額濟納胡楊國家森林公園 旺業甸國家森林公園 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五當召國家森林公園 紅花爾基樟子松國家森林公園 喇嘛山國家森林公園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 *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 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 *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烏爾旗漢國家森林公園 * 興安國家森林公園 * 綽源國家森林公園 * 阿里河國家森林公園 *
遼寧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海棠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
桓仁國家森林公園 本溪國家森林公園 隕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 蓋州國家森林公園 元帥林國家森林公園 仙人洞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大赫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山群島國家海島森林公園 普蘭店國家森林公園 大黑山國家森林公園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 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 本溪環城國家森林公園 冰砬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猴石國家森林公園 千山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 清原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 章古台沙地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西郊國家森林公園 醫巫閭山國家森林公園 和睦國家森林公園
吉林
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
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 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 白雞峰國家森林公園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半拉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仙夾國家森林公園 大安國家森林公園 長白國家森林公園 臨江國家森林公園 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 圖們江國家森林公園 朱雀山國家森林公園 圖們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
延邊仙峰國家森林公園 官馬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肇大雞山國家森林公園 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 滿天星國家森林公園 吊水壺國家森林公園 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 通化石湖國家森林公園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 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 泉陽泉國家森林公園 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松江河國家森林公園
黑龍江
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 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 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 烏龍國家森林公園 哈爾濱國家森林公園 街津山國家森林公園 齊齊哈爾國家森林公園 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 長壽國家森林公園 大慶國家森林公園 一面坡國家森林公園 黃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鳳國家森林公園 金泉國家森林公園 烏蘇里江國家森林公園 驛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道關國家森林公園 綏芬河國家森林公園 五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 鶴崗國家森林公園 丹清河國家森林公園 石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勃利國家森林公園 望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勝山要塞國家森林公園 五大連池國家森林公園 完達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仙翁山國家森林公園 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營國家森林公園 ** 亞布力國家森林公園 ** 桃山國家森林公園 ** 日月峽國家森林公園 ** 興隆國家森林公園 **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 雪鄉國家森林公園 ** 八里灣國家森林公園 ** 青山國家森林公園 ** 大沾河國家森林公園 ** 回龍灣國家森林公園 ** 溪水國家森林公園 ** 方正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 鏡泊湖國家森林公園 ** 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 佛手山國家森林公園 ** 小興安嶺石林國家森林公園 ** 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 珍寶島國家森林公園 ** 伊春興安國家森林公園 ** 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 ** 七星峰國家森林公園 ** 呼中國家森林公園 *** 加格達奇國家森林公園 ***
上海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 上海共青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
虞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徐州環城國家森林公園 宜興國家森林公園 宜興龍背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青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吳國家森林公園 雲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盱貽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 鎮江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鎮江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
浙江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蘭亭國家森林公園 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 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 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 雁盪山國家森林公園 溪口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 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玉蒼山國家森林公園 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 竹鄉國家森林公園 花岩國家森林公園 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 遂昌國家森林公園 五泄國家森林公園 雙峰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洞國家森林公園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仙霞國家森林公園 大溪國家森林公園 松陽卯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衢國家森林公園 徑山 (山溝溝) 國家森林公園 南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大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仙居國家森林公園 桐廬瑤琳國家森林公園
安徽
黃山國家森林公園 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徽州國家森林公園 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 浮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 齊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韭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敬亭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萬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青龍灣國家森林公園 水西國家森林公園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馬仁山國家森林公園
福建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 華安國家森林公園 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岩國家森林公園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元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平壇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將樂天階山國家森林公園 德化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廈門蓮花國家森林公園 三明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 上杭國家森林公園 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山國家森林公園 漳平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王壽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 支提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 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江西
三瓜侖國家森林公園 廬山山南國家森林公園 梅嶺國家森林公園 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 馬祖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 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 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 天柱峰國家森林公園 泰和國家森林公園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龜峰國家森林公園 上清國家森林公園 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鄱陽湖口國家森林公園 三疊泉國家森林公園 閣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永豐國家森林公園 梅關國家森林公園 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天花井國家森林公園 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 柘林湖國家森林公園 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 萬安國家森林公園 三灣國家森林公園 安源國家森林公園 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 岩泉國家森林公園 雲碧峰國家森林公園 景德鎮國家森林公園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清涼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岑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軍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碧湖潭國家森林公園 懷玉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東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羅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島國家森林公園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 尼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 柳埠國家森林公園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槎山國家森林公園 葯鄉國家森林公園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 雙島國家森林公園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 偉德山國家森林公園 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岠嵎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蓮山國家森林公園 萊蕪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艾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口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 牙山國家森林公園 壽陽山國家森林公園
河南
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 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 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 薄山國家森林公園 開封國家森林公園 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南灣國家森林公園 甘山國家森林公園 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 銅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 郁山國家森林公園 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嵖岈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始祖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燕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棠溪源國家森林公園 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
湖北
九峰國家森林公園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 玉泉寺國家森林公園 大老嶺國家森林公園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薤山國家森林公園 清江國家森林公園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 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 潛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 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安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雙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佛洞國家森林公園 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 虎爪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 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 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夾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 大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坡國家森林公園 雲陽國家森林公園 金洞國家森林公園 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 百里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家峒國家森林公園 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 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 月岩國家森林公園 峰巒溪國家森林公園
廣東
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 萬有國家森林公園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 韶關國家森林公園 東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 廣寧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北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御景峰國家森林公園 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雁鳴湖國家森林公園 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西
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 桂林國家森林公園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 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 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瑤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 飛龍湖國家森林公園 太平獅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 陽朔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瀑布群國家森林公園 平天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茶溝國家森林公園 龍灘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海南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藍洋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 海口火山國家森林公園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海上國家森林公園 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
重慶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 茂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雙桂山國家森林公園 小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金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黔江國家森林公園 青龍湖國家森林公園 梁平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橋口壩國家森林公園 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 雪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黑山國家森林公園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 茶山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園洞國家森林公園 重慶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觀音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 金銀山國家森林公園
四川
都江堰國家森林公園 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 高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嶺國家森林公園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 海螺溝國家森林公園 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寨國家森林公園 黑竹溝國家森林公園 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 福寶國家森林公園 白水河國家森林公園 美女峰國家森林公園 華鎣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措普國家森林公園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 二郎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元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雅克夏國家森林公園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空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湖國家森林公園 鐵山國家森林公園 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 凌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貴州
百里杜鵑國家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 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紫林山國家森林公園 潕陽湖國家森林公園 赫章夜郎國家森林公園 仙鶴坪國家森林公園 青雲湖國家森林公園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 大板水國家森林公園 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道水國家森林公園
雲南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星國家森林公園 清華洞國家森林公園 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魚洞國家森林公園 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菜陽河國家森林公園 金殿國家森林公園 章鳳國家森林公園 十八連山國家森林公園 魯布格國家森林公園 珠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棋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小白龍國家森林公園 圭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 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飛來寺國家森林公園 新生橋國家森林公園 西雙版納國家森林公園 寶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藏
巴松湖國家森林公園 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 瑪旁雍錯國家森林公園 班公湖國家森林公園 然烏湖國家森林公園 熱振國家森林公園 姐德秀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 王順山國家森林公園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 驪山國家森林公園 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 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延安國家森林公園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 勞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 玉華宮國家森林公園 千家坪國家森林公園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 黑河國家森林公園 洪慶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 紫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甘肅
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 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 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 徐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貴清山國家森林公園 麥積國家森林公園 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 沙灘國家森林公園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大峪國家森林公園 臘子口國家森林公園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 周祖陵國家森林公園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
青海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通國家森林公園 群加國家森林公園 仙米國家森林公園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 哈里哈圖國家森林公園
寧夏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 火石寨國家森林公園
新疆
照壁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那拉提國家森林公園 鞏乃斯國家森林公園 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 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 唐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奇台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科桑溶洞國家森林公園 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 鞏留恰西國家森林公園 哈密天山國家森林公園 哈日圖熱格國家森林公園 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註:標「*」者,屬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轄區;標「**」者,屬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總公司轄區;標「***」者,屬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轄區。
『貳』 地質公園的基本概念
地質公園是指以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自然屬性、優雅美學、觀賞價值、一定規模和分專布屬范圍的地質遺址景觀為主體,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具有考古、生態、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地質遺跡景觀保護、支持當地經濟、文化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游覽、度假休閑、保健療養、科學教育、文化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是地質遺跡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是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們閱讀46億年地球歷史的巨著。認識地球的過去,其重要性並不亞於認識人類自身的歷史。
『叄』 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有什麼區別
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顧名思義,主要是森林景觀特別優美,人文景物比較集中,觀賞、科學、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區域代表性,有較高的知名度;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的意義和作用是景觀資源的保存與保護,資源環境的考察與研究,旅遊觀光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者區別:
1.構成的生態環境不同:
國家地質公園生態環境廣泛,有河流山川草原等,包括森林在內,而國家森林公園主要以森林資源為主。
2.開發概念不同:
國家地質公園的選區標准;國家公園應包含有代表性的較大的自然區域、特徵或自然風光,這里的動植種類、生長環境以及地貌景點在精神、科學、教學、娛樂和旅遊方面均具有特殊意義;
而國家森林公園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森林旅遊,並按法定程序申報批準的森林地域。
『肆』 地質旅遊的含義
一、地質旅遊、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
1.地質旅遊(geotourism)
地質旅遊活動從18世紀就開始萌芽,直到最近30年才得到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新型旅遊。對於地質旅遊的認知,人們還是比較模糊。截至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地質旅遊的概念,各國學者對地質旅遊有著不同的詮釋。地質旅遊這個術語被普遍接受的定義主要是來自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Hose(1995)提出的地質旅遊定義。他認為地質旅遊是為學生、旅遊者和臨時休閑娛樂者提供超越一般藝術欣賞的美感,並能在專業的解說和優質的服務中獲得遺產地的地質學和地理學的知識的經歷。1997年美國國家地理和旅遊產業聯合會提出了不同含義的「地質旅遊」術語,認為地質旅遊是一種旅遊,是為維護和提高一個地方的環境、文化、藝術、遺產和當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的地理特徵的旅遊活動。這一含義受到一些學者的認同,同時也受到很多學者的質疑,認為其沒有完全體現自然、生態、可持續的理念,僅是一種地理旅遊,其正在對地質旅遊這項活動產生混淆,而且完全不與世界其他地方同步。Stueve等(2002)認為地質旅遊是關注保護目的地的地理特性——某地整個人類和自然與其他地方區別開來的特性,並認為地質旅遊既包括關於旅遊地的文化和環境的問題,也牽涉對地方社區旅遊、個體經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Newsome和Dowling(2006)的地質旅遊定義與Stueve等的不同。他們認為地質旅遊是地質學、地貌學和有關景觀、地形、化石、岩石和礦物等自然資源與旅遊學的混合,強調領會正在創造或已經創造這些特性的過程。Stokes等(2003)認為地質旅遊是可持續旅遊中正嶄露頭角的新市場,並集中於維護和提升旅遊目的地的地質特性。因此,地質旅遊一旦建立,它將在提供給旅遊者一次優美的旅遊經歷的同時又維護了目的地的獨立個性。Tongkul(2006)定義地質旅遊為基於旅遊教育的地質遺產資源利用。James和Hose(2008)認為地質旅遊是一種特別有益的旅遊形式,主要集中於地質學和景觀形態。Dowling(2009)認為對於地質旅遊來說,有五個關鍵原則是十分重要的,即地質旅遊是基於地質學基礎(即以地質遺產為基礎)、可持續性(經濟可行、提升社區和增加地質多樣性)、教育性(通過地質解說來達到)、地方利益和提升旅遊滿意度。2008年8月在澳大利亞Fremantle市召開的第一屆世界地質旅遊大會宣言認為:地質旅遊有很強的傳遞給公眾地球科學知識的教育要素,地質旅遊增強了人類與地球的聯系,使人們開始去感知地球的無生命景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人們也正是被這種無生命的元素所吸引而進行地質旅遊,因此地質旅遊是保護重要的地質特徵及在保護方面做出極佳的開發和展示。
國內學者夏樹芳(1987)認為地質旅遊不同於觀光賞景、接觸民俗、選購土產、寫作游記之類的一般旅遊,而是以旅行手段進行地質考察,是具有學習專業知識性質的科學旅遊。地質旅行的目的是了解沿途地貌特徵、了解沿途地層年代、了解山川的來龍去脈、了解沿途礦產資源情況、注意生物和人類的活動與礦床的關系、了解沿途經濟地理與地質的關系、了解風景名勝與地質的關系、從文物考古資料了解地質事件。陳安澤(2006)提出地質旅遊與旅遊地球科學緊密相關,是旅遊地理學、旅遊地質學和相關旅遊資源的調查、評估、開發和保護的聯合。庄壽強(2006)認為地質旅遊是從地質,而且僅僅是從地質的角度對人們的旅行、游覽活動進行重新的認識、定位和組合。因此,地質旅遊雖然與地質密切相關,但它的本質卻屬於旅遊,並認為地質旅遊是從地質出發而且僅僅是從地質出發而進行的一種與地質密切相關的旅遊活動,它以其具有的趣味性、知識性、參與性和環保性並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等特點而超越於其他種類的旅遊。陳輝(2009)認為地質旅遊是指以地質遺跡與地質體直接有關的人類活動遺跡作為主要旅遊資源的一種主題旅遊,地質旅遊是以游覽考察具有觀賞及科研價值的地質景觀為目的的旅遊活動。
總的來說,地質旅遊是通過參觀、考察一系列地質遺產和地質特徵(地理風貌和景觀);使人們了解地質學與地理學等相關科學知識的一項生態旅遊和可持續旅遊。
2.地質遺跡(geosite)
地質遺跡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內外力的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地質自然遺產。地質遺跡是地質旅遊的基礎。
地質遺跡是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著巨大的科學研究和文化學術價值,自然遺跡與人文景觀相融合,存在著巨大的旅遊價值,開發以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為核心內容的地質旅遊活動,對宣傳地球科學知識、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地質遺跡的主要類型包括:有重大觀賞和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有重要價值的地質剖面和構造形跡;有重要價值的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遺跡;有特殊價值的礦物、岩石及其典型產地;有特殊意義的水體資源;典型的地質災害遺跡等。地質遺跡可能是一處景觀、一組地形、單個地形、一處岩石露頭、化石群或單個化石。地質遺跡不僅是地質作用給人類創造、遺留下來的自然遺產之一,它還具有科學、旅遊、科普及環境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價值,因此,這是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
保護好地質遺跡,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客觀要求。為保護地質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針對有關地質遺跡保護建立了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體系,並計劃在未來,全世界有500個世界地質公園成員加入這個體系。另外,對於那些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或具有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考評將這些地域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像中國九寨溝的圓錐狀喀斯特地貌和壯觀的瀑布,黃龍的石灰岩構造、瀑布和溫泉,武陵源3000餘座尖細的砂岩柱和砂岩峰,三江並流地區的峽谷風貌;德國的保存完好的麥塞爾化石遺址(Messel Pit FossilSite)體現了距今5700萬至3600萬年間始新世生活環境的哺乳動物化石;義大利伊索萊約里(伊奧利亞群島)[Isole Eolie(Aeolian Islands)]的火山地貌;美國的大峽谷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的峽谷及其水平層次結構的岩層,黃石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火山湖和間歇泉,夏威夷火山公園(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的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和基拉韋厄火山(Kilauea)奇幻的煙霧和噴涌的岩漿;加拿大的艾伯塔省恐龍公園(Dinosaur Provincial Park)的石柱、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彩色岩層形成奇特的荒原形態及大量恐龍化石;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化石遺址(里弗斯利/納拉庫特)[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Riversleigh/Naracote)]埋藏有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等,這些世界遺產地中的地質遺跡都是地球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地質現象,顯示了一定地質歷史時期重要的地質活動特徵。
部分地質遺跡也是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著巨大的科學研究和文化學術價值,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就是這種地質遺跡與人類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中國的黃山、泰山、武夷山、峨眉山與樂山大佛,英國的聖基爾達島(StKilda),南非的誇特蘭巴山脈/德拉肯斯堡山公園(Khahlamba/Drakensberg Park),土耳其的希拉波利斯和帕姆卡萊(Hierapolis-Pamukkale),馬里的邦賈加拉懸崖(多貢斯土地)[Cliff of Bandiagara(Land of the Dogons)]等都擁有豐富的以地質遺跡為主的自然遺跡和當地人類悠久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這種相互融合是吸引遊客重要的資源要素,因此存在著巨大的旅遊價值。
地質遺跡是地質旅遊的基礎,地質遺跡不僅給大地帶來壯麗非凡的景觀,也給地球未來的變化指明了前景,它們更多的是帶給旅遊者一種直接的美的觀感。
3.地質公園(geopark)
「地質公園」是自然公園的一種,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開展「地質公園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中創立的新名詞。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它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它是具有特殊地質意義且具有珍奇秀麗景觀特徵的自然保護區,這些特徵是該地區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的典型代表。
地質公園中包含有重要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是開展地質旅遊的主要場所。地質公園中的「地質」內涵是指它含有的地質遺跡,而且此遺跡必須是以自然狀態賦存的。而正是其「地質遺跡」內容,使得地質公園有別於其他類型的公園,並表明它具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地質公園的「公園」特徵,說明了地質公園所擔當的社會角色及其所具有的經濟作用和美學價值。作為廣義性公園的一種,地質公園具有滿足人們的觀賞、休閑和戶外娛樂等方面的功能,此外其又有著自身的特性,這主要是由其地質遺跡的內容所決定。因此,地質公園不僅是人們進行一般旅遊活動的場所,而且是以傳承地質文化、探尋地球秘密、宣傳地球科學知識的地質旅遊的重要基地。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建立和發展地質公園,目前有100多個國家先後建立起1500多個國家地質公園或國家公園,其中,中國從2001年開始設立國家地質公園,至今已有182個國家地質公園。歐洲地質公園網路(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EGN)建立於2000年,成立時僅有4名成員,至2010年4月,已發展成擁有37個成員,遍布歐洲15個國家的網路體系。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地學部(現為生態與地學部)提出建立地質公園網路,即世界地質公園網路(GlobalGeoparksNetwork,GGN)。從2004年開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正式吸收了來自中國和歐洲的25個成員,至2010年10月,該網路共有77個成員,分布在全球24個國家。目前世界上已基本形成世界地質公園、洲際地質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三級網路體系。
二、地質旅遊與旅遊地質的關系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成為許多人的一種高層次需求,旅遊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從傳統遊山玩水的風景旅遊,到後來發展的民族、民風、古建築等文化旅遊,再到近來大量出現的工業旅遊、農業生態旅遊等,旅遊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很明顯,含有多種多樣內容的地質旅遊是屬於旅遊大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在這個大家族中,它與山水風景旅遊、民族民風旅遊、工業農業旅遊處於同級地位。
旅遊地質則不同,雖由旅遊和地質兩部分組成,但卻屬於地質學范疇。目前國內已有的有關旅遊地質學教材,如陳安澤和盧雲亭(1991)主編的《旅遊地學概論》、陸景岡(2003)主編的《旅遊地質學》、楊世瑜和吳志亮(2006)主編的《旅遊地質學》、辛建榮(2006)主編的《旅遊地學原理》、李同林和孫中義(2008)主編的《旅遊地質學基礎》等,基本圍繞旅遊地質資源的分類和各自特點進行描述,主要側重於介紹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地質遺跡景觀的形成過程和最終表現特徵等地質問題。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旅遊地質是從旅遊的角度來認識和研究地質,因此它是與水文地質、構造地質、礦產地質等相並列的,它的本質是地質。旅遊地質的最基本組成單位應該是各種類型的地質點,如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中的「三葉蟲化石」點、「寒武系—震旦系地質界線」點,山東棗庄市熊耳山—抱犢崮國家地質公園中的「非整合面」點、「天青石礦」點等。
總的來說,地質旅遊屬於旅遊范疇,是一種與地質密切相關的旅遊活動,它是具有趣味性、知識性、參與性和環保性的一種生態旅遊和可持續旅遊。而旅遊地質則屬於地質學范疇,是一門研究服務於旅遊活動的普及地質學知識的邊緣學科。
『伍』 國家地質公園的標准
國家地質公園驗收以評分方式進行。審查驗收專家組按照地質公園建設實際情況和評分標准進行打分。總分100分,合格分數為60分。具體標准如下:
一、地質公園規劃與地質遺跡保護(30分)
1.地質公園規劃(10分)
地質公園規劃是建設和管理好地質公園的依據,已按照國土資源
部發布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編制完成國家地質公園規劃,並經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初審通過上報國土資源部審查批准,由當地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2.地質遺跡保護(10分)
地質遺跡是是地質公園建立的依據和主要的保護對象。地質公園應在調查清楚園區內地質遺跡的類型、分布、數量、等級的基礎上,建立地質遺跡名錄及資料檔案,制定並實施了具體、有效的保護措施並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
3.地質公園勘界(10分)
地質公園邊界清楚,測定拐點坐標,設有界碑,無土地及林權糾紛,沒有采礦權和商業性探礦權等。
二、地質公園解說與標識系統(40分)
地質公園解說標識系統建設是實現地質公園任務的主要舉措,
是地質公園特殊性的體現,其主要內容包括:
1.地質公園主、副碑(5分)
在代表性園區設立公園主碑(包括公園總體分布圖及簡介說明欄),各獨立的園區原則上要設立地質公園副碑(包括分園區分布圖及簡介說明欄)。
2.地質公園博物館(10分)
是融知識性、觀賞性、娛樂性於一體,能集中向遊人展示地質遺跡,宣傳普及地質科學知識,並可進行休息娛樂。公園主館展出面積(原則上不少於800m2)、展出內容和形式要與地質公園主題相匹配,並符合遊客要求。要經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到開館要求。博物館解說員的講解要針對普通遊客,既有科學內涵又通俗易懂。
3.地質公園科普影視館(廳)(5分)
應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向遊客充分展現公園地質特點,可以融進博物館內,也可以單獨建設,要保證一定座位(原則不少於80個),達到接待遊客要求。
4.景點(景物)解說牌(10分)
應在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質遺跡景點(景物)旁設立科學解說牌,位置設置合理,幫助遊人實地了解地學科普知識;內容上要科學准確,通俗易懂,數量上應達到一定規模,原則上數量不少於50塊,有多個獨立園區的每個獨立園區不少於30塊;解說牌圖片和字跡應保持清晰完整。
5.導引標志(5分)
是引導遊人進入公園的重要設置,在通向公園的主要道路上應設置一定數量(多於3塊)的,能清楚准確引導遊人進入公園的引導牌。引導牌應標明地質公園位置和內容,風格和式樣應統一。
6.地質公園科學導游圖和科考、科普旅行路線。(5分)
要按照《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編制出簡明清晰、直觀且符合出版要求的科學導游圖,列入出版計劃;選擇園區內具有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景觀和人文景觀設置科考、科普旅行路線。
三、地質公園科學研究與科普活動(15分)
1.科學研究工作(7分)
地質公園要制訂公園內地學研究計劃和近期(3—5年)行動計劃,落實研究經費,並已開展了1項以上的研究項目。
2.科學普及活動(8分)地質公園已制訂有地學科學普及活動規劃及近期(3-5年)活動方案,並已經開展了相關科普活動;已結核本公園地質遺跡特色編制了「地質公園叢書」等地學科普讀物(圖、書、電子光碟),並出版發行;製作了用於科普的地質標本和地質公園紀念品。
四、地質公園管理與信息化建設(15分)
1.組織機構(5分)
應當建立完善的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機構,管理機構應由公園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具有明確的管理職責和管理制度,部門設置分工科學合理。
2.人員配置(5分)
地質公園要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管理經費,並配備或長期聘用地學專業人員(3—5人),應配備地學專職導游員。
3.地質公園信息化建設(5分)
初步建立地質公園資料庫和監控系統;已建立了獨立的地質公園網站,並有專人管理、定期更新。
『陸』 地質公園概述
本節主要概述了地質公園的產生、發展現狀,明確了地質公園的基本定義,並探討了建立地質公園的意義。讓人們對地質公園的產生、現狀以及地質公園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個清晰的輪廓,從而系統地了解地質公園。
我國關於地質旅遊的研究最早開始於南京大學的夏樹芳(1988),在其著作《地質旅行》中對地質旅遊的目的概括出8個方面:了解沿途地貌特徵;了解沿途地層年代;了解山川的來龍去脈;了解沿途礦產資源情況;注意生物和人類的活動與礦床的關系;了解沿途經濟地理與地質的關系;了解風景名勝與地質的關系以及文物考古資料;了解地質事件。
地質遺跡是地質旅遊的根本,沒有地質遺跡,地質旅遊也無從談起,國際上對地質遺跡保護十分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地質遺產工作組,專門負責全球地質遺跡保護工作。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對地質遺跡保護工作也十分重視,其中以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地質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領先,他們制定了嚴格的法規體系,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國際上對地質遺跡保護的通行作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本文主要就地質公園展開討論。
地質公園(Geoparks)是自然公園的一種,它是指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的珍奇或秀麗景觀特徵的自然保護區(王永生,2005)。
一、地質公園產生、發展及現狀
地質公園是保護地質遺跡的載體,人類對地質遺跡保護和利用的歷史由來已久,但是真正將保護落到實處,形成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則是從近些年才開始的。1871年,時任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的海登率領一個34人的考察隊到黃石高原考察火山、地熱和溫泉,並將考察報告和照片、繪畫等提交國會,提出保護本區自然資源和地質景觀的建議(趙汀和趙遜,2005)。於是,1872年,美國國會通過黃石法案(Yellowstone Act),在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的黃石河源頭地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美國國家公園的概念是由喬治·凱瑟琳(George Catherine)提出。當時在阿肯色州開辟了熱泉保留地(Hot Spring National Reservation),其歷史背景是美國大開發中對自然環境、野生動物和印第安文化產生的破壞和不良影響,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但是國家公園的建立對地質遺跡的保護只能產生局部影響和效果,它是把人類保護地球遺產由自發行動上升為自覺的行動,由分散的社會努力上升為國家行為,雖然未能形成全面科學系統的規劃,但是建立國家公園保護了部分地球遺產(趙遜和趙汀,2003)。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地質遺跡的保護已由各國分散行動變為國際組織發起和推動的全球性行動。但發展十分不平衡,保護工作與合理開發利用彼此脫節,難以成為各地政府參與且居民支持的、影響廣泛的行動。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前半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開始發揮重要作用。194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創立了世界保護聯盟(IUCN),設立了「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CNPPA/IUCN),在這里制訂的國家公園標准中,正式將優美的地學景觀保護和促進納入科學發展的內容(趙遜和趙汀,2009)。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地學部又提出建立世界地質公園計劃,以彌補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在地質景觀保護方面的不足,以及地質遺跡工作難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和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之不足,建議推動地質公園項目,把地質遺跡保護與支撐地方經濟發展和擴大當地居民就業緊密結合起來。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設置了地質遺跡保護專題並組織了討論(趙遜等,2002)。
中國地質學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在地質意義重要、地質景觀優美的地區建立地質公園的想法,以加強保護和開展科學研究、科學考察。
在我國地學界的努力推動下,地質公園作為一種保護地質遺跡的有效途徑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99年12月,國土資源部在「全國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工作會議」上,審議了「全國2000~2010年地質遺跡保護規劃」,最終確定要在我國建設國家和地方兩種不同層次地質公園形式。
國外「Geopark」的概念是20世紀末,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為了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而提出的。由該部原部長伊德博士(Wolfgang Eder)在1999年正式發表在地質學文獻里(陳安澤,2007)。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啟動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項目。同年11月,在歐洲,第一屆歐洲地質公園大會(1stEuropean Geoparks Conference)也成功在西班牙召開,會議在建立歐洲地質公園網路保護歐洲地質遺跡的議題上達成了共識,並批准了法國豪梯省地質保護區(Reserve Geologiqedr Hayte-prance)等10處為歐洲首批地質公園網路成員。2001年3月,中國國土資源部作為主管地質公園建設的國家機關,批准建立包括雲南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在內的首批11處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因此我們可以說,世界上首批地質公園是在中國和歐洲幾乎同時建起來的。
2004年,鑒於中國在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成績及在世界地質遺跡保護中做出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辦公室」設立在中國北京。該辦公室的主要任務是開通世界地質公園網站(www.globalgeopark.org),搜集全球地質公園信息並對全球開放,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資料庫,為各個國家或地區提供服務。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了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5處,其中歐洲17處,中國8處。截至2009年8月,全球已經建立了70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22處。
近年來,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工業活動的影響,導致自然環境不斷惡化,接二連三的破壞環境事件不斷給人們敲響了警鍾,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地球已經刻不容緩。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地質遺跡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威脅,保護地質遺跡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建立地質公園作為保護地質遺跡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和採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質公園將會以星火燎原之勢,帶動全人類保護地質遺跡,進而保護我們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地質公園的定義
2001年,地質公園作為一個新興概念被提出,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組織和民眾的熱烈歡迎,隨後即掀起了一股各國各地建立地質公園的熱潮。
地質公園(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組合而成的一個特定地區。以保護地質遺跡、開展旅遊、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促進地方經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而建立的一種自然公園(陳安澤,2002)。
地質公園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以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地質公園既是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在中國,以具有國家級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由國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質公園,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姜建軍,2006)。
《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指南和標准》規定了世界地質公園的內涵、申報程序、遴選標准和准則,其中規定世界地質公園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地質公園必須要有明確的范圍界定,並具有足夠大的面積以便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主要是通過旅遊)。地質公園應當包含若干各種規模、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或美麗的地質體的一部分。這些特徵以及形成這些特徵的事件和過程在區域地質歷史中具有代表性。
「地質公園」是一個地理區域,在這里地質遺跡是保護、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整體概念的一部分。地質公園應當考慮這個地區的整體地理概況,不應當僅僅包含具有地質意義的遺址點。非地質主題是其完整的一部分,尤其是當它們與景觀有關時,非地質內容可以展示給遊客。由於這個原因,其中包括一些生態的、考古的、歷史的或者文化價值的遺址也是必要的。在許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會歷史都密切聯系在一起,因此不能被分開。
(2)地質公園申報的前提條件是要建立一個管理機構,並有規劃。僅有給人印象深刻和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是不夠的。地質公園區域內的地質特徵必須讓遊客易於到達,且互相連接,並具有正規公園式管理的安全性。地質公園應該由指定的地方機構或者一些擁有足夠的管理設施、有資質的管理人員和足夠財政支持的機構來管理。特別要注意旅遊活動必須與當地狀況以及自然和文化特徵相匹配,必須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習慣。尊重、加強並保護當地文化價值是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許多地區和國家,當建立地質公園時,還要考慮土著居民的習慣。
(3)地質公園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發展。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地區環境,這對地質公園所在地區具有直接影響。同時也將增強當地居民的認同,促進文化繁榮,從而使地質遺跡得到直接保護。
在保護地質公園中的地質資源時,會創造新的稅收來源(如地質公園旅遊、地質產品等)。這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附加收入,將吸引私人資本的加入。「地質公園旅遊」是一種與經濟有關的、力求成功的、快速發展的學科,是一個旅遊業中的新領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學科合作。
(4)地質公園必須提供和組織各種工具和活動來向公眾傳播地學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理念(如通過博物館、解說、教育中心、地質路線、旅遊指南、通俗文學和圖件、現代傳播媒體等)。應當允許開展科學研究,與大學開展合作,促進地質學家與當地居民之間開展交流,所有教育活動應該圍繞整體的環境保護反映出倫理導向。
(5)地質公園並非一定就是一塊全新的保護區域或景觀地(它可能存在於已有的國家公園或自然公園中),但與總體上實行全面保護和管理的國家公園或自然公園有很大差異。按照國家立法規定,地質公園應該保護的重要地質特徵包括:有代表意義的岩石、礦產資源、礦物、化石、地形和景觀。地質公園管理機構要確保其地質遺跡的保護應與地方傳統和立法機關的義務協調一致,由地質公園所在地國家政府決定特定地質遺跡或地質公園的保護力度和措施。
三、建立地質公園的意義
從2004年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誕生以來,地質公園就擔負著保護地質遺跡及其自然環境,傳播自然科學知識,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重大使命。同時建設地質公園對於保護地質遺跡,開展生態旅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此盧雲亭(2006)及姜建軍等(2006)有過詳細的研究闡述。
(一)建立地質公園能更有效地保護地質遺跡和自然環境
地質遺跡,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正因為地質遺跡的這種不可再生性和珍貴性,才使得我們需要採取各種方法來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建立地質公園無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在《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段、地質遺跡保護點或地質公園」。由此可見,建立地質公園保護地質遺跡和自然環境已經作為一項基本規定列入我國的政策法規體系。該規定中還明確列出了需要給予保護的地質遺跡類型:
(1)對追溯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層型剖面(含副層型剖面)、生物化石組合帶地層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質構造剖面和構造形跡;
(2)對地球演化和生物進化具有重要科學文化價值的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微體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與產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動遺跡;
(3)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岩溶、丹霞、黃土、雅丹、花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隕石、鳴沙、海岸等奇特地質景觀;
(4)具有特殊學科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岩石、礦物、寶玉石及其典型產地;
(5)有獨特醫療、保健作用或科學研究價值的溫泉、礦泉、礦泥、地下水活動痕跡以及有特殊地質意義的瀑布、湖泊、奇泉;
(6)具有科學研究意義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遺跡;
(7)需要保護的其他地質遺跡。
(二)建立地質公園可以更廣泛地傳播地球科學和環境保護知識
地質遺跡實際上更像是一部無字的歷史教科書,它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靜靜地雕刻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展示在人們的眼中。他們或激情澎湃(如火山、瀑布)或沉默靜謐(如典型地層剖面、構造行跡)或絢爛奪目(如丹霞、雅丹、礦物寶石產地)或悲涼滄桑(如地質災害遺跡)……而所有的這些地質遺跡都靜靜地等在原地,待我們人類去認識和了解,地質公園的建立無疑為普通公眾打開了一扇認識地質學、了解地球科學的窗口,人們可以在參觀游覽山水勝景的同時學習地球科學知識,增強自己環境保護意識。
地質公園不僅有雄奇秀麗的山水,有些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身在其中,不僅精神愉悅,心靈也能得到陶冶和沉澱。
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地質公園是面向公眾的科普基地,是培養未來地球科學家的搖籃,也是人們豐富知識層面開拓視野的戶外課堂,是高校教師和學生進行地質科學探索、研究的基地。
(三)建立地質公園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的,即:「既能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需要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地質遺跡對於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人們更多地把發展經濟的目光放在對傳統資源(如煤、石油、金屬)的發掘上,這極大地限制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地質公園的建立,使寶貴的地質遺跡資源不需要改變原有面貌和性質而得到永續利用,這是對地質遺跡資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旅遊業是一種綠色產業,通過建立地質公園,在地質遺跡和自然生態環境都得到合理的保護的前提下,發展旅遊業,進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地質公園的建立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去參觀游覽,改變了當地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同時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就業,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地質公園所在地區的旅遊知名度也會顯著提升,這就會大大激發當地群眾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地方文化的復興,更加註重保護當地地質遺跡和自然環境,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地質遺跡資源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柒』 地質公園的發展前景展望
自20世紀末,地質公園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以來,在短短十多年時間里已在全球歐亞、大洋洲和南美洲建立了56家世界地質公園,在20多個國家建立了200餘家國家地質公園,在不少國家還發展了一批地區級(如省市級)地質公園,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UNESCO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已初具規模,同時還設立了世界地質公園局(Global Geopark Bureau),每年都適時召開會議對新的申請進行評議審查;對已滿4年的公園進行再評估並下發決議文件;對原定的世界地質公園條件、標准作適當修改,並頒發評估表和再評估表,對世界地質公園評委和顧問專家發布新的工作指南,這就使世界地質公園的評審和再評估,建設和管理有章可循,並日漸正規化,而且對各國國家地質公園的發展也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國和歐洲在地質公園發展方面起到了開拓、引導和示範的作用,在國際地質公園研討會上,中國代表的發言、中國地質公園的展示和中國地質公園積極推動的合作和雙邊或多邊的交流,都是引人注目的,很多國家的地質學家專程到中國考查地質公園的發展、建設情況,從中國取經以推動本國和本區地質公園的發展,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地質遺產保護呼聲的日益高漲,各地政府和民眾對地質公園的三大理念的深入理解,地質公園必將成為保護地質遺產、開展科學普及,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台,在全球保護自然環境,建立和諧社會,形成人和自然的協調的活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捌』 論旅遊地學、地質公園是中國地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陳安澤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一、旅遊地學的含義
概要地講、旅遊地學是地球科學為旅遊服務的一門應用學科。它的含義隨著學科的不斷發展而日趨完整,1985年旅遊地學研究會成立時,將其含義列入會章第2條:「旅遊地學是運用地學的理論與方法,為旅遊資源調查、研究、規劃、開發與保護工作服務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在1991年陳安澤、盧雲亭等著的《旅遊地學概論》中,又提出了一個層次更深定義:「旅遊地學是地球科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學科,它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休療康樂與地球表層物質組成、結構及能量遷移、變化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它包括了地質和地理兩種旅遊環境。因此,旅遊地學又是旅遊地質學和旅遊地理學兩門邊緣學科的總稱」。在即將出版的《旅遊地學大辭典》中,又將旅遊地學的定義進行了擴展及細化,即「旅遊地學是地球科學與旅遊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主要包括旅遊地質學和旅遊地理學兩個分支。旅遊地學以地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為基礎,並吸收其他學科(美學、環境科學、景觀科學和旅遊學等)的知識與方法,以研究旅遊業中的各類問題:①主要研究構成旅遊業的客體要素——旅遊資源。重點研究自然旅遊資源,探討自然旅遊資源的形成原因、分布規律、美學價值、科學價值、科學普及教育價值、旅遊開發價值、保護方法、區域及景區旅遊規劃利用等;研究人文景觀資源中涉及的地學問題,如古建築、古文化遺址、石窟、園林的地質條件、環境因素等。②還研究旅遊業的主體要素——旅遊客源市場,如遊客的地理分布規律及因地理、氣候因素產生的變化等。③研究旅遊業的媒體要素——旅遊接待設施中涉及的地學問題,如旅遊道路,建築物的選址、選線,地基穩定性評價,休療地的各種地學背景場(放射性、磁、電、微量元素、負氧離子……)。④還重點研究地質公園建設、科學旅遊產品打造、旅遊科學解說體系建立等。旅遊地學是全方位地為中國走向科學旅遊時代服務的學科」。
二、旅遊地學產生的背景
從研究學科發展史獲得的經驗看,一門學科的誕生主要取決兩大因素:①社會的需求是產生新學科的原動力,是促使新學科建立的發動機,是客觀因素,或稱之為外在因素;②學科自身向外擴展的需要,是產生新學科的依據,是促使新學科發展的內在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在社會發展到一個特定歷史階段才能出現,是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關的,旅遊地學即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和人們的創造性,隨之而來的是經濟的大發展和旅遊業的空前繁榮。而旅遊業是一個需要各個學科的支持才能健康發展的行業,旅遊業的發展迫切需要資源支撐,尤其需要山水景觀自然美學資源的支撐,而地學在提供自然景觀資源方面佔有絕對優勢,社會的需求推動著地學為旅遊服務,推動著旅遊地學的誕生。是改革開放促使大批地學家走向了為旅遊服務的大潮中,在為旅遊服務中,使地學工作者認識到古老的地球科學蘊涵著向外擴展的無限活力,旅遊業使其大有用武之地。她長期積累下來的豐富理論和工作方法,一經和旅遊的需求相結合,便碰撞出新的火花,一門地學與旅遊相交叉的學科「旅遊地學」便應運而生。值得提出是地學理論和方法為創立旅遊地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沒有地學理論的支撐,憑空創造一門新學科是絕不可能的。還要特別提出的是,古老的地球科學要想煥發青春,必須大力向邊際擴張,必須與其他科學相雜交,而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地學的理論與方法,才是創立旅遊地學新學科的依據和內因。眾所周知,在1978年前我國尚不具備發展旅遊產業的經濟基礎和政治環境,不存在產生旅遊地學的社會條件。歸根結底改革開放新階段的到來,才使這兩種因素有機的會合在一起,旅遊地學是歷史發展到新階段的產兒。
三、旅遊地學為促進中國地質公園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立地學公園的概念是在地學家為旅遊服務中產生的,並在1985年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研究會成立時,在向國務院「關於開發旅遊事業中要加強地學調查研究工作的若干建議」中正式提出。之後,旅遊地學工作者還多次向地礦部領導提出建立地質公園的建議,但都因時機不成熟而被擱置。直到1999年國土資源部在山東威海召開「全國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工作會議」上,陳安澤作為特邀專家在會上作報告時再次提出建立地質公園問題,並傳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歐洲都已提出建立地質公園的計劃。由於國內外建立地質公園的形勢已經成熟,大會接受了這個提議,這次會議在建立中國國家地質公園體繫上起到了關鍵作用。2000年春國土資源部正式決定在全國開展地質公園申報工作,並於當年評審通過了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等11處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旅遊地學研究會組織專家為地質公園的申報、評審、開園條件、規劃管理等提供了一系列文件草案,並組織領導了全國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工作,為地質公園科學規劃科學建設、科學管理樹立了範例。之後,旅遊地學工作者,又對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類型劃分、評價准則、保護辦法、對地質公園的科學解說(包括公園主副碑、地質博物館、地質科普電影館、地質景區景點景物解說牌、地質公園科學研究、地質公園科學普及活動、地質公園科學導游圖、地質公園叢書等)、信息網路建設、管理體制、旅遊設施、經費籌措等提出了一整套的規章、辦法、技術要求等。總之,旅遊地學倡導了中國地質公園體系的建立、為其准備了理論基礎,准備了一整套完備的工作方法,特別是培養和准備了一大批地質公園人才,從而保證了地質公園事業的發展。2009年研究會還提出了改革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批准辦法的建議,並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實行。今後,國家地質公園申報時間由一年一次改為二年一次,將申報批准一次完成改為:①申報評審通過取得建設資格;②按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標准進行建設(為期三年);③經實地考核達到驗收標准後方可批准成為國家地質公園,三步走的辦法。從此中國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工作走向了規范化、標准化、制度化、科學化的新階段。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建立世界地質公園22處,國家地質公園139處(含中國香港國家地質公園),另有44處已取得建設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建立省級地質公園100餘處。我國台灣還建立了村級地質公園,一個地質門類齊全、管理等級有序、分布寬廣的中國地質公園體系已初步建立。旅遊地學已經為中國地質公園的創立作出巨大貢獻,並將繼續為中國地質公園強化管理、提高質量、穩步向「四化」(規模化、標准化、制度化、科學化)進軍中作出新貢獻。
四、旅遊地學對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旅遊地學和中國旅遊產業幾乎是同時成長起來的,在眾多為促進中國旅遊業成長壯大而服務的學科中,旅遊地學是走在最前列,旅遊地學理論、旅遊地學組織、旅遊地學家為中國旅遊業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舉世公認的巨大貢獻。
1.旅遊地學組織的貢獻
旅遊地學組織是團結旅遊地學家的紐帶和溝通政府旅遊管理機構和其他旅遊團體的橋梁,是旅遊地學家交流研究工作成果、服務於旅遊業的堅實平台。中國旅遊地學組織的最大貢獻是把整個旅遊地學界團結在一起,甚至團結了中國為旅遊服務其他界別的中堅力量,用學術交流的方式,探討中國旅遊業各個發展階段遇到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際工作方法問題,為指導中國旅遊業發展開拓總結了一整套理論和方法,為各級政府發展、管理、規劃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咨詢。中國旅遊業的創立、發展、壯大與旅遊地學組織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研究會貫徹理論結合實際的方針,成立25年來共召開了24屆學術年會和若干專題研討會,每次會議都堅持召開一個促進會議東道主省、市、縣的旅遊業發展戰略研討會,組織與會專家對當地旅遊業的產業類型定位,市場定位、旅遊產品定位、旅遊資源評價、市場營銷策略以及旅遊人才培養,旅遊科普等提出系統意見和建議。每個承辦縣市的旅遊業都得到國家級旅遊地學專家的會診,每次年會之後其旅遊業都能獲得日新月異的發展,如河南雲台山、福建漳浦、福建泰寧大金湖、安徽天柱山……旅遊業的大轉變、大發展就是最好的實例。
2.旅遊地學理論和旅遊地學家的貢獻
正如偉大的革命家所言,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旅遊地學理論在指導旅遊業發展上功不可沒。《旅遊地學》學科是中國人創立的,是中國旅遊地學界和旅遊界同仁共同創立的,不是個別人的個人行為。在中國旅遊地學學科創建中,地理界的同仁是走在前列的,其開拓者有吳傳鈞、陳傳康、郭來喜、盧雲亭、楊冠雄、謝凝高、蘇文才、宋立夫、尹澤生、郭康、王清廉、周進步、吳勝明、辛建榮等;地質界同時起步,其開拓者有殷維漢、陳安澤、李維信、張爾匡、陳茂勛、馬恆瑋、付中平、陶奎元、殷繼成、王功恰、陳詩才、吳承基等;而支持旅遊地學發展的領導與科學家有孫大光、夏國治、孫文盛、壽嘉華、杜一力、趙遜、姜建軍、黃汲清、侯仁之、高振西、李春昱、李廷棟、陳夢雄、沈其韓、翟裕生、張宗祜、盧耀如、趙鵬大、肖序常、戎嘉余、劉嘉麒等;值得說明的是在旅遊地學發展中成長起來一大批中青年旅遊地學家、他們是保繼剛、彭德成、吳必虎、田明中、彭華、俞孔堅、楊穎瑜、劉峰、嚴國泰、許學工、鄢志武、楊振之、郭福生、范曉、何銀武、王衍用、王雷亭、張忠慧等。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創立了較為完整的旅遊地學理論和指導旅遊業發展、地質公園建設及風景區建設等一系列法規、標准、指南、辦法等,對中國旅遊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遊地學家除在理論、政策、方略上對中國旅遊業作出重大貢獻外,更重要的是在旅遊實踐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據筆者所知,第一個全國旅遊規劃、絕大部分省級旅遊規劃、大部分區域旅遊規劃、眾多的旅遊專項規劃、景區規劃、全國的地質公園的申報書、綜合研究報告、公園規劃都是旅遊地學家主持編制的。直到現在旅遊地學家仍是旅遊規劃、景觀設計、各種旅遊產品規劃的中堅力量,中國旅遊業的半邊天空是靠旅遊地學家支撐的。
五、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是中國地學史上的里程碑
「里程碑」在辭海中的定義如下:設在路邊用以記載里數的標志。常比喻在歷史進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重大事件。據此,筆者提出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的創立,在中國地學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判斷,以供商榷。
1.從理論上提出了新的地質資源觀
地質資源在過去系指礦產資源,它包括金屬、非金屬和油氣等燃料礦產,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礦產有經濟開發價值,在利用它們時必須從地下挖掘出來,或加以提煉,或進行特殊加工處理。因開采和提煉礦產往往會遺留下許多廢渣、廢氣和廢水,造成環境污染,治理廢舊礦山環境消除礦業污染要化去巨大代價。旅遊地學從理論上系統地論證了一種新的地質資源觀,即地質景觀資源。認為在地質過程中形成的奇峰、異洞、秀水、特殊石景、構造形跡、古生物遺存、甚至地質災害遺跡大多具有資源的性質和經濟開發價值。地質景觀是極為重要的旅遊資源,是建立地質公園的基礎。對地質景觀資源進行系統分類、建立評價體系,制訂規劃、利用科學解說的方案和保護措施,成為旅遊地學研究的核心內容。致使許多過去認為沒有成礦價值的所謂「窮山惡水」成了可供人們觀賞游憇、休閑康樂、求知求美的珍貴資源。在利用地質景觀資源時,既不必移動他們位置,又不必改變他們原來的物理化學性質,只需設立必要的游賞設施,即可成為旅遊勝地,而且可以永續利用,被形容為「永遠開不完的金礦」。新的地景資源觀,是旅遊地學的一大貢獻。
2.從實踐上大大擴展了地質工作服務領域
地質工作歷史上第一次把普查地質景觀資源(地質遺跡)列入地質調查項目,第一次把地質遺跡保護、地質公園管理列入國土資源部工作任務。地質工作除了尋找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礦產資源外,擴展到可以尋找評價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地質景觀旅遊資源,使國土地質工作更加全面地為滿足國家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的創立是地學工作史上的大事。
3.地球科學知識得到空前的普及
旅遊地學把傳播地球科學知識作為研究重點,地質公園的建立更是把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列為必須完成的任務,明確規定地質公園必須建設完善的科學解說設施。必須進行科學研究,並把研究成果轉換為科普讀物,一座地質公園就是一處普及地球科學的基地。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已建成地質公園博物館127處,建成地質科普基地187處,設立地質景點景物解說牌2.1萬個,出版各種地學科普讀物500種500多萬冊,舉辦科普活動、學術會議585次,向進入地質公園的11億人次遊人普及了地學知識。這是中國地質工作史上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規模最大,普及面最廣的地球科學知識普及活動,而且這個活動將持續開展下去,這在地質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4.找到了一條地球科學可持續發展之路
有人認為一門科學能否發展,主要取決於科學工作者,而事實證明任何一門學科只有深深紮根於公眾之中,才能持續發展。旅遊地學的建立特別是地質公園的出現,把深奧的地學知識,空前地介紹到公眾之中,已逐步成為公眾遊山玩水的重要話題,探尋山水景觀之由來,尋索地球形成演化的奧秘,已成21世紀知識青年的需求,許多年青人因受地質景觀知識的影響而立志報告地質院校,旅遊地學、地質公園開拓了一條地球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金光大道。
5.旅遊地學、地質公園已成發展中國旅遊業的支柱
旅遊地學理論已成為指導中國旅遊業發展和成為引導中國旅遊業邁入科學旅遊時代的主要因素,地質公園的出現已成為中國進入科學旅遊時代的重要標志。旅遊地學工作者是支撐中國旅遊規劃、旅遊產品設計、提供旅遊政策咨詢的中堅力量,地學在為旅遊業服務中走在了所有學科的前列,已成發展中國旅遊的支柱。
綜上所述,旅遊地學和國家地質公園體系的建立是地學界的大事,是地學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國進入科學旅遊時代的標志和里程碑,是中國園林建設史上的里程碑。旅遊地學是在中國旅遊業蓬勃興起的大潮中興起的,是在旅遊業持續發展中成長的,是全體地學界為旅遊服務的產物,是歷史機遇的產兒。雖然走過25年的路程,但仍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亟待發展和完善。回顧25年成績可喜,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前途光明。
參考文獻
[1]陳安澤,盧雲亭,等.旅遊地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2]陳安澤.旅遊地學的誕生及其面臨的任務.見:旅遊學刊增刊.旅遊學刊增刊雜志社,1988
[3]陳安澤.旅遊地學在旅遊業發展中前進.見:中國區域地質增刊.中國區域地質編輯部,1994
[4]陳安澤.開拓創新旅遊地學20年——為紀念旅遊地學研究會成立20周年而作.旅遊學刊,2006,4(21):71~77
[5]陳安澤.中國地質景觀論.見:旅遊地學論文集(第五集).北京:地質出版社,1988,110~144
[6]陳安澤.論中國國家地質公園.見:旅遊地學論文集(第九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7]陳安澤,姜建軍,李明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現狀與展望.見:旅遊綠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玖』 我國的國家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區別
以下分別是國家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定義:
國家公園是指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遊、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國家公園是以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護和適度旅遊開發為基本策略,通過較小范圍的適度開發實現大范圍的有效保護,既排除與保護目標相抵觸的開發利用方式,達到了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目的,又為公眾提供了旅遊、科研、教育、娛樂的機會和場所,是一種能夠合理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關系的行之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模式。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公園」為1872年美國建立「黃石國家公園」。
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的意義和作用是景觀資源的保存與保護,資源環境的考察與研究,旅遊觀光業的可持續發展。
定義很相近。
其實廣義:國家公園概念包括國家森林公園在內,國家公園有: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等等。
詳細區分是:
1.構成的生態環境:
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廣泛,有河流山川草原等,包括森林在內,而國家森林公園主要以森林資源為主。
2.開發概念不同:
國家公園的選區標准;國家公園應包含有代表性的較大的自然區域、特徵或自然風光,這里的動植種類、生長環境以及地貌景點在精神、科學、教學、娛樂和旅遊方面均具有特殊意義;國家公園的范圍應以包含一個以上完整性生態系統,且未被現代人類佔用或開發而有本質性的改變。
國家森林公園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森林旅遊,並按法定程序申報批準的森林地域。
都是我個人的觀點,其實國家公園概念應該是包括國家森林公園的。
普達措國家公園也可以叫國家森林公園的,只是命名的區別吧(個人觀點)。而湯旺河國家公園,不可能叫湯旺河國家河流公園吧,所以直接就叫湯旺河國際公園了。至於張家界和八達嶺,都已森林地貌為主,所以歸類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可以的。
『拾』 國家公園等同於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嗎
就我國來說只有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劃分,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劃分,也就是說國家公園基本上范圍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