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整治
❶ 武漢的巡司河整治
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中山公園,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你們知道么?武昌實際上有回兩條城市公園帶,第一條是答沿武珞路,由黃鶴樓公園、首義公園、洪山公園、珞珈山、喻家山和馬鞍山公園等構成的橫向綠動脈;另一條是沿巡司河,由武昌公園、黃鶴樓公園、首義公園、紫陽公園和巡司河三大主題公園等構成的亞洲最長的城市公園帶。政府規劃巡司河旁建設武泰閘歷史游園、巡司河風情公園和巡司河濕地公園。保利公園九里就位於武泰閘歷史游園和巡司河風情公園之間。據了解武泰閘歷史游園:作為巡司河生態景廊的起點,將閘口和鐵路作為造景元素,臨中山路設置以武泰閘舊址和火車酒吧為景觀的主題。側重滿足市民的日常休憩需求,為居民提供娛樂和健身場所。巡司河風情公園:位於巡司河生態景廊中段,以公園和水體為景觀主題,以貫穿園區中央的活水走廊為主線,將各園區串接聯絡,供城市居民游覽。巡司河濕地公園:位於巡司河生態景廊末段,園區布局以樹林和水體為主體,是一處大面積的濕地和生態林帶,也是城市的綠肺和天然氧吧,適當兼顧居民休憩需求。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❷ 仙林大學城的片區規劃
仙林副城位於紫金山東麓,北抵312國道,南達滬寧高速公路,東西分別以規劃中的公路三環和繞城公路為界,距新生圩深水外貿港口6.5公里,距規劃中的龍潭深水外貿港口6公里,通過繞城公路和機場高速可直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對外交通條件齊全,大運量、低能耗、出行便捷的交通網路是未來仙林大學城的交通特點。
距主城核心(新街口)距離15公里,25-30分鍾車程;
距南京繞城公路4公里,4-5分鍾車程;
距新莊立交10公里,12-15分鍾車程;
距模範馬路13公里,15-18分鍾車程。
大學城將建成一個「人文、生態、青春」的副城。建設中「不挖一座山,不填一口塘」。仙林大道全長20多公里,寬140米,橫貫大學城東西,體現春夏秋冬四景變化,有江蘇市政道路第一路之稱,建成後車輛將如同穿行在公園內;學子路縱貫大學城南北,將豎起對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名人雕像;學院路再現三次工業革命的藝術浮雕。另外仙霞路、學院路、仙堯路等已建成通車。大學城內還將建設土城頭、植物園、郊野公園等五大主題公園,核心區規劃建設國賓館,並引進小紅花藝術團等6個演出團體,增添大學城的文化氛圍。大學城周邊設有鍾山國際高爾夫球場、十運會賽馬場等配套設施。 北部由快速道路直達仙林:
模範馬路-玄武湖隧道-寧鎮公路-仙林
南部由景觀路進入仙林:
(1)寧杭公路-環陵路(馬群)-寧棲公路-仙林;
(2)中山東路-滬寧高速連接線-仙林大道-仙林。仙林大道2005年建成通車後,仙林至中山門僅需10分鍾。 南京地鐵2號線和南京地鐵4號線(在建)分別從紫金山南北兩側進入仙林,在仙林副城南側交匯後,在仙林內部形成環狀軌道交通網,連接副城各功能分區,並在沿途設10個站點。
地鐵2號線東延仙林線於2007年開工,已於2010年5月28日正式通車,仙林到新街口核心地段的時間將減少到20分鍾,馬群至仙林共設置八個站點:馬群-金馬路-仙鶴門-學則路-仙林中心-羊山公園-南大仙林校區-經天路。除了南京地鐵2號線和4號線,還有遠景規劃的仙林內部地鐵線路。
另外規劃中的寧揚城際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西起仙林經天路地鐵站,東至揚州(西)火車站)方案已於2013年1月由江蘇省發改委向國家報送。 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於2002年1月14日成立。成立以來先後投入5700多萬元完成仙林副城總體規劃等10項宏觀規劃和25項細部規劃設計,所有規劃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多輪次評審,其中核心部分的中心區城市規劃和總體規劃等實行了國際方案徵集並在市科技會堂進行公開展示。通過開展「實踐三個代表、強化三個服務」活動,建設拆遷居民經濟適用住房,多渠道安置群眾就業,加大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了地區規劃范圍內的征地拆遷工作。
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上,先後投入90多億元,建成了仙林大道、文苑路、仙境路、學院路、仙霞路、文瀾路、仙堯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地區路網框架已基本形成並不斷完善。
除道路工程以外,園林景觀綠化已完成山體和道路綠化超過140萬平方米;部分河道整治以及排澇泵站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地區水、電、氣等公用設施的主幹管已全部隨道路建設鋪設到位,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前期准備工作已經開展。與此同時,中心區商貿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道路景觀綠化和沿湖步道的規劃、設計全部完成,部分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中心區整體場地平整和湖邊濕地整治也全部結束。在商業配套設施建設上,近4萬平方米的商業設施大成名店公園按期建成交付並開始營業,KFC、中國移動和蘇果旗艦店以及一批著名品牌已經進駐。仙林金鷹國際商業中心也於2006年底開工建設。
大學城管委會將借鑒國外大學城發展建設的經驗,逐步發展、完善包括在教育資源共享、與科技產業結合的運行機制,努力把仙林大學城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為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理委員會主辦的仙林熱線(2011年6月達成合作,南京仙林大學城管委會正式負責仙林熱線運營),也是仙林大學生的網路交流場所,自2007年成立以來,已經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南京龍虎網、西祠胡同的新聞報道。 大學城環境優勢、學術氛圍帶來的房地產投資和升值潛力,也為各地房產商和市民看好。仙林建房在南京市率先實行1:1.35的住宅間距,超過現行規劃中1:1.2的標准,新區住戶擁有充足的陽光權。仙林市區將成為以中產階層為主的高檔居住區。
2002年2月仙林大學城宣布成立時,亞東、匯金的樓盤每平方米即上漲1000元,隨著越來越多高校進駐,交通、智能、環境優勢凸現,商品房價格也隨之上升,平均漲幅達178%。截至2003年,仙林亞東樓盤中,除沁蘭雅築尚有少量尾盤外,仙鶴山莊、金陵家天下、雁鳴山莊、詠梅山莊都已全部售出,二手房同樣熱銷。
2009年末普通住宅房價格已破萬元,亞東城已達1萬/平米,東方天郡1.3萬/平米。別墅項目中,匯傑文庭、山水風華、招商溪谷、棲園等疊加1.6萬/平米,雙拼2萬/平米。 南京仙林物聯網產業基地位於棲霞區仙林—馬群板塊,是南京市智慧產業最為密集的區域。已經入駐的23家物聯網企業,業務涵蓋了通信晶元、感測網節點設備、RFID&感測器、系統集成、軟體&平台等領域,其中,三寶科技集團擁有物聯網相關專利技術25項、軟體著作權19項,且主持制定行業標准和規范6項,業務涵蓋了RFID、智能交通、海關物流、醫葯監管等領域。據悉,該基地現有的23家物聯網企業,可實現產值26.9億元,預計到2012年,該基地物聯網產業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大關。
由於擁有豐富的相關科教資源和物聯網產業基礎,棲霞區將把物聯網產業作為推動區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柱。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基地將依託南京大學微納感測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大學物聯網技術示範及網路工程中心、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與感測網研究院、南京師范大學GIS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積極推進物聯網產業集群建設,把基地打造成南京物聯網產業發展核心區和先導區。 2月10日,南京大學化學與生物醫葯科學研究所落戶江蘇生命科技創新園,諾貝爾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領銜。
3月22日,金陵中學仙林分校簽字儀式舉行。金陵中學仙林分校由棲霞區政府、仙林大學城管委會、市教育局以及南京大學合作創辦。
4月15日,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大樓奠基典禮在南大科學園隆重舉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已相繼入駐。
5月8日,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合作辦學簽約儀式正式舉行。
5月20日,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慶祝大會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隆重舉行。
9月9日,南京師范大學建校110周年慶祝大會在南京師范大學仙林校區隆重舉行。
10月28日,首屆仙林科技城「三創」(創業、創新、創意)嘉年華活動開幕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體育館舉行,仙林大學城正式向「科技城」轉型。
12月27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編號為187707號小行星——「南大仙林星」命名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大仙林星」的正式命名,把「仙林」這一地標送入了太空。
❸ 杭州在建設綠色城市有哪些做法值得提倡
近年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推進「五大戰略」(城市化戰略、工業興市戰略、旅遊西進戰略、開放帶動戰略、環境立市戰略),破解「七大難題」(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出行難、辦事難和清潔杭州),打造「平安杭州」,構建和諧社會, 堅持創建為大家、創建靠大家,進一步弘揚「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杭州新時代人文精神,深入持久地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做到三個堅持:
一、堅持「一把手」工程,把創建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的具體行動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堅定的目標,以此來凝聚全市人民力量,努力推進三大文明建設。一是思想認識到位。在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提出精神文明建設要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努力促進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的提高。市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市委、市政府每年召開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市委書記親自部署創建任務,明確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實際行動,堅持以民為本的創建理念,防止創建工作與日常工作「兩張皮」,防止領導和群眾「兩張皮」。二是工作機制到位。從90年代初期,杭州市就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四套班子合力抓的領導體制。成立了市創建文明城市活動領導小組,由市委分管副書記任組長。按照創建內容,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七個專項組,任務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到位,形成了創建工作「大合唱」的氛圍。各城區、市屬各部門也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納入重要工作內容,各區、縣(市)和部門建立完善了創建活動的領導機制和工作班子。三是監督考核到位。以《測評體系》為標准,制定下發《杭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施意見》、《杭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任務分解表》,把各項指標任務分解到市有關部門、各城區和基層各單位,市委分管書記與創建專項組、有關部門和城區分別簽訂創建工作責任書。同時把創建任務與各單位的日常工作結合起來,納入全市「目標責任制考核」和「滿意不滿意單位」評比內容,向全社會進行公布。連續數年堅持每月一次創建例會制度,多次組織模擬考核,查找和整改薄弱環節,扎實推進創建工作。四是財政投入到位。2003年精神文明建設投入82.78億元,2004年精神文明建設投入89.07億元,同比上年增長7.60%。兩年共投入134.07億元用於西湖綜合保護工程、背街小巷整治、河道整治、城市污水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綜合管理等。投入23.09億元用於杭州大劇院、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健身苑點等群眾性文體設施建設。建立了500萬元藝術創作資金,200萬元文化產業改革資金,2005年建立了30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資金,並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社會支持文化事業的政策,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二、堅持創建為大家,把創建的出發點落在為民謀利和服務群眾上
杭州市的創建工作始終堅持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群眾需要為第一追求,群眾滿意為第一標准。立足於富民強市,讓百姓得實惠,讓市民群眾從創建中分享城市發展成果。一是多辦實事。連續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圍繞群眾最為關注的「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出行難」、「辦事難」和「清潔杭州」等「七大問題」,通過採取「春風行動」、「四改聯動」、「滿意單位不滿意單位評選」、「平安杭州」等舉措,一抓到底,狠抓落實,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評價,得到了上級部門和領導的肯定。實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計劃投入3億元完成300多條背街小巷的整治。辦好「12345」市長公開電話,平均每天受理群眾來電550餘件,反饋率、滿意率都在98%以上,被中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人事部授予第六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二是抓住重點。始終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素質擺在突出位置。特別是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精神,把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文明創建的重中之重,在全國率先免費開放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基礎上,著力辦好中央少兒頻道的落地覆蓋、開播杭州少兒頻道等10件實事。加強黨政幹部從政道德教育。在全市所有市直機關單位中廣泛開展「滿意單位不滿意單位評選」活動,對連續兩年被評為不滿意單位的主要領導予以戒勉。開通了96666機關作風效能投訴中心,有效改變了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開辦杭州市市民學校,辦好社區、外來人員等不同類型家長學校,編印11萬冊《杭州市民教育讀本》,組織5萬多市民參加第四屆「我看杭城新變化」參觀教育活動,舉辦《開啟音樂之門》系列音樂會,開展「雙百場」文藝演出進社區、進村鎮等活動,巡迴演出200多場,直接觀眾近百萬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落實「四個尊重」,提出了「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和「和諧創業」的理念,在全市開展「創業在杭州」大討論,組織開展了「市民創業精神」討論、「市民創業快車」參觀、「市民創業風采」展示等活動,營造了「憑勞動贏得尊重,讓知識成為財富,為人才搭建舞台,以創造帶來輝煌」的良好氛圍。三是治理頑症。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城中村」改造試點,開展「牛皮癬」、「門前三包」、建築工地、農貿市場、河道環境等「十大整治」活動,依法整治「四小車」,力求在解決文明創建熱點難點問題上求突破。成立了市政府城市管理辦公室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建立絕對額不低於2億元的城管基金,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和「包村制」、「代整治」、「門前三包IC卡管理」等長效管理體制機制,主要道路實行18小時以上保潔制度,顯著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四是注重建設。近3年來連續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重建雷鋒塔,恢復楊公堤,整修西湖南線、新湖濱和北山街,重圓再現「一湖映雙塔,三堤凌碧波」西湖全景之夢,並對環湖所有公園景點實行免費開放,實現了「以民為本、還湖於民」的目標。建設開放國內首個國家濕地公園,進一步打響「雙西」品牌。實施了以城市道路為重點的「33929」工程和「三口五路」工程,相繼建成了上石立交、上德立交、上塘高架延伸、復興大橋(錢江四橋)等,平整了主城區100條道路;建成了國內一流的杭州大劇院。這些都極大地美化了城市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強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城市的凝聚力。
三、堅持創建靠大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創建中的主體作用
杭州市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創建活動的主體,把「創建靠大家」貫穿全過程。一是發動群眾。全市以「我為創建加一分」為總載體,最廣泛地發動市民參與文明創建活動。市文明辦專門印製了「創建為大家、創建靠大家——致全市人民的公開信」,共發放82萬份,並製作了一大批創建主題公益廣告。《杭州日報》、《都市快報》、杭州電視台、杭州網等市屬新聞媒體結合各自實際,以生動豐富的形式推出了「測測評評說杭州」、「快報文明大學堂」等專題專欄,在全市營造了濃厚創建氛圍。堅持重大項目建設公開徵求市民意見的制度,每年登報征詢市政府10件實事項目,以問卷形式徵求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意見建議,增強了市民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吸引群眾。舉辦全國首個「鄰居節」,開展「鄰居冷餐會」「鄰居自駕游」等鄰居節文化活動,評選最有特色的「社區鄰居節」和「杭州市百佳鄰居互助家庭」,弘揚了鄰里和睦傳統美德和團結友愛、守望相助的良好風尚。先後開展了「百萬市民清潔杭州」、「革除陋習、倡導文明」、「我看杭城新變化」、「文明從腳下起步」、「光明行動」和「攜手1+6,文明進萬家」 等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在全國率先舉辦「的士節」,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發揮好人民群眾參與創建的熱情。三是教育群眾。在市文明委的統一協調下,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村鎮等主題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全市文明社區創建面達100%,區級以上文明社區比例90.31%。評出了市級文明行業20家和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101家,有933家單位被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22家被命名為市級示範文明單位。全市有市級文明鄉鎮65個,市級文明村333個,五縣(市)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城市(縣級),淳安縣千島湖鎮獲得「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省市級生態村鎮、環保主題公園、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工地、綠色醫院。全市志願者服務行動迅猛發展,全市累計提供志願者服務200餘萬人次。從2000年起,每年推出「市民林」基地和行道樹,引導市民提高環境和生態保護的意識。以「社會各界送溫暖,特困職工沐春風」為主題,組織「春風行動」、「光明行動」,2003、2004年分別募集1704萬元、2702萬元幫扶資金,20534戶困難群眾得到救助,1402名貧困白內障患者接受免費治療。軍民共建、警民共建、聯片共建等多種形式的共建活動廣泛開展,學校和其他單位的文體設施向社區群眾開放,有效推動了群眾性創建活動的開展和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
近年來,我市通過每年一個目標,每年一個重點,扎實推進創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創建文明城市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要繼續按照「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標准,進一步鞏固創建成果,深化創建內涵,拓展創建領域,提高創建水平,為我市「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❹ 古滇王國文化旅遊名城門票多少元
濕地公園的門票時30元,另外收取15元的停車費。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位於昆明滇池南岸,佔地1.6萬畝,依託500里滇池山水景觀孕育出別樣的自然風光,保留了滇池自然生態風貌,讓人們得以回歸自然,享受愜意生活。在這里,空氣全年質量優良率高達98.9%,PM2.5,是名副其實的洗肺天堂,躲霾勝地。積淀千年的古滇文化,凝結了「最雲南」的民風民俗,讓人們在這里感受真正的古雲南生活方式,遠離塵囂的喧嘩,盡情感受怡然自得的美好生活。
拓展資料: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項目位於昆明市晉寧區,是「現代新昆明南城」核心區,背靠梁王山,面臨滇池。項目選址於消失2000多年前的古滇國都城范圍,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旅遊景觀資源。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距昆明主城35公里,距長水國際機場約70公里,距昆明新南站10公里,通過環湖南路、昆玉高速、安晉高速、昆楚高速、崑曲高速等公路便利通達全省各地和西部各省。藉由昆明新南站換乘地鐵南北快線後僅10分鍾就可到達。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項目是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雲南十大歷史文化項目的旗艦之作 ,是「雲南省旅遊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二十大重點項目中的核心項目,是雲南省實現旅遊轉型升級,推動全域化旅遊發展,著力於供給側改革的重大行動。
❺ 礦山環境治理現狀
1.2.1 項目實施及資金投入
20世紀90年代以前,由於體制、管理和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礦產資源開發一直處於粗放管理狀態,大部分礦山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致使礦山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礦山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不僅威脅到礦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安全,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90年代初期,礦山環境屢遭受破壞和不斷惡化的趨勢引起中央及各級政府的廣泛重視,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建設工作逐漸提到日程。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先後在全國建立了煤炭、石油、有色金屬、黃金等礦山開采和燃煤發電、燒制磚瓦等20多個不同類型的土地復墾試點。國家環保總局結合全國的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在馬鞍山、淮北、遷安等10多個市、縣開展了以礦區環境保護和生態重建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示範區試點建設工作。冶金、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部門也從本行業的實際出發,開展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試點工作。如神華集團公司自1986年開發神府東勝礦區以來,堅持開發建設與污染治理同步實施,先後建起了污水處理廠、選煤廠煤泥水處理系統等一批環保設施,營造了礦區防護林,不僅使礦區水環境、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而且,在礦區治理區內植被覆蓋率也由原來的14%提高到39%。又如馬鞍山南山鐵礦是一個有80餘年開采歷史的老礦,地表植被破壞殆盡。為了做好土地復墾工作,該礦專門成立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專職復墾隊伍,通過幾年的努力,廢棄土地的復墾率已達到70%。山西潞安礦務局王莊煤礦採用人工造林綠化新技術,為矸石山的綠化探索出一條新路子,不僅治理了礦山「三廢」,復墾了土地,恢復了生態,而且樹立了樣板,為推動全國礦區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貢獻。
2001~2002年,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利用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投資2350萬元,地方自籌資金3052.16萬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礦山環境問題突出的湖北、江西、黑龍江、四川、北京、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湖南、山東、江蘇、浙江、新疆、甘肅16個省(區、市),安排18個國有老礦山進行礦山環境治理試點(山東和湖南安排2個試點項目,其餘省(區、市)各安排1個試點項目)。治理礦區種類包括鐵礦、煤礦、鉛鋅礦、銅礦和石材礦等,治理對象包括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和礦區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驗收結果表明,由於中央和地方配套資金的相互支持,90%的項目超額完成設計工程量,18個項目工程質量均達到預期要求,全部驗收合格。通過項目的實施,老礦區內長期威脅居民生產、生活安全的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得到治理,久棄荒廢的土地得以復墾,千瘡百孔的礦區生態環境重現生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後續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2003年11月10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下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使用管理辦法(試行)》通知,正式啟動兩權專款用於礦山環境治理工作。主要治理對象是計劃經濟時期建設的國有礦山,重點開展:①因采礦活動造成的地面開裂、沉降、塌陷等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治理;②因采礦活動引起的區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乾枯、危損尾礦壩等的治理;③因采礦活動形成的礦山尾礦的治理和綜合利用。
近年來,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逐年加大對礦山環境治理投入力度。2003年,在全國22個省(區、市)批復實施礦山環境治理項目74個,中央財政投資1.72億元。2006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批復實施礦山環境治理項目339個,中央財政投資13.16億元。在項目的批復數量上,2004年和2006年的增加幅度較大,分別增加了129.73%和75.77%;中央財政對項目投入呈穩步增加趨勢,年平均增幅達66.30%。2003~2007年底利用兩權專款,在全國31個省(區、市)共批復實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1118個,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7.10億元。
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根據各省(區、市)礦山環境治理目標,並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和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需求,地方財政向礦山環境治理投入力度也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再由於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參與礦山環境治理的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和個人投資礦山環境治理的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全國用於礦山環境治理的地方財政資金達4.00億元,企業自籌資金達15.51億元。
1.2.2 治理成效
隨著我國關於礦山環境保護與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完善和進一步貫徹落實,以及國家和省(區、市)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和監管力度的日益加大,隨著社會公眾及礦山企業對礦山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礦山開發者重開發輕保護、肆意破壞污染礦山環境的勢頭已被有效遏制,在保護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恢復被佔用破壞的土地、防治地質災害和礦山「三廢」綜合治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特別是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正式啟動兩權專款用於礦山環境治理工作以後,在全國范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得以有序開展,一些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的國有大中型礦山、閉坑礦山和無法找到責任人的礦山的地質環境逐步得到恢復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同時,已實施項目的示範作用,以及有關鼓勵政策的出台,極大地鼓舞和激發了企業和個人參與礦山環境保護治理的積極性,使礦山環境保護治理的資金投入更趨於多元化,治理范圍更廣泛、治理成效更顯著。
1.2.2.1 礦山佔用破壞土地恢復治理
截至2007年底,全國累計恢復治理礦山佔用破壞土地面積約15.50萬公頃,治理率達9.35%。現階段,我國在礦山佔用破壞土地恢復治理過程中,普遍遵循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要求土地的復墾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相協調,復墾後的土地應優先用於農業,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其次用於建設主題公園、人工湖等生態景觀的恢復和其他建設用地。
(1)采空塌陷區治理現狀
我國采礦塌陷區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礦,其次是石膏礦、金礦等。塌陷區的治理措施根據塌陷規模區別對待:對深度較大的常年積水區,一般採取清淤擴建、淤泥造地等措施,建設成人工湖、魚藕塘、水田;對季節性積水區,實行挖溝排水,修建台、條田,發展特色種植;對塌陷變形地,採取削高墊窪、回填整平、復耕復林復草或用作其他建設用地。例如甘肅省華亭縣對東華煤礦塌陷區進行復平整治,改造成面積達86400平方米的人民廣場,成為縣城居民集會、休閑場地。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對煤礦塌陷積水窪地進行綜合整治,治理塌陷地9.26公頃,建成了具有休閑和娛樂功能的落燕湖景區。山東省棗庄市針對石膏礦塌陷,堅持以挖塘造地為突破口,發展名優水產養殖,擴大植桑種田面積,創造了種、養、加工相結合的立體高效塌陷治理示範區。累計治理塌陷地3000餘畝,開挖魚塘133處,面積近900畝,改造良田整平耕地2700餘畝,整個石膏礦區已開始步入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軌道。
(2)露天采場治理現狀
隨著生態省(區、市)建設活動的開展,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開展了對「三區二線」(即城市規劃區、風景區、地質遺跡保護區、重要公路或鐵路沿線、沿海岸線)可視范圍內的已損山體和廢棄的採石坑的治理工作。
對露天采場治理的原則是減少引發崩塌、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保證礦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恢復采場范圍內被破壞的地表植被,使之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目前採取的主要治理措施首先是對不穩定岩土體進行卸載,消除引發災害的隱患,再對土質開采坡面和礦坑清理、平整,便於復墾綠化;對石質邊坡進行打坑回填客土或者進行覆網客土噴播等技術,使裸露的開采作業面迅速復綠。治理效果較好的江蘇省蘇州旺山露天采場,在清理不穩定岩體的前提下,針對土質貧瘠、堅硬、坡比較大的基岩坡面採用客土噴播法,對土質較好、坡比小的山體採用厚層基質法等施工工藝和復綠技術,使原來裸露的邊坡得到有效的防護,減少水土流失和滑崩災害隱患,迅速改變了地貌景觀。經過三年的治理,形成一個喬、灌木及地被混交的自然種群,植被生長旺盛、根系盤結,生物保護作用明顯。改造後的露天采場成為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山東省威海市按照自然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土石方工程、植物工程和噴塗工程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法用於露天采場治理。2000年共噴塗陡峭坡面30萬平方米,壘堰總長度9000米,填土量1.8萬立方米、石方量9000立方米,栽植常攀藤植物15萬株,各類喬木、灌木3萬棵。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紫金礦業按照礦山每年編制的植被恢復計劃,遵循穩定一塊、恢復一塊的原則逐步恢復。目前已採用草、灌、喬、藤相結合,通過人工種植、機械噴播等方法進行植被恢復工作。2001年金礦區種植草皮4.5萬平方米,種樹8萬株,成活率均在85%以上。在2001年底,紫金礦業為實施「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礦山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紫金山工業旅遊項目,經1年多的開發建設,先後投入2000萬元,建設成為福建省獨具特色的一個新興旅遊區。2002~2003年度,共接待遊客6.8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815萬元。
(3)尾礦庫、固體廢棄物堆放場地治理現狀
為了減少揚塵、凈化礦區空氣環境,預防污染水土環境、引發水土流失、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增加礦區土地的可利用率,建設環境優美的綠色礦山,對尾礦庫、固體廢棄物堆放場地進行治理,成為目前礦山環境治理的主要工作。
現階段,我國對尾礦庫、固體廢棄物堆放場地的治理原則是多元開發、變廢為寶,提高利用、減少囤積,復墾佔地,恢復生態。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尾礦和固體廢棄物大量用於建築業、發電等行業,如加工成新的建築材料或制磚、鋪路、充填塌陷區等。湖北省武鋼礦山大冶鐵礦利用尾礦砂製成微晶玻璃花崗岩新型建材及仿古陶瓷工藝品,利用礦石粉碎的細石灰石粉尾礦生產高標號的水泥。安徽銅陵有色金屬公司所屬的五公里尾礦庫已經建成無土復墾示範場,昔日塵沙飛揚的尾「沙灘」,今日已草樹成蔭,成為沿江綠化帶。雲南錫業集團有限公司左山采礦廠尾礦庫,已復墾成225畝的竹林。對於無法利用的尾礦、固體廢棄物可就地回填采場和采坑,覆土後用於人工造林、恢復成耕地等,或充分利用微生物技術直接在礦渣堆上復墾。通過多種形式的治理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修復自然景觀。如山西孝義和廣西平果鋁土礦在礦山固體廢物復墾中,採取一系列加速生土熟化技術,建立了剝采、排土與復墾聯合新工藝,使用了內生菌根真菌微生物工程技術,使土壤活性增加,將工程復墾與生物復墾有機結合,成功實現了排土場的植被恢復。
1.2.2.2 礦山廢水廢液治理
目前,我國礦山平均年廢水廢液產出量約為60.88億立方米,年處理量16.81億立方米,年綜合利用量為17.44億立方米,綜合利用率為28.64%。
礦山廢水按生產過程可分為采礦作業廢水和選礦作業廢水;按廢水pH值可分為酸性廢水、鹼性廢水等。礦山酸性廢水主要來源於礦坑水、廢石堆淋濾液等;礦山鹼性廢水主要產生於選礦作業。礦山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屬、酸、有機污染物、油類污染物、氰化物、氟化物和可溶性鹽類等。重金屬污染和酸類污染是廢水污染中最普遍的,廢水中的重金屬元素主要有鉛、鋅、鎳、銅、汞、鉻、鎘、鈷、錳、鈦、釩和鉍等。目前我國對礦山廢水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法、微生物法、人工濕地法等。處理工藝較為先進、成熟,例如甘肅省金川公司針對采、選、冶以及化工動力等各生產環節不同生產工藝所排放的廢水,先後建成了鎳等貴金屬離子、硫酸、氯鹼、鍋爐、高含鹽等廢水的處理站,年處理廢水達500萬噸,並將未被利用的廢水排入尾礦庫,減輕了對礦區附近水體、土體的污染和破壞。
1.2.2.3 礦山地質災害治理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共發生由於礦山開采而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地質災害12000餘起,影響面積33.98萬公頃,已治理面積6.79萬公頃,治理率為19.98%。
根據我國礦山各類地質災害的發育狀況、致災機理、危害程度,結合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現階段我國礦山地質災害治理的原則及工程措施是:①對於危害較嚴重、治理難度較大、治理投入回報不理想的地質災害,一般採取搬遷、避讓的措施。2003年6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遼寧考察期間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連下「四道軍令」:要盡快實施、要公開透明、要責任到人、要增加投入。不久,國家有關部門就開始對東北煤炭城市沉陷區治理安排專項資金,東北三省政府全力以赴投入到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之中,治理總面積超過900平方千米。治理項目包括建設小區住宅、維修加固住宅、新建學校、醫院、幼兒園等配套設施,對部分受破壞的學校、醫院、道路、供(排)水管線、供熱管線進行維修加固等。目前,遼寧已安置沉陷區受災居民2.8萬戶,超過安置戶數的70%,已建成居民樓房住宅240多萬平方米,建成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25萬平方米。吉林省採煤沉陷區新建樓房住宅小區竣工面積為82萬多平方米,安置居民1.36萬戶,各項配套建築設施也同步進行。黑龍江省治理面積超過400平方千米,截至2006年5月底,已開工新建住宅223萬平方米,佔下達計劃的78%,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安置沉陷區搬遷居民33112戶,約佔下達計劃的70%。②對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呈點狀分布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採取部署群測群防的監測體系,實施治理工程,開展重點區域專門性監測等措施。例如甘肅省小廠壩鉛鋅礦1138平硐不穩定斜坡(潛在滑坡)變形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主要誘發因素是汛期地下水水位上升導致高陡基岩坡面殘坡積碎石土變形蠕動。在對其進行坡面位移定期監測的基礎上,採取格構加固、修建擋土牆、地表排水等工程措施及植樹育草生物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坡體蠕動變形的進一步發展。
1.2.3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工作剛剛起步,無論政策法規、管理機制、資金保障,還是技術標准都有待健全和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2.3.1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尚未步入法制化軌道,管理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雖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礦山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大多局限於原則性的要求,可操作性較差,具體實施時存在一定難度。在管理體制上各執法單位之間時有交叉重疊,時有空白。特別是治理的主體單位與上級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在法律上和經濟上多方面的關系均缺乏明確界定。礦山環境治理過程中,各方責、權、利的關系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加以確立?治理之後的成果,即環境產權和復墾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等應如何確立和保護?這些問題在原有法律中均未涉及,急需加以完善。
1.2.3.2 我國礦山開采歷史悠久,環境破壞嚴重,治理難度增大
長期以來由於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礦山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滯後,加之受開采條件、開采方式、生產工藝、技術水平、裝備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致使我國礦山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造成全國礦山環境問題廣泛分布,且類型復雜、致災幾率大、突發性強、隱患多、災情嚴重。不僅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甚至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矛盾。而我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起步晚、規模小、投入資金有限,隨著礦山採掘規模和強度的增大,礦山環境問題將日益突出,治理難度也將越來越大。
1.2.3.3 礦山環境保護和治理資金短缺,投資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礦山環境保護和治理資金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一是中央財政從兩權使用費和價款中安排一定的資金,因歷史欠賬太多,遠遠不能滿足礦山環境治理的需要。二是地方財政從收取的價款和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安排部分資金,主要用於礦產資源勘查等方面支出,用於礦山環境治理的費用極為有限。三是礦山企業交納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由於礦山環境治理工程投入大,其經濟效益不凸顯或滯後,再由於缺乏礦山環境治理相關的鼓勵政策措施,造成礦山環境治理投資回報率不大,因此極少有其他資金投入,投資機制不暢,多元化、多渠道的礦山環境治理投資機制尚未形成。
1.2.3.4 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技術標准、規范急需制定
雖然國內已進行過不同層次的礦山恢復治理方面的零散研究工作,也開展過不同類型廢棄礦山恢復治理的示範工程,但這些工作所積累的經驗和數據資料距離形成系統的標准、規范還有很大差距,造成目前我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目標、任務不很明確,治理成效界定缺乏依據,治理技術不規范。因此,出現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布設較隨意、技術含量低,部分治理工程的治理成果不顯著,很難實現預期的效益。為了盡快提高我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技術水平,規范恢復治理工程的技術路線選擇、工作量布設、質量監控、預算編制、預期成果目標設定等,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集中一批技術力量,盡快研究制定礦山恢復治理的方法、標准或規范,用以指導全社會礦山的恢復治理工作。
1.2.3.5 重前期治理,輕後期管理,影響了礦山環境治理效果
自2001年大規模、有計劃地開展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以來,相繼開展了大量的礦山環境治理項目。大多數項目在前期的治理階段,由於有資金保障,主管單位和實施單位的積極性都很高,不僅嚴格按照設計施工,而且監管力度大。而項目評審驗收後,因沒有後續資金支持,部分治理工程後期的維護工作處於停滯狀態,行政監管也出現空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理效果。
❻ 全球最大主題樂園的南京銀杏湖主題樂園將建在哪裡
在「小人國」體驗童話世界、在過山車上感受驚險刺激、在4D影院暢游時空夢幻——超大型主題公園,被譽為旅遊的「夢工廠」。然而,環顧長三角,蘇州有蘇州樂園,杭州有「宋城」,上海在建「迪士尼」,南京卻一直缺少這樣一艘旅遊產業的「航母」。
「夢想很快將在江寧實現。」記者昨天從江寧區有關部門獲悉——投資8億元,佔地400畝的天友「龍門陣」主題游樂園,今年6月將在江寧湯山開工建設,與此同時,總投資達3.1億美元的銀杏湖大型主題公園正在采購引進大型設備,預計明年年底對外開放。
兩座超大型游樂場建在「家門口」,意味著什麼?區旅遊局負責人不假思索:讓你沒法不來江寧!
懸崖式過山車、水陸兩棲夜間過山車、彈射式摩托過山車、合家歡家庭過山車、跳樓機、沖上雲霄……天友主題樂園的游樂設施,最適合喜歡驚險刺激的年輕遊客,其中的大型水上樂園「中國死海」,將採用高科技手段,讓遊客享受直接躺在水面上看書的樂趣。
「隨著旅遊市場細分化程度越來越高,體驗式旅遊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年輕遊客已經成為這一市場的主力」,天友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的觀光客看中的是自己能不能參與,景點是不是「好玩」。
依託優美的自然環境,規劃中的銀杏湖大型主題游樂園同樣打出了「好玩」的賣點:摩天輪、過山車、娛樂性強的健身項目、充滿自然野趣的探險體驗、「火葯味」濃烈的競技游戲,每一項都讓遊客參與其中,充分「過癮」。
江寧區旅遊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傳統的旅遊概念中,遊客需要的是新鮮,因此普通景點一般很難吸引遊客再次光顧,但主題樂園不同,它提供的是享受、是樂趣,就像『迪士尼』,讓客人不得不來,來了還想來」。
建大型游樂場,很多城市都有這樣的夢想,問題在於,大項目上去了,有沒有客源?有沒有回報?「旅遊城」是否會變成「空城」?
「蕪湖旅遊本來名不見經傳,但去年開業的方特歡樂谷主題公園,一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由此帶動的旅遊消費和關聯產業效益數以十億計。」今年3月,從蕪湖考察歸來,江寧主管旅遊的副區長深受震撼:「眼下這種形勢搞旅遊業,跑步的速度都算慢的。」
實際上,江寧區旅遊接待量已經連續多年保持2位數以上增長,今年1到4月,全區接待遊客數量108萬人次,同比增長20.9%,旅遊收入達到5.4億元,同比增長28.5%,「從縱向看,江寧旅遊發展迅速,但是放眼南京乃至長三角,江寧旅遊的潛力遠未釋放」,江寧旅遊局局長繆秀梅認為,自己手中缺的就是「大項目」這張王牌。
「湯山溫泉洗浴、農家樂餐飲,每年吸引的蘇南、上海以及南京市民超過100萬人次,但是休閑有餘、娛樂不足」,湯山街道辦事處一位負責人認為,有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現代化游樂場,再加上已經開工建設的民國風情街、中高檔酒店等配套設施,湯山的遊客和旅遊收入「起碼要翻一倍以上」。
「旅遊是一種日益增長的社會剛性需求,哪裡能夠滿足它,需求就會湧向哪裡。」繆秀梅說。
為加快旅遊業發展,江寧已經出台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把旅遊產業放在十大主導產業發展的突出位置,通過旅遊業帶動全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過去有種看法,旅遊是可有可無的附加產業,現在看來,旅遊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區域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乃至主導產業。」江寧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金融危機下,今年江寧服務業最大的項目是旅遊項目,增長最快的是旅遊產業。大型主題公園遠不僅是娛樂那麼簡單,它帶來的旺盛人氣,對於文化創意、零售餐飲、生態農業等都將產生持續的拉動效應。「投入1塊錢,綜合收益可以達到20元以上,賺的就是附加值」。
提前搶占旅遊商機,與銀杏湖主題樂園鄰近的橫溪街道前石塘村,目前千畝竹林已經初具景觀,經過環境整治,全新包裝後的「石塘竹海」生態旅遊村將於5月底開門迎客,正忙於宣傳促銷、推介品牌的當地負責人自信地表示:「我們這里完全可以和蘇州周庄、浙江烏鎮媲美。」
投入3000萬元整治一新的牛首山景區、一年四季不落幕的文化節慶活動、正在加緊建設中的酒店賓館設施,江寧正在加快「大旅遊產業」的孕育。今年,包括大型游樂場在內,江寧全區將新建續建各類旅遊重點項目39個,計劃投資規模達到近30億元,投入力度和建設規模前所未有,而這些設施全部建成後,恰好是地鐵一號線南延線通車、滬寧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鐵貫通之時,屆時,江寧旅遊的競爭力將位居華東地區前列,年綜合銷售規模有望達到50—100億元。
「這看起來像個夢,但已經近在眼前。」江寧區旅遊局負責人說。
❼ 掛綠湖的主題公園
甘泉花園、掛綠荔枝園、荔枝博覽園位於掛綠湖核心位置,是掛綠湖的翡翠明珠。按城鄉統籌示範工程目標建設,整合山、水、園、林,將依託優美的生態環境,立足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打造以花城綠城水城為特色的現代田園生態城市的高度,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和做法,圍繞著掛綠湖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建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有特色的1300畝甘泉花園、100畝掛綠荔枝園及200畝荔枝博覽園三個主題公園,將甘泉花園打造成突出弘揚嶺南文化,並融入歐洲小鎮特色,全國獨一無二的示範性花園,成為增城乃至廣州的一張名片,讓國內外遊客一年四季到增城賞花、嘆花、看花。 通過片植七彩主題花林,結合系列特色花園,以嶺南、歐式風情建築作點綴,融合掛綠湖景,與新城景觀相呼應,展示魅力四季花園、嶺南特色花園與世界名花園。
該園分為甘泉花園一區及二區,主要展示:紫荊花林、木棉花林、鳳凰木花林、藍色森林、櫻花園、香花植物園、國際名花園、嶺南蘭園、杜鵑花園、桃花園、月季園以及特色婚紗攝影園地等。 增城廣場建於2002年,佔地600畝,有永久舞台廣場、藝術長廊、樂湖、雕塑廣場和大面積生態廣場園林及健身區域,整個廣場的綠地率達55%,綠化覆蓋率68%,是市民文化娛樂、晨運、飯後休閑的最佳去處。廣場自北往南依次為市政廣場、歷史文化長廊、雕塑廣場。其中市政廣場佔地3萬平方米,可容納5萬人舉行大型活動;歷史文化長廊兩側為綠化休閑活動區。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荔城街廣汕公路段以北與荔景大道交匯處 增江沙灘泳場位於增城市荔城街新城市中心,主要包括:天然沙灘泳場、天然浴場出入口平台、觀景休憩涼亭、觀景木平台、親水碼頭、、園路、小橋、木棧道等。利用增江天然的二類水質及天然河床湧泉,建設相當於30個標准泳池的游泳區,可容納近1萬人同時游泳。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一個運動、休閑、游賞、度假的好地方。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增江西岸沿江景觀大道東側 南山古勝風景區擁有增城舊八景中三景「南山鉤台、增江晚渡、南山鳳塔」風景秀麗,名勝雲集之地,鳳塔屹立於南山之巔,與雁塔隔河相對映。 景區里保留著初建於明朝的南山古廟 ,古廟依江屹立廟內有觀音大使北帝太歲等難怪後人把這些美景串成詩一首加以贊頌:乘坐「晚渡」游「南山」,「鳳雁」雙塔映河間;「南屏」放學鉤「春鯉」,「古廟」鍾響「別情」返。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增江街西山村內 雁塔是增城市現存的唯一古塔,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代萬曆二年( 1574年)。雁塔構造雄偉壯觀,設計周密精巧,全用紅石砌成,外觀七層,內分十三層。高達 32米,人們可以從底層直上塔頂。塔身為八角棱形,每層均有窗口,分為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方向,並裝斗拱、巡廊,可以游覽八方景物。塔頂置巨型磁罌作裝飾,金碧輝煌,光耀雲霄,磁罌上又系著八條金龍樣的連環鐵索,每條龍的頸部又垂下鐵串系著一隻彩鳳和一個風鈴。古時,人們乘船下從江邊駛過,從遠而近,仰觀塔頂,只覺龍飛鳳舞,華采熠熠。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增江西岸雁塔大橋旁 增城荔城龍舟比賽場位於增江西側,其中,比賽水域面積58.36萬平方米,設6條航道,長1000米,賽場為靜水水域。場館可容納668名觀眾,曾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舉行龍舟比賽。
門票價格:未知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增江東岸沿江東路西側 鶴之洲濕地公園位於增江東岸一片天然濕地,長約8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10公里)。這里自古是鶴群棲息翔聚的地方。成千上萬的白鶴時而在淺水覓食,時而騰空飛舞好一派祥和壯觀景象。增城鶴之洲濕地公園佔地面積約250畝,園內荔枝林鬱郁蔥蔥,與滔滔的增江河相映成趣。面綠草如茵堤岸邊,一泓光影斑駁的淺水中,一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以其粗大的軀乾和蒼勁的枝椏展示著生命不死的奇特與天地間超然的藝術造型之美,令人流連忘返擊掌叫絕。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增江東岸沿江東路西側 增江畫廊是增江上一幅綿延的天然山水畫。增江畫廊起點是增城荔城街初溪水利樞紐工程,終點在正果鎮湖心島景區,全長約40公里,由東西兩岸組成,由南向北溯流而上,挖掘利用增江沿岸優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對所經村莊環境和路段進行綠化、美化,並結合田園風光和原有自然景觀及歷史人文資源,精心打造沿線的初溪體育公園、天然沙灘泳場、鶴之洲、廣州亞運會龍舟賽場、荔江公園、橋頭綠道綜合服務區、蓮塘春色鄉村綠道及農家樂園、白湖水鄉、何仙姑家廟、小樓人家以及湖心島等十多個旅遊景區和節點,並通過對河岸進行改造和美化,做好沿線水環境整治,在兩岸沿線大量種植一年四季盛開的花木,伴隨著增江河水的映襯,營造出「一江春色醉遊人,兩岸百花望荔鄉」的美景,使增江兩岸猶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畫卷——現代《清明上河圖》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廣州市增城市增江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