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台籙地質公園

台籙地質公園

發布時間: 2021-02-16 17:43:11

⑴ 天師秘籙是什麼樣的哪兒有的買呀

第三十代天師收狐仙入道統, ..

到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從杭州回到龍虎山天師府後,隨即趕到雲台山答謝黃,白二位狐仙並同她們交流道法。狐仙畢竟修煉多年,道法猶在天師之上,張宇初天師也獲益匪淺。後來,朱元璋命張宇初編篡《道藏》,當時交通不便,收集經典十分困難,兩位狐仙還為此走遍全國的名山宮觀,協助搜集到許多上古失傳的經典。據說四十三代天師羽化之時,曾留下法旨:「百餘年來,雲台山二狐對吾道貢獻良多,已成仙果。天師府內可為其塑金身以祀。

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遵從遺命,便把西客廳辟為「狐仙堂」並塑了神像。

這就是「狐仙堂」的來歷,也就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狐仙堂」。

到公歷2006-2007年在中國香港地區的一月夜高掛的晚上,睡得正香的黎法師突然醒來,醒了後又不能再入睡,他就修煉入定魂游大法,在境中有一小小白狐被白布包著掉到台下去,看見心酸頓生憐憫之心,黎道長就伸出一對溫暖之手把白狐從台下拿出及打開白巾,可憐可愛的小白狐像白雪般輕輕落到地上,小白狐觸地後頓變成小女孩,沒說話還雙眼瞪著道長,好像看著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感情在小白狐的眼光流露了,感動了黎法師憐憫之心田,他就對小女孩道,當我女兒跟我姓吧,她動了笑了說了一句好,收了白狐仙為契女兒的黎宜銘回身想動,但又被契女兒拉著衣服,嚴父般回頭一望,感覺小白狐還要求甚麽似的,在想千年修行小白狐是在找師父嗎?於是他就對契女說我當你的師父,此話一出,小白仙高興跳起對黎宜銘叫師父,飄回地上跪拜黎宜銘為師父後,化作縷縷金光飄飄去...

到公歷2009年黎宜銘才知於二十多年前 ,常在他香港的東區的興華村家中,他在床上半睡半醒時, 有一仙女像母親愛護子女般地疼他臉的, 就是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內的狐仙守護神[狐仙的元神真身],一直至今狐仙不斷陽傳陰授道法給他,也保護黎宜銘和教他法斬不正師的道法....

黎宜銘也傳教了一位高功大法師[澳門道教法師聯誼會 會長] 溫國平 大道長 為 第64代張天師[張道禎]的二十八星宿護法之一..

狐仙法派 宗師 是 黎宜銘 綽號白狐老人,,,

在香港.澳門,,台灣和美國,及海外.和他家住的加拿大.他是收有很多徒弟的...

白狐老人是道教的人材,也可說是天外高人...

⑵ 龍虎山有多少年的歷史呢,,它又是怎樣申請到5A級的呢

龍虎山[1]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龍虎山景區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220平方公里,龍虎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龍虎山是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的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中心推薦的中國丹霞[龍虎山(包括龜峰)等六處風景名勝區組合申報]項目,是2010年中國唯一申遺項目。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丹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龍虎山已經成為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2009年龍虎山還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景區」金獎。 龍虎山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里,為象山(應天山)一支脈西行所致。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上清溪自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似小憩,似戀景,過灘呈白,遇潭現綠,或輕聲雅語,或靜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盡取水之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不久,靈山秀水被神靈相中,即差兩仙鶴導引張道陵攜弟子出入於山,煉丹修道。山神知覺,龍虎現身,取代雲錦。自後,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譽為道教第一仙境。
張道陵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他們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歷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 80餘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 此外,龍虎山景區應天山象山書院是中國古代哲學中「頓悟心學」 派的發源地;金龍峰馬祖岩是禪宗史上貢獻最大的禪師之一馬祖道早期參禪悟道的場所;仙水岩的崖墓群是中國葬俗史上的奇觀;「仙女現花」為道教第一絕景、世界第一絕景,等等。《龍虎山志·藝文》載:「龍虎山歷魏、晉、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勝,宮宇之麗,人物之繁,仙跡之異,道行之神,爵望之顯。代之慕擬歆艷者,或美之於詩文,垂之金石,傳遞一千餘載。」龍虎山幾千年來積淀而成的豐厚的道教文化遺產,和它在中國道教史上顯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對中國道教發展所作的貢獻,被人公認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龍虎山風景名勝區重在加強對道教文化內涵方面的發掘建設,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況,領略道教祖庭的威嚴的「瞰道教全貌」 的「身」游線路;推出了以領會道教崇尚「無為、自然」核心思想的 「覽道教仙境」的「心」游線路;還推出了以探考張道陵創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游線路,完善各項設施,採取多種措施,使「百神受職之所」、「洞天福地」的龍虎山抖落塵埃,紫氣升騰,納迎四方賓客,替天行道,禳災降魔,造福於民,被旅遊界譽為「道教朝聖游和第一游」。 中國大多數的丹霞地貌由於地形高差相對較大,故以雄奇險峻為特色。而龍虎山屬於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隻有240米左右,因此總體顯得秀美多姿。龍虎山丹霞地貌類型也較為多樣,集中分布在龍虎山和仙水岩景區約4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景區內又有瀘溪河流過,將兩岸的丹崖地貌景觀串聯一體,也有碧水丹崖的特點。
山名由來
龍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說,《廣信府志·山川篇》謂其為象山山脈之一支,歷台山西行數十里,折而南,分兩支,環抱狀若龍盤虎踞,故名;《龍虎山志》載雲:「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方圓 200 平方公里,境內峰巒疊嶂,樹木蔥籠,碧水常流,如緞如帶,並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稱;道教宮觀廟宇星羅棋布於山巔峰下河旁岩上,據山志所載原有大小道教建築五十餘處,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宮、正一觀、天師府、靜應觀、凝真觀、元禧觀、逍遙觀、天谷觀、靈寶觀、雲錦觀、祈真觀、金仙觀、真應觀等等,因屢遭天災兵火,大部分建築先後被毀廢,今僅存天師府一座,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之一。《雲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載其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歷代天師及《龍虎山志》稱之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靈都會」、「仙人城」之譽;為張天師後繫世居之地,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龍虎山在江西貴溪縣西南部。其名之由來有二說:一謂以山形得名。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十一雲:「龍虎山在貴溪縣南八十里,兩峰對峙,狀若龍虎。」二謂據張陵故事得名。 龍虎山
①清婁近垣《龍虎山志》卷二雲:「龍虎山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八十里之仁福鄉,……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名山。」 ②後說自然是道教中人的識見。道教稱其為第三十二福地,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七十二福地》雲:「第三十二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仙人張巨君主之。」 ③龍虎山是天師道發展至龍虎宗時張陵後嗣世居之地,是龍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諸名山中居重要的地位。該山以張陵後嗣入居最早,據天師道士稱,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永嘉(307~312)間已赴龍虎山,即龍虎山之有道士和天師道演變為龍虎宗在三國或西晉。此說疑點很多,缺乏佐證,很難當作信史。從古碑刻文字看,龍虎山最早的道教廟宇是南唐保大八年(950)所建的張天師廟,最早居龍虎山的張陵子孫為二十一代張秉一,此見五代南唐陳喬所撰之《南唐新建信州龍虎山張天師廟碑銘》:「道之將行,必先於崇奉,乃詔執事建天師新廟於信州龍虎山。……二十一代張秉一,體備清和,氣凝元寂,鉤深致遠,……再光先構,不亦宜乎!」 ④從道教資料看,龍虎山最早的道教廟宇是唐會昌(841~846)中所建的真仙觀,最早居龍虎山的張陵子孫為第二十代張諶,此見婁近垣所撰之《龍虎山志》卷二。該卷《上清宮》條稱上清宮原為「第四代天師自漢中歸龍虎山(所)建傳籙壇,唐會昌中,賜額真仙觀。」⑤卷六《張諶傳》曰:「二十代諶,字子堅,唐會昌中,武宗召見,賜傳籙壇額曰真仙觀。」⑥張盛建傳籙壇不盡可信,張諶時武宗賜額傳籙壇,似近史實。
歷史回顧
從唐會昌至五代末,在龍虎山嗣教的張道陵子孫為二十代張諶。此期所建宮觀為真仙觀、張天師廟,和另一座三清觀。 兩宋時期,張道陵後嗣漸受朝廷重視,龍虎山道教隨之興盛,期間龍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師外,又出現了大批有名道士。其中,元代是龍虎山道教的鼎盛時期。 龍虎山地區在道教興盛時,先後建有十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十個道庵,其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然自漢至今,桑海靡常,多數宮觀早已廢圮,保存者唯有天師府。

⑶ 唐伯虎的詩有哪些

桃花庵歌》[明]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落花詩》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借問牧童應設酒,試嘗梅子又生仁。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余香笑樹神。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陽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風又轉頭。控訴欲呼天北極,胭脂都付水東流。傾盆恠雨泥三尺,繞樹佳人綉半鉤。顏色自來皆夢幻,一番添得鏡中愁。 春風百五盡須臾,花事飄零剩有無。新酒快傾杯上綠,衰顏已改鏡中朱。絕纓不見偷香椽,墮溷翻成逐臭夫。身漸衰頹類如此,樹和淚眼合同枯。 時節蠶忙擘黑時,花枝堪賦比紅兒。看來寒食春無主,飛過鄰家蝶有私。縱使金錢堆北斗,難饒風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晝,一縷煙茶颺鬢絲。 坐看芳菲了悶中,曲教遮護屏展風。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濕補紅。國色可憐難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 崔徽空寫鏡中真,洛水難傳賦里神。國色自來多命薄,桃紅又見一年春。已無錦帳圍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塵。繞樹百回心語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雲橫,社日園林紫燕輕。桃葉參差誰問渡,杏花零落憶題名。月明犬吠村中夜,雨過鶯啼葉滿城。人不歸來春又去,與誰連臂唱盈盈? 白華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細點生。三月尋芳騎鳳侶,一時齊唱踏莎行。收燈院落傷棲燕,細雨樓台濕囀鶯。莫問東君訴恩怨,自來春夢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憑闌,庭草驚看露已團。花並淚絲飛點點,絮飄眼纈望漫漫。書當無意開孤憤,帶有何心綰合歡。且喜殘叢猶有在,好隨修竹報平安。 桃花凈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拾向砑羅方帕里,鴛鴦一對共當中。 惻惻凄凄憂自惔,花枝零落鬢絲添。周遮燕語春三月,盪漾波紋日半簾。病酒不堪朝轉劇,聽風且喜晚來恬。綠楊影里蒼苔上,為惜殘紅手自拈。 楊柳樓頭月半規,笙歌院里夜深時。花枝灼灼難長好,漏水丁丁不肯遲。金串袖籠新藕滑,翠眉奩映小蜼垂。風情多少愁多少,百結愁腸說與誰。 李態樊香憶舊游,蓬飛萍轉不勝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傷春滿鏡愁。愛惜難將窮袴贈,凋零似把睡鞋留。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須掃作堆,青春白發感衰頹。蛤蜊上市驚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忍唱驪歌送春去,悔將羯鼓徹明催。爛開賺我平添老,知到年來可爛開? 麗色堪餐莫謾誇,一朝衰颯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深院青春空自鎖,大堤紅日又西斜。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犬蛙。 滿堂歡笑強相陪,別有愁腸日九回。時節又驚梁燕乳,鉛華無奈隙駒催。香消衣帶傷腰瘦,夢斷遼陽沒信來。門掩黃昏花落盡,牛酥且薦掌中杯。 亞字城邊麋鹿台,春深情況轉悠哉。襞衣玉貌乘風去,對酒蓬窗帶雨推。結子桃花如雨落,挾雌蝴蝶過牆來。江南多少閑庭館,朱戶依然鎖綠苔。 桃蹊李徑謝春榮,斗酒芳心與夜爭。陌上新蒭曲塵暗,牆頭圓月玉盤傾。青簾巷陌無行跡,綉褶腰肢覺瘦生。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鍾情。 簇簇雙攢出蠒眉,淹淹獨倚曲欄時。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賦詩。香逐馬蹄歸蟻垤,影和蟲臂罥蛛絲。尋芳了卻新年債,又見成陰子滿枝。 芳菲又謝一年新,能賦今無八斗陳。*薄錯拋傾國色,緣輕不遇買金人。杜鵑啼血山中夜,蝴蝶遊魂樹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從調御懺貪嗔。 貌嬌命薄兩難全,鶯老花殘謝世緣。年長盧姬悲晚嫁,日高黃鳥喚春眠。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論價十千。痛惜穠纖又遲暮,好燒銀燭覆觥船。 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臘,柴車從此不須巾。仙塵佛劫同歸盡,墜處何須論廁茵。 催耕聲里短柴門,煠蘭香中雉草園。西子歸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春鳳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拾得殘紅忍拋卻,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滿袖痕,憐香惜玉此心存。可憐窗外風鳴樹,辜負尊前月滿軒。奔井似銜亡國恨,墜樓如報主人恩。長洲日暮生芳草,銷盡江淹黯黯魂。 伯勞東去燕西飛,南浦王孫怨路迷。鳥喚春休背人去,雨妝花作向隅啼。綠陰茂苑收弦管,白日長門鎖婢傒。蛺蝶翻翻殘夢里,曲欄纖手憶同攜。 青鞋布襪謝同游,粉蝶黃蜂各自愁。傍老光陰情轉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膠*(疑缺一字)日月無長策,酒酹荼蘼有近憂。一曲山香春寂寂,碧雲暮合隔紅樓。 春來嚇嚇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杏子單衫初脫暖,梨花深院恨多風。燒燈坐盡千金夜,對酒空思一點紅。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 嗚嗚曉角起春城,巧作東風撼地聲。燈照檐花開且落,鴉棲庭樹集還驚。紅顏不為琴心老(點去)駐,綠酒休辭盞面盈。默對鏡奩閑自較,鬃絲又是一年嬴。 春夢三更雁影邊,香泥一尺馬蹄前。難將灰酒灌新愛,只有香囊報可憐。深院料應花似霰,長門愁鎖日如年。憑誰對卻閑桃李,說與悲歡石上緣。 花朵憑風著意吹,春光棄我竟如遺。五更飛夢環巫峽,九畹招魂費楚詞。衰老形骸無昔日,凋零草木有榮時。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誰得知? 《把酒對月歌》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枝桃花月滿天。 13
滿意請採納

⑷ 授籙傳度的法籙總匯

授籙弟子 王麗香 節錄自《中國龍虎山天師道》
籙的名目繁多,《正一盟威法籙》是東漢以後,南北朝隋唐各代正一天師門下法籙的總匯集,計一百二十階,主要的如天師二十四治、二十四氣、配二十四籙的籙,見下表:
二十四治二十四籙二十四炁表
籙 名治名治 職地 區
太上正一童子將軍籙陽賓士左平炁祭酒彭州九隴縣
十將軍籙鹿堂治右平炁祭酒漢州綿竹縣
上仙百五十將軍籙鶴鳴治左長炁祭酒邛州大邑縣
三將軍籙漓沅治右長炁祭酒彭州九隴縣
上靈百鬼召籙葛貴治左都領炁祭酒彭州九隴縣
元命混濁赤籙庚除治右都領炁祭酒漢州綿竹縣
上仙百鬼召籙秦中治左領神炁祭酒漢州德陽縣
九州社令籙真多治右領神炁祭酒漢州金堂縣
步皇綱五斗籙昌利治左都監炁祭酒懷安軍金堂縣
河圖保命籙隸上治右都監炁祭酒漢州德陽縣
解六害神符籙湧泉治左監神氣祭酒漢州德陽縣
九鳳破穢籙稠稉治右臨神氣祭酒蜀州新津縣
都章畢印籙北賓士左監察炁祭酒眉州彭山縣
斬邪華蓋籙本竹治右監察炁祭酒蜀州新津縣
九天兵符籙蒙秦治左領功炁祭酒燮州台登縣
九宮捍厄籙平蓋治右領功炁祭酒蜀州新津縣
八卦護身籙雲台治左監貢炁祭酒閬州倉溪縣
三五考召籙盡口治右監貢炁祭酒興元府西縣
斬邪赤籙後城治左都炁祭酒漢州什方縣
辟邪大籙公慕治右都炁祭酒漢州什方縣
四部禁炁籙平岡治左貢炁祭酒蜀州新津縣
斬河邪籙主簿治右貢炁祭酒卭州蒲江縣
五三功曹籙玉局治左察炁祭酒益州成都縣
延生保命籙北邙治右察炁祭酒洛京洛陽縣

⑸ 2015年龍虎山天師府對台授籙法會的籙壇三大師、護壇六大師分別是誰

篆壇一大師篆壇二大師篆壇三大師護壇大法師護壇二法師護壇三法師護壇四法師護壇五法師護壇六法師

⑹ 王圓籙到底做過什麼,我要知道具體的歷史事實

王圓籙,莫高窟的守護神,歷史貢獻還是有的,但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道士塔」一文中,對其評價太武斷,失之偏頗,有誤導讀者之嫌。
王圓籙(約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縣。他本人出生在陝西,因家鄉連年災荒,生活所迫,出外謀生,流落於酒泉。在此期間入道修行,人們稱他為王道士。後雲游敦煌,登三危山,發現莫高聖境,感慨萬千,急呼「西方極樂世界,乃在斯乎」。所以他長期居留於此地,奉獻了他的後半生。
王道士走進莫高窟的時間大約在1892年左右。當時他已近不惑之年,看到神聖寶窟無人管護,一片殘破,受到嚴重的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覺自願擔當起了「守護神」的重任。他四處奔波,苦口勸募,省吃儉用,集攢錢財,用於清理洞窟中的積沙,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這一天,王圓籙揭開了藏經洞這個秘密。王道士的墓誌上是這樣寫的:「沙出壁裂一孔,彷彿有光,破壁,則有小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見者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

敦煌文獻
王道士發現藏經洞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說必然性,是因為他走進洞窟,僱用人員清理洞窟中堆積多年的淤沙,踏踏實實做了大量的具體工作,只有清除淤沙,藏經洞的洞門才能顯露出來。說偶然性,是因為王道士當初清除洞窟淤沙,不是為了要發現什麼,而是為了保護洞窟,發現藏經洞完全是偶然的。 可以說,無論什麼人發現藏經洞都是一種貢獻,都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發現。因為藏經洞的發現就預示著「敦煌學」的產生。王圓籙發現了藏經洞同樣有功,而不能視為過錯。至於有人說應該在某個時代發現合適,那純粹是一種主觀主義的一廂情願。試想,假若在「十年浩劫」中發現世藏經洞,其後果又怎樣呢?
事實證明,由於藏經洞的發現才引起人們對莫高窟的重視,因此在40年代就成立起專門的保護機構。否則,對莫高窟的保護不知要推遲多少年,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藏經洞發現之後,王道士盡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趕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引起這位官老爺的重視。可惜的是這位姓嚴的知縣不學無術,只不過把這兩卷經文視作兩張發黃的廢紙而已。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汪知縣是位進土,對金石學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當即帶了一批人馬,親去莫高窟察看,並順手揀得幾卷經文帶走。留下一句話,讓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經洞。 兩次找知縣沒有結果,王圓籙仍不甘心。於是,他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肅州(酒泉)。他風餐露宿,單槍匹馬,冒著狼吃匪搶的危險,行程800多里,才到達目的地,找到了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台廷棟。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不如他的書法好,就此了事。
幾年過去了,時任甘肅學政的金石學家葉昌熾知道了藏經洞的事,對此很感興趣,並通過汪知縣索取了部分古物,遺憾的是,他沒有下決心對藏經洞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一決定和汪知縣當初的說法一樣,都是把責任一推了之。王圓籙無法可想,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秘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風雨飄搖之際,深居清宮的官員哪望能顧得上這等「小事」。王圓籙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來,他通過宗教精神的交流將王道士俘虜了。斯坦因說:「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對面新建涼廊上的繪畫有顯明的證據,所畫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傳說……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國話向王道士述說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著他的足跡,從印度橫越峻嶺荒漠,以至於此的經過,他顯然是為我所感動了。」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願,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險家追求事業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矛盾,極不願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了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於全世界之時,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他們不是考慮如何地保護它,而是千萬百計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現以後最大的劫難。1910年清政府作出決定,把剩餘的敦煌卷子全部運往北京保存。在運送的路途中,幾乎每到一處都失竊一部分。 大量經卷的散失,曾經使王圓籙感到非常痛心,因為藏經洞是他發現的,多年來在他保管期間從未發生過無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奪,又如此貪心,使他感到極大的憤慨。所以,當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後,王圓籙對他說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是這樣記述的:「說到官府搬運他所鍾愛的中文卷子致受損傷,他表示後悔當時沒有勇氣和膽識,聽從蔣師爺的話,受了我那一筆大款子,將整個藏書全讓給我。受了這次官府的騷擾之後,他怕極了,於是,將他所視為特別有價值的中文寫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