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地質公園的交通
1.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特徵
六盤水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達近4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盤江峽谷和內碧雲洞溶洞群兩容個園區及韭菜坪、金盆天生橋、阿勒河、盤縣三疊紀古生物化石群落、盤縣大洞古人類遺址等5個特色景區。公園以喀斯特遺跡和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以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為載體,融合了悠久的夜郎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少數民族風情和中國傳統山水文化,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自然人文價值。
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第一,喀斯特地質遺跡,包括岩溶山地、喀斯特窪地、峰林、石林、石牙、天生橋、豎井、塌陷溶斗、溶洞、地下河等;
第二,侵蝕、切割地貌遺跡,包括山原地貌景觀、峽谷地貌景觀等;第三,古生物遺跡;第四,古人類遺跡。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以喀斯特遺跡和地貌景觀為特色,以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為載體,展現悠久的夜郎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少數民族風情和中國傳統山水文化,具有很高的地質地貌科學價值和自然人文價值,是集地質遺跡保護與觀光旅遊、度假休閑、科普教育與科學考察於一身的大型國家地質公園。
2.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公交車站
公交線路:6路,全程約3.3公里
1、從火車站步行約490米,到達六盤水火車站
2、乘坐6路,經過3站, 到達鍾山區五小站
3、步行約470米,到達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
3.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理坐標
北盤江峽谷園區以北盤江峽谷為主體,包括六盤水市南水城峰林景區版,北盤江峽谷景區、發耳三個屯權旋卷構造台地景區、坡上牧場(玄武岩方山地)景區、六車河峽谷景區、格所河峽谷景區及白雨豎井、花嘎天坑等景點組成。園區入口設在水城公路進入園區的位置,園區范圍北端地理坐標東經104°45′,北緯26°37′;南端東經104°52′,北緯26°05′;西端東經104°37′,緯26°11′;東端東經105°0′,北緯16°08′。園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
4. 介紹五嶺,烏蒙山的資料
越城嶺、都龐嶺、大庾嶺、騎田嶺和萌渚嶺
熟悉而陌生的五嶺
在北京,我隨口咨詢周圍的朋友。「你知道五嶺嗎?」 答曰,「大概知道」,而且無一例外地都脫口而出「五嶺逶迤騰細浪」。「你知道有哪五嶺嗎?」 回答則是,「不甚了解」。多數人能從地圖上找到五嶺中的三個——越城嶺、都龐嶺和大庾嶺。可是騎田嶺和萌渚嶺,往往被人忽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吳海濤收集了中國近百年的地理教材。據他提供的資料,19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體中國地理》對五嶺有所介紹,「自越城嶺而東,橫障南境,與兩廣分界。最著者曰萌渚嶺、越城嶺、都龐嶺、騎田嶺。又東與大庾嶺相續,即所謂五嶺也。」而1935年,某中學地理教材第八章名為「嶺南山地」,對五嶺描述得更加詳細:「南嶺山脈蔓延數千里,隨地異名……南北交通,非限於曲似羊腸之河道,即為崎嶇升降之山路,其艱難險阻,蓋可想見。」
紅一方面軍的長征開始在1934年,他們不可能看過1935年的教科書。但這些描述可以大致代表在那個年代,受過地理教育的人可能了解到的五嶺。「五嶺」,「南嶺」,「嶺南」,「山地」,「山脈」——其中,這五個名詞交替出現,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五嶺即南嶺,這是相對於秦嶺來講的。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秦嶺也被稱為「北嶺」。這不僅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也因為秦嶺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這一點廣為人知,而五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界線——雖然也很重要,卻往往被人忽視。在唐代,「嶺南道」是當時全國十「道」之一, 管轄「南嶺」之南的兩廣區域。迄今為止,「嶺南」依然代表著這片土地,並滋生出別具一格的嶺南文化。另外,五嶺不是山脈,它沒有統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
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塑造了賈府大觀園,並讓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入主瀟湘館。瀟水、湘水均發源於五嶺,「瀟湘夜雨」——所以,不知曹雪芹是否暗示著林黛玉有流不完的淚水。五嶺山地雨量豐沛,發源了不少名川。北坡除瀟湘兩江,還有資水上源夫夷水、湘水支流春陵水和耒水,以及與貢水合成贛江的章水。而南坡河流更多,發源了桂江、賀江、連江、武水、湞江……
雖然五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但是此兩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分水界線,史上互相掠水現象屢有發生。古往今來,人們利用這些不明顯的、有時只是個緩丘的分水嶺,開鑿了數條山道,從而水陸聯運,溝通嶺南兩廣與「嶺北」的湘、贛。由唐朝張九齡建議並主持開鑿的梅關古驛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它辟山成谷,很快成為中原溝通嶺南的要道。
上梅關之前,大余縣委宣傳部的彭承禮告訴我:「早在秦代,大余就是始皇帝南征的要道。漢代庾姓兄弟到這里築城防守,大庾嶺亦因此得名。從前章水航運非常繁忙,中原南運的貨物從我們這里上岸,經梅關,下廣東,接著利用湞江航運,十分便捷。」
沿323國道從大余去南雄距離只有40公里,這條路開通以後,梅關古驛道徹底成了風景。我們步行過梅關。現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優美。跨過梅關,即進入廣東,的確是非常輕松、便捷的山道。
可惜紅軍長征沒有走過這條路。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根據和廣東軍閥陳濟棠達成的協議——盡量不進入廣東——紅軍剛到南雄境內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嶺回到江西境內,而後經崇義、聶都到廣東北部長江鎮、城口鎮借路北上。只有沒參加長征的陳毅、項英留下來,在油山一帶堅持游擊戰。他們在梅嶺留下了足跡和詩篇。
5. 五嶺和烏蒙山資料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大庾嶺: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余縣南境,與廣東省南雄縣接壤,為粵贛交通要道,秦時的橫浦關即在此嶺之上。
都龐嶺: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南和廣東省連州市之北,而不是今日位於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和湖南永州市江永縣之間的都龐嶺。秦時的湟溪關即在此嶺之上,亦為由湘入粵之道。
騎田嶺:在今湖南郴州市區和宜章縣之間,為湘粵通道,秦時的陽山關即在此嶺之上。
萌渚嶺: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和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鍾山二縣區之北,為由湘入桂之道。
越城嶺:在今廣西興安縣之北,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這里還有興安縣嚴關和秦城遺址。
可見,五嶺的位置都在南嶺山脈一線之上,南嶺山脈起自雲南雲嶺,東入貴州為苗嶺,再東經兩廣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邊界而東達於海,其間大小山嶺不計其數,史書單舉大庾、騎田,都龐、萌渚、越城五嶺,這與秦軍的進軍路線有關。"
烏蒙山,除了上述主脈而外,還包括東北至畢節、大方一帶的山脈和東南達於水城、六枝的山脈,實際上是不同走向的三支山脈。西支在威寧草海以西,以西涼山為主脈,向北延伸至雲南昭通縣境,海拔2600米以上。東北一支過草海東側,經威寧恆底,跨雲南鎮雄,穿越畢節、大方、抵金沙白泥窩大山,海拔一般為1800-2400米。東南支則插入水城、六枝,呈西北-東南走向,是北盤江與三岔河的分水嶺,海拔一般為1300-2600米。位於東南支山脈西北端的韭菜坪,海拔2900米,是烏蒙山的最高峰,也是貴州全省海拔最高的山峰。烏蒙山區常有坦盪的夷平面和寬闊的盆地、湖泊(俗稱海子)散布其間,威寧盆地是烏蒙山區最大的盆地,草海是烏蒙山區著名的湖泊。山間多盆地和深切谷地。喀斯特地貌發育,殘丘峰林、溶蝕窪地、石灰岩溶蝕盆地、灰岩槽狀谷地及溶洞、地下河等廣布。有牛欄江、小江、橫江、普渡河、南盤江和北盤江等河流。烏蒙山對沿四川盆地南緣或貴州高原斜坡向西、南推進的冬季寒風越了阻擋作用,對雲南氣候有一定影響。烏蒙山總面積達近4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盤江峽谷和碧雲洞溶洞群兩個園區及韭菜坪、金盆天生橋、阿勒河、盤縣三疊紀古生物化石群落、盤縣大洞古人類遺址等5個特色景區。公園以喀斯特遺跡和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以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態環境為載體,融合了悠久的夜郎文化、紅色文化、礦業文化、古城文化、少數民族風情和中國傳統山水文化,具有很大的科學價值和自然人文價值。
6.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景區設置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包括兩大園區和五大特色景區。兩大園區即北盤江峽谷園區和碧雲洞溶洞群園區。北盤江峽谷園區以北盤江喀斯特大峽谷雄奇險峻的峽谷風光為主線,串聯起世界最深的喀斯特豎井,巨大的塌陷溶斗、地下河、高原喀斯特與山原等一系列奇特的地貌景觀,形成氣勢恢宏、震撼人心的喀斯特地質景觀。
該園區設置了水城峰林景區、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北盤江峽谷景區、野鍾黑葉猴自然保護區、發耳旋轉構造台地景區、坡上草原(玄武岩方山台地)景區、六車河峽谷景區和格所河峽谷景區。碧雲洞溶洞群園區以盤縣奇異的洞穴資源和喀斯特山地為特色,設置了丹霞山景區、碧雲洞景區和盤縣古城景區。 五大特色景區包括盤縣大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盤縣三疊紀海生物化石群落、金盆天生橋景區、韭菜坪黔之巔景區、阿勒河景區。盤縣大洞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盤縣東南49公里的珠東鄉十里坪村。研究確定洞中古人類生活的時代為距今30萬年以前,有力地反駁了「非洲人在距今30萬年時期遷徙到東亞」的假說,為中國和東亞地區古人類獨立進化的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景區主要景點有大洞舊石器文化遺址、大洞博物館、老廠竹海。盤縣三疊紀海生物化石群落位於六盤水市盤縣新民鄉羊圈村,保護區面積7平方公里。該地埋藏主要以魚龍為主,種類與興義頂效綠蔭村的相似,且化石形態相當完整。該景區主要景點有化石發掘現場、羊圈村海生爬行動物化石陳列館、羊圈村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研究工作站。金盆天生橋景區位於六盤水市水城縣金盆苗族彝族鄉,距市中心區71公里,面積約9.4平方公里。該景區主要景觀有天生橋、系列溶洞、喀斯特岩溶景觀、濃郁的民族風情。韭菜坪黔之巔景區位於六盤水市西北部鍾山區大灣鎮,距市中心區90公里,主峰海拔2900.3米,是烏蒙山的最高峰,也是貴州省的最高點,有貴州屋脊之稱。該景區主要景觀有貴州屋脊韭菜坪、石芽、杜鵑、箭竹、灌木叢、野生韭菜、夷平面、奇石。阿勒河景區位於六盤水市水城縣保華鄉與鍾山區月照鄉的交界處,距市中心區17.85公里,有干線公路直達,交通十分便捷。景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景觀:喀斯特洞穴地貌、溶洞、群山簇擁,壁立千仞。該景區主要景點有水洞、旱洞、峽谷風光、洞中烏蒙山。
7. 毛主席《長征》詩「烏蒙」指哪什麼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也是寫紅軍對山的征回服。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答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亘,這是紅軍也是詩人心中的山,極大和極小正是詩人對山的感知,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則愈顯紅軍長征之難;愈則愈縣紅軍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系,詩人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慨。從藝術手法上說,這是誇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合,明暗結合,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8. 五嶺和烏蒙山
五嶺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所謂五嶺,史書記載互有出入,綜合《廣州記》、《南康記》、《輿:地誌》、《水經注》諸家所說,五嶺的具體位置如下:
大庾嶺,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庾縣南境,與廣東省南雄縣接壤,為粵贛交通要道,秦時的橫浦關即在此嶺之上。
都龐嶺,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南和廣東省連州市之北,而不是今日位於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和湖南永州市江永縣之間的都龐嶺。秦時的湟溪關即在此嶺之上,亦為由湘入粵之道。
騎田嶺,在今湖南郴州市區和宣章縣之間,為湘粵通道,秦時的陽山關即在此嶺之上。
萌渚嶺,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和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鍾山二縣區之北,為由湘入桂之道。
越城嶺,在今廣西興安縣之北,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這里還有興安縣嚴關和秦城遺址。
可見,五嶺的位置都在南嶺山脈一線之上,南嶺山脈起自雲南雲嶺,東入貴州為苗嶺,再東經兩廣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邊界而東達於海,其間大小山嶺不計其數,史書單舉大庾、騎田,都龐、萌渚、越城五嶺,這與秦軍的進軍路線有關。"(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烏蒙山
烏蒙山,是中國西南部雲貴高原上主要山脈之一,東北-西南走向。烏蒙山北起雲南、貴州兩省邊界,南至雲南昆明境內,全長250公里。烏蒙山主峰韭菜坪位於貴州六盤水和赫章縣交界地區,海拔2900米,為貴州最高峰。六盤水境內烏蒙山區設有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