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濕地公園尹王搬遷
1. 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有 「皖北門戶內」之稱。被譽為" 老子容故里 天下道源 "。屬中部戰略要地,S202、S307省道、青阜鐵路、濟祁高速、五級航道穿境而過。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4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21個鎮、1個工業園區。人口172萬人。渦陽境內有 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安徽省文明縣城。渦陽縣城也是安徽省正在著力重點建設的中等城市之一[1],2012年11月渦陽縣被批准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由此渦陽的發展建設邁入國家戰略層面[2]。
2. 西寧渦陽縣消防隊在哪裡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地帶,有 "老子故里 天下道源"之稱內。屬中部戰略要容地,S202、S307省道、G344國道、青阜鐵路、亳宿鐵路、亳蚌鐵路、濟祁高速、五級航道穿境而過。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20個鎮、1個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近170萬。
渦陽旅遊資源豐富,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等景點。
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安徽省文明縣城、長三角休閑旅遊名城。渦陽縣是安徽省重點建設的中等城市,2012年11月渦陽縣被批准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由此渦陽的發展建設邁入國家戰略層面。
3. 渦陽縣齊山集的歷史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處亳州市中心地帶,有 「老子故里內 天下道源」之稱。屬華東煤容炭資源要地,344國道、202省道、224省道、307省道,交匯於市區,青阜鐵路、亳蚌城際鐵路、亳宿(三洋)鐵路、濟祁高速、徐阜高速,三級航道穿境而過。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5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20個鎮、1個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163萬人。
渦陽旅遊資源豐富,有老子故里天靜宮、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道源國家濕地公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等景點。
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安徽省文明縣城、長三角休閑旅遊名城。渦陽縣是安徽省重點建設的中等城市,2012年11月渦陽縣被批准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由此渦陽的發展建設邁入國家戰略層面。
4. 安徽亳州渦陽怎麼樣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有 「皖版北門戶」之稱。權被譽為" 老子故里 天下道源 "。屬中部戰略要地,S202、S307省道、青阜鐵路、濟祁高速、五級航道穿境而過。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4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21個鎮、1個工業園區。人口172萬人。渦陽境內有 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安徽省文明縣城。渦陽縣城也是安徽省正在著力重點建設的中等城市之一,2012年11月渦陽縣被批准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由此渦陽的發展建設邁入國家戰略層面。
飲食方面以麵食為主,本地特色小吃:渦陽干扣面!
5. 渦陽屬於那個省
渦陽縣位於安徽復省北部,制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有皖北門戶之稱。地理坐標為北緯33°27′至33°47′,東經115°53′至116°33′之間。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94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21個鎮、1個省級工業園區和1個林場。戶籍人口149.59萬人。是一代先哲老子的故里,境內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紅城子遺址、東太清宮、尹喜墓、嵇康墓、范蠡墓等文物古跡及景點。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
6. 安徽渦陽什麼樣圖片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有 「皖回北門戶」之稱。屬中答部戰略要地,S202、S307省道、青阜鐵路、濟祁高速、五級航道穿境而過。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0平方公里[1]。下轄4個街道、20個鎮、1個林場、1個工業園區。人口172萬人。渦陽境內有 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安徽省文明縣城、長三角休閑旅遊名城。渦陽縣是安徽省著力重點建設的中等城市,2012年11月渦陽縣被批准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由此渦陽的發展建設邁入國家戰略層面。[2-3]
7. 安徽渦陽有什麼好玩的
可以到天靜宮,是當地人為紀念我國春秋時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而內修建。 可以容到渦陽縣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此紀念館是為紀念彭雪楓將軍而修建的。 其他的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畢竟是個小縣城!到天靜宮看看的確不錯,雖然不大,但裡面關於老子的事跡可以令你學到很多東西,感觸頗深!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啊!
採納哦
8. 渦陽是哪裡
渦陽縣在安徽省西北部,地處亳州市中心。
9. 渦陽縣的旅遊文化
梆劇
該劇是縣境主要劇種,何時傳入不詳。解放前,由私人組織小戲班演出。本世紀30年代,縣境著名演員丁根,店集臨湖北丁營人。二紅臉、唱、做、念、打俱佳,口齒伶俐,吐字清晰。後因嗓子壞,改演丑角。楊馬,義門人,嗓門豪壯宏亮,文、武功底厚實。40年代後,縣境多戰事,該劇團演員先後逃離。1952年冬,從界首縣調來一批演員,梆劇才能在縣延續和發展。1955年,為培養青年演員,縣文化部門邀請演員來縣授戲,並送部分青年到戲校進修。之後,縣創辦藝校。1960年,該校有23名梆劇演員畢業,「文革」中,禁演傳統節目,道具服裝被毀,梆劇衰落,演員改行。1977年,培養青少年演員40名,梆劇才重新得以發展。80年代起,絕大部分青年演員嫌戲曲情節進展緩慢,喜愛電影、流行歌曲、輕音樂,梆劇漸被冷落,很少在縣城演出。農村演出的場次也比以往減少。
梆劇演出節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小二黑結婚》、《羅漢錢》、《陳妙常追舟》、《西廂記》、《紅樓夢》、《游西湖》、《畫皮》、《雙貴圖》、《張樂行》、《穆桂英下山》等。
泗州戲
該戲為縣內主要劇種之一,流入縣境時間不詳。1956年前,縣境沒有專業泗州戲演員。1958年,從蚌埠調入4名演員,輔導和培養演員。1959年成立縣泗州劇團。1960年,因經費困難,專業演員下放至區。此後,泗州戲僅在民間流傳,很少組織專場演出。
泗州戲演出節目有《王漢喜借糧》、《雙下山》、《一文錢》等。
大鼓
解放前,大鼓名演員為張胖子,演唱「大紅袍」等。1980年統計,縣內有120人,會唱傳統節目20餘篇,各演出百餘場。較有影響的鼓書藝人張志雲、袁立廷、梅雲龍等,出席過地區會演,曾獲優秀演出獎。
琴書
1980年統計,縣內琴書演員25人,會演傳統劇目《張庭秀私訪》、《三俊圖》、《水滸傳》等,及現代節目《平原槍聲》、《破曉記》、《紅色娘子軍》等。主要琴書演員有劉興華、任成美、丁廣欣等。
墜子
墜子解放前有名演員馬志賢。1980年統計,縣內有演員18人。演唱傳統節目有《再生緣》、《哞牛陣》、《十把穿金扇》等,及現代節目《革命烈火》、《野火春風斗古城》等。丁翠屏演唱《銀簪記》,曾參加地區會演,並獲優秀演出獎。
評詞
解放前,評詞演員以唐先生(外號黃鼠狼)、劉亞洲較有名氣。1980年統計,縣內有演員20人。演出傳統評書《三俠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及現代節目《破曉記》、《徐秋影案件》等。主要評書演員有李中信、張在民、馬伯良等。 渦陽境內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直管縣、安徽經濟十強縣、中國貢菜之鄉、全國稅費改革試點縣、有「梁宋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之稱,為商賈往來之所,兵家必爭之地 。
渦陽縣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首批生態示範縣、捻軍起義發源地、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美麗賦予傳奇的渦河、歷史優久的店集鎮柘王宮,得天獨厚自然和人文資源對該縣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渦陽縣將以老子故里、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以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為支撐,以渦河為紐帶,以道家文化旅遊為突破口,要高舉旅遊牌,做大旅遊產業,從而使該縣的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渦陽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 旅遊發展定位:國家級道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省級紅色旅遊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旅遊區布局:形成「一心兩線二區六點」的布局框架。
「一心」:國家級道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建設成為國際性道家文化休閑旅遊勝地和國家級道家文化體驗旅遊中心。
「兩線」:渦河生態文化旅遊線,構築渦河生態文化及工業展覽綜合旅遊線;
紅色旅遊線,構築革命歷史教育旅遊線。
「二區」: 新四軍紅色旅遊區, 建設一個融紅色旅遊、鄉村風情和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地;
礦山工業旅遊區, 深入挖掘煤礦的文化內涵,高起點、高標准地建設礦山公園和風景旅遊區。
「六點」:義門鎮、曹市鎮、青疃鎮、石弓鎮、丹城鎮和西陽鎮六個文保集聚點。
3.旅遊產品開發規劃
(1)道家文化觀光體驗旅遊產品——老子文化生態園;
(2)紅色聖跡觀光體驗旅遊產品——新興紅色旅遊鎮;
(3)礦山奇景和酒文化觀光體驗游。
景點推薦: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雉河樓、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等景點。 東岳廟又稱天齊廟,位於太清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太清宮龐大的建築群中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它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廟宇。
傳說泰山神是冥司之主,掌管人間的貴賤高低、科祿長短和生死之期等。泰山神於唐玄宗時被封為「天齊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為「天齊仁聖帝」,自此以後,東岳廟遍及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尊其為東岳大帝。百姓對東岳大帝崇敬有加,每年夏歷三月二十八要舉辦祭祀日,廟會十分紅火。東岳廟雖經風雨侵蝕,其主殿五楹基本完好。屋脊上有元代建築龍飾,龍身修長,線條粗獷,系用陶土燒制,形制十分渾厚。殿內還有上下兩端較細、中段較粗的宋代木質梭柱2根。說明此廟始建於宋代,經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我省少見的宋代磚木結構殿宇。現已按原貌修復加固,暫時在殿內陳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裝修太清宮的石碑二十餘塊,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張起嚴的興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園》石匾額、「敕撰」、「混元降(誕)」殘片、蟠龍碑帽、大型石橋拱圈、大批漢磚等。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渦陽縣店集鎮西。傳為古時候侯爵的封地,建有三宮六院、72眼井。考古證實為北宋時期遺址,現為渦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店集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
戰國時期店集屬楚地,傳說楚懷王為鎮守邊疆,以防齊患,封宗室於此地,建宮立殿,即柘王殿,又稱柘王宮,有「三宮六院七十二眼井」之說。宮殿昔日的容顏隨宦海沉浮被無情的歲月早已剝去,但遺址遺跡尚存,留下了大片庄阜高地和眾多古井,足以想像當時宮殿的雄偉和浩大。1959年春地質勘探隊曾在此高地上建鐵塔一座,高30餘米,引來眾多人觀看,並猜測其用意,但一直沒有準確答案。50多年來,這座雄偉的鐵塔卻成了遺址的導向標,也給古老的店集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30年在此高地南、運糧河北60米處,還殘存一處磚瓦結構的天齊閣(俗稱「天閣」),1940年店集小學師生扒天齊閣殘屋建校時,扒出一把七星寶劍;1958年秋,人民公社組織起「衛星田專業隊」,數百名勞力在高埠廢墟上搞深翻,挖出不少古磚瓦、石磨和毀壞的陶器等;1975年11月店中生產隊社員程廣林等4人在鐵塔南邊取土時挖出一青色古壇,壇內現大量金銀器物。消息走漏後,被當時公社人員叫去訓誡上繳,一直送到阜陽有關單位管理。據統計,挖出金釗3件,金泡、金器71件,銀叉、碎銀子計6240克。
至於那72眼古井,年長的老人還能說出一部分井的大致位置,有的年輕時為了抗旱還下去掏挖過這部分古井。他們盼望挖到寶物,所以爭著下去掏井,並不準外村人下去。他們說,井口雖小,但下面很深很大,人下去磨杴綽綽有餘。他們挖出過古磚古瓦、古瓷花罐、人的頭骨、動物的骨頭等,他們也不知是不是寶物,都不知去向。
古老的運糧河依然有美麗的傳說。據說,住在店集鎮的楚宗室的女兒嫁給高公崔老家一戶官宦之家。為了向女兒家運送東西方便,楚宗室官員便令百姓挖一條河通往崔老家,取名運糧河。此河
歷經2000多年,雖經局部改道,古河址斷斷續續仍在;它起於崔老家,穿過界洪河,流入干溪溝,長約5公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疏浚此河時,挖出了古沉船,一見風很快風化。離柘王殿遺址不遠,現王寨村南運糧河邊有一片窪地,原是大水灣,說是當年停靠船隻的地方。至今清流不絕,綠波粼粼,一直哺育著兩岸生靈。境內的干溪溝、羅溝、雙慶溝等水系。給店集鎮構成了豐富的水資源,經由西淝河流入淮河。 紅城子遺址位於(北平城遺址)渦陽縣曹市集北。漢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牆,有東西二門。
始建於春秋,時名垂惠聚。東漢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將蘇茂、周建被劉秀軍打敗,逃至垂惠聚。次年,劉秀率軍攻打垂惠聚,圍困月余,後用火攻之,城土皆燒為紅色,因此得名紅城子。城址面積約1.3平方公里,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西城牆今平整作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余。其餘三面城牆均成農田。內城地勢較高,俗名小城牆,面積約1897平方米。北面城牆殘高1.5米余,於庄庄東200米處地勢最高,當地群眾呼為「金鑾殿」。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尹喜墓在渦陽縣渦北街道,有座高大的墳墓土堆——尹孤堆,它就是埋葬著春秋末期與老子齊名的道家創始人尹喜之墓。相傳尹喜曾經幾次拜見過老子,與其共同探討道教知識。然而,最後一次拜見,卻病故於老子紀念地宋國的相縣(今安徽省渦陽縣)。宋國的國君就讓人在此地安葬了他。為防止有人盜墓,就掩人耳目,埋了兩個龐大的墳墓,即西尹孤堆和東尹孤堆(曹市集遺址)。兩個孤堆相距三十里,也是古代一舍的距離。
渦陽革命烈士陵園的前身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渦陽縣城北,北鄰渦河,於1951年始建。經兩移館址,至1976年與渦陽花園合並後,命名為渦陽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館內陳列了22位英烈傳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錄。紀念館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輝歷程,包括: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陵園的正門,一條南北向的主幹道筆直伸向革命烈士紀念館,道路兩旁銀杏古樸、雪松挺拔。陵園內按建築物分為瞻仰區和游覽區。瞻仰區包括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骨灰堂和革命史料陳列室。游覽區以荷花池、曲橋、亭子、迴廊等建築群體為中心。
園內種植著銀杏、雪松、刺柏等植物,一片綠意讓人賞心悅目。陵園在綠化上的設計是:看地上綠草鋪地,望空中林蔭蔽天,構成一幅幽靜肅穆的自然畫面,象徵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業績萬古長青。
位於陵園內部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於1979年興建,至1980年竣工。紀念館共394平方米,館外有可容納千人以上的廣場;館內粉白天花,磨石鋪地,在館內正中間擺放著彭雪楓騎馬的雕像。後方的牆上懸掛著「英靈不泯」、「萬古流芳」字樣的金字匾。紀念館的牆上自西向東懸掛著各個時期先烈的照片和資料,在牆上布展著王崇典、張全貴、彭雪楓、杜選青等烈士的圖文資料。
10. 描寫渦陽的一處景點二百字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 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回」之答稱。屬中部戰略要地, S202、S307省道、青阜鐵路、濟祁高速、五級航道穿境而過。 總面積210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0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20個鎮、 1個林場、1個工業園區。人口172萬人。渦陽境內有道教祖庭天靜宮、 道源國家濕地公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 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渦陽悠久的人文歷史,獨特的地理位置, 便捷的交通條件,豐厚的地域特產, 巨量的能源儲備, 決定了其在全省、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2013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9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8.7億元,預計2015全縣生產總值將達260億元以上,渦陽,這座皖北新興之城,正進入井噴式高速發展的關鍵性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