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登塞中央公園
㈠ 安徒生成材的故事
安徒生生平簡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安徒生誕生在丹麥奧登塞鎮的一座破舊閣樓上。他的父親是個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親給人洗衣服維持生活。
安徒生雖然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但他卻有自己遠大的理想。開始,他決心當一名演員,十四歲時便離別了故鄉和親人,獨自來到首都哥本哈根。他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難,以堅強的毅力學習文化。起初,他想學習舞蹈和演戲,卻遭到了拒絕,後來被一位音樂學校的教授收留,學習唱歌。可是第二年冬天,因為他沒有錢買衣服和鞋子,不斷地感冒、咳嗽,嗓音嘶啞了,只好離開了音樂學校。但是,他從事藝術事業的頑強意志毫不動搖,又下決心進行文學創作,用自己的筆寫出人間的不平。他住在一間舊房子的頂樓上,沒日沒夜地練習寫作。經過十幾年的奮斗,終於踏進了文壇。從三十歲開始,專心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一生中共寫了168篇童話故事。如《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等。選編在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安徒生與《賣火柴的小女孩》
那麼安徒生是怎樣寫出這篇童話的呢?
1848年,他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三張畫片寫一篇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窮苦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她手裡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麼。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雙眼漸漸濕潤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小時候要過飯,有一次要飯時,實在走不動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時代惟一疼愛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後,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牆角里,蜷著腿縮成一團,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飢餓。他還想起了在丹麥封建王朝統治下,千千萬萬窮苦的兒童……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攤開稿紙,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廣大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統治階級的憎恨,奮筆疾書,寫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優美動人的童話。
安徒生的童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被翻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廣泛流傳。他也被人們譽為「世界童話大王」。 (摘自:www.srsoft.com.cn )
回答者:關大掌櫃 - 魔導師 十一級 3-2 19:12
--------------------------------------------------------------------------------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安徒生誕生在丹麥奧登塞鎮的一座破舊閣樓上。他的父親是個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親給人洗衣服維持生活。
安徒生雖然過著十分貧窮的生活,但他卻有自己遠大的理想。開始,他決心當一名演員,十四歲時便離別了故鄉和親人,獨自來到首都哥本哈根。他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難,以堅強的毅力學習文化。起初,他想學習舞蹈和演戲,卻遭到了拒絕,後來被一位音樂學校的教授收留,學習唱歌。可是第二年冬天,因為他沒有錢買衣服和鞋子,不斷地感冒、咳嗽,嗓音嘶啞了,只好離開了音樂學校。但是,他從事藝術事業的頑強意志毫不動搖,又下決心進行文學創作,用自己的筆寫出人間的不平。他住在一間舊房子的頂樓上,沒日沒夜地練習寫作。經過十幾年的奮斗,終於踏進了文壇。從三十歲開始,專心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一生中共寫了168篇童話故事。如《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皇帝的新裝》《夜鶯》和《豌豆上的公主》等。選編在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安徒生與《賣火柴的小女孩》
那麼安徒生是怎樣寫出這篇童話的呢?
1848年,他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三張畫片寫一篇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窮苦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她手裡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麼。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雙眼漸漸濕潤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小時候要過飯,有一次要飯時,實在走不動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時代惟一疼愛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後,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牆角里,蜷著腿縮成一團,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飢餓。他還想起了在丹麥封建王朝統治下,千千萬萬窮苦的兒童……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攤開稿紙,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廣大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統治階級的憎恨,奮筆疾書,寫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優美動人的童話。
安徒生的童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被翻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廣泛流傳。他也被人們譽為「世界童話大王」。 (摘自:www.srsoft.com.cn )
回答者:iamsarah - 舉人 五級 3-2 19:12
--------------------------------------------------------------------------------
憂郁的丹麥人---安徒生
黛安娜·弗/文
他長相醜陋,出身卑微,一輩子都夢想著出人頭地。他生性敏感,飽受摧折,不敢談婚論嫁,到頭來反被視作同性戀。他的童話是給全世界孩子們的最好禮物,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他仍然只是一個有趣的作家,而非文學巨匠。
這樣一個外表古怪,內心憂郁的安徒生,又是如何寫出了如此燦爛的純真夢想呢?
1874年,也即安徒生去世前一年,他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信出自一位美國女學童之手,隨信附有一張一美元的鈔票,以及一份登載著安徒生身體病弱及所謂窮困潦倒的報紙剪報。沒多久,別的孩子也開始寄來小額錢款,用以償還費城一家報紙所謂欠這位丹麥作家的「兒童債」,後來,連美國大使也親自給他送來了200個丹麥銀元。還沒有窮得揭不開鍋的安徒生想加以阻止。他寫信給發起這一慈善募捐活動的《費城晚報》發行人吉布森·皮科克,說他盡管很樂於見到「我以小語種所寫的故事能在距祖國如此遙遠的地方找到讀者」,並且為如此多的美國孩子「打破儲蓄罐來幫助他這個老作家」而深深感動,可他確實不需要也不能夠接受這些禮物。他寫道,現在他感到蒙羞,而非自豪和感激,而某種滿足感已經抵銷了安徒生的困窘。
安徒生終其一生都夢想出人頭地,能被視作真正的藝術家,有時侯這種渴望可以戰勝一切。「我的名字開始熠熠生輝,這也是我活著的唯一理由。我覬覦聲名和榮耀,與守財奴覬覦金子如出一轍,」這是他30歲出頭那會兒寫給朋友的信。而今他已69歲,其聲名遠播之廣,美國報紙搞的活動可資證明。他也許比其他在世的作家更為知名,而國際性的聲望通常建立在其他名人的陪襯之上。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便得到廣泛傳誦,盡管其方式並不總是合乎他的本意。像《拇指姑娘》、《丑小鴨》、《皇帝的新裝》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故事,早已有了大量譯本,其中也包括把原作糟蹋得面目全非的粗劣譯文。比如說惡名昭著的瑪麗·霍維特(MaryHowitt),一個不懂丹麥語的英國女人,其翻譯完全仰賴於德文版。另一位英國譯者卡洛琳·皮奇則整段整段地大刪特刪。不過還是出了一些較好的版本,特別是在美國。如讓·赫紹特(JeanHersholt)的譯本,這位丹麥人是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明星。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後,其文學影響力反而仍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莫依亞·希勒的電影《紅舞鞋》比安徒生的原著還要出名。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電影及和卡通片可以在任何一家「巨彈」連鎖店裡租到,迪斯尼公司還執意重寫安徒生一些最優美的故事,為年輕觀眾加上幸福的結局。總的說來,在斯堪的納維亞之外,安徒生被公認為一個美麗童話的有趣作家,而非文學巨匠。
1952年,丹尼·凱(DannyKaye,1913-1987,美國喜劇明星,原名大衛·丹尼爾·卡明斯基。——譯注)主演的電影《安徒生傳》將這種觀點表露無遺。盡管這部影片跟真實的安徒生風馬牛不相及——它倒也從未如此自誇——但它營造出了一個和安徒生童話一樣深入人心的作家生平,它幾乎成了那些童話的續篇:一個來自費恩島小鎮奧登塞的窮小子,獨闖哥本哈根,征服逆境,終獲成功。這也是該片的精髓所在,說遠點兒,和安徒生的自傳也頗為契合,他給它取名為《我生命的童話》,其中並無自我解嘲之意。然而據弗蘭克·婁瑟(FrankLoesser,1910-1969,美國著名的抒情歌曲作者,也是電影《安徒生傳》中多首插曲的作者之一。——譯注)記載,丹尼·凱的這部影片在丹麥被認為是一部無聊,且令旅遊業有點兒難堪的作品。
長期以來,安徒生及其作品為學術界提供了大量素材。幾乎從他辭世那天起,評論家及研究者就開始挖掘他的家族歷史,對其私人日誌和文字資料狼吞虎咽,連一本較早寫就,未及加工的回憶錄也不放過,這本回憶錄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發掘出版。1993年,奧登塞安徒生中心的主任約翰·德·米留斯出版了一本逐日記錄安徒生日常生活的詳盡年譜,此項仍在進行的工作,令丹麥人得以透徹了解安徒生的生活細節——詳至他手淫的頻率——以及在哥本哈根著名購物街斯拖蓋特大街找到的與其他紀念品完全不搭調的一幅肖像畫。對真實的安徒生感興趣的人到處都在增加:愛爾蘭劇作家巴里(SebastianBarry)和美國舞蹈家瑪莎·克拉克(MarthaClarke)最近合作,排演了一出關於安徒生生平的舞劇,其中包括弗蘭克·婁瑟的配樂。作品於去年秋季在舊金山首演,但評論家們多少有些困惑,他們驚異於其出色的視覺效果,卻無法認識到舞台上呈現出的那個陰影中的安徒生。(這部作品正在重排,准備在下個演季進軍百老匯)。此外,諾普夫出版社今春還將出版一部新的安徒生傳記,作者是倫敦《金融時報》的作家傑基·伍施拉格(JakieWullschlager)。新傳將為屈指可數的英文研究論著增加一部可信的作品,布雷茲多夫出版於1975年的《安徒生傳》是其中最為著名之作。
在29歲那年畫的一幅肖像中,安徒生戴高領,留小鬍子,看上去像個花花公子。但是後來拍的許多照片——難看,別扭,冷漠和憂傷——似乎更接近安徒生的真實狀態。「要我說,安徒生的日常狀態就是悲傷,」喬納斯·科林(當時丹麥皇家劇院的導演。——譯注)的兒子愛德華在一本回憶錄中寫道。安徒生的作品也反復透露出零零碎碎的暗示:社會冷遇,性挫折,以及對往事有朝一日會將其吞沒的恐懼。
終其一生,他都無法擺脫在斯萊格思(Slagelse)文法學校四年生活留下的噩夢。他在那兒吞咽著失敗的恐懼,受到毫無同情心的校長的虐待,並被強令停止他難以自製的寫作沖動。他曾給自已在哥本哈根的贊助人P.F.伍爾夫海軍上將的妻子寫去一封充滿自憐情緒的信,伍爾夫太太復信說:
你麻煩起朋友來實在是不遺餘力,我難以相信這樣做能令你好過一些——你對自己——你自己——一貫強烈關注的最終結果便是——你認為你將成為偉大的詩人——我親愛的安徒生!你怎麼就不覺得,你所有這些想法都將一事無成,你正在誤入岐途。
但安徒生已無法自拔。他發誓要當個大作家——像奧倫施拉格(AdamOehlen
㈡ 問大家幾個問題,關於初一年級上學期語文的,急需!!!
《智子疑鄰》
翻譯: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寓意: 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塞翁失馬》
翻譯: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寓意: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麼,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麼,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條件.
什麼是寓言
文學體裁的一種,是帶有勸諭或諷刺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如何判定寓意
1.抓住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來歸納寓意。
2.通過分析事情發展的性質和各個過程,找出存在於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引出寓意。(如《揠苗助長》)
3.寓言中的某些重點語句,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寓意。
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 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郭沫若簡介
郭沫若(1892—1978)現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沫若為筆名。四川樂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詩集《女神》的創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
《龜雖壽》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
翻譯: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過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
翻譯:老朋友准備好了雞黍美食,約請我到他田莊相聚。但見綠樹將村莊四面環繞,青山在村外向遠處迤邐延伸。打開房舍就看到場地和菜園,端起酒來又談起了蠶桑種麻的農事話題。等到秋天重陽節這一天,(我)還要來欣賞(盛開的)菊花。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生卒年不詳,開元進士,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後隱居鄂州武昌。其詩多為五言,常以山林、寺觀為題材。也有部分邊塞詩。有《常建集》。
翻譯: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山光明凈,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萬物一片沉寂,只聽到那悠悠鍾磬的回聲。
《夜雨寄北》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自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今屬河南)。
翻譯:【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您問我的歸期,但我的歸期沒有定,
現在我是獨居在巴山的旅館里,面對不停夜雨,只見秋天的池水往上漲。
什麼時候才能夠與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燭長談,
又說起我獨居巴山的旅館中面對夜雨的情景。
《泊秦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生於世代官宦並很有文化傳統的家庭。他的遠祖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愛好文學。
翻譯:秦淮河上的秋水盪漾,暮靄象輕紗般的舒捲飛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煙霧,兩岸金沙隨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靜靜眺望,對岸酒家的燈火一片輝煌。
歌女如春,「遊客」顛狂,《後庭花》的歌聲彌漫江上,可有誰想到了國破家亡?
《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進賢縣)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
翻譯: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
翻譯:(上嶺很累,但是)莫說從嶺上下來就不難,在下山之前常常讓那些行人空歡喜一場。走入到崇山峻嶺之中,你才從一重山裡出來,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攔住了。
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如夢令》
李清照(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寧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翻譯: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觀書有感》
朱熹(1130~1200)中國南宋思想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翻譯: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開的鏡子,藍天和白雲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彷彿悠閑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為發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
㈢ 安徒生簡潔的簡介
童話之父」安徒生,原本酷愛戲劇與文學,卻在無意中創下了童話王國,寫下《版丑小鴨》、《賣火柴的女權孩》等膾炙人口的童話。
有人曾經替安徒生一生的命運,做過這樣的預言:這個皮鞋匠的孩子,將來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可是,年輕時的安徒生為了實現演員的夢,離開家鄉到首都哥本哈根,卻弄得窮困潦倒,衣食都成問題,受盡了生活的煎熬。
但是,安徒生沒有被打倒,在他心裡燃燒著的希望之火,並不因為一連串的挫折而熄滅。
因為熱中與戲劇,他開始協作劇本,還寫詩和故事。寫、寫、寫,不斷地寫,結果,安徒生成了一個詩人,成了一個童話作家,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任務,安徒生這個名字,傳遍了整個世界。
安徒生一生愛好旅行,他的阻擊踏遍了整個歐洲;代表作《即興詩人》一書,就是他旅行羅馬時所寫的。由此可見,除了不斷的努力外,豐富的見聞也是他的童話受到熱烈歡迎的原因。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誕生。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去世。
㈣ 安徒生是怎樣從逆境中成才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發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贊,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丑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聖尼古拉教堂鍾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並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年代不明),《羅斯基里達之夜》(年代不明)。
游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童話共計156篇
㈤ 關於安徒生這個人
他長相醜陋,出身卑微,一輩子都夢想著出人頭地。他生性敏感,飽受摧折,不敢談婚論嫁,到頭來反被視作同性戀。他的童話是給全世界孩子們的最好禮物,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他仍然只是一個有趣的作家,而非文學巨匠。
這樣一個外表古怪,內心憂郁的安徒生,又是如何寫出了如此燦爛的純真夢想呢?
1874年,也即安徒生去世前一年,他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信出自一位美國女學童之手,隨信附有一張一美元的鈔票,以及一份登載著安徒生身體病弱及所謂窮困潦倒的報紙剪報。沒多久,別的孩子也開始寄來小額錢款,用以償還費城一家報紙所謂欠這位丹麥作家的「兒童債」,後來,連美國大使也親自給他送來了200個丹麥銀元。還沒有窮得揭不開鍋的安徒生想加以阻止。他寫信給發起這一慈善募捐活動的《費城晚報》發行人吉布森·皮科克,說他盡管很樂於見到「我以小語種所寫的故事能在距祖國如此遙遠的地方找到讀者」,並且為如此多的美國孩子「打破儲蓄罐來幫助他這個老作家」而深深感動,可他確實不需要也不能夠接受這些禮物。他寫道,現在他感到蒙羞,而非自豪和感激,而某種滿足感已經抵銷了安徒生的困窘。
安徒生終其一生都夢想出人頭地,能被視作真正的藝術家,有時侯這種渴望可以戰勝一切。「我的名字開始熠熠生輝,這也是我活著的唯一理由。我覬覦聲名和榮耀,與守財奴覬覦金子如出一轍,」這是他30歲出頭那會兒寫給朋友的信。而今他已69歲,其聲名遠播之廣,美國報紙搞的活動可資證明。他也許比其他在世的作家更為知名,而國際性的聲望通常建立在其他名人的陪襯之上。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便得到廣泛傳誦,盡管其方式並不總是合乎他的本意。像《拇指姑娘》、《丑小鴨》、《皇帝的新裝》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故事,早已有了大量譯本,其中也包括把原作糟蹋得面目全非的粗劣譯文。比如說惡名昭著的瑪麗·霍維特(MaryHowitt),一個不懂丹麥語的英國女人,其翻譯完全仰賴於德文版。另一位英國譯者卡洛琳·皮奇則整段整段地大刪特刪。不過還是出了一些較好的版本,特別是在美國。如讓·赫紹特(JeanHersholt)的譯本,這位丹麥人是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明星。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後,其文學影響力反而仍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莫依亞·希勒的電影《紅舞鞋》比安徒生的原著還要出名。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電影及和卡通片可以在任何一家「巨彈」連鎖店裡租到,迪斯尼公司還執意重寫安徒生一些最優美的故事,為年輕觀眾加上幸福的結局。總的說來,在斯堪的納維亞之外,安徒生被公認為一個美麗童話的有趣作家,而非文學巨匠。
1952年,丹尼·凱(DannyKaye,1913-1987,美國喜劇明星,原名大衛·丹尼爾·卡明斯基。——譯注)主演的電影《安徒生傳》將這種觀點表露無遺。盡管這部影片跟真實的安徒生風馬牛不相及——它倒也從未如此自誇——但它營造出了一個和安徒生童話一樣深入人心的作家生平,它幾乎成了那些童話的續篇:一個來自費恩島小鎮奧登塞的窮小子,獨闖哥本哈根,征服逆境,終獲成功。這也是該片的精髓所在,說遠點兒,和安徒生的自傳也頗為契合,他給它取名為《我生命的童話》,其中並無自我解嘲之意。然而據弗蘭克·婁瑟(FrankLoesser,1910-1969,美國著名的抒情歌曲作者,也是電影《安徒生傳》中多首插曲的作者之一。——譯注)記載,丹尼·凱的這部影片在丹麥被認為是一部無聊,且令旅遊業有點兒難堪的作品。
長期以來,安徒生及其作品為學術界提供了大量素材。幾乎從他辭世那天起,評論家及研究者就開始挖掘他的家族歷史,對其私人日誌和文字資料狼吞虎咽,連一本較早寫就,未及加工的回憶錄也不放過,這本回憶錄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發掘出版。1993年,奧登塞安徒生中心的主任約翰·德·米留斯出版了一本逐日記錄安徒生日常生活的詳盡年譜,此項仍在進行的工作,令丹麥人得以透徹了解安徒生的生活細節——詳至他手淫的頻率——以及在哥本哈根著名購物街斯拖蓋特大街找到的與其他紀念品完全不搭調的一幅肖像畫。對真實的安徒生感興趣的人到處都在增加:愛爾蘭劇作家巴里(SebastianBarry)和美國舞蹈家瑪莎·克拉克(MarthaClarke)最近合作,排演了一出關於安徒生生平的舞劇,其中包括弗蘭克·婁瑟的配樂。作品於去年秋季在舊金山首演,但評論家們多少有些困惑,他們驚異於其出色的視覺效果,卻無法認識到舞台上呈現出的那個陰影中的安徒生。(這部作品正在重排,准備在下個演季進軍百老匯)。此外,諾普夫出版社今春還將出版一部新的安徒生傳記,作者是倫敦《金融時報》的作家傑基·伍施拉格(JakieWullschlager)。新傳將為屈指可數的英文研究論著增加一部可信的作品,布雷茲多夫出版於1975年的《安徒生傳》是其中最為著名之作。
在29歲那年畫的一幅肖像中,安徒生戴高領,留小鬍子,看上去像個花花公子。但是後來拍的許多照片——難看,別扭,冷漠和憂傷——似乎更接近安徒生的真實狀態。「要我說,安徒生的日常狀態就是悲傷,」喬納斯·科林(當時丹麥皇家劇院的導演。——譯注)的兒子愛德華在一本回憶錄中寫道。安徒生的作品也反復透露出零零碎碎的暗示:社會冷遇,性挫折,以及對往事有朝一日會將其吞沒的恐懼。
終其一生,他都無法擺脫在斯萊格思(Slagelse)文法學校四年生活留下的噩夢。他在那兒吞咽著失敗的恐懼,受到毫無同情心的校長的虐待,並被強令停止他難以自製的寫作沖動。他曾給自已在哥本哈根的贊助人P.F.伍爾夫海軍上將的妻子寫去一封充滿自憐情緒的信,伍爾夫太太復信說:
你麻煩起朋友來實在是不遺餘力,我難以相信這樣做能令你好過一些——你對自己——你自己——一貫強烈關注的最終結果便是——你認為你將成為偉大的詩人——我親愛的安徒生!你怎麼就不覺得,你所有這些想法都將一事無成,你正在誤入岐途。
但安徒生已無法自拔。他發誓要當個大作家——像奧倫施拉格(AdamOehlen?schlager,1779-1850,丹麥浪漫主義詩人和劇作家。——譯注)那樣的大作家。1826年,這位成熟的21歲學生寫了首甜膩膩的詩,名叫《垂死孩童》,詩中寫道,「母親,我累了,我想睡了,讓我歇息在你的心畔。」第二年,這首詩在丹麥一家報紙上發表,結果大受歡迎。三年後,哥本哈根的大文閥J.L.黑伯格創辦的一本文學雜志選登了安徒生的幻想散文《阿馬格島漫遊記》的部分章節後,其作品再次風行一時。這使安徒生頭一回嘗到備受公眾矚目的滋味,但英格曼(B.S.Ingemann,1789-1862,丹麥作家,詩人和劇作家。——譯注)不久便指責他討好「七嘴八舌、淺薄浮躁的讀者」,這簡直讓安徒生大驚失色。
安徒生也很想討好另一種讀者:與他同時代的名人們。1883年,他首度游歷巴黎,當年他年方二十有八,在丹麥以外還很少為人所知,他直接登門造訪雨果,嚇了人家一跳。這種幾近狂熱的追星舉動才剛剛開始,他這輩子還和這些人拉上了關系:李斯特,大小仲馬,巴爾扎克,門德爾松,格林兄弟(人們經常把他和他們相提並論),海涅——他視安徒生為趨炎附勢之人(「他的舉止顯出了那種王子們喜歡的搖尾乞憐的奴態。」),還有舒曼,羅西尼,有「瑞典夜鶯」之稱的珍妮·林德,瓦格納,以及狄更斯。
安徒生渴求引人注目,但他一直租房獨居。也有女孩子迷戀他,通常是朋友們的女兒,珍妮·林德尤甚。但任何事情只要一和性沾上邊兒,他便勇氣盡失,女人們和她們的胴體總是讓他驚惶失措。
1834年初,他在日記中寫到參觀畫家艾伯特·庫池勒的畫室的經過:
我正坐著,一個約摸16歲的年輕模特兒跟她媽媽一塊到了。庫池勒說他想看看她的乳房。那女孩兒因我在場而稍顯局促,但她媽媽說,「磨蹭啥,磨蹭啥!」,隨即便解開她的衣服,盡數扯到腰部以下,她站在那兒,半裸著,皮膚很黑,胳膊也有些過於細弱,但那乳房美麗,圓潤……我感到自己的身體在震顫。
他的日記在描寫自己的身體時也令人吃驚地坦白。「陰莖疼」或類似的記錄比比皆是,旁邊加上十字狀的標記,表明他手淫過了。快30歲時,他去義大利旅行,期間寫道:
我熱血沸騰。頭痛。血涌進我的眼睛,一種從未有過的激情驅使我走出門外——我不知自己要去哪兒,但是我……坐在海邊的一塊石頭上,漲潮了。紅色的火焰沿維蘇威奔流而下。我往回走時,兩個男人跟了上來,問我要不要女人。不,不要!我大喊,然而回家一頭扎進了水裡。
1901年,有位丹麥作家託名艾伯特·漢森,在一家德文雜志上提出安徒生是同性戀。此後,研究者們就此問題展開的辯論已顯冗長乏味。作為一個成年男子,他偶而也會像對女人那樣對男人著迷,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舞蹈家海拉德·沙夫。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安徒生始終保持著童子之身。不管怎樣,他都是十九世紀一個真真正正的孩子,他的小說和劇本盡管本意是為成人所寫,但也極少以超出當時標准文學修辭的形式去觸及性慾——頂多是些顫抖的嘴唇和有禮有節的擁抱而已。
在安徒生於1875年以75歲高齡去世之前,他已得償所願,大獲全勝。別的作家也對他喜愛有加,其中包括薩克雷,易卜生和朗費羅,他跟他們都有通信聯系。他一度和狄更斯過從甚密,但他們之間的友情竟以惡言收場。布雷茲多夫是這樣記述的,1857年6月,安徒生應邀前往狄更斯在肯特郡的鄉間居所,在那兒一呆就是五個禮拜,幾乎讓主人瘋掉。狄更斯的女兒凱特後來回憶,他父親最終攤牌說:「漢斯·安徒生在這屋子裡睡了五個星期——好像要跟這個家永遠過下去了!」
狄更斯隨後便與他斷交——而安徒生到死也沒明白個中緣由。
安徒生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奧登塞因其聲望而名揚四海。拜訪者紛至沓來,向他表示敬意。他成了歐洲皇室的寵兒。他擺好姿勢讓人為他塑像。(去年7月,人們可以看到大群孩子坐在紐約中央公園安徒生塑像的基座上,聆聽有人為他們朗讀的《哈里·波特與火懷》)但是,比起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甚至漢姆生和J.P.雅各布森,安徒生仍被視為最難以捉摸的藝術家——一位全然用小語種寫作的文學大師——還有,不知何故,這位最悲觀的男士繼續遭受著打擊,他深信任何東西都是過眼雲煙。甚至正當盛名之時,安徒生也在日記中這樣描述他所受的打擊:那純粹來源於一種無因的恐慌:
一個骯臟的肓流站在泉邊。我有種感覺,他可能認識我,並且可能會告訴我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好像我是個得到高升才進了上流階級的賤民。
那時正是美國學童對他大發善心的1874年,他身患重病。一年之內,他便要因肝癌而死去。但是,即便在他彌留之際的這幾個月里(大部分時間他都與猶太商人莫里茨·梅爾考斯一家呆在一起,此人一直在照顧他)他樂於,甚至渴求會晤任何尋訪者。而且,在這些談話中,人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可愛、虛無、對別人賞識的令人心碎的渴望。當時年僅23歲,也不會說丹麥語的英國文學記者和評論家愛德蒙·高斯,後來寫了他如何在門口遇到「一位高個兒、上了年紀的紳士,身穿整套的褐色西裝,戴著一頂顏色同樣深淺的鼻煙色捲毛假發。」高斯接著寫道:
那一瞬間,我好像被狠戳了一下,他那張古怪醜陋的臉和手,他那極長的令人眩暈的胳膊……漢斯·安徒生的臉是一張農民的臉,長至一生的感性和文化生活也沒能從他臉上移去泥土的印記。
美國領事G.W.格里芬好像記不得安徒生身體上的病痛了。「我拜訪他時,」格里芬在1875年寫道,「交給他一封西斯特先生(一位詩人朋友)寄給我的信,請他為他的自選集抄點他喜歡的詩句。」安徒生在一張照片的背面劃拉了幾下,上書:「致L.J.西斯特先生。
人生是最美的童話。此致。H.C.安徒生。」接著,他拉著格里芬的手說,「告訴朗費羅先生,說我病得厲害。」格里芬是帶著明顯的,幾乎是洋洋自得的滿足感來描述這一場景的。不管是他,還是安徒生在去世前那幾個月里同意會見的人,好像都沒有捫心自問,為什麼他們自己還不急不忙地登門討擾呢。
原文載於今年1月8日的《紐約客》雜志,因篇幅所限,未能盡譯。
㈥ 安徒生~~~
憂郁的丹麥人---安徒生
黛安娜·弗/文
他長相醜陋,出身卑微,一輩子都夢想著出人頭地。他生性敏感,飽受摧折,不敢談婚論嫁,到頭來反被視作同性戀。他的童話是給全世界孩子們的最好禮物,但在大部分人眼中,他仍然只是一個有趣的作家,而非文學巨匠。
這樣一個外表古怪,內心憂郁的安徒生,又是如何寫出了如此燦爛的純真夢想呢?
1874年,也即安徒生去世前一年,他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信出自一位美國女學童之手,隨信附有一張一美元的鈔票,以及一份登載著安徒生身體病弱及所謂窮困潦倒的報紙剪報。沒多久,別的孩子也開始寄來小額錢款,用以償還費城一家報紙所謂欠這位丹麥作家的「兒童債」,後來,連美國大使也親自給他送來了200個丹麥銀元。還沒有窮得揭不開鍋的安徒生想加以阻止。他寫信給發起這一慈善募捐活動的《費城晚報》發行人吉布森·皮科克,說他盡管很樂於見到「我以小語種所寫的故事能在距祖國如此遙遠的地方找到讀者」,並且為如此多的美國孩子「打破儲蓄罐來幫助他這個老作家」而深深感動,可他確實不需要也不能夠接受這些禮物。他寫道,現在他感到蒙羞,而非自豪和感激,而某種滿足感已經抵銷了安徒生的困窘。
安徒生終其一生都夢想出人頭地,能被視作真正的藝術家,有時侯這種渴望可以戰勝一切。「我的名字開始熠熠生輝,這也是我活著的唯一理由。我覬覦聲名和榮耀,與守財奴覬覦金子如出一轍,」這是他30歲出頭那會兒寫給朋友的信。而今他已69歲,其聲名遠播之廣,美國報紙搞的活動可資證明。他也許比其他在世的作家更為知名,而國際性的聲望通常建立在其他名人的陪襯之上。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他的作品便得到廣泛傳誦,盡管其方式並不總是合乎他的本意。像《拇指姑娘》、《丑小鴨》、《皇帝的新裝》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故事,早已有了大量譯本,其中也包括把原作糟蹋得面目全非的粗劣譯文。比如說惡名昭著的瑪麗·霍維特(MaryHowitt),一個不懂丹麥語的英國女人,其翻譯完全仰賴於德文版。另一位英國譯者卡洛琳·皮奇則整段整段地大刪特刪。不過還是出了一些較好的版本,特別是在美國。如讓·赫紹特(JeanHersholt)的譯本,這位丹麥人是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明星。安徒生去世一百多年後,其文學影響力反而仍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莫依亞·希勒的電影《紅舞鞋》比安徒生的原著還要出名。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電影及和卡通片可以在任何一家「巨彈」連鎖店裡租到,迪斯尼公司還執意重寫安徒生一些最優美的故事,為年輕觀眾加上幸福的結局。總的說來,在斯堪的納維亞之外,安徒生被公認為一個美麗童話的有趣作家,而非文學巨匠。
1952年,丹尼·凱(DannyKaye,1913-1987,美國喜劇明星,原名大衛·丹尼爾·卡明斯基。——譯注)主演的電影《安徒生傳》將這種觀點表露無遺。盡管這部影片跟真實的安徒生風馬牛不相及——它倒也從未如此自誇——但它營造出了一個和安徒生童話一樣深入人心的作家生平,它幾乎成了那些童話的續篇:一個來自費恩島小鎮奧登塞的窮小子,獨闖哥本哈根,征服逆境,終獲成功。這也是該片的精髓所在,說遠點兒,和安徒生的自傳也頗為契合,他給它取名為《我生命的童話》,其中並無自我解嘲之意。然而據弗蘭克·婁瑟(FrankLoesser,1910-1969,美國著名的抒情歌曲作者,也是電影《安徒生傳》中多首插曲的作者之一。——譯注)記載,丹尼·凱的這部影片在丹麥被認為是一部無聊,且令旅遊業有點兒難堪的作品。
長期以來,安徒生及其作品為學術界提供了大量素材。幾乎從他辭世那天起,評論家及研究者就開始挖掘他的家族歷史,對其私人日誌和文字資料狼吞虎咽,連一本較早寫就,未及加工的回憶錄也不放過,這本回憶錄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被發掘出版。1993年,奧登塞安徒生中心的主任約翰·德·米留斯出版了一本逐日記錄安徒生日常生活的詳盡年譜,此項仍在進行的工作,令丹麥人得以透徹了解安徒生的生活細節——詳至他手淫的頻率——以及在哥本哈根著名購物街斯拖蓋特大街找到的與其他紀念品完全不搭調的一幅肖像畫。對真實的安徒生感興趣的人到處都在增加:愛爾蘭劇作家巴里(SebastianBarry)和美國舞蹈家瑪莎·克拉克(MarthaClarke)最近合作,排演了一出關於安徒生生平的舞劇,其中包括弗蘭克·婁瑟的配樂。作品於去年秋季在舊金山首演,但評論家們多少有些困惑,他們驚異於其出色的視覺效果,卻無法認識到舞台上呈現出的那個陰影中的安徒生。(這部作品正在重排,准備在下個演季進軍百老匯)。此外,諾普夫出版社今春還將出版一部新的安徒生傳記,作者是倫敦《金融時報》的作家傑基·伍施拉格(JakieWullschlager)。新傳將為屈指可數的英文研究論著增加一部可信的作品,布雷茲多夫出版於1975年的《安徒生傳》是其中最為著名之作。
在29歲那年畫的一幅肖像中,安徒生戴高領,留小鬍子,看上去像個花花公子。但是後來拍的許多照片——難看,別扭,冷漠和憂傷——似乎更接近安徒生的真實狀態。「要我說,安徒生的日常狀態就是悲傷,」喬納斯·科林(當時丹麥皇家劇院的導演。——譯注)的兒子愛德華在一本回憶錄中寫道。安徒生的作品也反復透露出零零碎碎的暗示:社會冷遇,性挫折,以及對往事有朝一日會將其吞沒的恐懼。
終其一生,他都無法擺脫在斯萊格思(Slagelse)文法學校四年生活留下的噩夢。他在那兒吞咽著失敗的恐懼,受到毫無同情心的校長的虐待,並被強令停止他難以自製的寫作沖動。他曾給自已在哥本哈根的贊助人P.F.伍爾夫海軍上將的妻子寫去一封充滿自憐情緒的信,伍爾夫太太復信說:
你麻煩起朋友來實在是不遺餘力,我難以相信這樣做能令你好過一些——你對自己——你自己——一貫強烈關注的最終結果便是——你認為你將成為偉大的詩人——我親愛的安徒生!你怎麼就不覺得,你所有這些想法都將一事無成,你正在誤入岐途。
但安徒生已無法自拔。他發誓要當個大作家——像奧倫施拉格(AdamOehlen
㈦ 奧登賽的童話之城
奧登塞雖小,卻因為是安徒生的故鄉而享譽世界。多少年來它不斷地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國籍、不同階層的人們,迎接著安徒生童話的喜愛者及安徒生的崇拜者們。
進入市區,令人感到這里的一切幾乎都與安徒生有關。市中央公園稱安徒生公園,有座安徒生的銅像,面對清悠的奧登賽河。旁邊還有根據安徒生童話《野天鵝》的故事雕塑的另一座銅像:艾麗莎睡在11隻天鵝背上,飛向天空。公園里有一條河,這就是安徒生在童話中說的,它底下就是中國的那條河,天鵝和小鴨在河裡游水,微波飄飄,充滿童話意境。沿著這條河走去,有一青銅海馬,它的一雙長著魚翅的前腿翹出水面,高昂馬頭,張嘴噴吐出細霧般的水沫,馬屁股上有一條巨大的魚尾巴。騎在馬背上的美人魚手裡握著一條鯉魚。據說這也是根據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製作的雕塑。
安徒生博物館位於奧登賽市內一條比較僻靜的街道上,是以安徒生故居的一間矮房子為基礎擴建起來的。這個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安徒生誕生100周年而建。隨著安徒生聲譽和著作影響的擴大,世界各國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參觀人數的增多,博物館曾兩度擴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牆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裡。這里臨街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築,使人感覺彷彿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館的正廳里放著一座安徒生的塑像:安徒生半坐著,左手捧著一本書,伸出右手,神態誠摯而慈祥,身旁有兩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正出神地傾聽安徒生朗誦美麗的童話。博物館內展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來往信件、畫稿以及丹麥一些名畫家、藝術家創作的有關安徒生生活的油畫和雕塑。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樣布置著,古樸的傢具,兩只有補丁的舊皮箱,一頂禮帽,一個提包,一把雨傘,一根手杖。這些曾經長期伴隨他的簡陋的旅行行裝,體現他朴實的生活和情趣。圓柱大廳內還有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根據安徒生自傳體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話》而作的8幅壁畫,內容有安徒生童年、離別故鄉、國外游歷、與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交往、最後到1867年人們歡呼安徒生被授予奧登賽市榮譽市民等安徒生生前各階段的生活與寫作的經歷。在陳列室里,收集了68個國家出版的96種文字的安徒生著作,收藏有中國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及著作27種,其中最早的是1926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的安徒生作品的中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