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華夏植物地質公園
㈠ 我想取個 非主流的情侶名字
^以下僅供參考哦!
^_^是為你和你們家那口子取的吧~
呵呵 祝你們天內長地久哦! ×0×
κiζ容sヤ鳯| κiζsヤ洋
Z:『寳 | q:唄』
小王子 | 小王妃
Me&◆佑邊天! | Me&◆袏邊天!
朱政瑜 | 焦婕
ㄣ蒍你乄學壞 | ㄣ蒍你乄學乖
樵夫 | 村姑
ㄣ蒍你乄變壞 | ㄣ蒍你乄變乖
◆﹏.藍彤志」 | ◇﹏.呂彤志」
張小杭 | 宋敏琪
)米奇ㄣ | )米妮ㄣ
{Οo.難舍伱 | {Οo.難分伱
_▂.相公㎜ | _▂.娘子㎜
~c5ぐo呦稚圜 | ~c5ぐo呦児圜
|._⒏棄° | |._⒏離°
喂.尒恏儍 | 嗯.硪狠儍
喂ヽ莪嫁伱 | 嗯ヽ莪娶伱
㈡ 河南禹州華夏植物園開門了嗎
不知道開門沒有
㈢ 主要古生物群評價
依據生物群的分布范圍、賦存規模、屬種組合、埋藏現狀和原始保存狀態,國際、國內可對比性及研究意義,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科學價值,結合生物群科普和觀賞性等綜合評價,將我省主要古生物群劃分為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三級古生物化石遺跡產地。具體為:
5.5.1.1 中州華夏植物群
晚古生代石炭紀—二疊紀時期,地球上發育著4個植物群,即歐美植物群、岡瓦納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華夏植物群。中國是唯一分布著4個植物群的國家,也是華夏植物群的誕生地。河南省石炭紀—二疊紀地層分布面積廣,蘊藏著豐富的古植物化石,屬華夏植物群組成部分,稱為「中州華夏植物群」。
河南的中州華夏植物群分別產出於楊山組、胡油房組和楊小庄組;本溪組、太原組(朱屯組)、山西組(神垕組)、下石盒子組(小風口組)、上石盒子組(雲蓋山組)和孫家溝組(「石千峰組」)各個岩石地層單位之中。中州華夏植物群從發生、發展、繁盛、衰落到結束可分為初期(發生期)、最早期—早期(發展期)、中期(繁盛期)、晚期(衰落期)和末期(鎂灰岩期)。可劃分為8個植物化石組合(帶)。中州華夏植物群大約初始於早石炭世晚期(臭牛溝期晚期或維憲期晚期)結束於晚二疊世末期(長興期末)。
中州華夏植物群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共約150餘屬近400個種,其中以河南省化石標本命名的新屬種200餘個。僅禹州地區就包含有12個門類112個屬306個種,其中有25個新屬137個新種,又被稱為禹州華夏植物群(楊關秀等,2006)。中州華夏植物群在華夏植物群中具有重要位置,特別是它還兼有華夏植物群的華南、華北過渡類型,對研究華夏植物群有重要意義,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為世界級古生物化石遺跡產地。
5.5.1.2 義馬生物群
「義馬生物群」因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胚珠器官的銀杏(Ginkgo)化石種,其「義馬銀杏果」圖案曾被作為1995年、2000年第五、第六屆國際古植物大會會徽而聞名世界。義馬生物群中有植物36個屬90個種,其中以義馬標本為模式建立了10個新屬25個新種,稱為「義馬銀杏植物群」,並可進一步劃分為5個古植物組合;還有雙殼類、腹足類、昆蟲類、介形類(?)和葉肢介(?)等無脊椎動物化石,以及4種以上恐龍足跡、鱉類和魚類等脊椎動物化石。周志炎院士等先後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了十幾篇科學論文,獲得了世界古植物界的關注,義馬被多次列入國際古植物會議考察路線,在世界古植物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為世界級古生物化石遺跡產地。
5.5.1.3 豫西南恐龍蛋化石群
已知河南南陽地區的恐龍蛋化石分布面積廣、數量大、類型多樣、埋藏集中,並且多種蛋化石並存、原始保存狀態好,賦存層位多,恐龍蛋與恐龍骨骼化石共生,並含有恐龍蛋、恐龍骨骼、龜鱉類、雙殼類、介形類、葉肢介、輪藻、腹足類、古植物、孢粉、遺跡化石等豐富的多門類化石,僅恐龍蛋就有8個科11個屬17個種2個比較種8個未定種。其中,西峽巨型長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其長徑345~610mm,是世界上最長的恐龍蛋化石,可稱為迄今為止的「蛋中之王」。戈壁稜柱形蛋(Prismatoolithus gobiensis)是世界上的稀有類型。已命名了諸葛南陽龍、河南寶天曼龍、張氏西峽爪龍和河南西峽龍3種新屬種恐龍。豫西南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古生物地質遺跡奇觀和自然歷史寶庫中的珍品,為世界級古生物化石遺跡產地,已設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5.5.1.4 汝陽恐龍化石群
截至目前的研究表明,汝陽恐龍動物群至少存在4大類10種以上不同屬種的恐龍,還有龜鱉類、恐龍蛋、雙殼類、輪藻、介形類、孢粉、蕨類植物等豐富的動植物化石。特別是發現的大型蜥腳類恐龍,不僅是「亞洲龍王」,而且在世界大恐龍排序上也位居前列,是白堊紀巨龍類的代表。該動物群是一個以大型巨龍型蜥腳類恐龍為主,小型獸腳類恐龍、鴨嘴龍類和大型肉食龍類為輔的恐龍動物群,被稱為「汝陽巨型蜥腳類恐龍動物群」。該動物群不僅在時空組合上有一定演化序列,而且巨龍型蜥腳類恐龍形成了一個較豐富的類群,該代表性類群填補了中國早白堊世晚期生物群的空白,其面貌可以與阿根廷產阿根廷龍的動物群相比較,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其部分恐龍化石先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展出,在世界具有重要影響,為世界級古生物化石遺跡產地。
5.5.1.5 欒川恐龍動物群
截至目前,欒川恐龍動物群除正式命名了2種恐龍、1種巨蜥,還基本完成研究了竊蛋龍和似鳥龍類,可以識別出alrazinsosaurid、甲龍等3種恐龍,是以小型獸腳類恐龍為主的動物群,可以與蒙古晚白堊世晚期的納摩蓋土盆地動物群類比。特別是兩種早期哺乳動物類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還有一大批化石標本沒有修復和研究。2008年10月,在北美古脊椎動物年會上,一次有中國、日本、加拿大學者發表了3篇關於欒川動物群的初步研究成果,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可以預期,在不久的一段時間內,還將有一批欒川動物群的驚世成果問世。因此,欒川動物群堪稱世界級古生物遺跡資源產地。
5.5.1.6 楊寺庄小殼動物群
小殼動物群是震旦紀末期出現、寒武紀初大量繁盛的個體微小(1~2mm)、具外殼的多門類海生無脊椎動物群。經過20餘年工作,我國先後發現並報道了大量的小殼化石屬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最完整的軟舌螺分類系統,劃分為:梅樹村、西篙坪和楊寺庄3個不同時代的小殼動物群。梅樹村動物群中的小殼動物化石代表了生命大爆發的序幕,而楊寺庄動物群是以我省葉縣楊寺庄命名的寒武紀辛集組小殼動物化石群。
河南辛集組楊寺庄小殼動物群化石已鑒定出有27個屬、37個種、3個未定種,其中有5個屬、17個種是在河南葉縣楊寺庄發現並命名的。楊寺庄小殼動物群與梅樹村小殼動物群有一定聯系,但時代明顯較晚,是中國三大小殼動物群之一,並可廣泛地進行國內、國際對比,科學意義大,是國家級-省級古生物地質遺跡產地。
5.5.1.7 盧氏古脊椎動物群
自1935年李悅言到盧氏工作,在古近紀地層中找到Rhinotitan mongoliensis(Osborn)化石並確定該地區存在古近紀始新世地層以來,1957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周明鎮、徐余瑄等在盧氏城西孟家坡發掘出數量可觀的晚始新世哺乳動物化石。自此,引起了國內許多專家的重視,先後有諸多科學研究成果問世,影響日漸擴大。目前,盧氏古脊椎動物群已鑒定出51種脊椎動物。其中,靈長目秦嶺猴是亞洲發現存在時代最早的靈長類,洛河盧氏兔、楊氏秦嶺鼠是兔科和鼠科在亞洲最原始的代表,cf.Eusmilus sp.是目前世界上最先發現的代表,有9種哺乳類被列入 《地球科學大辭典》(2006)。2001年,全國地層委員會將該套地層確定為中國陸相地層始新統中期標准階——盧氏階(代號為E22),這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個國家標准年代地層,具有重要的對比和研究意義,為國家級古生物遺跡資源產地。
5.5.1.8 淅川古脊椎動物群
河南淅川李官橋盆地古近紀紅色地層中的古脊椎動物化石非常豐富。從1930年李捷、朱森、德日進等開始研究淅川古脊椎動物群後,先後有李傳夔、童永生等幾十位專家相繼開展了研究工作,發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查明淅川古脊椎動物群的形成經過3個地質歷史時期,在早始新世茶嶺期僅以冠齒獸為代表;中始新世盧氏期有脊齒貘和Euryodon minimus存在,新出現了古獸類成員Palaeos-yps sp.尚目及鱷目、嚙齒目、肉食目、中獸科、雷獸科等;到中始新世垣曲期達到鼎盛,其成員共12個目20個科31個種,以哺乳動物奇蹄目最具優勢。它與盧氏古脊椎動物群既有共同點,但又存在較大差異,表明它們的生存環境相似,又各自有獨立的特徵。淅川古脊椎動物群內容豐富,產出層位及地質時代明確,形成歷史確定,在國內、國際有一定影響,其化石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為國家級古生物遺跡資源產地。
5.5.1.9 豫西南古生代無脊椎動物群
在豫西南(淅川、內鄉)地區古生代地層中分布著門類眾多、數量豐富、保存完美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寒武紀三葉蟲動物群有:三葉蟲3個目、30個科、52個屬113個種;奧陶紀珊瑚、頭足類、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動物群有:牙形石27個屬、52個種,腕足類23個屬、24個種,珊瑚類10屬、23種,頭足類13個屬、22個種,雙殼類19個屬、38個種,腹足類10個屬、19個種,筆石類11個屬、30個種,三葉蟲類13個屬、30個種,雙殼類8個屬、12個種;志留紀筆石、三葉蟲、雙殼動物群有:筆石2個亞目、2個科、11個屬30個種(6個新種),三葉蟲9個科13個屬30個種(亞種)(11個新種),以及十餘種雙殼類;泥盆紀生物群有:珊瑚類7個屬、20個種(6個新種,3個未定種),腕足類6個屬、6個種(2個新種),還有植物化石等;石炭紀珊瑚、 類動物群有:珊瑚類42個屬、78個種, 類:10個屬、55個種,另有古植物2個屬、5個種。它們各自有特定區域、特定層位,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一些如珊瑚、三葉蟲、雙殼類等還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該處主體為國家級、部分為省級古生物化石遺跡資源產地。
5.5.1.10 濟源晚二疊世低等四足類動物群
濟源大峪槐圪塔嶺晚二疊世地層中分布的古兩棲類—3種迷齒類、畢氏螈類,爬行類—復齒河南龍、簡齒濟源龍及似哺乳爬行類—恐頭獸類、麗齒獸類、多類黃河獸,是中國晚二疊世地層中分布的三大生物群之一。該動物群的發現與研究,是我國脊椎動物之父楊鍾健先生一生中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河南省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陸生脊椎動物群,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對比和研究意義。近期,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在開展《濟源中生代盆地古生物化石調查發掘與保護》 項目時,在該區域已有突破性發現,發掘出大量脊椎動物化石,深入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之中。該處為國家級—省級古生物地質遺跡產地。
5.5.1.11 其他古生物化石群(點)
偃師、汝陽中元古代洛峪口疊層石化石點、淅川寒武紀三葉蟲動物化石點、淅川志留紀無脊椎動物群化石點、淅川石炭紀珊瑚動物群化石點、三門峽(東坡、窯頭溝)古脊椎動物點、新鄉潞王墳三趾馬化石點、桐柏吳城盆地脊椎動物化石點、信陽平昌關盆地古脊椎動物化石點、唐河西大崗古脊椎動物化石點、鶴壁龐村上新世古脊椎動物化石點、新蔡第四紀哺乳類動物群化石點、南召縣雲陽人化石和哺乳動物化石點、濟源東張村始新世余庄組古脊椎動物化石點、新安縣游溝村中更新世金絲猴化石點、孟縣水牛化石點、安陽小南海古脊椎動物化石點、濟源中生代盆地中的遺跡化石與遺跡組構研究等20餘處古生物群(點)化石產地,在省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科學意義較大,多數還具有觀賞價值,為省級古生物化石遺跡資源產地。
㈣ 下石盒子組古植物特徵——晚中期中州華夏植物群
4.3.6.1 下石盒子組古植物
本書採用下石盒子組作為河南該套地層的岩石地層名稱,下界為砂鍋窯砂岩之底,上界為田家溝砂岩之底。包括3個岩性段:三煤段、四煤段和五煤段。與其上的上石盒子組和下伏的山西組均為整合接觸關系。該組地質時代為中二疊世晚期(祥播期—茅口期)。
圖4.36 多脈帶羊齒Taeniopteris multinervis Weiss(據席運宏等,2008)a.×3;b×0.4 a新安狂口,山西組;b伊川半坡,下石盒子組
下石盒子組(小風口組)自砂鍋窯砂岩底至田家溝砂岩底(含三、四、五煤段),有古植物約90個屬289個種,名單如下:
1)鱗木類(Lepidodendrales);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圖4.37),L.henanense,L.sp.(圖4.38),L.pingdingshanense,L.polymorphum,Lepidodendron cf asymmetricum(圖4.39)L.posthumii,L.cf.szeianum,L.varium,L.polygonale,L.cf.lepidophloides(圖4.40)Yangzunyia henanensis(圖4.41),Lepidophylloides sp.1,Cathaysiodendron incertum,Lepidostrobus sp.1,L.sp.2,Lepidostrobophyl-lum rotundatum,Stigmaria ficoides(Sternb.)Brougn.,S.ruguiosa,Sigillaria ichthyolepis,Aspidiaria sp.,Arthrophyta。
圖4.37 貓眼鱗木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Abb.)Zeill(據席運宏等,2008)
2)楔葉類(Sphenophyllales):Sphenophyllum kawasakii,S.minor,S.paramecoformis,S.henanense,S.jinyangense(圖4.42),S.verticillatum,S.koboense(圖4.43),S.lobatatum,S.papilion-aceum,S.speciosum,S.cf.sinense,S.sino-coreanum,S.tenuie,S.gongxianense,S.yijianense,S.thonii,S.xiaofengkouense,S.yuxianense,S.spp.,Bowmanites fusiformis,B.laxus,B.sp.,Triphyllum sphenofor-mis。
3)木賊類(Equisetales):Calamites cf.gigas,C.schutzeiformisf.kaipingensis,C.suckowii,C.cf.suckowii,C.goeppertii,C.cistii,C.sp.,Paracalamites stenocostatus,Arthropity sp.,Asterophyllites longiflius,A.aokanensis,A.equisetiformis,Annularia papilioformis A.cf papilioformis(圖4.44),A.gaopingensis,A.mucronata,A.gracilenscens(圖 4.45),A.stellata,A.cf.stellata,A.pingloensis,A.cf.pingloensis,A.sp.,Lobatannularia ensifolia,L.cf.ensifolia,L.heianensis,L.cf.heianensis,L.lin-gulata,L.cf.lingulata,L.crassinervis,L.gracilenta,L.minor,L.spatulata(圖4.46),L.papilioformis,L.papiliopsis,L.obtuse,L.multifolia,L.cathaysiana(圖4.47),L.cf.cathaysiana,L.longiforia,L.yiyangensis,Palaeostachya minuta。
4)真蕨類(Pteridophyta):Scolecopteris cathaysicus,Asterotheca arboreseens,A.sahnii,A.orientalis,A.sp.,Qasimia lanceolata,Q.linearis,Caulopteris involuta;Lixotheca(Cladophlebis)permica,Szea(Cla-dophlebis)henanensis,Chansitheca kidstonii,Chansitheca palaeosilvana Henanotheca(Sphenopteris)ovata。
5)楔羊齒類(Sphenopterids):Sphenopteris fermata,S.ligularis,S.tenuis,S.gongxianensis,S.rotunda,S.grabaui,S.dengfengensis(圖4.48),S.(O.)gothanii,S.norinii,Sphenopteridium pseu-dogermanicum,Chansitheca palaeosilvana。
圖4.38 鱗木(未定種)Lepidodendron sp.(據席運宏等,2008)×1 禹州大劉山,下石盒子組
圖4.39 偏鱗木(相似種)Lepidodendron cf.asymmetricum Guet(據席運宏等,2008)
圖4.40 鱗皮鱗木(相似種)Lepidodendron cf.lepidophloides Yao(據席運宏等,2008)
圖4.41 河南楊氏木Yangzunyia henanensis Yang(據楊關秀,2006)×1 禹州磨街,下石盒子組(小風口組)
圖4.42 晉陽楔葉Sphenophyllum jinyangense Xiao(據楊關秀,2006)×1 臨汝坡池,下石盒子組(小風口組)
圖4.43 脊楔葉 Sphenophyllum koboense Kob(據楊關秀,2006)
圖4.44 蝶輪葉(相似種)Annularia cf.papilioformis Kaw(據席運宏等,2008)
6)櫛羊齒類(Pecopterids):Pecopteris(Ptychocarpus)arcuata(圖4.49),P.anderssonii,P.obtusdentata,P.echinata,P.unita,P.flexa,P.shonii,P.rhombica,P.wongii,P.cf.wongii(圖4.50),P.lativenosa,P.tuberculata,P.lepidorachis,P.marginata,P.nervosa,P.nervosum,P.(Aster-otheca)norinii,P.orientalioides,P.calcarata,P.tenuicostata,P.longilingualta,P.yuzhouensis,P.yiyangensis,P.homitelioides,P.feminaeformis,P.heteropinna,P.densifolia,P.lativensa,P.norinii,P.cf.norinii,P.obliquenervis,P.trachynervis,P.liuiana,P.taiyuanensis,P.arborescons,Cladophlebisdeltata,C.ozakii,C.polymorpha,C.shanxianensis,C.yiyangensis,C.cf.nystroemii,Acitheca sp.,Dan-aeites mirobilis,D.saraeponatanus,D.rigida,D.sp.,Fascipteris cathaysiatus,F.sinensis,F.chongsonensis,F.concinnus,F.hallei,F.(Ptychocarpus)densata,F.recta,F.tokchonensis,F.cf.tokchonensis,F.densata,F.stena,F.oensata,F.mianchiensis。
圖4.45 纖細輪葉Annularia gracilenscens Halle(據席運宏等,2008)
圖4.46 匙瓣輪葉Lobatannularia spatulata(He)Yang(據楊關秀,2006)
圖4.47 華夏瓣輪葉Lobatannularia cathaysiana Yao(據席運宏,2008)
7)瓢葉類(Noeggerathiales):Tingia carbonica(圖4.51),T.hamaguchii,T.spiniformis,T.crassinervis,T.?oblonga,Yuania sp.,Discinites orientalis,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
8)種子蕨類(Pteridospermophyta):Callipteridium conferta,Emplectopteridium alatum,Neuropteridi-um polymorphum,N.? nervosum,N.coreanicum,Alethopteris shengii,A.yiyangensis,Protoblechnum cont-ractum(Gu et Zhi)Sun et Shen,P.cf.contractum,P.ellipticum,P.impartum,P.pingdingshanense,P.wongii,P.guangdongensis,Odontopteris henanensis,O.yiyangensis,O.orbicularis,Neuropterishanchengensis,N.henanensis(圖4.52),N.sp.1,N.sp.2,Mariopteris hallei,M.sp.,Sphenopteris(Oligocarpia)gothanii,S.firmata,Chansitheca(Sphenopteris)paosilvana,C.kidstonii.
9)蘇鐵類(Cycadales):Phasmatocycas bipinrata,Liella mirabilis,Primocycas chinensis,Pri-mozamia sinensis;蘇鐵植物葉形態類型Foliage of Cycadphyta:Taeniopteris norinii,T.mojieensis,T.latecostata,T.tingii,T.shausiensis,T.cf.schenkii,T.henanensis,T.leptophylla,T.curvinervis,T.macrospatulata,T.spatulata,T.taiyuanensis,T.tensissima,T.nystroemii,T.multinervis,T.jiyunensis,Ctenis sp.,Nilssonia nobilisoides,N.brevisegmenta,N.sp.,Pterophyllum daihoense,P.erratum,P.sp.。
10)分類不明:Aphlebia sp.,Cyclopteris sp.,Ptychopteris sp.,Rhizomopsis sp.,Radicites sp.。
11)銀杏類(Ginkgophyta):Saportaea nervosa,Rhipidopsis lobata,R.cf.panii,R.sp.,Pseudo-rhipidopsis brevicaulis,Sphenoera sp.。
圖4.48 登封楔羊齒Sphenopteris dengfengensis J.Y.Yang et Zhang(據席運宏,2008)
圖4.49 孤曲櫛羊齒(皺橐蕨)Pecopteris(Ptychocarpus)arcuata Halle(據席運宏等,2008)
圖4.50 翁氏櫛羊齒(相似種)Pecopteris cf.wongii Halle(據席運宏等,2008)
12)松柏類(Coniferophyta):Dicranophyllum tenuifolium,Cordaites schenkii,C.principalis,C.veyieri,C.borassifolia,Cardiocarpus cf.tangshanensis,C.tangshanensis,Dadoxylon(Cordaites)rhodeanum,Prefferhorn 。
13)分類不明裸子植物:Chiropteris(Nystroemia),C.(N.)sp.,C.reniformis(圖4.53),C.spp.,Pelourdea cf.hallei,Nystroemia reniformis,N.pectiniformis,Rhizomopsis gemmifera,Stemushenanensis(圖4.54)。
14)前有花植物類(Preanthophyta),大羽羊齒類(Gigantopteridales):Emplectopteris triangualris,E.sinensis,E.sp.,Cathaysiopteris whitei,Gigantonoclea lagrelii(圖4.55),G.rosulata,G.cladonervis,G.cathaysiana,G.deltata,G.tenuinervis,G.xiaofengkouensis,G.hallei(圖4.56),G.sp.1,G.cf.guizhouensis(圖4.57),Pinnagigantonoclea heteroneura,P.mianchiensis,P.mira,Monogigantonocleagrandidenia,Progigantopteris brevireticulatus,P.longiformis,P.plecyclodonta,P.oblongus,Monogigan-topteris clathroreticulatus等。
15)裸子植物種子:Trigonncarpus sp.,Samaropsis speciosa,S.yuzhouensis,S.sp.,Dengfengia bi-furcate,Yuzhougia mojieensis,Yiyangia huanggouensis,Carpolithus taxiformis,C.pronatus,C.taxiformis,C.sybiniformis,C.sp.1,C.spp.。
圖4.51 華夏齒葉Tingia carbonica(Schoak)Halle(據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館藏)
16)原劃入大羽羊齒類(Gigantopterides)的化石:Gigantonoclea cf.lagrelii,G.rosulata,G.hallei,G.cf.hallei,G.cf.mira,G.cf.taiyuanensis,G.cathaysiana,G.cf.tenuinervis,G.spp.,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
17)種子Yiyangcarpus huanggouensis
4.3.6.2 下石盒子組古植物特徵
下石盒子組的古植物歸入中期華夏植物群晚期,即中期的第二階段。其組合代表為華夏單網羊齒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格脈單葉大羽羊齒Monogigantopteris clathroreticulatus-劍瓣輪葉Lobatannu-laria ensifolia-中國束羊齒Fascipteris sinensis(楊關秀等,2006)。
植物組合特徵是地方性屬種占絕對優勢。各類群最突出的特徵為:(1)大羽羊齒目、瓣輪葉達首次繁盛;(2)真蕨門蓮座蕨目和節蕨門楔葉目又現新高潮;(3)蘇鐵植物繼續迅速繁衍;(4)中生代型植物Nystroemia,Chiropteris,Neuropteridium,Cladophlebis始現或增多,籽羊齒Nystroemia pectiniformis和Chiropteris reniformis豐度極高;(5)鱗木目和科達綱仍為聚煤植物;(6)瓢葉目和古相種子蕨相對不發育。值得注意的是,本植物組合帶中始現的植物化石種佔4/5以上。顯示出與賦存於下伏山西組中的植物組合帶的截然不同。
圖4.52 河南脈羊齒Neuropteris henanensis J.Y.Yang et Zhang(據席運宏等,2008)
下石盒子組沉積時期,由於地處三角洲暖濕氣候環境,各類群植物全面繁榮。不少化石產出的層位明顯反映出兩個事實:一方面該植物化石組合中有4/5以上的化石種與山西組植物組合截然不同。但大的類群相同,仍在前期基礎上發展演替而來。此外,該植物組合內,有相當多化石曾出現於華北中部上石盒子組中,表明了下石盒子組所含植物化石與華北中部上石盒子組下、中部的相似。同時,該組合植物也顯示了中國南北華夏植物群的過渡特徵。對此,王軍等(1999)對河南二疊紀植物地理區系性質進行過研究,認為該區二疊紀植物群與同期的華北、華南相比,兼有二者特徵,具過渡性色彩;並有較強的地方性特色,在中二疊世(原二分的早二疊世晚期至晚二疊世早期)尤為明顯。
圖4.53 腎掌蕨 Chiropteris reniformis Kaw(據席運宏等,2008)
圖4.54 河南莖Stemus henanensis Xi(據原鄭州地質學校標本,2008)
圖4.55 波緣單網羊齒Gigantonoclea lagrelii(Halle)Koidz(據席運宏等,2008)
圖4.56 栗葉單網羊齒Gigantonoclea hallei(Asama)Gnet Zhi(據席運宏等,2008)
圖4.57 貴州單網羊齒(相似種)Gigantonoclea cf.guizhouensis Gu et Zhi(據席運宏等,2008)×1 登封,上石盒子組
本組合帶代表分子為:Sphenophyllum koboense,S.yuxianense,Lobatannularia ensifolia,L.gracilenta,L.spatulata,Annularia papilioformis,Scolecopteris cathaysicus,Fascipteris sinensis,F.den-sata,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G.tenuinervis,Progigantopteris brevireticualtus,Monogigantopteris clathro-reticulatus。重要分子有:Pecopteris lativenosa,P.taiyuanensis,Primocycas chinensis,Phasmatocycas pin-nata,Taeniopteris latecostata等。
該植物組合的地質時代為中二疊世晚期(祥播期—茅口期)。
圖4.58 楔三葉Triphyllum sphenoformis J.Y.Yang(據席運宏等,2008)
圖4.59 多形羽羊齒Neuropteridium polymorphum Halle(據席運宏等,2008)
我已經聽說了准確消息這個不要門票了
㈥ 石炭系—三疊系
在新的《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2001)中,石炭系—二疊系的劃分有了較大的變化,石炭系傳統三分,現改為二分(范炳恆,1998):下石炭統(早石炭世)、上石炭統(晚石炭世);二疊系由傳統的二分改為三分:下二疊統(早二疊世)、中二疊統(中二疊世)、上二疊統(晚二疊世)。
遵循上述新的年代地層劃分原則,按照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Ⅱ)(陸相)的劃分方案,同時兼顧傳統和便於成果應用,岩石地層的內涵和劃分仍沿用已有方案。岩石地層組的界限則依據具有相對等時意義的標志層,建立年代地層和岩石地層的關系(表1-3-9)。根據上述思路,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汪曾蔭,1996),建立了渤海灣盆地石炭系—二疊系地層系統(圖1-3-40)。
石炭系—二疊系沉積後的晚海西構造運動,使部分地區抬升剝蝕,產生平行不整合,但多數地區與三疊系呈連續沉積關系,所以本項目將下中三疊統與石炭系—二疊系劃歸同一構造層研究。
(一)岩石地層特徵
岩石地層單位不考慮時間、成因、氣候環境或事件等因素的影響,重點考慮岩石特徵的一致性(蔣飛虎,2004)。在覆蓋區的鑽孔資料中除根據岩性組合特徵外,還輔以自然伽馬測井曲線、電阻率曲線(孤北古2井)進行劃分對比。
石炭系—二疊系自老到新可以劃分為本溪組、太原組、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孫家溝組)。三疊系分布局限,僅在臨清坳陷等少數地區保留有下、中三疊統,自下而上可劃分為劉家溝組、和尚溝組、二馬營組。
表1-3-9 華北地台石炭系—二疊系劃分對比沿革表
圖1-3-47 渤海灣盆地下、中三疊統殘留厚度等值線圖
上三疊統在渤海灣盆地的渤海灣盆地整體缺失,而華北西部的鄂爾多斯、沁水盆地及濟源盆地等地則較發育。
綜上所述,研究區內地層殘留厚度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在各主要坳陷中殘留厚度變化相對較大,缺失現象普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原始沉積時期,基底地形地貌特徵復雜,後期受地質構造運動和氣候等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形成了目前的殘留厚度展布格局。
(四)沉積建造特徵
經過晚奧陶世—早石炭世的沉積間斷,中晚石炭世地殼下降,沉積了石炭系—二疊系海陸交互相含煤建造。
本溪組沉積時期,研究區從西向東地層厚度及碳酸鹽岩含量均呈現增加的趨勢。本溪組超覆在中奧陶世峰峰組或馬家溝組之上,主要由一套頁岩、砂岩夾薄層海相灰岩所組成,或夾有煤線。
太原組沉積時期,渤海灣盆地形成了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主要由砂岩、頁岩、砂質頁岩、粉砂岩、石灰岩、煤層所組成。
山西組—下石盒子組沉積時期,形成了一套濱海碎屑岩地層。其中,山西組主要由陸相沉積的砂岩、頁岩、黏土岩組成,夾有多層近海泥炭沼澤所組成的煤層,是華北盆地重要的成煤期;下石盒子組為一套黃綠色、灰綠色砂岩、頁岩、粉砂岩、砂質泥岩互層,夾有不可採煤層的、以陸相為主的碎屑岩沉積。
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沉積時期,從北向南,岩性逐漸變細,從含礫砂岩和粗砂岩為主過渡為泥岩、粉砂岩和中細砂岩為主。上石盒子組為一套黃綠色、紫紅色砂岩、粉砂岩、砂礫岩、泥岩互層的碎屑岩沉積,煤層主要出現在南部淮南地區;石千峰組為一套含有紫紅色、灰紫色泥岩、砂岩、淡水泥灰岩(淡水灰岩)和少量石膏的河流湖泊相沉積,全區基本不含煤層。
早中三疊世部分地區抬升剝蝕,但研究區基本延續了晚古生代的構造性質和古地理輪廓,海水從南東方向完全退出。主要發育陸相沉積,呈現出西部分布連片、東部分布零星的特點。中、下三疊統主要分布於西南部的臨清、東濮凹陷及西北側的冀中、黃驊坳陷,為一套河湖相紫紅色泥、砂岩。
晚三疊世,印支運動造成渤海灣盆地缺失上三疊統。
圖1-3-48 石炭系—二疊系演化示意圖(年代地層格架)
年代地層剖面(圖1-3-48)反映出,石炭紀中後期,在經過長時間的剝蝕後,華北再一次沉降並接受沉積,海侵首次出現在徐淮地區和遼東-唐山地區,在這些地區沉積了最早的本溪組。後隨著海侵的擴大,逐步擴展到華北南部、北部和東部。太原組、山西組、石盒子組的頂、底界線,總的趨勢是由北向南、由東向西逐漸抬高,時代由老漸新。其中的標志層及煤層等,也同步穿時變化。
上述穿時特徵反映出,本溪組沉積時期海侵最先在渤海灣盆地開始,此後向西部、南部擴展,反映了盆地基底呈向東開口的箕狀形態,繼承了早古生代晚期的盆地基底形態。太原組開始,盆地南部成為海侵發源地和歸宿處,盆地基底呈南傾態式。
㈦ 山西組古植物特徵——早中期中州華夏植物群
4.3.5.1 山西組古植物
本書仍稱山西組,採用底界置於灰岩結束之頂面,上界為砂鍋窯砂岩之底的意見(相當於楊關秀等,2006之神垕組)。分為3段:(1)二1煤段(灰岩頂—大占砂岩之底);(2)大占砂岩段(限於大占砂岩體);(3)小紫斑泥岩段(大占砂岩之頂—砂鍋窯砂岩之底)。山西組地質時限為中二疊世早期(棲霞期)。
山西組以太原組上部灰岩段最頂部至砂鍋窯砂岩之底為界。其中含有豐富的古植物化石,計約65個屬169個種,名單如下:
1)鱗木類(Lepidodendrales):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L.polygonale,L.posthumii,L.yuzhouense(圖4.31),L.sp.1,L.sp.2,Bothrodendron sp.,Stigmaria ficoides,Sigillaria parabrardi,Cathaysioden-dron liulinense,C.henanense(圖4.32),C.incertum,Lepidostrobus coneoides,L.sp.,Lepidophylloides sp.。
圖4.31 禹州鱗木Lepidodendron yuzhouense Yang(據楊關秀,2006)
圖4.32 河南華夏木Cathaysiodendron henanense Yang(據楊關秀,2006)
2)楔葉類(Sphenophyllales):Sphenophyllum emarginatum,S.cf.emarginatum,S.elongatiefolium,S.gongxianense,S.kawasakii,S.cf.kawasakii.,S.koboense,S.sino-coreanum,S.minor,S.cf.minor,S.neofimbriatum,S.oblongifolium,S.orientale,S.apertum,S.pseudocostae,S.rotudatum,S.spinulife-rum,S.scopulatum,S.thonii,S.cf.thonii,S.xingyuense,S.verticillatum,S.cf.verticillatum,Bowman-ites tusifomis。
3)木賊類(Equisetales):Calamites cistii,C.schutzeiformis F.typicus,C.sp.,Asterophyllites longi-folius,Annularia orientalis,A.stellata,A.cf.stellata,A.mucronata,A.gracilescens,Lobatannularia sinen-sis,L.spatulata,L.lingulata,L.ensifolia,L.cf.ensifolia。Schizoneura mancharliensis(圖4.33)
4)瓢葉類(Noeggerathiales):Tingia carbonica,T.spiniformis,T.partita,T.hamaguchii,T.trilo-bata,T.subcarbonica,Tingiastachya sp.Yuania sp.,Discinites orientalis,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Rhacopteris bertrandii。
5)真蕨類(Filicales):中州蕨屬Zhongzhoupteris caudatus。
6)櫛羊齒類(Pecopterids):Pecopteris arborescens,P.(Ptychocarpus)arcuata,P.acuata,P.hemitelioides,P.candolleana,P.cf.candolleana,P.cyathea,P.flexuosa,P.densifolia,P.andersonii,P.cf.gracilenta,P.lativensa,P.cf.lativensa,P.orientalis,P.cf.orientalis,P.polymorpha,P.unita,P.shenhouensis,P.wongii,P.taiyuanensis,P.feminaeformis,P.liuiana,P.cf.liuiana,P.cf.feminaec-formis,P.anderssonii,Acitheca salviniaefolia;束羊齒屬Fascipteris densata,F.hallei,F.stena,F.sp.1(圖4.34),F.sp.2;Cladophlebis manchurica,C.cf.manchurica,C.nystroemii,Lixotheca(C.)permica。
圖4.33 東北裂鞘葉Schizoneura manchurliensis Kon』no(據席運宏等,2008)
圖4.34 束羊齒(未定種)Fascipteris sp.1(據席運宏等,2008)
7)楔羊齒類(Pecopterids):Sphenopteris tenus,S.yiyangensis,S.nystromii,S.taiyuanfuensis,S.jinpingensis。
8)種子蕨類(Pteridospermophytes):Neuropteris plicata,N.hanchengensis,N.ovata,N.henanensis,N.giganta,N.sp.2,Emplectopteris sinensis(圖4.35)Emplectopteridium alatum,Alethopteris ascendens,A.dsjianensis,A.henanensis,A.hallei,A.norinii,A.cf.norinii,A.densissima,Autunia conferta,Proto-blechnum wongii,P.contractum,P.sp.,Odontopteris subscrenulata,Mariopteris hallei,M.sparsulus,Cal-lipteridium koraiense,C.trigonum,C.coreanicum,C.cf.coreanicum,C.tachingshanense,C.cf.changii。
9)蘇鐵類(Cycadales):Taeniopteris latecostata,T.mucronata,T.schenkii,T.cf.schenkii,T.multinervis,T.jiyuanensis,T.nystromii,T.tingii,T.yernauxii,T.tongshanensis,T.serrulata,Procy-cas densinervioides,Cathaysiocycas rectanervis,Nilssonia cf.huabeiensis。
10)松柏類(Coniferophyta):Cordaites principalis,C.schenkii,C.vetteri,C.? norassifolia,Neo-cordaites lanceolatus,Cordaianthus volkmanii,C.curtus,C.sp.,C.latiovalis,Cordiocarpus cordai,C.tangshanensis,Artisia cathaysia。
圖4.35 中國織羊齒Emplectopteris sinensis Huang(據席運宏等,2008)
11)大羽羊齒類(Gigatopteridales):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Progigantonoclea henanensis,Cathaysiopteris whitei。
12)裸子植物種子(Semina Gymnospermarum):Trigonocarpus sp.,Carpolithus taxiformis,C.beaniata,C.glansiformis,C.mitriformis,C.multigranosus,C.sp.,Ptychocarpus weiss,Samaropsis wongii,S.taiyuanensis,S.deltata,S.pingdingshanensis,Cornucarpus villosus-incurvus,Cardiocarpus cf.tongshanensis,Cornucarpus sp.,Acanthocarpus penicilliformis。Henancarpus yuzhouensis。
13)分類位置不明植物:Aphlebia sp.1,Rodicites sp.,Caulopteris sinensis。
4.3.5.2 山西組古植物特徵
楊關秀等(2006)對河南禹州植物群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出版專著 《中國豫西二疊紀華夏植物群——禹州植物群》,該書是目前為止對該區山西組(神垕組)、下石盒子組(小風口組)、上石盒子組(雲蓋山組)最為系統的研究成果。因此,以下對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石盒子組的總結中,本書引用了其中的重點結論,只是在植物群所產出的岩石地層單位名稱和分期上,提出了本書整體劃分的意見,對於河南省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石盒子組的層型剖面,建議選用楊關秀等(2006)的剖面(本書不再列舉)。
山西組中的古植物歸入早中期中州華夏植物群,即中期的第一階段。
其組合代表為三角織羊齒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翅編羊齒Emplectopteridium alatum-中國瓣輪葉Lobatannularia sinensis-懷特華夏羊齒Cathaysiopteris whitei組合(楊關秀等,2006)。
楊關秀等(2006)經過深入研究,指出該植物組合在禹州地區特徵是:
1)該植物化石組合的植物總貌中,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比例大致相近,其中以真蕨和種子蕨植物為主體,次為節蕨植物。該植物化石組合中東亞型的種居優勢位置。
2)本組合帶各重要類群的面貌為:(1)大羽羊齒目和瓣輪葉處於始現、分化階段(楊關秀,1987b),前者都為原始型,有Emplectopteris,Progigantonoclea和Cathaysiopteris,它們只出現在該組合帶中。瓣輪葉只有剛分化出的Lobatannularia sinensis,偶有少量L.ensifolia始現;(2)楔葉目繁盛,Sphenophyllum等葉型和具三對型的種同時存在。但後者大都為初具葉鑲嵌而三葉大小差別不太大的種,未見具主脈類型;(3)蓮座蕨目和櫛羊齒類,古相種子蕨植物的畸羊齒類、齒羊齒類、美羊齒類、座延羊齒類和脈羊齒類的屬種較多。瓢葉目Tingia繁盛;(4)蘇鐵植物迅速多樣化,已發現3個屬8個種;(5)鱗木目和科達綱屬種雖不多,但數量上可能超過其他各類群,是濱海潮坪沼澤中的主要聚煤植物;(6)有一定數量早期組合帶的分子存在,如:Neuropteris ovata,Lepidodendron posthumii等。
3)該植物組合代表分子有:Lobatannularia sinensis,Annularia orientalis,Sphenophyllum thonii,Cladophlebis manchurica,Alethopteris ascendens,A.norinii,Emplectopteridium alatum,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Cathaysiopteris whitei,Taeniopteris serrulata。重要分子有:Sphenophyllum oblongifolium,S.verticillatum,Pecopteris candolleana,P.polymorpha,Tingia hamaguchii,Odontopteris subcrenulata,Callipteridium tachingshanense,Progigantonoclea henanensis,Taeniopteris mucronata,Procycas densiner-voides,Cathaysiocycas rectanervis,這些分子幾乎都不見於下石盒子組中。
本組合帶植物面貌在豫西各地基本一致。各剖面產出此組合帶的層位中都沒有出現確切的Gigan-tonoclea。而Emplectopteris,Emplectopteridium,Lobatannularia sinensis卻一直延續到本組合帶最上部。值得注意的是,自豫西至兩淮地區普遍見到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Emplectopteridium alatum,Cathaysiopteris whitei三者在同一層中產出,如禹州大風口剖面(楊關秀,1985),濟源下冶,鞏縣大峪溝(楊景堯,1991)。新安縣還發現Cathaysiopteris whitei位於神垕組下部二1煤頂板中(楊景堯,1987)。山西平朔礦區該種在山西組中發現(王仁農,1990)。山東淄博地區,該屬甚至也曾產出於山西組底部(牛保祥,1992)。上述材料表明,這3個種的分布在本區不存在上下層位關系,而是同屬一個植物組合帶中的分子。
該植物化石組合帶垂向上演替較明顯。中、下部有太原組組合帶的孑遺分子,如禹州大風口剖面本組合帶底部(P.3層)有Callipteridium tachingshanense;(P.5層)有Lepidodendron posthumii,Neuropteris ovata。下部含煤段部分鱗木類和科達類相對豐盛,櫛羊齒類為小羽片長橢圓形,中脈不下延者居多。中部大占砂岩以上,植物種類繁茂,Sphenophyllum種的多樣度高,(P.7層)有大量Cathaysiopteris whitei。上部(P.9層)有Protoblechnum wongii始現;櫛羊齒類的多樣度增高,Pecopter-is 小羽片中脈下延的種增多;但Alethopteris ascendens,A.norinii,Emplectopteridium alatum,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都還存在,後者直至頂部才消失;Protogigantonoclea自下而上形態演替明顯。總觀本區植物化石組合帶,在垂向逐漸演替過程中雖然有新的分子陸續出現,但各化石層的基本面貌一致,應歸為同一組合帶。這種總體面貌的一致性和垂向演替的現象,李星學(1963)早就指出過:在華北地台中部山西、內蒙古、河北、遼寧錦西、陝西渭北的山西組和下石盒子組中同樣存在。因此,華北中部、南部的山西組和下石盒子組中的植物化石應劃歸為同一植物化石組合帶為宜。
就總體特徵而言,該組合呈現大羽羊齒類和瓣輪葉始現、分化。楔葉類繁盛,蓮座蕨和古相種子蕨繁盛,蘇鐵類迅速分化,華夏植物屬種居優勢地位。
本書將山西組中植物組合的地質時代歸屬中二疊世早期(棲霞期)。
㈧ 禹州市國土資源局
上官建平 黨組副書記、局長(2009年7月任)
王長仁 黨組書記(2009年7月任,2010年4月離)
李清堂 黨組書記(2010年4月任,2010年8月離)
許紅濤 黨組副書記
劉新法 黨組成員
李敏增 副局長(2010年4月離)
李順興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金紅 黨組成員、副局長
范志勛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俊甫 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4月任)
柴建強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李藝軍 黨組成員、工會主席
鄭英傑 黨組成員
杜仲選 黨組成員
董耀偉 黨組成員(2010年4月任)
上官建平簡介:1958年出生,漢族,大專文化程度,中共黨員。1976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禹州市糧食局副局長,禹州市外資外經辦主任、黨組書記,禹州市商務局局長、黨委副書記;2009年7月至今,任禹州市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全局現有幹部職工761人,其中,行政編制19人,事業全供、自收自支共742人。局下設機構45個,其中,一級機構11個,分別是辦公室、政策法規監察股、規劃耕地保護股、用地審批管理股、土地利用股、地籍管理股、人事教育股、綜合股、礦產開發管理股、計劃徵收股、礦產儲量股;二級機構34個,分別是國土資源監察執法大隊、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冶金礦產管理辦公室、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土地估價事務所、地產交易中心、礦產技術服務中心以及26個國土資源管理所。
【土地資源概況】截至2010年底,禹州市轄區總面積為2203534.35畝。其中,耕地面積1346556.55畝;園地面積為2663.25畝;林地面積為179291.85畝;草地面積為138048.15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65013.60畝;交通運輸用地51798.6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4459.65畝;其他土地85702.80畝。
【耕地保護】2010年,建立健全了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制度,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逐級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全市耕地保護面積穩定在90501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75681公頃,實現了國務院提出的「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的總體要求。2010年,實施許昌市級投資土地整理項目3個,新增耕地256畝;禹州市投資土地整理項目6個,新增耕地380畝;完成了范坡小呂省級基本農田整治項目,凈增耕地1367畝。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5月7日,禹州市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許昌市政府批准。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無超計劃批地現象。完成了禹州市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項目和河南地方鐵路改建工程預審,神火集團梁北煤礦改擴建項目預審上報國土資源部,許昌供電公司(禹州神垕變電站順店變電站)預審上報許昌市國土資源局。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高度重視對城市存量土地的摸底排查和盤活收儲工作,採取「實物儲備、紅線儲備、信息儲備」等多種儲備方式,收儲土地786畝。全年出讓土地18宗,面積885.34畝,出讓價款45098.9365萬元。在新增建設用地供應方面,教育引導用地單位轉變觀念,科學規劃,將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落實到項目建設中,加大投資強度,建設標准廠房。2010年以來,新建標准廠房17.63萬平方米,其中,單層標准廠房16.87萬平方米,二層及以上標准廠房0.76萬平方米。
【地籍管理】深入開展二調後續工作,完成了全市1469平方公里的外業調查、農調內業建庫、城區60平方公里和鄉鎮政府所在地22平方公里的權屬調查和上圖工作,並通過國家級外業核查和省廳檢查驗收。嚴格執行土地登記主體統一、權屬明確、程序規范、手續完備、資料齊全、土地證書、登記卡格式統一、內容完整的基本工作要求,認真落實「以證管地」,貫徹「五不登記」,推進土地登記規范化進程。2010年以來,頒發土地使用證252宗,其中,國有土地證222宗,集體土地使用證30宗。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在全市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用地需求逐年遞增、用地計劃指標日趨緊缺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全年申報批次用地20個,單獨選址項目用地2個,涉及用地108宗,總面積495.4832公頃(其中,耕地419.3285公頃)。
【禹州本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招投標納入政府采購】禹州市人民政府就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將本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招投標納入政府采購的請示》作出批復,同意將本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招投標納入采購統一管理,由市政府采購辦、市政府采購中心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政府采購和招投標工作。土地開發整理是由政府財政資金實施的工程項目,省、市政府不斷加大項目資金撥付力度,僅2009~2010年,禹州市就計劃安排項目17個,使用國家、省、市資金4515萬元。上級部門對土地開發整理資金的管理也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招投標要求更加規范。隨著招投標工作標准越來越高,任務量越來越大,由禹州市國土資源部門組織本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已難以適應當前的要求。為確保全市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更加公開、透明、依法、依規,徹底杜絕由此產生的腐敗行為,禹州市國土資源局積極申請將本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招投標納入政府采購統一管理。
【全面開展國土資源管理知識培訓】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務和新要求,不斷提高幹部職工的業務素質,切實增強依法行政和科學管理國土資源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熟、能戰斗、能吃苦」的國土資源管理隊伍,禹州市國土資源局與華中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學院聯合舉辦國土資源管理培訓班,對全系統600餘名幹部職工進行全面培訓。這次培訓採取封閉式集中學習的方式,分3期進行,每期學習時間約120學時,半個月時間,培訓內容以土地、礦產資源和城鄉規劃管理為主,輔以必要的行政管理和相關知識,採取課堂講授、研討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環節教學法,研究式、案例式和互動式教學等方式相結合,使參加培訓人員深刻領會和正確理解當前國土資源發展的總體戰略和要求,系統學習土地管理、土地規劃、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土地管理與規劃方面的最新專業技能,提高駕馭全局、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明確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增強大局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立足當前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拓創新,提高業務素質和勝任崗位工作的能力。
【礦產資源】禹州市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共發現礦產4大類、24種。分別是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7種,非金屬礦產14種,水氣礦產2種。主要優勢礦產是煤炭、鋁土礦、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建築石料等。煤炭探明資源儲量16.16億噸,遠景資源量70億噸,位居全省第三位。分布在禹州市整個轄區內。鋁土礦探明資源儲量2940.3萬噸,遠景資源量2000萬噸,位居全省第四位。分布在萇庄、淺井、磨街、鳩山、方山、文殊、神垕、鴻暢等鄉(鎮)。耐火粘土探明資源儲量572.1萬噸,它與鋁土礦是伴生礦產,分布情況與鋁土礦相同。水泥用灰岩探明資源儲量50億噸,位居全省第十位,分布在角子山礦區、大雞山礦區、靈山礦區、楊垌溝礦區。建築石料灰岩估算資源量超過10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萇庄、淺井、無梁、神垕、鴻暢、方山、鳩山等鄉(鎮)。
【礦產資源管理】全面實施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公開、公平、公正、規范、有序的采礦權市場。完成了采礦權人年度開發利用報告檢查和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了解和掌握了全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摸清了全市礦業權分布現狀、更新了采礦權登記資料庫,提升了礦業權管理水平。對7個探礦權項目進行了實地檢查和年度審查,對91個甲類礦產資源礦山和76個乙類礦產資源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報告進行了備案。全面推進非煤礦山資源整合工作,礦業權數量由264個整合為176個。加強資源稅費征繳工作,全年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3305萬元,征繳冶金礦產品資源稅1200萬元。深入開展「礦山百日執法」等專項活動,嚴厲打擊無證勘查開發、超層越界開采、非法轉讓礦業權等違法行為,消除事故隱患,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累計出動執法人員900餘人(次),車輛600餘台(次),摧毀非法采礦點120餘處(次),拆除、收繳發電機組等大型采礦設備37台、水泵等小型設備100餘件,辦結礦產資源違法案件108宗。
【禹州華夏植物化石群遺跡被評選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跡」】在河南省首屆「十大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跡」評選中,由禹州市申報的「禹州二疊紀中州華夏植物化石群遺跡」名列第六位,成為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跡」之一。禹州市位於嵩箕地塊南部,地貌上處於伏牛山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境內二疊紀地層出露完整,發育最佳,層位連續,保存良好,不僅形成了著名的「北型南相」含煤地層,而且古植物化石含量極其豐富,河南中北部地區分布的石炭紀—二疊紀地層共發現古植物化石約130屬、540種,僅禹州地區就發現了112屬、306種(其中新屬25個,新種137個),絕大多數是華夏植物群的特有屬種,從區系組成上屬於典型的二疊紀華夏植物群。根據豫西各地若干剖面對比綜合,禹州華夏植物群已知植物化石至少在40層,占總數的2/3,並出現大量地方性特有分子,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中,大羽羊齒目植物極其豐富,包括了該類群自始現、繁盛至消失全過程的代表分子,是研究二疊紀華夏植物群得天獨厚的理想地區。中國地質大學楊關秀教授等將其命名為「禹州植物群」,具有特殊的科學價值,在國內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禹州市非煤礦山數量縮減三成以上】截至12月底,禹州市非煤礦山總數為176個,較上年同期的264個縮減了33%。禹州市礦產資源豐富,優勢礦產資源與劣勢礦產資源並存,采礦權分布廣泛,設置分散,由於一些礦山企業生產規模不符合要求,導致資源浪費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為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改善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和礦區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進一步集中,禹州市自2010年3月起全面開展了非煤礦山資源整合工作。他們堅持「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相銜接」、「資源效益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安全生產相統一」、「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原有礦山企業以鄉(鎮)為單位、以資源為基礎、以資產為紐帶,通過企業並購、協議轉讓、聯營、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開展整合工作,根據各礦山企業所處地理位置和資源分布實際,因地制宜劃定礦區范圍,合理設置采礦權,順利實現了在原有采礦權總數基礎上縮減30%以上的目標。
【執法監察】在執法監察大隊重點巡查和鄉鎮國土資源所分片包干巡查相結合的同時,在全市聘請657名村級土地協管員,形成以行政村為基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多方位、全覆蓋的國土資源監察信息網路,及市、鄉、村三級動態巡查監管體系,確保轄區內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並得到及時制止和查處。深入開展了第十次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本著「實事求是、區別對待」的原則,對監測到的106個新增建設用地圖斑進行實地勘測,立案44宗,結案44宗,對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地塊實施拆除復耕,確保各類圖斑處理到位,全市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7.18%,順利通過了上級驗收。
【信訪工作】2010年,從解決信訪遺留問題入手,加大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力度,實行領導包案責任制和重大信訪案件會審制,努力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迴音。成立了土地礦產糾紛調解委員會,下設土地、礦產糾紛調解工作組,對涉土涉礦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及時進行調處解決,全市涉土涉礦信訪案件大幅度減少,未出現重大群訪事件,赴京、赴省訪同比下降50%以上;省廳、市局批轉、交辦的信訪事項結案率達到100%,本級受理信訪事項辦結件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
(李紅彬 張延偉)
㈨ (一)晚石炭世的古氣候分析
中奧陶世以後,華北地區經受了長期剝蝕,到中石炭世又遭海侵,晚石炭世仍處於海侵階段並逐漸進入高潮,形成了廣闊的濱淺海域。此時華北地區普遍接受了海陸過渡相(即海陸交互期)的碎屑岩和灰岩的交互沉積;發育了以類則更喜歡在低能相對平靜的水體中生活,水深可能較前者大,但均不會超過100m的深度。腕足類、苔蘚蟲也都屬於淺海生物。屬於無鉸腕足類的舌形貝更是喜歡砂泥質海底,生活在濱海地區。
本區晚石炭世發育了濱海熱帶氣候條件下的植物。如具大葉痕的東方型鱗木,也是本時期造煤的重要物質。
2.古地磁測試
中心觀測點為山西太原(115°E,378°N)。太原地區晚石炭世古磁極方位為356°±63,古緯度為95°N。古緯度呈NE86°左右方向伸展,局部屬於低緯度熱帶地區,與上述類、古植物類群生態特徵分析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