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世界地質公園基礎設施
『壹』 所謂的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內的白石山「雙層結構式」具體什麼意思
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 境內的中國房山世界地 質公園中白石山的上的大理岩與花崗岩「雙層結構式」地貌是一處獨特的構造—沖 蝕岩溶地貌景觀。而蝕岩溶地貌就 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中典型的代表地貌之一。
『貳』 2014年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的有哪些
1. 奧地利阿爾卑斯礦石地質公園 (Ore of the Alps Global Geopark of Austria)
這個地質公園坐落於薩爾茨堡以南50公里所謂「內山」(Inner Mountains)之中,佔地211平方公里,屬霍克康尼(Hochkönig)的聖維特(St. Veit),胡塔(Hüttau)和米爾巴赫(Mühlbach),轄地。這個地區的人類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與該地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鐵礦和金礦息息相關。阿爾卑斯山礦石公園主要地處於砂岩區(the Graywacke Zone),由5.41億年到2.52億年歷史的富礦碎屑岩構成。其北緣屬於鈣質北部阿爾卑斯山,南至阿爾卑斯中央山脈。它的特色在於碳酸岩懸崖、瀑布、峽谷、山泉、落石梯田、冰斗湖和山岩。 地質公園制高點的高地霍克康尼(Hochkönig ,海拔2941 米)終年被冰川覆蓋。
2. 加拿大滕布勒嶺地質公園(Tumbler Ridge Global Geopark of Canada)
滕布勒嶺世界地質公園以及路途遙遠、位置荒涼而聞名。它是北美西部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也第一次呈現了形成落基山脈的板塊構造。這里的山脈和丘陵時間跨度從前寒武紀到白堊紀(4600至6600萬年前)。它包含更新世的沉積物,並保存有一部分三疊紀的泛大陸海岸線(約2.5到2億年前)和波動的西部內陸海道的海陸地面間隔變遷。地質公園還輔有豐富的古生物資源,這為進行中的科學研究形成了基礎。白堊紀的恐龍遺跡(其中許多有全球性意義)-一個有著非比尋常的特徵的白堊紀恐龍骨架,三疊紀的魚類和海洋動物意義尤其重大。在滕布勒嶺,恐龍探索走廊是一個主要景點,而其中的越野行道網則通向眾多的地質奇觀,包括無與倫比的瀑布、恐龍遺跡、山峰、沉積岩層、洞穴和峽谷。
3. 中國昆侖山地質公園(Mount Kunlun Global Geopark of China)
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距青海省格爾木90公里。它佔地1403平方公里,海拔3504米到6178.6米,由三個風景區構成:納赤台、西大灘、瑤池。這個地質公園擁有豐富的地質遺跡,它們為復雜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提供了證據。2001年的昆侖山8.1級地震,也是中國六十年來最強的一次地震,形成了一條長達426公里的斷裂帶,被研究者們稱為「大自然的課堂」。地質公園有著壯觀的冰川和凍土地貌,是地理研究的絕佳場所。這里是人們研究青藏高原的起點地區之一。世界最高、也是凍土上建築最長的鐵路——青藏鐵路橫跨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萬山之祖」的昆侖山在中國的神話與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4. 中國大理蒼山地質公園(Dali Mount Cangshan Global Geopark of China)
蒼山位於雲南省西部,青藏高原最南端的高地上,是一座年前形成的年輕山脈。但是組成蒼山的岩石已經超過20億歲了。蒼山主要由變質岩構成,包括以美麗的紋理和結構聞名的大理石。它是最新的冰川期在亞洲最南端形成的山脈,許多冰川地貌被完好地留存並展現出來。蒼山肅穆神聖,自然風光獨樹一幟。白族獨特且豐富多彩的傳統使得蒼山成為倍受青睞的旅遊景點。
5. 丹麥奧舍德地質公園(Odsherred Global Geopark of Denmark)
奧舍德半島景觀坐落於哥本哈根約100公里開外的地區,在17000年前,第四紀晚期才形成。奧舍德拱門是理解這一時期冰川活動規律的關鍵景觀。它們也是冰川衰退、終磧壟和融水洪水平原的典型地貌例證。形態各異的奧舍德冰川東部、北部和西部被海水環繞。這個地質公園還以活躍且持續的冰河期海岸形成活動為特色,例如環礁湖的形成、沼澤和流沙。如今這個地區是丹麥假日旅遊的首選之地。
6. 法國阿德榭山地質公園(Monts d』Ardeche Global Geopark of France)
阿德榭山是法國的第五個世界地質公園,也是第一個在阿爾卑斯山以外的世界地質公園。它位於中央高原的東緣,羅納河谷與高原山地之間的交界地帶。它包括200平方公里帶有陡峭斜坡的低山地帶,地面景觀特點在於石頭梯田和人工種植的栗子樹。阿德榭山展現了法國東南部漫長的地質與地貌史。這個地質公園里可見的地球歷史可以追溯到華力西褶皺帶的形成時期,約5億年前,還包括海洋和礁石的時代。但是,這里最主要的特徵是火山活動,而且地質公園包括兩種獨特的火山形成的主要景觀:火山頂(Sucs)和所謂的「阿爾代什年輕火山」(Ardèche young volcanoes,更新世126000到11000年前)。
7. 日本阿蘇地質公園(Aso Global Geopark of Japan)
阿蘇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日本東南的小島——九州的中心。地質公園擁有一個27萬年前到9萬年前由四次超級火山爆發形成的巨大的破火山口(東西距離18公里,南北距離25公里),火山錐和一個活火山口。阿蘇火山是一個古時候與火山有關的宗教的中心,一些民俗延續至今。大約無完人住在這個破火山口內。穩定的基礎設置和人工控制的火山活動監測系統使得遊客可以前往探險,輕輕鬆鬆觀察火山地形。這個地質公園的主要部分位於阿蘇久住國立公園內,阿蘇久住國立公園是日本第一個國家公園,於1934年被指定。破火山口周圍的山頂上發現了約30000年前石器時代的人居遺址。
8. 摩洛哥姆古恩地質公園(M』Goun Global Geopark of Morocco)
姆古恩世界地質公園坐落在摩洛哥中央高阿特拉斯山脈的中部。中央高阿特拉斯山脈是摩洛哥最高、最大的山系。這個地質公園的地址遺產包括絕妙的礦物學和古生物學特徵兩方面,例如豐富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和蜥腳類恐龍的足跡,侏羅紀時期的石灰岩橋Pont d』Imin Ifri,瀑布和引人注目的礫岩峭壁。
這里也有人類自史前時代以來活動的證據,包括岩畫和工件。以典型的傳統建築和糧倉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產,見證著阿馬奇格人(柏柏爾人)數百年的存在。
9. 葡萄牙騎士領地地質公園(Lands of Knights Global Geopark of Portugal)
位於葡萄牙北部的後山(Trás-os-Montes)地區,佔地700平方公里。它擁有記錄了地球歷史一個重要階段的地質景觀,包括一列與海洋地殼交疊的古老大陸的岩石(可追溯到超過5億年前)。此外,這里還發現了沉積物,證明這里存在過一個曾引入伊比利亞半島內部的古老水系以及活躍的斷層,例如橫跨整個地質公園領地的維拉利卡斷層。這里的文化特色是狂歡節期間的假面宗教儀式。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以惡魔和神秘的人物形象為特色。
10. 西班牙耶羅島地質公園(加那利群島自治區)(El Hierro Global Geopark of Canary Islands Autonomous Region, Spain)
這個地質公園涵蓋了整個耶羅島,加那利群島最西邊、最小、最年輕一個島,形成時間不早於112萬年前。它是單個火山島最好的代表之一,擁有三種具有重要地質意義的真是景觀。這個小島到處分布著供科學研究、觀光和教育用的火山活動特徵,包括斷層、凝灰岩環、低平火山口、熔岩管、堤壩、樹化石、礦泉、新的火山坑、最年輕的熔岩流以及滑坡景觀,有的呈現以拱形的壯麗結構。火山地質清晰可見,便於研究和觀光。
11. 西班牙莫利納和阿爾托塔霍地質公園(Molina and Alto Tajo Global Geopark of Spain)
這個地質公園位於瓜達拉哈拉省的卡斯提爾拉曼查地區,在馬德里東北約200公里處。在地理學意義上,莫利納地區是南伊比利亞高原的一部分,在北向的埃布羅河和南向的塔霍河之間。這些河流對這個地質公園的景觀、植物、動物和人類活動影響深遠。莫利納和阿爾托塔霍地質公園的地質遺產以大型的持續沉積物為基礎,范圍從奧陶紀一直到今天。它們構成了近4億年來地球歷史的大事記。這些典型的地質構造里,超過20個部分被科學家視為事關國際利益的地質層型和邊界。這個地區從古至今都是人類居住地,還包括重要的舊石器時代岩畫樣本和 Celtebarian堡壘,為Celtebarian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無價的信息。
『叄』 中國的有幾個世界地質公園都哪些
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2004年2月13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中國的8家國家地質公園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巴黎宣布,我國浙江雁盪山、福建泰寧、內蒙古克什克騰、四川興文四家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9月,中國泰山等6處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8年1月,江西龍虎山和四川自貢地質公園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9年8月,陝西秦嶺地質公園和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已達22處。截至2009年8月,全球共有64處世界地質公園。
第一批:
◎ 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張家界市,佔地總面積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質公園分布區內出露泥盆紀(距今3.5億~4億年)厚層石英砂岩,由於岩層產狀平緩,垂直節理發育,受後期地殼運動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沖刷等內外地質動力作用的影響,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在園區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達350米,石峰形態各異,優美壯觀,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學價值。其它尚有方山、岩牆、天生橋、峽谷等造型地貌以及發育在三疊紀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觀。
園內森林茂密,並有銀杏、珙桐、紅豆杉、鵝掌揪等珍稀植物,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實物例證。
◎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佔地總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及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保存系統而完整,豐富多樣,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及科學價值。廬山環境幽雅,文化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
◎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仁化、曲江兩縣交界地帶。地質公園東西寬17.5公里;南北長22.9公里,總面積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圍18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於南嶺山脈南側的一個山間盆地中,整體為紅層峰林式結構,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間,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形態各異、氣象萬千。
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看去似赤城層層,雲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丹霞山又稱「中國紅石公園」,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
構成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是形成於距今約7至9千萬年前的晚白堊世的紅色河湖相砂礫岩。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本區受構造運動的影響,產生許多斷層和節理,同時也使整個丹霞盆地變為剝蝕地區。在距今約2,300萬年開始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得本區迅速抬升。在漫長的歲月中,間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區的地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質作用將本地區塑造的秀麗多姿。
整個山區保存著較好的亞熱帶常綠林,四季鬱郁蔥蔥,蒼翠欲滴。丹霞山世界公園除了美不勝收的自然風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和片狀分布的山頂、山谷原始生態群落及古樹名木和野生動物,以及歷史上人類利用丹霞地貌的各種古遺存等,這一切都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省黃山風景區於2001年底被評審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被我國政府列入向聯合國推薦的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參評名單。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屬花崗岩峰林景觀。以雄峻瑰奇而著稱,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體峰頂尖陡,峰腳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區內奇峰聳立,巍峨雄奇;青松蒼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雲海浩瀚,氣勢磅礴;溫泉水暖,噴涌不歇。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三奇和豐富的水景顯示了天然的完美和諧。黃山風景區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的地方。
◎ 河南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因山勢高峻,群峰似刀,常見白雲繚繞而得名。園區內地貌復雜,地勢起伏大,多具深溝峽谷、懸崖峭壁,連綿起伏,為典型的構造剝蝕地貌。已開發各類自然景觀7種170餘處,較為重要的有系統獨特的地層、岩石、礦物旅遊資源,典型特徵的地質構造旅遊資源、險峻秀麗的構造剝蝕地旅遊資源、奇異多樣的洞府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的生態旅遊資源及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
◎ 黑龍江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佔地總面積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火山地質地貌類。
五大連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時代最新的火山群,被譽為「中國火山博物館」。因這里有豐富的具有醫療價值的礦泉,又被稱為「中國礦泉水之鄉」。園區內有規律地分布著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於1200萬年~100萬年的地質時期,2座火山噴發於1719年~1721年,是中國最新的火山之一。區內火山錐體拔地而起,錐體中的火山保存完整,從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長達10餘公里,阻塞河流形成五個串珠狀湖泊--五大連池。這里的熔岩地貌類型多樣,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噴氣錐、噴氣碟,有典型的繩狀熔岩、翻花狀熔岩及各種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象形熔岩、火山彈、浮石、熔岩隧道等。園區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難得的科學旅遊,休假康療勝地。
◎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
以「天下第一奇觀」著稱的雲南石林公園,佔地總面積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岩溶地質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岩溶地質公園。石林形態類型主要有劍狀、塔狀、蘑菇狀及不規則柱狀等。特別是這里連片出現的石柱群,遠望如樹林,人們望物生意稱之為「石林」,石林術語即源於此地。石林地貌造型優美,似人似物,在美學上達到極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園區內彝族風情濃厚,環境宜人,與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雲南石林把當地文化、地質形成、生態保護和完善管理有機融為一體,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含構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北古陸南緣,在公園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嵩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嶽」,人文景觀眾多,計有十寺、五廟、五宮、三觀、四庵、四洞、三壇及寶塔270餘座,是歷史上佛、儒、道三教薈萃之地,它們和珍稀的地質遺跡相配合構成了立體的、多層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質公園景觀。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1] [2] [3] [4] [5]
『肆』 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和要求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在UNESCO地學部主持下,國際地學計劃(IGCP)科學執行局會議多次討論地質遺跡保護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效益,各國地質學家逐漸形成了共識,即推動地質公園發展,以保護地質遺跡,恢復地質生態環境,普及地球科學知識,補益地方經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特別是1996年在北京舉辦的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討論了歐洲地質公園的建設問題,在歐盟的支持下,2000年歐洲地質公園正式建立,現已有15個國家的32個公園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地學工作者早在1985年就已提出建立地質公園的設想,世紀之交,更是把地質公園建設推動得如火如荼,走在了各國的前面。全球地學界已對地質公園工作有了比較一致的認識,並協力打造這一品牌。
UNESCO第29次大會決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質特色的全球地質景區網路」,UNESCO156次執行局會議更進一步要求「選擇地質上有特色,同時兼顧景觀優美,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地質遺跡建立地質公園」。2001年6月UNESCO執行局通過(161EX/Decisions,3.3.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其成員國提出的創建具有獨特地質特徵區域的自然公園(也稱地質公園)」的特別動議。
1.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工作指南
2002年1月,UNESCO地學部再次提出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計劃,並於2002年5月正式發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工作指南》(國家地質公園領導小組辦公室,2002)。
2003年2月7日,UNESCO地學部召集IGCP科學執行局、地球科學聯合會和地理聯合會及地質公園顧問專家組共同討論決定世界地質公園推薦工作正式啟動,各成員國按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指南要求和標准准備好申報,在通過UNESCO地質公園顧問專家組同意後,上報正式申請給UNESCO。UNESCO2003年2月7日會議還專門對UNESCO制訂的《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工作指南》,進行了逐條討論和修改(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2002,2003,2004,2005)。
正文,分為4條30款。
第一條對地質公園的定義標准進行了敘述。地質公園有明確的邊界線,有足夠大的面積適應於當地經濟發展,有一系列具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價值,能代表某一區域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地質遺跡(或遺跡群),也許還有生態和歷史、文化意義;以公園的方式進行保護、管理和經營,使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支撐點;使之為當地居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文化發展的基地;使之成為保護地質遺跡和開展科學研究的基地;使之成為大眾科學普及和學生實習的基地;其所在國的獨立司法權不受影響,所指定的管理機構必須制訂詳細的管理規劃,統一好各方面的利益,並負責向UNESCO報告公園的發展情況,解決好UNESCO不同項目重疊交叉的協調問題。
第二條世界地質公園提名程序。地質公園在政府主管部門同意後,著手准備申請報告,地學特徵分析陳述中,應得到各國權威地學機構首肯,要請求UNESCO地質公園顧問專家協助報導,申請報告和支持性材料,通過UNESCO國家委員會上報UNESCO地學部後,由顧問專家組織現場考查和評審,並根據情況提出補充修改意見,若符合標准即可向UNESCO總幹事推薦,由UNESCO總幹事批准並通知申請人和相關國家。
第三條在獨立的國際地質公園顧問專家組正面積極評價的基礎上,本地質公園即可被UNESCO授權使用「UNESCO」承認其優秀性,並不意味著UNESCO承擔法律和財政上的責任。
第四條要求世界地質公園的管理部門應通過該國駐UNESCO代表團遞交定期的評估報告,並對提出的要求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對於不達標的公園或者自願退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公園可按程序除名。
申請表的內容是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的必備材料,重點要組織4個方面的材料,即屬地鑒別、科學意義、屬地分析和代表主管機關的簽字。
對其他保護區域要協調好關系,對文化遺產的各類交流活動要適時開展。
2.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現場評估和評審
經3年試行,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執行局(GGNBureau)於2006~2007年對原世界地質公園的章程進行了補充修改,規定了每個國家每年只能提出兩個申請(首次申請可提三個)預選地,這些預選地首先必須是國家地質公園;對類型相似的提名地其間距離不應小於200km;對現場考察一般不能太短(5天為宜),對申請材料要求簡潔明了,以80頁以內為宜。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制定了嚴格的評估表,供申請者自我評估和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現場評估和評審時使用,共分如下幾個方面。
(1)地質與景觀
·屬地;
·地質遺跡保護;
·自然和文化遺產。
其中特別重視地質遺跡的數量和評價,科學意義和遺跡類型,保護情況與解釋系統,開放情況和非地學遺跡情況。
地質遺跡保護的法律和規章的制訂,要求至少要有50%的面積進入保護區域。要有告示,有專人巡查,對採集標本要有專門規定,保護區的定期維護和清理,對自然損壞也應有防禦措施,開放的景觀可以定期輪休。
(2)管理結構
有完善有效的管理機構,有保護和發展規劃,要有強項和弱勢的分析,並有落實的核查,不僅有關地質和景觀,而且對區域農業、林業和旅遊業(特別是地學旅遊)的相關內容在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好市場開拓和營銷,提出市場開發策略,搞好產品開發和分銷。旅遊路線的規劃和設計,不同功能區的劃分和管理開展合作與交流、不同專業的專家學者、科研部門和大中院校的合作與人員聘用,各類人員的比例與參與,和媒體的合作,資料庫與信息中心的建立。
(3)科學普及工作
建立教學與科研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提供條件,有專門的環境專家,開展環境教育,要有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開展的科學普及活動,並提供科普教材、電影光碟、幻燈片、錄像等。廣泛展示其科學價值。
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出版刊物,編寫論文和小冊子,出版專著或大眾讀物和普及讀物。
(4)地學旅遊
信息中心和展覽的設置,要有合作單位預先(比如一周)提供信息,成為接待遊客的中心,有簡易服務項目,特別是殘障人士的專項服務,提供信息方式多樣化,有紙質或音像,最好能互動,計算機網路是發布公共交通情況的快捷方式,最好能保證交通工具選擇的多樣性。
導游隊伍,針對不同人群特殊需求的專業導遊人員(如地學、生物、環保等)的配備,設置重要解說牌,更需要通俗易懂的解說詞和出版物,有特殊的科普路線的設計和開發思路。
和各種媒體的合作,電子郵件的預約和行程安排的更新,多種便捷和環境友好型旅遊方式的安排、住宿、餐飲點位的設置要更加人性化。對公園提供的各類服務要經常評估,廣泛收集社會反映,統計社會需求變化,改進工作。
(5)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特色旅遊和服務系統的建立,地方特色產品和紀念品的生產銷售,既要積極營銷,擴大商業活動,提高當地居民就業和經濟發展水平,又要做到可持續,形成環境友好型和循環經濟、推動其健康發展,促進產業更新。
(6)可到達性和設施的完善
便捷的交通,優質的服務,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條件,縮短路途時間,增長景區停留,保證遊客安全,以增加遊客滿意度。在公園申報時以上6項都應有一定基礎,並能通過評估,找出差距,不斷改進,日臻完善。
『伍』 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管理
地質公園作為一類特殊的旅遊區,更強調科學性,嚴格要求,為達成標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有關管理部門為了加強對國家地質公園的管理,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地質遺跡資源,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促進地質公園所在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特製定了行之有效的辦法。
地質公園是由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區構成。地質公園管理工作按行政隸屬關系,由當地人民政府具體負責申報、審批、規劃等工作,並對其進行監督管理。
地質公園建設應當編制總體規劃,報批後,由地質公園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並實施。規劃的修改應報原批准單位批准。
規劃內容應包括:地質公園概況、規劃原則與目標、資源保護和管理、科學研究與普及、宣傳推廣、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行政管理、投資概算、效益評價等。應與土地利用規劃、城鄉建設規劃、交通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應該按照地質遺跡的價值與重要性劃分為不同功能區域,並按照不同區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並按照建設規劃進行建設,達到相應要求,在被批准後2年內舉行揭碑開園儀式。
對於不能按期舉行揭碑開園儀式的,可以給予警告,限其在3到6個月內完成。警告期結束後仍然不能舉行揭碑開園儀式的,經審議,批准,取消其資格。
地質公園應當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有一定比例的地質專業人員,在公園規劃編制、園區建設、科學普及與研究、宣傳等工作發揮作用。
國家地質公園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應將上一季度情況列表上報國土資源部,季度報告內容包括:遊客數量,經濟收入,管理人員情況,博物館、說明牌建立情況,導游員培訓情況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每年元月5日前把上年度情況作出詳細的年終報告,除以上要求的統計數據外,還要有相關的文字說明。世界地質公園每年元月5日前應把相關情況用英文向UNESCO GGN Bureau報送。
地質公園范圍內,禁止可能損害地質地貌、破壞地質遺跡完整性的行為。禁止與國家地質公園保護和建設方向與要求不協調的工程建設活動,確實不能避開地質公園園區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單位需提交地質遺跡保護可行性論證報告,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後方可動工。
地質公園應編制科學研究計劃,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可以從地質公園門票收入、社會各界捐款以及政府部門劃撥的保護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設立科學研究基金,鼓勵支持科學研究。
地質公園須建立地質博物館和室外標示系統,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地質公園的導遊人員,應經過地學知識的專門培訓。
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實行督察員制度。國土資源部定期或不定期向國家地質公園派出督察員,對國家地質公園的各項工作進行檢查與監督。世界地質公園由UNESCO派國際有關專家進行檢查。
國土資源部根據各國家地質公園的年度報告、督察員報告以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核查結果,每3年對國家地質公園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優秀、達標、不達標3個等級。對評估結果為「優秀」的國家地質公園,予以獎勵。對評估結果為「不達標」的國家地質公園,予以警告,並限期整改;有嚴重問題的國家地質公園閉園整頓,直至達標。對於整改不力、已經不能滿足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地質遺跡要求的國家地質公園,經國家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審議,報國家地質公園領導小組批准,取消其「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專家組根據UNESCOGGN Bureau所頒布的再評估表的要求進行考核評估,其中特別強調了對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貢獻,參加或組織國際性的地質公園會議,會上的活動和論文發表情況,與其他公園的聯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管理機構和財務情況,各類人員結構的合理性,財政狀況的穩定性(Komoo,2003)。新的政策的制定;地質遺跡保護措施、辦法、成績,各種遺產地(含地質和文化、生物等)保護地的變化路線的開發等;地學旅遊市場營銷中應用平面媒體、出版物和電子傳媒、會議展覽及文化藝術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公園進行推介宣傳,增加其知名度,完善接待設施,擴大科普范圍,提高質量,特別是要廣泛徵求遊客意見,不斷改進公園服務工作;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地學旅遊帶動農林畜牧業、手工業、餐飲服務業、商業等全面發展。拓展市場,增加居民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優化其生活質量和環境(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2002,2003)。
『陸』 地質公園建設助推焦作地方經濟發展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
2004年2月13日,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的一聲宣布,雲台山地質公園以中國第三名的身份成為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焦作雲台山通過「地質公園」這個平台,由河南走向了全國,從全國走向了世界,已經成為不僅在國內具有很高知名度、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的公園。自2001年初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啟動到2004年初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成功,她僅用3年時間便走完了一般景區10餘年走過的道路,出現了被旅遊界褒稱的「焦作現象」,在地質公園建設和地質遺跡保護中起到了極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一、地質公園建設助推經濟發展
建設雲台山國家與世界地質公園大大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是實現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條新路子。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公園的開發力度,使公園的科學品位、旅遊檔次快速提升,客源市場從原來的華北地區拓展到全國范圍,也開始得到國外遊客的青睞。2000年,雲台山公園接待遊客20萬人,旅遊門票收入300萬元。到2004年,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僅雲台山園區就接待遊客125萬人次、門票收入9000萬元;五大園區共接待遊客414.32萬人次、門票收入16442.34萬元,旅遊綜合收入40.32億元,同比增長9%,拉動地方GDP增長4.3%。2010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958.99萬人次,旅遊門票收入6.0億元,旅遊綜合收入147億元,佔GDP的比例達到11.8%。
二、地質公園建設助推城市轉型
公園所在地——焦作市,是新中國成立後按照「一礦一市」、「一市一業」模式建立起來的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炭規模化開采已超過百年,累計開采原煤3億噸,上繳國家利稅50億元,資源型產業所佔比例一度超過90%。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煤炭資源枯竭,經濟結構失衡、社會負擔加重、生態環境破壞加劇等問題集中暴露,「九五」期間全市經濟年均增速只有3.5%,焦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地質公園建設拉動了旅遊經濟,促使焦作市確立「旅遊立市」的戰略,使焦作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由「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的成功轉變,旅遊業已成為支撐焦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組建了雲台山旅遊集團公司,投資近5億元用於旅遊景區精品建設,建成了連接雲台山、青龍峽、峰林峽的青雲大道,初步形成「大雲台山」的旅遊格局;舉辦了三屆焦作山水國際旅遊節,第五屆「中國·焦作太極拳國際交流大賽」升格為由國家體育總局、河南省政府主辦。啟動了太極文化名城建設、打造「太極聖地」品牌,投資2000餘萬元加大以陳家溝為代表的人文景觀開發力度,啟動了投資11億元的焦作市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建設。「雲台山」和「焦作旅遊」成為國內知名品牌,旅遊業成為焦作經濟轉型的重要標志。旅遊業的發展,給焦作帶來的不僅僅是GDP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客流和信息流的劇增對焦作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極大地帶動了其他領域的轉型工作。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雲台山懸泉飛瀑、青龍峽深谷幽澗、峰林峽峰叢林立、青天河碧水連天、神農山龍脊長城,共同構成一幅山清水秀、北國江南的錦綉畫卷;她已經成為河南省的一張名片,建設好、發展好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必將有力地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做出重要貢獻。
『柒』 加強地質遺跡保護規范地質公園建設促進地方旅遊事業發展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
地質遺跡保護是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地質環境管理方面的一項重要職責。多年來,省國土資源廳根據黑龍江省地質遺跡的特點,認真履行職責,堅持「保護與合理利用」並重的方針,積極推進地質公園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實踐證明,地質公園建設是保護地質遺跡和促進地方旅遊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推進地質公園建設
經過多年的努力,黑龍江省地質公園建設已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省已建世界地質公園2處,國家地質公園5處,省級地質公園17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世界、國家、省三級地質公園管理體系,為黑龍江省旅遊事業發展開拓了新的景點。同時將地學科普知識、融於觀光游樂之中,使過去傳統的旅遊解說賦予了新的科學內涵。多年來,省國土資源廳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強化對地質公園保護設施、科普設施及基礎設施建設,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億多元開展地質公園能力建設,使黑龍江省各地質公園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保護能力逐步加強,地質遺跡得到很好保護。同時,為加強全省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並積極開展立法工作,先後頒布實施《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條例》,《興凱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辦法》及《嘉蔭恐龍化石保護管理暫行辦法》,使全省地質公園建設、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軌道,有效地規范和推進了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
二、加強地質公園規劃編制,強化地質公園能力建設
為保證地質公園建設得到規范發展,省國土資源廳在編制完成「全省地質遺跡保護和合理利用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並將其作為地質公園建設發展的依據和項目立項的前提,「規劃」的編制和執行,有效地推進了地質公園規范化建設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各地質公園的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從2002年至今,全省各地質公園先後建設保護棧道30餘千米,保護圍欄20千米,修建道路40千米,設立說明牌、警示牌1000餘塊,完成災害護坡15千米,建造石階路30千米,建設和改造博物館6處,退耕還林還草10萬畝,並進一步開展了對園區環境整治,治理和美化環境6平方千米,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增強了地質公園的服務功能,對推進黑龍江省地質遺跡保護和旅遊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宣傳,推進區域旅遊經濟發展
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有效地促進了地方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提高了當地就業能力和經濟的繁榮,目前,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地質公園分布在省旅遊規劃的黃金線路上,已成為黑龍江省旅遊的重要景區。五大連池經過幾年建設,發展迅速,已成我國重要的地學科普基地和國家旅遊觀光勝地40佳,「5A」級旅遊景區。地質公園建設不僅使地質遺跡得到了有效保護,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目前,園區旅遊總收入已實現2.3億元,比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初期提高了10倍。伊春小興安嶺石林地質公園已成為伊春林區振興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得到了很好發展,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園區景點已達200餘處,開辟旅遊線路1.2萬米,形成了點線結合,遙相呼應的東、南、西、北、中五大景區。湯旺河區人民政府按照「依託石林、保護生態、發展旅遊、形成規模產業」的思路,在保護地質遺跡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旅遊業的發展,現年接待遊客能力已突破20萬人次,實現產值2億多元,拉動就業人數達1000餘人,造福了當地的百姓,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地質公園的建設,使生態環境和地質遺跡得到了有效保護,並有力地推動了黑龍江省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在黑龍江省旅遊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捌』 國外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侯華麗王素萍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質遺跡與地質公園
地質遺跡(Geological Remains)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主要包括:有重大觀賞和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有重要價值的地質剖面和構造形跡;有重要價值的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遺跡;有特殊價值的礦物、岩石及其典型產地;有特殊意義的水體資源;典型的地質災害遺跡等。人類的歷史與地球的歷史緊密相連,地質遺跡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保護好這些遺跡是人類的責任,而建立地質公園則是保護地質遺跡的最好方式。
地質公園(Geopark)是21世紀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一項創舉。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以及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可以說,地質公園是一種新的地質資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紀地質工作最耀眼的亮點。地質公園的建立,對於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恢復地質生態,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階段
縱觀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歷程,可大致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家公園的建立階段。自美國1972年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先後建立起1500多個國家地質公園。但這時並沒有形成有計劃的地質公園的建設,地質公園融合於國家公園建設之中,保護工作零散不系統,其中的科學內涵也未能充分展示。
第二階段:重視地質遺跡的保護階段。從20世紀中期到90年代,國際上一些組織開始致力於對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各國政府也紛紛開始重視和參與地質遺跡的保護。
第三階段:地質公園的建立階段。1999年2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召開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為geological park)這一名詞,明確了地質遺跡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的重要性,提出地質公園計劃和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以彌補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在地質景觀保護方面的不足;建議通過推動地質公園項目,把地質遺跡保護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結合,形成地學旅遊的網路。目前,全世界共建立了33個世界地質公園。
三、國外典型世界地質公園的開發與建設
1.美國
美國國家公園的開發與建設,充分體現了地質旅遊的特色,發揮了地質景觀的特殊旅遊價值,深受遊客喜愛。公園系統以冰川、峽谷、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地層構造、地質災害遺跡等,以漫長地質歷史形成的地質遺跡為主體,把旅遊地質景觀醒目標識,並配有導游員進行解說,極大豐富了公園的科學內涵。同時,公園內設有專門的地質旅遊路線,避免旅遊者對地質景觀如化石等的踐踏和破壞。在權屬與管理定位上,美國國家公園統一在美國國內事務局的領導協調之下,管理機構完備,極具權威性,不以贏利為目標,最基本的目標是保護自然風景、野生生物和歷史遺址,並提供不對自然造成損害的公共休閑活動。
2.英國
英國的地質公園建設,採用了統一地質遺跡登錄辦法,包括地質遺跡的位置、遺跡描述、相關的資源及管理資料、環境與保護狀況、遺跡鑒評等,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信息庫,並面向社會大眾和政府管理部門開放使用。英國地質遺跡實行分級管理,目前國家自然環境署管理2200處,其餘由地方機構管理,可得到國家的有關資助。另外,對其中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遺址,國家作全面調查評級,並廣泛開展以民間為主、政府獎勵的地質遺跡保護活動。出版定期刊物交流信息和保護技術,介紹遺跡,推動科普與國際合作。
3.歐洲
歐洲是第一個從洲際范圍內推進世界地質公園計劃的大洲。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開了第一屆歐洲地質公園大會,會議提議建立歐洲地質公園網路。目前,已有10個歐洲國家地質公園(Euogeoparks),法國、希臘、德國和西班牙各兩處,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各一處。目前,這10個歐洲地質公園都制定了章程,設立了常設協調機構,並參與共同活動,進行定期交流和出版刊物,為地質公園走向國際積累了經驗和模式。以德國的地質公園建設為例,它將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的動植物化石、岩石礦物露頭、地形景觀等都列入保護對象,並且開展調查與評估,有法律依據並由專門機構負責這一工作,決定保護技術。而瑞士要求每個州對地質遺跡進行登錄,取得詳細資料,經描述登錄選擇和研究評分,確定每一個地質遺跡的重要性和價值,決定保護措施,而且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
四、啟示與借鑒
中國政府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地質公園網路計劃,先後建立了85個國家地質公園。但我國地質公園缺乏系統全面的調查評價,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存在多部門分割管理、地質遺跡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為加快我國地質公園的建設,縮短與國外的差別,還須從公眾認識、建設理念、設計規劃、管理體制、組織形式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完善。
1.提高公眾對地質公園的認識
與國外相比,我國公眾對於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的認知不多,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新生名詞。因此,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宣傳網路,包括期刊和網站,向公眾普及地球歷史知識和環境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公眾保護地質遺跡的自覺性,而且可以使各級主管部門認識到建設國家地質公園不僅是保護地質遺跡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的需要。
2.強調地質遺跡以保護為前提
美國與歐洲的一些地質公園在開發建設中非常注重對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將保護地質遺跡、維護生態系統作為建立公園的根本目的。美國在對其國家公園開發時就嚴格規定,除了必要的風景資源保護設施和必要的旅遊設施外,嚴禁在國家公園內搞開發性項目,而且只允許少量的、小型的、分散的旅遊基本生活服務設施;另外,設施的風格色調等要力求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協調,不得破壞自然環境和資源,同時,還嚴格控制公園內的遊客量和野營地的設施數量等。
我國地質公園的建設與發展應當借鑒這些思路與做法,將公園的主要任務定位在保護珍稀的地質遺跡上。對公園實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園遊人及其服務設施的數量和分布范圍,並劃定出只對專業研究人員開放的核心部位,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3.做好基礎信息錄入與標准制定工作
借鑒英國做法,對地質遺跡進行統一登錄,建立國家地質遺跡資料庫,內容包括編號、位置、名稱、規模、環境特徵、形成、演化、年代、交通情況、自然環境條件、氣候條件、植物、動物等。研究建立地質遺跡科學的分類、分級標准和評估標准。
4.做好地質公園規劃
我國地質公園現存的突出問題是重視授牌,不重視規劃建設,開發主體不明。這一點應很好借鑒國外的經驗,如美國國家公園的規劃由國家公園管理局下設的「丹佛規劃設計服務中心」全權負責,獨家設計規劃。中心的工作人員包括園林、生態、地質、水文、氣象、生物等各方面的專家。我國地質公園的規劃也可以建立一個由各學科、多領域專家組成的規劃中心,統一負責對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工作。我國已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國家地質公園研究規劃中心」(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地方上也建立了一些地質公園調查評價機構如「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跡調查評價中心」等,這些機構成立時間較短,在規劃組織、規劃水平等方面距離先進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我國地質公園規劃設計工作剛剛起步,國土資源部提出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工作指南(試行)》大部分是借鑒建設部《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並沒有形成一套地質公園規劃體系。因此,有必要學習美國國家公園規劃設計的經驗,以保護地質遺跡為前提,強調並突出地質旅遊特色,做到遺跡出露點和展示點的統一和諧,科學標示牌的設立與自然環境的統一和諧,並且能夠充分體現公園的科學內涵,使其成為天然博物館與科普陣地,滿足旅遊需求層次的提高和遊客的求知慾望。
5.完善地質公園的管理機制
世界上國家公園建設較好的國家一般都設國家公園管理局,代表國家全權管理全國的國家公園,有管理機構和相應的人員,同時還有公園警察,有的還有武裝警察巡邏,保護公園資源免受損害。比如在美國,企業沒有景區的規劃管理權力,國家公園的經費基本上是1/2國家支出,1/2靠門票和社會捐助,不會出現由於企業經營而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現象。
目前,我國的地質公園屬國土資源部負責管轄,而具體工作則由地方政府負責管理,在許多地方存在著體制不健全、關系未理順、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因此,確立地質公園的國家所有權及其實現途徑,對全國的地質公園實行統一管理,理順所有權與經營權、管理權、監督權的關系,是解決我國地質公園開發與保護關系的根本所在。
6.重視地質科學研究
國外不少地質公園十分重視地質科研工作。通過與大學和科研單位合作,共同開展地質科學研究,提高地質公園的科技含量,甚至成為某些重大地學問題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國Vulkaneifel地質公園對Maar湖的研究,Crete島推復和拆離構造的研究等,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地質學家到此考察研究,組織專題討論會,在地質界已成為相關學科的理論生長點。在科研項目的投入上,一般有4種方式:其一,由國際相關組織出資,如有的歐洲國家的地質公園是由歐盟出資;其二,所屬國家的政府出資;其三,政府和公司聯合出資;其四,公司獨資,實行市場化運作。目前,我國地質公園一方面對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支持。今後在科學研究上要加強與大學及科研單位的合作,在科研投入上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並且爭取國際有關資金的援助,把地質公園建設成為面向公眾的地球科學教育普及基地。
參考文獻
[1]趙汀,趙遜.歐洲地質公園建設和意義.地球學報,2002,23(5):463~470.
[2]鄭敏,張家義.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對我國地質遺跡保護區管理體制建設的啟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1):35~38.
[3]後立勝.國家地質公園的發展及其階段性.當代經濟管理,2005,45(6):63~58.
[4]陳從喜.國內外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的進展與對策建議.國土資源情報,2004(5):8~11.
作者簡介
[1]侯華麗,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2]王素萍,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玖』 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自然公園。2004年2月13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上,中國的8家國家地質公園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名錄,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巴黎宣布,我國浙江雁盪山、福建泰寧、內蒙古克什克騰、四川興文四家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9月,中國泰山等6處國家地質公園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8年1月,江西龍虎山和四川自貢地質公園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2009年8月,陝西秦嶺地質公園和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10月,廣西樂業-鳳山地質公園和福建的寧德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已達24處。
第一批:
◎ 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張家界市,佔地總面積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質公園分布區內出露泥盆紀(距今3.5億~4億年)厚層石英砂岩,由於岩層產狀平緩,垂直節理發育,受後期地殼運動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沖刷等內外地質動力作用的影響,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在園區內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達350米,石峰形態各異,優美壯觀,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學價值。其它尚有方山、岩牆、天生橋、峽谷等造型地貌以及發育在三疊紀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觀。
園內森林茂密,並有銀杏、珙桐、紅豆杉、鵝掌揪等珍稀植物,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實物例證。
◎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佔地總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及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層剖面,保存系統而完整,豐富多樣,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及科學價值。廬山環境幽雅,文化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
◎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仁化、曲江兩縣交界地帶。地質公園東西寬17.5公里;南北長22.9公里,總面積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圍18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於南嶺山脈南側的一個山間盆地中,整體為紅層峰林式結構,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米之間,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形態各異、氣象萬千。
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看去似赤城層層,雲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稱之為丹霞山。丹霞山又稱「中國紅石公園」,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
構成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是形成於距今約7至9千萬年前的晚白堊世的紅色河湖相砂礫岩。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本區受構造運動的影響,產生許多斷層和節理,同時也使整個丹霞盆地變為剝蝕地區。在距今約2,300萬年開始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得本區迅速抬升。在漫長的歲月中,間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區的地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質作用將本地區塑造的秀麗多姿。
整個山區保存著較好的亞熱帶常綠林,四季鬱郁蔥蔥,蒼翠欲滴。丹霞山世界公園除了美不勝收的自然風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和片狀分布的山頂、山谷原始生態群落及古樹名木和野生動物,以及歷史上人類利用丹霞地貌的各種古遺存等,這一切都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省黃山風景區於2001年底被評審為國家地質公園,2003年被我國政府列入向聯合國推薦的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參評名單。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屬花崗岩峰林景觀。以雄峻瑰奇而著稱,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體峰頂尖陡,峰腳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區內奇峰聳立,巍峨雄奇;青松蒼翠,挺拔多姿;巧石嶙峋,如雕如塑;雲海浩瀚,氣勢磅礴;溫泉水暖,噴涌不歇。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三奇和豐富的水景顯示了天然的完美和諧。黃山風景區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的地方。
◎ 河南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
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因山勢高峻,群峰似刀,常見白雲繚繞而得名。園區內地貌復雜,地勢起伏大,多具深溝峽谷、懸崖峭壁,連綿起伏,為典型的構造剝蝕地貌。已開發各類自然景觀7種170餘處,較為重要的有系統獨特的地層、岩石、礦物旅遊資源,典型特徵的地質構造旅遊資源、險峻秀麗的構造剝蝕地旅遊資源、奇異多樣的洞府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的生態旅遊資源及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
◎ 黑龍江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佔地總面積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火山地質地貌類。
五大連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時代最新的火山群,被譽為「中國火山博物館」。因這里有豐富的具有醫療價值的礦泉,又被稱為「中國礦泉水之鄉」。園區內有規律地分布著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於1200萬年~100萬年的地質時期,2座火山噴發於1719年~1721年,是中國最新的火山之一。區內火山錐體拔地而起,錐體中的火山保存完整,從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長達10餘公里,阻塞河流形成五個串珠狀湖泊--五大連池。這里的熔岩地貌類型多樣,有世界稀有的火山噴氣錐、噴氣碟,有典型的繩狀熔岩、翻花狀熔岩及各種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象形熔岩、火山彈、浮石、熔岩隧道等。園區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難得的科學旅遊,休假康療勝地。
◎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
以「天下第一奇觀」著稱的雲南石林公園,佔地總面積4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岩溶地質地貌,是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岩溶地質公園。石林形態類型主要有劍狀、塔狀、蘑菇狀及不規則柱狀等。特別是這里連片出現的石柱群,遠望如樹林,人們望物生意稱之為「石林」,石林術語即源於此地。石林地貌造型優美,似人似物,在美學上達到極高的境界,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園區內彝族風情濃厚,環境宜人,與石林地貌相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雲南石林把當地文化、地質形成、生態保護和完善管理有機融為一體,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地質(含構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北古陸南緣,在公園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嵩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嶽」,人文景觀眾多,計有十寺、五廟、五宮、三觀、四庵、四洞、三壇及寶塔270餘座,是歷史上佛、儒、道三教薈萃之地,它們和珍稀的地質遺跡相配合構成了立體的、多層次的、多功能的世界地質公園景觀。
『拾』 世界地質公園如何走出「輕科普」怪圈
世界地質公園如何走出「輕科普」怪圈
張家界、廬山、五大連池面臨摘牌危機
新華社記者沈洋、謝櫻、王建威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3年01月13日 04 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9日給予中國三大著名景區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黃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科學知識」等方面整改。黃牌警告的背後蘊含著哪些問題?記者在涉事三地進行了調查。
認賬認錯,三地制定整改措施
在受到黃牌警告後,張家界、廬山和五大連池相關方面作出了回應,一方面認賬認錯,一方面開始制定相關整改措施。
張家界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高建國表示,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這塊金字招牌來之不易,作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加強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管理與維護利用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此次黃牌警告表明了張家界在宣傳科普知識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亟待進一步完善。張家界將積極整改,針對在設立標識標牌、建立博物館等方面工作存在的不足,把工作落實到位。
目前,張家界國土資源局已經從世界地質公園的Logo更新、科普教材的通俗化編印、環境教育項目開展、溶洞環境保護、加大導游培訓等十個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整改規劃,著手擬定《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兩年改進實施工作方案》,將組織全面實施。
廬山管理局回應稱,將在三個方面進行整改:一是構建一個專業的地質公園隊伍;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各個地質遺跡進行解說,更新全部解說牌;三是強化世界地質公園標識系統,製作地質導游圖。
黑龍江五大連池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向記者表示,將從三個方面完善提高。一是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管委會正著手組建世界地質公園專業管理隊伍,加強與其他國內外世界地質公園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加強與世界地質公園國際組織的溝通與聯系。二是普及地質知識。在以往工作基礎上已開始編制進一步促進地質知識進社區、學校、旅行社的規劃,編印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向廣大居民、學生和遊人介紹地質知識。三是建設科普設施。對已設立的專業性強的解說牌、標識牌,全部更換為通俗易懂的解說牌、標識牌。在重點地質遺跡、火山植物和動物出沒地增設圖文並茂的解說牌、標識牌。在公園入口處增設地質遺跡導游圖和電子觸摸屏,全面介紹地質知識。加快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火山地質博物館建設。
檢查評估如果未通過,將從世界地質公園網路中除名
張家界、廬山、五大連池為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告?
2004年,我國的張家界、廬山和五大連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而每隔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會對各國獲得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資格的景區進行評估,這是衡量和檢驗各個世界地質公園在地質遺跡保護、宣傳地球知識成就等方面的重要工作。而評估檢查結果將作為保留、警告或取消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資格的基本依據。
2012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進行了現場考察評估,專家認為五大連池在地質科普宣傳和對外交流等方面還存在差距。
同樣,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對廬山地質公園、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進行現場考評時,也認為兩家公園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知識」等方面有所不足。
那麼,這三家公園是否會面臨除名的危險呢?
據悉,在2014年前,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評估局將再次對這三家世界地質公園的狀況進行檢查評估,屆時的評估工作不僅僅只限於檢查這些地質公園是否對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評估局提出的十項問題和建議進行有效改進,而是一次正式的、全面的檢查評估。如果沒通過,這三家地質公園將會從世界地質公園網路中除名。
須走出重評選與創收,輕科普與保護的怪圈
針對「黃牌警告」事件,有受訪業內人士表示,縱觀目前國內不少景區,身上都背負著地質公園、文化遺產的牌匾,然而卻普遍呈現出一種「重評選、創收,輕保護、科普」的現象。眾所周知,地質公園名號是景點招攬遊客的金字招牌,也是景點門票、旅遊市場的保障,但名號並非只是一紙證書,它清楚列明了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然而部分景區卻片面注重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把創收放在第一位,在申報後忽視了自己應當承擔的宣教義務,違背了申報的初衷,無異於本末倒置。
「重評選輕內涵建設在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單位或多或少存在。」一名江西省世界地質公園初評專家認為,中國世界地質公園一般都開辟為風景名勝區,景區為吸引遊客都熱衷於參評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但一旦成功入選後,往往不重視內涵建設,不重視或忽略其向公眾科普地球知識的功能建設,背離了參評世界地質公園的本義。
這名專家認為,廬山地質公園在向普通遊客科普地質地貌知識方面確實做得不夠,缺乏地質公園標識和內容介紹,對於其突出的第四季冰川地質遺跡展示和介紹不夠。
江西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李曉峰每年都要帶學生到廬山開展地質地貌專業實習,他告訴記者,每年國內都有多所學校的地理專業學生在廬山地質公園開展專業實習,但廬山方面對此工作缺乏足夠支持。他認為,作為世界地質公園,應該主動開展針對大中專學生的地質地貌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