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昆侖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概況

昆侖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概況

發布時間: 2021-03-07 06:31:02

地質公園概述

本節主要概述了地質公園的產生、發展現狀,明確了地質公園的基本定義,並探討了建立地質公園的意義。讓人們對地質公園的產生、現狀以及地質公園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個清晰的輪廓,從而系統地了解地質公園。

我國關於地質旅遊的研究最早開始於南京大學的夏樹芳(1988),在其著作《地質旅行》中對地質旅遊的目的概括出8個方面:了解沿途地貌特徵;了解沿途地層年代;了解山川的來龍去脈;了解沿途礦產資源情況;注意生物和人類的活動與礦床的關系;了解沿途經濟地理與地質的關系;了解風景名勝與地質的關系以及文物考古資料;了解地質事件。

地質遺跡是地質旅遊的根本,沒有地質遺跡,地質旅遊也無從談起,國際上對地質遺跡保護十分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地質遺產工作組,專門負責全球地質遺跡保護工作。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對地質遺跡保護工作也十分重視,其中以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地質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領先,他們制定了嚴格的法規體系,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國際上對地質遺跡保護的通行作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本文主要就地質公園展開討論。

地質公園(Geoparks)是自然公園的一種,它是指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的珍奇或秀麗景觀特徵的自然保護區(王永生,2005)。

一、地質公園產生、發展及現狀

地質公園是保護地質遺跡的載體,人類對地質遺跡保護和利用的歷史由來已久,但是真正將保護落到實處,形成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則是從近些年才開始的。1871年,時任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的海登率領一個34人的考察隊到黃石高原考察火山、地熱和溫泉,並將考察報告和照片、繪畫等提交國會,提出保護本區自然資源和地質景觀的建議(趙汀和趙遜,2005)。於是,1872年,美國國會通過黃石法案(Yellowstone Act),在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的黃石河源頭地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美國國家公園的概念是由喬治·凱瑟琳(George Catherine)提出。當時在阿肯色州開辟了熱泉保留地(Hot Spring National Reservation),其歷史背景是美國大開發中對自然環境、野生動物和印第安文化產生的破壞和不良影響,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但是國家公園的建立對地質遺跡的保護只能產生局部影響和效果,它是把人類保護地球遺產由自發行動上升為自覺的行動,由分散的社會努力上升為國家行為,雖然未能形成全面科學系統的規劃,但是建立國家公園保護了部分地球遺產(趙遜和趙汀,2003)。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地質遺跡的保護已由各國分散行動變為國際組織發起和推動的全球性行動。但發展十分不平衡,保護工作與合理開發利用彼此脫節,難以成為各地政府參與且居民支持的、影響廣泛的行動。從20世紀中葉到90年代前半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開始發揮重要作用。194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創立了世界保護聯盟(IUCN),設立了「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CNPPA/IUCN),在這里制訂的國家公園標准中,正式將優美的地學景觀保護和促進納入科學發展的內容(趙遜和趙汀,2009)。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地學部又提出建立世界地質公園計劃,以彌補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在地質景觀保護方面的不足,以及地質遺跡工作難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和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之不足,建議推動地質公園項目,把地質遺跡保護與支撐地方經濟發展和擴大當地居民就業緊密結合起來。1996年在北京召開的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上設置了地質遺跡保護專題並組織了討論(趙遜等,2002)。

中國地質學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在地質意義重要、地質景觀優美的地區建立地質公園的想法,以加強保護和開展科學研究、科學考察。

在我國地學界的努力推動下,地質公園作為一種保護地質遺跡的有效途徑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99年12月,國土資源部在「全國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工作會議」上,審議了「全國2000~2010年地質遺跡保護規劃」,最終確定要在我國建設國家和地方兩種不同層次地質公園形式。

國外「Geopark」的概念是20世紀末,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為了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而提出的。由該部原部長伊德博士(Wolfgang Eder)在1999年正式發表在地質學文獻里(陳安澤,2007)。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啟動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的項目。同年11月,在歐洲,第一屆歐洲地質公園大會(1stEuropean Geoparks Conference)也成功在西班牙召開,會議在建立歐洲地質公園網路保護歐洲地質遺跡的議題上達成了共識,並批准了法國豪梯省地質保護區(Reserve Geologiqedr Hayte-prance)等10處為歐洲首批地質公園網路成員。2001年3月,中國國土資源部作為主管地質公園建設的國家機關,批准建立包括雲南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在內的首批11處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因此我們可以說,世界上首批地質公園是在中國和歐洲幾乎同時建起來的。

2004年,鑒於中國在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成績及在世界地質遺跡保護中做出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辦公室」設立在中國北京。該辦公室的主要任務是開通世界地質公園網站(www.globalgeopark.org),搜集全球地質公園信息並對全球開放,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資料庫,為各個國家或地區提供服務。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了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5處,其中歐洲17處,中國8處。截至2009年8月,全球已經建立了70個世界地質公園,其中中國22處。

近年來,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工業活動的影響,導致自然環境不斷惡化,接二連三的破壞環境事件不斷給人們敲響了警鍾,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地球已經刻不容緩。與此同時,世界上的地質遺跡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威脅,保護地質遺跡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建立地質公園作為保護地質遺跡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和採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質公園將會以星火燎原之勢,帶動全人類保護地質遺跡,進而保護我們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地質公園的定義

2001年,地質公園作為一個新興概念被提出,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組織和民眾的熱烈歡迎,隨後即掀起了一股各國各地建立地質公園的熱潮。

地質公園(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學意義、稀有性和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組合而成的一個特定地區。以保護地質遺跡、開展旅遊、普及地球科學知識、促進地方經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而建立的一種自然公園(陳安澤,2002)。

地質公園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以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地質公園既是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在中國,以具有國家級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由國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質公園,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姜建軍,2006)。

《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指南和標准》規定了世界地質公園的內涵、申報程序、遴選標准和准則,其中規定世界地質公園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地質公園必須要有明確的范圍界定,並具有足夠大的面積以便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主要是通過旅遊)。地質公園應當包含若干各種規模、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或美麗的地質體的一部分。這些特徵以及形成這些特徵的事件和過程在區域地質歷史中具有代表性。

「地質公園」是一個地理區域,在這里地質遺跡是保護、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整體概念的一部分。地質公園應當考慮這個地區的整體地理概況,不應當僅僅包含具有地質意義的遺址點。非地質主題是其完整的一部分,尤其是當它們與景觀有關時,非地質內容可以展示給遊客。由於這個原因,其中包括一些生態的、考古的、歷史的或者文化價值的遺址也是必要的。在許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會歷史都密切聯系在一起,因此不能被分開。

(2)地質公園申報的前提條件是要建立一個管理機構,並有規劃。僅有給人印象深刻和具有國際意義的地質遺跡是不夠的。地質公園區域內的地質特徵必須讓遊客易於到達,且互相連接,並具有正規公園式管理的安全性。地質公園應該由指定的地方機構或者一些擁有足夠的管理設施、有資質的管理人員和足夠財政支持的機構來管理。特別要注意旅遊活動必須與當地狀況以及自然和文化特徵相匹配,必須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習慣。尊重、加強並保護當地文化價值是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許多地區和國家,當建立地質公園時,還要考慮土著居民的習慣。

(3)地質公園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發展。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地區環境,這對地質公園所在地區具有直接影響。同時也將增強當地居民的認同,促進文化繁榮,從而使地質遺跡得到直接保護。

在保護地質公園中的地質資源時,會創造新的稅收來源(如地質公園旅遊、地質產品等)。這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附加收入,將吸引私人資本的加入。「地質公園旅遊」是一種與經濟有關的、力求成功的、快速發展的學科,是一個旅遊業中的新領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學科合作。

(4)地質公園必須提供和組織各種工具和活動來向公眾傳播地學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理念(如通過博物館、解說、教育中心、地質路線、旅遊指南、通俗文學和圖件、現代傳播媒體等)。應當允許開展科學研究,與大學開展合作,促進地質學家與當地居民之間開展交流,所有教育活動應該圍繞整體的環境保護反映出倫理導向。

(5)地質公園並非一定就是一塊全新的保護區域或景觀地(它可能存在於已有的國家公園或自然公園中),但與總體上實行全面保護和管理的國家公園或自然公園有很大差異。按照國家立法規定,地質公園應該保護的重要地質特徵包括:有代表意義的岩石、礦產資源、礦物、化石、地形和景觀。地質公園管理機構要確保其地質遺跡的保護應與地方傳統和立法機關的義務協調一致,由地質公園所在地國家政府決定特定地質遺跡或地質公園的保護力度和措施。

三、建立地質公園的意義

從2004年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誕生以來,地質公園就擔負著保護地質遺跡及其自然環境,傳播自然科學知識,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重大使命。同時建設地質公園對於保護地質遺跡,開展生態旅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此盧雲亭(2006)及姜建軍等(2006)有過詳細的研究闡述。

(一)建立地質公園能更有效地保護地質遺跡和自然環境

地質遺跡,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正因為地質遺跡的這種不可再生性和珍貴性,才使得我們需要採取各種方法來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建立地質公園無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在《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對具有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可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段、地質遺跡保護點或地質公園」。由此可見,建立地質公園保護地質遺跡和自然環境已經作為一項基本規定列入我國的政策法規體系。該規定中還明確列出了需要給予保護的地質遺跡類型:

(1)對追溯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層型剖面(含副層型剖面)、生物化石組合帶地層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質構造剖面和構造形跡;

(2)對地球演化和生物進化具有重要科學文化價值的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微體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與產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動遺跡;

(3)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岩溶、丹霞、黃土、雅丹、花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隕石、鳴沙、海岸等奇特地質景觀;

(4)具有特殊學科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岩石、礦物、寶玉石及其典型產地;

(5)有獨特醫療、保健作用或科學研究價值的溫泉、礦泉、礦泥、地下水活動痕跡以及有特殊地質意義的瀑布、湖泊、奇泉;

(6)具有科學研究意義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遺跡;

(7)需要保護的其他地質遺跡。

(二)建立地質公園可以更廣泛地傳播地球科學和環境保護知識

地質遺跡實際上更像是一部無字的歷史教科書,它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靜靜地雕刻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展示在人們的眼中。他們或激情澎湃(如火山、瀑布)或沉默靜謐(如典型地層剖面、構造行跡)或絢爛奪目(如丹霞、雅丹、礦物寶石產地)或悲涼滄桑(如地質災害遺跡)……而所有的這些地質遺跡都靜靜地等在原地,待我們人類去認識和了解,地質公園的建立無疑為普通公眾打開了一扇認識地質學、了解地球科學的窗口,人們可以在參觀游覽山水勝景的同時學習地球科學知識,增強自己環境保護意識。

地質公園不僅有雄奇秀麗的山水,有些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身在其中,不僅精神愉悅,心靈也能得到陶冶和沉澱。

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地質公園是面向公眾的科普基地,是培養未來地球科學家的搖籃,也是人們豐富知識層面開拓視野的戶外課堂,是高校教師和學生進行地質科學探索、研究的基地。

(三)建立地質公園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出的,即:「既能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後代需要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地質遺跡對於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人們更多地把發展經濟的目光放在對傳統資源(如煤、石油、金屬)的發掘上,這極大地限制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地質公園的建立,使寶貴的地質遺跡資源不需要改變原有面貌和性質而得到永續利用,這是對地質遺跡資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旅遊業是一種綠色產業,通過建立地質公園,在地質遺跡和自然生態環境都得到合理的保護的前提下,發展旅遊業,進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地質公園的建立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去參觀游覽,改變了當地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同時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就業,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地質公園所在地區的旅遊知名度也會顯著提升,這就會大大激發當地群眾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地方文化的復興,更加註重保護當地地質遺跡和自然環境,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地質遺跡資源成為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㈡ 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開發建設

2005年9月,昆侖山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專
2008年8月,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揭碑屬開園。
2009年啟動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
2014年9月19日,青海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青海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式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新成員。

㈢ 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理環境

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東昆侖格爾木境內納赤台-昆侖山口段,地理坐標:東徑93°09′35″—94°36′37″;北緯35°37′53″—36°03′35″,海拔3540~6178.6米。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面積350平方公里。有大地震斷裂帶、玉珠峰、現代冰川、泥火山型冰丘、昆侖玉礦區等9個景區。園區內最高處為昆侖山玉珠峰,海拔6178米。
公園主要地質遺跡沿山一灘一溝呈帶狀分布呈帶狀分布。公園總體布局為「123」,即: 一中心:青海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接待服務中心。建設公園的管理機構辦公場所等設施。 兩軸線:野牛溝-西王母瑤池游覽線;納赤台-西大灘-昆侖山口科考線。 三景區:納赤台景區、瑤池景區、西大灘景區。

㈣ 地質公園概況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與湘西北中低山過渡地帶的武陵山脈之中,為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區,歸中國湖南省張家界市武源區管轄,劃入公園的面積有398km2,主要保護對象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質遺跡及其景觀系列等。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中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市武陵源世界地質公園是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它僅包括武陵源區轄全境。

1.地質公園地理位置與交通

公園分布於中國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境內,地處中國雲貴高原東部斜坡與湘西北中低山丘陵過渡地帶的武陵山脈,地理坐標是-北緯:29°13ཎ″~29°27བྷ″,東經:110°18༼″~110°41ཋ″。距張家界市28 km,距湖南省省府長沙市320 km。1998年張家界荷花機場設立為國際航空港,焦柳鐵路通過張家界市。張家界至長沙高速公路西段(張家界-常德)正在修建。

2.地質公園規模

公園面積398km2,其中特級保護區面積21.02km2,一級保護區77.63km2,二級保護區16.29km2,三級保護區139.54km2,發展控制區143.52km2。保護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64%,發展控制區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36%(圖5-1)。

3.地質公園氣候、水文及水資源

公園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4~15℃。一年之中,以一月最冷,日均溫度為1~5℃;七月最熱,日均溫度為23~27℃。五、六、十月潮溫,七、八、九月乾旱,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降雨量為1200~1600 mm,其中春夏(4~6月)降雨最多,秋季(7~9月)次之,冬季(12~2月)最少。平均無霜期240~300天。

公園水系發育,屬澧水上游一級支流溇水的次一級支流索溪水系。該溪由西往東穿過公園區,於水繞四門以上稱金鞭溪,至索溪峪後則稱索水。因斷裂抬升和侵蝕作用,在砂岩峰林區形成了激流深潭和大疊水,著名飛瀑有天懸百練、鴛鴦瀑、吊水岩以及紫草潭、跳魚潭等。全區水資源總量為13.13萬m3/d,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12.75萬m3/d,占總量的97.12%,地下水資源在公園水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

4.地質公園地質地貌概況

公園地處雲貴高原東北邊緣的武陵山區,區內以中山、低山為主,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公園西北部昆侖峰最高海拔1282 m,最低處公園東北部的吳家峪海拔230 m。地貌類型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主,次有岩溶地貌、侵蝕剝蝕構造地貌、河谷堆積地貌。

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發育於泥盆系雲台觀組和黃家磴組,面積86km2,集中分布於天子山短軸向斜的西南端和東西兩翼,環繞向斜周圍群峰如林,形態萬千,峭壁直立,溝壑縱橫。個體形態有方山、台地、峰牆、峰叢、峰林、石門、天生橋及峽谷、嶂谷等,尤以峰林典型獨特。規模宏大、景觀豐富、類型多樣的砂岩峰林及其組合,構成了公園最有特色的地質遺跡景觀,成為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一流自然地學景觀區。

公園內岩溶地貌發育於公園天子山和喻家嘴向斜核部二疊、三疊系碳酸鹽岩分布區,地貌形態有漏斗、窪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黃龍洞為典型,洞內景觀引人入勝,洞穴迷宮、捲曲狀鍾乳石、鵝管、歪斜鍾乳石,以及色彩絢麗、晶瑩剔透,形態各異、精妙絕倫的滴水石,如石鍾乳、石筍、石柱、石瀑、石幔、石簾、石花等,是世界早已發現的溶洞中「石筍最集中、神態最逼真的地方」(引自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驗收委員會高級顧問桑塞爾之語)。

㈤ 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資源情況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昆侖山地質公園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野氂牛Bos mutus、西專藏野驢屬Equus kiang、雪豹Panthera uncia,二級保護動物有棕熊Ursus arctos、盤羊Ovis ammon等。其中列入CITES附錄I的有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野氂牛Bos mutus、野驢Equus hemionus、雪豹Panthera uncia、棕熊Ursus arctos、盤羊西藏亞種Ovis ammon,被IUCN評定為瀕危(EN)以上級別的有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和雪豹Panthera uncia。
昆侖美玉
昆侖玉萬寶溝位於格爾木市南西70公里納赤台附近,礦點地處昆中斷裂南側前震旦紀隆起帶邊部,玉石礦體賦存於中元古界萬寶溝群之碳酸鹽岩組地層。區內見軟玉礦體12個,形態變化較大,多呈厚度不等的脈狀體產出。

㈥ 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介紹

昆侖山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公園面積1403平方公里。由納赤台景區、西大灘景區、瑤池景區,三個風格各異的景區組成。中國道教文化里,昆侖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昆侖山還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因變故逐漸隱出。

㈦ 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特色

由於間歇性抬升和內外營力作用下,昆侖山地區有三級剝夷面,一級峰頂面海拔在5000米以高,頂部冰雪覆蓋。二級剝夷面緊接其下,融凍風化強烈。三級剝夷面在4650米-4750米之間,無堆積物,局部有薄層中更新冰磧,冰水沉積,其上發育小型融凍泥流。早更新世冰期的冰川地貌,經過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外力剝蝕作用,冰蝕地形完全遭到破壞,僅在昆侖山主脊一帶見其冰磧物。中更新世冰川地貌冰蝕、冰磧地貌分布廣泛,有明顯的谷肩,並見有冰川溢口。冰磧地貌主要有側磧堤、鼓丘、冰水扇等。晚更新世冰川鰭脊、角峰、冰斗明顯,終磧壠在西大灘呈線狀排列。
在東昆侖主脊北坡23公里寬度內有現代冰川23條,南坡有12條。冰川及積雪區面積67.4平方公里,尤以玉珠峰周圍最為集中,冰舌區冰川裂縫較發育。
玉珠峰現代冰川大多為面積1-5平方公里的冰斗冰川,少數為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懸冰川。玉珠峰現代冰川的地貌形態詭異,造型獨特,景色壯觀。
昆侖山口屬多年凍土區荒漠地貌昆侖山的構造運動與青藏高原隆升和柴達木盆地等沉降的關系。第四紀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質和類型及其發育條件,第四紀堆積物的時空變化和層序及層位對比,古生物群組合特徵、生態環境及其演變和變遷的歷史,以及由地貌沉積物和古生物等確定或反映的自然環境的時空變遷的規律性問題,倍受地質學界的關注。
昆侖山口位於昆侖山中段,格爾木市區南160公里處,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侖山脈的必經之地。昆侖山中段海拔4767米,相對高度80米-100米,屬多年凍土區荒漠地貌,寒凍風化剝蝕作用強烈。地質系變質岩構成,間有新世紀沉積物,構成丘陵低山和丘壠。

㈧ 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1.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類型,是距今內1.35億年晚侏羅紀兩期火山噴發形容成的地質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是探索我省乃至中國沿海晚侏羅紀地質歷史演變發展的天然窗口和實驗室。

  2.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惟一一家國家級地質類景區,位於深圳市東部大鵬半島中南部,西起迭福山,東至高山角,北始王母圩、南到怪岩,分為新大、鹿咀、高嶺三個地塊,地質遺跡保護面積56.3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設。目前開工的一期工程總概算2.22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地質博物館、地質研究綜合樓、科教科研基地、鹿咀紅樹林濕地保護區、濱海景觀大道、登山道等16個建設項目。

  3. 與一般公園不同,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展示地質科學、普及地質知識的公園,地質博物館將在其中發揮重要的科教、科普的功能。位於新大地塊的地質博物館建築面積5410平方米,設計為兩層建築,將設陳列展示區、藏品庫房、多功能演示廳、遊客咨詢服務中心、資料室等。其造型設計靈感來源於大鵬半島的歷史起源,隱喻為古火山噴發所遺留下的幾個熔岩礁石,擱置於大鵬半島古火山地質公園中,意義切題並能巧妙融合於環境之中。

㈨ 中國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樂業-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廣西鳳山縣城東的穿龍岩內回,佔地面積約答4.15萬平方米,空間高度達100米,底部常年有潺潺的流水趟過,是中國利用天然洞穴建設的空間最大、鍾乳石展品最多、格局最美、展示最奇特的地質博物館;館內設了圖文燈箱展區、實物展區、科普演示及遊客服務區、沙盤模型展區、鳳山旅遊商品及水景區共五個展區,在布展風格上把洞穴原生態和現代展覽技術各種元素有機結合,突出色彩、燈光與洞穴的和諧;在布展內容上除原址遺留的地質遺存物,還收集了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其他景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典型地質遺跡標本,是休閑旅遊、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㈩ 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旅遊信息

內部交通
公園內三大景區中,納赤台景區和西大灘景區的主要游線均位於國道之上,交通條件較好。公園距離格爾木市區約90公里,駕車從格爾木市區到達公園納赤台景區的車程約1.5小時。納赤台去往昆侖山口約40分鍾車程。瑤池景區為砂石路面,僅越野車可進入,車速不能過快,從無極龍鳳宮至瑤池約100公里,行程約3小時。
外部交通
飛機:格爾木市已建有機場,可由西安和西寧乘坐東航航班直達格爾木。飛行時間約1小時。西寧機場是青海省最大的機場,有飛往成都、北京、廣州、西安、上海、杭州、重慶、格爾木、玉樹、拉薩、深圳、昆明等城市的直飛航線。
鐵路:格爾木市鐵路交通較為方便,每天有5-7個班次經停格爾木。其中直達列車兩班,其他的均為去往拉薩的過路車。從西寧到格爾木的旅行時間約為9小時-12小時。
公路:公路是青藏線上的重要節點。西寧到格爾木市有北線和南線兩條路線。約800公里。旅行時間約10小時。 昆侖山道教朝聖游
該游線是在昆侖山「萬山之祖」地位的專門為對道教有特殊興趣的遊客准備的路線,路線包括昆侖山的宗教遺跡與青海省各宗教聖地相結合的專門路線,主要景點及活動有:參觀無極龍鳳宮、玉虛峰、瑤池、道教祭祖活動等。
玉虛峰登山探險游
玉虛峰位於園區以西80km的野牛溝以南,與玉珠峰稱為姊妹峰,遙距70km,玉虛峰終年銀裝素裹,形成了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景觀,山間雲霧繚繞,山峰婷婷玉立,山間奇峰怪石,山谷昆侖河清澈見底,自然景觀十分優美。
野牛溝觀光游
該游線東起野牛溝口(在無極龍鳳宮處設置門票收費處),西至野牛溝玉虛峰道場,全長170km。野牛溝主要以昆侖河景觀及伴隨產生的濕地、草原等生態景觀為主,既有岩畫、玉虛峰道場等人文景觀,又有壯美的自然風光。
西大灘冰川觀光游
該游線北起玉珠峰礦泉公路,南至玉珠峰山腳,長約30km,以乘車游覽為主。景區主要景觀為現代冰川,冰川刨蝕地貌,冰川堆積地貌。在游線上可遠眺玉珠峰高聳如雲,夏季的山峰五彩斑斕——紅土、綠樹、白雪。冬季,白雪經山峰嚴嚴覆蓋,皚皚耀眼。沿山坡發育的多條冰川同時,峰頂隨處可見角峰、冰斗、刃脊等冰川地貌特徵。雪山下為翠綠的草地,沿谷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像一條綵帶鑲嵌在中央,形成藍天、雪山、冰川、草地到鐵路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鮮明對比。對遊人有著較大的吸引力。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