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植物園的手抄報
『壹』 「動植物共存,保護綠色地球」手抄報
綠色運動在全世界的開展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即使在中國部分也已經是跨越了好幾個時代的事情了。但是讓人難堪的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上個世紀,全球環境始終在持續惡化。我們認為,造成這種不免會讓人產生一些灰心的現狀的根源,很大部分也是由於綠色地球概念的不成熟和由此導致的綠色運動理論的派系紛繁和宣傳上的簡單化傾向。這造成了許多缺乏共識而各自為戰的綠色運動小團體難以對人類總體生活態度上的偏頗和傳統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有力的沖擊。而這傳統主流意識形態正是不合理的資本主義體系所構築起的以破壞環境為手段獲取利潤的這樣一種文化環境。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總體生活態度,那麼我們就難以從根本上遏制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
二
在這一新世紀開端的年代裡,我在此向各位熱心綠色運動或關心綠色運動以及廣大即將投入到這一偉大事業中來的朋友和同志們推出《綠色地球宣言(上海版)》;藉以期待大家的觀感和建議。希望這一文章能夠在綠色地球理念上,為彌合分歧,建立共識而盡一點力,同時也代表了中國上海那些始終在關心自然,關心人類歷史與發展的知識分子為世界綠色運動作出一點實績,更期盼著這一系列短文能真正成為綠色地球-----上海版宣言,帶動起上海乃至全中國,全華文世界的綠色運動理論建設的新高潮,能為更多後來者提供一個盡可能務實的理論基礎,希望在今後大家能更加進一步的相互理解與合作,恢復起我們地球上已經消褪的綠色。
三
此系列主要分成四大章,從三個方面來和大家一起思考綠色運動的理念與未來。
一.綠色地球的上海宣言:這是對綠色思想的一次歸納和總結,既是期待尋找新理論的突破點,也是對半個多世紀以來綠色運動的回顧,更重要的則是普及。只有當綠色意識真正的深入人心,成為了人類共識,綠色運動才會真正的出現成效。
二.綠色經濟學宣言:這是對舊經濟學理念與價值觀的一次否定和批判,是基於綠色思潮的基礎對人類文明的一次反思。或許由於我們的歷史局限性,相當多的問題及某些方面還依舊無法涉及和澄清,但我們期許它或許有一天能真正成為我們剖析人類文明的一把手術刀。或許現在我們還無法觸及更深入的問題根本,但我們相信它應該會產生足夠的積極意義,從而進一步推動新經濟學的成長。
三.綠色地球的行動宣言:這是針對綠色運動發展歷史和社會現實所進行的一次理論探討。由於行動宣言的歷史局限性特別顯著,所以沒有歸入上海宣言中,而是單獨討論,更方便大家的理解和探討。
四.綠色思想的爭鳴:這里不是提倡綠色問題的百家爭鳴,而僅僅是針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分析,敘述,藉以討論其中的正誤,供大家參考與辯駁。希望能盡可能的正確把握住綠色思潮應去的方向。
最後,我們在此期待能獲得更多讀者的回響,能夠為恢復起我們地球的綠色作出自己的貢獻。(end)
AD2003.1
========綠色地球========
-----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
序
本章主要是對綠色思潮的簡單回顧與總結,是對綠色意識的一次歸納,但最重要的是將綠色意識作為一種生活理念,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全世界進行推廣。換而言之,綠色意識形態是一種文化,是可以被全人類所理解和接受的,而不是一種單純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更不是宗教的清規戒律。它應該是人類科學認識自身並自我約束的產物,由此而產生的所有行為准則都是基於歷史的發展階段而以科學為依據的,都是會也應該會隨著歷史和科技力量的發展而持續進步的。
本章要探討的是作為綠色意識形態的基礎,即綠色文化的基礎原理。本章共分五個小節:〈一〉總論綠色運動(三大層次)〈二〉綠色活動的簡介〈三〉綠色文化的認識〈四〉綠色運動的目標〈五〉小結。其中,《綠色文化的認識》是最為根本的論述,這是綠色文化的核心。而《綠色運動的目標》則是對其進行現實層面上的分解和理解。當然,具體的行為目標和准則將在第三第四章再作展開論述。
第一節 綠色運動總論
上個世紀綠色運動已在全球程度不同的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對於綠色運動的宗旨和思想理論基礎,則有著各式各樣的分歧,從素食主義到防塵治沙各舉綠色大旗,讓世人直看得紛擾炫目,卻依然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綠色思想。通過對各式綠色運動的綜合思考,我們可以認為,綠色運動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行為准則,而是一種有科學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已經可以成為一種全方位的生活理念,即綠色文化。
而根據其被人們認識和接受的先後程度,又可以將綠色運動分成三大接受層次。
一.大眾接受層次,即從個人健康角度來認識的綠色意識。 這是綠色運動最易為大眾接受的一方面,也是最個人的層次,是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要求綠色運動的需求。 在經濟欠發達且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則人們對這一層次綠色運動的需求比較迫切。
二.整體接受層次,即能夠從生態安全形度來認識的綠色意識。這是綠色運動有一定基礎後被集體接受的一方面,屬於局部環境的層次,是人們意識到了生態環境是個同意的整體而產生的對綠色運動的需求。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經歷了第一階段並取得實效後,有較高綠色意識的人們開始對這一層次綠色運動開始產生需求。
三.個體自覺層次,即指個人已經擺脫了自身利益的束縛,從價值觀的高度出發,以原生態保護為模式的最高層次認識的綠色意識。這是綠色運動的需求已經融入其人格與自我價值之中,即人的最高自我實現的需求與綠色運動需求同步的層次,綠色運動被個人完全接受情況。這一般都是對綠色文化有比較深刻認識和理解的人,是一個真正為綠色文化所孕育的人,將可能成為綠色運動最堅定的行動者。
在綠色運動的三個接受層次中,前兩個層次可合稱為綠色活動,而第三層次才是真正的綠色文化。但實際上,綠色文化和綠色活動緊密結合,是無法簡單劃分的。沒有綠色活動的基礎,綠色文化也將無法實現。因此,在後面的章節中,雖然我們將之分別論述,但千萬不能割裂的看待這兩者。綠色文化,廣義的可以包含整個綠色運動,但我們這里只用它特指綠色運動的最高層次。
另外,還有必要指出並強調的一點是,綠色運動同樣是強調人權的,是屬於人文主義中的一脈,而任何假借綠色運動旗號,卻忽視與踐踏人權,以宗教或其它方式危害人身健康的極端行為或受某些錯誤思想所誤導而表現極端的人,都不屬於綠色運動的范疇。例如出於宗教原因的極端素食主義者,懷抱不滿情緒的綠色恐怖主義分子,他們都是對綠色文化的歪曲和誤解。都不屬於我們所談論的對象。
第二節綠色活動簡論
由於綠色活動是綠色運動中前兩層次的合稱,所以在下面的篇幅內將依據其各自所面對的現實問題,社會目標和可能的改進方式來簡單論述。
1.個人層次:因為它是從個人健康需求出發的綠色意識,所以其針對的一般都是些細小而現實的環境問題。主要是各類環境污染與有害物質排放的控制。其目標是創造無害化的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是現階段最受大眾關注的話題,其阻力來自兩個社會層面:A資本利益集團的阻撓;B技術改進中的科研不足。因此針對這一現實,所以,我們所能採取的方式主要是:A推進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B提高檢測,預測能力的水平和建立健全規劃體系,避免新污染項目的產生;C經濟層面的全面改革,破除資本勢力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然而由於此一層面往往具有區域性,常會導致以鄰為壑的現象出現,即污染源不是真正的獲得治理和改造,而是僅僅被資本集團轉移,將污染轉嫁到不發達地區,因此必須對這一可能加以密切注意,並積極關心不發達地區的環境問題。
2.局部環境層次:由於它已經能夠從生態安全的高度來看待環境問題,所以主要針對的是以防止水土流失,流域治理和風沙防治等較大規模的區域環境中的現實問題。其社會目標是創造與恢復適宜人類生存的氣候條件。這也是當今國際合作中最為主要的一些環境項目。但由於在某些方面,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還遠不能對其作出正確的解釋,得出統一的意見,因此這類事實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國際合作之間的分歧和誤解,影響了相互之間的信任與協調。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組織合作,推進科學研究的進步,從而為各區域之間消除分歧,建立共識打下基礎。
做到了這一步,可以說,這已經是綠色活動的極至表現了。是以人為本的最好程度的所做所為了。再以後,則不得不期待綠色文化的境界了。
第三節綠色文化的認識
雖然綠色文化被稱為綠色運動的自覺層次,但綠色文化終究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產生的,因為這不是人的本能,而是必須通過教育與熏陶靠後天培養的。因此認真了解綠色文化的內涵,理解並加深對綠色文化的感悟,才能夠更好的,更有效的推進綠色運動的發展。
對綠色文化的認識可以分三個方面來講。
1什麼是綠色文化(理念)
綠色文化的實質是平等生態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承認生態體系中其它物種同人類一樣擁有平等的生存權,並且不存在人類位置的生態體系與有人類參與構成的前人類生態體系以及由人類主導的後人類生態體系擁有同樣平等存在的權力。
需要解釋的主要是前人類生態體系。這主要指的是在人類獲得改造大自然的巨大能量以前的那個歷史時期,也可指當前歷史條件下,人口密度小於5人/平方公里的熱帶叢林地區的那種原始部落生態。在溫帶,寒帶,人口密度小於3人/平方公里,甚至更少的以簡單採集農業為生活模式的原始部落。在這一模式下,人類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物種存在於這一生態體系。過量人口就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
後人類生態體系,又稱人類理想生態體系,是擺脫了對人類不利因素而人為建造構築的新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可以長期發展的目標。
而當中缺失的那一環,就是未能建立起生態體系的當今生態失衡的人類社會。
對於不存在人類位置的生態平衡體系,即沒有受人類影響而可以單獨存在的現代原生態,我們簡稱為:原生態。今後論及的原生態均指此一概念。需要特別申明的是:這一原生態是與現代氣候地理條件相聯系的。在恐龍時代,則有它們的原生態,而且這古原生態是與當時地理條件相關的。所以歷史的講,原生態也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隨著地理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但是它是在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下自發的緩慢的穩定發展的。對此必須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正確理解原生態。
我們所強調的生態的定義,即生態體統和生態群落的簡稱。生態體統,特指能保證生態平衡狀態的穩定循環的一種生態系統模式。即可以將其看成不需要外界能量支持,也不對外釋放物質和能量的可以保持自給自足的封閉的生態模型。而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模型,但是需要接受該系統以外的產物,並向系統外排放自己的副產品,則稱為生態群落。
特別需要澄清的是,綠色文化與目的進化論和天人合一的傳統論的差異。目的進化論,宣言人類是進化極至或人類是萬物之靈,把人類本身看成是進化目標的一種人本主義的庸俗宗教思想。它們將萬物看成是人類可以奴役可以任意處置的財產,而不是將之看成和人類平等的,同屬生態體系一部分的主體。當人類把這種思想引入到人類社會本身,就出現了人奴役人的私有制。而天人合一的傳統論只是適應於前人類生態體系的簡單化幻想。它面對問題只是簡單的消極迴避,只是對人類命運的自我放棄,而無力解決現實矛盾。
綠色文化於此不同,我們將萬物看成於自己平等的,同處生態體系中的一環,相互之間,是互利互助的關系。因此才能在不破壞生態的基礎上建立起自身的幸福生活,才能在保護自身的同時,也保護了環境與生態。面對現實的諸多問題,我們用積極的科學探索的方式應對,才能真正避免人與自然的完全對立。
所以綠色文化強調:正確認識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們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
2綠色文化的宗旨
綠色文化的宗旨就是:保護自然原生態,恢復和重建原生態。
當然,其中是以保護原生態最為重要,恢復和重建為輔。
前面已經講過了生態體統和生態群落的定義,應用到我們地球上來講,事實上的封閉的理想生態體系是不存在的。最接近生態體系的地球也必須依靠陽光提供能量支持。而且地球在歷史時期還製造了大量的生成物---石油和煤,從而儲存了太陽能。由於太陽能是始終存在的,所以,我們在忽略了太陽能和它的生成物的條件下,地球可以被看成一個理想的生態體系。而地球上的各個部分,由於相互之間的影響,所以可以被看成生態群落。
但某些地區由於地理隔絕的因素,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小的生態體統。例如人類登陸前的澳大利亞。
在人類活動之前,影響生態系統最大的因素是動物遷徙,河流改道,火山噴發等造成的生態變化。由於動植物的進化過程相對較為緩慢,所以不是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例如南極洲,受遷徙動物影響較大,所以不是獨立的生態體系。而僅僅是一個生態群落的生態系統。
評價一個生態系統或一個生態群落的最普通標准,就是看該生態系統的流入物質是否等於流出物質。即它有沒有對總體生態體系構成破壞。如果流入物質=流出物質,則它可以被看成一個獨立的生態體系,雖然實際上它還是會受到其它生態系統的相互影響的。而流出物質=無害物質,則表達了該生態群落的凈化能力。
保護原生態,就是不向原生態的生態群落排放有害物質,從而保證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態體系可以自然存在。恢復和重建原生態,可能就必須先建設具有凈化能力的生態群落,處理完污染物後再重建生態。這時候的原生態可能就已經受到了影響。
不過在現實情況下,由於環境污染的嚴重,所以,凈化環境也已經是非常迫切的需求了。因此,綠色文化的行動目標也就重點於:
建設無害化的後人類生態體系。
不過這一行動目標只是現實的階段性任務,從根本上來講,最重要的價值還是實現綠色文化的宗旨:保護自然原生態,恢復重建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