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地質公園單行
❶ 描寫馬山地質公園的作文和句段
我的家鄉在龍岩永定,以前這里經濟不發達,人們生活水平不高,住得是低矮的茅屋 、平房,樓房很少,街道坑坑窪窪,以前交通工具很少,只有三輪車、麵包車,而且經常交通堵塞。人們的素質也不高,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排放污水,使河水遭到嚴重的污染…… 然而今天,由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入民心,使如今的家鄉永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瞧!那寬闊的道路,四通八達;摩天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超市、商店,星羅棋布;雄偉的立交橋,飛架南北;潔凈的街道和彩色的瓷磚,使人們心情舒暢地散步、閑談;綠色如茵的綠化帶中,散發出各種花的香味,沁人心脾,令人流連忘返。節假日,人們三五成群的到公園、去野外郊遊,充分享受閑暇的快樂時光,新開業的蘇果超市和商貿文化廣場,每天都人山人海,人們逛商店,大量地購物;大大小小的飯館,各具風味,吸引了八方來客,永定這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城市,正向著大都市發展…… 最令人難忘的是永定的夜景了,你看,那五光十色的霓紅燈,把大街小巷照得通亮;一排排的路燈,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晝,遠看就像一條條火龍,這樣司機們開車就很安全;還有那各種顏色的激光燈,在夜空掃來掃去,使永定變成了「不夜城」。 啊!我愛我的家鄉——龍岩永定!
❷ 青島農業大學到即墨馬山地質公園自駕路線
公交線路:942路 → 即墨11路,全程約13.5公里
1、從青島農業大學步行約910米,到達安泰居站
2、乘坐942路,經過3站, 到達春陽路城馬路站
3、步行約160米,到達高架橋站
4、乘坐即墨11路,經過10站, 到達馬山營房站
5、步行約1.4公里,到達馬山公園
❸ 即墨馬山平常可以進去嗎裡面能求到平安符什麼的嗎
要門票吧 好像是10塊 要不就20的
我也忘了
❹ 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介紹
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島市北部39 公里,即墨市城區西側。由馬山、回大山、寶答安山、團山和長嶺五個山丘組成,總面積7.7425平方公里。有柱狀節理石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等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於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山東省級地質公園。有玉皇殿、白雲庵、千佛洞、狐仙居、即墨大夫等景點。
❺ 即墨寶龍廣場到馬山地質公園怎麼走
公交線路:即墨12路,全程約10.1公里
1、從寶龍廣場步行約220米,到達寶龍廣場站
2、乘坐即墨12路,經過17站, 到達馬山公園站
3、步行約1.5公里,到達馬山地質公園
❻ 馬山的景觀
馬山除了4個相連的山包外,還另有一個小山丘,當地人習稱「小土山」,在馬山國家地質公園建立之前,這座小山丘是當地人建房石料的來源,所產石料質地優良,當地人稱為「馬山石」,如今的「馬山石林」景觀,便是這個小山丘的截面。
馬山雖小,最高海拔不過200餘米,在當地的名氣卻不小。當地有民謠雲「泰山雲雖高,不及東海嶗。嶗山雲雖高,只及馬山腰。」馬山在當地人們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其實離其不足百里的嶗山,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高度,都在馬山之上。之所以會出現「嶗山不及馬山高」的民謠,是因為當地人曾以嶗山的山頂發現海蠣子的化石,而馬山上也有海蠣子化石,卻是在馬山的半山腰處。由此當地的人們推斷,很久以前嶗山地區曾經是一片海,而馬山則應該是一個孤島,只不過歲月變遷滄海變桑田,才形成了今日之地貌。那「嶗山只及馬山腰」的傳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馬山周圍還埋藏著豐富的木化石。若干萬年前,馬山地區是一片茫茫林海,受地質作用影響,大批樹木湮沒於地下,年深日久形成化石。此種木化石,學名「硅化木」,直徑數幾十厘米不等,高者10餘米,其形狀、紋理與樹木無異,但已石化。這類木化石,以馬山地區埋藏最多,數量、規模均為國內罕見,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馬山歷史悠久,從前山上廟宇宏偉,香火旺盛。經過修建的馬山古跡已基本恢復原貌,又增添了許多新景點,每到春暖花開季節,慕名前來觀光的各地遊客絡繹不絕。
馬山上有胡仙居,馬山現已免進山費,但是胡仙居門票10元,內供有胡家仙人、觀音等塑像 栩栩如生 一年四季前來馬山參觀拜祭的各地遊客、信徒絡繹不絕 。馬山半山腰還有千佛洞,洞內冬暖夏涼長達500米。從狐仙居胡三太爺殿的位置向東看,可以鳥瞰整個即墨縣城猶如一幅寫意畫作。美不勝收。 馬山也是鍛煉身體的好去處,在馬山石林西側有個小水庫,從入春到深秋都有來游泳的人。
交通 青島大巴----即墨 然後坐2路環城公交或即墨至七級鎮、蘭村鎮小公共 馬山路口下即可。打車到目的地可以直接到山腳下,價格在20元左右。
馬山 位於即墨城西約7公里,由4個相連的山包組成,形如馬鞍,故又稱「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產安山玢岩,多為灰綠、灰褐色,為約1億年前岩漿湧出地表冷凝而成。 山之西南部呈現四方柱狀節理,株體截面直徑約1米左右,高約30餘米,筆直挺拔,排列緊密,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馬山石林」。柱狀節理石林多發育於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稜柱狀,而馬山石林發育於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質學中較為罕見。 馬山一帶地質藏有豐富的木化石,學名「硅化木」,直徑數十厘米不等,高者10餘米,其形狀、紋理與樹木無異。馬山地區木化石數量、規模均為國內罕見,最著名的是1983年發現的一塊重約2噸、長6米、粗端直徑70厘米、細端直徑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屬白堊紀,為中國發現的木化石中的一個新種類。該化石樹干整體有橫斷紋理,斷為12段,紋理明顯,年輪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慕名觀光遊客絡繹不絕。 馬山古為宗教聖地,山前明代光宗皇帝賜號「慧覺禪師」劉仙姑為第一代主持的白雲庵現已修復,山上玉皇殿正在重修,山後曾有無成殿、聖母殿、雷神殿等寺廟。馬山民間故事、傳說頗多。 1993年馬山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翌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❼ 馬山是關外還是關內
關內
馬山石林
位於山東省即墨市城西約7公里的馬山,由4個相連的山包組成,形如馬鞍,故又稱「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馬山兀立於即墨西境,南控膠濟鐵路,東屏即墨城區,歷來為兵家要地。山上盛產安山玢岩,多為灰綠、灰褐色,是約1億年前岩漿湧出地表冷凝而成,為優質建築雕飾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柱狀節理,株體截面直徑約1米左右,高約30餘米,筆直挺拔,排列緊密,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馬山石林」。 1994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馬山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淺剖面火山岩柱狀節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質自然遺跡。
馬山除了4個相連的山包外,還另有一個小山丘,當地人習稱「小土山」,在馬山國家地質公園建立之前,這座小山丘是當地人建房石料的來源,所產石料質地優良,當地人稱為「馬山石」,如今的「馬山石林」景觀,便是這個小山丘的截面。
馬山雖小,最高海拔不過200餘米,在當地的名氣卻不小。當地有民謠雲「泰山雲雖高,不及東海嶗。嶗山雲雖高,只及馬山腰。」馬山在當地人們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其實離其不足百里的嶗山,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高度,都在馬山之上。之所以會出現「嶗山不及馬山高」的民謠,是因為當地人曾以嶗山的山頂發現海蠣子的化石,而馬山上也有海蠣子化石,卻是在馬山的半山腰處。由此當地的人們推斷,很久以前嶗山地區曾經是一片海,而馬山則應該是一個孤島,只不過歲月變遷滄海變桑田,才形成了今日之地貌。那「嶗山只及馬山腰」的傳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馬山周圍還埋藏著豐富的木化石。若干萬年前,馬山地區是一片茫茫林海,受地質作用影響,大批樹木湮沒於地下,年深日久形成化石。此種木化石,學名「硅化木」,直徑數幾十厘米不等,高者10餘米,其形狀、紋理與樹木無異,但已石化。這類木化石,以馬山地區埋藏最多,數量、規模均為國內罕見,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馬山歷史悠久,從前山上廟字宏偉,香火旺盛。現在經過修建的馬山古跡已基本恢復原貌,又增添了許多新景點,每到春暖花開季節,慕名前來觀光的各地遊客絡繹不絕。
2馬山
Masan
韓國東南部港口城市,屬慶尚南道,人口約41萬。臨馬山灣,東南距釜山45千米,有鐵路和公路與之相通。為一天然良港。古名合浦。1898年辟為商港。金海平原和南江流域的農產品及海產品在此銷售,亦為周圍地區的服務中心。主要工業原為海產品加工和釀酒。熱電廠建成後開辦了機器製造、電子、紡織和化學工業等。為全道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港灣漁產豐富。設有自由出口區,為釜山的輔助港,輸出水產品、紡織品和礦石等。市內有馬山初等師范學院。有月影台、馬金山溫泉等避暑、避寒勝地。
3馬山
荊州古城下面的一個鎮。
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位於市區西北部,荊山余脈擦肩而過,沮漳河水繞鎮而流。四周由北湖、南湖、太湖港環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全鎮轄14個村,1個居委會,9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000戶,總人口3.3萬人。有國土面積13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6000畝,水域面積35000畝。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96億元,財政收入1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50元。
馬山鎮是荊楚古鎮。已有2000多年歷史,陰湘城古址位於陰湘城村三組,距荊州城約34公里。屬屈家嶺文化早期,相傳為楚國早遺址殘存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城垣現存高度4-6.5米,最寬處46米。是長江中游地區迄今這止發現的八座史前古城之一。
1982年1月在原江陵縣馬山磚瓦廠一號楚墓中發掘出土的一批戰國中晚期絹、紗、羅、錦等絲綢織綉,包含有衣、褲、衾被、絲帶等成品。這些絲織品有的薄如蟬翼,輕若籠煙;有的刺綉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有的色澤艷麗,五彩紛呈;有的經緯密度,超乎想像,密於今天的降落傘。絲綢織品富含蛋白質,極難長久保存。馬山一號墓出土的這批絲織品其年代之早、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藝之高超,均可稱「最」。荊州博物館也因之而有「絲綢寶庫」的盛譽。
馬山鎮是民歌之鄉。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馬山民歌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荊州民歌的搖籃,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揚歌」、「田歌」。主要有「喇叭調」、「伙計調」、「 嘚嘚調」、「叮口當調」、「哦嗬調」五大調和五句子歌,代表歌舞有《車水鑼鼓》、《火燒粑》、《鳳鼓齊鳴》、《開秧門》、《夜漁》、《山歌唱出農家樂》等。
馬山鎮是國家重點工程之鄉。三峽工程500kV江陵換流變電站位於城河村境內,距城區約15公里。總投資35億元,佔地面積269畝,於2001年開工建設,2003年竣工試運行。其運行的安全穩定性直接影響到華中和南方兩大電網的安全,影響到三峽電站的電力外送和華中電網的正常供電。是目前亞洲第一大換流站,世界第三大換流站。
千里荊江大堤始於馬山鎮。源頭就在棗林崗,建有 「荊亭閣」,為仿古建築,亭中立一塊巨大的石碑,碑文記載:「歷史上荊江決溢頻繁,東晉至明清1500年間,有確切記載的97次。解放後的新中國,荊江大堤歷經五個階段的大規模加固培修,至1997年,國家累計投資5.43億元,共完成土方1.91億立方米,石方750萬立方米,清除隱患10萬余處。今之荊堤,堤身斷面較建國前擴大了三分之一。
4廣西馬山縣
馬山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的大明山北麓和紅水河中段南岸,東與忻城縣、上林縣接壤。西靠平果縣,南臨武鳴縣,北與都安瑤族自治縣隔紅水河相望。縣城白山鎮距廣西首府南寧市130公里。210線國道公路經過縣境。全縣境內多山,大體分東西兩大部,東部多大石山,西部多丘陵,是全自治區有名的山區縣之一。境內,除流經縣北的紅水河外,僅有些細小的河流,每逢下雨,雨水便從地下流走,易澇易旱,旱澇災害頻仍。
2000年,全縣總面積2664.65萬乎方公里,設15個鄉(鎮)共171個村(街),總人口49.25萬人,其中壯族佔75.8%,漢族佔17.6%,瑤族佔6.5%,其他民族佔0.1%。是個多民族的縣份。
被稱為全國「水電資源富礦」的紅水河,流經本縣境內近100公里。我國重點開發紅水河10座大型梯級水電站中,大化水電站和百龍灘水電站就在本縣境內,分別距縣城23公里和15公里。
地下礦藏,已探明的有煤、錳、鐵、鈾、銅、金、水晶、滑石、冰洲石、大理石、高嶺土等。勉圩、大球等地煤礦,藏量豐富,發熱量在4—5千大卡/克。喬利、林圩、周鹿、片聯等鄉,錳礦遍布。樂平鐵礦,含鐵量達50-60%以上,礦中還含有鋁和黃、紅色染料。古零的鈾礦,國家在勘探之中。水泥資源豐富。
本縣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213攝氏度,極端最高溫度38.9攝氏度,最低溫度一0.7攝氏度,平均無霜期343天,年平均降雨量1667.l毫米,最高2063毫米,最少1245.8毫米,對農林牧業生產十分有利,1985年全縣耕地40.6萬畝,盛產稻穀、玉米、甘蔗、花生、黃豆、木薯等,土特產還有牛、羊、旱藕粉、桐油、竹筍、木耳、蛤蚣、果子狸、金銀花等。金銀花、木薯乾片遠銷區內外。本縣是自治區山羊出口縣之一,所產山羊,肉味美,歷來遠銷海內外。
現已開發的世界名洞金倫洞,穿越幾座大石山腹,全長約7.2公里,洞中各種自然景物,奇異獨特。 1987年4月,中國和英國兩國聯合的洞穴考察隊來金倫洞考察後,稱之為世界十大奇洞之一。次年,加拿大、法國、義大利、挪威、澳大利亞、美國等6國水文洞穴地質學家也前來參觀考察。日本國富士映像株式會社和廣西電影製片廠也到金倫洞取景拍攝電影。金倫洞已成為洞穴考察、旅遊、拍攝電影、電視片的勝地。
❽ 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沿革
馬山於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山東省級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