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漢諾壩地質公園

漢諾壩地質公園

發布時間: 2021-03-14 20:01:17

①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人文景觀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境內聚居著苗、布依、彝等少數民族,民族風情濃郁,民
族文化豐富多彩,夜郎文化、紅色文化、古城文化歷史悠久。 位於盤縣老城的紅二、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曾系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指揮部駐地。原為國民革命軍1928年修建的武營,俗稱九間樓。1936年3月底,軍團領導人在此舉行了盤 縣會議,決定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1982年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夜郎文化
夜郎文化:六枝毛口鄉夜郎古邑:位於城西南70公里處,多年來在民間流傳著其地為「古夜郎國都邑」的傳說。從這里發掘的古建築大青磚,古驛道,譯文碑以及古代京城建築的痕跡,加之當地三十六那,七十二嘎古怪的地名,還有離地百餘米的懸崖絕壁上洞中三座古墓等等,使眾說紛紜的古夜郎都邑初見端倪。「夜郎文化」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己提出,它是貴州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當代貴州文化的重要基因或源頭,它是夜郎時期的各民族及其爾後居住在夜郎故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也是夜郎與周邊各地區相互影響的結果。夜郎的許多習俗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鬼靈崇拜及夜郎人的居室建築形式等,都一直影響到今天人們的生活。如巢居、山處、「干欄」這種居室建築形式,對布依、侗、水等族人的民居建築特色的形成都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貴州,「隨處見夜郎」早已是人們的共識,但其城堡或政治中心卻一 直在找尋,而且在爭議,牽涉到安順、鎮寧、六枝、安龍、黃平、興仁、赫章等地,這些地方本身就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眾多的夜郎古跡,更使得外業的人們對此充滿探奇心理,以圖尋找失落的文明,看來,隨著探尋的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歷史資料、歷史文物的不斷豐富,夜郎的真實面目也許會逐漸清晰,但探索內涵豐富的夜郎文化與我們的民族心態、現代化建設等又是永恆的課題,在這個意義上,它還將是一個謎。
盤縣古城 北盤江峽谷園區以北盤江峽谷為主體,包括六盤水市南水城峰林景區,北盤江
峽谷景區、發耳三個屯旋卷構造台地景區、坡上牧場(玄武岩方山地)景區、六車河峽谷景區、格所河峽谷景區及白雨豎井、花嘎天坑等景點組成。園區入口設在水城公路進入園區的位置,園區范圍北端地理坐標東經104°45′,北緯26°37′;南端東經104°52′,北緯26°05′;西端東經104°37′,緯26°11′;東端東經105°0′,北緯16°08′。園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位於貴州省貞豐縣,秦漢時期屬古夜郎國的領地,北盤江就是司馬遷《史記》中所說的「牂牁江」,而古夜郎國的都城就在牂牁江上游地區,正如班固《漢書》中所雲:「夜郎者,臨牂牁江也。江寬百步可行船。」
北盤江流經貞豐縣的7個鄉鎮,在境內形成了一條94公里長的大峽谷,為貴州的峽谷之最。這條峽谷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花灘、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於一體,既有長江三峽的秀麗險峻,也有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雄奇壯美。在這一段峽谷中,還縈繞著遠古壁畫、古城遺址等夜郎文化之迷,以及鐵索橋、摩崖石刻、古驛道等人文景觀。可以說,北盤江大峽谷是貴州西部旅遊線上的一個新的亮點。也是「迂迴曲折的畫廊」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再現。特別是關興高等級公路上的北盤江特大橋,橋長486米,大橋高388米,是亞洲同類橋中的第一高橋。給人再現一種「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感覺,從大橋上俯瞰深隧幽長的大峽谷,給人一種「天溝地縫」的感覺。近千米高、幾公里長的斧削絕壁猶如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巨幅長廊壁畫。
特別是在霧氣朦朧、煙雲繚繞的時候,給人更是一種仙境般的感覺。 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
北盤江大峽谷中段,者相鎮與北盤江鎮之間的一處峭壁上,矗立著一尊看上去很憂傷的石頭,形如一位少女,附近的村民都叫它「悔恨石」。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北盤江邊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布依族兄妹。由於父母早逝,兄妹倆從小就自食其力,風里來來雨里去,在北盤江上以打魚為生。每次打魚歸來,兄妹倆的分工總是溫馨而默契:哥哥剖魚掌勺,妹妹添柴燒火。鮮美的魚肉魚湯盛上桌,哥哥總是搶著把魚頭都夾到自己的碗里,然後就「吧嗒,吧嗒」地啃嚼起來。瞧那狼吞虎咽的吃相,妹妹看在眼裡,心頭不禁嘀咕起來:哥哥怎麼這樣自私啊!妹妹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好好啃幾頓魚頭多好!又到了一個風急浪高的打魚天。兄妹倆劃著竹筏,照常到江上打魚。哥哥站在竹筏前端專注打魚,突然竹筏一晃,哥哥跌進了水流湍急的江中,掙扎幾下便不見了蹤影。愛啃魚頭的哥哥葬身魚腹了,妹妹雖也感突然,但轉而又想,從今以後,再沒人和我爭魚頭了!妹妹回家很快煮好魚,迫不及待地給自己盛上一大碗魚頭!啃著,啃著,越啃妹妹的心頭越不是滋味:這魚頭全是堅硬的骨頭,沒肉也沒味喲!沒等把碗里的魚頭啃完,妹妹已經是淚流滿面。悔恨交加的妹妹,一口氣跑到江邊,要追回她善良好心的哥哥,卻只看到洶洶南流的江水。麻木的妹妹坐在江邊,年深月久,變成了一尊憂傷的化石,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悔恨石」。 孔明
北盤江大峽谷魯容鄉政府所在地附近,安龍至鎮寧壩草公路旁邊,有一座 年深月久和名聲遠播的土堆,土堆周身長滿茂盛的雜草,當地人叫它「孔明墳孔明在中國歷史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關於孔明墳的來歷,素來有好幾種版本。其中之一是說,蜀軍南征,七擒孟獲時,孔明作為首席大軍師,統帥大軍到達北盤江邊,並在現在的者相鎮安營紮寨,訓練兵勇。者相三國兵營遺址,便由此而來。者相原來叫「宰相」;者相是後來人們嫌其拗口,諧音改過來的別名。魯容鄉境內的北盤江上,傳說正是諸葛亮訓練蜀國水師的水域。傳說孔明先生生前,曾考察過北盤江一帶的風物水土,認定魯容鄉附近有一塊真龍寶地,這就是現在孔明墳的所在地孔明村。晚年諸葛,預感自己身後,蜀國的社稷江山不會久長,自己屍骨也會面臨被生前的死敵司馬懿父子毀墓暴屍的結局,因此在彌留之際特別安排,在全國各地修築72座真假墳墓,以迷惑敵人。北盤江畔魯容鄉境內的孔明墳,應該就是諸葛亮72座真假墳墓之中的一座。鞠躬盡瘁的智慧之神諸葛亮死後,北盤江兩岸的民眾為了紀念歷史上這位忠勇的謀臣,把諸葛亮屯過兵的地方叫「宰相」,在孔明訓練水兵甚至打過水仗的魯 容鄉孔明村,永久保留一座蜀國丞相的衣冠冢,人稱「孔明墳」。逢年過節,尤其是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人家上墳祭祖,總不忘給相鄰的孔明墳培上幾鏟土,焚香燃燭,供奉祭品,掛上幾吊白紙,視同自己仙故的祖宗,這應當就是孔明墳多少年來得以完好保存而不荒廢毀損的原因所在。孔明先生若在天之靈有知,當感到欣慰。孔明墳的存在,並非無緣無故。孔明墳與貞豐境內相距不遠的者(宰)相鎮以及幾十公里外關嶺縣的關索嶺,形成三國遺跡的鎖鏈,相互印證。它們共同說明,貞豐關嶺一帶的北盤江兩岸,三國時曾經是「桃園三結義」之一關羽父子和一代名臣諸葛亮留下過足跡和戰績的地方。 馬刨井
者相鎮境內,貞豐至貴陽公路左側,有一口遠近聞名的「馬刨井」。井邊有一 株古樹,依井而生,枝繁葉茂,樹冠如傘,能籠罩井口周圍20多平方米的面積。泉水自山體的岩縫中湧出,常年清澈涼爽,流量恆穩,不因季節而有所變化。「馬刨井」相傳是三國時蜀軍大將關索率領大軍征戰到此,人困馬乏之際,乾渴難耐的戰馬以蹄刨土,意外地刨出一股甘冽甜美的山泉。蜀軍人馬喝足了水,來了精神,打了勝仗,飲水思源,便將此井命名為「馬刨井」。「馬刨井」離公路僅幾步之遙,車馬行人經此,無不下車住步,暢飲一番。近年來純凈水廠如雨後春筍,俯拾皆是;有業者早就垂涎馬刨井的水質,有意投資,但當地百姓以保護古跡為由,屢屢謝絕,這是題外話,按下不表。 懸棺
北盤江大峽谷中段,著名的「中國砂仁之鄉」連環鄉境內,有一條大田河。大田河由西而東,不僅是貞豐與冊亨兩縣的天然分界線,同時也是貞豐、冊亨和安龍三縣的界河。大田河是北盤江的支流,在它的源頭,貞豐、安龍和冊亨三縣交界的連環鄉屯上村,有一座天然溶洞,叫四方洞,也叫獅子口洞。洞內有一副遠近聞名的「懸棺」。遠遠看去,四方洞形如其名,洞口形狀四四方方,猶如刀切一般整整齊齊,也彷彿大大張開的獅子口。洞高寬各數十米,四壁陡峭。在一面洞壁的半腰位置,橫陳一副顯眼的棺材,這就是當地人熟悉的懸棺。關於四方洞的懸棺之謎,相傳懸棺的主人系冊亨坡坪的大戶劉家,至於懸棺形成的年代,則要追溯到清朝道光七年,即1827年,距今已經181年。據說劉氏老財主死了之後,孝家請道士先生擇地,花了許多銀米,費了幾番周折,終於找到離坡坪幾十公里外的四方洞。當地的百姓說,公路通車以前,從四方洞步行到坡坪趕集,要走3個多小時。按風水先生的說法,這個獅子口洞是塊真龍寶地,將死者屍骨「喂」進獅子的嘴裡,子孫萬代定要陞官發財。四方洞附近百姓對劉家這座懸棺而葬的「豪墳」不以為然,甚至有幾分反感。於是編成一首民謠譏諷它:「劉家要出官,除非巧答河水干;劉家要著袍,除非修座功德橋」。「巧答」是布依語「河流之源」的音譯。巧答河是當地人對上游大田河四方洞口段的稱謂。果然,四方洞口的溪澗上面,有一座看上去飽歷滄桑的石橋。它大概就是劉家對四方洞百姓的一種補償,抑或是一種贖罪吧。當然,劉家後代的發達與否,卻沒有人去詳細考證了。

② 想知道: 北京市 察哈爾火山 在哪

內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寧周圍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張北漢諾壩玄武岩台地一帶,稱察哈爾火山區。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旅遊奇觀,在內蒙古腹地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有多座火山奇觀。該奇觀整合了當地2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各種景觀地貌,資源富集、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核心景區草原、火山、濕地、廟宇、湖泊相互依存,7個天然湖泊布局呈北斗七星狀,加之察右後旗地處我國正北方,實為奇觀,在我國極為罕見。火山地段地處農業、牧業結合帶,相互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文化,即農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產生了大量的歷史傳說,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並由此產生了燦爛的察哈爾文化。
察哈爾火山共有20餘座,位於察右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境內。該火山群形成於地質歷史的第四紀晚期,最後一次噴發距今約一萬年,屬年輕的休眠狀態下的「活火山」。由於地殼內部岩漿經過管狀通道噴出時,各火山口噴發的強度和噴出的物質不同,形成了穹狀、岩渣、混合火山錐等四種特徵的火山錐,具備了中心式火山噴發的全部特徵。地質專家驚嘆這是保存完好,舉世罕見的火山群奇觀。

滿意請給好評 O(∩_∩)O謝謝

③ 蠻漢山地質公園天開門嗎

答: 蠻漢山地質公園國慶節開門的
如有疑問
請繼續追問

④ 中國有哪些地方有火山

五大連池、長白山、騰沖、新疆、台灣等。

1、五大連池

五大連池風景區(The Wudalianchi Scenic Area):國家A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國際綠色名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著名火山之鄉、聖水節(葯泉會)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長白山

長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我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復合火山,火山活動經歷了造盾(2.77-1.203Ma早更新世)、造錐(1.12-0.04Ma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噴發三個發展階段,三個階段岩漿成分從玄武質→粗面質→鹼流質代表其演化過程。

3、騰沖

騰沖市隸屬雲南省保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保山市西部,東與隆陽區相連,南與龍陵縣、梁河縣接壤,西與盈江縣、緬甸聯邦共和國毗連,北與瀘水縣相鄰。

雲南西南毗鄰緬甸的騰沖是熱門的旅遊之地,騰沖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大陸板塊交匯處,地殼運動活躍,帶來頻繁地震,劇烈地震又引發火山爆發。火山噴發停止後,岩溶冷卻,形成了無頭的山--火山。

4、新疆

阿什庫勒火山群位於新疆於田縣以南約120km的青藏高原西北緣的西昆侖山,由10餘座主火山和數十個子火山組成,包括西山、阿什山、大黑山、烏魯克山、迷宮山、月牙山、氂牛山、黑龍山、馬蹄山、東山和椅子山等。

5、台灣

大屯火山群位於台灣省北部,北臨太平洋,南接竹東丘陵,西南與台北盆地相連,面積430平方公里,地域覆蓋了台北市和台北縣。大屯火山群與北投溫泉、士林、陽明山構成台灣北部著名風景區。

⑤ 八公山地質公園游記500字

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游記
對於八公山,只曉得那裡的豆腐很有名,近日去淮南,有機會到八公山游覽,才得以一睹這里的神秀風光。
從淮南驅車向西不遠就來到著名的八公山風景區,進去之後,所能看到的除了層巒疊嶂的被綠色包裹的群山外,就只有兩處建築比較顯眼:白塔寺和升仙台,因為它們分別位於兩個山峰上。 先到達白塔寺,拾階而上,驚嘆的並不是山門的古樸,而是回望來途綿延山巒的雄渾。進入寺中,吸引眼球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雄寶殿,而是兩側迴廊鑲嵌的雕塑。白塔寺里所有的佛像均為純銅製作,大雄寶殿供奉著如來佛坐像,高5.8米,據說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室內佛教銅像。 出了白塔寺不遠,就到了有距今7億年的由碳酸鹽岩地層構成的「石林」。八公山的「石林」約有30多萬平方米,高度在1.5~4.5米之間,如此規模的石林景觀在長江以北實為罕見。穿越迷宮般的石林拾級而上,就是漢淮南王劉安當年在此煉丹而後成仙淮南王宮。進入王宮,四周長長的游廊上都是劉安當年煉丹的圖,還有劉安的八大門客壁畫,也許「八公」就是由此而來吧。其中還有一副壁畫,卻是當年劉安煉丹失敗一不小心練成豆腐的傳說圖。 出了淮南王宮後面,涉階而上,就到了升仙台。這就是傳說中劉安升天的地方。站在升仙台上,整個升仙台的造型是一個道家八卦的圖形,上面空無一物,人們除了能從導游口中聽到那個早已爛熟於心的傳說外,剩下的只有在那裡發古幽思了。

⑥ 沃爾沃S90烏蘭哈達火山之行,低調霸氣和火山融為一體

五彩斑斕的石頭

很喜歡沃沃的自適應巡航,跑長途省了很多事沒有那麼累,還有主動剎車系統,有的時候真是比駕駛員反應迅速。為駕駛員分擔了不少,開起來真是很輕松。期待下一次沃沃旅行......

⑦ 新生代盆-山構造地貌演化

一、新生代沉積地層

圖5 華北地區晚白堊世以來岩石地層劃分對比

(據陳晉鑣等,1997)

華北地區新生代地層的研究表明(圖5),在晚白堊世—古新世早、中期,除了在河北和山東局部發育的早期裂陷盆地中發育了以王氏群和孔店組下段為代表的一套砂、泥岩夾礫岩的河湖相沉積外,大部分地區缺失該時期的地層。當時華北大部分區域屬於隆升山地,處於風化剝蝕狀態。古新世晚期—漸新世期間,伴隨華北地區裂陷作用的廣泛發育,以前新生代岩石地層為盆地基底,在鄂爾多斯台地周緣的銀川地塹、河套地塹和渭河地塹,華北裂谷系中部的冀中坳陷、黃驊坳陷和濟陽坳陷,華北北部的遼東灣和渤中坳陷以及南部的東濮坳陷與湯陰坳陷中,開始廣泛接受沉積,巨厚的古近紀(古新世—漸新世)陸相沉積地層不整合覆蓋在盆地基底之上(馬杏垣等,1989;劉和甫等,2000)。

以華北裂谷系為例,古新世該區處於初始裂陷階段,在被北東向的隆起帶所分割的一些相對孤立的斷陷帶中發育了厚度不等的孔店組下段,以紅色和灰色泥岩、粉砂岩為主,夾砂礫岩、油頁岩、含膏泥岩和灰岩,底部有玄武岩和礫岩,厚度500~1600m不等。始新世—漸新世期間,裂谷系進入強烈的差異斷陷階段,盆地范圍大規模擴展,渤中坳陷形成,原來分隔的斷陷帶開始相互串聯,同時沉積范圍也不斷擴大。同期在擴展的盆地中發育了孔店組上段和沙河街組四段,主要為陸源碎屑相地層,近海地區發育夾層狀玄武岩的近海潟湖相沉積地層,厚度達1500~3500m。漸新世發育沙河街組沙三段至沙一段,主要為暗色泥岩、粉砂岩,夾砂岩、頁岩、煤、油頁岩、蒸發岩、白雲岩、灰岩和玄武岩等,地層中富含化石,厚度2000~6500m。古近紀末,由於該區裂谷作用進一步減弱,古近紀地層遭受剝蝕和輕微變形,在其頂部形成區域性剝蝕面(吳珍漢等,2001)。

新近紀(中新世—上新世)期間,華北地區的盆地范圍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擴大。其中環鄂爾多斯地區的裂谷盆地在擴展過程中持續強烈斷陷,最顯著的是渭河地塹向北東方向的擴展過程,導致了呈北東向S形、長達900餘千米的山西地塹系的形成(馬杏垣等,1989;崔盛芹等,2000)。華北裂谷系在此時期由早期的相對分散的裂陷階段轉為整體熱沉降階段,伴隨地表大面積下沉,新近紀地層不整合地覆蓋在古近紀坳陷和隆起之上,華北盆地成為統一的大型斷陷盆地。其中在中新世期間,盆地中沉積了館陶組,以雜色礫岩和泥岩為主,夾砂礫岩、礫岩,厚度100~1000m。上新世期間,該區發育明化鎮組,為雜色泥岩、砂岩互層,厚度500~1600m。同期在太行山地區和山西高原的一些山間盆地中,則發育了著名的三趾馬紅土層。

第四紀期間,在華北盆地中發育了厚度為50~800m不等的河湖相以砂、粘土和砂礫石為主的沉積物。在周緣的隆升地區,以發育厚度較小的砂礫石質河流階地沉積為主(陳晉鑣等,1997;劉嘉麒等,2000)。在山西地塹系中的一些盆地內,則發育了范圍不等的湖泊和相應的以砂、粘土夾砂礫為特徵的湖泊沉積物。在太行山西側的山西高原和鄂爾多斯地區則發育分布廣泛、厚度很大的風成黃土沉積物,按形成時代從早到晚一般劃分為早更新世的午城黃土、中更新世的離石黃土和晚更新世的馬蘭黃土。

二、第四紀沉積地層

華北地區第四紀沉積物主要分布在眾多第四紀盆地及其鄰區的山地中,其中包括風成黃土沉積、湖泊沉積、河流沉積(包括沖積物、洪積物和泥石流堆積)、海洋堆積、洞穴沉積、生物堆積、殘積與坡積和火山堆積等。不同類型沉積物的分布主要與不同的構造-地貌部位相關(吳珍漢等,2001;趙遜等,2005)。

風成黃土堆積物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北的陝西、山西、寧夏、甘肅、內蒙古及河南與河北西部等地,其沉積過程貫穿了整個第四紀,特別是黃土高原厚度極大的黃土-古土壤序列已經成為反映第四紀全球古氣候變化的良好標志。形成於晚更新世期間的馬蘭黃土一直是華北地區上更新統的標准地層之一。

湖泊沉積物主要分布於銀川盆地、河套盆地、汾渭地塹系和河北平原等在第四紀不同時期曾發育過湖泊的斷陷盆地中。有的湖泊較早乾涸,停止接受湖泊沉積;有的則一直延續到晚更新世末甚至近代,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厚度很大的湖相地層剖面。研究程度較高的湖相地層有分布於汾渭地塹系南、北兩端的陽原盆地和三門峽盆地中的泥河灣組和三門組,它們一直是華北地區下更新統的標准地層。

河流沉積物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地河谷與山麓地帶,前兩者以沖積物為主,如內蒙古河套盆地、華北平原、松遼平原和黃河三角洲等地區厚數十至數百米的砂粘土層和砂礫石層;後者包括河流階地沉積、洪積和泥石流堆積,如橫穿太行山的眾多河流峽谷中的河流階地沉積以及其中眾多沖溝出口附近的沖、洪積物。太行山西南部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第四紀沉積物的劃分和研究比較詳細,在太行山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海洋沉積物在沿海地區,如渤海、黃海和東海廣泛分布,其中包括陸源碎屑沉積(如砂、粘土層)、生物堆積(如珊瑚礁)和化學沉積(如碳酸鹽)。海相沉積序列所反映的海進、海退過程和其中碳、氧同位素含量的變化一直是反映古氣候變化的重要標志。

洞穴沉積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區,如華北的山西高原、豫西、北京和山東等地。對該區洞穴沉積研究最多的當數周口店猿人遺址,其中揭露出13層堆積物,並以此建立了華北中更新統標准地層——周口店組。華北地區的第四紀火山沉積物主要分布於山西大同一帶,其中包括火山灰、拉斑玄武岩和鹼性玄武岩等。

殘坡積物主要分布於山地區的夷平面和山麓剝蝕面之上或山坡面的裂隙中,一般厚度較小,發育范圍也極為有限。生物沉積包括泥炭層、硅藻層和生物礁等,主要作為地層夾層賦存於其他陸相或海相地層中。

雖然華北地區的第四紀地層類型眾多,但分布較為廣泛、地層的連續性較好和持續時間較長且地層界線清晰、研究最為詳細、能夠作為標准地層的當數風成黃土和湖泊沉積物。與中國第四系的劃分方案對應,傳統的中國第四系多採取四分的方案,即以約2.45Ma B.P.作為第四系的底界(圖5),把更新統三分為下、中、上3個統再加上全新統,習慣上分別用Q1、Q2、Q3和Q4來表示(劉嘉麒等,2000);其中,下、中更新統的年代地層界線為0.78Ma B.P.,中、上更新統之間的界線為0.13Ma B.P.,上更新統與全新統之間的界線為0.012Ma(圖5)。全新統還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中、上3個階,其時限分別為11000~8000a B.P、8000~4000a B.P.和4000a B.P.至今。

三、新生代構造地貌演化

大尺度的地表地貌格局往往與區域性的構造演化過程密切相關,中國大陸及鄰區西瀕太平洋帶,經過侏羅紀—早白堊世強烈的造山運動,地殼逐步擠壓增厚,地表海拔不斷增高。新生代期間,中國西部和東部分別處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之間近南北向強烈碰撞和太平樣板塊向西俯沖引發的上地幔軟流圈上涌作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大陸動力學機製作用下,西部因構造擠壓而持續隆升,東部則因構造伸展而不斷裂陷、降低,逐步形成了中國大陸現今從西到東西由3個高差顯著和海拔高度逐漸降低的地貌台階所構成的西高東低的階梯狀構造-地貌格局(吳珍漢等,2001);地殼厚度自西向東逐步減小,盆地地殼厚度較小,山區地殼厚度較大(圖6)。

自白堊紀末期開始,經過新生代復雜的動力學過程,華北地區逐步形成比較典型的盆-山構造地貌;除少量盆地受近東西向或北西向斷裂控制呈北西向或近東西向展布外,大部分盆地受北北東向主幹斷裂帶控制,如松遼盆地、華北盆地、渤海灣盆地、沈陽-營口斷陷盆地等(圖6),在地貌上多對應於湖泊、沼澤、平原或陸表淺海。盆地之間的隆起帶經過長期風化剝蝕作用之後,在不同高度形成多期夷平面,第四紀形成多級河流階地(圖7)。

圖6 華北地塊新生代構造分布圖

(據馬杏垣等,1989)

1—新生代盆地;2—地殼厚度等值線(m);3—正斷層和走滑斷層;4—隱伏斷層;5—Ms≥7級地震;6—Ms=5~6.9級地震;7—新生代剝蝕區

在古新世晚期,隨著地殼伸展裂陷開始,太行山與燕山發育第一級區域性夷平面——北台期夷平面,夷平面的海拔在3000m左右,其殘留大致分布於現今最高一級的山頂(吳珍漢等,2001);斷陷盆地大部分呈長條形展布,盆地走向受區域性伸展斷裂的顯著控制,盆地邊界斷裂大部分為同沉積斷裂。始新世時期,華北地區發生范圍較大的伸展裂解作用;由於盆、山之間的差異升降作用,古新世末期形成的北台期夷平面在此期間逐漸解體,伴有比較強烈的玄武岩噴發,在太行山形成繁寺玄武岩;太行山、燕山、大興安嶺、遼西與遼東等地區仍處於隆升剝蝕狀態,松遼盆地與二連浩特盆地由裂陷盆地轉化為弱坳陷盆地,地貌上表現為寬闊的平原地貌,沉積了厚度不大的陸內河湖相碎屑岩系,東南部的華北—渤海灣地區發生了較強烈的不均勻裂陷作用,形成了規模不等的裂谷盆地;北北東向的古盆地與古隆起帶相間分布,構成了華北-渤海灣-下遼河裂谷系(圖6)。在裂陷過程中,華北-渤海灣-下遼河裂谷系也發生了強烈的玄武岩噴發事件,局部形成了厚達千米的玄武岩層;之後,斷陷湖盆沉積了厚達數千米的河湖相沉積物。在太行山南段,受近東西向的斷裂控制,在濟源的西部發育了小型的近東西向斷陷盆地,盆地中充填了紫紅色和灰白色砂岩、泥岩和礫岩。

漸新世時期,太行山及鄰區的基本構造-地貌格局與始新世相近,區域構造以北北東向、北西向與近東西向居主導地位,地殼厚度逐漸減薄至40~45km,山地古海拔平均達2500m左右(吳珍漢等,2001)。此階段內,華北-渤海灣-下遼河裂谷系裂陷的范圍明顯增大,導致渤海灣一下遼河地區由一些孤立的中小型盆地發展成一個面積巨大的斷陷盆地,盆地面海拔逐漸降低至800~1000m,盆地內部夾有一些規模不等、海拔在1500m左右的隆起帶。汾渭裂谷系裂陷范圍向北擴大,開始形成太原盆地與大同盆地等裂谷盆地的雛形(圖6),太行山南段的裂陷盆地也進一步向東擴展。漸新世末期較強烈的構造運動,在主要斷陷盆地形成了區域性角度不整合;同期在隆起區發生的長期剝蝕夷平作用,形成了該區古海拔達2000m左右的第二級區域性夷平面——太行期夷平面(圖7)。一些早期河流在長期的側蝕過程中逐漸形成曲度較大的蛇曲河。

新近紀時期,地殼厚度進一步減薄至36~42km,區域構造以北北東向、北西向、近東西向與北東向為主,山地面古海拔達2000m左右(吳珍漢等,2001)。華北-渤海灣-下遼河裂谷系的裂陷范圍進一步擴大,逐步進入整體拗陷階段,古盆地面海拔為200~500m。河湖與沼澤相沉積覆蓋了整個華北、渤海灣與下遼河地區,裂陷中心沉積地層的厚度達1000~3500m。同期汾渭裂谷系進一步向北擴展,形成了由太原、大同、延慶、涿鹿等古盆地面海拔為1200m左右的裂陷盆地所構成的北東向山西地塹系(圖6)。太行山南段的東西向斷陷盆地擴展至焦作—輝縣一帶,並逐漸與華北盆地相連而形成統一的裂谷帶(趙遜等,2005)。與周緣盆地的裂陷相對應,周緣山脈發生了快速隆升,伴有廣泛的玄武岩噴發事件,形成漢諾壩玄武岩;太行山夷平面解體,現今的大興安嶺、燕山與太行山等山脈逐步形成。至上新世期間,山地經過長期的侵蝕作用,山地面海拔降至1600m左右,在山麓地帶和切割了太行期夷平面的河谷中形成了該區海拔為500~800m的第三級山麓夷平面或寬谷面——唐縣期夷平面(圖7)。

第四紀時期,華北及鄰區的地殼減薄至與現今相近的厚度,除山西地塹系仍處於強烈斷陷過程中,華北-渤海灣-下遼河裂谷帶的大部分地區總體轉變為沉積速率較小的坳陷盆地,但局部地區仍處於較快速的斷陷過程中,盆地面降低至海拔100m左右(吳珍漢等,2001)。如太行山東側的北京坳陷、武清坳陷、夏墊坳陷、南口坳陷和南太行東麓的武安盆地和林縣盆地。同期,太行山發生不均勻快速隆升,山地面海拔維持在1500m左右,形成現今盆-山相間分布的構造-地貌格局(圖6);上新世發生雪花山玄武岩噴發,早中更新世發生大同玄武岩噴發(圖7)。在山地隆升帶,由於河流的強烈下切,唐縣期夷平面解體,河流深切至唐縣面之下,形成了山地中的深切河谷地貌;沿太行山北段的桑乾河、燕山西南的永定河發育8級河流階地,沿太行山西南段的子房河發育6級河流階地(趙遜等,2005)(圖7)。

圖7 華北陸塊新生代典型盆地與山脈構造地貌演化對比圖

本區處於新華夏系太行隆起的南部與晉東南山字型構造東翼反射弧的前緣聯合地帶,加之基底岩體剛性強,故本區以斷裂構造為主要構造形跡。

根據構造形跡及成長關系和空間展布特徵,大致可分為東西向構造體系、山字型構造體系等(圖8)。

(一)東西向構造體系

東西向構造體系在本區形成最早,又是挽近時期活動較強的構造,由於受多期構造活動破壞、干擾及改造,其構造結構面多具復性構造特徵,對本區地下水流場具有重要的控製作用。

(1)鳳凰嶺斷層:西起逍遙河口與盤古寺斷層相接,經谷潤峪、馬坪、司窯向東沿焦作北部山前延伸。地貌上為山區與平原的自然分界,在瓮澗河口以東隱伏於新生界之下,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傾角80°左右,斷距300~400m,走向及主斷面呈明顯的舒緩波狀。斷層破碎帶中,次級小斷裂及擠壓片理發育,斷層旁側次級「入」字型分支小斷裂發育。

(2)朱村斷層:該斷層由鄰區沿山前經本區山王莊、柏山、朱村向東沒入新生界。走向近東西,斷層北升南降,傾向南,傾角70°左右。據鑽孔資料,在朱村一帶,斷距達1000m以上,使北側奧陶系灰岩與南側的煤系地層及新生界接觸。斷層沿走向呈舒緩波狀延伸,其力學性質表現為先壓扭、後期具張性特徵。

圖8 區域地質簡圖

1—山字型構造;2—近北東向構造:3—新華夏系構造;4—近南北向構造;5—北西向構造;6—不明構造;7—背斜;8—向斜;9—隱伏背向斜:10—隱伏向斜;11—隱伏斷層;12—復式背斜;13—第三系、第四系;14—二疊系:15—石炭系;16—奧陶系中統;17—寒武系;18—震旦系;19—前震旦系;20—石英二長斑岩;21—閃長岩

其次尚有黑龍王廟斷層、牆南向斜等。

(二)山字型構造體系

1.晉東南山字型構造

本區展布的晉東南山字型構造體系,主要為晉東南山字型構造東翼反射弧的一部分。現對本區水文地質條件起控制意義的主要斷裂構造分述如下:

(1)朱嶺斷層:西南端由南嶺與鳳凰嶺斷層斜接。向東北方向延伸,區內全長37km,走向N45°,傾向北西,傾角65°~85°。破碎帶寬10~50m,力學性質為壓扭性。

(2)趙庄斷層:西南端在南嶺與鳳凰嶺斷層斜接,經六堆宇、趙庄向東交於黑龍王廟斷層,全長35km,走向45N°,傾向南東,傾角65°~85°,破碎帶寬10~15m,具有多期活動性,其力學性質為先壓扭後張扭。

趙庄斷層和朱嶺斷層形成地壘構造(許河地壘),走向北東,西南端寬約1.5km,中部約3km,至黑羊圈逐漸變尖。延伸長度大於20km,對水文地質條件起一定的控製作用。

2.丹河山字型構造

位於晉城南部和焦作市北部,構造部位處於東西向構造的中部地段,展布面積約400km2,前弧展布於大箕、張路口等地,呈向南突出的弧形斷裂,脊柱在丹河北端。

柳樹口-奪火背斜:軸部位於柳樹口一奪火一線以南2~4km處,軸部走向45°~225°,西南端向三姑泉一帶傾沒,東北端因受太行山背斜影響,向上翹起,背斜兩翼寬15~30km,產狀平緩,傾角5°~15°。

(三)新華夏構造體系

長治褶斷帶:主要展布於晉城的石盤—堯山東側一帶。區內長約40km,從北向南有明顯的變化,北端為開闊的不對稱褶皺,並伴有北東向壓扭性斷層和北西向張扭性斷層。其主要壓性結構面軸向由北東20°方向至南端逐漸偏轉為南西40°方向,其原因可能是受晉東南山字型前弧干擾所致。

九里山斷層:西起東於村與朱村斷層相交,至小牆北被鳳凰嶺斷層截接,向東經九里山、古漢山延伸至輝縣北部山區,長約70km,走向北東。傾向北西,斷距300~1000m,致使斷層南東盤奧陶系灰岩在九里山、古漢山一帶裸露地表,形成北東向展布的殘丘。

(四)近南北向構造

本區東部上八里以北,由合潤-上八里復式背斜及壓扭性斷層組成,背斜兩翼平行展布於兩個相對應的岩漿岩構造帶,構成天然的地下水隔水岩牆。

(五)北西向構造

在焦作礦區東部發育明顯,切割了部分新華夏系構造。力學性質為張扭,多為隱伏狀態,主要有方庄斷層、赤庄斷層和峪河斷層等。

(六)新構造運動

本區新構造運動很活躍,山區強烈上升,地震不斷發生。

(1)基岩山區:由於強烈上升,基岩裸露,山脊狹窄,溝谷深切,比降較大,重力堆積物發育,河床堆積物減少,河谷斷面發育成V字型或U字型。縱斷面呈階梯狀,常形成瀑布。焦作地區新構造運動由西向東有增強趨勢,河床縱坡由西向東逐漸加大,如西石河大於丹河。山門河四坪村處,河床發育10m高的階梯狀陡坎,子房溝雲台山處形成310m高的瀑布,峪河口上游潭頭村形成280m高的瀑布。

(2)平原區:新生代以來,由於長期大幅度下降,相繼沉積了第三系、第四系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厚500~700m,最厚達1000m以上。

本區東西向構造、新華夏系及北西向構造的大斷裂均有活動特徵。第三系、第四系地層被斷層切開,斷層帶上有地震活動,尤其以朱村斷層、鳳凰嶺斷層活動較為強烈,第三系、第四系等深線在斷層兩側懸殊,一般100~200m,局部達1000m以上。有歷史記載地震6次,最大為1587年修武發生的6級地震。

四、區域地層

區域出露地層包括太古宇變質岩系、元古宇石英砂岩,下古生界以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岩為主,上古生界為石炭-二疊系煤系地層,新生界為第三系紅色砂粘土及砂礫岩岩層,第四系主要為鬆散堆積物(表2)。

基底岩系主要為一套中等程度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各類片麻岩、角閃岩及石英岩狀砂岩,分布於峪河口,沁河、白澗河也有零星出露。

蓋層岩系主要為碳酸鹽岩和碎屑岩類。寒武系中上統和奧陶系主要為碳酸鹽岩,分布廣、面積大,為本區主要岩系。寒武系下統和石炭-二疊系主要為碎屑岩。前者主要出露於河谷兩側下部,後者多分布於北部山丘頂部和隱伏於山前第四系之下。

第四系鬆散層為亞粘土、亞砂土、砂及砂礫石層,主要分布於山前地帶及水系、山坡谷底。

表2 區域地層表

續表

⑧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相關景點

簡介
銀廠溝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處白水河國家森林公園、白水河國家自然保護區、距成都89公里的彭州市龍門山鎮。因明朝崇禎皇帝的天宮劉宇亮在此開銀礦而得名。銀廠溝的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氣溫比成都低4℃左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4℃,晚間更覺體涼心靜,是距成都最近而海拔相對最高的避暑休閑、清心養身的天然勝地。
特點
銀廠溝內奇峰疊峙,雲蒸霞蔚。峽谷低處,古木蔽天。湍急的河流,在密林山崖中忽隱忽現,為峽谷增添了一種莫名的神秘與肅穆。景區四季景色各異,春日杜鵑似海,冬日素裹銀裝,盛夏金秋則林森蔥郁,清流急湍,飛漱其間。是蜀山蜀水的經典代表。
銀廠溝是龍門山大峽谷景區的精華,高峻的峰巒峭立雲天,幽深的峽谷縱橫交錯。激流奔騰,峭壁如削,以懸橋棧道,峽谷怪石、飛瀑彩虹著稱。磅礴的飛瀑龍潭,蒼翠的山間植被,清澈的山澗流水,形成了大龍潭、小龍譚、蒼峽閣、滿天星、幻影瀑布、百丈瀑布等獨具特色的蜀水景點。蜿蜒曲折的銀蒼峽棧道是龍門山大峽谷最具特色的主景,全長8公里,百丈瀑布以上用木樁和條石砌成,是古代戍邊的將士修建,該棧道是我國風景區棧道之最。
交通
成都至彭州31公里,彭州到景區58公里。成都北站中心站、新都、廣漢、郫縣、都江堰等地都有直達彭州市的汽車。成都、彭州每天都有到達銀廠溝的旅遊車,交通十分方便。成都火車北站乘直達丹景山、銀廠溝的旅遊專車,上下午均有數班。此外,西門車站和新南門旅遊客運中心也有多次班車前往。
住宿
景區內有度假村和農家樂旅店,一般都具有為旅遊者提供住宿的能力。
溫馨提示
由於5·12汶川地震,銀廠溝蓋坪周圍的居民聚居點已被夷為平地,幾乎所有的房屋都已垮塌;小龍潭已被垮塌的砂石掩埋;銀廠溝接引寺的建築除塔子以外全部垮塌;大龍潭兩邊的山體都出現滑坡現象,大龍潭已被掩埋,整個大龍潭不復存在。 簡介
丹景山位於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古九隴),距成都西北50公里,海拔1147米,境內山川形勢奇異,文物、古跡眾多。素有「丹岳岱宗」,「古唐勝跡」,「丹景第一」之稱。為中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宋代尤其南宋時期,花特盛,與洛陽、菏澤齊名。
特點
以牡丹文化、宗教文化和古彭蜀文化著稱於世。自唐代開始大規模種植牡丹,宋代特別是南宋時期花特盛,與洛陽齊名。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天彭牡丹譜》中有「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的贊譽。天彭牡丹以其株高葉茂、花大頸長、滋潤豐腴、艷麗多姿著稱天下,尤以懸崖斷壁皆生之野趣享譽中外。花開時節,滿山遍野的牡丹令人陶醉,猶如進入了花的海洋。每年四月舉辦天彭牡丹花會,遊人如潮,現彭州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牡丹觀賞中心。
丹景山為省級風景旅遊區,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牡丹觀賞基地,主要以牡丹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休閑娛樂為主。著名景點有金華寺、凈水寺、審魂殿、聖跡寺、牡丹園、杜鵑園、丹霞園等18處。每年春節廟會和4月中旬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潮,各種歌會、舞會、擂台賽更吸引人,遊客達數十萬人次。境內宗教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比較著名的有佛教勝跡有金華寺、凈水寺,佛山古寺、法藏寺、天池寺、聖跡寺、白衣庵(尼)、上三昧、中三昧、下三昧;道教審魂殿、真武宮;天主教馬桑經堂。特別是新建的佛山古寺,佔地40餘畝,大雄寶殿尺寸較一般的大殿大,所供菩薩上百尊,皆為漢白玉所雕刻,最重的達10餘噸重,堪稱中華一絕。
在天彭門1公里處,漢代始建金華宮於此,唐代高僧金頭陀重修時,盛植牡丹,號稱「丹景第一」,故名丹景山。宋代天彭牡丹與洛陽牡丹並著於天下,名冠蜀中,其發祥之地即在此山永寧院。南宋陸游有《天彭牡丹譜》專記其事。
交通
彭州市區有公交車直達丹景山鎮(九隴鎮),但需坐火三輪或走路沿彭(州)白(水河)路白水河方向至景區。或乘坐至龍門山(白水河),白鹿,磁峰的客車在丹景山山門下車。 簡介
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北部、白鹿頂東南、白鹿河上游,距彭州市區36公里,東部與什邡市接壤。白鹿鎮幅員面積78.8平方公里,屬山區和林地。白鹿鎮動植物資源豐富,分布有多種珍稀動植物品種;氣候涼爽宜人,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白鹿鎮旅遊資源豐富,森林植被良好,景觀秀麗獨特,尤其以「青藏高原冰川漂礫」地質奇觀蜚聲中外,省級白鹿森林公園位於境內,塘壩子風景區更是國家級龍門山地質公園核心景區。
特點
清代末民初,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此創建教會活動場所多處,以上書院(領報修院)和下書院(無玷書院)最為知名,其中上書院為培養高級神哲人員的高級修院,至今保存完好。
在經歷5.12汶川大地震洗禮後的今天,從廢墟上崛起,精心規劃、科學重建,在原白鹿場全新規劃打造法式風情小鎮,原汁原味構建浪漫愛情。法式風情小鎮以法國香檳命名,設計與規劃以普羅旺斯區的法國小鎮為原型,注重原汁原味法式主義的體現,同時結合白鹿鎮地形地貌,以坡地、草地、廣場、街道、屋頂等多項細節表現出法蘭西民族獨有的浪漫情懷。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厚重的城牆,彩色的尖屋頂,童話般的小屋,精緻繁復的裝飾花紋,鮮花、小品、咖啡、畫廊、葡萄酒,還有浪漫的法國香頌,原汁原味的法式風情,撲面而來……
交通
彭州至白鹿公交車直達
停車
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水觀停車場、刀子壩停車場 簡介
九峰山位於成都,彭州市西北部的龍門山鎮(白水河鎮)境內,山脈自川西北綿延200餘里,至此拔地而起,九峰矗立,海拔1200-4500米,主峰太子城海拔4812米。乃彭州諸山之冠,神聖奧妙之區,道佛共享之地。古之朝山者言,凡心不誠者,往往遇風雨雷電,不得生還或不得善終。九峰雲霧繚繞,高入雲天。古蜀人在尚未認識日地關系的時候,還以為高峻挺拔的九峰擋住了日月運行的去路,稱九峰之間的峽谷為日所入的蒙谷(太陽休眠之所)。有研究(山海經)的人說,九峰山就《大荒西經》中所指的靈山。
特點
山間有嫘祖寺、清涼寺、海會堂和祖師殿等寺廟, 峰頂有明代天啟年間始建的雷音寺。晴天可觀日出、雲海、佛光,陰天可見「瀑布雲」 奇觀。明代大將軍張定邊棄戎出家,法名「無暇」,於天啟年建雷音寺於山頂。到了清代,與鎣華、天台合稱三山佛教名區。山麓的海匯堂,位於二仙橋以上1公里處,大雄寶殿內的如來佛、觀音菩薩、十八羅漢等20餘尊聖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從羅漢洞至頂,黃褐色和紅色花崗石奇峰屹立,怪石崢嶸,高者10餘米,矮者5米多。有的狀若大型山水盆景,有的似人似獸,形態各異,熊貓石、羊子石、公雞石、望夫石、仙人指、千佛岩等無不形象逼真。每逢薄霧飄逸或濃雲漫卷之時,奇峰怪石時隱時現,時濃時淡,宛若幅幅絕佳水墨畫屏。
距峰頂1華里的南天門,是上雷音寺的唯一通道,道口地勢險要,仰望高峰插天,雲遮霧障,下瞰懸岩陡峭,絕壁千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登上九峰山頂雷音寺,奇妙壯觀的勝景令人神往。可觀絢麗的日出,可覽翻騰的雲海,每當紅日麗空,雲霧遮山的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可觀賞神奇的佛光。晚上則可見飄忽的神燈。雷音寺東南約300米處的觀光台是觀賞日出、雲海、佛光、神燈的最佳位置。
海拔2650米左右的九峰後山,蜿蜒的山道兩側,箭竹蒼翠,清香撲鼻,神奇幽靜,是大熊貓棲身遊憩之地。
溫馨提示
景區在5.12汶川地震後,山體塌方比較嚴重。祖師殿至觀音岩道路損毀較重,需穿越5處較大塌方,每處塌方有驢友留下指路標記(紅色布帶或塑料袋等)且道路與道路間塌方不長(出祖師殿第一處塌方最長),一般不會迷路。觀音岩還比較完好,裡面各種生活用品齊全,夏秋季節有大師常住。觀音岩至雷音寺道路損毀最輕,幾乎是原路,只有2處塌方(很短,有路標)。金頂雷音寺已經倒塌,倒塌屋檐下有床鋪一張、被子若干可夜晚禦寒。 海窩子(既現在彭州市新興鎮)地處湔江河谷小盆地中心,距彭州市區20公里,始建制於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總面積為2.3平方公里。
此地為古蜀王國開國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蜀蠶叢後遠古時代黃河上游羌族的一個支派,後來,一部份人從高原地區向南遷徙,自岷山進入岷江居這一支就是蜀族祖先。蜀王柏氏建國於「瞿上」,即今「海窩子」。瞿上古國歷史悠久;龍懷寺、金城寺、花廟坪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唐四傑」之一,王勃曾留碑文於龍懷寺,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游古龍懷寺時盛贊王勃「碧山丹岑煙樹攢,龍懷山本似龍蟠。蜀中寺碣多石跡,只數初唐王子安」。 陽平觀位於新興鎮光輝村,始建於東漢未年,是張天師弘道的第一個治所,屬中國道教二十四治之首,在道教文化發展、傳播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治」就是各教區中心,而陽賓士為二十四治之首,就是「中央教區」,地位顯赫,其都功就是道教領袖,為子孫承傳的世襲制。傳至三代,其孫張魯就建立起一個政教漢合一的政權以至朝廷力不能征……雄據巴漢三十年,這在世界歷史上僅穆罕默德創伊斯蘭教相比,只晚四百來年,所以被海外學者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1994年,由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元天倡導恢復的陽平觀已初見規模,特別是近年來由香港飛雁洞主持劉松飛出資5000多萬元,新建的八卦亭, 氣勢磅礴、金碧輝煌,被唐代大詩人王勃譽為「蓬萊仙居、香城寶地」。 座落於四川省彭州市九隴鎮雙松村茶隴山上(出彭州西門往丹景山方向),所謂「三昧」,乃佛教用語、梵文音譯,是指排除一切雜念、使人心神平靜的意思。始建於唐懿宗咸通13年(公元872年),佔地約3平方公里,迄今已有1130多年的歷史,它是「上三昧」(水亭寺)、「中三昧」(至德寺)、「下三昧」(安國寺)的統稱。由至德山自下而上,有張松暮,千佛岩,石牌樓城闕。安國寺、國師暮、至德寺、水亭寺,千年古今組成八大景觀。「迦若顯化,悟達冤解」,三昧禪林因唐代悟達國師洗愈「人面瘡」的泉水而得名,如今三昧泉水仍渭流不息,恩澤後世。
2007年10月,早已是佛門俗家弟子的巴蜀笑星李伯清於三昧禪林正式剃度出家。

⑨ 想知道: 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在哪百度地圖沒有標注

烏蘭哈達火山群,位於內蒙古中部察哈爾右翼後旗烏蘭哈達一帶,地處蒙古高原南緣,距北京約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烏拉山岩群和新近紀漢諾壩玄武岩之上,面積約280平方公里。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