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洮河國家濕地公園
㈠ 臨洮縣洮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臨洮縣洮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2-06-06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注冊成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王家咀村。
臨洮縣洮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11245995244240,企業法人王尚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臨洮縣洮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藝術交流策劃,企業策劃;會展服務;古建彩繪、圖文設計及音像資料的製作;工藝品的研發銷售;文化用品、辦公用品、電子產品的銷售(以上項目國家禁止經營的除外,許可項目的憑有效許可證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臨洮縣洮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臨洮有哪些景點
嶽麓山公園:嶽麓山公園位於臨洮城東一里許,因宋代山上修建東岳廟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近年有識之士八方奔走,方為集資,對歷史名山進行了全面規化和全方位整修,使這顆隴上名珠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嶽麓山雄偉挺拔,綠樹成蔭,是理想的游覽勝地。富麗堂皇的山門,猶如飄帶橫貫山腰的洮惠渠,從山底就給嶽麓山平添了幾份壯觀,幾許驕美。沿新修的水泥台階,越過穿雲亭,便到東岩寺門首。東岩寺原為道教寺觀。如今成了縣博物館。這里陳列著新石器時代斑爛多姿的馬家窯文化、辛苦文化和寺窪文化的出土文物,其展品之精美,叫人嘆慕不已,尤其是彩陶,品種之全、數量之多,在全國亦堪稱一流。其它各個朝代的文物也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拾級而上,就到了聞名遐邇的椒山書院。這里最早叫塔院。明代嘉靖年間,被貶官狄道的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在這里興辦超然書院,聘請為師為蕃漢子弟講學,後來楊繼盛被嚴嵩誣陷致死,狄道人民為懷念他的功德,將超然書院改為椒山書院,並在此建立了椒山祠。椒山祠現存懸樓五間。登上懸樓,但見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脈洮水流入川。從鳳台迤驪而上,甘南農民起義紀念館赫然在目。這是為紀念震驚全國的甘南農民起義而修建的。省人民政府撰寫的紀念起義的碑文,刻
在紀念塔上,字里行間,充滿著對起義軍領袖王仲甲、肋巴佛等人英雄事跡的褒揚和悼念。在椒山書院一側,有一組亭台,與東岩寺成犄角之勢。這些亭台中,這些亭台中,一覽亭凌空絕頂,懸亭半懸空中,平添險絕情致。嶽麓山頂,有烈士陵園,敬讀刻在石碑上的先烈英跡,亦發摧人奮起和感到肩頭的份量。山頭的最南端,建有臨洮兒女進新疆紀亭。嶽麓山還有「龍泉涌月」的佳景和「東岩伏冰」的奇觀,而每到春節,這里舉行的燈展更是叫人流連忘返。成千盞各具特色的大型燈具,五光十色,美不勝收。尤其是冰燈,造型優美,晶瑩剔透,光亮如玉,別具一番情趣。
哥舒翰紀功碑:當地人稱「石碑觀」,在臨洮縣城內南大街,坐北向南,有三面磚壁維護。碑額、碑身、碑座均為巨石製成。額高0.92米,已破裂為三塊,並有殘缺。碑身高4.25米,寬1.84米。額刻獸物跌裂怪形(似為雄獅,並有雲紋),碑座共為五層,高2.4米。碑的正面刻隸書十二行,據說碑文為唐明皇御筆,字體秀麗。現存70餘字,據張維《隴右金石錄》考證:「此碑既錄於金石略,又有哥舒二字,自系邊人為哥舒翰紀功所作。觀西鄙人哥舒翰紀功所作。觀西鄙人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之詩,蓋邊人之稱韓深矣。唐初置臨洮軍於狄道,其後始移鄯州節度衙內。故此碑立於狄道。」哥舒碑為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所立。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家窯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甘肅爺韶文化馬家窯遺存,以最初在馬家窯發同而得名,位於臨洮縣洮河西岸西坪鄉馬家窯村,北距縣城10公里。該遺址包括了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窯文化」和較晚期的「齊家文化」、更晚期的「寺窪文化」,並有仰韶文化的遺存。該遺址出土彩陶等遺物非常豐富,文化層厚0.3~0.5米,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80米。馬家窯遺址,屬全區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辛店村東遺址:系晚於馬家窯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是「辛甸文化」的命名地。包括郭家村的石家坪祁家孤遺址和辛甸村的駱駝崖遺址。祁家孤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200米,駱駝崖遺址,東西長50米,南北寬150米。辛甸文化的遺存甚為豐富,灰層厚1米左右,遺物頗多。出土陶器幾乎全為夾砂粗陶,彩陶器也很多,表面均施淺紅色陶衣。除了彩陶,還有繩紋陶片和素陶片及很少的細泥陶片。辛甸村東遺址為省級文物單位。
寺窪山遺址:寺窪山遺址 系新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位於臨洮縣城北20公里,洮河西岸衙下鄉衙下村。遺址的分布面積遼闊,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800米,為「寺窪文化」的命名地。除了寺窪文化外,還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窯文化遺存。寺窪文化的器形以罐最多,鬲、鼎較少。陶器多為夾砂粗陶,表面磨光,勁部都有對稱的雙耳。高肩、深腹下殺,馬鞍形口沿,平底,表面多為紅褐色,間有褐色斑點。多為素麵,少量有紅色彩繪。器形、紋飾都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徵。石刀兩側有缺口,石斧有肩。遺跡灰層斷續相連,厚1米左右,陶片等遺物非常豐富。該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戰國秦長城及西端起點遺址:戰國秦長城,始建於秦昭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首起今臨洮縣新添鄉三十墩南坪北庄,進入峽口後,沿萬長嶺而下,越溝進入峽口鄉後,沿萬長嶺而下,越溝進入八里鋪鄉。再經沿川、塔灣、東 鋪、石家樓、堯店等8個鄉界進入渭源縣境。長城從新添鄉三十墩望兒嘴至堯店鄉長城坡東南出界,水平距離長41000米,起伏長度90華里。戰國秦長城從臨洮出鏡,經渭源、隴西、通渭、靜寧,進入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固原縣境內,復入甘肅環縣,一直往東北與陝西長城相連,勢如游龍,奔騰於萬山之巔,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至今殘存地牆基、城障、關門、烽燧等遺跡尚十分明顯。牆基寬約為14米,高0.5—3米,為夯土板築,夯土層厚8—13厘米,暴露遺物甚豐,曾出土長達70厘米的筒瓦和5060厘米的板瓦,系築長城用的構件。戰國秦長城及其西端起點遺址舉世矚目,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
龜石公園:黃河最大支流洮河流域的南屏山下,正在崛起一座風格獨特,神妙奇異的旅遊新景點——龜石公園,又稱「神龜園」。這座「神龜園」,座落在洮河海巔峽附近的塔下王家村。那用十萬顆洮河白石嵌鑲成的「龜」子形園路,周圍附近以綠色草坪和青松,巨型龜石就蹲卧在龜字中心的十字型水塘上。這人龜石重約1000公斤,頭尾、背、腹、甲皆俱;龜背寬100厘米,身長100厘米,周邊長427厘米,背上有乳白色與褐色水波狀花紋,龜頭呈錐形,頭頂長65厘米,從頭到頸環繞著30圈乳白與褐色的螺旋紋。更神奇的是,石龜嘴唇上下顯露出幾顆潔白的牙齒。整個石龜形象逼真,光澤圓潤,活靈活現。在龜石公園四角聳立的「萬猴石」、「猛虎下山石」、「中華地圖石」等象拱雲托月一樣,將巨型石龜襯托得神彩飛揚。龜石園於93年底又建成「中國龜文化展廳」,展出有關龜文化的書法、繪畫、神話傳說、文學作品、刺綉、地毯等工藝品。並將在塔下王家村磚塔前雕成大型石雕唐僧取經(過通天河)塑像,為龜園增輝添色。神龜園以它獨有的魅力引起中外賓客的情趣和贊賞。一位紐西蘭友人不辭辛勞來到龜園,對龜石仔細觀察研究,認為有很大的觀賞價值,還有很大的地帶地層研究價值。蘭州黃河石藝術協會名譽會長周林海題詞:「神龜奇石
奇景,中華大地一絕」。巨型龜石是1992年7月新華社陝西分社離休老記者王得溫,在臨洮縣塔下王家村探親時發現的,在他的倡導下,當地和外地工作的眾鄉親捐資捐款捐力,得以建成此園。
三甲水電站:三甲水電站位於臨洮縣三甲洮河幹流上,是洮河水力規化的第十六個梯級(最末一級),距縣城25公里,離蘭州120公里。三甲電站屬河床式水力樞紐,壩基岩石為下白堊系的沙質粘土岩層。左岸是廠房擋水段,每機設一排砂廊道,上游還設有擋水段,右岸為閘壩相同布置。壩線全長225米,最大壩高33.4米。廠房安裝有4台0.6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設計水頭16.6米,單機最大引用流量46.6秒立方。三甲水電站即是洮河開發水利資源,以電為先導,促進經濟繁榮的龍頭項目,又是游覽勝景。尤其是水庫,綜合利用價值很大。
臨洮縣博物館:臨洮縣博物館成立於1957年,是全區最早的博物館。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民眾教育館」。館址在臨洮縣城東約1里的嶽麓山東岩寺內,面積為1568平方米。博物館現有展廳一座,長年興辦臨洮縣歷史文物展覽。分為化石,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戰國秦漢文物、銅鐵器、瓷器、畫像磚等專題專櫃展出。展品約200餘件,按時代發展順序重點介紹了馬家窯文化等幾種古文化遺存的特點,以實物宣傳了臨洮是人類文明起源較早的地區之一。在舉辦歷史文物展覽的同時,還舉辦古錢幣和歷史貨幣展覽。該館現有藏品幾千件,在各級各類文物中,尤以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的遺物居多。有時代較早的戰國秦長城遺物,漢代銅、陶器、金代狄道縣印,宋代畫像磚,元代瓷器,清代《狄道縣志》木該版等較為珍貴的文物。每年平均參觀人數為一萬五千人次
㈢ 臨洮 在什麼地方 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臨洮縣地處東經103°29'至104°19',北緯35°03'42''至35°56'46''之間,隴西盆地西緣,青藏高原東邊,甘肅中部、定西市西部。東臨安定區,北接蘭州市,南連渭源縣,西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廣河、康樂縣接壤。縣城距省城蘭州100公里。
水泉山莊 水泉山莊位於臨洮縣城北40公里,距蘭州市40公里、蘭臨高速公路安家咀出口7公里 臨洮縣,瀕洮河而建,佔地百餘畝,園區內現以軟梨樹為主,核桃、梨樹成片,30年樹齡以上的樹木佔40%以上,參天蔽日,時令花卉接連不斷,際目一派對田園風光,園內曲道幽徑,山清水碧,鑲砌涼亭,迴廊錯落致,遊客置身園中,各類果蔬,遊客可自由摘嘗。該園為宏遠公司於2002年在原有果園的基礎上投資改擴建而成,園區設計新穎,布局獨特,園區內集亭台水榭、游樂餐飲、垂釣劃船、度假休閑、商務會議於一體,配套設施齊全。該園是臨洮最早以開發度假休閑為主的旅遊點之一,特別是距蘭州市僅40多公里的車程,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良好的休閑環境、豐富的服務功能,其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各類遊客周末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 佛歸寺生態旅游園 佛歸寺生態旅遊園坐落在臨洮城南3公里的洮陽鎮旭東村紫雲山,其山峰屬嶽麓山山系,是國家AA級臨洮縣嶽麓山森林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據《搜神記》第六卷和清代陳如平《岷州續志采訪錄·祥異記事》里分別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長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見於臨洮」。傳說十二長人因體長,難入臨洮縣城,於是南行,人們好奇追隨,追至城南紫雲山前,長人一晃不見蹤影,追隨者更為好奇,從紫雲山尋找,在紫雲山平台發現「長人」足印,而不見「長人」,因而認為仙歸於此,從此紫雲山香火不斷,後在唐代建寺,名曰「佛歸寺」。
㈣ 臨洮縣的旅遊景點
老子文化園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教學派創始人。據史料考證,老子晚年出函谷關, 向西來到隴西郡,在嶽麓山鳳台(今臨洮嶽麓超然台)飛升而去。
老子的曾孫叫李曇,李曇的兒子叫李崇。李崇「建功北狄道討西羌」,「受封南鄭家素昌(狄道)」,在秦時曾任隴西郡守,駐防郡治狄道(今臨洮)。李崇就是為後世所稱頌的李氏隴西房始祖。這樣,從老子西行飛升臨洮,到老子九世孫李崇以後,就開始有了「隴西房」李氏,即「隴西李氏」。
水泉山莊
水泉山莊位於臨洮縣城北40公里,距蘭州市40公里、蘭臨高速公路安家咀出口7公里,瀕洮河而建。
戰國秦長城遺址
秦長城起始首於臨洮城北15公里處的三十墩南坪的望兒嘴,綿延起伏於沿川子、塔灣、東廿鋪、窯店等8個鄉界,穿越長度45公里。
佛歸寺生態旅遊園
佛歸寺生態旅遊園坐落在臨洮城南3公里的洮陽鎮旭東村紫雲山,其山峰屬嶽麓山山系,是國家AA級臨洮縣嶽麓山森林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西湖水上公園
西湖水上公園地處縣城西,洮水之濱,是臨洮縣著名的「洮陽八景」之一。
臨洮縣博物館
臨洮縣博物館成立於1957年。博物館前身為1941年成立的民眾教育館,1949年,民眾教育館更名為人民文化教育館,兼管文物工作。1957年臨洮縣博物館成立,專管文物工作,館址設在嶽麓山東岩寺內。1958年縣博物館與與縣文化館、縣圖書館合並,統稱為臨洮縣文化館。1981年縣博物館建制恢復,隸屬縣文化局,館址仍設東岩寺內。
㈤ 臨洮有哪些旅遊景點大全
老子文化園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教學派創始人。據史料考證,老子晚年出函谷關, 向西來到隴西郡,在嶽麓山鳳台(今臨洮嶽麓超然台)飛升而去。
老子的曾孫叫李曇,李曇的兒子叫李崇。李崇「建功北狄道討西羌」,「受封南鄭家素昌
水泉山莊
佛歸寺生態旅遊園坐落在臨洮城南3公里的洮陽鎮旭東村紫雲山,其山峰屬嶽麓山山系,是國家AA級臨洮縣嶽麓山森林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西湖水上公園
西湖水上公園地處縣城西,洮水之濱,是臨洮縣著名的「洮陽八景」之一。
臨洮縣博物館
臨洮縣博物館成立於1957年。博物館前身為1941年成立的民眾教育館,1949年,民眾教育館更名為人民文化教育館,兼管文物工作。1957年臨洮縣博物館成立,專管文物工作,館址設在嶽麓山東岩寺內。1958年縣博物館與與縣文化館、縣圖書館合並,統稱為臨洮縣文化館。1981年縣博物館建制恢復,隸屬縣文化局,館址仍設東岩寺內。
㈥ 臨洮縣洮河大橋的資料,急
桃河大橋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始建於1958年,歷時22個月,於1960年正式通車,其橋面寬度為15米,長度為187.8米。是新中國成立後陽泉市的第一座大橋.是連接南、北大街、開發區的交通樞紐,是陽泉的大動脈
㈦ 我的老家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 這個石頭是從洮河裡撿到的 不知道是什麼材質的 有哪位大神解答一下
臘石又名黃蠟石,屬矽(硅)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由於其地質形成過程中滲雜的礦物不同而有黃蠟、白蠟、紅蠟、綠蠟、黑蠟、彩蠟等品種。又由於其二氧化硅的純度、石英體顆粒的大小、表層熔融的情況不同,等而下之可分為凍蠟、晶蠟、油蠟、膠蠟、細蠟、粗蠟等,凍蠟可透光至石心,主要產於兩廣安徽遼寧甚至長江沿線等地區。
黃臘石以黃色為多見,其中以純凈的明黃為貴,另有蠟黃、土黃、雞油黃、蛋黃、象牙黃、橘黃等色。
㈧ 甘肅臨洮八大景有哪些
臨洮,古稱狄道,自古為西北名邑、隴上重鎮、古「絲綢之路」要道,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素有「文化縣」、「彩陶之鄉」之美譽。聞名中外的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發現於境內而得名,馬家窯彩陶文化更被公認為中國彩陶文化的巔峰;戰國秦長城西端首起臨洮縣城北部15公里處,唐明皇御筆親書哥舒翰紀念碑、古漢墓群、三國姜維點將台、明代超然書院等歷史古跡四散分布;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以「花兒」藝術為代表的民間藝術,是臨洮不可多得的文化景觀。更有「臨洮八景」——北嶺橫雲、南山積雪、洮水流珠、寶鼎停雲、龍泉涌月、西湖晚照、東岩伏冰、西獻卧龍享有盛名。
紫松山
紫松山位於臨洮縣城南30公里與康樂縣交界處,植被面積3000多畝,這里重巒疊翠,林木茂盛,盛產紅芪、黨參等數十種中葯材和獐子、雉雞等多種野生動物,主要風景區娘娘殿灣三面石壁環抱,石壁上草綠花紅,百鳥歡歌。這里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的古建築全部毀於民國戰亂,近年新建的仿古建築紫雲洞、娘娘殿、將軍殿、菩薩殿、玉皇閣等殿宇或於洞窟之內,或矗於險峰之巔,石梯、護欄縱橫山腰和峰頂,形成了奇異雄壯的景觀。站在玉皇閣上,有白雲從肢下飄然而過,舉目望去南有蓮花山如蓮花初綻,北有洮河水似玉帶縈回,甚為雄奇壯美。
最使紫松山負有盛名的是花兒和花兒會。由於紫松山位於漢、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地域,屬洮岷北路花兒與河州花兒的交叉地帶,使這里的花兒會異彩紛呈,獨領風騷。每年春暖花開之時,紫松山以農歷三月二十八花兒會拉開臨洮、康樂50多個花兒會的序幕,又接蓮花山盛會,以農歷六月初六將花兒會推向高潮,吸引鄰近三個地區、(州),六七個縣的數萬群眾不遠千里來游山、對歌、經商、采風。花兒會期間帳篷滿山,花傘飄搖,人山人海,歌聲如潮。如果你有幸來這里一游,不僅能盡情領略如火如荼的民族文化風情,也可以隨便席地而坐,品嘗牛、羊雜碎,甜醅等風味小吃,你們的心靈會在這里得到凈化,情感會在這里得到升華。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
隴上聽歌到翠微,萬千游女唱夕暉;
花鄉此去情堪醉,幾度新曲入夢來。
海巔峽
海巔峽東依南屏山,南和康樂縣接壤,距縣城30多公里,海巔峽兩岸絕壁千仞,峽口如蜿蜒銀蛇,洮水奔騰,洶涌澎湃,其勢如萬鈞雷霆,其間蘊藏著豐富的水利、森林、煤炭等資源。清代詩人吳鎮這樣寫道
「我憶臨洮好,城南碧水來;
崖飛高石出,峽斷鎖林開……」
所以海巔峽又稱鎖林峽。
如果在這里觀賞洮河流珠,則更令人流連忘返。洮水流珠是「臨洮八景」之一,也是洮河獨有的奇觀,堪稱天下一絕。由於洮河上游山岩險峻,落差很大,三九嚴寒時節,濺起的水珠凍結為冰珠落入水中,浮在河面而形成。每到嚴冬季節,北國大地銀裝素裹,洮水奔騰不息,一泄千里,河面上一簇簇的流珠滾圓晶亮、玲瓏剔透,浩浩盪盪地隨波而下。特別是冬日的早晨,旭日東升,朝霞滿天,給洮河流珠鍍上了一層火紅的霞光,顯得更為美麗、壯觀。
清代詩人陳鍾秀《詠洮河流珠》一詩曰:
萬斛明珠涌浪頭,晶瑩爭赴水東流;
珍奇難入俗人眼,拋向洪波不敢收。
清代詩人王維新在《洮陽八景·洮河流珠》一詩中寫道:
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
不勞象罔求,自有鮫人泣。
貂嬋湖
垂釣在臨洮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洮河自南向北縱貫臨洮115公里,是西北惟一一條沒受污染的河流。因而洮河魚以肥美、少刺而聞名遐邇。特別是貂嬋湖,湖水清澈、魚翔淺底、水草荷花、盡在眼前。更為奇特的是,湖水在六月入伏天清涼無比,而在三九嚴寒百川封凍時,卻波光瀲灧,熱氣蒸騰。
據說貂嬋湖水源出距臨洮城西南30公里處的潘家集鄉貂崖溝中,奇巧的是貂崖溝確實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