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景觀圖
① 大自然的天文景觀
流星雨是在夜空來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源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會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
② 有哪些大自然神奇的天文景觀
我們用分鍾、小時、日、月、年來衡量自己的生活,但分析地球的歷史也許得用「億年」才行。地球已經45億歲,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一些自然景觀因種種原因消失不見,但也有一些自然景觀形成並被保存至今。這些自然景觀見證了地球的變遷,它們自己就是歷史的「代言」。
敘爾特塞島
地球上大多數島都很古老,但敘爾特塞島是個例外。它年僅50歲,1963年11月一次猛烈噴發後露出在大西洋上。敘爾特塞島由火山灰和熔岩組成,因風和波浪的侵蝕,它總有一天會消失不見。但總體而言,它存在的時間還是比那些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臨時性島嶼要長。
科學家們一直在小心看顧敘爾特塞島,想知道那裡何時才會有植物、動物登陸。結果證實不到十年,敘爾特塞島上出現第一個鳥巢。為了保護敘爾特塞島不受到人為破壞,1965年起該島便禁止遊客靠近。
五指湖
五指湖在紐約州中西部,俯瞰上去形似手指。五指湖屬於冰川湖,由一組狹長、長短不一的冰川湖組成。
約1萬年前,紐約州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覆蓋,據說最後的冰層達到2英里。但這冰層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會隨著氣溫的上升和下降來回移動。
冰川移動就像雕刻一樣,在岩石上留下深深的傷口。當地球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冰原移動到北極,其中11條狹長傷口中注滿了水,成為11個湖泊,也就是五指湖。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又被稱為世界屋脊。
大約5000萬年前,現在的印度最先進入亞洲版塊,但一塊大陸無法阻止次大陸移動。印度板塊以較快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背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
迄今為止,地質學家仍在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
K-T邊界
知道這世界上曾有過恐龍是一回事,但在1億年後親眼看到它們的足跡又是另外一回事。在科羅拉多州的恐龍幾年公園,大家可以體驗這種最古老的龐大生物帶來的感動。
恐龍國家紀念公園面積達到20萬英畝,它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恐龍遺骨貯藏所。這里有恐龍、鱷魚、龜等爬蟲各類動物的遺骨和植物化石,包括約有1.5億年歷史的侏羅紀時期圓頂龍骨化石。
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看上去就像個靶心,但實際上它是地質運動的產物。撒哈拉之眼又名理查特結構,直徑達到48公里。因為規模龐大,所以很難被地面上的人發現,直到宇航員進入太空猴才窺得其全貌。
地質學家仍在努力勘破撒哈拉之眼的奧秘,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它是由地質結構上升或侵蝕造成的。
木化石
樹木長壽,但也無法存活2億年,除非是木化石。木化石又被稱作硅化木,即地質時期的樹木經歷地質變遷後深埋於地層中,在地下水的化學交換、填充下,化學物質結晶沉積於樹木之中,最終形成木化石。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化石林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木化石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有數以千計的樹干化石,它們不僅年輪清晰、紋理明顯,而且如同彩繪一般,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非常漂亮。
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大峽谷是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它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里最古老的岩石甚至有20億年歷史,最年輕的一塊石頭都比恐龍還要「老」。
地質學家至今未能參透科羅拉多大峽谷的秘密。有些人認為科羅拉多大峽谷由多個獨立峽谷合並而成,有些人則執著於研究峽谷的岩石層,想弄清楚它究竟是如何形成。
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446千米,形狀極不規則。大峽谷的山石多是紅色的,岩層形成於從寒武紀到新生代的各個時期,因此又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③ 什麼是天文手繪圖
,再把來60的0給去掉,再一乘源就行了6×8=48(秒)。因為60後面0給去掉了,所以48後面加0就是480秒。因為前面太陽光照到地球上需要8分20秒,還要加20秒,480+20=500(秒)。每秒30萬千米再乘以500秒等於1.5億千米。30萬千米/秒×500秒=1.5億千米,所以太陽離地球有1.5億千米。
④ 找一些關於天文的圖片
http://www.infoe.cn/tianwen/index.asp?vt=bycat&cat_id=46
http://www.tian12.com/tianwentuku.htm
⑤ 天文的圖片 各個行星的天文圖
太陽系的行星⑥ 10年有哪些天文景觀
1月15日:日環食
非洲、印度和中國的部分地區將出現日環食。這是因為月球接近遠地點(月球軌道上距離地球最遠的位置),而地球剛剛經過近日點,因此月球顯得比平時更小,太陽顯得比平時更大,月球周圍會露出一圈太陽,寬度約是太陽直徑的4%。此次,日環食最長可持續11分8秒,幾乎比去年7月的日全食持續時間長近一倍。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日食專家佛瑞德·埃斯佩那克說,這是新千年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環食,直到3043年,才能再次看到持續時間這么長的日環食。
本次日環食從非洲中部開始,經過印度洋、斯里蘭卡、印度、緬甸,從中緬邊境進入我國,最後在山東半島結束。環食帶將從雲南省入境,主要經過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河南省和山東省。
1月29日:火星靠近地球
屆時火星距離地球只有約9929.65萬公里,星等(數字越小,代表的天體亮度越大,最明亮的恆星和行星的星等用負數表示)達到-1.3,除了天狼星和木星外,火星的亮度將超過所有恆星和行星。火星從1月開始變得越來越大,通過望遠鏡或許能看到它黑色表面上的細節;在晴朗的夜晚,當它處於較高位置時,通過中等大小的入門望遠鏡,偶爾還能看到它上面的白雲或肢狀霧(limb hazes)。不過,無論靠地球多近,火星都不會像傳言那樣「和滿月一樣大」。用肉眼看,夜空中的它看起來就像一顆恆星,是一個明亮的點。2014年3月,這顆紅色行星將以更近的距離再次靠近地球。
2月16日:金星和木星會合
金星和木星在2月16日晚將彼此靠近,最近處只有0.5度(從我們的觀測點進行觀測,天空中兩點之間的距離用度數進行測量。如果向天伸出胳膊,一拳頭的直徑測量的大約是10度天空)。此時木星正向太陽方向運動,金星則在遠離太陽。兩星會合的場景可能非常驚人,然而不幸的是,會合發生在太陽東側僅9度的地方,距離太陽太近,因此這一過程很難被看清。如果你仍想試一試,就要在太陽剛落山後,聚精會神地盯住太陽落下去的地方的左側。利用望遠鏡觀測這個區域,會發現金星(星等-3.8)位於木星(星等-2.0)的左下方。
3月28日至4月12日:金星傍水星
在這段時間的日落後,金星和水星成為西北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對兒。這兩顆天體彼此相距不超過5度,金星位於更暗一些的水星左上方。4月3日它們相距最近,距離剛剛超過3度。
6月6日:兩對星星
橙黃色的火星向北側的淡藍色恆星軒轅十四(亦稱獅子座α星)靠近,最近時不超過1度。同一天晚上,木星將與天王星會合,未來一段時間它們要會合3次,6月6日夜是它們首次會合。從1801年到2200年,這兩顆行星連續3次會合的場面只發生6次。上一次發生在1983年,下一次將在2037年到2038年間。
6月26日:月偏食
這一天可在夏威夷群島、西阿拉斯加州、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東部和亞洲看到月偏食。在這些地區可以看到月球的上半部分被地球的陰影擋住。
7月11日:日全食
實際上,整個日全食的路徑幾乎都在水面上。它從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島附近穿過,最近時與該島距離不超過24.14公里。南太平洋著名的復活節島則將被它從中部穿過,整個日全食會在復活節島持續4分45秒。另一個可以看到日全食的地方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
8月8日:行星三重奏
火星、土星和金星將在8月8日組成被比利時天文學家吉恩·米烏斯稱作「三重奏」的結構,此時3顆星位於最小直徑小於5度的同一個圓內。可惜這種驚人的現象發生在南方,在北半球根本無法觀測到。
8月12日:英仙座流星雨
8月12日,每年准時出現的著名英仙座流星雨達到峰值。此時沒有月光干擾,黑暗的天空中萬里無雲,觀測者每小時大約能看到900顆流星。
9月21日:木星長大
9月21日午夜,木星升到中天,星等為-2.9。利用望遠鏡進行觀測,這個擁有光環的天體幾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直徑是滿月的三十六分之一。距離不遠處是天王星,這也是木星和天王星連續3次會合中的第2次。
10月底:與彗星近距離遭遇
10月20日,哈特雷2號彗星將從距離地球約1802.47萬公里的地方飛過,這離它近距離飛越太陽還有幾周時間。這顆彗星或許將成為一顆晨星,早晨它會快速從御夫座和雙子座東南側飛過。在郊區能觀測到它,但在城市裡可能無法看到。11月初,美國「深度撞擊」飛船將從距離哈特雷2號彗星大約965.61公里的地方飛過。2005年7月,這艘飛船曾與坦普1號彗星相遇。
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
雖然月球仍處於明亮的盈凸月階段,但它在午夜後會很快沉下去,留下一片黑暗的天空,這時人們每小時可以觀測到多達120顆流星。對那些不畏嚴寒的人來說,這是個不可放棄的機會。
12月20日、21日:月全食
在北美洲,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東部在12月21日黎明前可以看到月全食,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部則能在20日午夜、21日凌晨觀測到。整個月食現象約持續1小時14分。在月全食過程中,西歐將看到帶食月落(月落時月食還沒結束),而日本則看到帶食月出。
⑦ 令人稱奇的天文圖是什麼
宋元時期,我國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碩果累累。我們的祖先向世界奉獻出了許回多傳世傑作。其中有答關天文方面的石刻天文圖則是其中不朽的一個。北宋年間出現了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叫郭守敬,他多才博學,編成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確立早300年。而另一位傑出人物黃裳則按北宋的一次實測恆星位置的資料刻成了一幅圖。1247年王致遠按圖製成石碑(因為此碑原存儲在蘇州文廟內,現放置於蘇州博物館中,因得名蘇州石刻天文圖)。蘇州石刻天文圖碑高2.16米,寬1.06米。它的上半部為圓形的全天星圖,下半部有介紹天文知識的文字。圖中刻有恆星1400多顆,在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小數字,但在當時不知花費了科學家們多少心血才准確地測定了它們的位置。而且,更妙的是,此星圖以天球北極為圓心繪制了三個同心圓。有二十八處與三個同心圓正交的輻射線,分別通過二十八宿的距星,還有銀河帶斜貫整個星圖。我們祖先真是太聰明了。
⑧ 什麼天文景觀最美麗圖片
星辰大海
⑨ 【天文】這種圖片叫什麼圖
其實這就是赫羅圖,只不過把坐標軸的表示方法給換了。
這里的橫坐標是顏色,那我們知內道,恆星的顏色容和表面溫度有關,低溫偏紅,高溫偏白乃至偏藍。不過,這並不是一種定量的表述方式,所以天文學家引入了色度指數(B-V,紅光波段和藍光波段的亮度差),其實繼續擰一個簡單的折算就是恆星的表面溫度。至於縱坐標,更加容易理解了,左邊是光度或許還有些迷惑性,但右邊標出了極限星等。以溫度為橫坐標,絕對性等為縱坐標,將各個恆星歸類的圖是什麼?赫羅圖。
Ia超巨星、Ib亞超巨型、II亮巨星、III巨星、IV亞巨星、V主序星、VII白矮星是對於天體的歸類,這張圖利用一條線標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恆星在赫羅圖上的位置,僅此而已。
⑩ 天文星空圖怎麼看
上面的坐標不是地球的經緯度,而是天體的天赤道坐標,是把地球經緯度投影專到天球上形成的。對應屬的叫赤經和赤緯。那是標注星體位置的,不是觀測者的位置坐標。另外,星圖與地圖不同,地圖是俯瞰的,而星圖是仰視的,因此星圖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東右西,和地圖剛好相反。